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穿越小说 >关陇最新章节 > 关陇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17章 三幕大戏(上)

  转眼间,时间已经过去了三个月。

  在这三个月里,张韬按部就班地前往书馆学习,将五篇开蒙读物悉数背诵掌握,也由此大致掌握了这个时代文字的书写结构。

  魏晋时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几乎在各个领域皆是如此。

  譬如说,书法。

  在他那个时代,学子已经逐渐脱离纸笔,开始在计算机上用键盘乃至语音输出。各种艺术字体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然而在这个时代,字体却刚刚开始由隶书转向与楷书与行书,其中的代表性的人物便是“钟王”。除此之外,书法作为外在的才华表现形式,几乎已经成为士大夫必备的技能,他的父亲张华便是其中的高手。

  钟,便是颍川钟氏家主c曹魏太傅钟繇,不过钟繇已经去世半个世纪。而后世有“书圣”之称的王羲之还未出生。如果张韬没记错的话,那天在夏侯府中,王羲之的父亲王旷亦在其中,年龄也与自己差不多大小。

  只是,在自己这只“蝴蝶”的影响下,王羲之未来能不能出生c出生之后还是不是历史上的那个王羲之都是两说。

  当然,如今在洛阳城小有名气的他,已经见识到了洛阳百姓的狂热。他不会再傻傻地将自己的聪明外露,从而引来远近侧目。

  人呐,适当时候还是需要藏拙。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既要让自己装逼装的恰到好处,又要适当退居幕后,将主角让于旁人。

  这三个月内,洛阳城的主角当然不会是他。他不过是一个五岁的孩童,哪怕再聪明,也注定翻不起大浪。简单说,他在书馆读书之余,近距离观看了这三个月中上演的三幕大戏。

  第一件事情,当然是琅琊诸葛氏的家主诸葛靓返回洛阳。

  作为皇帝司马炎的发小,由于种种际遇,诸葛靓已经离开洛阳二十五年。在当今的时代,琅琊诸葛氏的名声高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诸葛家三兄弟的威名远著。

  在三国时代,诸葛瑾与弟弟诸葛亮c从弟(未出五服均可称从)诸葛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诸葛瑾在吴国,任大将军兼豫州牧,儿子诸葛恪更是在大帝孙权去世后总揽朝政,独断朝纲。诸葛亮在蜀国任丞相,身兼昭烈皇帝刘备托孤之重,祖孙三代死于王事。而诸葛诞在魏国亦是与夏侯玄齐名,最后出任征东大将军,并被招为司空。

  舆论评价诸葛氏,以为蜀得其龙c吴得其虎c魏得其狗。

  说诸葛诞是狗当然不是讽刺他,因为这个时代乃是家天下,君之于臣犹如父之于子,道义上有生杀予夺的权利。所以功臣犹如功狗,为主上爪牙任凭驱使,有其忠心耿耿的一面。而大多数人见利忘义,却是连狗都不如了。

  当年诸葛诞在寿春举起反旗,为了求取东吴援军而让儿子诸葛靓前往江左为质。寿春城破后,诸葛诞被胡奋所杀,三族夷灭。诸葛靓反而因祸得福,最终保存了性命。

  诸葛靓入洛寄身于姐姐琅琊王妃处。司马炎得知后,许以高官厚禄,诸葛靓均不为所动。为了消除这位发小的疑惑,司马炎甚至亲自前往琅琊王府见他。然而没想到的是,为了躲避司马炎,诸葛靓当天就躲进了厕所。

  当年父亲诸葛诞死于司马昭的讨伐之中,他与晋室有杀父之仇,又如何出仕敌人?在洛阳一个月后,诸葛靓便返回了琅琊郡。离京之际,诸葛靓亦发下宏愿,终身不再仕晋。

  乱世之中,诸葛氏族人四方流离,宗族残破。他作为诸葛氏当代家主,是时候整顿宗族了。

  诸葛靓的做法也消除了朝堂上一些大臣的疑惑,这些原本嫉妒诸葛靓深得圣宠的人物,反而转过身来对他大声称赞。让张韬第一次见识到了大晋朝堂的险恶。

  第二件事,则是二王争功。

  所谓二王争功,则是龙骧将军王濬与安东将军王浑争夺灭吴的首功,从而引起一系列矛盾的事件。其激烈程度,甚至直追十六年前的邓艾与钟会之乱。

  王濬是一名老将,原本的仕宦生涯也并没有什么亮点。如果活的时间再短一点,只怕连在史书中留名的资格都没有。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他六十六岁那年迎来了人生最重要的时刻,也由此从一个不愠不火的普通地方官被推上了历史的前台。

  西蜀灭亡后,发生了钟会与邓艾之乱。在这个过程中,几乎上演了所有的尔虞我诈。钟会与邓艾之乱平定后,司马昭派遣凉州大族安定皇甫晏出任益州刺史。

  然而益州地接秦陇,胡羌势力强大,当初诸葛亮姜维尚在时,剿抚并用,这些胡羌势力没有酿出大乱。当西蜀被攻灭,原本达成平衡的局面立马被打破。

  泰始八年(公元272年),胡羌叛乱,刺史皇甫晏发兵讨伐,由于在针对敌人的策略上发生分歧,皇甫晏被牙门将张弘发兵攻杀。当时出任广汉太守的王濬亦在事件发生后,立即讨伐张弘并将之斩杀,稳定了益州团结安定的大好局面。

  也由此,王濬坐上了益州刺史的位置。

  这些年来,王濬前后得到太傅羊祜以及自己父亲张华的支持,开始在益州打造战船操练水军,随时为顺江而下讨伐东吴做准备。

  他这一等,就是八年,而王濬此时也已经是七十四岁的老将了。

  只是无论是伐吴之战前还是开始后,朝廷上下对东吴的态度都在两可之间。所谓六路大军伐吴,王濬这一路虽然是准备最充分的一路,然而却又是话语权最低的一路。

  先来看看整个伐吴团体的组成成分:

  大都督贾充,朝内反战势力的头子,一直旗帜鲜明地反对伐吴。之所以最终坐上了伐吴大都督的位置上,乃是司马炎出于建立统一战线的考虑,最大可能地弥合朝政分歧。

  副都督杨济,出身弘农杨氏,当今皇后叔父,杨氏三兄弟的老三,标准的皇亲国戚。他出任副都督目的很明确,就是作为司马炎的门面,在伐吴之战中捞足功劳。失败了上面有贾充顶着,成功了作为伐吴二把手,功劳能小吗?

  镇军将军司马伷,宣帝司马懿第五子,司马炎的叔父,爵封琅琊王,标准的皇族。也是六路大军实际上的话事人。最终吴主孙皓投诚,便是向司马伷请降。

  安东将军王浑,出身太原王氏,在本次伐吴之战中得到了节制江北诸将的权力。其次子王济王武子娶了司马昭之女常山公主为妻,乃是司马炎的姐夫,标准的功臣加外戚。

  建威将军c豫州刺史王戎,出身琅琊王氏,当代大名士,父亲王浑出任过凉州刺史,祖父王雄乃幽州刺史,正是世家子与宿将世家的模板。

  当然,王戎的父亲与安东将军王浑却不是同一人,二人同名不同字,亦不是同一时代。

  而平南将军胡奋乃是将门世家,其父阴密侯胡遵乃是曹魏车骑将军,他自己这一路行来亦是战功赫赫。从当初以平民身份跟随司马懿出征辽东公孙渊开始,平定淮南诸葛诞叛乱,平定匈奴右贤王刘猛叛乱。更何况泰始九年(公元273年)其女儿胡芳以良家子身份入宫为妃,受封为贵人,胡奋亦是皇亲国戚的身份。

  而坐镇襄阳的荆州刺史杜预,出身京兆杜氏,虽然手无缚鸡之力,却腹有甲兵,外号“杜武库”,说他的计谋就像武器库中的兵器一样取之不尽。

  杜预妻子乃是司马昭的妹妹高陆公主,也就是说他是皇帝的姑父。更何况羊祜去世前,亦是向司马炎推荐杜预替代自己,统筹伐吴全局。也由此,他取得了节制上游诸将的权力。

  在六路大军中,杜预与王濬是坚定的主战派,也是张华在地方上的盟友。胡奋与王戎则是将门世家,乱中以取战功于己有利。琅琊王司马伷乃是皇族,作为伐吴事实上的监军,客观上支持伐吴,毕竟一旦他身负伐吴之功,琅琊王一系在皇族之中必定水涨船高。

  而出身太原王氏的王浑,却在这个过程中将投机取巧与首鼠两端发挥的淋漓尽致。

  他屯兵江北,诸路大军分进合击,击败孙皓中军,建邺已经是他嘴边之肉。然而他深知朝政险恶,唯恐得罪贾充。在朝争风向还没有彻底定下来之前,一直按兵不动。

  谁知道正因为如此,最终被杜预和王濬联手摆了一道。

  王濬率领船队,在上游受杜预节制,下游受王浑节制。杜预是君子,有心成全王濬数年来筹边之功,放手任王濬自己发挥,鼓励他顺江而下直取秣陵。

  王浑虽然不敢轻动,却不能眼看着自己嘴边之肉被别人抢走。可是这块肉他一时半会又不敢去吃。便派遣使者送信给王濬,让他前来中军商议大计。正是使者送信途中,王濬进入建邺俘获了孙皓。

  由此,王浑深以为耻。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