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都市言情 >归程何处是最新章节 > 归程何处是TXT下载
错误举报

《归程何处是》正文 第二十五回 衣锦还乡喜相逢 岁月艰难显英雄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奶奶仍旧住在乡下,由爷爷亲手盖的那栋土房子。之前的小学寒暑假,我回外婆家时,若是父亲送我回去,他都会顺便带我回乡下去探望奶奶,大概有两次。但对这两次回奶奶家,我的印象已很模糊,因为每次回去都仅住两、三天就离开了。不过,初一暑假回奶奶家的那一趟,我对它的记忆却尤为深刻。

  之前那两次回奶奶家,都是父亲带着我,到平阳县的城南汽车站,买车票搭乘汽车回去的。初中第一学年放暑假的那一次,我却是乘坐父亲单位的小车回奶奶家。这辆车是父亲单位的前任领导留下的,父亲接任以后,它便成了父亲出差时的常用车。

  我们先在外婆家,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大早,从外婆家出发,离开平阳县城后,小车向东一路行驶。成排的白桦树宛如威严的哨兵,笔直的站立在公路两旁。树干和树枝后是在晨曦柔和的阳光里,不断闪烁跳跃的深绿色,并略微金黄的农田。馨风拂过,农田泛起层层波浪。

  车外,怡人的景色令人陶醉,但车里,不时从前排座位飘来阵阵呛人的烟味,让坐在后排的我,感到异常难受。开车的司机是个老烟枪,他把车开得很快,必须借助香烟和浓茶的刺激,才能不断的提神,使他专注于驾驶。但他又是一个爱说话,喋喋不休的人,不时聊点单位过去发生的逸闻琐事。父亲坐在副驾驶座上,聚精会神的盯着前方,以及左右两侧来往的车辆。父亲基本上都是在安静的倾听,偶尔才会在司机的询问下,回答几句。

  司机的烟瘾真是大,烟是一支紧接着一支的抽。他自嘲自己开了十几年的车,但从不打牌、不爱看电视、不喜欢四处观光,没什么不良的嗜好,惟独爱抽几支烟,好喝两口酒。每次他抽烟,都会顺手递一支给父亲,问他要不要也抽一根。父亲只偶尔才跟着抽上一支。

  我坐在后面,可惨了,被呛得,又是捂住口鼻,又是想咳嗽。即便把车窗摇下,依然可以闻到浓烈刺鼻的烟味。我真想大声的对他们喊,“快别抽了!都难受死了!”但我还是忍住了,因为父亲常说,“无论如何,晚辈都应当尊敬长辈,不能没有规矩。”我就这样又默默的忍受了一回。这也是我想说的,印象深刻的一个原因。

  那时候,既没有车载导航仪,也没有智能手机,进入村口,司机认不得路,只好赶紧停车,向路旁一位扛着锄头走路的老农问询。司机是瑞安人,他讲的话和奶奶家所在乡村的方言,在腔调上有很大的不同。车窗摇下,他用听起来很生硬的方言问,“阿伯,想麻烦你,问个路。要到尤厝的老街去,这路该怎么走啊?”

  “去尤厝呀?你沿这条路一直往前,在前面有棵大榕树,你在那里往左拐,然后一直向前开,看见一栋新盖的红房子,你再打听。”老人左肩荷一支锄头,声音洪亮,满头白发,短须雪白,眼睛不时用力眯一眯,看着坐在副驾驶座的父亲。父亲察觉到他的举动,把头稍微侧转面向他,悄悄观察这位老农。父亲的脑子飞快的搜索着,努力想回忆起什么。

  还是老人先开口说话,“你是宏海吧?咱们好多年不见了。”

  看见父亲有些疑惑,老人进一步说,“你不记得我啦?小时候你常来叶老师家,我是住在叶老师家隔壁的乐川啊!”

  “噢…噢…想起来了…哎呀,时间一晃而过,都三十几年了。”父亲一面说,一面急忙拉开车门下车,“那天,要不是你来接我,可能摸到天黑,我也找不到叶老师家。”父亲为偶遇儿时的伙伴,感到无比欢欣,对时光的流逝又感慨万分。来到乐川跟前,父亲激动的用双手紧紧握住他空出的右手。“你怎么跑到这里来呀?”父亲问。

  乐川压锄头的那只手向前一指,“我的田就分在前头,今天我得做田去。”他微笑着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自从你出去以后,我们就再也没见过面了。听说,你在外面当大官啦!”乡下人说话质朴,但也夸张,对自己儿时的伙伴,即使仅获得一点小小的成绩或荣誉,他们也会欢欣鼓舞,十分骄傲,一传十,十传百,传遍整个山村,甚至更远的地方。

  父亲不好意思的连连摇头。

  乐川弯下腰,向车窗里探了探,“这是你小孩吧?都长这么大了。回家看奶奶吧?应该的,应该的!呵呵,有空到我家里来坐啊!我还住在老地方,叶老师家的隔壁。”乐川向父亲发出邀请。

  “好!好!回头我去找你!”父亲和乐川又寒暄了一会,然后边向他挥手道别,边打开车门上车。

  车继续向前开,我转过头回望,只见乐川依然站在刚才的路口,挺直腰板,银白的髭须和头发,显得格外明亮、耀眼。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李益诗里的相遇大概与这样的情景差不多吧。

  很快司机找到奶奶的家。一个比我小几岁,比瑶宝大一点的小妹妹,正在奶奶家门口焦急的徘徊、张望。一见我们的车停下,她立刻朝奶奶家的大门里嚷,“奶奶,奶奶,大伯他们到了。”

  司机同我们一起下车,帮着把行李从后备箱取出。按照他在车里,与父亲商量好的,他也想顺便回趟瑞安老家,两天过后,他再开车来接我们。所以,他很快又回到车上,重新启动小车,开走了。

  三叔、四叔从奶奶家门口匆忙走出,大家争着帮我们提行李。

  “哥,路上辛不辛苦?进村的路,不太好走吧?”四叔关切的问。

  “还好。阿姆呢?“父亲问。

  “一大早就在灶台边忙着呢,在给你和大孙儿准备吃的。”三叔一边接行李,一边不等四叔开口,就先替他回答了。

  “大妹和小妹也在灶台边帮忙。“四叔说话的声音不大。

  “噢”父亲应到。

  大家边走边说,进入奶奶家。

  奶奶家同我小时候见到的一摸一样。客厅中间靠窗户的墙壁,依然是那张乌黑、未油漆、有裂纹、不很平整的大方桌。桌上已摆着茶盘、茶壶、茶杯和开水壶。看来三叔和四叔他们边泡茶,边等我们。

  靠门这头走道的墙壁,还是那个乌黑、未油漆、半人多高的橱柜。

  客厅最里头的土灶上,两口大铁锅正热气腾腾的煮着东西。奶奶身穿浅蓝色的老人衫,坐在炉膛前,一面往炉膛里添加柴火,一面快速拉着鼓风箱。奶奶银白色的头发,白皙的脸庞、浅蓝色的衣服,被炉膛里火焰发出的红彤彤的光,映照得红艳艳的,是那样慈祥、和蔼、美丽。两个姑姑也在灶台边忙碌着。

  “哥、大孙儿,都回来啦!“两个姑姑几乎同时转过头,笑盈盈的对我们说。

  “嗯。大妹、小妹好。阿姆我回来了!”父亲高兴的说。

  “大姑、小姑好!奶奶好!“我说。

  “阿孙真懂事。”奶奶笑容满面,“快和你阿爸一起坐到餐桌那里。我在给你们准备糖水鸡蛋,还走不开,等煮好了,我再过去。“

  “我跟阿姆说,我帮她看柴火,让她去大门口接你们。阿姆就是不愿意,非要自己亲自动手煮糖水鸡蛋。”大姑在灶台那头一面笑,一面解释。

  “阿姆,不用忙。我们才刚吃完早饭不久呢,肚子一点也不饿。”父亲连忙跟奶奶说。

  “不管你饿不饿,这碗糖水鸡蛋是绝对不能少的。“奶奶一边拉着风箱,一边脸朝我们,微笑的说。

  “到了家,哪能不吃糖水鸡蛋呢?哥,你是太久没回来了吧?家里的规矩都给忘啦?”小姑调皮的说。

  “小孩子别乱讲,哥去年才回来过呢。”三叔呛了小姑一句。

  “哥,洗下脸。路上辛苦了。”四叔已端来一脸盆的清水,放在餐桌一角。

  “好,麻烦四弟了。”父亲微笑着不再说话,拿起放在脸盆里的毛巾,拧干水,先帮我擦了擦脸,再给自己擦了一把。然后把我的手浸在脸盆的水里洗了洗,他顺手也把自己的手洗干净,最后用拧干水的毛巾擦干我和他手上的水珠。

  四叔又快速、安静的把脸盆和毛巾拿走。三年前,四叔告别父亲,离开乐清和另两个叔叔,独自回来。在乐清呆了十二、三年,他和另两个叔叔,在父亲的帮助下,先后在蘑菇厂、罐头厂和食品厂打工,攒了些钱,也学了点做饼干、糕点的手艺。回到老家后,四叔先盖了栋新房,然后在奶奶的张罗下,相了亲,最后娶了媳妇。后来,他又在村里开了间糕点铺,制作蛋糕、饼干、酥油饼等点心,但因为村里过于闭塞,买糕点的人不多,所以搞了半年多,生意一直不好。最终他只好把店面盘出去,安心在家,种生产队分来的田,并搞了些养殖的副业,如今小日子过得还不错。

  七、八年前,村里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几个叔叔,包括两个姑姑(随两个姑丈所在的村)和奶奶,都分到属于自己名下,面积不等的农田。奶奶卧室后的院子,如今猪圈不再空了,养了三头猪。院子里还分别建了个鸡舍与鹅栏,养了八、九只花母鸡和五、六只大白鹅。其余剩下的空地,连同奶奶分到的几分田,也种满了菜、花生、地瓜等经济作物。

  那时候奶奶已七十三岁,要种那么多的地,还要养猪、养鸡、养鹅,有些吃力。特别是养猪,有干不完的活,每天都得给猪熬煮二、三十斤的猪食,加上找猪菜、买猪粮,洗、切、煮、喂,以及清理猪圈,这活又脏又累。

  所以,两个姑姑和两个叔叔,时常都会过来帮忙。但帮忙的主力,还是刚才那位站在门口的小女孩。她是我众多堂妹中的一位。虽然堂妹堂弟中,数她年纪最大,但那时她也只有七、八岁,刚上小学一年级。别看她年纪小,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男孩差。她吃苦耐劳,一个顶俩,是奶奶的好帮手。

  这个堂妹是我二叔尤宏江和二婶田望舒的大女儿。欸,为什么她不回家帮她妈妈田望舒啊?况且她的父亲,我的二叔还长期不在家呢。这里又得扯出一段故事。容我放在后面,再给您说。

  奶奶已煮好两碗糖水鸡蛋汤,并端到父亲和我坐的餐桌上。每个碗里都有一个又大又饱满,椭圆形、嫩白色的鸡蛋。之前说了,这是奶奶家乡接待客人的风俗,表示主人对客人的美好祝福,所以奶奶才要亲自下厨做。

  “宏海、孙儿,赶紧趁热吃了。”奶奶慈祥温和的说。

  奶奶的样子和记忆中的,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和小时候她专门去外婆家看我,给我买糖果时的长相,真的,完全是一摸一样。奶奶的身上有一种很神奇的,不会变老的基因与气质。

  “妈做的糖水鸡蛋就是好吃。”父亲含着笑,一边吹着汤勺里舀起的烫嘴的甜汤,一边不住的夸赞。

  “好吃就要吃得干干净净的,一滴糖水也不能剩。“小姑顽皮的说。

  “呵呵,一定、一定。“父亲停下汤勺,又看着我,才继续喝甜汤。

  大家开始聊些家庭琐事。两个姑姑在灶台那里煮饭、炒菜,并趁炒菜的间隙,走过来聊几句。那时候,奶奶所在的村庄,黑白电视还未完全普及,更不要说彩色电视了。奶奶家最值钱、最高级的电器,就是她卧房里那台,有半个脸盆大小的收音机。如果不是好几年以前,父亲坚持要给她买,奶奶才舍不得花那么多的钱呢。乘大家聊天,奶奶把它抱出来,放在餐桌上,打开开关,收索电台,并把声音调小,让大家可以边聊天,边收听收音机里播放的节目。

  “哥,跟您说个事。”三叔说话的语气忽然变得有些严肃,但额头上的眉毛明显两边向下低垂,嘴巴也咧着,略有笑意,“村头那个呆瓜,去年年底疯得更厉害了。不知怎么的,自己突然撞墙,把自己撞死了。他家里的人想拦住他,都来不及。”

  “喔,他也没几岁,还很年轻啊!“父亲露出惊讶的神色。

  “嗨,死了好。”四叔扬起嘴角,轻蔑的说,“疯疯癫癫的,嘴里没几句正经话。他活着,没少讲阿爸的坏话,都是别人的诬陷、造谣,他却全当成宝贝似的,像一台复印机,到处不断重复的乱讲、乱扩散。”

  大家沉默了好一阵。只有收音机的声音。

  “都知道他是疯子,早没人信了。谈这种晦气的事情做什么呢。”小姑说。

  “你一个小孩子懂什么呀?多少年了,我们忍气吞声,不知道对阿爸的这些造谣中伤,什么时候才能被刷洗清白?“四叔说。

  “就是,你们女孩子嫁到别村去,很快就可以什么也听不见了。哪里能了解,我们住在这里,每次听到别人在背后对这些事情说长道短、讥讪嘲讽,你都得忍气吞声,不敢起头,心里有多难受。这口气难咽呀!”三叔愤愤不平的说。

  又是一阵沉默,只有奶奶那台收音机轻轻的响着。

  “还好,你们大哥替咱们家争气,在外头当上单位领导。现在村里人,对咱们一家都比以前更客气、更尊重了。“奶奶叹了叹气。

  “嗯,哥每次回来都给咱们,又带东西,又送钱的。如果没有哥从始至终,每个月雷打不动的寄钱回来,咱们阿姆就要吃更多的苦头了。“小姑噘着嘴,深情的说。

  大家又沉默,又感激的看着父亲。我感到从未有过的自豪。

  这时,收音机开始播放寻亲启示,大家全都屏气凝神,认真安静的听,屋里除了收音机的声音,再也没有其他杂音了:

  “海峡之声现在开始播放,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寻亲启示。

  “这是一则大陆亲人寻找失散在台湾的亲人的消息。寻亲人,河南省郏县小程庄村第二生产大队第五组的程攀毓女士,寻找她已失散40年的小儿子,邵五昆。1948年冬,邵五昆随何应钦的部队撤离大陆,前往台湾,从此便失去联络。程攀毓老人今年已经八十五岁,目前病重在床,她渴望能在有生之年,与她的幺儿子见最后一面。如果听众里有认识邵五昆的台湾同胞,请在听到这则消息以后,麻烦您尽快帮忙转告、通知他,并及早与我们取得联系。麻烦您转告邵五昆先生,就说他母亲现在病重在床,很想再见他最后一面。

  “现在播报一条由台湾红十字会转交本台发布的寻亲启示。台湾国民党老兵,魏梦禾先生寻找失散多年在大陆的父母。当初,他离开大陆前往台湾时,还只有十五岁。他只记得他的老家是在一个叫做柘树口的地方,他父亲的名字叫做魏咏禾,母亲叫陈玉佳,如果他的这两位亲人还活在人世的话,他父亲今年应该是七十六岁,他母亲应该是七十三岁。魏梦禾先生离开家的时候,家里还有一个十岁的弟弟和一个四岁的妹妹。如果有大陆同胞,认识魏梦禾先生的父母,老先生叫魏咏禾,老太太叫陈玉佳,还麻烦您尽快帮忙转告魏梦禾先生的双亲,并与我们尽早取得联系。魏梦禾先生今年已经五十七了,他非常想念他的父母和弟弟、妹妹,渴望能够早日与他们团聚。

  “台海两岸一家亲,两岸同胞有着割不断、舍不去,血融于水的亲情。我们希望这些离散多年的亲人能够尽快找到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家人,早日实现团聚。

  “现在播报本台的其他消息。“

  大姑把收音机关上,然后说,“现在我们这里和台湾的政策全都放松了,允许在台湾的国民党老兵回大陆探亲。不知道,咱们的三叔会不会也在台湾?”

  “是啊,从去年开始,我就在考虑,有没有必要去寻找我们的三叔。“三叔认真的说。

  “阿爸临终的时候嘱咐咱们,如有可能,一定要想办法找到三叔的下落。”大姑说。

  “从小我就听爸说过好多次。三叔那时候很可怜,瘦骨伶仃的,爷爷和奶奶都不管他。有一次爸从部队回来,看了很心疼,就跟爷爷商量,把三叔带走,让他跟着一起去当兵。那时候,阿爸已经是连长了,所以,三叔带在身边,有很多人都会照顾他。没想到,后来三叔在半路上走丢了,没跟上阿爸的部队。爸为此一直都很自责和内疚。但绝对不是外人说的,三叔是被爸骗出去卖给人贩子。”父亲长长的叹了口气。

  “你们的三叔,我只见过三次。第一次是我和你爸完婚的时候,我们在村里办了一场喜宴。第二次,是在你们外公家,我们又紧接着办了第二场喜酒。这两次,他都穿着新衣服,没看出有什么异样。那时他很害羞,见到谁都怯生生的,而且很瘦。我们都没太在意,还以为他天生如此。第三次,就是你们阿爸把他从家里接出来那次,当时他还只有十一岁。人又瘦又矮,又黑又脏,身上的衣服也是破破烂烂的。我和你们阿爸特意帮他洗了个澡,给他几身旧衣服穿,但对他来说,这些衣服都太大了。所以,我们赶紧带他去裁缝店,给他量身做了四套新衣服,夏装和冬装各两套。你们阿爸说,他在家里怪可怜的,想把他带在身边,在部队当个小兵也比呆在家里强。那时,你们阿爸已当上连长了,而且部队里的人都像兄弟一样,看在你们阿爸的份上,也一定会好好照顾他的,没什么好担心。谁知道,几年以后,你们阿爸得了很厉害的肺痨病,不好再随部队行军打仗,只好退伍回家来养病。回来以后,他很痛心的告诉我,在半年多以前的一次急行军途中,把三叔弄丢了,从此就再也没有他的音讯。在部队的时候,你们阿爸委托很多人出去找,但都没找到。三叔走丢那一年,他才十五岁。“

  “爷爷奶奶当年为什么不管三叔啊?”小姑好奇的问。

  “这个我就不很清楚了。大概和你们的奶奶有关。你们的奶奶,并不是你们阿爸的亲娘,是你们阿爸的亲娘死了以后,你们爷爷再续的。所以,她对你们阿爸不好,这也是你们阿爸从家里跑出来,到温州去的原因。后妈不好,还可以理解。但是对自己亲生的孩子不好,就很奇怪了。听你们阿爸说,他的这个后妈好像精神有点问题。总之她偏爱老大,就是你们的二叔。其他人,她都可以不要。“

  “难怪二叔没学好,都是被溺爱给惯坏的。”大姑说。

  “阿姆,你和阿爸是在温州认识的吧?“小姑嘻嘻哈哈的问,”快跟我们说说,你是这么认识阿爸的?“

  “你们阿爸从家里跑出来,就是想在外面先混出个模样后再回去,他不想呆在家里受你们奶奶的气。大概听人讲,温州有洋人开办的教堂,不仅有免费的书读,还能提供免费的食宿。所以他就去了那里。他到的这个教堂叫做城西基督教堂,当时你们的大舅舅也在那里,任教会的执事。他发现你们阿爸,不仅勤快好学,而且老实可靠,就萌生了把他介绍给我的念头。那时我还在平阳城你们外公家。我以前的男人刚死,我带着两个孩子,你们外公觉得我可怜,就把我接回去。后来你们大舅舅给家里寄了一封信,说想让我去温州玩一阵,不要老闷在家里,那样会闷出毛病的。我根本没想到,他是有意想把你们阿爸介绍给我。我过去以后,你们大舅在教堂里,指着你们阿爸给我看,问我有没有意思。当时我的脸一下子就红了,没好意思开口。没过几天,在你们大舅教堂的宿舍,他把你们阿爸叫来,给我们俩做了顿饭,算是介绍我们互相认识了。过程就是这样的。“

  “我们都知道,阿爸常用大舅试探他的故事教育大家,说,如果在路上拣到别人丢掉的钱包或钱,不能起贪念,因为很可能是别人在暗中对你进行考察、试探。”三叔笑着说。

  “你们大舅跟我说,他前后共试探了你们阿爸两次,每次他都很老实的站在原地,等候丢失钱包的人回来找。所以你们大舅对我说,在这样兵荒马乱的年代,还有这么老实的人,真的很难得。我也是听了他说的这些话,才动了心。要不,我早对婚姻不再抱什么希望了。”

  “妈,像您这样又贤惠,又漂亮的大美人,打着灯笼也找不到。之前那个酒鬼加赌棍的丈夫没那福气。幸亏您被阿爸遇见了,要不就没我们这一家子的人了。还是阿爸有福气!”小姑顽皮的说。

  “”奶奶白了小姑一眼,“就你小嘴皮子最贫!”

  小姑不服气,嘟着嘴说,“您若不信,您再问问几个哥哥和姐姐,他们是不是也都这样想的?您本来就很漂亮嘛!“

  “阿姆,阿爸刚开始的时候,应该不知道是大舅在有意试探他的吧?“三叔笑着问。

  “他开始是不知道的。是后来我把你们大舅给我说的话,告诉给他,他这才恍然大悟,觉得那两次捡钱、还钱的事情的确有些蹊跷,好像整个过程都很相似。”

  “小时候,我看过阿爸偷偷藏起来的,当年他身穿军装拍的几张照片,可威武帅气了。听大哥讲,阿爸后来还当上了营长,阿姆您知道这事吗?我们都很想听听阿爸在部队里的故事呢。”大姑问。

  “你们阿爸娶了我以后,我们住在平阳城你们外公的家里。他觉得那样不是长久之计,但又不知道要做些什么。当时听说在杭州城有国民党部队在招兵,说是要开赴前线去打日本鬼子,保家卫国。你们阿爸觉得去当兵,不啻是条好出路。所以我们结婚才一年半,他就去杭州当兵了。据说参加的是李宗仁的部队,你们阿爸因为在教堂办的勤工俭学的学校里,读了四年的书,所以能识字,会记账,因为这个原因,很快就当上了班长。后来他作战英勇,参军徐州会战的时候,救了一名长官,长官很感激他,又把他从排长,提拔起来当连长。他生病退伍那年,刚刚晋升为营长。我就大概知道这些。”

  “那几张照片我也见过。“三叔说。

  “阿爸把三叔带去当兵的事情,都有谁知道啊?”四叔好奇的问。

  “知道的人应该不多。当初你们阿爸从家里跑出来的时候,他也只是跟你们的爷爷讲。结婚后,他去参军,我们也一直替他保密。那个年代,很多人都很恨国民党兵,你们阿爸是听说要去打日本鬼子,保家卫国,才觉得可以去。当时不敢让太多的人知道这件事,他是偷偷摸摸去的。知道他当兵的,也就你们外公一家人。他回来接走三叔那回,有没有跟你们爷爷他们提,他们是去参加国民党的部队,我就不知道了。但村里面知道他这段经历的人,肯定没几个。他得肺痨病回来,我们在外公家呆了六、七年,边养病,边做点小生意。后来政治气氛越来越紧张,你们阿爸觉得城里面人太多、太杂,呆着很不安全,担心万一被参加过部队或见过的熟人认出来,就麻烦了。所以他这才想到,要回你们爷爷住的村子去躲避风头。因为在乡下,几乎没人知道他过去的那段历史。如果说有人知道,也就你们爷爷一家,包括二叔了。幸亏二叔没把这件事情捅出去,大概他也担心,说出去让人知道以后,也会给自己惹来麻烦。”

  “二叔肯定知道阿爸过去当兵的事情。”三叔肯定的说,“你看,阿爸本来想盖房子的那些石料,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让二叔给拿走的。拿就拿了呗,对我们依然那么不客气。他就是觉得,抓住阿爸的把柄了,所以才敢任意的欺负咱们家。“

  “知青插队的时候,本来我们家可以有两个名额的。可惜咱们的二哥了,都“四叔叹着气说。

  “唉,过去的事情先不提了。”父亲说,“要是三叔还在世,就好了。”

  “去年隔壁村,有两个人同时从台湾回来探亲,才与家人见面就立刻抱成一团,哭成泪人。那时候,我就很想过去问问他们,看他们是否认识咱们的三叔。但又不敢,还是担心万一将来惹上麻烦事。大哥,您见多识广,您帮我们大家分析、分析,看看有没有必要也去发个寻人启示,找找三叔的下落?”

  “我看啊,国家现在对台湾的措辞,已不像以前那么严厉了。自从提出,‘一国两制,统一中国’的构想,我们国家对台湾的宣传就变得温和很多。按这样的趋势,应该会不断的鼓励两岸多做交流,特别是民间层面的交流不会停止。通过鼓励民间交流,再来促进政府层面的谈判。我看试着去找三叔,风险应该不大。”

  “但难保哪一天不打仗,我看玄得很。一旦触及到根本利益,两边的政府都不会松口。热热闹闹的都是场面上的,私底下还不都在悄悄的搞军事对抗?万一再搞个全国性的运动,说要深挖敌特关系,那就麻烦了。”三叔说。

  “现在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反复强调,已近十年了,都形成大气候,再想回到过去文革时代的那套做法,已不太可能。这一点,我们还是应该放心的。“

  “大哥这么说,我们是不是也去发则寻人启示?“大姑笑着问。

  “我看没问题。”

  “大哥,您能不能帮忙拟定草稿,然后我们去找电台,让他们帮忙广播?就按三叔已在台湾这个方向来找人。“三叔问。

  “行,这个我来办。等回到乐清以后,我再考虑周全点。我写信给你们。”

  “写信给我们做什么呀,大哥见过大世面,知道上哪里去找电台广播。就让大哥代表我们全家,负责落实这件事情好了。再让我们去找电台,还不知道要搞到猴年马月,才能播发呢!“四叔说。

  “你们的三叔要是能找到呀,你们阿爸在地下有知,也该瞑目了。”奶奶说。

  “咱们阿爸受的那些委屈,蒙的那些冤情,就可以雪耻伸冤了。”

  “嗯!”

  “我们的三叔可能真的跑到台湾去了呢!“

  “那我们就多了一个台湾的亲戚。说不定哪天,我们还能借着探亲的名义,去台湾旅游一趟呢。”

  “哈哈“

  “大哥,二嫂来了。”小姑小声的说。

  父亲连忙站起来说,“弟妹,你来了!“

  “大哥好!我听妈和小兰讲,说您今天回来。所以,我特意杀了一头鸡,拿过来让妈炖给您和大孙儿吃。”

  “哎呀,每次我回来,你都这么客气。你那里还有小兰和两个孩子,都在长身体呢,留给她们吃,就不要拿过来了,一会还是带回去。来坐在这里,先泡个茶。”

  “我鸡笼里还养着二十几只呢。这是自己家养的土鸡,您们平常是吃不到的。”

  “今天早晨我才杀了一只呢。你的还是拿回去吧。“

  “唉呀,妈您就别客气了。两只鸡,分两天炖。”二婶含了奶奶一眼。

  奶奶笑着说,“好、好,我不跟你客气,分两天炖。但小兰的事情,我得感谢你!这两年多亏有小兰过来帮忙,要不猪圈里那三头猪,我一个人肯定养不起来,更别说,还要种那么多的地了。”

  “妈,您太客气了。我还担心小兰给您添麻烦呢,她更听您说的话。我跟她说话,她有时候理都不理我。”

  “小兰很乖,她自己常说,她的娘亲这几年很不容易。她可心疼你了,只是当着你的面,她不好意思说。“奶奶笑呵呵的讲。

  “哎呀,奶奶你又乱说话!以后不理你了!”小兰坐在奶奶身旁,羞得直往奶奶怀里钻。从小和二叔没相处多少时间的堂妹小兰,失去父爱,没有父亲管教,在那个时候性格表现出明显的叛逆,所以对她母亲说的话,她或经常顶撞,或不予理睬。这让二婶非常头疼。但在奶奶面前,小兰却又变得特别的孝顺懂事。正好奶奶一个人过,身边需要有个人相互照料,所以二婶就把小兰送到奶奶这里了。

  大家全都哈哈大笑起来。

  “这两年,让你委屈了。是二弟对不起你。唉“父亲长长的叹口气。

  “大哥,您别说了。“二婶田望舒已经开始眼红,掉泪。

  “大哥,您得多批评、教育下二哥。家里有这么好的嫂子不要,非要在外头找个野的,您得教训、教训他,好好管教下!“大姑拉着二婶的手说,眼神里含着极度的不满。

  “我为这事,特地去他那里,找他谈了好几次,还把他请到我家里去谈。他就是听不进去,满头脑子都是重男轻女的观念。“

  “二哥真是的,嫂子这么能干。他一个人长期在外,家里里里外外,不都是二嫂一人在替他扛着,撑着。干农活、持家、生孩子、带孩子、孝敬咱妈,哪一个人不夸奖二嫂又能干,又知书达理。再说,都已帮他生了三个娃。生女娃,也不能全怪到二嫂一人头上,二哥也太不像话了。”

  “大哥,我在这里给您表个态。我可以原谅他在外面做的那些事情。但我只再给他两年的时间,如果他还不肯悔改,我也不等了,要离就离。他的房子,还有他每个月寄来的钱,说是给三个孩子的抚养费,我一分钱也没动,全给存进银行了。我都想好了,我走以后,什么也不带,就带走这三个娃,反正,他也没打算要我们母女四个。我自己绝对能养得活我们母女四个人。我是替三个孩子着想,觉得她们可怜,从小就没爹疼,没爹管。所以才一直忍着,拖着,没同意离,就是希望他能看在孩子可怜的份上,早点回来。想不到,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的心肠真够狠的,呜呜呜“说到后面,二婶不禁伤心的趴在桌上,哭起来。

  “望舒,不要哭。是宏江不对,我让宏海再去多劝劝他,他会回心转意的。看在孩子的份上,你一定要坚持住,不要离开这里。“奶奶一边拍着二婶的肩膀,一边安慰她。

  二婶依旧趴在桌上,一边哭,一边不断的摇头。

  “唉我会狠狠教训他的。他如果还认我做他哥的话,他就该早点回这个家。否则,我就和他断绝一切关系。“父亲又生气又难过的说。

  二婶哭了一会,起身准备回家。不管谁劝她,让她留下来一起吃顿午饭,她都不听,擦干眼泪,拿了些奶奶做的,送给她的鞋垫就走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都怅怅然的,心里有些堵。吃完中午饭,泡了一会茶。大姑、小姑先行回家,父亲则带着三叔、四叔和我,去看二叔公,顺便把父亲从乐清带来的香菇和烤花生各拿一包送给二叔公。

  那天是我第一次见到二叔公。之前,每次回奶奶家,父亲也都带着我和在家的叔叔,去二叔公家坐,但每次都只有二婶婆在家,二婶婆让他的孙子去找二叔公,但每次都没找到。

  这一次二叔公也没在家,但很快,二婶婆派出去找他的,二叔公的孙子,把他叫回来了。

  “宏海回来啦!”还没进家门,二叔公就在门口外面大声的嚷。

  等二叔公进门以后,我总算看清他的模样。他有一米七的个头,身材微胖,圆脸,三角眼,葱头鼻,薄而宽的嘴唇,头发稀疏而灰白。他笑起来,额头上的皱纹、两颊的几道深沟、眼角旁的鱼尾纹,组成一幅奇特的地形图。

  “听说,你现在是贸易公司的总经理啦。哈,有出息啊!从小,你就是最会读书的,没辜负你阿爸的悉心培养,哈哈!”二叔公又大笑起来。

  “二叔过奖了。只是一家小公司,还谈不上出息。这几年,我阿姆,还有三弟、四弟,他们在家里,多亏有您帮忙照应。我今天回来,特意来您这里坐坐,并从乐清带了点干货送给二叔,感谢您过去对我们一家人的照顾。”

  “照顾,谈不上啦。你阿姆这辈子,跟着我哥,吃了不少苦。还好现在苦尽甘来,你们个个都有出息,你阿姆身体又还过得去,我替你们一家人高兴啊!也没帮什么忙,千万别谢我。何况,你们还都叫我一声二叔,我不帮你们,还能帮谁啊?”

  “二叔,阿爸临终前,一再叮嘱我们,千方百计都得想办法,把三叔找回来。”三叔笑着说,“阿爸生前,好几次都告诉我们,三叔是跟着他去参军,在半路上,三叔掉了队,才弄丢的。现在,台湾和我们这里,政策都放宽了,允许在台湾的老兵回大陆探亲。我们想,既然三叔是被阿爸带去当兵,不小心走丢的,如果三叔还活着,很可能就在台湾。你也看到,去年隔壁村,就有两个人从台湾回来。所以,我们想找电台,播放寻找三叔的寻亲启示,看看能不能找到他。今天我哥也回来了,所以我们特意过来,想跟你商量这件事,你看我们究竟该怎么办才好?”

  “您是我们的长辈,我们得听听您的意见。”父亲补充说。

  原本还满脸堆笑的二叔,听三叔和父亲这么一说,脸色徒然一变,“唉呀,还找什么找呀。过去村里不都在传,说你三叔是被你们阿爸骗出去,卖给人贩子了嘛?怎么可能在台湾,这也太可笑了吧?都过去四十几年了,连人贩子是谁,被拐到哪里去都不知道,还怎么找呀?”

  “我爸说了,是被他带去当兵的,不是被他偷偷卖掉的。”四叔语气无比坚定的说。

  “哎呀,村里面的人都这么说的。你爸当时又默认,不做任何解释。肯定也是这么一回事。“

  “二叔,那样的谣言,你也相信!当初,我爸要带三叔去当兵,可是跟爷爷、奶奶,还有你都说过的。难道我爸亲口说的话,你也不信?再说,那个年代,我爸怎么敢公开承认,三叔是被他带去当国民党兵的?那不是自己不想要命了嘛!何况一家老小,上上下下这么多口人都会因此被连累。当年我爸当然只能选择忍耐,含冤默认。也不知道,当年那个谣言是哪个王八蛋造的。”三叔气愤的说。

  “这个我就不清楚了。反正你阿爸带走你三叔那天,我不在家,也没听你们爷爷、奶奶提起过这件事,说你阿爸把三叔带去当兵了。”

  “那天,你不会又上哪里去赌了吧?”四叔轻蔑的说。

  “四弟,不能这样跟二叔讲话。”父亲立刻把四叔制止住,“二叔,不管三叔究竟是被我爸卖给人贩子,还是被他带去当国民党兵。只要找到三叔,一切就都清楚了。”

  “这么说,你们这回是吃了秤砣铁定了心,一定要去找三叔了?我这当二叔的话,你们全都不听了?亏我以前那么疼你们兄弟几个,还那么辛苦的帮你阿姆。”

  “二叔,您对我们一家人的恩情,我们肯定会铭记于心的,也一定会报答您。但是三叔,一定得找回来。这是阿爸临终的遗嘱,也希望找到三叔以后,能还阿爸一个清白。”父亲不紧不慢的说。

  回到乐清以后,父亲连夜拟了一份寻人启示:

  家父名叫尤仁宽,生于一九一四年,卒于一九七零年。家父生前参加过李宗仁的部队,以及抗日战争、徐州会战。我三叔名叫尤信宽,曾跟随家父一起在李宗仁的部队当兵,后来在一次急行军中三叔与家父失散,从此下落不明。家父生前非常想念他的三弟,即我的三叔。家父对三叔的失踪一直耿耿介怀,自责、内疚、懊悔不已。可惜家父英年早逝,于临终前特别嘱咐我们,如有可能,务必找到三叔下落,他便可以瞑目于九泉了。为完成家父生前遗愿,我谨代表我母亲及弟弟妹妹,今天特意发布此则寻人启示。恳请认识我三叔尤信宽的朋友、同仁,能够代为帮忙转告,让他尽快与我们取得联系。我谨代表我们全家对您提供的无私帮助,诚以最衷心的感激!尤仁宽长子尤宏海。

  以上这则寻人启示,很快就在电台里广播了。但因为父亲所能提供的信息极为有限,仿佛石沉大海,杳无音讯。转眼间一年过去,三叔的下落仍然无任何线索与进展。

  对从未谋面的爷爷,我不禁无限感慨,有诗赞曰:

  乱世不迷心底亮,咫尺柔情好儿男。

  英雄无畏甘受辱,沧海横流做砥柱。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