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1节)
回到青木川的魏富堂深谙自己的实力,财不多,田不连,权不大,势不壮,关键的是手里没钱,没有钱在什么时候都是万万不能的。
闯荡几年,魏富堂得出的经验是,要牢牢把住青木川这块谁也管不着的风水宝地,努力发展经济,扩大生产,把青木川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提高到一个历史的新阶段。要致富,只要开山辟岭地种大烟就是了。更何况种大烟这条发财之路绝非因他而始,盘踞在各处的军阀都在勒令百姓种烟,以满足军饷之需。在魏富堂的号令下,很快,青木川山上山下,罂粟一片灿烂。罂粟是草本植物,成效快,跟谷子似的,当年种当年收。青木川第一年收获的烟浆是三千大石缸,利润相当丰厚。以后年年翻滚,没有多久,这个僻远山乡便成为西北首屈一指的大烟生产地。
秦岭大烟质量与云南烟土相比,不算上乘,但是价格低廉,产量巨大,交通较云南便捷,正是如此,更增加了秦岭大烟的生产活力,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大烟的收益使青木川繁华起来,一公里长的街镇上开了数家大烟馆,每到夜晚,红灯高挑,烟雾缭绕,生意十分红火。伴随烟馆而生的是饭馆c赌局,妓院c店铺,其中规模最大的是魏富堂兄弟们合伙开办的“富友社百货店”c“魏世盛绸布店”c“同济堂中药铺”c“魏富堂制革厂”等等。到了大烟收获季节,国内山南海北的烟贩子都云集到了青木川。街上,人头攒动,比肩接踵,茶馆酒铺,通宵达旦,声势之浩大,颇似今日的商品交易会。受益最大的当属魏富堂本人,他盖了两处豪华宅院,一处西洋办公楼,购置了大量枪支弹药,将青木川的青壮武装起来,千余人的队伍有枪七百杆,包括八支美式冲锋枪c十支卡宾枪c两挺马克沁式重机枪。这样精良的武器装备,在中国,任何一支地方势力都无法与之相比。有了枪就有了势,有了烟就有了钱,魏富堂自命人民自卫队总司令,以绅士自居,成为山区土皇帝。
魏富堂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种烟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他本人不抽大烟,也不许他的家人和部下抽,谁抽枪毙谁!
盛产大烟的青木川,遍是烟馆的青木川,竟然没有一个本地烟民。
青木川的热闹大大地盖过了宁羌县城。县长李风文坐不住了,在他的辖区内,魏富堂这样明目张胆地搞大烟交易太离谱,有碍县长的面子,就派警察局长李天炳来禁烟。李天炳说自己和魏富堂是亲戚,他的老婆是魏家的大姑奶奶,再怎么说魏富堂也是自己的妻弟,姐夫不能缴小舅子的烟,就像自己不能咬自己的鼻子,他到了青木川就像到了广坪,在公务上有诸多不便,他让县长另派人选。县长又派保安大队队长周瑞生带了保安队到青木川来查烟禁烟。周大队长下到青木川,看到魏富堂的队伍超过自己几倍,又有李天炳的私下关照,遂连一棵烟苗也没敢动,在镇上吃喝了几日,腰里装满了大烟土和票子,返县去了。回去对县长说魏富堂是棵长满刺的铁甲树,不是撼不动,是无处下手。
李风文是个争强好胜的人,他不信宁羌县竟然制伏不了种大烟的魏富堂,便带着警保大队长伍夺元来青木川查魏富堂。李县长还没动身,查烟的消息就传过来了,有人通报了伍队长的厉害,说这个队长是个谁见谁憷的青皮。县长来的前三天,魏富堂便通知各大烟馆,最近不许点红灯卖烟棒子,不许外来的妓女满街流窜,更不许拉拢生意。在魏富堂的指挥下,青木川镇上的烟收拾得干干净净,街道拾掇得一尘不染。
李县长带着几十名警察骑着马到了青木川,魏富堂也不含糊,沿街列队,夹道欢迎。那天凡去欢迎的,一人给三斤谷米,一户给一条腊肉。在谷米的催动下,青木川家家户户倾巢而出,连走不动的老汉老婆儿也被搀了去站队。魏司令还有话说,脸上表情喜悦者,口号喊得响亮者,多奖谷米两斤。有五斤谷米在后头撑着,那天欢迎县长的队伍便十分的阳光灿烂,十分的热烈。县长的马一过来,两边的人就往县长身上撒花花绿绿的碎纸屑,这一套是老乌从山外学来的,很是时髦。县长对那些飞散的花屑睬也不睬,扬鞭催马,直奔洋楼,将魏富堂远远地甩在后头。魏富堂也不在意,紧跟着,赔着笑一通小跑。魏司令招待县长也招待警察,叫馆子送来好酒好饭,叫旅店腾出上好房间,安顿县长一行住下。第二天县长上山查烟,魏富堂陪着,专往路陡山高处走,累得县长一身热汗,连呼哧带喘。没走多远就碰到山上打冷枪,一枪打飞了县长的礼帽,县长惊得闪在魏富堂身后不敢探头。魏富堂让手下过去探看,探回来说“金钱豹”在组织人打猎。县长问“金钱豹”是谁,魏富堂说是在青木川周边活动的土匪,是个杀人不见血的角色,谁也惹不起。李县长没说什么,只在近处转了转就回到住处再不出来。
李县长指望着警保队长到青木川来能帮他一把,却做梦也没想到他带来的伍夺元是个大烟鬼,这一点恰恰被魏富堂利用了。酒席上,一路风尘的伍队长酒也没喝,饭也没吃,只是打喷嚏c流眼泪,说是身体不舒服。吃过饭大家各自进屋休息,伍夺元却在房间里转来转去,坐也不是,站也不是。魏富堂的二等传令兵沈良佐上楼来送茶,伍夺元一把拉住沈良佐说,兄弟,我感冒了,头疼得厉害
沈良佐说,我给伍队长请个医生去,我们这儿的樊仙看病看得准。
伍夺元说,看兄弟你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不瞒你,哥哥我想抽口烟。
沈良佐说,大烟治感冒倒是来得快,过去我们这儿有那种东西,现在都禁绝了。要不,我去跟魏司令说说,让他想想办法。
伍夺元说,使不得,使不得,真人面前不说假话,这事就烦兄弟帮忙,别让你家司令知道。
沈良佐把伍夺元领到街西“芙蓉烟馆”。烟老板初始面有难色,说虽然开了烟馆,货却早让魏司令收走了,大半年没有进项,他准备关了烟馆改茶馆了。沈良佐让老板不要说茶馆的话,给伍队长治病才是要紧,队长在青木川真有个三长两短,谁也担待不起。老板说他不是大夫,没有治病的本事。沈良佐说伍队长是汉中重要官员,伍队长想要谁怎么的,谁就得怎么的,关谁个一年半载是轻而易举的事,他劝老板不要在伍队长跟前找不痛快。老板一听这话,将伍队长领到后院南面一个精致小间里,很不情愿地从柜里拿出烟泡,边打烟泡边对伍夺元说,魏司令下令禁烟,我们这儿早就不卖这个了,这是我自己藏了私用的,不是伍队长,我也不敢拿出来,让魏司令知道了可不得了。
伍夺元说,你家司令有这么厉害?
老板说,青木川的规矩,谁抽大烟枪毙谁,哪个敢拿性命开玩笑!不过,伍队长是司令的上峰,不在此列,魏司令压根儿是管不着的。
伍夺元说,不要叫你们的人撞上才好。
沈良佐说,伍队长放心,“芙蓉”老板是我的堂舅。是信得过的人,我才敢将伍队长带过来,我看伍队长和气好说话,才管这样的事,要换了别个,我才懒得招呼。
老板说,伍队长在这儿尽管放心歇着,万无一失的,真有什么也不必慌忙,这间房的外头有条暗道,掀开板顺道走了就是。
说着,老板将伍夺元领到房西侧的一个夹道跟前,揭起地上铺着的板子,下头是条石板铺的暗沟。一股溪水在沟内淙淙流淌,沿沟而上,就是半山,那里有一片茂密的杉树林子,的确是个绝好逃避隐藏所在。
禁烟的伍夺元在“芙蓉烟馆”放心大抽,过足了瘾,精神大振,在当晚的饭桌上也喝得很痛快,把青木川的腊肉吃了好几碗。酒足饭饱,才觉得青木川真是个妙不可言的绝好地方。半夜,沈良佐送来了上等好货南坪土五十两。第二天一早,伍夺元给县长打报告说感冒了,让他手底下的人去查查就行了。县长无奈,也只好这样了。查烟的人前门刚下去,后门就来了“芙蓉烟馆”老板,给“病中”的伍夺元送来了“药”。第三天伍夺元们就撤回到县上了。
魏富堂以他的狡诈,以他施展的一个个小手段,在青木川游刃有余地发展着他的烟土事业,腰包日渐饱满,势力日渐稳固,成了在三省交界处首屈一指的人物。
在家族中,魏金玉是魏富堂的第一心肝。魏金玉之外,他喜爱的第二个人就是他的外甥李树敏了。
李树敏戴礼帽穿皮鞋,温文尔雅,面目和蔼,在母亲和舅舅跟前,从来是低眉敛目,极尽孝顺。李树敏来魏家大院看舅舅,离院很远就下马,掸衣整冠,提着蒙有红纸的点心包,毕恭毕敬地走进舅舅家的大门。点心包里包的是核桃馍,是宁羌特有的吃食。宁羌北街一家不大的铺子,掌柜姓王,以专烙“核桃馍”而闻名,邵力子在陕南期间,每每专门要吃宁羌王家核桃馍,数番着人来买。李树敏知道舅舅爱核桃馍,从县城回来都要捎带一包,亲自给舅舅送来,以示孝心。
无形中,魏富堂把个外甥当了儿子,但又觉得这个“儿子”过于细腻,成不了大事。
(第2节)
从以上资料看,青木川的历史复杂而厚重。冯小羽明白,这是一块能产生文学作品的土地,仅凭这些背景资料,就已经相当精彩了,加之与程立雪事件无意间的邂逅,使冯小羽生出一种沿历史逆流而上的寻找冲动。父亲对她的做法不支持,父亲说与其捕风捉影猜测一个虚幻女子,不如将精力花在林岚这个革命女性身上,让后辈人从为新中国捐躯的烈士身上学到一种精神,也不枉烈士洒在青木川的一腔热血。冯小羽说林岚是林岚,程立雪是程立雪,一个是傲雪红梅,一个是空谷幽兰,相比较,她对幽兰更有兴趣。搞得冯明一点儿办法也没有,现在的年轻人,想法怪得很,一提“革命”,马上就反感,冯明想,没有革命能有今天的好生活吗?能有这红日高照的艳阳天吗?能有你冯小羽吗?就欠把这些年轻人踢到万恶的旧社会去受一受,过过吃不饱穿不暖,当牛做马的日子,就知道什么是“革命”了。
在冯小羽陷入程立雪情结的时候,钟一山来了,他说要到蜀道调查杨贵妃东渡路线,青木川是他的重点考察地,于是便结伴而行了
冯小羽想,自己总是在笑话钟一山,其实她何尝比钟一山清醒,或许是徒劳,或许是女文人的自作多情,或许是搜寻一段没甚意思c没甚结果的往事。总之,她的寻找不会比找杨贵妃更容易。
冯小羽下楼,看见吃过早饭的父亲在阳光下坐着,等待座谈会的召开。张保国尽职尽责地陪着,一脸的恭敬和小心。郑培然老汉也过来了,晃着满头白发坐在父亲对面大谈“icr一f一rd”软件多么的好用,出现了死机他是怎么处理的。父亲是一副的心不在焉。父亲来这里,不是来听电脑课的,“一rd”那鬼东西是方的是圆的跟他没一点儿关系,父亲对电脑有着本能的恐惧和拒绝。冯小羽明白,必须截住郑老汉有关电脑的话题,否则父亲会不客气地下命令让对方闭嘴。年过古稀,父亲好像越活越贴近真性情,他什么也不怕了,什么话也敢说,什么人也敢骂,没有顾忌,不讲情面,常常让人难堪。
冯小羽搬了个小板凳坐在父亲旁边,说她昨晚做梦梦到了魏富堂,她问父亲真实的魏富堂长得什么样子。
冯明巴不得话题有了转变,不假思索地说魏富堂五短身材,皮黑似漆,一脸络腮,两只突眼,为人既狠且愚,人称活阎王。郑培然说青木川的人从来没人叫魏富堂活阎王,说魏富堂矮,却有一米七几的个头,眼睛突,是瞪人的时候,平常也是双眼皮,大眼睛,他的女儿魏金玉是美人,女儿美丽,老子能错了?
在冯明和郑培然的叙说中,魏富堂完全是两个人,一个是相貌丑陋,既狠且愚;一个是排场出色,浓眉大眼。问魏富堂有没有相片留下,郑培然说,哪个敢留他的照片,冯教导在的时候,把他的根子铲得干干净净!
这话说得冯明很受用。他点点头说,革命必须要彻底,不留后患,后来很多地方的地富反坏都搞过反攻倒算,记变天账。青木川就没有,我们把反动的势力彻底打烂了,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不是虚的!
冯小羽说她在地区资料室查出过当年公审魏富堂大会的照片。她这一说,几个人都很兴奋,特别是张保国,问照片上都能看出谁。冯小羽说年代太久,又是远距离,全景式,谁也看不清。既找不到她的父亲也找不到魏富堂,只看见一个小人在讲台后头站着,前面黑乎乎一片人。郑培然说那个小人定是赵家坝的三娃子,公审会上发言的就他一个,一件事来回地说,翻来覆去就是魏富堂怎么怎么杀了他爹。冯明说他还记得赵三娃,那是个苦大仇深的孩子,他的爹是让魏富堂枪毙了的,那是魏富堂的一条重要血案,单是这,魏富堂就该杀。郑培然说魏富堂枪毙三娃子他爹是因为三娃子的爹抽大烟还偷了人。青木川的人不许抽烟,这是大家都在公约上按了手印画了押的,连女人也不例外。三娃子的爹按了手印画了押还要抽烟,还要偷人,全是自己找死。冯明说,他偷,是因为他穷,他不偷就要饿死,穷则思变!
郑培然说不是所有的穷人都偷人,三娃子的爹穷是因为抽,抽光了家产,抽没了人格
冯明说,反正三娃子的爹是被魏富堂给杀了的,这笔血债我们会永远记着,我们的子子孙孙也会记着。
郑培然说,还说什么子子孙孙,到了三娃子这儿就已经忘得光光的了。三娃子的儿子跟他爷爷一样,也是抽,比他爷爷瘾还大,进了三回戒毒所毛病也没改掉。
青女说,三娃子的老子c儿子都有嗜好,也是遗传,他们家到现在还困难得常揭不开锅。
郑培然说,那儿子的打扮就特别,青木川独一份儿,红头发,跟镇东的佘家成天混在一起,给佘家从外头往山里一趟一趟背东西。
冯明说那天开公审会发言的不止一个赵三娃,他记得发言的人很多,很踊跃,人们争着抢着往台上跑,控诉恶霸魏富堂罪状。字字血声声泪,人人都有一本血泪账,要报仇,要申冤,血债要用血来偿。那天的口号声在川道里久久回荡,震的林子里的鸟儿不敢下落。魏富堂跪在台子下面,脸色死灰,头上戴着纸糊的高帽子。喔,没有高帽子,戴高帽子的是他自己,那是“文革”的批斗会,跟青木川的会是两码事。魏富堂的脑袋是光着的,头天刚刚被剃了头。魏富堂的旁边是他外甥李树敏,李树敏在地上半跪半趴,不时地被站在他后边的解放军提起来,他在台上感觉到李树敏的灵魂已经出窍,在无产阶级专政强大威力的震慑面前,李树敏裤裆里变得很不清爽。他还记起来了,开公审会那天早晨,他遇到过郑培然。他遇到郑培然的时候,郑培然在提着糨糊桶刷标语。
郑培然惊奇地说,你还记得那天的我?
冯明说,记得,不但记得,而且记得一清二楚。
开公审会的时候,富堂中学已经正式改名为青木川中学,学生们都规规整整在操场台子跟前坐了,唱着“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郑培然是个例外,他要在大会之前把手里的标语贴出去,这是老师黄金义的安排。黄老师让郑培然在树上c墙上c石头上c篮球架上都贴上革命标语,能“武装”的地方都要“武装”起来,要显示出公审会的政治气氛,这是冯教导员的命令
那天的冯明,挺拔利落,英气逼人,换上了警卫员头天为他新洗的军装,打上了新的绑腿,早早地往“斗南山庄”而来。这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分区首长要来,地区政府领导要来,报社记者要来,十里三乡的农民兄弟要来,将地主土匪恶霸魏富堂c李树敏绳之以法,为劳苦大众报仇雪恨,这是大事。1952年春天的这个早晨将是一个让他和青木川所有百姓永远记住的早晨,是历史的转折。
在解放桥上,他遇到了郑培然,这个富堂中学的应届毕业生原本要到县里读高中,冯明让他暂时留下来,说在革命的关键时刻,青木川需要他这样有文化有眼光的当地青年。郑培然说帮忙可以,不过他的志向是要考大学,学工业,将来要造魏富堂乘坐的那样的汽车。冯明纠正他说这不是帮忙,这是党和人民的信任,是干革命的大事业,是时代赋予他这一代年轻人的重要责任,一定要勇敢地承担起来。冯明的态度是诚挚的,绝不像以后当官的那些空话套话,听着冠冕堂皇,其实屁事不顶。当时冯明的一席话说得中学毕业生郑培然满腔热血沸腾,心甘情愿地留在青木川刷标语了,把造汽车的事搁置起来。郑培然的留下当然也是发自内心的,没有一丝个人得失的计较在其中,他完全把自己交给了革命事业,交给了刚刚起步的共和国。那天两人在桥上相遇,冯明看到满身糨糊的知识青年郑培然,内心十分感动,他记得郑培然要造汽车的志向,分手的时候拍了拍郑培然的肩说,好好干,革命成功了,国家会送你上北京读大学,学造汽车。
郑培然大声回答,绝不辜负党的希望,时刻准备着为而献身。
郑培然的心里确实是很激动的,说献身的话是想到了教导员才牺牲了的未婚妻,那个美丽的女子是被土匪开膛破肚的。教导员能将巨大悲伤强压心底,仍然斗志昂扬,充满激情地干工作,让他这个中学生敬佩。什么是革命者啊,这就是革命者;什么是忘我啊,这就是忘我!所以,冯明在拍郑培然肩膀的时候,郑培然内心竟有一股隐隐的怜悯情绪在生成,这种怜悯情绪和时代的滚滚风雷有些格格不入,在眼神上就有些游离。
从李树敏的“斗南山庄”到青木川中学不长的路上戒备森严,相隔几十米便有军人警戒。为保证公审会的顺利召开,军区做了严密的防范,昨天晚上将魏家甥舅从县上押回了青木川,关在那座旱船式房子的底楼。没有铺盖也没有上路的酒饭,两个人靠墙坐着,也没有交谈,甚至连眼光也没有一次对视。魏家的亲属很知趣,没有谁提出送饭探望的请求;李家的人也四分五裂,七个少爷,死的逃的,全无踪影,所以魏富堂和他的外甥在“斗南山庄”度过的最后一夜就非常清冷寂寞,连惯常在屋内钻进钻出的老鼠那天也不见了踪影。有人说这是因为临死之人杀气太重,动物是有感应的,早早地避了。除了解放军外,直接看守他们的是张文鹤。张文鹤搬了个凳子坐在窗户外边,谁也没有说一句话,就枯坐着。
屋外,风声飒飒,泉水淙淙,张文鹤一袋接一袋地抽烟。
十点多钟,解放军领来个剃头匠,给魏富堂和李树敏剃头。魏富堂没说什么,刀子在脑袋上沙沙响,任着剃头匠将脑袋刮得没有一点儿头发茬。到了李树敏这儿,李树敏不干了。李树敏说他从来是中分,只能修整,不能剃光,他不能光着脑袋去见他的娘,让娘认不出。剃头匠像没听见他的话,拽过来,只几下,李树敏的满头乌发便齐齐落地,转瞬间也成了光脑袋。张文鹤没见过光头的李树敏,他觉得很新奇,甚至怀疑这还是不是在青木川镇上晃荡的风流倜傥的五少爷。李树敏抱着光头对魏富堂说看来明日的活儿是要在脑袋上做了,他体面的面孔到时候会被整得面目皆非,这是他最不愿意的。
魏富堂说,没有剖肚子就是便宜你了。
李树敏说他情愿被剖肚子。
夜的深处,“斗南山庄”后院传来撕心裂肺的喊叫,是李家丫头黄花临产,孩子横在产门,死活下不来,叫唤两天了。黄花细胳膊细腿儿,发育不良,一脑袋稀疏的头发,没人喊她黄花,都叫做黄毛。黄毛的爹领着她从外地来到广坪,租了李家几亩山地种,那年竟是颗粒无收,便将黄花送来抵租。黄花一天到晚哭丧着脸,不知怎的竟怀了李树敏的孩子。五少爷三十整,无儿女,黄毛怀上了他的孩子,总是五少爷一份希望,每日地盼着。如今到日子该生养了,五少爷却该上路了镇上人说这孩子是催命鬼托生,是李五少爷自己给自己种下的克星。本来黄毛应该随着李家的人一起扫地出门,那天是刚看完青木川中学剧社演的歌剧《白毛女》,有谁议论大肚子的黄毛是个“没逃进深山的喜儿”。说喜儿被杨白劳抵了债,黄毛也是被她爸爸抵了债的;喜儿被黄世仁奸了,将孩子养在山洞里,黄毛的肚子也凸起来了工作组想树个青木川“喜儿”翻身解放的典型,把这任务交给了张文鹤,让张文鹤去启发黄毛的阶级觉悟。张文鹤是本地人,又是成过家的,有些话“好张嘴”。张文鹤去了,没有一袋烟工夫回来了,谈话的结果让大家失望。原来是“喜儿”自愿跑到少爷床上去的,理由很简单,当丫头得干粗话,吃黑馍馍,跟了少爷能吃小灶,有精白米还有新棉袄穿。冯明对张文鹤的谈话不满意,把“喜儿”喊了来,亲自启发是不是李树敏强迫,黄毛说是和他父亲商量好了的,是父亲的主意,没人强迫。这样一来,跟歌剧《白毛女》唱的就不太一样了,杨白劳非但没喝盐卤自杀,反而鼓动喜儿上黄世仁的炕,让喜儿争取当上黄姨太太,不说承袭家产,至少也要争取个衣食不愁的好日子冯明不好再说什么,让黄毛以后多参加学习,提高觉悟,从此再不提什么喜儿和杨白劳的话。
天交子时,“青川楼”的厨子张海泉端了一盆红烧肘子,一壶酒,踢踏踢踏地走了进来。张文鹤感到惊异,厨子怎会到这森严之地。张海泉说,上路的酒饭是任谁也不好拦的,我厨子不来送就没人给送了。说着向关押魏富堂的小屋瞄了一眼。
张文鹤说,把饭搁下快走吧,说那么多话做啥子,少惹事。
张海泉对张文鹤说,部队的人都同意让犯人吃饭了,你难道比部队还部队?
张海泉隔着窗户将肉递进去,对魏富堂说,魏老爷,我给您做了三个肘子,真正的青川冰糖,您吃得好了,记着我厨子老张,到了那一边保佑着我
话没说完,被张文鹤拉开了。张海泉说,拉我干啥子,魏老爷以往没少关照“青川楼”,哪回来了人,都要点我做的肘子,没有魏老爷就没有“青川楼”流水般的进项,人不能没有良心。
张文鹤怕厨子再说出更不贴切的话,连推带搡,把张海泉弄出去了。张海泉边走边回过头冲里边嚷,那酒可是好酒,我刚从老郑家讨来的头道包谷烧!
魏富堂闭着眼睛没有回应。
窗台上的红烧肘子随着黎明的到来溢出阵阵香味,头道包谷烧散发着青木川酒特有的香醇,酒肉的气息在微明的氤氲中流动。李树敏见魏富堂不动,自己也不便动手,但最终还是轻声说,舅啊,吃点儿吧,咱们不能空着肚子走那边的路是长是短,咱也不知道
李树敏看了一眼魏富堂,发现魏富堂将额头抵在膝盖上,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好像睡着了。李树敏说,舅,你不吃,我就先吃了
魏富堂还是没有说话。
李树敏走到窗前,拿起盆上的筷子,很仔细地比了比,两根筷子果然不一般长。这是青木川的规矩,给故去人献饭用的箸,必须长短不一,筷头齐了,是犯了忌讳。李树敏苦笑了一下,用不齐的筷子挑起了一块颤巍巍的肘子,小心填进嘴里,细细地品味着,自言自语地说,嗯,是“青川楼”的味道。
李树敏吃得很慢,看得出,他很是珍惜这最后的享用。盆里的肘子已经所剩不多,酒也几乎见底,他最后一次让了魏富堂,魏富堂还是没有表示。李树敏说,老舅,我知道你对我有看法,你恨我,嫌我设了套让你钻。我不洗刷,也不辩解,因为我还不知谁设了套让我钻呢
见魏富堂仍没有说话的意思,李树敏将罐里的最后一块肉划拉进嘴里,肉汤喝尽,站起身,啪的一声,将肉盆子使劲地摔在地上。盆子清脆的碎裂响声使得魏富堂睁开眼睛,不解地看着李树敏。李树敏说,老舅,这是我给你摔的盆。你上路,有我给你摔盆,我上路连个摔盆的人也没有了。
魏富堂淡淡地说,我不要你给我摔盆,你不是我的外甥,咱们没关系。
看守的兵鉴于李树敏的举止,怕发生意外,提前将甥舅俩牢牢地绑了。
这是那天甥舅俩唯一的一次对话。
天亮的时候魏富堂要求喝水,张文鹤端了一碗水给他。魏富堂的胳膊捆着,只好就着张文鹤的手一口一口地喝。喝完水魏富堂说,文鹤,你是个好人,你屋前那十亩田就是你的了,以后再不要往我家里交租了。
张文鹤说,十亩田土改已经分给我了。
魏富堂哦了一声再没说什么。
事后张文鹤一直暗自庆幸,魏富堂这句要命的话如果提早说一个月,他张文鹤就不是今天的张文鹤了。十亩上好水田,凭这,在山多地少的青木川将他划个富农是绰绰有余的!真摊上个富农的名分还能有他张文鹤的锦绣前程吗?他的儿女们以后还能一个个当兵上学,成为国家栋梁吗?真是老天爷保佑啊!
魏富堂说的那十亩田本是河滩一片荒地,有一天魏富堂从地边经过,看见张文鹤在侍弄自家那棵花椒树,就让张文鹤把这片地开出来,说开出地来三年不收他的租子。张文鹤是个勤快人,只两年就让荒地变成了水田,长出了沉甸甸的稻米。张文鹤到街上卖柴,路过魏富堂门口,魏富堂正摆弄他那辆美国“福特”,刚上高小的郑培然在车子旁边给魏富堂打下手。“福特”的鼻子被魏富堂掀开来,里面的肠子肚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在魏富堂的指点下,郑培然拿着个长嘴油壶,往窟窿里灌油。张文鹤那天才知道,原来汽车也和马一样,是要吃饭的,马吃草,汽车要喝油。十斤大米才抵得上一斤油,而且这油只有汉中才有,连宁羌县也买不到,养辆汽车比养匹骡子还难。那天魏富堂擦着手上的机油对他说,我站在家门口朝南望,看见你田里长得黑沉沉的庄稼就很高兴。你是个种田的好把式,我就看重你的踏实本分。明年你就得给我交租了,好田,租子不能低于十五担,你想好了,成就接着种,不成就把田还我。
十五担租是一年收成的多一半,张文鹤心里清楚,魏富堂的账算得有多么精!他成了魏富堂不花本钱的新雇农。
现在大势已去,死到临头,魏富堂竟然还能想起那十亩水田张文鹤问李树敏喝不喝水。李树敏说他不喝水,他吃过肉口渴得很,要喝茶,喝老鹰茶。张文鹤说没有茶,只有青木川河里的水。
李树敏说,吃了一肚子肥肉,灌一肚子凉水,你存心是让我在路上拉肚子!
张文鹤是个憨厚人,对李树敏的抢白没有计较。旁边看守的小兵把枪一横,命令说,你还怕拉肚子?喝!
李树敏只好咕咚咕咚地喝,也是渴了,一下喝了不少,没有两个时辰就开始肚子疼。所以后来冯明回忆说在公审会上,“李树敏的裆里已经不太清爽”,大概与红烧肘子和凉水有关。当然,慑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威力,魂不守舍,胯下失禁也不能排除。
冯明过来的时候,张文鹤将犯人喝水和厨子张海泉送肉的事汇报了,十亩水田的话题他没说,魏富堂说他是“好人”的话也没有提起,大概是忘了。
将两个人押赴会场之前,冯明问他们还有什么要说。
魏富堂说,没有。
李树敏说,再过三十年我还是李树敏。
冯明说,可惜你的一肚子文化,你就不会说点儿新鲜的?
李树敏说,你们放了我舅,我一人顶两命!
冯明说,他是他,你是你,各算各的账!到了会场不许胡喊叫,不许东张西望,老老实实接受革命群众的审判。
本来冯明还要习惯地说坦白从宽,抗拒从严,顽抗到底,死路一条。一想,没必要说了,从宽从严待会儿一枪了断,便说,你们剩的时间不多了,规规矩矩走好最后的路。
李树敏问一会儿是朝哪里开枪,脑袋还是心脏。
冯明说,我们想朝哪里开枪就朝哪里开枪。
魏富堂狠狠地瞪了李树敏一眼,嫌他多嘴。
李树敏说,我要死个明白。
冯明说,我最后说一遍,只许老老实实,不许乱说乱动。
其实冯明的话完全是多余,押出门的魏富堂和李树敏哪里喊叫得了,哪里张望得了,一根麻绳将他们的脖子紧紧地勒着,押解他们的军人都是训练有素的,哪容得他们的头有半点抬起。可是,在出了门以后,还是闹出了一点儿小风波。
问题出在桥上,一行人上了桥,十几双脚踏在厚厚的柏木板上,发出了咚咚的声响。魏富堂被人拽着曳着,吭哧吭哧喘着气,明显地踏出了不和谐音。冯明看见郑培然还提着糨糊桶站在那里,因了郑培然和糨糊桶及那些红红绿绿的标语,那段桥面就显得有些狭小,押解魏富堂的队伍不得不放慢了速度。冯明奇怪,在押解犯人这一严密周全的行动中,怎的忽略了桥面的清理和警备,致使这一关键地段出现了郑培然和几个观望者。这边押解魏富堂的队伍已经走上了桥头,那边桥上的人还站在桥中间,让他们退去已经不可能。好在桥上的观望者以妇孺居多,对安全不会构成威胁。押解队伍在走近郑培然的时候,冯明看见郑培然的身后站着一个穿着蓝旗袍的年轻女子,女子皮肤白皙,拿着一叠棉纸,静静地看着他们走过来。随着队伍的行进,观望者纷纷后退躲闪。女子没有动地方,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好像那儿就是她的位置,她就应该站在那里。冯明知道那是谁,女人的出现引起了他的警惕,他的手伸向了腰里的枪,做好了发生恶件的准备。
魏富堂走过女子身边的时候,猛地一侧脸,目光正好和女子相对。女子的目光是柔和平静的,没有愤怒,没有卑怯,没有哀怨。女子满头乌发衬托着蓝天白云,那应该是留在魏富堂人生道路上的最后画面之一。后来冯明分析,魏富堂的侧目不是偶然。女子那双穿着皮鞋的脚,有别于当地任何女子,魏富堂对此是熟悉的,当那双脚在魏富堂的视线中凸现时,魏富堂立刻明白了,是谁在这里等待他,跟他做最后的告别。他不能不回应,冒着绝大的风险他侧过脸来,只这一下,让他付出的是绳子更紧地勒进脖颈,几乎让他窒息的疼痛和推搡。
(第3节)
五十四年后,冯明和郑培然在青女家的院子里又谈起这件事情的时候,郑培然竟然矢口否认。他说他从来就没刷过标语,他一直在操场上的学生队伍中坐着,跟大伙一块儿喊着口号,根本没看见押解魏富堂的过程,也不知道有女人站在他的身后。冯明说郑培然记错了,郑培然明明在桥上,挡了魏富堂们的路。郑培然说他没记错,他的记性是青木川最好的,到现在他还能背出富堂中学的校训。这个校训除了他以外,青木川再没人记得了。冯小羽问富堂中学校训是什么。郑培然说是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冯明说这个校训不好,充满迷信色彩,修道修道的,像是老道似的。郑培然说校训是女校长谢静仪挑选的孟子的话,这个“道”是天下之道,自然之道,人生之道,跟道教没有关系。冯小羽问郑培然,女校长是不是穿旗袍。郑培然说女校长自然是穿旗袍的,青木川穿旗袍的女人有两个,女校长谢静仪,魏老爷的女儿魏金玉。冯小羽问哪个穿竹布蓝旗袍。郑培然说他所见的旗袍都是蓝色的,那时候他好像没见过其他颜色的旗袍,什么布的不知道,他不关心这个。
冯小羽说她要到桥上去看看,说不定蓝旗袍还在那儿站着。张保国说作家说话就是艺术,让人浮想联翩。
其实张保国心里在说,这个女人说话云遮雾罩,不着调!
冯小羽出了青女家大门,迎面看见了那座桥。昨天天黑,从河边路过,忽略了这座建筑。木石结构的桥横跨两岸,“风雨桥”三个大字刚健遒劲,气骨峥嵘。桥下川溪清澈见底,水汽蒸蒸,托出桥梁的斗拱飞檐,青瓦雕栏,好一座美桥!就想美国《廊桥遗梦》那个电影,轰动得不得了,一个单调的木筒子桥,也小题大做,大惊小怪地好啊好,要是把青木川的廊桥搬过去,那个爱情故事不知会怎样翻哩!
桥下,两个女子蹲在溪水边洗菜,昨天同车来的那个红头发正倚在桥栏杆上往下丢石头,下边的骂,上边的嘻嘻笑
许忠德老汉从桥那边走过来,赶着要参加冯明的座谈会。冯小羽说人不齐,暂时开不起来,有郑培然在那儿陪着说话呢。许忠德说郑培然什么也说不出,郑培然患了老年痴呆症,早先的事情一大半记不清楚。有一回会上发言,控诉旧社会,又是浮肿又是要饭,把人听得泪水涟涟。一问是哪一年,1961年!冯小羽说郑培然却把“icr一f一rd”谈论得头头是道。许忠德说那是郑培然通这路,郑培然要是不留在青木川他能当科学家,发明宇宙飞船,中国第一个上太空的不会是东北人杨利伟,得是青木川的郑培然。
冯小羽称赞“风雨桥”三个字写得好,问是谁的书法,许忠德说,在下不才。
冯小羽说这老旧沧桑的桥跟“风雨”的名字相得益彰,般配极了。许忠德说桥也改了许多回名字,各样的人在上头也题过许多回字,换来换去,还是“风雨桥”贴切。冯小羽问桥是什么时候修的,许忠德说六十多年前,那时他是个少年,也是参加了修桥的。
许忠德说,修桥时青木川的青壮全部出工,工具自备,为自己建桥,一律不计报酬。魏富堂充任监工,全镇的人干了几个月,才把桥板铺上。有天早晨魏富堂到工地检查,桥下头的人在抹桥墩的缝子,上头的人在挑水洒桥面。魏富堂刚从桥这头走到那头,桥就塌了,桥上的人受了重伤,桥底下的全砸死了。尸体打捞上来,齐刷刷摆了一河滩。青木川人说,若不修桥也死不了这些人,祖祖辈辈趟水渡河也没见把哪个淹死。修桥做啥子么!一多半人不想干了,魏富堂说青木川的爷们儿不能这样母气,人死了桥还得修,人可以趟水,货物进进出出难道也要下水?青木川要发展,道路是第一的,修桥不能撂下。砖桥塌了再修一座石头的,搭上檐篷能遮风避雨,比塌了的更好。百姓还是不干。魏富堂动用了自卫队,武装押着大伙干。山里的百姓就是贱,枪一逼,谁也不说什么了。很快,河坝里响起了敲石声,吆喝声,凿好的石条都集中到桥跟前来。每天天一亮就出工,街上的人,四沟三坝的人都集中到工地。数丈长的木头拖架,拖上厚长的大石板,百多人分开左右拉着纤绳,前拽后推,喧声震天。魏漱孝的老子嗓门大,爬上树尖带着大伙喊号子:
大石头哟,小石头哟,
大家攒把劲儿哟,
滚起来哟,像豌豆哟,
修桥为子孙哟
许忠德在诉说建桥过程时很投入,把号子喊得很有节奏,虽说是在魏富堂枪口威逼下,但对那时的劳动场面还是充满向往。许忠德说这座两柱三孔的大石桥,桥基深入河床有一人多深,石头缝隙是灌了铅的,桥上的木头是整块三寸厚的柏木六十年来,经了无数次洪水,桥的基座至今纹丝不动,毫无改变。
说着许忠德把冯小羽领到桥墩前,看上边的刻字。一块大青石上清晰地刻着:“子孙后代永享通畅”,字迹七扭八歪,没有章法,大概是魏富堂本人亲笔。一看后头的落款被凿掉了,冯小羽问谁把落款敲掉了。许忠德说除了你父亲还有谁!
冯小羽说她来之前看过青木川解放初期的上报材料,说魏富堂为了运输大烟,特地修了这座桥,说是为民其实是为己。修桥的时候他亲自监工,搬了太师椅打着阳伞坐在河边,饭也不回家吃,每天让厨子把饭送到工地。他一边吃一边不错眼珠地盯着修桥百姓,谁不卖力气,谁偷工减料,拉过来就是一通揍,活计干得稍不满意就推倒重来。老百姓干重活,吃的是粗米酸菜。他坐在高处指手画脚,吃的是大鱼大肉,老百姓怨声载道,恨透了这个恶霸。修桥砸死的六条人命,作为血债成为置他于死地的罪证之一。
许忠德说,事情看怎么说,魏富堂修桥为自己也不是没道理,受益的是他,也是全镇百姓,他死了,桥可是还在呢。没有魏富堂的“不错眼珠”,便没有六十年的“纹丝不动”。现在的工程监督员要是有当年魏富堂一半心劲儿,全国也不会出现那么多“豆腐渣”。哪个工程不死人呢,煤矿一炸,哗啦啦,百十人上不来了,把哪个矿长书记毙啦?
倒让冯小羽没了话。
许忠德要赶冯明的约会,说了会儿话就要分手。冯小羽喊住了许老汉,问魏富堂长得什么模样。许忠德对这个突如其来的话题没准备,想了想说,看过样板戏《沙家浜》吧?
冯小羽说看过。
许忠德说,魏富堂就跟胡传魁一个样,比胡传魁精神c干练,个子也高。
许忠德说罢转身走了,扔下冯小羽站在桥上思谋了半天,她不知是魏富堂落入了样板戏的套路还是自己落入了历史的套路。想起样板戏就想起坐山雕的威虎厅,想起了“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的土匪黑话。貌如胡传魁,精如坐山雕?魏富堂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青木川,以桥头有一棵巨大青木而得名。青木树阴占地一亩,树干几个人也抱不拢,足有千余年的历史了。镇是一条古老的小街,南边龙驰山,属四川,一直往前走,走两天就可以到达九寨沟。西边山是凤凰山,连接甘肃,东边是银锭寨,北边是黄猴岭,均属陕南。小街南北横陈,一条石板细路蜿蜒延伸,两侧是铺面房,其中间或夹杂古色古香的楼房,镂空雕窗,细腻砖饰,是过去的饭庄c旅社c烟馆。老房墙上,依稀残存着标语,一层层覆盖,又一层层剥落,承载时代的记录。仔细辨认那些不同的美术字,有“狠抓计划生育,三十天上环四十天结扎”,有“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有“鼓足干劲,力争上游”,还有“进行土地革命,建设新中国”,有“打倒地主分田地”看得出每条标语在书写的时候都很认真,写标语的人无一不希望所宣扬的内容能醒目长久,每一笔画都是描了又描,抹了又抹的。风雨岁月,写标语的人多已无处寻觅,那些用心描出的字迹也变得模糊不清,字迹的叠压让小镇变得陈旧又沉重。
冯小羽拿出相机正要照那些层叠的标语,有镇上的青年拿了一叠稿子来找她,说写了几首诗,让大地方来的作家帮着看看,提提意见。冯小羽问他叫什么名字,说是叫夺尔。问怎的叫这么一个又洋又前卫的名字。夺尔的脸红了,说原本叫佘承包,是承包责任田时候生的,去年在县报上发表了一首诗以后,改名夺尔,是“夺取诺贝尔奖”的意思。冯小羽说把稿子拿回去仔细拜读再说,可是夺尔并不想马上离开,他还绕着圈子跟冯小羽说话。后来冯小羽终于明白了,原来夺尔说他现在是代表他爹来请首长到他家去坐坐,他奶奶特别盼望能见到首长。冯小羽问他奶奶是谁。夺尔说他奶奶姓佘,叫佘黄花,他爹叫佘翻身,是当年工作队给取的名字,以后改名叫佘鸿雁。他爹原先在文化上干过,退休以后就回到了青木川。冯小羽问夺尔爹怎的跟他奶奶一个姓。夺尔说他没有爷爷,又补充说,我奶奶对首长崇拜得什么似的,年年过年给“天地君亲师”牌位上香的时候都要念叨念叨首长。
(第4节)
冯明在青女家的座谈会开得并不像他预期的那样热烈,那样激情澎湃,不是张保国挑着头说话,几次会冷场。开始还说镇反时被枪毙了的李树敏是知人知面不知心,不知怎的扯到了从青木川到“斗南山庄”的道路难走上。说这条黄土路一下雨满是泥泞,根本无法拔脚,连牛都不愿意朝上迈步,何况是人。这条甘陕通往九寨沟的捷路,旅游潜力很大,道路依此烂下去,会影响到青木川经济的发展。众人于是纷纷诉说自己的见解,内容不外是要争取县上的支持和筹划资金的办法。冯明听得出,很多话是递给他的,希望他能发挥余热,直接让有关部门拨款,顶不济也要将他们的想法传递上去。冯明觉得这会越开离自己的初衷越远,拨款要钱这样的事就是在任上,也不是一人说了就能算的,下边的人往往把事想得太简单,太直接。看冯明的态度不甚积极,郑培然话里有话地让三老汉把修路的事跟震川提提。震川是三老汉的孙子,是县上管交通的副县长。三老汉说震川有日子没回来了,官当大了就忘了本,娶了个城里娘子,穿高跟鞋,搽洋粉,一年四季老光着两条腿不穿裤子,把好好的头发愣染成了黄的,名字更洋活,叫蔓娜,不像个中国人。
郑培然说,再怎么洋活她也是青木川的媳妇,不是月亮里的嫦娥。
三老汉说,那女人不愿到青木川来,嫌青木川的厕所太原始,人家的屁股高贵。
郑培然就问三老汉孙子是什么态度。
三老汉说,孙子还是好孙子,就是做不得女人的主。
郑培然说,这就是修正主义的开始。帝国主义反动派把在中国复辟资本主义的希望寄托在第三代第四代身上,现在已经验证了。从三老汉算,到震川,正好三代,人家一点儿没说错。至于震川的儿子,那是第四代,更是绝对的修正主义。
三老汉说,那个小小的龟孙子的确是很修,不吃娘的奶,要吃美国进口的奶粉,裆里夹的尿子用一回就扔,叫啥子“一次性”
话语说不到一起,冯明感到焦躁,他考虑是不是没把人找对。想当年,郑培然是个青年学生,娃娃家,了解的情况有限,许忠德是魏富堂的少校参谋主任,三老汉是魏富堂的上尉营长,魏漱孝是魏富堂的堂侄,沈良佐是魏富堂的二等传令兵。仔细看,当年的积极分子,新政权的基本成员一个没来。
怪道话不投机。
冯明问张保国,主任兼组织委员怎没来?
张保国问主任是哪一个。
冯明说,就是你爹。
张保国说,您忘了吗?我爹去世好久了。
冯明说,副主任兼分地委员呢?
张保国问管分地的是哪一个。
冯明说,刘大成。
张保国说,刘大成大炼钢铁时死在了小高炉前,脑溢血,死的时候手里还攥着半块铁锅。
冯明说,武装委员万至顺呢?
张保国说,“文革”时候上吊死了。
冯明说,锄奸委员沈三娃还在吗?
张保国说,90年代跟着女儿到深圳去了,一直没有消息。
冯明说,怎的都死了!
冯明还想说,魏富堂这边的可一个个活得都挺旺,而且活得有滋有味,孙子都当了县长了。话到嘴边终是没说,毕竟不像领导干部的语言,也太没有政策水平。许忠德是个聪明人,窥出冯明的心态,解释说,人命挣不过天,死生有命,该撒手时便要撒手。魏富堂手下七个校级军官,六个都不在了,只有在下还老不死地赖在人间,白白浪费粮食。
张保国说,除了武装委员万至顺以外,其他积极分子都是寿终正寝的,要活着,该有百多岁了。就目前,整个青木川地区,还没有发现过百岁老人,百岁以上的老树倒是不少。
冯明一算,也确是,刘大成当分地委员那年快六十了,再结实的身板也活不过一百二去。那时候冯明在他们当中算是最年轻的,最年轻的也快八十了,岁月不饶人哪。他真切地感到回来得太晚了,该见的一个没见着,失去了再次踏上青木川的意义。他应该早来,至少提前二十年来。可二十年前他正忙,跑了许许多多的地方,包括外国。青木川这个山区小镇从没进入过他的视野,不知是青木川把他丢了,还是他把青木川丢了。张保国看冯明有点儿失望,补充说,在座的几位是青木川年龄最大的,还有一两个,脑筋不好使了,已经认不得人了,没有叫,还有一个赵大庆,起不来炕了。
冯明想了半天,想不起赵大庆。三老汉提醒他说,赵大庆是生产委员,土改时家里穷得叮当响,连件像样的农具也没有,是赤贫。
冯明问赵大庆怎的起不来炕了。三老汉说老的,赵大庆八十五了,秋天去捡戏楼的烂砖,脚被扎了,烂了个大窟窿,一直收不了口。
许忠德对张保国说,那个烂瓦砾场早晚是个祸害,不少人在那儿刨砖捡木头,那些雕花的木隔扇引得山外的文物收购贩子来了好几拨,一对木楹联让承包他爸卖了两千五百块,竟然没人提出异议,这绝对是国家资源的流失。
魏漱孝说,楹联上的字是施秀才写的,谁见了谁说写得好,刻得也好,正面看,字朝外凸,侧面看字朝里凹。
冯明对这个戏楼有印象,过去召集全镇开会c演戏c比赛唱歌都在那里。戏台对面是文昌宫,戏楼搭得很考究,青石高台,雕梁画栋,飞檐斗拱,两边柱子上有对联:
堂虞之世斯为盛凤凰在乡好有音
许忠德说上届政协会上他就提出文昌宫的戏台快塌了,西南角顶棚已经露了天,雨水顺着墙往下流,夏天豪雨一来,整个顶就得压下来。结果呢,还没等到雨来就塌了,到今天也盖不起来,早点儿补救何至于此
冯明说他想看看塌了的戏台。
许忠德说,你是应该到那儿看看。
文昌宫是冯明记忆深刻的地方,忘了哪儿也不能忘了戏楼。那年他带着三营,最初进入青木川,落脚点就是文昌宫的戏楼。他们到达的时候是傍晚,国民党胡宗南骑兵第二旅一个分队刚刚撤出不久。这支国民党队伍是听到解放军南进青木川,一夜间逃窜的,走时匆忙得连掠抢的财物也没有拿完。这个分队在逃窜前发生了严重分裂,一部分追随胡宗南奔西南去了四川;一部分化解在秦岭山中落草为寇,给后来的剿匪工作带来很大麻烦。冯明和他的三营对进入青木川是做了充分准备的。这里群众工作薄弱,情况复杂,虽说有地下党在活动,但身份并没有公开。地主恶霸魏富堂拥兵自重,明里拥护解放军,表示愿意和合作,缴械投诚;暗里与杜家院c赵家坝c姚渡c广坪的地主武装势力联合,自命宁西人民自卫队总司令,企图负隅顽抗,抵御红色政权。
为了便于开展群众工作,三营抽调了部分指战员组成三十人的武装工作队,又从师里拨调出几名文化骨干,一同进驻青木川,林岚便是其中之一。
他记得那天下午,他们从回龙驿出发,太阳落山便过了石门栈道,刚下到山谷,就听到青木川方向锣鼓声声,军乐齐鸣,热闹非凡。队伍走出山口,冯明们看到路边摆了黑木条案,搁了茶水糕饼,树上拉着“欢迎解放军进驻青木川”的横幅标语,不少富堂中学的学生,举着旗子,在老师带领下喊着口号。一帮穿着戏装的人站在道路两旁,做出各种欢迎姿势,滑稽又怪诞。副营长刘志飞看了说,连天官蟒c紫霞帔都穿出来了,欢迎规格还蛮高的哩。
冯明让大家沉住气,冷静处事。
魏富堂在条案前头站着,黄将校呢军服,高筒马靴,扎着皮带,别着精致小手枪。后头跟着六个卫兵,一色的美式装备,威武严肃。
刘志飞悄声问冯明,魏富堂这是什么意思?
冯明说,在向我们示威!
刘志飞说,哪里是缴械投诚,分明是大布雄威,给解放军好看。
魏富堂大步向冯明们走来,老远站定,敬了礼,后边的卫兵也齐齐立正,靴子后跟一碰,行了持枪礼。
行过礼,魏富堂和大家握手,热烈而真诚,跟每个人握得都很用力,嘴里说着欢迎解放军进驻青木川,青木川人盼解放如久旱盼甘霖一类的话。冯明们向欢迎的人群和那些学生打招呼。老百姓们木然地站在欢迎队伍后面,就像是看正月耍社火,热闹归热闹,只是看看罢了。
魏富堂说自卫队的花名册和武器弹药清单已经列好,静等冯明指示便进行交接,目前武器已经集中在办公大院统一管理。自卫队员多是当地山民,放下枪杆务农,拿起枪杆打仗,两不耽搁,冯明要训话,只要一吹号,他们是随叫随到的。冯明对魏富堂能够积极与新政权合作表示赞许,说青木川能够顺利回到人民手中与魏富堂的深明大义绝对分不开,他希望魏富堂能继续支持解放军的工作,为当地革命政权巩固做出贡献。魏富堂一挥手,吹打更加热烈,又响起鞭炮声,学生们高唱“没有就没有新中国”,像当年欢迎国民党县长一样也撒出了五彩纸屑,把解放军的队伍罩在其中。
魏富堂将三营安排在他的办公大院里驻扎。办公大院是紧靠魏家大宅而建的三进回形楼房,有宽大石头台阶,房屋已经腾出收拾整齐,首长的办公室也布置完毕,写字台,转椅,衣服架,笔墨纸砚;会客室里有太师椅c茶几c屏风c痰桶;会议室里铺着蓝布的长条桌子c板凳井然有序魏富堂说他的办公楼漫说一个三营,就是三个三营也装得下。
冯明他们没住魏富堂的办公楼,住进了文昌宫的废弃殿堂。文昌宫在镇子北面,正殿和大部分庑殿都已坍塌,剩余几间南房是当年施秀才教私塾的残留。1945年以后镇上办起了新学校,私塾馆就自动关闭了,房子空余出来,被几家寄放了牛,勉强遮风雨而已。文昌宫对面有戏楼,戏楼的房子相对完好整齐,就做了三营的驻地。
当天晚上,魏富堂设了“迎风酒筵”,为三营同志们接风。魏富堂知道三营的人不会到他的大宅院来吃酒,就把酒席摆在镇街饭馆“青川楼”,特别介绍了“青川楼”的厨子张海泉是他特意从成都请来的,红烧肘子做得很地道。魏富堂说,听冯教导员的口音也是南方的,南方人爱吃大米,青木川的大米是陕南最中吃的,每年都要往汉中送送给谁,魏富堂的话语适时打住,再往下说对他就不利了。冯明说初来乍到还是不要打扰地方,饭就不吃了,以后打交道的日子还长,难免还要麻烦魏先生,到时不要嫌烦就是了。魏富堂说,哪里的话,教导员不来吃饭,倒显得青木川人不懂礼数,对革命不热情。
冯明说,热情不热情不在一顿饭上。
冯明不去,魏富堂也不再坚持。解放军不吃他的“迎风酒”已在预料之中,吃不吃在人家,他不能不把事做到。
三营的人自己起火做饭,到老乡家买柴。给钱,老乡死活不要,说魏司令说了,三营和自卫队是一家人,都是保卫青木川的,自家人不能跟自家人要钱。三营的人就宣传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还唱了“买卖价格要公平,公买公卖不许称霸道”的歌。老乡们听了很新鲜,说无论是胡宗南的第一师还是国民党的新九师以及骑兵二旅,用柴抓夫,从来是不给钱,没商量的,和国民党还真就不一样。
富堂中学两个学生到文昌宫来,说是他们正在排练歌剧《白毛女》,让解放军过去指导一下。冯明就让林岚和一个男宣传员去了,为防万一,派了两个战士与他们同行。
黄金义到文昌宫来向冯明汇报工作。黄金义是党组织安排在青木川的青年教师,1948年来到青木川中学教授数学。组织上让他利用校长谢静仪的影响,做魏富堂的工作,不要跟着国民党跑,主动缴枪,等待收编。
黄金义谈了没几句话,三营的饭还没有做熟,学校旁边的山坡上就响起了密集的枪声,几颗子弹打碎了戏台屋脊上的花瓦,掉在院子里。冯明让刘志飞赶紧带人出去查看情况,魏富堂匆匆跑来,说是附近土匪在作乱,他已经派一个排上去看了。
黄金义说,魏司令来得挺快。
魏富堂说他正在街上和弟兄们说事,还没有回家,听声音,是学校那边有情况了。冯明说宣传队的林岚正是到那边去了,学校学生们正在排戏。黄金义说学校今天为欢迎三营,把什么活动都停了,现在学校里没有人。
冯明明白是上了敌人圈套,赶紧让队伍采取行动,通讯员说副营长已经带着人上去了。
原来,林岚他们跟着两个中学生出了镇街,沿着石阶路往上拐,没走几步,远远地看见了学校的大门。学校大门关着,内中隐隐传出了笛声,吹的是“北风吹,雪花飘”的旋律。一群老鸹在门口的树上起起落落,哇哇噪呱。两个“学生”忽然撒腿就跑,一头钻进树林,瞬间不见了踪影。林岚说“有情况”,话音未落山坡林子里响起了枪声,子弹打在他们脚下的石板路上,迸出了火花。林岚们慌忙躲到一块石头后面,战士用手里的步枪还击,却无法发现躲藏在林子里的敌人。林子里的匪徒只是打枪,也不露面,密集的子弹打得他们抬不起头来。另一个男队员是才从汉中师范参军不久的学生,没遇到过这阵势,突遭伏击一时慌了手脚,只顾把脑袋往石头下头扎。林岚虽然没有直接参加过战斗,毕竟是参军几年的老革命了,她掏出手枪,冷静地瞅准机会向敌人还击。敌人藏在幽暗的树林里,集中火力向着路边石头扫射。林岚明白,他们只有保存自己,等待救援,才是正确选择。这里离三营驻地很近,同志们听到枪声,很快就能赶过来。
袭击者果然不想恋战,他们居高临下,要把林岚们打死后尽快结束战斗。以他们的想法,在这条僻静的无遮无拦的小路上袭击解放军是太简单的事,有着百分之百的把握。但是他们忽略了路边这块石头,致使石头成了林岚们的掩体,于是他们在树林的掩护下开始向两侧迂回。
枪弹由侧面打来,石头后面的躲藏变得无意义,形势变得越发严峻。听得见匪徒们兴奋的嗷嗷喊叫,乱哄哄的声音中一个沉稳的声音在指挥,“要死的,不要活的!”
石头后的男队员吓哭了,说他没想到会这么早就死,他根本就没活够。子弹击掉了一块岩石,崩起的石块打在他的脸上,血立刻流了下来,盖住了他的眼睛。他以为自己死了,噌地一下跳起来,向着旁边的灌木丛猛跑。林岚冲过去,一把将他扑倒,就势一滚,滚在一处低洼的草丛里。子弹嗖嗖地从头顶飞过,逼得她把脑袋伏在潮湿的青草上,不敢动弹。草的清气裹着火药的气味钻进了她的鼻子,她想打喷嚏,却打不出。一只土黄色的旱蚂蟥沿着草茎悠了过来,毫不犹豫地攀上了她的手臂,紧接其后的是三只c四只随同旱蚂蟥而来的是更猛烈的枪弹,是向她埋伏地点的杂乱奔跑。林岚想,这回革命是真的到底了。
三营副刘志飞带着部队很快赶来了,几颗手榴弹向林子里甩过去,轰轰几声沉闷巨响。魏富堂的自卫队也来了,袭击者飞快撤离,如夏日的一场暴雨,雨过天晴,土匪们一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静谧的山乡傍晚,夕阳西下,万点霞光,绚烂的晚霞将周围的山色点缀得色彩缤纷,山中传来归圈牛群的叮当声,通往学校的路上有几朵野花在静静开放,溪水唱着歌儿向山下流淌。林岚呆呆地站在路边,如果不是还没有散尽的硝烟在林间缠绕,如果不是同伴的脸还在流血,她不会相信刚刚在这里发生了一场突袭,一场生与死的较量。
魏富堂紧张而不安,在青木川境内袭击解放军这是第二次发生了,凤凰山劫杀解放军小分队的案件还没有告破,今天,又出了这样的事
魏富堂反复询问两个“学生”的模样,要把学校的全体学生集合起来,让解放军辨认。冯明说这没有任何意义,他刚才得到消息,剧社今天根本就没有排练《白毛女》。
男队员说他们在路上明明是听到了笛声,吹的是“北风吹”。
魏富堂气恼地说,见鬼了!这事一定要查到底,弄个水落石出。
冯明说,会唱《白毛女》的土匪还是头一次遇到,我们的对手不简单呢。
晚上三营在戏楼开会,冯明检讨了自己的麻痹大意和轻敌。他说,这是一个设计很到位的下马威,是经过精心谋划的,对三营和工作队来说,预示着形势的复杂和即将开展工作的艰难,大家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有的同志提出魏富堂诡计多端,绝不会轻易交出武器,这事肯定与他有关,今天林岚不遇上,别的同志也会遇上。
会议做了决定,第二日将魏富堂上缴的枪支弹药立即上运宁羌县,魏富堂的自卫队集中学习,接受政府改造。
给魏富堂传达了三营的决定,魏富堂表示坚决支持,没有二话,只是对集中学习,不让回家有些意见,说他的家属正病着,他不能不回去看看。
冯明问哪个家属,魏富堂说是解苗子。
林岚身上许多地方在往下淌血,原来是草丛里那些旱蚂蟥在作怪。饥饿的蚂蟥成群结队地钻进了她的衣服,进行了一场欢乐大聚餐。林岚的全身,包括脸上,都爬满了蚂蟥。线头般细小的蚂蟥,饱吸了血液以后,变得手指样粗大,黑紫发亮,靠吸盘牢牢地吸吮着皮肤。贪婪的蚂蟥,宁可身体被揪成两截,头部也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这可苦了林岚,在敌人袭击下沉着应战的她,这会儿被满身的蚂蟥吓得眼泪噼啪往下掉。几个女队员围着她,看着她那爬满黑虫子的身体不敢下手也无从下手。
冯明说,哭什么哭,这事交给卫生员,该怎么处理怎么处理!
卫生员说,揪不下来。
冯明说,揪不下来也得揪!
卫生员说他从没遇到过这样的伤号,满身的黑虫子。
女队员将一个当地女孩子推到冯明跟前说,这孩子说了,她有办法。
冯明回头看了看这个毫不起眼的丫头,他知道这丫头和她的娘就住在文昌宫后头,部队驻进文昌宫,这女孩子就一直偷偷地观察他们。冯明说,你叫什么?
女孩说她叫李青女。
冯明说名字怎么怪怪的。青女说是施喜儒老秀才给取的,青女就是仙女。
冯明指着林岚说,你有办法?
青女说,山里人谁都会收拾这个。
冯明说,那你就给她收拾,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青女问什么叫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刘志飞说,就是不能让我们的同志脸上将来落疤,这可是个演员。
青女对付蚂蟥的办法很简单,火烧赤壁一样地烧。她把干艾草点了,靠近蚂蟥,一个个熏烤,蚂蟥焦煳脱落,直挺挺地掉下来,发出一股焦臭。蚂蟥脱落后的伤口,继续流血,因为蚂蟥的体液中有抗凝血基质,伤口要淌出蚂蟥吸取的同量鲜血才能止住。青女在烧烤蚂蟥的同时也烧烤了皮肉,疼得林岚咬着牙浑身颤抖。
青女一条一条地往下烧。当烧到第四十六个的时候,连青女也吃惊了,她说,身上着了这么些蚂蟥,她还是第一次遇到,学校旁边那片洼地蚂蟥多得要命,连牛也不到那里吃草,这位姐姐还往那里边趴。
林岚说,那种时候我哪里还顾得上这个。
青女说,那两个来叫他们走的人不是学生。
林岚问她怎看出不是学生。青女说,他们穿着黄线袜子,胡宗南骑二旅的人都穿这种袜子,学生不会穿。
青女无意间说出的线索立刻显得无比重要,但很快大家又陷入迷茫。魏富堂和胡宗南关系密切,他的自卫队装备,不少也是来自胡宗南的提供,黄线袜子在这里相当普遍。
冯明让大家提高警惕,密切观察,特别是在魏富堂缴枪收编的关键时刻,更要依靠革命群众,不能让阶级敌人钻了空子。冯明说他了解了一下李青女,李青女给魏富堂当丫头,有一肚子苦水,让林岚一定要做好李青女的工作,让她成为青木川新政权的骨干。
青女对解放军却总有些若即若离,总像隔着什么,听到战士们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许调戏妇女们”时,总有些若有所思。有一次她问林岚,解放军真的“不动女人”?林岚说军队的纪律很严格,奸淫污辱女人是国民党土匪干的事情,解放军不会干。青女低了头,脸上的表情有些复杂。林岚问青女怎么对这个有疑问。青女说没有疑问,她以前在山里遇到过的军队。他们说了,“不动女人”就真的没动女人。林岚问青女在哪里遇到军队,青女说在老县城,离青木川不算太远。林岚问青女到老县城干什么。青女说送大小赵回老家。林岚把这件事看成了一件太普通的事情,再没往下问,青女当然也没有再往下说。
青女是魏富堂家的丫头,从魏家大院到文昌宫,虽然没有几步路,可她是不能经常回家的。那天正逢她回家看娘,就碰上了解放军,这群无拘无束,乐乐呵呵的年轻的兵中还有长得很漂亮的女兵,让她觉得这些女兵真是有福气,比她青女的命好多了,同样是女子,人和人竟是那般不一样。她和娘的命都苦,五年前她父亲给魏富堂往兰州偷偷运大烟,走到鸟鼠山遭了劫持,几十担烟丢了还不敢声张。魏富堂疑心重,总认为送烟的队伍里有内应,让孙营长把事情问清楚。孙营长的办法很简单,把活着回来的人吊起来打,赶场时将这些人弄到桥上去,拴在桥柱子上羞辱。青女的父亲送货翻了把,有吃里扒外的嫌疑,这在青木川是很丢人的事。青女的父亲是个气性很大又爱脸面的人,受不了这气,投河自尽,丢下了青女和她的妈。
孙营长孙建军就是后来的三老汉,按这样说他也是个有血债的人,处理的时候才发现孙营长屋里穷得揭不开锅,他娘饿得脖子挑不起脑袋。孙营长跟着魏富堂跑一天,能给他娘捎回一块包谷馍馍,有了这块馍馍他娘才能勉强活下去。孙营长给魏富堂当营长完全是为了吃饭,青木川老百姓几乎所有年轻劳力都是魏富堂民团的兵丁。有上尉,有上校,有处长,有副官,官都不小,委任状也有,大都是兼职,即闲了当农民,有事了拿起枪当兵。
青女父亲死后,魏富堂让青女到魏家大院做工,当女佣,一年挣回一百斤谷米,养活她娘。青女给北院小赵当丫头,后来解苗子来了,又伺候解苗子。
林岚们遭到袭击那天,冯明和副营长刘志飞找林岚谈话。一进门,冯明便闻到一股很特殊的香味,循味看去,桌上搁着一碗荷包蛋,汤里漂浮着几根连须带叶的绿。林岚说荷包蛋是青女送来的,里面的绿是细辛,细辛是镇痛的特效药,青女说她流了那么多血,给她止痛的。刘志飞说,细辛荷包蛋,味道挺独特。
冯明让林岚把情况再仔细回忆一下,尽量不要落下任何一个微小细节。当他听到敌人中有人说“要死的不要活的”时,他说,这人会是谁呢?
刘志飞说,除了魏富堂指使的人还会有谁,他是怕我们把他的真面目认出来,所以要死的不要活的。
冯明说,魏富堂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刘志飞说,让我们站不住脚。
林岚说她听声音是个女的,是标准的官话。
两个领导一下都愣住了,事情的变化太出乎他们的预料,让他们半天说不出什么。冯明愣愣地看着那碗荷包蛋,陌生的气味让他糊涂,让他理顺不清,但是他清楚地记住了这股味道,一辈子没有忘记。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回到青木川的魏富堂深谙自己的实力,财不多,田不连,权不大,势不壮,关键的是手里没钱,没有钱在什么时候都是万万不能的。
闯荡几年,魏富堂得出的经验是,要牢牢把住青木川这块谁也管不着的风水宝地,努力发展经济,扩大生产,把青木川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提高到一个历史的新阶段。要致富,只要开山辟岭地种大烟就是了。更何况种大烟这条发财之路绝非因他而始,盘踞在各处的军阀都在勒令百姓种烟,以满足军饷之需。在魏富堂的号令下,很快,青木川山上山下,罂粟一片灿烂。罂粟是草本植物,成效快,跟谷子似的,当年种当年收。青木川第一年收获的烟浆是三千大石缸,利润相当丰厚。以后年年翻滚,没有多久,这个僻远山乡便成为西北首屈一指的大烟生产地。
秦岭大烟质量与云南烟土相比,不算上乘,但是价格低廉,产量巨大,交通较云南便捷,正是如此,更增加了秦岭大烟的生产活力,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大烟的收益使青木川繁华起来,一公里长的街镇上开了数家大烟馆,每到夜晚,红灯高挑,烟雾缭绕,生意十分红火。伴随烟馆而生的是饭馆c赌局,妓院c店铺,其中规模最大的是魏富堂兄弟们合伙开办的“富友社百货店”c“魏世盛绸布店”c“同济堂中药铺”c“魏富堂制革厂”等等。到了大烟收获季节,国内山南海北的烟贩子都云集到了青木川。街上,人头攒动,比肩接踵,茶馆酒铺,通宵达旦,声势之浩大,颇似今日的商品交易会。受益最大的当属魏富堂本人,他盖了两处豪华宅院,一处西洋办公楼,购置了大量枪支弹药,将青木川的青壮武装起来,千余人的队伍有枪七百杆,包括八支美式冲锋枪c十支卡宾枪c两挺马克沁式重机枪。这样精良的武器装备,在中国,任何一支地方势力都无法与之相比。有了枪就有了势,有了烟就有了钱,魏富堂自命人民自卫队总司令,以绅士自居,成为山区土皇帝。
魏富堂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种烟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他本人不抽大烟,也不许他的家人和部下抽,谁抽枪毙谁!
盛产大烟的青木川,遍是烟馆的青木川,竟然没有一个本地烟民。
青木川的热闹大大地盖过了宁羌县城。县长李风文坐不住了,在他的辖区内,魏富堂这样明目张胆地搞大烟交易太离谱,有碍县长的面子,就派警察局长李天炳来禁烟。李天炳说自己和魏富堂是亲戚,他的老婆是魏家的大姑奶奶,再怎么说魏富堂也是自己的妻弟,姐夫不能缴小舅子的烟,就像自己不能咬自己的鼻子,他到了青木川就像到了广坪,在公务上有诸多不便,他让县长另派人选。县长又派保安大队队长周瑞生带了保安队到青木川来查烟禁烟。周大队长下到青木川,看到魏富堂的队伍超过自己几倍,又有李天炳的私下关照,遂连一棵烟苗也没敢动,在镇上吃喝了几日,腰里装满了大烟土和票子,返县去了。回去对县长说魏富堂是棵长满刺的铁甲树,不是撼不动,是无处下手。
李风文是个争强好胜的人,他不信宁羌县竟然制伏不了种大烟的魏富堂,便带着警保大队长伍夺元来青木川查魏富堂。李县长还没动身,查烟的消息就传过来了,有人通报了伍队长的厉害,说这个队长是个谁见谁憷的青皮。县长来的前三天,魏富堂便通知各大烟馆,最近不许点红灯卖烟棒子,不许外来的妓女满街流窜,更不许拉拢生意。在魏富堂的指挥下,青木川镇上的烟收拾得干干净净,街道拾掇得一尘不染。
李县长带着几十名警察骑着马到了青木川,魏富堂也不含糊,沿街列队,夹道欢迎。那天凡去欢迎的,一人给三斤谷米,一户给一条腊肉。在谷米的催动下,青木川家家户户倾巢而出,连走不动的老汉老婆儿也被搀了去站队。魏司令还有话说,脸上表情喜悦者,口号喊得响亮者,多奖谷米两斤。有五斤谷米在后头撑着,那天欢迎县长的队伍便十分的阳光灿烂,十分的热烈。县长的马一过来,两边的人就往县长身上撒花花绿绿的碎纸屑,这一套是老乌从山外学来的,很是时髦。县长对那些飞散的花屑睬也不睬,扬鞭催马,直奔洋楼,将魏富堂远远地甩在后头。魏富堂也不在意,紧跟着,赔着笑一通小跑。魏司令招待县长也招待警察,叫馆子送来好酒好饭,叫旅店腾出上好房间,安顿县长一行住下。第二天县长上山查烟,魏富堂陪着,专往路陡山高处走,累得县长一身热汗,连呼哧带喘。没走多远就碰到山上打冷枪,一枪打飞了县长的礼帽,县长惊得闪在魏富堂身后不敢探头。魏富堂让手下过去探看,探回来说“金钱豹”在组织人打猎。县长问“金钱豹”是谁,魏富堂说是在青木川周边活动的土匪,是个杀人不见血的角色,谁也惹不起。李县长没说什么,只在近处转了转就回到住处再不出来。
李县长指望着警保队长到青木川来能帮他一把,却做梦也没想到他带来的伍夺元是个大烟鬼,这一点恰恰被魏富堂利用了。酒席上,一路风尘的伍队长酒也没喝,饭也没吃,只是打喷嚏c流眼泪,说是身体不舒服。吃过饭大家各自进屋休息,伍夺元却在房间里转来转去,坐也不是,站也不是。魏富堂的二等传令兵沈良佐上楼来送茶,伍夺元一把拉住沈良佐说,兄弟,我感冒了,头疼得厉害
沈良佐说,我给伍队长请个医生去,我们这儿的樊仙看病看得准。
伍夺元说,看兄弟你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不瞒你,哥哥我想抽口烟。
沈良佐说,大烟治感冒倒是来得快,过去我们这儿有那种东西,现在都禁绝了。要不,我去跟魏司令说说,让他想想办法。
伍夺元说,使不得,使不得,真人面前不说假话,这事就烦兄弟帮忙,别让你家司令知道。
沈良佐把伍夺元领到街西“芙蓉烟馆”。烟老板初始面有难色,说虽然开了烟馆,货却早让魏司令收走了,大半年没有进项,他准备关了烟馆改茶馆了。沈良佐让老板不要说茶馆的话,给伍队长治病才是要紧,队长在青木川真有个三长两短,谁也担待不起。老板说他不是大夫,没有治病的本事。沈良佐说伍队长是汉中重要官员,伍队长想要谁怎么的,谁就得怎么的,关谁个一年半载是轻而易举的事,他劝老板不要在伍队长跟前找不痛快。老板一听这话,将伍队长领到后院南面一个精致小间里,很不情愿地从柜里拿出烟泡,边打烟泡边对伍夺元说,魏司令下令禁烟,我们这儿早就不卖这个了,这是我自己藏了私用的,不是伍队长,我也不敢拿出来,让魏司令知道了可不得了。
伍夺元说,你家司令有这么厉害?
老板说,青木川的规矩,谁抽大烟枪毙谁,哪个敢拿性命开玩笑!不过,伍队长是司令的上峰,不在此列,魏司令压根儿是管不着的。
伍夺元说,不要叫你们的人撞上才好。
沈良佐说,伍队长放心,“芙蓉”老板是我的堂舅。是信得过的人,我才敢将伍队长带过来,我看伍队长和气好说话,才管这样的事,要换了别个,我才懒得招呼。
老板说,伍队长在这儿尽管放心歇着,万无一失的,真有什么也不必慌忙,这间房的外头有条暗道,掀开板顺道走了就是。
说着,老板将伍夺元领到房西侧的一个夹道跟前,揭起地上铺着的板子,下头是条石板铺的暗沟。一股溪水在沟内淙淙流淌,沿沟而上,就是半山,那里有一片茂密的杉树林子,的确是个绝好逃避隐藏所在。
禁烟的伍夺元在“芙蓉烟馆”放心大抽,过足了瘾,精神大振,在当晚的饭桌上也喝得很痛快,把青木川的腊肉吃了好几碗。酒足饭饱,才觉得青木川真是个妙不可言的绝好地方。半夜,沈良佐送来了上等好货南坪土五十两。第二天一早,伍夺元给县长打报告说感冒了,让他手底下的人去查查就行了。县长无奈,也只好这样了。查烟的人前门刚下去,后门就来了“芙蓉烟馆”老板,给“病中”的伍夺元送来了“药”。第三天伍夺元们就撤回到县上了。
魏富堂以他的狡诈,以他施展的一个个小手段,在青木川游刃有余地发展着他的烟土事业,腰包日渐饱满,势力日渐稳固,成了在三省交界处首屈一指的人物。
在家族中,魏金玉是魏富堂的第一心肝。魏金玉之外,他喜爱的第二个人就是他的外甥李树敏了。
李树敏戴礼帽穿皮鞋,温文尔雅,面目和蔼,在母亲和舅舅跟前,从来是低眉敛目,极尽孝顺。李树敏来魏家大院看舅舅,离院很远就下马,掸衣整冠,提着蒙有红纸的点心包,毕恭毕敬地走进舅舅家的大门。点心包里包的是核桃馍,是宁羌特有的吃食。宁羌北街一家不大的铺子,掌柜姓王,以专烙“核桃馍”而闻名,邵力子在陕南期间,每每专门要吃宁羌王家核桃馍,数番着人来买。李树敏知道舅舅爱核桃馍,从县城回来都要捎带一包,亲自给舅舅送来,以示孝心。
无形中,魏富堂把个外甥当了儿子,但又觉得这个“儿子”过于细腻,成不了大事。
(第2节)
从以上资料看,青木川的历史复杂而厚重。冯小羽明白,这是一块能产生文学作品的土地,仅凭这些背景资料,就已经相当精彩了,加之与程立雪事件无意间的邂逅,使冯小羽生出一种沿历史逆流而上的寻找冲动。父亲对她的做法不支持,父亲说与其捕风捉影猜测一个虚幻女子,不如将精力花在林岚这个革命女性身上,让后辈人从为新中国捐躯的烈士身上学到一种精神,也不枉烈士洒在青木川的一腔热血。冯小羽说林岚是林岚,程立雪是程立雪,一个是傲雪红梅,一个是空谷幽兰,相比较,她对幽兰更有兴趣。搞得冯明一点儿办法也没有,现在的年轻人,想法怪得很,一提“革命”,马上就反感,冯明想,没有革命能有今天的好生活吗?能有这红日高照的艳阳天吗?能有你冯小羽吗?就欠把这些年轻人踢到万恶的旧社会去受一受,过过吃不饱穿不暖,当牛做马的日子,就知道什么是“革命”了。
在冯小羽陷入程立雪情结的时候,钟一山来了,他说要到蜀道调查杨贵妃东渡路线,青木川是他的重点考察地,于是便结伴而行了
冯小羽想,自己总是在笑话钟一山,其实她何尝比钟一山清醒,或许是徒劳,或许是女文人的自作多情,或许是搜寻一段没甚意思c没甚结果的往事。总之,她的寻找不会比找杨贵妃更容易。
冯小羽下楼,看见吃过早饭的父亲在阳光下坐着,等待座谈会的召开。张保国尽职尽责地陪着,一脸的恭敬和小心。郑培然老汉也过来了,晃着满头白发坐在父亲对面大谈“icr一f一rd”软件多么的好用,出现了死机他是怎么处理的。父亲是一副的心不在焉。父亲来这里,不是来听电脑课的,“一rd”那鬼东西是方的是圆的跟他没一点儿关系,父亲对电脑有着本能的恐惧和拒绝。冯小羽明白,必须截住郑老汉有关电脑的话题,否则父亲会不客气地下命令让对方闭嘴。年过古稀,父亲好像越活越贴近真性情,他什么也不怕了,什么话也敢说,什么人也敢骂,没有顾忌,不讲情面,常常让人难堪。
冯小羽搬了个小板凳坐在父亲旁边,说她昨晚做梦梦到了魏富堂,她问父亲真实的魏富堂长得什么样子。
冯明巴不得话题有了转变,不假思索地说魏富堂五短身材,皮黑似漆,一脸络腮,两只突眼,为人既狠且愚,人称活阎王。郑培然说青木川的人从来没人叫魏富堂活阎王,说魏富堂矮,却有一米七几的个头,眼睛突,是瞪人的时候,平常也是双眼皮,大眼睛,他的女儿魏金玉是美人,女儿美丽,老子能错了?
在冯明和郑培然的叙说中,魏富堂完全是两个人,一个是相貌丑陋,既狠且愚;一个是排场出色,浓眉大眼。问魏富堂有没有相片留下,郑培然说,哪个敢留他的照片,冯教导在的时候,把他的根子铲得干干净净!
这话说得冯明很受用。他点点头说,革命必须要彻底,不留后患,后来很多地方的地富反坏都搞过反攻倒算,记变天账。青木川就没有,我们把反动的势力彻底打烂了,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不是虚的!
冯小羽说她在地区资料室查出过当年公审魏富堂大会的照片。她这一说,几个人都很兴奋,特别是张保国,问照片上都能看出谁。冯小羽说年代太久,又是远距离,全景式,谁也看不清。既找不到她的父亲也找不到魏富堂,只看见一个小人在讲台后头站着,前面黑乎乎一片人。郑培然说那个小人定是赵家坝的三娃子,公审会上发言的就他一个,一件事来回地说,翻来覆去就是魏富堂怎么怎么杀了他爹。冯明说他还记得赵三娃,那是个苦大仇深的孩子,他的爹是让魏富堂枪毙了的,那是魏富堂的一条重要血案,单是这,魏富堂就该杀。郑培然说魏富堂枪毙三娃子他爹是因为三娃子的爹抽大烟还偷了人。青木川的人不许抽烟,这是大家都在公约上按了手印画了押的,连女人也不例外。三娃子的爹按了手印画了押还要抽烟,还要偷人,全是自己找死。冯明说,他偷,是因为他穷,他不偷就要饿死,穷则思变!
郑培然说不是所有的穷人都偷人,三娃子的爹穷是因为抽,抽光了家产,抽没了人格
冯明说,反正三娃子的爹是被魏富堂给杀了的,这笔血债我们会永远记着,我们的子子孙孙也会记着。
郑培然说,还说什么子子孙孙,到了三娃子这儿就已经忘得光光的了。三娃子的儿子跟他爷爷一样,也是抽,比他爷爷瘾还大,进了三回戒毒所毛病也没改掉。
青女说,三娃子的老子c儿子都有嗜好,也是遗传,他们家到现在还困难得常揭不开锅。
郑培然说,那儿子的打扮就特别,青木川独一份儿,红头发,跟镇东的佘家成天混在一起,给佘家从外头往山里一趟一趟背东西。
冯明说那天开公审会发言的不止一个赵三娃,他记得发言的人很多,很踊跃,人们争着抢着往台上跑,控诉恶霸魏富堂罪状。字字血声声泪,人人都有一本血泪账,要报仇,要申冤,血债要用血来偿。那天的口号声在川道里久久回荡,震的林子里的鸟儿不敢下落。魏富堂跪在台子下面,脸色死灰,头上戴着纸糊的高帽子。喔,没有高帽子,戴高帽子的是他自己,那是“文革”的批斗会,跟青木川的会是两码事。魏富堂的脑袋是光着的,头天刚刚被剃了头。魏富堂的旁边是他外甥李树敏,李树敏在地上半跪半趴,不时地被站在他后边的解放军提起来,他在台上感觉到李树敏的灵魂已经出窍,在无产阶级专政强大威力的震慑面前,李树敏裤裆里变得很不清爽。他还记起来了,开公审会那天早晨,他遇到过郑培然。他遇到郑培然的时候,郑培然在提着糨糊桶刷标语。
郑培然惊奇地说,你还记得那天的我?
冯明说,记得,不但记得,而且记得一清二楚。
开公审会的时候,富堂中学已经正式改名为青木川中学,学生们都规规整整在操场台子跟前坐了,唱着“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郑培然是个例外,他要在大会之前把手里的标语贴出去,这是老师黄金义的安排。黄老师让郑培然在树上c墙上c石头上c篮球架上都贴上革命标语,能“武装”的地方都要“武装”起来,要显示出公审会的政治气氛,这是冯教导员的命令
那天的冯明,挺拔利落,英气逼人,换上了警卫员头天为他新洗的军装,打上了新的绑腿,早早地往“斗南山庄”而来。这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分区首长要来,地区政府领导要来,报社记者要来,十里三乡的农民兄弟要来,将地主土匪恶霸魏富堂c李树敏绳之以法,为劳苦大众报仇雪恨,这是大事。1952年春天的这个早晨将是一个让他和青木川所有百姓永远记住的早晨,是历史的转折。
在解放桥上,他遇到了郑培然,这个富堂中学的应届毕业生原本要到县里读高中,冯明让他暂时留下来,说在革命的关键时刻,青木川需要他这样有文化有眼光的当地青年。郑培然说帮忙可以,不过他的志向是要考大学,学工业,将来要造魏富堂乘坐的那样的汽车。冯明纠正他说这不是帮忙,这是党和人民的信任,是干革命的大事业,是时代赋予他这一代年轻人的重要责任,一定要勇敢地承担起来。冯明的态度是诚挚的,绝不像以后当官的那些空话套话,听着冠冕堂皇,其实屁事不顶。当时冯明的一席话说得中学毕业生郑培然满腔热血沸腾,心甘情愿地留在青木川刷标语了,把造汽车的事搁置起来。郑培然的留下当然也是发自内心的,没有一丝个人得失的计较在其中,他完全把自己交给了革命事业,交给了刚刚起步的共和国。那天两人在桥上相遇,冯明看到满身糨糊的知识青年郑培然,内心十分感动,他记得郑培然要造汽车的志向,分手的时候拍了拍郑培然的肩说,好好干,革命成功了,国家会送你上北京读大学,学造汽车。
郑培然大声回答,绝不辜负党的希望,时刻准备着为而献身。
郑培然的心里确实是很激动的,说献身的话是想到了教导员才牺牲了的未婚妻,那个美丽的女子是被土匪开膛破肚的。教导员能将巨大悲伤强压心底,仍然斗志昂扬,充满激情地干工作,让他这个中学生敬佩。什么是革命者啊,这就是革命者;什么是忘我啊,这就是忘我!所以,冯明在拍郑培然肩膀的时候,郑培然内心竟有一股隐隐的怜悯情绪在生成,这种怜悯情绪和时代的滚滚风雷有些格格不入,在眼神上就有些游离。
从李树敏的“斗南山庄”到青木川中学不长的路上戒备森严,相隔几十米便有军人警戒。为保证公审会的顺利召开,军区做了严密的防范,昨天晚上将魏家甥舅从县上押回了青木川,关在那座旱船式房子的底楼。没有铺盖也没有上路的酒饭,两个人靠墙坐着,也没有交谈,甚至连眼光也没有一次对视。魏家的亲属很知趣,没有谁提出送饭探望的请求;李家的人也四分五裂,七个少爷,死的逃的,全无踪影,所以魏富堂和他的外甥在“斗南山庄”度过的最后一夜就非常清冷寂寞,连惯常在屋内钻进钻出的老鼠那天也不见了踪影。有人说这是因为临死之人杀气太重,动物是有感应的,早早地避了。除了解放军外,直接看守他们的是张文鹤。张文鹤搬了个凳子坐在窗户外边,谁也没有说一句话,就枯坐着。
屋外,风声飒飒,泉水淙淙,张文鹤一袋接一袋地抽烟。
十点多钟,解放军领来个剃头匠,给魏富堂和李树敏剃头。魏富堂没说什么,刀子在脑袋上沙沙响,任着剃头匠将脑袋刮得没有一点儿头发茬。到了李树敏这儿,李树敏不干了。李树敏说他从来是中分,只能修整,不能剃光,他不能光着脑袋去见他的娘,让娘认不出。剃头匠像没听见他的话,拽过来,只几下,李树敏的满头乌发便齐齐落地,转瞬间也成了光脑袋。张文鹤没见过光头的李树敏,他觉得很新奇,甚至怀疑这还是不是在青木川镇上晃荡的风流倜傥的五少爷。李树敏抱着光头对魏富堂说看来明日的活儿是要在脑袋上做了,他体面的面孔到时候会被整得面目皆非,这是他最不愿意的。
魏富堂说,没有剖肚子就是便宜你了。
李树敏说他情愿被剖肚子。
夜的深处,“斗南山庄”后院传来撕心裂肺的喊叫,是李家丫头黄花临产,孩子横在产门,死活下不来,叫唤两天了。黄花细胳膊细腿儿,发育不良,一脑袋稀疏的头发,没人喊她黄花,都叫做黄毛。黄毛的爹领着她从外地来到广坪,租了李家几亩山地种,那年竟是颗粒无收,便将黄花送来抵租。黄花一天到晚哭丧着脸,不知怎的竟怀了李树敏的孩子。五少爷三十整,无儿女,黄毛怀上了他的孩子,总是五少爷一份希望,每日地盼着。如今到日子该生养了,五少爷却该上路了镇上人说这孩子是催命鬼托生,是李五少爷自己给自己种下的克星。本来黄毛应该随着李家的人一起扫地出门,那天是刚看完青木川中学剧社演的歌剧《白毛女》,有谁议论大肚子的黄毛是个“没逃进深山的喜儿”。说喜儿被杨白劳抵了债,黄毛也是被她爸爸抵了债的;喜儿被黄世仁奸了,将孩子养在山洞里,黄毛的肚子也凸起来了工作组想树个青木川“喜儿”翻身解放的典型,把这任务交给了张文鹤,让张文鹤去启发黄毛的阶级觉悟。张文鹤是本地人,又是成过家的,有些话“好张嘴”。张文鹤去了,没有一袋烟工夫回来了,谈话的结果让大家失望。原来是“喜儿”自愿跑到少爷床上去的,理由很简单,当丫头得干粗话,吃黑馍馍,跟了少爷能吃小灶,有精白米还有新棉袄穿。冯明对张文鹤的谈话不满意,把“喜儿”喊了来,亲自启发是不是李树敏强迫,黄毛说是和他父亲商量好了的,是父亲的主意,没人强迫。这样一来,跟歌剧《白毛女》唱的就不太一样了,杨白劳非但没喝盐卤自杀,反而鼓动喜儿上黄世仁的炕,让喜儿争取当上黄姨太太,不说承袭家产,至少也要争取个衣食不愁的好日子冯明不好再说什么,让黄毛以后多参加学习,提高觉悟,从此再不提什么喜儿和杨白劳的话。
天交子时,“青川楼”的厨子张海泉端了一盆红烧肘子,一壶酒,踢踏踢踏地走了进来。张文鹤感到惊异,厨子怎会到这森严之地。张海泉说,上路的酒饭是任谁也不好拦的,我厨子不来送就没人给送了。说着向关押魏富堂的小屋瞄了一眼。
张文鹤说,把饭搁下快走吧,说那么多话做啥子,少惹事。
张海泉对张文鹤说,部队的人都同意让犯人吃饭了,你难道比部队还部队?
张海泉隔着窗户将肉递进去,对魏富堂说,魏老爷,我给您做了三个肘子,真正的青川冰糖,您吃得好了,记着我厨子老张,到了那一边保佑着我
话没说完,被张文鹤拉开了。张海泉说,拉我干啥子,魏老爷以往没少关照“青川楼”,哪回来了人,都要点我做的肘子,没有魏老爷就没有“青川楼”流水般的进项,人不能没有良心。
张文鹤怕厨子再说出更不贴切的话,连推带搡,把张海泉弄出去了。张海泉边走边回过头冲里边嚷,那酒可是好酒,我刚从老郑家讨来的头道包谷烧!
魏富堂闭着眼睛没有回应。
窗台上的红烧肘子随着黎明的到来溢出阵阵香味,头道包谷烧散发着青木川酒特有的香醇,酒肉的气息在微明的氤氲中流动。李树敏见魏富堂不动,自己也不便动手,但最终还是轻声说,舅啊,吃点儿吧,咱们不能空着肚子走那边的路是长是短,咱也不知道
李树敏看了一眼魏富堂,发现魏富堂将额头抵在膝盖上,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好像睡着了。李树敏说,舅,你不吃,我就先吃了
魏富堂还是没有说话。
李树敏走到窗前,拿起盆上的筷子,很仔细地比了比,两根筷子果然不一般长。这是青木川的规矩,给故去人献饭用的箸,必须长短不一,筷头齐了,是犯了忌讳。李树敏苦笑了一下,用不齐的筷子挑起了一块颤巍巍的肘子,小心填进嘴里,细细地品味着,自言自语地说,嗯,是“青川楼”的味道。
李树敏吃得很慢,看得出,他很是珍惜这最后的享用。盆里的肘子已经所剩不多,酒也几乎见底,他最后一次让了魏富堂,魏富堂还是没有表示。李树敏说,老舅,我知道你对我有看法,你恨我,嫌我设了套让你钻。我不洗刷,也不辩解,因为我还不知谁设了套让我钻呢
见魏富堂仍没有说话的意思,李树敏将罐里的最后一块肉划拉进嘴里,肉汤喝尽,站起身,啪的一声,将肉盆子使劲地摔在地上。盆子清脆的碎裂响声使得魏富堂睁开眼睛,不解地看着李树敏。李树敏说,老舅,这是我给你摔的盆。你上路,有我给你摔盆,我上路连个摔盆的人也没有了。
魏富堂淡淡地说,我不要你给我摔盆,你不是我的外甥,咱们没关系。
看守的兵鉴于李树敏的举止,怕发生意外,提前将甥舅俩牢牢地绑了。
这是那天甥舅俩唯一的一次对话。
天亮的时候魏富堂要求喝水,张文鹤端了一碗水给他。魏富堂的胳膊捆着,只好就着张文鹤的手一口一口地喝。喝完水魏富堂说,文鹤,你是个好人,你屋前那十亩田就是你的了,以后再不要往我家里交租了。
张文鹤说,十亩田土改已经分给我了。
魏富堂哦了一声再没说什么。
事后张文鹤一直暗自庆幸,魏富堂这句要命的话如果提早说一个月,他张文鹤就不是今天的张文鹤了。十亩上好水田,凭这,在山多地少的青木川将他划个富农是绰绰有余的!真摊上个富农的名分还能有他张文鹤的锦绣前程吗?他的儿女们以后还能一个个当兵上学,成为国家栋梁吗?真是老天爷保佑啊!
魏富堂说的那十亩田本是河滩一片荒地,有一天魏富堂从地边经过,看见张文鹤在侍弄自家那棵花椒树,就让张文鹤把这片地开出来,说开出地来三年不收他的租子。张文鹤是个勤快人,只两年就让荒地变成了水田,长出了沉甸甸的稻米。张文鹤到街上卖柴,路过魏富堂门口,魏富堂正摆弄他那辆美国“福特”,刚上高小的郑培然在车子旁边给魏富堂打下手。“福特”的鼻子被魏富堂掀开来,里面的肠子肚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在魏富堂的指点下,郑培然拿着个长嘴油壶,往窟窿里灌油。张文鹤那天才知道,原来汽车也和马一样,是要吃饭的,马吃草,汽车要喝油。十斤大米才抵得上一斤油,而且这油只有汉中才有,连宁羌县也买不到,养辆汽车比养匹骡子还难。那天魏富堂擦着手上的机油对他说,我站在家门口朝南望,看见你田里长得黑沉沉的庄稼就很高兴。你是个种田的好把式,我就看重你的踏实本分。明年你就得给我交租了,好田,租子不能低于十五担,你想好了,成就接着种,不成就把田还我。
十五担租是一年收成的多一半,张文鹤心里清楚,魏富堂的账算得有多么精!他成了魏富堂不花本钱的新雇农。
现在大势已去,死到临头,魏富堂竟然还能想起那十亩水田张文鹤问李树敏喝不喝水。李树敏说他不喝水,他吃过肉口渴得很,要喝茶,喝老鹰茶。张文鹤说没有茶,只有青木川河里的水。
李树敏说,吃了一肚子肥肉,灌一肚子凉水,你存心是让我在路上拉肚子!
张文鹤是个憨厚人,对李树敏的抢白没有计较。旁边看守的小兵把枪一横,命令说,你还怕拉肚子?喝!
李树敏只好咕咚咕咚地喝,也是渴了,一下喝了不少,没有两个时辰就开始肚子疼。所以后来冯明回忆说在公审会上,“李树敏的裆里已经不太清爽”,大概与红烧肘子和凉水有关。当然,慑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威力,魂不守舍,胯下失禁也不能排除。
冯明过来的时候,张文鹤将犯人喝水和厨子张海泉送肉的事汇报了,十亩水田的话题他没说,魏富堂说他是“好人”的话也没有提起,大概是忘了。
将两个人押赴会场之前,冯明问他们还有什么要说。
魏富堂说,没有。
李树敏说,再过三十年我还是李树敏。
冯明说,可惜你的一肚子文化,你就不会说点儿新鲜的?
李树敏说,你们放了我舅,我一人顶两命!
冯明说,他是他,你是你,各算各的账!到了会场不许胡喊叫,不许东张西望,老老实实接受革命群众的审判。
本来冯明还要习惯地说坦白从宽,抗拒从严,顽抗到底,死路一条。一想,没必要说了,从宽从严待会儿一枪了断,便说,你们剩的时间不多了,规规矩矩走好最后的路。
李树敏问一会儿是朝哪里开枪,脑袋还是心脏。
冯明说,我们想朝哪里开枪就朝哪里开枪。
魏富堂狠狠地瞪了李树敏一眼,嫌他多嘴。
李树敏说,我要死个明白。
冯明说,我最后说一遍,只许老老实实,不许乱说乱动。
其实冯明的话完全是多余,押出门的魏富堂和李树敏哪里喊叫得了,哪里张望得了,一根麻绳将他们的脖子紧紧地勒着,押解他们的军人都是训练有素的,哪容得他们的头有半点抬起。可是,在出了门以后,还是闹出了一点儿小风波。
问题出在桥上,一行人上了桥,十几双脚踏在厚厚的柏木板上,发出了咚咚的声响。魏富堂被人拽着曳着,吭哧吭哧喘着气,明显地踏出了不和谐音。冯明看见郑培然还提着糨糊桶站在那里,因了郑培然和糨糊桶及那些红红绿绿的标语,那段桥面就显得有些狭小,押解魏富堂的队伍不得不放慢了速度。冯明奇怪,在押解犯人这一严密周全的行动中,怎的忽略了桥面的清理和警备,致使这一关键地段出现了郑培然和几个观望者。这边押解魏富堂的队伍已经走上了桥头,那边桥上的人还站在桥中间,让他们退去已经不可能。好在桥上的观望者以妇孺居多,对安全不会构成威胁。押解队伍在走近郑培然的时候,冯明看见郑培然的身后站着一个穿着蓝旗袍的年轻女子,女子皮肤白皙,拿着一叠棉纸,静静地看着他们走过来。随着队伍的行进,观望者纷纷后退躲闪。女子没有动地方,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好像那儿就是她的位置,她就应该站在那里。冯明知道那是谁,女人的出现引起了他的警惕,他的手伸向了腰里的枪,做好了发生恶件的准备。
魏富堂走过女子身边的时候,猛地一侧脸,目光正好和女子相对。女子的目光是柔和平静的,没有愤怒,没有卑怯,没有哀怨。女子满头乌发衬托着蓝天白云,那应该是留在魏富堂人生道路上的最后画面之一。后来冯明分析,魏富堂的侧目不是偶然。女子那双穿着皮鞋的脚,有别于当地任何女子,魏富堂对此是熟悉的,当那双脚在魏富堂的视线中凸现时,魏富堂立刻明白了,是谁在这里等待他,跟他做最后的告别。他不能不回应,冒着绝大的风险他侧过脸来,只这一下,让他付出的是绳子更紧地勒进脖颈,几乎让他窒息的疼痛和推搡。
(第3节)
五十四年后,冯明和郑培然在青女家的院子里又谈起这件事情的时候,郑培然竟然矢口否认。他说他从来就没刷过标语,他一直在操场上的学生队伍中坐着,跟大伙一块儿喊着口号,根本没看见押解魏富堂的过程,也不知道有女人站在他的身后。冯明说郑培然记错了,郑培然明明在桥上,挡了魏富堂们的路。郑培然说他没记错,他的记性是青木川最好的,到现在他还能背出富堂中学的校训。这个校训除了他以外,青木川再没人记得了。冯小羽问富堂中学校训是什么。郑培然说是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冯明说这个校训不好,充满迷信色彩,修道修道的,像是老道似的。郑培然说校训是女校长谢静仪挑选的孟子的话,这个“道”是天下之道,自然之道,人生之道,跟道教没有关系。冯小羽问郑培然,女校长是不是穿旗袍。郑培然说女校长自然是穿旗袍的,青木川穿旗袍的女人有两个,女校长谢静仪,魏老爷的女儿魏金玉。冯小羽问哪个穿竹布蓝旗袍。郑培然说他所见的旗袍都是蓝色的,那时候他好像没见过其他颜色的旗袍,什么布的不知道,他不关心这个。
冯小羽说她要到桥上去看看,说不定蓝旗袍还在那儿站着。张保国说作家说话就是艺术,让人浮想联翩。
其实张保国心里在说,这个女人说话云遮雾罩,不着调!
冯小羽出了青女家大门,迎面看见了那座桥。昨天天黑,从河边路过,忽略了这座建筑。木石结构的桥横跨两岸,“风雨桥”三个大字刚健遒劲,气骨峥嵘。桥下川溪清澈见底,水汽蒸蒸,托出桥梁的斗拱飞檐,青瓦雕栏,好一座美桥!就想美国《廊桥遗梦》那个电影,轰动得不得了,一个单调的木筒子桥,也小题大做,大惊小怪地好啊好,要是把青木川的廊桥搬过去,那个爱情故事不知会怎样翻哩!
桥下,两个女子蹲在溪水边洗菜,昨天同车来的那个红头发正倚在桥栏杆上往下丢石头,下边的骂,上边的嘻嘻笑
许忠德老汉从桥那边走过来,赶着要参加冯明的座谈会。冯小羽说人不齐,暂时开不起来,有郑培然在那儿陪着说话呢。许忠德说郑培然什么也说不出,郑培然患了老年痴呆症,早先的事情一大半记不清楚。有一回会上发言,控诉旧社会,又是浮肿又是要饭,把人听得泪水涟涟。一问是哪一年,1961年!冯小羽说郑培然却把“icr一f一rd”谈论得头头是道。许忠德说那是郑培然通这路,郑培然要是不留在青木川他能当科学家,发明宇宙飞船,中国第一个上太空的不会是东北人杨利伟,得是青木川的郑培然。
冯小羽称赞“风雨桥”三个字写得好,问是谁的书法,许忠德说,在下不才。
冯小羽说这老旧沧桑的桥跟“风雨”的名字相得益彰,般配极了。许忠德说桥也改了许多回名字,各样的人在上头也题过许多回字,换来换去,还是“风雨桥”贴切。冯小羽问桥是什么时候修的,许忠德说六十多年前,那时他是个少年,也是参加了修桥的。
许忠德说,修桥时青木川的青壮全部出工,工具自备,为自己建桥,一律不计报酬。魏富堂充任监工,全镇的人干了几个月,才把桥板铺上。有天早晨魏富堂到工地检查,桥下头的人在抹桥墩的缝子,上头的人在挑水洒桥面。魏富堂刚从桥这头走到那头,桥就塌了,桥上的人受了重伤,桥底下的全砸死了。尸体打捞上来,齐刷刷摆了一河滩。青木川人说,若不修桥也死不了这些人,祖祖辈辈趟水渡河也没见把哪个淹死。修桥做啥子么!一多半人不想干了,魏富堂说青木川的爷们儿不能这样母气,人死了桥还得修,人可以趟水,货物进进出出难道也要下水?青木川要发展,道路是第一的,修桥不能撂下。砖桥塌了再修一座石头的,搭上檐篷能遮风避雨,比塌了的更好。百姓还是不干。魏富堂动用了自卫队,武装押着大伙干。山里的百姓就是贱,枪一逼,谁也不说什么了。很快,河坝里响起了敲石声,吆喝声,凿好的石条都集中到桥跟前来。每天天一亮就出工,街上的人,四沟三坝的人都集中到工地。数丈长的木头拖架,拖上厚长的大石板,百多人分开左右拉着纤绳,前拽后推,喧声震天。魏漱孝的老子嗓门大,爬上树尖带着大伙喊号子:
大石头哟,小石头哟,
大家攒把劲儿哟,
滚起来哟,像豌豆哟,
修桥为子孙哟
许忠德在诉说建桥过程时很投入,把号子喊得很有节奏,虽说是在魏富堂枪口威逼下,但对那时的劳动场面还是充满向往。许忠德说这座两柱三孔的大石桥,桥基深入河床有一人多深,石头缝隙是灌了铅的,桥上的木头是整块三寸厚的柏木六十年来,经了无数次洪水,桥的基座至今纹丝不动,毫无改变。
说着许忠德把冯小羽领到桥墩前,看上边的刻字。一块大青石上清晰地刻着:“子孙后代永享通畅”,字迹七扭八歪,没有章法,大概是魏富堂本人亲笔。一看后头的落款被凿掉了,冯小羽问谁把落款敲掉了。许忠德说除了你父亲还有谁!
冯小羽说她来之前看过青木川解放初期的上报材料,说魏富堂为了运输大烟,特地修了这座桥,说是为民其实是为己。修桥的时候他亲自监工,搬了太师椅打着阳伞坐在河边,饭也不回家吃,每天让厨子把饭送到工地。他一边吃一边不错眼珠地盯着修桥百姓,谁不卖力气,谁偷工减料,拉过来就是一通揍,活计干得稍不满意就推倒重来。老百姓干重活,吃的是粗米酸菜。他坐在高处指手画脚,吃的是大鱼大肉,老百姓怨声载道,恨透了这个恶霸。修桥砸死的六条人命,作为血债成为置他于死地的罪证之一。
许忠德说,事情看怎么说,魏富堂修桥为自己也不是没道理,受益的是他,也是全镇百姓,他死了,桥可是还在呢。没有魏富堂的“不错眼珠”,便没有六十年的“纹丝不动”。现在的工程监督员要是有当年魏富堂一半心劲儿,全国也不会出现那么多“豆腐渣”。哪个工程不死人呢,煤矿一炸,哗啦啦,百十人上不来了,把哪个矿长书记毙啦?
倒让冯小羽没了话。
许忠德要赶冯明的约会,说了会儿话就要分手。冯小羽喊住了许老汉,问魏富堂长得什么模样。许忠德对这个突如其来的话题没准备,想了想说,看过样板戏《沙家浜》吧?
冯小羽说看过。
许忠德说,魏富堂就跟胡传魁一个样,比胡传魁精神c干练,个子也高。
许忠德说罢转身走了,扔下冯小羽站在桥上思谋了半天,她不知是魏富堂落入了样板戏的套路还是自己落入了历史的套路。想起样板戏就想起坐山雕的威虎厅,想起了“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的土匪黑话。貌如胡传魁,精如坐山雕?魏富堂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青木川,以桥头有一棵巨大青木而得名。青木树阴占地一亩,树干几个人也抱不拢,足有千余年的历史了。镇是一条古老的小街,南边龙驰山,属四川,一直往前走,走两天就可以到达九寨沟。西边山是凤凰山,连接甘肃,东边是银锭寨,北边是黄猴岭,均属陕南。小街南北横陈,一条石板细路蜿蜒延伸,两侧是铺面房,其中间或夹杂古色古香的楼房,镂空雕窗,细腻砖饰,是过去的饭庄c旅社c烟馆。老房墙上,依稀残存着标语,一层层覆盖,又一层层剥落,承载时代的记录。仔细辨认那些不同的美术字,有“狠抓计划生育,三十天上环四十天结扎”,有“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有“鼓足干劲,力争上游”,还有“进行土地革命,建设新中国”,有“打倒地主分田地”看得出每条标语在书写的时候都很认真,写标语的人无一不希望所宣扬的内容能醒目长久,每一笔画都是描了又描,抹了又抹的。风雨岁月,写标语的人多已无处寻觅,那些用心描出的字迹也变得模糊不清,字迹的叠压让小镇变得陈旧又沉重。
冯小羽拿出相机正要照那些层叠的标语,有镇上的青年拿了一叠稿子来找她,说写了几首诗,让大地方来的作家帮着看看,提提意见。冯小羽问他叫什么名字,说是叫夺尔。问怎的叫这么一个又洋又前卫的名字。夺尔的脸红了,说原本叫佘承包,是承包责任田时候生的,去年在县报上发表了一首诗以后,改名夺尔,是“夺取诺贝尔奖”的意思。冯小羽说把稿子拿回去仔细拜读再说,可是夺尔并不想马上离开,他还绕着圈子跟冯小羽说话。后来冯小羽终于明白了,原来夺尔说他现在是代表他爹来请首长到他家去坐坐,他奶奶特别盼望能见到首长。冯小羽问他奶奶是谁。夺尔说他奶奶姓佘,叫佘黄花,他爹叫佘翻身,是当年工作队给取的名字,以后改名叫佘鸿雁。他爹原先在文化上干过,退休以后就回到了青木川。冯小羽问夺尔爹怎的跟他奶奶一个姓。夺尔说他没有爷爷,又补充说,我奶奶对首长崇拜得什么似的,年年过年给“天地君亲师”牌位上香的时候都要念叨念叨首长。
(第4节)
冯明在青女家的座谈会开得并不像他预期的那样热烈,那样激情澎湃,不是张保国挑着头说话,几次会冷场。开始还说镇反时被枪毙了的李树敏是知人知面不知心,不知怎的扯到了从青木川到“斗南山庄”的道路难走上。说这条黄土路一下雨满是泥泞,根本无法拔脚,连牛都不愿意朝上迈步,何况是人。这条甘陕通往九寨沟的捷路,旅游潜力很大,道路依此烂下去,会影响到青木川经济的发展。众人于是纷纷诉说自己的见解,内容不外是要争取县上的支持和筹划资金的办法。冯明听得出,很多话是递给他的,希望他能发挥余热,直接让有关部门拨款,顶不济也要将他们的想法传递上去。冯明觉得这会越开离自己的初衷越远,拨款要钱这样的事就是在任上,也不是一人说了就能算的,下边的人往往把事想得太简单,太直接。看冯明的态度不甚积极,郑培然话里有话地让三老汉把修路的事跟震川提提。震川是三老汉的孙子,是县上管交通的副县长。三老汉说震川有日子没回来了,官当大了就忘了本,娶了个城里娘子,穿高跟鞋,搽洋粉,一年四季老光着两条腿不穿裤子,把好好的头发愣染成了黄的,名字更洋活,叫蔓娜,不像个中国人。
郑培然说,再怎么洋活她也是青木川的媳妇,不是月亮里的嫦娥。
三老汉说,那女人不愿到青木川来,嫌青木川的厕所太原始,人家的屁股高贵。
郑培然就问三老汉孙子是什么态度。
三老汉说,孙子还是好孙子,就是做不得女人的主。
郑培然说,这就是修正主义的开始。帝国主义反动派把在中国复辟资本主义的希望寄托在第三代第四代身上,现在已经验证了。从三老汉算,到震川,正好三代,人家一点儿没说错。至于震川的儿子,那是第四代,更是绝对的修正主义。
三老汉说,那个小小的龟孙子的确是很修,不吃娘的奶,要吃美国进口的奶粉,裆里夹的尿子用一回就扔,叫啥子“一次性”
话语说不到一起,冯明感到焦躁,他考虑是不是没把人找对。想当年,郑培然是个青年学生,娃娃家,了解的情况有限,许忠德是魏富堂的少校参谋主任,三老汉是魏富堂的上尉营长,魏漱孝是魏富堂的堂侄,沈良佐是魏富堂的二等传令兵。仔细看,当年的积极分子,新政权的基本成员一个没来。
怪道话不投机。
冯明问张保国,主任兼组织委员怎没来?
张保国问主任是哪一个。
冯明说,就是你爹。
张保国说,您忘了吗?我爹去世好久了。
冯明说,副主任兼分地委员呢?
张保国问管分地的是哪一个。
冯明说,刘大成。
张保国说,刘大成大炼钢铁时死在了小高炉前,脑溢血,死的时候手里还攥着半块铁锅。
冯明说,武装委员万至顺呢?
张保国说,“文革”时候上吊死了。
冯明说,锄奸委员沈三娃还在吗?
张保国说,90年代跟着女儿到深圳去了,一直没有消息。
冯明说,怎的都死了!
冯明还想说,魏富堂这边的可一个个活得都挺旺,而且活得有滋有味,孙子都当了县长了。话到嘴边终是没说,毕竟不像领导干部的语言,也太没有政策水平。许忠德是个聪明人,窥出冯明的心态,解释说,人命挣不过天,死生有命,该撒手时便要撒手。魏富堂手下七个校级军官,六个都不在了,只有在下还老不死地赖在人间,白白浪费粮食。
张保国说,除了武装委员万至顺以外,其他积极分子都是寿终正寝的,要活着,该有百多岁了。就目前,整个青木川地区,还没有发现过百岁老人,百岁以上的老树倒是不少。
冯明一算,也确是,刘大成当分地委员那年快六十了,再结实的身板也活不过一百二去。那时候冯明在他们当中算是最年轻的,最年轻的也快八十了,岁月不饶人哪。他真切地感到回来得太晚了,该见的一个没见着,失去了再次踏上青木川的意义。他应该早来,至少提前二十年来。可二十年前他正忙,跑了许许多多的地方,包括外国。青木川这个山区小镇从没进入过他的视野,不知是青木川把他丢了,还是他把青木川丢了。张保国看冯明有点儿失望,补充说,在座的几位是青木川年龄最大的,还有一两个,脑筋不好使了,已经认不得人了,没有叫,还有一个赵大庆,起不来炕了。
冯明想了半天,想不起赵大庆。三老汉提醒他说,赵大庆是生产委员,土改时家里穷得叮当响,连件像样的农具也没有,是赤贫。
冯明问赵大庆怎的起不来炕了。三老汉说老的,赵大庆八十五了,秋天去捡戏楼的烂砖,脚被扎了,烂了个大窟窿,一直收不了口。
许忠德对张保国说,那个烂瓦砾场早晚是个祸害,不少人在那儿刨砖捡木头,那些雕花的木隔扇引得山外的文物收购贩子来了好几拨,一对木楹联让承包他爸卖了两千五百块,竟然没人提出异议,这绝对是国家资源的流失。
魏漱孝说,楹联上的字是施秀才写的,谁见了谁说写得好,刻得也好,正面看,字朝外凸,侧面看字朝里凹。
冯明对这个戏楼有印象,过去召集全镇开会c演戏c比赛唱歌都在那里。戏台对面是文昌宫,戏楼搭得很考究,青石高台,雕梁画栋,飞檐斗拱,两边柱子上有对联:
堂虞之世斯为盛凤凰在乡好有音
许忠德说上届政协会上他就提出文昌宫的戏台快塌了,西南角顶棚已经露了天,雨水顺着墙往下流,夏天豪雨一来,整个顶就得压下来。结果呢,还没等到雨来就塌了,到今天也盖不起来,早点儿补救何至于此
冯明说他想看看塌了的戏台。
许忠德说,你是应该到那儿看看。
文昌宫是冯明记忆深刻的地方,忘了哪儿也不能忘了戏楼。那年他带着三营,最初进入青木川,落脚点就是文昌宫的戏楼。他们到达的时候是傍晚,国民党胡宗南骑兵第二旅一个分队刚刚撤出不久。这支国民党队伍是听到解放军南进青木川,一夜间逃窜的,走时匆忙得连掠抢的财物也没有拿完。这个分队在逃窜前发生了严重分裂,一部分追随胡宗南奔西南去了四川;一部分化解在秦岭山中落草为寇,给后来的剿匪工作带来很大麻烦。冯明和他的三营对进入青木川是做了充分准备的。这里群众工作薄弱,情况复杂,虽说有地下党在活动,但身份并没有公开。地主恶霸魏富堂拥兵自重,明里拥护解放军,表示愿意和合作,缴械投诚;暗里与杜家院c赵家坝c姚渡c广坪的地主武装势力联合,自命宁西人民自卫队总司令,企图负隅顽抗,抵御红色政权。
为了便于开展群众工作,三营抽调了部分指战员组成三十人的武装工作队,又从师里拨调出几名文化骨干,一同进驻青木川,林岚便是其中之一。
他记得那天下午,他们从回龙驿出发,太阳落山便过了石门栈道,刚下到山谷,就听到青木川方向锣鼓声声,军乐齐鸣,热闹非凡。队伍走出山口,冯明们看到路边摆了黑木条案,搁了茶水糕饼,树上拉着“欢迎解放军进驻青木川”的横幅标语,不少富堂中学的学生,举着旗子,在老师带领下喊着口号。一帮穿着戏装的人站在道路两旁,做出各种欢迎姿势,滑稽又怪诞。副营长刘志飞看了说,连天官蟒c紫霞帔都穿出来了,欢迎规格还蛮高的哩。
冯明让大家沉住气,冷静处事。
魏富堂在条案前头站着,黄将校呢军服,高筒马靴,扎着皮带,别着精致小手枪。后头跟着六个卫兵,一色的美式装备,威武严肃。
刘志飞悄声问冯明,魏富堂这是什么意思?
冯明说,在向我们示威!
刘志飞说,哪里是缴械投诚,分明是大布雄威,给解放军好看。
魏富堂大步向冯明们走来,老远站定,敬了礼,后边的卫兵也齐齐立正,靴子后跟一碰,行了持枪礼。
行过礼,魏富堂和大家握手,热烈而真诚,跟每个人握得都很用力,嘴里说着欢迎解放军进驻青木川,青木川人盼解放如久旱盼甘霖一类的话。冯明们向欢迎的人群和那些学生打招呼。老百姓们木然地站在欢迎队伍后面,就像是看正月耍社火,热闹归热闹,只是看看罢了。
魏富堂说自卫队的花名册和武器弹药清单已经列好,静等冯明指示便进行交接,目前武器已经集中在办公大院统一管理。自卫队员多是当地山民,放下枪杆务农,拿起枪杆打仗,两不耽搁,冯明要训话,只要一吹号,他们是随叫随到的。冯明对魏富堂能够积极与新政权合作表示赞许,说青木川能够顺利回到人民手中与魏富堂的深明大义绝对分不开,他希望魏富堂能继续支持解放军的工作,为当地革命政权巩固做出贡献。魏富堂一挥手,吹打更加热烈,又响起鞭炮声,学生们高唱“没有就没有新中国”,像当年欢迎国民党县长一样也撒出了五彩纸屑,把解放军的队伍罩在其中。
魏富堂将三营安排在他的办公大院里驻扎。办公大院是紧靠魏家大宅而建的三进回形楼房,有宽大石头台阶,房屋已经腾出收拾整齐,首长的办公室也布置完毕,写字台,转椅,衣服架,笔墨纸砚;会客室里有太师椅c茶几c屏风c痰桶;会议室里铺着蓝布的长条桌子c板凳井然有序魏富堂说他的办公楼漫说一个三营,就是三个三营也装得下。
冯明他们没住魏富堂的办公楼,住进了文昌宫的废弃殿堂。文昌宫在镇子北面,正殿和大部分庑殿都已坍塌,剩余几间南房是当年施秀才教私塾的残留。1945年以后镇上办起了新学校,私塾馆就自动关闭了,房子空余出来,被几家寄放了牛,勉强遮风雨而已。文昌宫对面有戏楼,戏楼的房子相对完好整齐,就做了三营的驻地。
当天晚上,魏富堂设了“迎风酒筵”,为三营同志们接风。魏富堂知道三营的人不会到他的大宅院来吃酒,就把酒席摆在镇街饭馆“青川楼”,特别介绍了“青川楼”的厨子张海泉是他特意从成都请来的,红烧肘子做得很地道。魏富堂说,听冯教导员的口音也是南方的,南方人爱吃大米,青木川的大米是陕南最中吃的,每年都要往汉中送送给谁,魏富堂的话语适时打住,再往下说对他就不利了。冯明说初来乍到还是不要打扰地方,饭就不吃了,以后打交道的日子还长,难免还要麻烦魏先生,到时不要嫌烦就是了。魏富堂说,哪里的话,教导员不来吃饭,倒显得青木川人不懂礼数,对革命不热情。
冯明说,热情不热情不在一顿饭上。
冯明不去,魏富堂也不再坚持。解放军不吃他的“迎风酒”已在预料之中,吃不吃在人家,他不能不把事做到。
三营的人自己起火做饭,到老乡家买柴。给钱,老乡死活不要,说魏司令说了,三营和自卫队是一家人,都是保卫青木川的,自家人不能跟自家人要钱。三营的人就宣传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还唱了“买卖价格要公平,公买公卖不许称霸道”的歌。老乡们听了很新鲜,说无论是胡宗南的第一师还是国民党的新九师以及骑兵二旅,用柴抓夫,从来是不给钱,没商量的,和国民党还真就不一样。
富堂中学两个学生到文昌宫来,说是他们正在排练歌剧《白毛女》,让解放军过去指导一下。冯明就让林岚和一个男宣传员去了,为防万一,派了两个战士与他们同行。
黄金义到文昌宫来向冯明汇报工作。黄金义是党组织安排在青木川的青年教师,1948年来到青木川中学教授数学。组织上让他利用校长谢静仪的影响,做魏富堂的工作,不要跟着国民党跑,主动缴枪,等待收编。
黄金义谈了没几句话,三营的饭还没有做熟,学校旁边的山坡上就响起了密集的枪声,几颗子弹打碎了戏台屋脊上的花瓦,掉在院子里。冯明让刘志飞赶紧带人出去查看情况,魏富堂匆匆跑来,说是附近土匪在作乱,他已经派一个排上去看了。
黄金义说,魏司令来得挺快。
魏富堂说他正在街上和弟兄们说事,还没有回家,听声音,是学校那边有情况了。冯明说宣传队的林岚正是到那边去了,学校学生们正在排戏。黄金义说学校今天为欢迎三营,把什么活动都停了,现在学校里没有人。
冯明明白是上了敌人圈套,赶紧让队伍采取行动,通讯员说副营长已经带着人上去了。
原来,林岚他们跟着两个中学生出了镇街,沿着石阶路往上拐,没走几步,远远地看见了学校的大门。学校大门关着,内中隐隐传出了笛声,吹的是“北风吹,雪花飘”的旋律。一群老鸹在门口的树上起起落落,哇哇噪呱。两个“学生”忽然撒腿就跑,一头钻进树林,瞬间不见了踪影。林岚说“有情况”,话音未落山坡林子里响起了枪声,子弹打在他们脚下的石板路上,迸出了火花。林岚们慌忙躲到一块石头后面,战士用手里的步枪还击,却无法发现躲藏在林子里的敌人。林子里的匪徒只是打枪,也不露面,密集的子弹打得他们抬不起头来。另一个男队员是才从汉中师范参军不久的学生,没遇到过这阵势,突遭伏击一时慌了手脚,只顾把脑袋往石头下头扎。林岚虽然没有直接参加过战斗,毕竟是参军几年的老革命了,她掏出手枪,冷静地瞅准机会向敌人还击。敌人藏在幽暗的树林里,集中火力向着路边石头扫射。林岚明白,他们只有保存自己,等待救援,才是正确选择。这里离三营驻地很近,同志们听到枪声,很快就能赶过来。
袭击者果然不想恋战,他们居高临下,要把林岚们打死后尽快结束战斗。以他们的想法,在这条僻静的无遮无拦的小路上袭击解放军是太简单的事,有着百分之百的把握。但是他们忽略了路边这块石头,致使石头成了林岚们的掩体,于是他们在树林的掩护下开始向两侧迂回。
枪弹由侧面打来,石头后面的躲藏变得无意义,形势变得越发严峻。听得见匪徒们兴奋的嗷嗷喊叫,乱哄哄的声音中一个沉稳的声音在指挥,“要死的,不要活的!”
石头后的男队员吓哭了,说他没想到会这么早就死,他根本就没活够。子弹击掉了一块岩石,崩起的石块打在他的脸上,血立刻流了下来,盖住了他的眼睛。他以为自己死了,噌地一下跳起来,向着旁边的灌木丛猛跑。林岚冲过去,一把将他扑倒,就势一滚,滚在一处低洼的草丛里。子弹嗖嗖地从头顶飞过,逼得她把脑袋伏在潮湿的青草上,不敢动弹。草的清气裹着火药的气味钻进了她的鼻子,她想打喷嚏,却打不出。一只土黄色的旱蚂蟥沿着草茎悠了过来,毫不犹豫地攀上了她的手臂,紧接其后的是三只c四只随同旱蚂蟥而来的是更猛烈的枪弹,是向她埋伏地点的杂乱奔跑。林岚想,这回革命是真的到底了。
三营副刘志飞带着部队很快赶来了,几颗手榴弹向林子里甩过去,轰轰几声沉闷巨响。魏富堂的自卫队也来了,袭击者飞快撤离,如夏日的一场暴雨,雨过天晴,土匪们一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静谧的山乡傍晚,夕阳西下,万点霞光,绚烂的晚霞将周围的山色点缀得色彩缤纷,山中传来归圈牛群的叮当声,通往学校的路上有几朵野花在静静开放,溪水唱着歌儿向山下流淌。林岚呆呆地站在路边,如果不是还没有散尽的硝烟在林间缠绕,如果不是同伴的脸还在流血,她不会相信刚刚在这里发生了一场突袭,一场生与死的较量。
魏富堂紧张而不安,在青木川境内袭击解放军这是第二次发生了,凤凰山劫杀解放军小分队的案件还没有告破,今天,又出了这样的事
魏富堂反复询问两个“学生”的模样,要把学校的全体学生集合起来,让解放军辨认。冯明说这没有任何意义,他刚才得到消息,剧社今天根本就没有排练《白毛女》。
男队员说他们在路上明明是听到了笛声,吹的是“北风吹”。
魏富堂气恼地说,见鬼了!这事一定要查到底,弄个水落石出。
冯明说,会唱《白毛女》的土匪还是头一次遇到,我们的对手不简单呢。
晚上三营在戏楼开会,冯明检讨了自己的麻痹大意和轻敌。他说,这是一个设计很到位的下马威,是经过精心谋划的,对三营和工作队来说,预示着形势的复杂和即将开展工作的艰难,大家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有的同志提出魏富堂诡计多端,绝不会轻易交出武器,这事肯定与他有关,今天林岚不遇上,别的同志也会遇上。
会议做了决定,第二日将魏富堂上缴的枪支弹药立即上运宁羌县,魏富堂的自卫队集中学习,接受政府改造。
给魏富堂传达了三营的决定,魏富堂表示坚决支持,没有二话,只是对集中学习,不让回家有些意见,说他的家属正病着,他不能不回去看看。
冯明问哪个家属,魏富堂说是解苗子。
林岚身上许多地方在往下淌血,原来是草丛里那些旱蚂蟥在作怪。饥饿的蚂蟥成群结队地钻进了她的衣服,进行了一场欢乐大聚餐。林岚的全身,包括脸上,都爬满了蚂蟥。线头般细小的蚂蟥,饱吸了血液以后,变得手指样粗大,黑紫发亮,靠吸盘牢牢地吸吮着皮肤。贪婪的蚂蟥,宁可身体被揪成两截,头部也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这可苦了林岚,在敌人袭击下沉着应战的她,这会儿被满身的蚂蟥吓得眼泪噼啪往下掉。几个女队员围着她,看着她那爬满黑虫子的身体不敢下手也无从下手。
冯明说,哭什么哭,这事交给卫生员,该怎么处理怎么处理!
卫生员说,揪不下来。
冯明说,揪不下来也得揪!
卫生员说他从没遇到过这样的伤号,满身的黑虫子。
女队员将一个当地女孩子推到冯明跟前说,这孩子说了,她有办法。
冯明回头看了看这个毫不起眼的丫头,他知道这丫头和她的娘就住在文昌宫后头,部队驻进文昌宫,这女孩子就一直偷偷地观察他们。冯明说,你叫什么?
女孩说她叫李青女。
冯明说名字怎么怪怪的。青女说是施喜儒老秀才给取的,青女就是仙女。
冯明指着林岚说,你有办法?
青女说,山里人谁都会收拾这个。
冯明说,那你就给她收拾,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青女问什么叫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刘志飞说,就是不能让我们的同志脸上将来落疤,这可是个演员。
青女对付蚂蟥的办法很简单,火烧赤壁一样地烧。她把干艾草点了,靠近蚂蟥,一个个熏烤,蚂蟥焦煳脱落,直挺挺地掉下来,发出一股焦臭。蚂蟥脱落后的伤口,继续流血,因为蚂蟥的体液中有抗凝血基质,伤口要淌出蚂蟥吸取的同量鲜血才能止住。青女在烧烤蚂蟥的同时也烧烤了皮肉,疼得林岚咬着牙浑身颤抖。
青女一条一条地往下烧。当烧到第四十六个的时候,连青女也吃惊了,她说,身上着了这么些蚂蟥,她还是第一次遇到,学校旁边那片洼地蚂蟥多得要命,连牛也不到那里吃草,这位姐姐还往那里边趴。
林岚说,那种时候我哪里还顾得上这个。
青女说,那两个来叫他们走的人不是学生。
林岚问她怎看出不是学生。青女说,他们穿着黄线袜子,胡宗南骑二旅的人都穿这种袜子,学生不会穿。
青女无意间说出的线索立刻显得无比重要,但很快大家又陷入迷茫。魏富堂和胡宗南关系密切,他的自卫队装备,不少也是来自胡宗南的提供,黄线袜子在这里相当普遍。
冯明让大家提高警惕,密切观察,特别是在魏富堂缴枪收编的关键时刻,更要依靠革命群众,不能让阶级敌人钻了空子。冯明说他了解了一下李青女,李青女给魏富堂当丫头,有一肚子苦水,让林岚一定要做好李青女的工作,让她成为青木川新政权的骨干。
青女对解放军却总有些若即若离,总像隔着什么,听到战士们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许调戏妇女们”时,总有些若有所思。有一次她问林岚,解放军真的“不动女人”?林岚说军队的纪律很严格,奸淫污辱女人是国民党土匪干的事情,解放军不会干。青女低了头,脸上的表情有些复杂。林岚问青女怎么对这个有疑问。青女说没有疑问,她以前在山里遇到过的军队。他们说了,“不动女人”就真的没动女人。林岚问青女在哪里遇到军队,青女说在老县城,离青木川不算太远。林岚问青女到老县城干什么。青女说送大小赵回老家。林岚把这件事看成了一件太普通的事情,再没往下问,青女当然也没有再往下说。
青女是魏富堂家的丫头,从魏家大院到文昌宫,虽然没有几步路,可她是不能经常回家的。那天正逢她回家看娘,就碰上了解放军,这群无拘无束,乐乐呵呵的年轻的兵中还有长得很漂亮的女兵,让她觉得这些女兵真是有福气,比她青女的命好多了,同样是女子,人和人竟是那般不一样。她和娘的命都苦,五年前她父亲给魏富堂往兰州偷偷运大烟,走到鸟鼠山遭了劫持,几十担烟丢了还不敢声张。魏富堂疑心重,总认为送烟的队伍里有内应,让孙营长把事情问清楚。孙营长的办法很简单,把活着回来的人吊起来打,赶场时将这些人弄到桥上去,拴在桥柱子上羞辱。青女的父亲送货翻了把,有吃里扒外的嫌疑,这在青木川是很丢人的事。青女的父亲是个气性很大又爱脸面的人,受不了这气,投河自尽,丢下了青女和她的妈。
孙营长孙建军就是后来的三老汉,按这样说他也是个有血债的人,处理的时候才发现孙营长屋里穷得揭不开锅,他娘饿得脖子挑不起脑袋。孙营长跟着魏富堂跑一天,能给他娘捎回一块包谷馍馍,有了这块馍馍他娘才能勉强活下去。孙营长给魏富堂当营长完全是为了吃饭,青木川老百姓几乎所有年轻劳力都是魏富堂民团的兵丁。有上尉,有上校,有处长,有副官,官都不小,委任状也有,大都是兼职,即闲了当农民,有事了拿起枪当兵。
青女父亲死后,魏富堂让青女到魏家大院做工,当女佣,一年挣回一百斤谷米,养活她娘。青女给北院小赵当丫头,后来解苗子来了,又伺候解苗子。
林岚们遭到袭击那天,冯明和副营长刘志飞找林岚谈话。一进门,冯明便闻到一股很特殊的香味,循味看去,桌上搁着一碗荷包蛋,汤里漂浮着几根连须带叶的绿。林岚说荷包蛋是青女送来的,里面的绿是细辛,细辛是镇痛的特效药,青女说她流了那么多血,给她止痛的。刘志飞说,细辛荷包蛋,味道挺独特。
冯明让林岚把情况再仔细回忆一下,尽量不要落下任何一个微小细节。当他听到敌人中有人说“要死的不要活的”时,他说,这人会是谁呢?
刘志飞说,除了魏富堂指使的人还会有谁,他是怕我们把他的真面目认出来,所以要死的不要活的。
冯明说,魏富堂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刘志飞说,让我们站不住脚。
林岚说她听声音是个女的,是标准的官话。
两个领导一下都愣住了,事情的变化太出乎他们的预料,让他们半天说不出什么。冯明愣愣地看着那碗荷包蛋,陌生的气味让他糊涂,让他理顺不清,但是他清楚地记住了这股味道,一辈子没有忘记。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