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六章 有必要回事务所回炉
时间是2015年12月,小堆再次站在十字路口。再过一个月就年满三十一了,古人云三十而立,人生到了三十一应该事业基本起飞了才对,小堆却连接下来的路怎么走都不知道。
如果说当年南下深圳是小堆人生第一个比较重要的决定,改行考注会是第二个重要的决定,北漂进大所是第三个重要的决定,进投行是第四个重要的决定,此次此刻,小堆再一次迷茫了——是继续留守投行,还是回事务所?
小堆虽然干投行不久,却对投行产生了厌倦。但一想到事务所每年年审加班熬夜好几个月又没有提成,小堆就感到头皮发麻。
审计是机械的,重复的,是有固定套路的,甚至连审计报告怎么写都有固定格式,审计师大部分时间都在填底稿,通过填写底稿发现问题,在正规审计的情况下,同样一家公司由两家事务所来审,得出的结果基本类似,没有太大差异,写出来的报告也几乎一模一样。
投行没有的固定格式,针对同样一家公司,两家券商来做推荐挂牌或保荐,做出来的《公开转让说明书》或者《招股说明书》是不一样的,同一个ip一,一家券商来做可能不成功,换一家券商来做可能就会成功。跟审计相比,投行更有挑战性,因此也更好玩。
审计主要关注财务问题,而投行不仅要考虑财务问题,还要考虑法律问题,因此考虑问题更全面,更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审计主要认事实,是什么就是什么,至于为什么很少关注,投行不仅要看事实,还要分析它的合理性。做投行前小堆觉得注会六门专业课中最没用的是《财管》,做审计基本用不上,自从做投行后,小堆发现,《财管》非常有用,通过做偿债能力c营运能力c盈利能力分析,可以很好的了解企业现状,并且大概的预测企业未来。
做投行能极大拓展人的思路,使人变得聪明,尽管干投行只有三个月,小堆明显感觉到自己进步很大,相当于干审计三年都不止。很多事务所的项目经理,审计做了五年十年,水平依然提高不上去,思维依然打不开,每天就知道抠底稿,思维僵化严重,为了几千块钱的折旧差异跟客户争吵不休,为了几万块钱的坏账准备差异跟客户争个面红耳赤,结果大问题一个没发现,小问题一个也不放过,几千块钱的错报也要调,要知道从来没有哪家企业是通过少提折旧造假的,或者少提坏账准备造假的,真正的问题都在财务之外。
但小堆也意识到,做投行虽然能拓宽人的思路,却无法拓展专业深度,很多投行虽然很能忽悠,由于专业度不够,做不了具体事务,不能胜任cf一职位。小堆清醒的认识到,要想拓展深度,必须扎扎实实的做审计才行。
小堆是学计算机专业的,it行业有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非计算机专业的人带着计算机专业的人干活,计算机专业的人给非计算机专业的人打工。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是学建筑节能专业,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是学英语专业的,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是学社会学的,膜拜创始人是胡玮炜是学新闻学的,滴滴打车创始人程维是学行政管理专业。
一个非计算机专业的人带着一群计算机专业的人创业,多少有些讽刺。计算机专业的人更多的是做执行,而不是决策,通俗的讲就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干活,别人把顶层搭建好了,把框架设计好了,交给计算机专业的人编码。
会计师事务所也有类似的现象,那就是非财务专业的人表现的比财务专业的人更优秀。财务报表只不过是对企业经营状况的一种反应,真正的问题都在账外,一头扎进财务里或者底稿里钻不出来完全是本末倒置。很多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不是被会计师或者券商发现的,而是被没学过财务的记者发现的,他们运用的恰恰是非财务手段,这狠狠的打了会计师和券商的脸,券商真应该聘请他们做尽调。
也许有人要说,那是因为国内事务所的水平不够,小堆不禁要问,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频频爆出财务造假,这又怎么解释呢?要他们知道可都是“四大”审的呀?“四大”每年开出高额薪资,到名校招揽高素质人才,结果连造假都查不出来,水平连没做过审计的记者都不如,多少有些讽刺。
小堆从事审计和投行已经有两年半了,渐渐有了自己的思路,小堆实在不想跟别人干活了,如果再进事务所,一定要单干。还记得在事务所的时候,小堆最怕遇到财务专业的项目经理,因为他们总爱讲述语,不会用通俗的语言解释。
最早的时候,小堆问学会计的同学,审计是干什么的?同学说,管会计的。管会计的?什么意思?反正你记住是管会计的就行了,我也解释不清楚。几年后,有人问小堆,审计是干什么的?跟会计有什么区别?小堆说,会计是做账的,审计是查账的。
小堆在第一家事务所的时候,问带队经理,分公司和子公司的区别是什么?经理不耐烦的说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废话,这是课本上的原话,看过书的人都知道,而且这是从法律角度讲的,小堆想问的是从会计角度来讲二者的区别。若干年后也有人同样问小堆这个问题,小堆回答说分公司没有注册资本,子公司有注册资本,一句话把问题解释清楚了。
小堆初次做审计的时候,问前辈,做底稿是为了什么?要做到什么程度才算过关?前辈说做审计当然要做底稿了,要不怎么审,底稿当然是越细越好了——完全是废话。若干年后,有人问小堆的时候,小堆说底稿按道理来说是你的工作记录,实际上是用来扯淡的,出了事了拿出底稿来说不赖我哈,你看我做了这么多工作,取得了这么多证据,企业造假真的不赖我——其实如果真出事了,就算底稿做的再细也难逃其责。——当你对底稿理解到这种程度的时候,也就不会那么纠结了。
财务专业的人和非财务专业的人看问题真的不一样,一个从里面往外看,一个从外面往里看,一个能把简单的问题讲的云里雾里,一个能把复杂的讲的通俗易懂。
总之,小堆觉得有必要回事务所回炉,而且如果回事务所,一定要当项目经理,尽管小堆连附注都没写过,连现金流量表都没编过,但丝毫不影响他的勃勃野心。
小堆给券商做投行的朋友昊打电话,昊是小堆在普华健会计师事务所做三强户外ip一审计时认识的。小堆说,听说三强户外上市了?是真的吗?昊说,嗯上了,我手里还有一个项目,也上了。哇,一年做两单,岂不是发了?哪有?领导扣着提成不给我们。为什么?不知道,反正就是扣着不给
这通电话更加坚定了小堆离开投行回事务所的决心,老子不跟你们玩了。
既然想清楚了,那就投简历吧。
小堆先是托朋友投四大。
朋友说四大你想进哪个?
毕马威吧。
好,那就给你推毕马威。
笔试过了,但迟迟等不到面试通知,打电话过去问小秘,小秘说招人的部门是一个正在筹备组建的部门,最近又没动静了,一有消息我会通知你。
还好由于临近年审,事务所这个时候最缺人,尤其是缺少有经验的人,招聘信息往往都备注急聘二字,小堆接二连三的收到面试通知。
小堆先去的大信会计师事务所,人事小姑娘面完说用人部门合伙人出差了,还需要等一等。
小堆又去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bj分所,地址位于西四环中路,和北注协在同一个楼上,楼上是大华会计师事务所。
部门合伙人是个女的,部门三十多个人,业务收入不详。
合伙人问的依然是些老生常谈的问题,你的专业是计算机为什么不做计算机?为什么要考虑做审计?
立信的级别设置是这样的:审计员一二,高级审计员(简称“高审”)一二三,然后是项目经理。合伙人答应给高审二的级别,年薪十三万,每月底薪6千,剩余部分作为年终奖结算,每年六月份发。
小堆说要带队,合伙人不同意,说要先观察你一段时间,而且你还要适应一下底稿什么的,小堆说底稿那东西只不过是工作的一种记录,没必要抠的太细,合伙人赞同的说,我要求他们(底稿)打70分就行了。
合伙人对小堆印象挺好的,挺有共鸣的。不过小堆对工资结算方式有些不安,合伙人说,我就是从助理做起的,越是能力强的,越不关心薪资待遇。
其实别的还好说,小堆干审计最怕遇到女领导,小堆来bj的第一家事务所领导就是个女的,至今心有余悸,实在不想跟女领导干活了,而且小堆比较关心自身利益。
既然气味不对,那就不要相互闻了。
小堆电话响个不停,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央企事业部的人给小堆打电话面试,央企事业部位于北三环中路茅台大厦,和立信bj分所不在一起。
合伙人在外面出差,只得电话面试。和立信bj分所一样,合伙人不同意小堆带队,也说要先观察一段时间。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拜拜。
小堆从网上投过安永的简历,安永的电话来了。
打电话的是个女生,她说你投的是我们金融部门,一般来说四大大体分为金融组和非金融组,你是不是投错了?而且你要是来金融组的话,恐怕要从第一年做起。
小堆当时是从网上看到的招聘信息,上面写的是中国式英语,没太看懂。招聘职位写的是assurance(fance),下面只是介绍了一下公司背景和招聘要求,工作职责写的很模糊,没写清岗位具体是干什么的,小堆糊里糊涂的投了出去,没想到投到了金融组。
既然投简历了,那就电话面试一下吧。
你在普华健的时候做过什么项目?遇到过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你在志通的时候做过什么项目?遇到过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你在南平证券的时候做过什么项目?遇到过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
老外一向喜欢讲证据,既然你投的这个职位,那就拿出证据证明你适合这个职位吧。
小堆不喜欢这种刨根问底式的面试方式,有点像套公式,只能问出一个人的历史,却问不出一个人的潜质。
比如说,一个人干审计干了五六年,却天天想着改行,终于有一天下定决心辞职,出去之后才发现自己除了审计什么也不会干,于是不得不重新回来面试,另一个人炒股亏了很多钱,决定学习价值投资,一心想着研究财务,非常渴望得到一个审计助理的职位,很明显若干年后,第二个人很可能取得比第一个人更大的成就,前阿里巴巴公司总裁卫哲从万国证券出来到事务所回炉就是很好的证明。但前述这种面试方式却很可能错误的得出第一个人比第二个人更“适合”事务所的结论,因为第一个人更有经验。这种方式的弊端在于它只能挖掘一个人的过去,却看不出一个人的未来。千军易买一将难求,这种方式面试普通人可以,面试有潜质的人不行,面试精英更不行。
小堆象征性的回答了一下,女生说,我觉得你还是投一下非金融组吧,既然你都做了那么多年审计了,而且来我们金融组恐怕要从助理一做起,有点太可惜了。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如果说当年南下深圳是小堆人生第一个比较重要的决定,改行考注会是第二个重要的决定,北漂进大所是第三个重要的决定,进投行是第四个重要的决定,此次此刻,小堆再一次迷茫了——是继续留守投行,还是回事务所?
小堆虽然干投行不久,却对投行产生了厌倦。但一想到事务所每年年审加班熬夜好几个月又没有提成,小堆就感到头皮发麻。
审计是机械的,重复的,是有固定套路的,甚至连审计报告怎么写都有固定格式,审计师大部分时间都在填底稿,通过填写底稿发现问题,在正规审计的情况下,同样一家公司由两家事务所来审,得出的结果基本类似,没有太大差异,写出来的报告也几乎一模一样。
投行没有的固定格式,针对同样一家公司,两家券商来做推荐挂牌或保荐,做出来的《公开转让说明书》或者《招股说明书》是不一样的,同一个ip一,一家券商来做可能不成功,换一家券商来做可能就会成功。跟审计相比,投行更有挑战性,因此也更好玩。
审计主要关注财务问题,而投行不仅要考虑财务问题,还要考虑法律问题,因此考虑问题更全面,更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审计主要认事实,是什么就是什么,至于为什么很少关注,投行不仅要看事实,还要分析它的合理性。做投行前小堆觉得注会六门专业课中最没用的是《财管》,做审计基本用不上,自从做投行后,小堆发现,《财管》非常有用,通过做偿债能力c营运能力c盈利能力分析,可以很好的了解企业现状,并且大概的预测企业未来。
做投行能极大拓展人的思路,使人变得聪明,尽管干投行只有三个月,小堆明显感觉到自己进步很大,相当于干审计三年都不止。很多事务所的项目经理,审计做了五年十年,水平依然提高不上去,思维依然打不开,每天就知道抠底稿,思维僵化严重,为了几千块钱的折旧差异跟客户争吵不休,为了几万块钱的坏账准备差异跟客户争个面红耳赤,结果大问题一个没发现,小问题一个也不放过,几千块钱的错报也要调,要知道从来没有哪家企业是通过少提折旧造假的,或者少提坏账准备造假的,真正的问题都在财务之外。
但小堆也意识到,做投行虽然能拓宽人的思路,却无法拓展专业深度,很多投行虽然很能忽悠,由于专业度不够,做不了具体事务,不能胜任cf一职位。小堆清醒的认识到,要想拓展深度,必须扎扎实实的做审计才行。
小堆是学计算机专业的,it行业有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非计算机专业的人带着计算机专业的人干活,计算机专业的人给非计算机专业的人打工。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是学建筑节能专业,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是学英语专业的,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是学社会学的,膜拜创始人是胡玮炜是学新闻学的,滴滴打车创始人程维是学行政管理专业。
一个非计算机专业的人带着一群计算机专业的人创业,多少有些讽刺。计算机专业的人更多的是做执行,而不是决策,通俗的讲就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干活,别人把顶层搭建好了,把框架设计好了,交给计算机专业的人编码。
会计师事务所也有类似的现象,那就是非财务专业的人表现的比财务专业的人更优秀。财务报表只不过是对企业经营状况的一种反应,真正的问题都在账外,一头扎进财务里或者底稿里钻不出来完全是本末倒置。很多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不是被会计师或者券商发现的,而是被没学过财务的记者发现的,他们运用的恰恰是非财务手段,这狠狠的打了会计师和券商的脸,券商真应该聘请他们做尽调。
也许有人要说,那是因为国内事务所的水平不够,小堆不禁要问,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频频爆出财务造假,这又怎么解释呢?要他们知道可都是“四大”审的呀?“四大”每年开出高额薪资,到名校招揽高素质人才,结果连造假都查不出来,水平连没做过审计的记者都不如,多少有些讽刺。
小堆从事审计和投行已经有两年半了,渐渐有了自己的思路,小堆实在不想跟别人干活了,如果再进事务所,一定要单干。还记得在事务所的时候,小堆最怕遇到财务专业的项目经理,因为他们总爱讲述语,不会用通俗的语言解释。
最早的时候,小堆问学会计的同学,审计是干什么的?同学说,管会计的。管会计的?什么意思?反正你记住是管会计的就行了,我也解释不清楚。几年后,有人问小堆,审计是干什么的?跟会计有什么区别?小堆说,会计是做账的,审计是查账的。
小堆在第一家事务所的时候,问带队经理,分公司和子公司的区别是什么?经理不耐烦的说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废话,这是课本上的原话,看过书的人都知道,而且这是从法律角度讲的,小堆想问的是从会计角度来讲二者的区别。若干年后也有人同样问小堆这个问题,小堆回答说分公司没有注册资本,子公司有注册资本,一句话把问题解释清楚了。
小堆初次做审计的时候,问前辈,做底稿是为了什么?要做到什么程度才算过关?前辈说做审计当然要做底稿了,要不怎么审,底稿当然是越细越好了——完全是废话。若干年后,有人问小堆的时候,小堆说底稿按道理来说是你的工作记录,实际上是用来扯淡的,出了事了拿出底稿来说不赖我哈,你看我做了这么多工作,取得了这么多证据,企业造假真的不赖我——其实如果真出事了,就算底稿做的再细也难逃其责。——当你对底稿理解到这种程度的时候,也就不会那么纠结了。
财务专业的人和非财务专业的人看问题真的不一样,一个从里面往外看,一个从外面往里看,一个能把简单的问题讲的云里雾里,一个能把复杂的讲的通俗易懂。
总之,小堆觉得有必要回事务所回炉,而且如果回事务所,一定要当项目经理,尽管小堆连附注都没写过,连现金流量表都没编过,但丝毫不影响他的勃勃野心。
小堆给券商做投行的朋友昊打电话,昊是小堆在普华健会计师事务所做三强户外ip一审计时认识的。小堆说,听说三强户外上市了?是真的吗?昊说,嗯上了,我手里还有一个项目,也上了。哇,一年做两单,岂不是发了?哪有?领导扣着提成不给我们。为什么?不知道,反正就是扣着不给
这通电话更加坚定了小堆离开投行回事务所的决心,老子不跟你们玩了。
既然想清楚了,那就投简历吧。
小堆先是托朋友投四大。
朋友说四大你想进哪个?
毕马威吧。
好,那就给你推毕马威。
笔试过了,但迟迟等不到面试通知,打电话过去问小秘,小秘说招人的部门是一个正在筹备组建的部门,最近又没动静了,一有消息我会通知你。
还好由于临近年审,事务所这个时候最缺人,尤其是缺少有经验的人,招聘信息往往都备注急聘二字,小堆接二连三的收到面试通知。
小堆先去的大信会计师事务所,人事小姑娘面完说用人部门合伙人出差了,还需要等一等。
小堆又去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bj分所,地址位于西四环中路,和北注协在同一个楼上,楼上是大华会计师事务所。
部门合伙人是个女的,部门三十多个人,业务收入不详。
合伙人问的依然是些老生常谈的问题,你的专业是计算机为什么不做计算机?为什么要考虑做审计?
立信的级别设置是这样的:审计员一二,高级审计员(简称“高审”)一二三,然后是项目经理。合伙人答应给高审二的级别,年薪十三万,每月底薪6千,剩余部分作为年终奖结算,每年六月份发。
小堆说要带队,合伙人不同意,说要先观察你一段时间,而且你还要适应一下底稿什么的,小堆说底稿那东西只不过是工作的一种记录,没必要抠的太细,合伙人赞同的说,我要求他们(底稿)打70分就行了。
合伙人对小堆印象挺好的,挺有共鸣的。不过小堆对工资结算方式有些不安,合伙人说,我就是从助理做起的,越是能力强的,越不关心薪资待遇。
其实别的还好说,小堆干审计最怕遇到女领导,小堆来bj的第一家事务所领导就是个女的,至今心有余悸,实在不想跟女领导干活了,而且小堆比较关心自身利益。
既然气味不对,那就不要相互闻了。
小堆电话响个不停,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央企事业部的人给小堆打电话面试,央企事业部位于北三环中路茅台大厦,和立信bj分所不在一起。
合伙人在外面出差,只得电话面试。和立信bj分所一样,合伙人不同意小堆带队,也说要先观察一段时间。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拜拜。
小堆从网上投过安永的简历,安永的电话来了。
打电话的是个女生,她说你投的是我们金融部门,一般来说四大大体分为金融组和非金融组,你是不是投错了?而且你要是来金融组的话,恐怕要从第一年做起。
小堆当时是从网上看到的招聘信息,上面写的是中国式英语,没太看懂。招聘职位写的是assurance(fance),下面只是介绍了一下公司背景和招聘要求,工作职责写的很模糊,没写清岗位具体是干什么的,小堆糊里糊涂的投了出去,没想到投到了金融组。
既然投简历了,那就电话面试一下吧。
你在普华健的时候做过什么项目?遇到过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你在志通的时候做过什么项目?遇到过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你在南平证券的时候做过什么项目?遇到过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
老外一向喜欢讲证据,既然你投的这个职位,那就拿出证据证明你适合这个职位吧。
小堆不喜欢这种刨根问底式的面试方式,有点像套公式,只能问出一个人的历史,却问不出一个人的潜质。
比如说,一个人干审计干了五六年,却天天想着改行,终于有一天下定决心辞职,出去之后才发现自己除了审计什么也不会干,于是不得不重新回来面试,另一个人炒股亏了很多钱,决定学习价值投资,一心想着研究财务,非常渴望得到一个审计助理的职位,很明显若干年后,第二个人很可能取得比第一个人更大的成就,前阿里巴巴公司总裁卫哲从万国证券出来到事务所回炉就是很好的证明。但前述这种面试方式却很可能错误的得出第一个人比第二个人更“适合”事务所的结论,因为第一个人更有经验。这种方式的弊端在于它只能挖掘一个人的过去,却看不出一个人的未来。千军易买一将难求,这种方式面试普通人可以,面试有潜质的人不行,面试精英更不行。
小堆象征性的回答了一下,女生说,我觉得你还是投一下非金融组吧,既然你都做了那么多年审计了,而且来我们金融组恐怕要从助理一做起,有点太可惜了。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