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7章 瓜子
,最快更新重回俏七零最新章节!
其实陈师傅想错了,哪里还有以后哦,过几年,大伙儿都呆在家看电视去了,再过十几年,大大小小每人抱着手机,说话的功夫都没有,看表演?大冬天晚上冷死个人了,谁高兴啊!
就算是有人乐意看。那也要有人演啊!以前有工分,如今有荣誉,再过几年啥都吸引不了人了。政府没有这方面预算,后来一切向钱看,最主要的是,有一种精神没有了。
这是一种很玄妙的东西。吃大锅饭的时候,大家吃在一起,干在一起,热热闹闹的。不是说没有矛盾,但是父母他们回忆起那时的心情,除了穷,却是快乐的。后来小家小户的过活,渐渐的就都疏远了,虽然比起城里那种冷漠要好得多,但再也不会和从前一样亲亲热热一家人的样子。
道具没有,也不是什么很大的事情。但是在这个关键时刻,一时之间还调配不过来。杨小贝站在棚里和大伙儿说了一会儿话就出来了,马上就要开演,他们要准备的事情还有很多,现在可不是叙旧的时候。
周品正带着堂妹在外面,时刻关注着这边的动静,见小贝出来了,赶紧过来牵着她的手说,“累吗?要不咱们先去休息一下?”
这才到哪?就要去休息了,杨小贝说,“等会儿吧,现在人还少,咱们四处看看。”场上渐渐已经有了性子急的村民,但是等会儿肯定人山人海,杨小贝也不愿意去挤,多半到时候就看看然后撤了。
“好啊好啊!我们去那边看看吧!”周小菊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她津津有味的围观了一会儿后台,又想着去看那边的集市。说是集市,其实也就是附近的村民来卖一点吃食、小玩意儿。正月十五自然少不了花灯的,心灵手巧的大人会帮着用纸糊成灯笼,蔑做的架子,里面点上蜡烛,一个简易版小灯笼就做好了。
但是总有很多大人是不耐烦做这些小把戏的。于是就有专门做了卖的,看上去自然比自家胡乱做的精致得多,还能拗点造型出来,比如兔子灯、鲤鱼灯等等。就散是简单是圆柱形,也会在外面寥寥几笔,画一些图案。如今大伙儿的手里都有了闲钱,架不住孩子吵闹,卖灯笼的生意格外的好。
周品正也给小贝和堂妹一人买了一个拎在手里。这种乡下手工牌自然没有城了的精致,但是周小菊还是非常开心,因为气氛很好,大人小孩都手拎着小小的花灯,嬉笑喧闹着,好不热闹。
小小的花灯里面是一小截蜡烛,点亮以后不怕风吹,用力摇晃也没事。但是有的做的不够结实,孩子们晃来晃去的,一不小心就把外壳给烧着了,好好的花灯变成了“火灯”。这时免不了一阵哭闹,大人们在这种时候对孩子都是宽容的,并不会训斥,运气好的,还会大发慈悲再买一个。
但是一场社戏看完,孩子们回家的时候多半手上的灯笼已经残缺了。本来就相当于一次性用品了,蜡烛燃尽了啊,烧掉了啊,挤瘪了啊……总之,够孩子们乐上一晚就够了。
杨小贝小的时候得到的花灯也不算多。那时已经不是每年都举行社戏了,都是附件几个乡镇轮这来,别的镇太远,她又太小,只有那么两次在徐店的时候去过,那时的灯笼虽然中途罢工,还是舍不得丢,带回去摆了好久。可是长大了有了弟弟,没人带她去了,再后来,社戏彻底的消失了。
这会儿摇晃着手上的灯笼,再次拾起以前的那份童真,杨小贝觉得自己小时候的遗憾都补齐了呢!她笑吟吟的说,“晚上我要把这灯笼放在床头睡!”小时候她就是这么干哒!
“我也是!我要把这个灯笼带回浦海去!”周小菊不敢示弱的说。她也老大不小的了,本来以为自己已经过了玩灯的年纪,想不到还蛮好玩的!星星点点的灯笼发出橘红色的温暖光芒,在广场上如星辰般点缀其间。此时人们都陆续到来,广场上涌进的人潮越来越多,加上叫卖小吃的商贩穿越其中,好一个人声鼎沸。
“马上就要开场了,我们回去吧!”周品正还是不放心,一有小孩子冲过来他就紧张,哪怕紧紧地把小贝护在怀里,他还是怕小贝磕着碰着了。杨小贝也逛得有点脚酸,于是一行人顺着人潮往前,好不容易才到达了主席台那边。
领导们总是姗姗来迟,不过他们的位置靠边,几个人也很有默契的不打算过去打招呼,就自顾着的坐下了。周小菊刚才百忙之中还买了烤红薯、烧饼等小吃,她到底还是没学会像本地人这样边走边啃,到了座位上就迫不及待的打开来吃。
唔……还是这种红薯好吃!柴火碳烤出的红薯,新鲜热乎出炉的又甜又糯,正好走了半天有点冷了,吃一口烫得直吐舌头,但是整个人都暖和起来。“小贝你不吃吗?”周小菊一边毫无形象的啃着红薯,一边还不忘记招呼小贝。
“你吃吧!我这几天都吃腻味了。”杨小贝拿起一个烧饼吃,这东西做起来工艺较复杂,又不管饱,一般家里都不会做这个吃,而到了冬天成天都呆在火炉房里,没事就烤上两个,再好吃的东西吃了这么久都不稀罕了。
姑嫂两个坐在这里吃得津津有味,周品正看了也是无语。这大冷天的,在风口上吃东西真的好吗?不过男人是不能理解女孩子,特别是吃货的境界的——坐在这里不吃东西,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吃完红薯(烧饼),她们又开始嗑瓜子。这是从家里带来的,知道小贝嘴刁,又喜欢吃零食,易慧芬今年种了好多葵花籽,等到秋天晒干收起,年前的时候用盐放在铁锅里炒熟,就带了一丝咸味,然后就是瓜子天然的香味儿,是杨小贝最爱吃的。
还是老妈最了解她的口味,从小就爱吃瓜子不说,还就爱这个味道。她从来不吃五香、奶油、椒盐还有后来流行的核桃味儿、焦糖味儿什么的,乱七八糟不知道加了些啥,吃起来连瓜子的味道都尝不出了。可是买原味的吧,又干巴巴的不好吃。所以每年回去,老妈还是会炒上一二十斤瓜子,家里人都爱吃。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其实陈师傅想错了,哪里还有以后哦,过几年,大伙儿都呆在家看电视去了,再过十几年,大大小小每人抱着手机,说话的功夫都没有,看表演?大冬天晚上冷死个人了,谁高兴啊!
就算是有人乐意看。那也要有人演啊!以前有工分,如今有荣誉,再过几年啥都吸引不了人了。政府没有这方面预算,后来一切向钱看,最主要的是,有一种精神没有了。
这是一种很玄妙的东西。吃大锅饭的时候,大家吃在一起,干在一起,热热闹闹的。不是说没有矛盾,但是父母他们回忆起那时的心情,除了穷,却是快乐的。后来小家小户的过活,渐渐的就都疏远了,虽然比起城里那种冷漠要好得多,但再也不会和从前一样亲亲热热一家人的样子。
道具没有,也不是什么很大的事情。但是在这个关键时刻,一时之间还调配不过来。杨小贝站在棚里和大伙儿说了一会儿话就出来了,马上就要开演,他们要准备的事情还有很多,现在可不是叙旧的时候。
周品正带着堂妹在外面,时刻关注着这边的动静,见小贝出来了,赶紧过来牵着她的手说,“累吗?要不咱们先去休息一下?”
这才到哪?就要去休息了,杨小贝说,“等会儿吧,现在人还少,咱们四处看看。”场上渐渐已经有了性子急的村民,但是等会儿肯定人山人海,杨小贝也不愿意去挤,多半到时候就看看然后撤了。
“好啊好啊!我们去那边看看吧!”周小菊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她津津有味的围观了一会儿后台,又想着去看那边的集市。说是集市,其实也就是附近的村民来卖一点吃食、小玩意儿。正月十五自然少不了花灯的,心灵手巧的大人会帮着用纸糊成灯笼,蔑做的架子,里面点上蜡烛,一个简易版小灯笼就做好了。
但是总有很多大人是不耐烦做这些小把戏的。于是就有专门做了卖的,看上去自然比自家胡乱做的精致得多,还能拗点造型出来,比如兔子灯、鲤鱼灯等等。就散是简单是圆柱形,也会在外面寥寥几笔,画一些图案。如今大伙儿的手里都有了闲钱,架不住孩子吵闹,卖灯笼的生意格外的好。
周品正也给小贝和堂妹一人买了一个拎在手里。这种乡下手工牌自然没有城了的精致,但是周小菊还是非常开心,因为气氛很好,大人小孩都手拎着小小的花灯,嬉笑喧闹着,好不热闹。
小小的花灯里面是一小截蜡烛,点亮以后不怕风吹,用力摇晃也没事。但是有的做的不够结实,孩子们晃来晃去的,一不小心就把外壳给烧着了,好好的花灯变成了“火灯”。这时免不了一阵哭闹,大人们在这种时候对孩子都是宽容的,并不会训斥,运气好的,还会大发慈悲再买一个。
但是一场社戏看完,孩子们回家的时候多半手上的灯笼已经残缺了。本来就相当于一次性用品了,蜡烛燃尽了啊,烧掉了啊,挤瘪了啊……总之,够孩子们乐上一晚就够了。
杨小贝小的时候得到的花灯也不算多。那时已经不是每年都举行社戏了,都是附件几个乡镇轮这来,别的镇太远,她又太小,只有那么两次在徐店的时候去过,那时的灯笼虽然中途罢工,还是舍不得丢,带回去摆了好久。可是长大了有了弟弟,没人带她去了,再后来,社戏彻底的消失了。
这会儿摇晃着手上的灯笼,再次拾起以前的那份童真,杨小贝觉得自己小时候的遗憾都补齐了呢!她笑吟吟的说,“晚上我要把这灯笼放在床头睡!”小时候她就是这么干哒!
“我也是!我要把这个灯笼带回浦海去!”周小菊不敢示弱的说。她也老大不小的了,本来以为自己已经过了玩灯的年纪,想不到还蛮好玩的!星星点点的灯笼发出橘红色的温暖光芒,在广场上如星辰般点缀其间。此时人们都陆续到来,广场上涌进的人潮越来越多,加上叫卖小吃的商贩穿越其中,好一个人声鼎沸。
“马上就要开场了,我们回去吧!”周品正还是不放心,一有小孩子冲过来他就紧张,哪怕紧紧地把小贝护在怀里,他还是怕小贝磕着碰着了。杨小贝也逛得有点脚酸,于是一行人顺着人潮往前,好不容易才到达了主席台那边。
领导们总是姗姗来迟,不过他们的位置靠边,几个人也很有默契的不打算过去打招呼,就自顾着的坐下了。周小菊刚才百忙之中还买了烤红薯、烧饼等小吃,她到底还是没学会像本地人这样边走边啃,到了座位上就迫不及待的打开来吃。
唔……还是这种红薯好吃!柴火碳烤出的红薯,新鲜热乎出炉的又甜又糯,正好走了半天有点冷了,吃一口烫得直吐舌头,但是整个人都暖和起来。“小贝你不吃吗?”周小菊一边毫无形象的啃着红薯,一边还不忘记招呼小贝。
“你吃吧!我这几天都吃腻味了。”杨小贝拿起一个烧饼吃,这东西做起来工艺较复杂,又不管饱,一般家里都不会做这个吃,而到了冬天成天都呆在火炉房里,没事就烤上两个,再好吃的东西吃了这么久都不稀罕了。
姑嫂两个坐在这里吃得津津有味,周品正看了也是无语。这大冷天的,在风口上吃东西真的好吗?不过男人是不能理解女孩子,特别是吃货的境界的——坐在这里不吃东西,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吃完红薯(烧饼),她们又开始嗑瓜子。这是从家里带来的,知道小贝嘴刁,又喜欢吃零食,易慧芬今年种了好多葵花籽,等到秋天晒干收起,年前的时候用盐放在铁锅里炒熟,就带了一丝咸味,然后就是瓜子天然的香味儿,是杨小贝最爱吃的。
还是老妈最了解她的口味,从小就爱吃瓜子不说,还就爱这个味道。她从来不吃五香、奶油、椒盐还有后来流行的核桃味儿、焦糖味儿什么的,乱七八糟不知道加了些啥,吃起来连瓜子的味道都尝不出了。可是买原味的吧,又干巴巴的不好吃。所以每年回去,老妈还是会炒上一二十斤瓜子,家里人都爱吃。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