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6章 看不见的地方
“虽然有点不太明白,但还是差不多明白了。”解诸道。
“用一个虚假的东西去掩盖真相,毫无疑问是比较下乘的,毕竟一个东西滑稽不滑稽,大家还是能分辨出来的。但是用一个似是而非地东西,用一个基础是对的东西,去得出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结论,再以这个结论去掩盖想要掩盖的真相,那么往往能获得相当大的成功。”
希北风无奈地道:“对于这样的事情,说实话,有的时候真的是想反驳的都反驳不了,因为反驳之后,还是会有许多人愿意相信那个错谬的推导过程,他们觉得出发点正确,推导起来就算极端一点也正确,然后结论就正确了,却忘记原本的真相,比之后来出现的谬论更加正确。”
“喜新厌旧嘛。”解诸道:“总是有人喜欢新鲜离奇地推论,尤其当这个推论好像完全正确的样子。”
“其实就是一种诡辩。”希北风道:“然而,偏偏有许多人愿意相信这个诡辩。”
“所以说,脑子是个好东西。”解诸道。
“好了,不扯这个了,接着看下一则。”
希北风摇摇头,便拿着戒尺指着黑板诵读下一则论语。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雍》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
“又是这种有背景的论语……”解诸无奈道。
希北风也很无奈,道:“鲁国当政的三家: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后代,又称三桓。《雍》是《诗经·周颂》中的一篇。古代天子祭宗庙完毕撤去祭品时唱这首诗。”
“简而言之,其实跟上一则论语讲的是一个意思。”解诸道。
“确实如此。”
希北风道:“这些个诸侯国的人,经常这样违背礼仪,反正孔子要是每次都需要生气的话,我觉得他应该是挺累的。不过这个鲁国比较典型,毕竟孔子是鲁国人。他向来是认为天子有天子之礼,诸侯有诸侯之礼,各守各的礼,才可以使天下安定。结果自身所在地诸侯国,行了天子的礼,也是够无奈的。”
“但其实,礼仪不过是一件小事。”解诸道。
“确实,礼仪本身我也认为是一件小事,但是礼仪背后代表的东西呢?”
希北风道:“正如第一则所说,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可以理解为两种意思,其中有一种就是,你这么忍了,那人家岂不是觉得以后可以为所欲为了?现在人家诸侯国的王,行了天下之君的礼,那以后有一天,这诸侯国的王,造反统一各个诸侯国,成为新君又如何?事实上,那个年代,一直在互相征伐。史称春秋战国。”
“名字听起来倒是挺有意思。”解诸道。
“其实,春秋战国,还是有划分地。前一段时间叫春秋,后一段时间叫战国。”
希北风笑着道:“孔子活在春秋,死后三年,那个社会便进入战国。”
“听起来似乎严峻许多。”解诸道。
“当然了,孔子在的时候,那时候还叫春秋,大家虽然互相攻击,但是还没有真正搞起大规模兼并。大国打仗打输了就赔礼道歉,回头还是能继续在自己的诸侯国的当老大的。”
希北风笑着道:“春秋时期,全国共分为一百四十多个大小诸侯国,而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齐国、晋国、燕国、楚国、宋国、郑国、卫国、鲁国、吴国、越国、秦国等。但是到了春秋末战国初期,其实就剩下了二十几个国家。打输了,还没有能力逆袭的大国,你的封地就不再是你的封地,而是我的了。最后战国其实就剩下七雄,妥妥的准备玩大统一的节奏。”
“一百多个,打剩下七个?”解诸啧啧道:“看来是死了不少人。”
“确实死了不少,一战坑杀四十万兵士的也不是没有。”希北风道:“当然了,这也是个特例,主要死亡人数,我看大部分还是得归类到饿死和病死这一块的。”
“反正都是死,没那么痛苦就好。”解诸道:“从这方面来说,直接被杀死的人受的折磨还算是少点,苟延残喘最后死的的人才惨。”
“……”希北风无话可说,咳了两声,道:“咱们看下一则论语。”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乐?”解诸蹙眉。
“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希北风特别道:“礼乐崩坏的乐,不是狭义的音乐。”
“然而,那些没有仁德的人,如果想要应付的话,还不是一样奉行那些礼乐制度。”解诸道:“结果还不是一样没有什么用。”
“对的,是这样。”
希北风道:“没有仁德,那么奉行礼乐制度,也是没有多大作用的。”
“然而,礼乐制度,其实不就是制定给那些人的吗?”解诸又反问道。
“制度从来都是制定给遵守他们的人来遵守地,至于那些不遵守的人就得受到惩罚了。”
希北风道:“而如果那些破坏规矩的人,没有能受到惩罚,或者是受到地惩罚,显然还不够,那么制度其实就失去了他的威慑力,等于是在告诉那些辛辛苦苦维护制度,战战兢兢遵守制度的人,只要你有本事有能力有运气,那么制度不需要遵守也可以。”
“天下大乱。”解诸道。
“这不就得了,大家都不遵守制度的话,天下就会大乱。”
希北风道:“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制度就是为大家制定的。而不是为了少数几个人制定的。只要控制了多数人,那么天下就不会大乱。当然,那些破坏制度的少数人,也应该被惩罚,只是在某些大家看不见的地方,即便他们不被惩罚,也不会影响到整体制度的实行。”
“好黑啊。”解诸道。
“制度有他的目的,目的达到了,那么制度不制度的也没有什么问题。”
希北风道:“而如果目的无法达到,那么制度了,也没有用,不是吗?黑归黑,但这个就是现实。诚然制度不能被破坏,否则会引起连锁反应,但是在某些地方,上位者却能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于出手帮忙,让某些人逃离制度的惩罚。毕竟,谁没有个三姑六婆七大姨八大舅?”
“……”解诸道:“好吧,如果能控制的的话,我觉得他们应该也会出手控制事态。”
“所以,在他们控制之前,把事情爆出来,把他们放到群众雪亮地眼睛前,他们就得开始有所收敛了。”希北风道:“当然了,这种事情,很显然也是会被他们忌讳的。毕竟就算是你,也不愿意自己的破事被全天下知道吧?”
“意思是他们会出手对付那些爆料的人?”解诸道。
“你这话有钓鱼的嫌疑。”希北风笑着道:“准确来说不是对付,而是请过来喝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到底是不是问题。如果是,要怎么解决,咱们好好聊聊。如果不是的话,那么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果然够黑的。”解诸道。
“你是在说你自己吧,骗这我说出来,还好意思说我黑。”希北风无语摇摇头,接着又拿着戒尺指着下一则论语。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嗯,说说。”解诸道。
“你真大牌。”希北风道:“礼的根本究竟是什么。孔子在这里似乎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但仔细琢磨,孔子还是明确解答了礼之根本的问题。这就是,礼节仪式只是表达礼的一种形式,但根本不在形式而在内心。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仪式上,更重要的是要从内心和感情上体悟礼的根本,符合礼的要求。”
“这话说了跟没有说一样,如果主要还是存在内心的话,那其实就是大家压根就看不出来那个人到底内心是否符合要求,最后还是得看外在地表现,也难怪大家办各种婚丧嫁娶的时候搞得越来越隆重。”解诸道:“毕竟,隆重,也说明了重视。”
“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希北风道:“如果你有钱,不办隆重点,人家就会说,你怎么怎么样。如果你穷,硬是要办得隆重点,大家又要说什么什么了。但是呢,到底隆重不隆重,看的除了客观到底怎么样之外,也得看个人的条件。其实孔子这里,我觉得主要还是奉劝大家,不要攀比,要注重内心符合于礼的要求。”
“但是,这么劝了,又什么用呢?”解诸道。
“有啊,当你被人指责的时候,就可以说子曾经曰过。”希北风笑了笑道。
“一点用都没有好吧。”解诸道。
“确实一点用都没有。”希北风道:“关于礼仪到底要办得多隆重,我认为意思到了就可以。就像穿衣服一样,整洁干净最重要,至于奢华漂亮与否,只能看个人经济能力还有审美和喜好了。”
“看这意思,似乎也不反对铺张浪费?”解诸道。
“人家有钱,想办隆重点就办隆重点,花的又不是咱地钱,我有哪门子的反对理由呢?”
希北风道:“虽然孔子这里也说了,与其奢侈不如节俭,与其仪式周全,不如内心符合于礼。但是呢,别忘记,孔子可是一种十分重视礼的人。虽然他更多的是重视那些违背礼,僭越礼制的地方,但是礼制也有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人能享受的最高待遇,那么只要有钱,按照这个最高待遇去办理仪式,就不算是奢侈,而是应该有的,也能体现个人的重视。”
“话说,这么解释真的好吗?”解诸道。
“我这么说不是给你们以后找了个台阶么,有钱了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只要不办的比其他跟你一样有钱的人夸张,那么在别人的眼里就是正常应该办理的。”希北风道:“反过来说的话,如果你拥有这种资本,却不干得跟周围人一样,那么其他人会以怎样地目光看待呢?你总不能说,孔子说了,节俭多好多好,重要的不是仪式,而是内心吧?”
“您刚才还说过可以子曾经曰过的吧。”解诸吐槽道。
“此一时彼一时,当你不能的时候,就可以子曾经曰过。当你能的时候,还费那个劲干什么,直接砸钱办了就是。”希北风道:“当然了,其实社会就是这么一点一点变得奢靡的,你比我多一点,我也比你多一点,你不比人差,我也不比人差,最后发现结果一个比一个办得夸张。这是无法避免的。”
“按这说法,恶性循环之后,整个社会岂不是完蛋。”解诸道。
“铺张浪费诚然不是什么好事,但也未必是什么坏事,首先花的是自己的钱,其次给别人创造了就业机会,第三花了他们的钱。”希北风道:“如此一举三得,其实,也算得上好事了。”
“第一个跟第三个,难道没有重复?”解诸道。
“第一个算是对他们自己而言,第三个是对其他人而言。”希北风道:“他不把钱花出来,你也不把钱花出来,大家都不花钱了,你觉得恐怖吗?到时候,大家都是满足最基本的要求后都不花多余的钱了,整个社会的交易越来越少,你觉得你还能赚钱吗?”
chapter;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用一个虚假的东西去掩盖真相,毫无疑问是比较下乘的,毕竟一个东西滑稽不滑稽,大家还是能分辨出来的。但是用一个似是而非地东西,用一个基础是对的东西,去得出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结论,再以这个结论去掩盖想要掩盖的真相,那么往往能获得相当大的成功。”
希北风无奈地道:“对于这样的事情,说实话,有的时候真的是想反驳的都反驳不了,因为反驳之后,还是会有许多人愿意相信那个错谬的推导过程,他们觉得出发点正确,推导起来就算极端一点也正确,然后结论就正确了,却忘记原本的真相,比之后来出现的谬论更加正确。”
“喜新厌旧嘛。”解诸道:“总是有人喜欢新鲜离奇地推论,尤其当这个推论好像完全正确的样子。”
“其实就是一种诡辩。”希北风道:“然而,偏偏有许多人愿意相信这个诡辩。”
“所以说,脑子是个好东西。”解诸道。
“好了,不扯这个了,接着看下一则。”
希北风摇摇头,便拿着戒尺指着黑板诵读下一则论语。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雍》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
“又是这种有背景的论语……”解诸无奈道。
希北风也很无奈,道:“鲁国当政的三家: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后代,又称三桓。《雍》是《诗经·周颂》中的一篇。古代天子祭宗庙完毕撤去祭品时唱这首诗。”
“简而言之,其实跟上一则论语讲的是一个意思。”解诸道。
“确实如此。”
希北风道:“这些个诸侯国的人,经常这样违背礼仪,反正孔子要是每次都需要生气的话,我觉得他应该是挺累的。不过这个鲁国比较典型,毕竟孔子是鲁国人。他向来是认为天子有天子之礼,诸侯有诸侯之礼,各守各的礼,才可以使天下安定。结果自身所在地诸侯国,行了天子的礼,也是够无奈的。”
“但其实,礼仪不过是一件小事。”解诸道。
“确实,礼仪本身我也认为是一件小事,但是礼仪背后代表的东西呢?”
希北风道:“正如第一则所说,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可以理解为两种意思,其中有一种就是,你这么忍了,那人家岂不是觉得以后可以为所欲为了?现在人家诸侯国的王,行了天下之君的礼,那以后有一天,这诸侯国的王,造反统一各个诸侯国,成为新君又如何?事实上,那个年代,一直在互相征伐。史称春秋战国。”
“名字听起来倒是挺有意思。”解诸道。
“其实,春秋战国,还是有划分地。前一段时间叫春秋,后一段时间叫战国。”
希北风笑着道:“孔子活在春秋,死后三年,那个社会便进入战国。”
“听起来似乎严峻许多。”解诸道。
“当然了,孔子在的时候,那时候还叫春秋,大家虽然互相攻击,但是还没有真正搞起大规模兼并。大国打仗打输了就赔礼道歉,回头还是能继续在自己的诸侯国的当老大的。”
希北风笑着道:“春秋时期,全国共分为一百四十多个大小诸侯国,而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齐国、晋国、燕国、楚国、宋国、郑国、卫国、鲁国、吴国、越国、秦国等。但是到了春秋末战国初期,其实就剩下了二十几个国家。打输了,还没有能力逆袭的大国,你的封地就不再是你的封地,而是我的了。最后战国其实就剩下七雄,妥妥的准备玩大统一的节奏。”
“一百多个,打剩下七个?”解诸啧啧道:“看来是死了不少人。”
“确实死了不少,一战坑杀四十万兵士的也不是没有。”希北风道:“当然了,这也是个特例,主要死亡人数,我看大部分还是得归类到饿死和病死这一块的。”
“反正都是死,没那么痛苦就好。”解诸道:“从这方面来说,直接被杀死的人受的折磨还算是少点,苟延残喘最后死的的人才惨。”
“……”希北风无话可说,咳了两声,道:“咱们看下一则论语。”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乐?”解诸蹙眉。
“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希北风特别道:“礼乐崩坏的乐,不是狭义的音乐。”
“然而,那些没有仁德的人,如果想要应付的话,还不是一样奉行那些礼乐制度。”解诸道:“结果还不是一样没有什么用。”
“对的,是这样。”
希北风道:“没有仁德,那么奉行礼乐制度,也是没有多大作用的。”
“然而,礼乐制度,其实不就是制定给那些人的吗?”解诸又反问道。
“制度从来都是制定给遵守他们的人来遵守地,至于那些不遵守的人就得受到惩罚了。”
希北风道:“而如果那些破坏规矩的人,没有能受到惩罚,或者是受到地惩罚,显然还不够,那么制度其实就失去了他的威慑力,等于是在告诉那些辛辛苦苦维护制度,战战兢兢遵守制度的人,只要你有本事有能力有运气,那么制度不需要遵守也可以。”
“天下大乱。”解诸道。
“这不就得了,大家都不遵守制度的话,天下就会大乱。”
希北风道:“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制度就是为大家制定的。而不是为了少数几个人制定的。只要控制了多数人,那么天下就不会大乱。当然,那些破坏制度的少数人,也应该被惩罚,只是在某些大家看不见的地方,即便他们不被惩罚,也不会影响到整体制度的实行。”
“好黑啊。”解诸道。
“制度有他的目的,目的达到了,那么制度不制度的也没有什么问题。”
希北风道:“而如果目的无法达到,那么制度了,也没有用,不是吗?黑归黑,但这个就是现实。诚然制度不能被破坏,否则会引起连锁反应,但是在某些地方,上位者却能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于出手帮忙,让某些人逃离制度的惩罚。毕竟,谁没有个三姑六婆七大姨八大舅?”
“……”解诸道:“好吧,如果能控制的的话,我觉得他们应该也会出手控制事态。”
“所以,在他们控制之前,把事情爆出来,把他们放到群众雪亮地眼睛前,他们就得开始有所收敛了。”希北风道:“当然了,这种事情,很显然也是会被他们忌讳的。毕竟就算是你,也不愿意自己的破事被全天下知道吧?”
“意思是他们会出手对付那些爆料的人?”解诸道。
“你这话有钓鱼的嫌疑。”希北风笑着道:“准确来说不是对付,而是请过来喝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到底是不是问题。如果是,要怎么解决,咱们好好聊聊。如果不是的话,那么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果然够黑的。”解诸道。
“你是在说你自己吧,骗这我说出来,还好意思说我黑。”希北风无语摇摇头,接着又拿着戒尺指着下一则论语。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嗯,说说。”解诸道。
“你真大牌。”希北风道:“礼的根本究竟是什么。孔子在这里似乎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但仔细琢磨,孔子还是明确解答了礼之根本的问题。这就是,礼节仪式只是表达礼的一种形式,但根本不在形式而在内心。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仪式上,更重要的是要从内心和感情上体悟礼的根本,符合礼的要求。”
“这话说了跟没有说一样,如果主要还是存在内心的话,那其实就是大家压根就看不出来那个人到底内心是否符合要求,最后还是得看外在地表现,也难怪大家办各种婚丧嫁娶的时候搞得越来越隆重。”解诸道:“毕竟,隆重,也说明了重视。”
“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希北风道:“如果你有钱,不办隆重点,人家就会说,你怎么怎么样。如果你穷,硬是要办得隆重点,大家又要说什么什么了。但是呢,到底隆重不隆重,看的除了客观到底怎么样之外,也得看个人的条件。其实孔子这里,我觉得主要还是奉劝大家,不要攀比,要注重内心符合于礼的要求。”
“但是,这么劝了,又什么用呢?”解诸道。
“有啊,当你被人指责的时候,就可以说子曾经曰过。”希北风笑了笑道。
“一点用都没有好吧。”解诸道。
“确实一点用都没有。”希北风道:“关于礼仪到底要办得多隆重,我认为意思到了就可以。就像穿衣服一样,整洁干净最重要,至于奢华漂亮与否,只能看个人经济能力还有审美和喜好了。”
“看这意思,似乎也不反对铺张浪费?”解诸道。
“人家有钱,想办隆重点就办隆重点,花的又不是咱地钱,我有哪门子的反对理由呢?”
希北风道:“虽然孔子这里也说了,与其奢侈不如节俭,与其仪式周全,不如内心符合于礼。但是呢,别忘记,孔子可是一种十分重视礼的人。虽然他更多的是重视那些违背礼,僭越礼制的地方,但是礼制也有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人能享受的最高待遇,那么只要有钱,按照这个最高待遇去办理仪式,就不算是奢侈,而是应该有的,也能体现个人的重视。”
“话说,这么解释真的好吗?”解诸道。
“我这么说不是给你们以后找了个台阶么,有钱了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只要不办的比其他跟你一样有钱的人夸张,那么在别人的眼里就是正常应该办理的。”希北风道:“反过来说的话,如果你拥有这种资本,却不干得跟周围人一样,那么其他人会以怎样地目光看待呢?你总不能说,孔子说了,节俭多好多好,重要的不是仪式,而是内心吧?”
“您刚才还说过可以子曾经曰过的吧。”解诸吐槽道。
“此一时彼一时,当你不能的时候,就可以子曾经曰过。当你能的时候,还费那个劲干什么,直接砸钱办了就是。”希北风道:“当然了,其实社会就是这么一点一点变得奢靡的,你比我多一点,我也比你多一点,你不比人差,我也不比人差,最后发现结果一个比一个办得夸张。这是无法避免的。”
“按这说法,恶性循环之后,整个社会岂不是完蛋。”解诸道。
“铺张浪费诚然不是什么好事,但也未必是什么坏事,首先花的是自己的钱,其次给别人创造了就业机会,第三花了他们的钱。”希北风道:“如此一举三得,其实,也算得上好事了。”
“第一个跟第三个,难道没有重复?”解诸道。
“第一个算是对他们自己而言,第三个是对其他人而言。”希北风道:“他不把钱花出来,你也不把钱花出来,大家都不花钱了,你觉得恐怖吗?到时候,大家都是满足最基本的要求后都不花多余的钱了,整个社会的交易越来越少,你觉得你还能赚钱吗?”
chapter;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