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1节)
冯小羽几次让许忠德带她去拜访解苗子,许忠德都说,老太婆糊涂了,身体不好,还是不要去打搅她好。
到青木川不接触实质人物,作家岂能心甘,她约钟一山跟她一块儿去,钟一山不去,钟一山说冯小羽研究的那个土匪老婆不会比他的杨贵妃更清晰。
下午,父亲和张保国约好出去,钟一山要拜访川大历史系肄业生许忠德,冯小羽觉得这是个见解苗子的机会,她决定自己去。
不知出于什么心态,出门之前冯小羽对着镜子仔细地收拾了一下自己,扑了粉,涂了淡淡的唇红,套了件鲜亮的鹅黄t恤,想了想,又将披在肩上的头发束起来,在脑后挽了一个蓬松的髻。立刻,一个明丽的女子出现在穿衣镜里,冯小羽想,以这个形象应对当年女子师范毕业生,应该是拿得出手,应该是毫不逊色的。
在冯小羽的思路里,青木川应该是有过一个叫解苗子的女人,解苗子在魏家大院做了数年停留,在解放初期便已故去,目前存在的,是另外一个女子。冯小羽问过他的父亲,枪毙魏富堂那天在桥上等待的女人是不是穿旗袍,父亲说是;问那女人是不是金发碧眼,父亲说不是。但父亲肯定地说那女子就是魏富堂的老婆,这点他不会搞错。在那样敏感的时刻,以他敏锐的阶级眼光他不可能认错人。后来他和这个女子也打过交道,她的名字叫解苗子。
冯小羽相信父亲的记忆,就是说在魏富堂最后的日子中,夫人已经偷偷由谢静仪替代。人种的差异是不会因了岁月的改变而改变的。桥上女人穿旗袍,血统纯正,除了谢静仪,再不会是别人。
去魏家大院,冯小羽心里颇为忐忑,她要面对的是一个有学识,有教养,有品位,见过世面的女子。几十年来这个女子隐姓埋名,淡泊存活,缓慢地打发着残留的日月。是冯小羽发现了她,六十年前陈旧报纸上那个发了霉,一碰即碎,糟烂得提不起来的程立雪,今天下午将活生生地站立在自己的面前,六十年前没有下文,无人知晓的谜,破解就在今日。一想到这儿,冯小羽就很兴奋,她要单刀直入地跟老太太谈论程立雪,谈论谢静仪,谈论六十年前的那次教育视察,她甚至有目的地准备了几个关键英文单词,比如“不要回避”,比如“真实的你”,比如“历史的本来面貌”等等。她知道,将老太太追问得没有一点儿回旋余地,是很残酷的事。可是不残酷怎么能将历史闹明白。行将就木的老太太难道还要带着沉重的包袱度过最后的日月,与那个面目同样不清晰的丈夫相见于地下?
出门的时候冯小羽特意带上了宁羌的核桃馍和两包奶粉。
院里阳光很好,黄狗趴在豆豉上打盹,青女戴着眼镜给她孙女剪脚指甲。冯小羽说,你们家的狗又进了豆豉了。
青女说,它喜欢那儿。
青女问冯小羽到哪儿去,冯小羽说她去魏家大院看解苗子。青女说魏老太太成天在黑屋子里窝着,身子骨不好。又嘱咐说老太太怕累,动辄就会晕过去。她告诉冯小羽,老太太晕过去也不要慌张,一会儿自己就会醒过来。
冯小羽答应着往外走,想着“晕过去”的话,觉着这实在是一种聪明的策略,绕不过去就“晕过去”,就跟“动物世界”里的甲虫似的,遇到危险装死,借以逃脱,有意思极了。
从青女家径直往西,远远就瞅见了魏家大门,广梁的大街门,上头有雕花的门楣,空着长方形的一块,涂着白灰,隐隐透出“魏公馆”字样。门口有宽阔的石头台阶,有刻着海水江牙的大石鼓,有上马石,拴马桩那块平展的石头地面该是魏富堂当年汽车的停放之处,每天他就是从这儿上车,将车子开到办公楼去“办公”。现在,平展之处晾晒着菜籽,一个老汉用连枷噗噗地拍打,那声响与汽车嗡嗡的发动声不可同日而语。
正门旁边还有另一个院落,两院门口有青砖砌就的小桥连接,桥下是荷花鱼池,应的是前有活水后依青山风俗,景致绝美。现在雕着精致荷花的鱼池上加盖了顶棚,用老砖加高了围栏,两口肥猪在里面拱来拱去,幸福而快乐。那些雕刻的花在粪泥中开放,是真正的出污泥而不染了。
门洞里习习地吹出穿堂风,一股大葱炝锅的香味随风而来,某个角落里传出小女孩尖厉的拉着长调的哭声,一口气涤荡而悠长,不知何处是止境;花猫悄没声儿地蹿过石板,钻进下水沟眼,那里面有只探头的小鼠;蜻蜓落在铁丝晾晒的花裤上,扇动着翅膀欲飞不飞;花格窗后面有眼睛在向院中窥视,窗户纸发出窸窣的声响,一声惊天动地的喷嚏,什么东西掉在了地上磨砖对缝的影壁上挂着粪叉c锄头,钉着几只长尾松鼠的皮,墙根是一堆沾满黄泥的烂鞋,台阶上晒着干豆角,该是花栏的地方生长着一片茂盛的菠菜和红辣椒自己搭盖的小屋使院落变得诸葛亮八卦阵般的迂回复杂,这里那里堆着碎砖烂瓦,有的在拆,有的在建,屋前的地面真正变做了寸土寸金,不做充分利用便是对不起天地良心。“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这里变得异常具体,异常生动。
庞大的院落内容充实,充满了人的气息。
当年这院是小赵的住处,那个寂寞单调的女子绝想不到几十年后同一地点的繁荣昌盛,想不到清冷的大院里还有人满为患的危机。那个开着汽车,使着快枪的魏富堂,风筝一样地抖起来,又落下去了好在历史已经反复地教会了人们能很平常地看待这一切,也说不定什么时候这些又会恢复原样,成为光鲜的旅游景点,任着山外来的闲散游人指指点点。
宅院太深了,冯小羽几次走错了路,转到死巷里又顺原路退回。西墙根有个娘儿们,正转动着小铁片,以极快的速度削刮着洋芋,冯小羽走过去,问解苗子的住处,娘儿们不答话,翻着眼睛使劲儿朝冯小羽看。冯小羽以为她没听清,又重复了一遍,她抖了抖身上的洋芋皮,慢腾腾地问,你找她做啥子?
冯小羽说,不做啥子就是看望一下。
娘儿们说,一个地主小老婆,成名人了,看她的人多得很,往后得收门票。
冯小羽说,门票倒是可以收,交给解苗子也是一笔收入,你说得交多少吧。
娘儿们见冯小羽认了真,便说,你是哪儿来的?
冯小羽嫌她打听,故意地说是从上边来。娘儿们说,上边是哪里,镇上也是上边,国务院也是上边。
冯小羽说,是作协的。
娘儿们说,那就是鞋厂了,是不是要拿老婆子的小脚做广告?告诉你,老婆子那双脚可是天下无敌,过去是穿皮鞋的。娘儿们说镇上将解苗子交给她了,要见解苗子需经过她同意。冯小羽说,那你到底同意不同意呢。
娘儿们不说话,只是看着冯小羽,意思再明确不过。冯小羽递过五十块钱,让娘儿们给解苗子买些必用的东西。娘儿们接了钱,装进兜里,用铁片点了点身后说,后院,东屋。又补充一句,留神传染!
冯小羽往后走,穿过一个狭长的夹道,拐了两个弯,来到一个去处。四周几片断墙,一棵巨大的皂角树遮护得院落一片阴森,一口水井,许久不用了,井上生着青苔,充满了“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的诗意,小风掠过,荒草刷拉拉地响,萤飞鼠窜,狐影蛰鸣,前面的人气在这里消失殆尽,时光仿佛一下子倒退百年。冯小羽想,在这里拍电视剧“聊斋”倒是现成的绝好场地,不用改变什么,一切都可以入镜。
一庭荒草,两间破房。
破房挂着白门帘,门帘上用机器绣着拙劣的牡丹花图案,想必那就是解苗子的住处了。
冯小羽走过去,隔着门帘问有人没有。里面没人应声,传出一声紧似一声的咳嗽。
门是敞着的,冯小羽探身向里面张望。屋内光线很暗,一抹光透过窗棂照进屋内,变做暗红的光柱,射在北墙的一片水渍上,有尘在光线中浮动,升腾沉落,飘飘忽忽,变化莫测。房内气味浑浊,潮湿黏稠,使她想起六十年前的那些旧报纸
好一会儿,她的眼睛才适应了房内的昏暗,看见一个老人歪在太师椅上,正幽幽地看着她。老人脸上有病态的潮红,戴着一顶黑色的绒帽,嘴唇苍白没有血色,从面相上看,辨不出年轻时美还是不美。她的背后是古老的雕花隔扇,隔扇上雕着二十四孝,木头的浮雕是粘上去的,卧冰的王祥半个身子已经脱落,丁蓝的一条胳膊也残缺不全。桌子腿只剩下两条,空缺的部分用砖头垫着。桌上,矿泉水塑料瓶里插着几棵垂着头的狗尾草,这草无疑就近取自庭院,使人感到主人是个懂得审美,品位不俗的人。
解苗子穿了件铁锈红的毛坎肩,坎肩使她的脸有了些许生动。一双被削洋芋的娘儿们说的“天下无敌”的脚,确是周正匀称,脚上套着黑布鞋,鞋上绣着一朵鲜艳的石榴花。
的确,乡间的八十老妇没有这样的打扮。
冯小羽在那张满脸皱纹的脸上没有找到高鼻深眼,金发碧眼的痕迹,帽下露出的散发洁白如雪,年轻时是金是黑已无从辨别,眼睛蓊翳混沌,看不出是黑是黄是灰,没有一丝蓝色。在这并不出色的老妇身上,根本寻不到一点儿意大利的遗传。冯小羽很激动,毋庸置疑,她已经将座椅上的老妇人和报纸上的程立雪联系起来,她坚信,从那张没有牙的瘪嘴里说出来的一定是标准的官话,还有英语。
冯小羽说了她的来由,说了她要询查的人,希望能从解苗子这儿得到帮助。说话的时候,冯小羽注意观察着解苗子的表情,企图捕捉到一些蛛丝马迹。
解苗子静静地坐着,低头专心地烤着火,天气还不冷,她的近旁已经安置了火盆,几块木炭在盆里半死不活地燃烧着,使得屋内空气更加污浊,使得她一声声地咳嗽,每声咳嗽都是来自胸腔的深处。
冯小羽问解苗子能不能听懂她的话。
解苗子抬起头说,我老了,有病,耳朵背。
能够应答问话,说明她耳朵不背,尽管有些答非所问。冯小羽问她记不记得有个叫程立雪的女子,六十年前来到青木川的事。解苗子说她快要死了,太阳一天比一天凉了,墙角的虫子每天来看她几遍,喊她到土里去和它们做伴。
对方标准的国语让冯小羽振奋,真正的程立雪,就应该是这副腔调,事情明摆着,解苗子不属于青木川,她要是会说当地土话,那才是见鬼!冯小羽问解苗子什么时候嫁到青木川的。解苗子说,八月就这样的冷,气候不对头。川里的鹭鸶待不住,往南飞去了,往常十月才走,如今提早飞了。
冯小羽问她怎知道鹭鸶走了,解苗子说鹭鸶走时跟她打了招呼,说明年不一定来了,这块地方的鱼少了,水也浅了。冯小羽让她谈谈女校长谢静仪。解苗子说,谢静仪得了病,整天吃药也没见好,肠子全烂完了,卫生所的大夫来过了,说是结核病,肚子里积满了水,没得救了。
冯小羽以作家的机敏,立刻抓住了解苗子诉说的核心,重复说,谢静仪整天吃药,后来怎么样了?
解苗子说,不是告诉你了吗,肠子烂完了。
冯小羽说,那就是死了?
解苗子说,我说死了吗?
冯小羽说,没有,您没有说死。
解苗子说,我是不会说死的,谁要死也不那么容易,上帝管着人的生死,人不能自己决定生死,自杀是绝不可以的,天堂不会接受可是现在,我是真的要死了,活不过下个礼拜,你是来给我送葬的,从你一进门,我就知道了
冯小羽说,现在跟解放以前不一样,结核病是普通病,治愈的人很多。
解苗子说,在城里可以治,在山里治好是不可能的,还是要吃中药,青木川的细辛好,烟土也好,细辛败火,烟土止痛,都是好东西。我还有肝病,我的肝都硬成石头了
这些话说明她头脑不糊涂,一问一答,至少没有跑题太远。
冯小羽问她知不知道赵家姐俩。
解苗子说,那对姊妹花得了忧郁症,回西安去了。
问什么时候回去的。
解苗子说,昨天晚上,顶着月亮走的,十几匹马驮着东西,二十几个人跟着,还有快枪,一直送到西安。
对赵家姐俩的归宿,解苗子说得极其清楚,除了时间,其他细节应该是准确的。冯小羽问老太太解苗子是谁,老太太说,我就是解苗子。
老太太闭了嘴,眼睛看着院落发直。冯小羽问她看什么,她说看见大赵坐在井沿上梳头,小赵在旁边转凳子。冯小羽说,您见过赵家姐俩吗?
解苗子说,没有,我来时她们已经走了,留下些唱戏的行头。
冯小羽说,那行头不是赵家姐俩的,是朱美人的。魏富堂先娶了刘家女子,后娶了朱美人,朱美人死了以后娶了赵家姐俩,姐俩回西安以后娶了解苗子,解苗子死了,您顶替了她,您是魏富堂第六位夫人。
解苗子说,我是个苦命的人。
冯小羽问解苗子娘家在哪儿。解苗子说,南边,太真坪。
冯小羽问老太太是不是还有另外的名字,比如程立雪,比如谢静仪。解苗子说,去年雷殛北面山坡,点着了一大片松树林子,百十号人进去救火,没有出来,谢静仪也在里头。
冯小羽说,这么说谢静仪是死了,死在北面山坡?
解苗子说,我没说她死了,我是说她进了北面山坡。
冯小羽说,再没出来?
解苗子说,没出来。
冯小羽说,在北面山坡一呆五十年?
解苗子说,怎是五十年,我刚才告诉你了,是去年的事情。
冯小羽说有人看见谢静仪离开了青木川,从大青树底下骑着青骡子走的,青女的妈和许多人都见到了,谢静仪还跟大伙挥手告别,说iillbeithy一uf一rever。
解苗子说骑青骡子走的是赵家姐俩,送的人也不是青女的妈,是金玉她爹。
冯小羽问解苗子会不会说英语。解苗子说不会说英语,她会说鸟语,能跟川里的鸟说话,要不鹭鸶走了怎么会告诉她。冯小羽继续追问程立雪的事,老太太茫然地看着火盆,开始沉默。冯小羽拿出笔,在本子上大大地写了“程立雪”三个字,推到老太太跟前。老太太躲闪着那个本子,如同躲闪着一块燃烧的木炭,嘴里不住地说,我不识字,不识字!
冯小羽收起本子,单刀直入地说,您甭躲了,我早看出来,您就是程立雪。
老太太突然尖叫着说,程立雪在水磨坊自己打了自己的脑袋!
老太太喊出了程立雪的名字,说明了她对这个人物的熟稔。冯小羽不失时机地让老太太谈谈程立雪自己打自己的细节。解苗子说,啊呀,我的头好昏,房子全转起来了!
老太太说着就闭了眼,脑袋靠在椅背上,睡着了一般。冯小羽摸了摸她的脉搏,未见什么异常,那鼻息也还平稳,想起青女交代的“动辄就晕倒”的话,便不再打扰,任着她闭眼。
房子是里外间,里面是解苗子的卧室,床上有简陋的铺盖,棉被倒还干净,褥子却是烂污不堪。那床原本是个很讲究的美人榻,紫檀雕花,一头微微翘起,为的是支应美人的臂弯,现在就势当了枕头,于是整个床就如同医院里的活动床,一头高一头低。这样的床土改的时候大概没人愿意要,太窄又不平,让地主婆子睡这样的床是一种惩罚,再合适不过,倒让冯小羽产生了无限怜悯,真不知解苗子几十年是怎么在美人榻上睡过来的。墙上挂有色彩极其鲜艳的塑料贴画,画上是阳光明亮的早餐餐桌,牛奶c餐巾c刀叉c糖缸,两片抹了半截黄油的面包,一杯插着柠檬片的红茶,几颗散落在盘子旁边的红樱桃安宁c和谐c富足c幸福,能引起人的食欲,这样的画多在小餐馆的墙上出现,以弥补餐馆气氛的不足。细看,画的旁边有字,是镇政府在重阳节“敬老日”送给镇上老寿星的礼物。解苗子将这幅拙劣的画挂在床前,日日看着,不知是无心还是有意。床头堆着印有“雪碧”字样的纸箱子,箱子的底部被水泡过,变了形,随时可以坍塌的模样。箱子上铺着报纸,搁着罐头盒做的痰盂,罐头盒旁边是一块干得翘了边的糍粑,一望便知至少是半个月以上的物件。一根藤皮编就的拐杖,亮着黑红的紫,反射出润泽的光,华贵含蓄,不露声色地靠在门后的角落里,应该是魏家的留存,贫下中农是不屑使用拐杖的,跟美人榻的命运一样,落到了解苗子手里
歪着脑袋的解苗子长长地呼了口气,说口渴,要喝水。冯小羽拿起桌上的暖瓶,暖瓶是那种竹编外壳的老古董,拿起来吱嘎响,好像要散架。往外倒水,才发现里面的水冰凉陈旧,问哪里可以找到开水,解苗子说用小铁罐在炭火上烧就可以。找了半天,冯小羽才知道,解苗子说的小铁罐原来是个装了铁丝的罐头盒,和纸箱子上装痰的罐头盒属于同一系列。冯小羽将那个罐头盒半截埋在炭火里,静等着水烧开,解苗子的眼睛随着冯小羽的举动而动,带有监视的意味。冯小羽夸赞解苗子的毛背心和绣花鞋漂亮,解苗子很得意,用手摩挲着衣服说是张保国媳妇给她织的,张保国的媳妇是好媳妇,贤惠c仁义,常想着她,做了好吃的就给端过来。又说脚上的鞋是青女做的,青女会绣花,她原本穿皮鞋,金玉爹一死,没人给买皮鞋了,只有做鞋穿,她从脱了皮鞋至今,脚上的鞋都是青女给做的,她的纸箱里还留了一双水绿的,绣的是莲花,那是她将来要穿着上路的鞋。冯小羽想,这个青女真有意思,当着新政权的干部还给地主婆偷偷做鞋,一做就是一辈子,这些他父亲肯定不知道,青女自然也不会说。
水很快就开了,出来,炭火腾起了灰。解苗子猛烈地咳嗽,脸憋得青紫,冯小羽端下水赶紧给老太太捶背,看见桌上摆着一本英文版的《圣经》,书的边角已经磨烂,她好奇地拿起它来
解苗子说,你不能动那个,那是非常神圣的。
解苗子用了“神圣”这个词,使冯小羽想起了许忠德的“g一一dnight”,这些语言的积累,应该不是一天两天。
削土豆的女人端着一碗烂面进来了,来给老太太送饭。解苗子见女人进来,眼神里流露出感激和巴结,赔出笑脸双手接过碗来。女人见冯小羽还没有走,解释说解苗子属于无儿无女的孤寡户,镇上规定,由她负责老人的日常起居,当然,也由她领取政府给老太太的基本生活费。女人说,现在啥子都要钱,镇上给这点儿钱连嘴都顾不住,谁摊上这样的事谁倒霉。言外之意她伺候解苗子是很义务c很雷锋的。
解苗子在女人跟前现出的感恩之情让冯小羽心里很不自在。
女人对解苗子说,这几日忙,没有弄菜,凑合吧!
冯小羽听得出,女人的话是说给她的,女人也知道这顿饭让外人看见了寒碜。看冯小羽正在翻《圣经》,女人没话找话地说,一本破书,整天翻,装得跟真的似的,其实她连自己的名字也识不得。
整天翻的“破书”却是英文。
冯小羽望着衰弱无力的解苗子,望着那碗粗劣简单的烂面,心里陡地冒出许多酸涩。许忠德说得对,还是尽量不要打搅她为好,甭管她是解苗子还是程立雪还是谢静仪,她是谁真的就那么重要?
解苗子吃了几口就停下了筷子,女人把碗朝解苗子跟前推了推说,再吃些,不要天还没黑又喊饿,我那儿还有一大家子人,没有那多时间专伺候你!
解苗子摇摇头,表示实在不想吃了,娘儿们也不再坚持,端上碗就走,回身对冯小羽说,在早老婆子吃饭可不是这样,有丫环站在后头给打扇,熏炉里终日点着檀香,吃的是人参汤燕窝粥,整天的鸡鸭鱼肉,就跟现在城里的县团级干部似的,都让肉汤给泡酥了。老天爷对谁都是公平的,人就那么大点儿福分,早享了晚没有,晚享了早没有,谁也别指望着一辈子的荣华富贵,你说是吧。
看着这个敷衍了事的女人背影,冯小羽有点儿讨厌,一顿饭,连来带去没有五分钟,简单得如同饲养猪狗,也亏得她还有脸说这样的话。冯小羽将带来的奶粉用罐子烧的开水冲了,趁热递在解苗子手里,又将核桃馍打开,放在她的旁边。解苗子没有推辞,咬了口点心,小心地品着,出神地凝视着碗里乳白的液体,那神思分明已经走得很远。许久,她说,这是宁羌王家的核桃馍。
冯小羽说,难为您还记得,到今天,它还是宁羌的主打食品。
解苗子说,我爱吃。
冯小羽说,我听说校长谢静仪也爱吃,回回让人从宁羌往这边带。
解苗子说,都变了,就是这个味道没变。
冯小羽说,您尽管吃,这里还有,吃完了改天我再给您弄来。
核桃馍实在不是什么名贵吃食,现代年轻人谁也不肯光顾它了,宁羌山地盛产核桃,核桃馍是清油碎核桃和面,做成小饼,用炭火烘烤而成,比城里的芝麻烧饼更酥软香脆。在汉堡包们飞快发展的今天,城里对核桃馍多失了兴趣,不再问津。在这里,在大山深处的青木川,在解苗子的生活中,核桃馍仍保留着它的鲜活,保留着它的魅力,这是让冯小羽没有想到的。
一块核桃馍,使解苗子的眼神变得活泛。她说,我以前经常吃。是金玉她爹托人从宁羌买来的。
问及“金玉的爹”,解苗子说,都叫他响马,其实他是民团司令民团是民兵,有排长有连长,也打仗也种田,有人暗地里害他,把他往悬崖边上推,他就掉下去了脑袋烂了死时连口核桃馍也没吃上核桃馍,我一辈子也不要吃这东西!
说着解苗子将手里的馍扔到脚底下,用绣着石榴花的鞋使劲儿碾。
老人态度瞬息的转变让冯小羽措手不及,她赶紧将剩下的点心包起来拿走,不料解苗子说,我还要吃,我要把它们都吃了,一个不剩!
冯小羽想,老太太是糊涂了。
院子里有人争执,从窗户往外看,是许忠德与红头发青年在论说,红头发正把一嘟噜东西用绳子往井里放。许忠德让红头发把绳子拉上来,红头发不干,许忠德朝红头发踹了一脚,红头发很不情愿地嘟囔着,嫌许忠德管得太宽,红头发说豹子钻山,猴子上树,各有各的手段,各有各的路数,谁也不要学谁,谁也不要干涉谁。许忠德说,少干些坑蒙拐骗的勾当,多积点儿阴德,不要让人家戳脊梁骨!红头发不听,照样将绳子往下放。许忠德气得将绳子头抢过来,全扔进井里。
红头发说,你这是干什么,这是干什么!
许忠德说,让你长记性。
红头发说,东西也不是我的,你让我怎么交代。
许忠德说,该怎么交代就怎么交代!
红头发说,我是靠这个挣钱。
许忠德说,挣钱也不能走歪道,想想你爷爷是怎么死的!
红头发说,我爷爷是让魏富堂杀害了的,他差一点儿算了革命烈士。
许忠德说,在魏家大院里说这话你不怕报应?你爷爷是抽大烟,抢人!
红头发说,我也没抢人。
许忠德说,跟抢人也差不多了。
红头发不甘心,仍围着井边转,许忠德说,挺大个人,什么营生不做,学了一身坏毛病,明儿个把个红脑袋变回来!
红头发说,这是新潮。
许忠德说,新潮?你能新得过魏老爷?人家40年代就玩汽车,你这算个屁!
红头发说,魏老爷新潮得把命也新没了,人各有志,我对汽车没兴趣,我只对钱有兴趣。
许忠德说,滚!我再看见你在井边转悠,连你一块儿塞进去!
红头发说,杀人偿命!
许忠德再没理他,拍着手上的土,朝解苗子住处走来。冯小羽觉着,这个许忠德,在某种程度比镇长李天河还厉害。
许忠德进来对冯小羽说,下午没见你在街上转,我猜你就在这里。见解苗子在吃核桃馍说,不能都给她,不知饥饱,见了好吃的管不住嘴,今年过年,吃了两碗饺子,差点儿没撑死。
解苗子接口道,那是有人下了毒!
许忠德说,哪个给你下毒?害你有啥子用嘛。说着将那些核桃馍包了,要放到匣子里去。
解苗子抱住核桃馍说,我还要吃!
许忠德说好吃的一天吃一点儿,细水长流,不要一下吃伤了。
解苗子说,哪个要你管!
许忠德从地上捡起一块被踏碎的核桃馍,吹了吹,搁进嘴里说,他当年在谢校长的办公室里吃过这个,还是几十年前的老味儿,难为王家,几十年还保持着这个水准。
核桃馍被许忠德收到了匣子里,要放到柜子高处。解苗子不答应,非要让许忠德搁在她的床头,嘱咐用被子严严地捂了,说是怕老鼠偷窃。许忠德抱歉地对冯小羽一笑说,老了,小孩子一样
最终,还是把点心匣子搁到了柜顶上。
冯小羽问《圣经》的事,许忠德说大概是校长当年留下的,校长走时给青木川留下了一大批书,都是开了单子让魏富堂从外头买来的,“文革”时候都烧了,可惜得很。现在的青木川中学图书馆,内里的书籍不及谢校长在时的十分之一,空空落落的,尽管现任校长在外头呼吁了几回,也没捐来几本。
冯小羽说解苗子说她自己是太真坪人,可是凭她的感觉解苗子的家应该在山外,她那一口标准30年代的国语,让人想起了那个时代的电影对白,就是现在听起来,也很时髦,这样的人,不可能出于深山。许忠德说解苗子说官话是因为她在魏家大院待的时间长,魏富堂要求他的女人都说官话,包括他的女儿魏金玉,女人中无论是哪个,跟他说土话他一概不理,久而久之魏家大院里的女人们养成了说官话的习惯。冯小羽问为什么会这样,许忠德说,大小赵来自西安,讲的是官话,谢校长更是一口标准官话,魏老爷喜欢说官话的女人,娶来解苗子,不会说也得逼着说。
(第2节)
几天来钟一山没日没夜地沿着川道跑,脸上晒得脱了一层皮,蛇蜕似的,一片一片往下撕。青女心疼博士,说一个细皮嫩肉的小伙,让太阳晒成了黑炭,青木川的太阳也是有点儿欺生,竟不留一点儿情面。冯小羽让青女不要在乎这点小事,说钟一山在日本那边念书,那边的太阳更毒,晚上太阳上哪儿歇着啊,上日本,要不怎叫“日本”呢,连国旗上都描一个太阳。青女说,那是太阳啊,我一直以为是膏药,那几年学校操场老演《地道战》,黑白片,银幕上的日本旗子可不跟膏药一个样。现在没黑白电影了,都花花绿绿了,花花绿绿又不演了,让买票上城里看去。
钟一山对被阳光烧灼的皮肤毫不在乎。最近几天,他在青木川地区确是搜集到了不少东西,有汉代的箭镞c陶罐,唐代的铜镜c三彩,还有一尊明代的瓷佛像,在青女家的楼上摆弄来摆弄去,看看哪个都莫名其妙,弄得房间里一股生土腥气。蜀道的研究在这里变做一团乱麻。
冯小羽也不乐观,她在桥头的大青树底下呆坐,一坐就是半天,河水哗啦哗啦地从脚底下流过去,不舍昼夜,脑子里却理不出一点儿头绪。魏富堂的资料翻了一遍又一遍,几乎烂熟于心,不少材料是魏富堂本人亲自按了手印画了押的。资料中,魏富堂对几位太太,用的词汇是“霸占”c“强娶”,或许是恶霸本人对内眷的一种开脱。至于有巴洛克浮雕的中学,带风雨廊的柏木桥,平坦的石板路,赞助家乡学子,却只字未提,它们大概不属于“罪证”。
冯小羽思考得更多的还是程立雪,可总是想不明白,她到青木川来找程立雪,这个谜一样的女人反而离她越来越远,烟一样地抓不住了。下落不明的女校长谢静仪,糊涂老迈的解苗子,话留三分的许忠德,婆婆妈妈的李青女人物并不复杂,却是这样的费人思量,才几十年啊,魏富堂时代的人不少还活着,竟然模糊得一塌糊涂
李天河在下头检查工作,几天没有照面,打电话来说有事就找张宾。那个张宾已经彻底成了钟一山的“俘虏”,不但对杨贵妃来过青木川深信不疑,还跑前跑后帮着钟一山找证据,召开座谈会,进入了同样走火入魔的状态。许忠德的心全操在他的山萸苗子上,整天围着小树转悠,好像那些丑陋的东西明天就能结出果实来。
冯小羽的头脑一片混沌迷蒙,如进山那天的大雾,满是游动的空白,露出隐隐的景致,却又瞬间隐藏得严严实实。河水在桥下缓缓地流,从前面山里淌出又流进后面山里,青木川被包围在重重叠叠的山中。冯小羽如看环幕电影一样,转了个圈,四面八方的山便也联起手来,挤挤挨挨围着她转了一个圈。她不知道山的内里都有什么,是毒蛇猛兽还是鸟语花香,是穷山恶水还是茂密森林。因为不知,所以要探索,因为艰难,所以更执著,心的深处竟有一些由艰难生成的快乐,冯小羽喜欢这种感觉。
红头发的小青年,现在冯小羽知道了,他是三娃子的儿子,将手插在裤兜里,一蹿一蹿地走过来,在桥头停下来问她,作家同志,你们还要住多久啊?
冯小羽说不知道。
红头发骑跨在桥栏杆上,想跟冯小羽说点儿什么。冯小羽看着这个一刻也不能安静下来的年轻人,想不出以他这样的闲散,靠什么来维持生计。红头发问冯小羽对太白手儿参有没有兴趣。冯小羽问太白手儿参是做什么用的,红头发说是名贵中药,真正的绿色中药,没有污染,没有化肥,纯天然。人参的火力太大,西洋参的效果太偏,只有这秦岭山中的太白手儿参最好,最是提气补脑,以前魏富堂给胡宗南送礼,不送大烟,不送洋钱,就送太白手儿参。冯小羽问他从哪里搞来的这东西,红头发说有人从山上挖来的,托他帮助销售,这东西价格大,老百姓不会买,多是卖给城里来的人,他听夺尔说冯小羽是个作家,作家最需要补脑,吃这个最合适。冯小羽说山上是野生动物保护区,怎么还敢上去挖药?红头发说,偷着挖呗,青木川的人祖祖辈辈都挖药,城里药铺的药都是秦岭里出去的,秦岭无闲草,知道吧?
冯小羽说她不想买太白手儿参,她不提气也不补脑,她的气很足,脑袋很好使。红头发让冯小羽问问钟一山,说那个大学问可能要。冯小羽说,那个学问的气比谁都足,脑子活跃得一会儿一个想法,用不着再补。
红头发说,你父亲呢,那个老干部,他是最该补的。
冯小羽说,老干部吃药花公家的钱,让他自己掏腰包,花一分钱也舍不得。
红头发很失望,打了个长长的哈欠,甩着腿说,吝得很,都是些一毛不拔的。
有人在桥那边喊红头发,说佘鸿雁在满街找他,红头发一下来了精神,答应着跑了。
冯小羽回到青女家的住处,见钟一山坐在院子里摆弄他的唐朝铜镜,问他怎么没出去找杨贵妃,他说在等人,说有个农民家里存了一个青铜的衣带钩,马上就送过来,说不定会和杨贵妃有什么联结。冯小羽说全是瞎掰。钟一山说真的也罢,假的也罢,他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搞科学研究,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线索都会铸成大错,要知道,历史的变化全在偶然之中。
冯小羽说,那你就等着杨贵妃的衣带钩吧,要是在日本山口油谷町再找出一个,配上对,您就大功告成啦!
钟一山说,这样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可能。
冯小羽说,什么衣带钩,连你这个破铜镜,全是假的!
钟一山说,我知道你这几天心情不好,其实也没什么,社会调查么,花出代价,没有结果是太正常的啦,要是连这点心理承受能力都没有,趁早鸣金收兵,打道回长安。
冯小羽说,靠这些假货赝品,你就断定傥骆道走向,你的结论也就成了假货。
钟一山说,我在寻找信息,捕捉一切可能,历史通过文物在对我说话,我要的是历史,不是东西,我知道怎么在假的里边寻找真的,我不能因为假而拒绝真,我也奇怪,小小青木川怎的有这些赝品。
有衣带钩的农民来了,竟然又是红头发青年,青女家的黄狗一见他就咬,吓得他不敢进门。冯小羽把狗拢到一边,狗还呼呼地要往上扑。钟一山说青女家的狗太势利,看来人的衣裳破,就不依不饶地叫唤,刚才张保国来了,它孙子似的摇尾巴。冯小羽说狗不是看衣裳破,狗是不懂时髦。红头发的牛仔裤一边裂着一条大口子,露着肉,狗以为是要饭的。
红头发把钟一山拉到一边,从怀里摸出一个报纸包的小包。打开报纸,里面是一层棉花,剥开棉花,是层油纸,小心翼翼地展开油纸,亮出一个生满绿锈,琵琶形状的铜钩,两手捧着,递到钟一山跟前,连连说,小心些,不要把它搞坏。
衣带钩的确很精致,造型流畅而漂亮,锈的间隙中露出鎏金线刻花纹,花纹的图案是唐草,典型的盛唐风格。这样精美的衣带钩民间不可能制造,老百姓更不可能佩带,出自宫廷是必然的。钟一山问红头发怎的会有这东西,红头发说是他祖上的存留,钟一山立即追问,他的祖上在青木川居住了多少代。红头发也不含糊,张口便说有三千多代了。
冯小羽说,够得上中国猿人了。
红头发说,大家的祖先都是中国猿人。
钟一山手里没松开那个衣带钩,跟红头发谈论衣带钩的价格。红头发张口要一万,让钟一山傻了眼,钟一山说他不要这个钩子了,他只要给钩子照个相,权当证据。红头发说照相不成,这里有个肖像权的问题,在城里也不是拉住谁就能照的,冒冒地照了得赔人好几十万,人是这样,钩子当然也是这样。钟一山说他照钩子是为了科学研究,不是为了营利,这不存在着侵犯肖像权的问题。红头发说,没买你就不能照,买了你爱怎照就怎照,没人管得了你!两人正在为钩子争论,许忠德挑着水桶从门口过,要给他的山萸苗子浇水。冯小羽喊住许忠德,老汉朝院里探探身子,把水桶放下了。红头发一见许忠德,赶紧抓过他的宝贝,揣进兜里。许忠德堵在门口训斥道,再不要丢青木川的人,伙同佘家弄虚作假,坑蒙拐骗,哄谁!
红头发对钟一山说,他胡说,这个不是假的,是我祖上传下来的。
许忠德说,你祖上传个鬼哟,从你爷那会儿就偷鸡摸狗拔蒜苗,吃喝嫖赌,没有正形,是青木川有名的闲打浪。你爷抽大烟,卖得房无一间,地无一垄,连你奶都卖了,会有这遗传?你替佘家从外头背来东西,搁井里,让它们长锈,哄的就是外头来淘宝的人,这些东西在深山老林比文物市场更能骗人。社会打假,打的就是你们这伙人。
红头发说,文物市场没打假这一说,他买假货是他认不得真东西,不是我骗他!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你连我先人的短处也揭,真是不讲一点儿情面了!
许忠德说,人心得往正里放,什么时候都不能偏。
红头发说,我看你的屁股是完全坐到外人一边了,你再拍山外人的马屁,人家也不会委任你当少校参谋主任。红头发气恼地骂许忠德是该挨枪子儿的,说1952年不是政府发了善心,早崩了他这个土匪走狗,他以为他是谁啊!
红头发还不解恨,对冯小羽说,当年是他跟那个货郎拍着胸脯,红口白牙地给魏老爷打下生命财产的保票,魏老爷才缴了枪的,结果呢,缴了枪就给毙了,把房子地也分了,整个一个大骗子。那个货郎自此再不敢来青木川,这个许忠德守住青木川再不出山,为什么不出去,他心里有愧!这些他当然不会给你说,青木川的人谁都知道。
许忠德的脸红一阵白一阵,拽着钟一山就奔了解苗子院里那口井。红头发紧跟慢赶地在后头追,嘴里不住地说,许老二,我揭了你的老疤,你的脸搁不住了,恼羞成怒,就向外人泄露机密,这事让佘老板知道了,他会有你的好看!
许忠德说,你去告诉他,谁坏了青木川的名声,我就和谁没完。
到了魏家后院,许忠德当着钟一山的面将沉到井里的网兜提上来,塑料网兜里满是青铜的物件,光“唐代”的衣带钩就有七八个,还有不少铜镜,有葡萄兽纹的,有菱花芙蓉草的。器物上刷满绿彩,一看就是“批量生产”的仿制品,由山外带进样品,佘鸿雁批量仿制,沉到干枯的井里,借着井底的潮气让浮彩慢慢渗入,慢慢生锈,然后再埋入黄土之中,数月后掘出,就是完整的“出土文物”了。钟一山捧着一把衣带钩,如同捧着一把尚未长熟的青枣,好气又好笑,但是他私下跟许忠德说,老许,红头发手里那个衣带钩的确是真的。
(第3节)
青女说她最远只到过县城,但是据冯小羽了解,青女在当丫头的时候不但出过宁羌县,还跟着大小赵到过佛坪老县城。后来当了妇女会长,成了干部,便绝口不提这段经历,也不愿意再提大小赵的事情。
青女在青木川的历史发展中是个很重要的人物,她是最早和解放军接触的当地青年,是红色政权培养的第一批干部,是难得的妇女积极分子,在促进魏富堂投诚缴械工作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在以后揭发魏富堂反人民的阴谋中,青女揭露出魏富堂私藏美国“科尔特”手枪,让魏富堂由集训变为了关押。
曾经,青女在青木川红得发紫。
红得发紫的青女本应平步青云,一路向上,顺理成章成为地方干部,上乡上县上地区,前程辉煌,可是青女并没有在革命路上大步前进,结婚以后的青女一心一意过起了小日子,成了一个典型的婆婆妈妈。冯小羽做过调查,1952年夏天,也就是在魏富堂被镇压后数月,青女推掉了到县里干部学校进修的机会,嫁给了青木川一个普通的农民。
青女对魏家大院的任何事情都不做评论,这点,冯小羽来到青木川便已经感觉到了,冯小羽要和青女谈论青木川的历史,就必须拿出充分证据。与许忠德不同,青女对不想说的绝不会像许忠德那样闪烁其词,顾左右而言他,青女的招数是“守口如瓶”。
青女领着孙女九菊打感冒疫苗回来,坐在板凳上给九菊缝制衣服上的小兔子,冯小羽在旁边帮她纫针。青女的眼睛花得厉害,戴着眼镜也纫不上,而小兔的缝制需要不停地换线,这给她的工作增加了难度。九菊不时地催促,希望能早一刻穿上有兔子的衣服,在外面玩一会儿就要跑回来看看“兔子”的进度,把青女搞得没一点儿办法,对孙女说,就是真兔子也不是一天就能长起来的,它得慢慢来不是。
九菊不管,九菊说王华的衣服上有米老鼠,张妞妞的衣服上有大象,她的衣服上必须有兔子,而且兔子要尽快在身上出现,以便去媲美。
这样一来,缝制兔子的工作就比缝制皇上的龙袍显得更为重要。冯小羽的参与使青女的针线轻松了不少,至少她可以不必为那些彩线细针伤神了。
冯小羽说这样的兔子城里小商品市场有半成品出售,只需缝在衣服上即可,如果九菊喜欢,她回去可以买一打寄来,要兔子有兔子,要狐狸有狐狸。青女说省城那样的大地方要啥子有啥子,上个月佘家买回来一个电什么灶,不冒火苗,一个片片,照样能烧水做饭,就是天上的仙女做饭也达不到这样的水平冯小羽说那是电磁灶,比电炉还方便,现在城里很多人家都用这东西。青女说佘家人说城里有种饭叫“旱宝宝”,小孩子都爱吃,一个“宝宝”十几块。冯小羽想了想说,佘家人说的大概是“汉堡包”,其实就是洋人的肉夹馍,没甚意思。
冯小羽问青女到没到过西安,青女说,我哪里到过西安,就是宁羌县城,也只去过两回。
冯小羽说,当年送大小赵回西安,您是跟着一块儿走的,同去的还有十几匹马,二十几个护兵。
青女停下针线呆了半晌,问是谁说的,冯小羽说是解苗子说的。解苗子说大小赵是青女送走的,青女跟着她们一块儿上了西安。
青女说,是一块儿走的,可谁也没到西安
冯小羽让青女把当时情景细细说说,青女说,几十年的事了,都忘了。
冯小羽说,您其实一点儿也没忘,都在心里装着呢。
青女的确记得,记得清清楚楚
大小赵的忧郁症越发严重,姐俩轮换发病,魏家大院几无一刻宁日。
大赵自称观音菩萨座下的龙女投胎,一心到观音崖出家,将头发全部剪光,不施粉黛,灰布直缀连睡觉也不脱了,又将住房布置成佛堂,香烟缭绕,把木鱼敲得响彻终日。罗光华是魏富堂手枪队的队长,承担着魏富堂私人保镖的任务,出入内宅,被大赵碰见,每每要扯住,说罗光华是观音座下的善财童子,私自下凡,死活要将“善财童子”送回去,害得罗光华轻易不敢进魏家大院。身为手枪队长却不敢进院,作为保镖就很失职。
小赵不言不语,黑袍黑履,一到天黑在院中游走不歇,谁不留神撞见,能吓个半死。小赵半夜在厨房出现,说是饿了来找吃的,将厨子陈把式吓得跪在地上磕头筛糠,说家中老母尚在,无人奉养,求阎君开恩,再给年阳寿,待老母去了,他自去报到。原来是将小赵当做了索命的黑无常。
大小赵碰在一起,没有话语,生硬呆板,如两具棺材里坐起的僵尸。后来不知由谁发起,她们开始玩一种“鬼推磨”的游戏,并且越推越上瘾,成了每日的功课,不是大赵来找小赵,就是小赵去找大赵,由于“鬼推磨”,使她们成了分不开的一对。这个游戏玩得让青女这些身边丫头们胆战心惊,只要看见妖孽般的大小赵凑到一块儿,就四处躲藏,为的是逃避那个可怕的游戏。所谓“鬼推磨”,是将一碗清水放置院中平地,一个方凳四脚朝上摞于碗上,四个人站在四个方位,将手心轻搁凳脚,不一刻,那凳子就自己旋转起来,并且越转越快,人便跟着转。也只有在那飞快的奔跑旋转中,大小赵仿佛才成了活人,回到了人间,大赵光光的脑袋上冒出了大粒大粒的汗珠,反射出了太阳的光芒;小赵像老鼠一样唧唧地叫唤,身上的气味更浓。
魏富堂反感大白天在家里搞什么“鬼推磨”,将内宅所有方凳全部收藏入库,让两个赵寻不到道具,绝了“推磨”的念头。魏富堂给大小赵找过不少大夫,吃了不少药,两个姐妹的病终是日甚一日,闹得人说魏家大宅内有冤屈的鬼魂作祟,附在大小赵身上,兴风作浪。这鬼魂不是别人,就是愤愤不平的刘二泉。
一个大宅被搅得鬼气森森。
胡宗南在魏家大宅里住着的时候见过大小赵,说是两个如玉美人被疾病缠绕如此,实在可惜,让他的私人大夫给大小赵看过病,大夫说姐俩的病已经不能用忧郁症概括,应该属于精神分裂范畴,这种病不能根治,不能有后,否则有血脉遗传的可能。这样一来,问题严重了,魏富堂刻意改变魏家的基因,为此而不惜重金,长途跋涉去省城迎娶名门。这一举动显得有些得不偿失,在选择妻子c接续书香门第的同时也接续了难言的疾病,这是让他始料未及的,且不说赵家两位小姐生不出儿子,就是生出来,指望一个疯疯癫癫的后代为魏家争来光彩,为他百年之后的墓碑挣来令牌,也是妄想。他从此与大小赵极少接触,也到她们的住处去,点卯般,坐坐就走,从不多待。这一期间,魏富堂的床笫实际是呈空虚状态,精力旺盛,时值盛年的魏老爷,时时处于不安的焦躁中。知道魏老爷焦躁的有两个人,一个是青女,一个就是李树敏。
青女不止一次看到魏老爷到小赵的房里,面对着先天高贵,后天不动人的妻子,脸上透出的失望和无奈。魏老爷坐在南窗前的桌子旁,烦躁地用手指敲击着桌面,小赵在床上坐着,脸朝着墙,一动不动,足足有一顿饭工夫,两人谁也没说一句话。青女给魏老爷端茶,魏老爷问青女,你多大了?
青女吓了一跳,她也多少知道了些男女的事情,慌慌地说,十一。
魏富堂说,太小,你得上学,好好伺候太太,将来我送你到西安念书。
青女说她不念书,她就愿意伺候太太。
魏富堂说,把书念好了,你就是太太。
青女低着脑袋不敢说话,她在琢磨魏老爷话里的意思。她就是太太,谁的太太,魏老爷的太太么,要是那样她可不愿意,对她来说,魏老爷太老,比他爹还大。
魏富堂的身边应该说不缺女人,以他的势力,就是强迫哪个来,哪个也不敢不来。镇街上妓馆c烟馆的外来女子也有不少,但魏富堂的眼光却是太高,他睡的女人,一要有品位,二要漂亮,就是,也得要“卖油郎独占花魁女”,这妓首先必得是“花魁”,还得由他一个独占。问题是青木川c青木川周边,找不到他想象中的花魁。馆里来了新姑娘,老鸨必请魏老爷过来喝茶,其目的不言自明,姑娘中也不乏佳丽,但魏富堂竟然没看上一个。人们观念中的土匪恶霸多是旺盛,色胆包天,动辄便要强奸,便要玩弄女人,可是魏富堂却有些例外,他睡女人与娱乐无关,目的只有一个,生儿子,生好儿子。多少有些变态。后来人们分析,这可能与他当年和结发妻子刘二泉不正常的夫妻关系有关。
有一天,青女到前院去请示冬天给小赵房里拨炭火的事情,恰逢李五少爷来看他的舅舅,桌上照例放了蒙着红纸的核桃馍,五少爷坐在八仙桌旁边跟魏富堂讨论续娶舅母的事情。以五少爷的意思还是得在山外找,山里的女人再漂亮终归还是村气,没见识过大地方的名媛则罢,见识过了,便知道了大家闺秀的妙处,传宗接代,品种质量是第一的。
魏富堂闷着头不说话,只是呼噜呼噜抽水烟。
五少爷说外甥跟舅舅说这样的话当然很不合适,但是他娘给他下了话,让他在外头无论如何得给舅舅寻个满意的女人来,漂亮c学问c品位c门第一样不能少。
魏富堂说,你还有两个舅母,山外大家闺秀哪个愿意进山做小。
李树敏说,简单极了。
魏富堂说,怎么叫简单极了?
李树敏看了一眼站在旁边的青女说,把两个舅母送回西安就行了,用城里的说法是离婚。
魏富堂说,用当地说法就是“休”了,赵家姐俩也没啥子过错,休不得。再说,她们西安娘家大概是没人了,休回娘家就是把她们推上死路。
李树敏指着青女说,怎能说舅母娘家没人,她不是人?
李树敏说罢冲着青女一笑,青女觉着五少爷的笑里满是内容。她年龄小,还解不开,兜不住那些内容,但她知道,自己这辈子大概跟大小赵是永远分不开了。
那年冬天,魏家没给大小赵房里拨炭,陕南阴冷的天气冻得人瑟瑟发抖。南方的冬天跟北方不同,北方是冷在皮肉,南方是冷在心里。越是需要太阳的时候越是没有太阳,天老是灰蒙蒙的,无所谓早晨和黄昏,无处躲,无处藏,躲到哪里都是阴冷和潮湿。
果然冬天的日子没过多久,魏富堂就安排人,要将大小赵送回西安。
魏老爷在西安市后宰门给大小赵购好了一院房。为这个老乌跑了几趟西安,回来给魏富堂汇报说后宰门是西安的白菜心,离钟鼓楼不远,东有车站,南有市场,居家过日子绝对方便,房子里置办了一应手使家具,雇了两个当地老妈子,两个小厮,静候着姐俩入住。魏富堂还不放心,又安排青女在内四个丫头随同前往,使回到西安的赵家姐俩保留着已经习惯了的一切。依魏富堂的设计,护送赵家姐俩的团丁走到西安骆峪山口便折回,只三两个精干,便衣短打扮,和丫头们将女主人送至后宰门。
大小赵是晚上起身的,起身那天下午阴云低垂,飘着微微的雪花。青女出门看了几回天,都没有晴的迹象,她不明白为什么魏老爷将出发的时间选择在了晚上,而且是这么一个糟糕的天气。她为小赵准备了狐皮斗篷,问小赵要不要带上手炉,小赵说不带,什么也不带。的确,小赵把什么都扔在了青木川,只身一人,一件单薄黑袍,轻轻松松走出了门,就像她来的时候那样简单。
她们离开青木川的时候,雪停了,出了月亮,月亮周围一层彩色的晕圈,映照得山色河流都影影绰绰,仿佛隔了一层。昏黄月色中,大小赵一人一领滑竿,颤颤地走过河,河边站了几个人,是来送行的丫头们的父母兄弟。四个丫头准确说是青木川第一批出外的打工先驱,是而今青木川如缕不绝进城打工青年的先辈,她们的走,在许忠德等学子出山读书之先,并且意义完全不同,所以就显着有点儿悲壮,特别是在这微雪初霁,月色迷蒙的时候。丫头们兴奋中有些惶恐,第一次离家,第一次走出寂静深山,投入到繁华都会,她们向往那里,又惧怕那里,四个人都处于矛盾中,想哭,又觉着不应该哭,脸上的表情就非常难看,跟她们的父母兄弟告别的声音就有点儿发颤。爹娘告诉她们,魏老爷已跟他们谈好了条件,那边管吃管住,一年两套衣裳,这边每年可以到魏家大院领取六块大洋,一年后她们可以回来探亲,不愿意再去的可以留下六块大洋对她们的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这样的优惠条件在青木川是绝无仅有的,丫头和她们的爹娘没理由悲哀。
丫头们紧紧地站在滑竿后头,每人的手里攥着一块大洋,是李五少爷看在两个舅母的面子上送给她们的赏钱。五少爷说了,他本应该亲自去送舅母,但是老母亲入冬以来喘病加剧,恐有不夷,只好拜托家乡几个姑娘一路辛苦关照,权当替他行孝。五少爷将大洋交在每个人的手中,到了青女这儿,与众不同,给了她三块,虽然是悄悄的,但那夜色中清亮的叮当声还是让青女尴尬。比别人多了两块,这让她非常的不安。
魏富堂派了两个班的亲兵护送大小赵,由少校团副老乌带领。老乌胆大心细,这样的任务交给他,万无一失,比魏富堂自己亲自去还放心。上路的人中还有魏富堂的汽车机械师,他要回西安探望妻小,顺便购回汽车配件。
好马快枪,金银细软,一行人打着火把,浩浩荡荡出了青木川,奔了去石门栈道的山路。
大小赵坐在滑竿上,招呼也没打,连看也没看魏富堂一眼,冷淡得就如同当初离开西安的娘家。
丫头们一步三回头,止不住泪水涟涟。
魏富堂和大伙站在青木川口,目送着北去的火光。火光拉成长长的一条,顺着山道迤逦向上,渐小渐隐,直到被杂树丛挡住,看不见了。一阵风顺着山道吹来,捎来一股点燃的松明气息,众人心里有一种送殡感觉,只是谁都没有说出罢了。
这的确是一条不归之路。
魏富堂是草莽出身,他为大小赵选择回西安的路线是避开繁华城镇,迂回秦岭古道,先走金牛道,再沿汉江南下,到洋县,北上华阳,从周至穿出,直抵西安。之所以这样选择,是他对这一带山地的熟悉。当年追随王三春,这是他的主要活动范围,里面的沟沟岔岔,熟悉得不比当地土著差。哪里有村落,哪里能歇脚,哪里有接应,哪里有卧底,他和老乌都一清二楚。一路上,他们要防范的是官兵,不是土匪,坦荡大道,老乌他们随时会被扣押查问。虽有胡宗南c于右任的交往,毕竟过于招摇。是最靠不住的,见色起意,见钱眼开,官兵可以以各种理由阻挡他们c消灭他们,整治他们绝没有商量余地。山里的土匪c民团就简单多了,山道上都是弟兄,东边的彭源州彭大王,北边的郧天禄郧胡子,都在一块儿喝过酒,跟老乌也是莫逆之交,沿途会有所关照,道路艰苦却绝对安全。
秦岭最高处海拔3600米,这里的气候俗称“夏无酷暑,冬日极寒”,“太白积雪六月天”,就是到了盛夏,雪还留恋山巅,不肯退去。青女们走在地冻天寒的冰雪里,旅程痛苦难耐,山道滴水成冰,一步三滑,几乎到了生命的极限。最先倒下的是小赵,发烧咳嗽,最初还能就着青女带的暖壶喝口热水,后来水也喝不进,嘴巴起了一层亮晶晶的泡,蔫在滑竿上不睁眼睛。在华阳镇,老乌请了中医给小赵开了几服药,养息了几日,还是得往前走,人却虚弱得抬不起头,连声音也发不出了。继续向北,翻过惑人坪梁,过了都督门,远远望见佛坪老县城的石头城垣,她再坚持不住,昏死过去。山道陡斜,无法乘坐滑竿,是那些亲兵轮流地背,将小赵背进了老县城。
自从当年王三春和魏富堂在老县城演出过那场猫捉老鼠的血腥游戏以后,老县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两个县长同时被杀,凶手无从查找,新派来的县长吴其昌到任上的第二天,一直跟随着他的兄弟吴运昌就被土匪绑了票,这个土匪不是别人,就是魏富堂的把兄弟郧天禄。绑县长兄弟的目的很简单,要枪c要棉衣c要大米,否则就撕票。应该说吴其昌是个有头脑有作为的县长,在来佛坪之前是汉中城固的县知事,对堰务方面很重视,提倡种树,反对乱砍滥伐。城固的五门堰是陕南重要水利工程,自汉代便有此设施留存,吴县长在任期间,曾多次勘视水利,出示布告,禁止在堰头开荒种地,放牧践踏及砍伐树木,要老百姓“蓄荒植树,以固堤堰”,“如有违犯,带案惩办”。至今,五门堰头还有一块吴其昌责令农民傅青云立的《认罪碑》,傅青云在碑文上说,他砍了堰头一棵树,经乡绅说情,县上从轻处理,罚他补种树木十五株,出资请戏班子唱戏三天,写出检讨,刻成碑,立在五门堰,以警后人。吴其昌这招很厉害,仅谁砍树谁请戏班子就很绝,老百姓看戏的时候就得问个为什么,为什么呢,为砍了一棵树,真真的划不来。但就是这个在城固平地上很玩得转的吴县长,到了山地却变得一筹莫展,寸步难行,老百姓可以立《认罪碑》,土匪可是不会立任何碑的。吴其昌还没来得及将这件很棘手的事情禀报汉中行署,只是稍稍怠慢了来送消息的土匪小喽,他兄弟血淋淋的人头就隔着墙被扔进了县衙大院。人头咚的一声砸在大堂台阶上,他兄弟的眼睛还睁着,死不瞑目哪!吴县长立刻傻了,带领着城内全体官兵职员跑回汉中,走到一个叫袁家庄的地方,住在关帝庙里,准备第二天再往汉中赶。那天晚上,躺在关老爷供桌上的吴县长辗转反侧整整一宿,一大早,就说再不往前走了,说昨天关老爷托梦给他,让他将佛坪县城迁往袁家庄,此地为通郡大邑,忠孝之地,蔚为文明,佛坪发达兴旺有日可待矣。
于是整个政府班子在关帝庙内各司其职,开张办公,当下就张贴了将佛坪县衙迁往袁家庄的布告,李代桃僵,索性将袁家庄叫了佛坪。后来人们分析,吴县长所谓的关帝托梦是托词,如果真是他领着全体官员逃回汉中,保住了性命,也绝没有他的好果子吃,首先一个“临阵脱逃”的罪名,扣在他脑袋上就绝对无可辩白。在供案上思量一宿,便假借关老爷之意,留驻袁家庄,使“临阵脱逃”变做了“战略转移”。
县长的离去,让佛坪老城的百姓备感失落。本来佛坪就山多田少,生理绵薄,首脑一走,更留不住人,于是他们也追随着父母官向袁家庄迁徙,带着他们的祖坟,带着他们的猪狗牛羊,如同后来的“三峡移民”般,尘埃滚滚,行走在山间的小路上。佛坪县城很快地衰败了,空落了。被唤作“老县城”,所谓的“老”,就是过了时的旧地,真正的佛坪城崛起在了袁家庄。没有谁再到老县城来,从华阳过来的路死了,草长起来了,树长起来了,老县城慢慢地藏匿于泥土和植物之中。
大小赵们进入老县城的时候,老县城除了城墙还屹立于崇山峻岭之间外,城内房屋已经倾圮破败,荒草没人,县衙门c文庙c义仓c城隍庙都消失了,空留下一堆堆碎砖烂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老房的宅基c巨大的碾盘c汉白玉的石雕c苍老的石碑,散落在荒草丛中,这里那里,偶有所见。废墟中,唯一挺立的是“荣聚站”,它像一个老谋深算的匪首,带着冷笑,带着自信,得意地欣赏着自己的杰作。城内还有零星住户,总共不过五六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战战兢兢在荒凉中过着荒凉的日子。
老县城破败若此是老乌们没想到的,当他们疲惫不堪地走过那座半坍塌的城门洞时,老乌简直不能相信,这就是当年他和魏富堂摆脱王三春的藏匿之处。那些店铺c烟馆c赌局c女人,那熙熙攘攘的山场,仿佛都如树上的落叶,飘飘荡荡很随意地散了。巨大鹅卵石砌就的城墙,因为屡次的失职,再不被人理睬c重视,在衰草寒烟中落魄凋零。一行人走在那条荒草埋没的“街”上,谁也没说话,他们知道在这座荒废的旧城里不会得到任何想象中的照应。
“荣聚站”,许久无人光顾,里面蛛网尘灰,便溲狼藉,门扇遗失,冷风直入。墙角一只腐烂的死鼠,窗下一副山麂的骨架,见了这情景,谁都倒吸一口凉气。
老乌将大家安顿在“荣聚站”,自己在城里转了一圈,回来时后头跟了个老汉。老汉自称姓牛,是被杀县长的师爷,别人都走了,师爷不走,说两个县长将性命搭在了这里,他做鬼也要将这座城池陪到底。师爷住在西门内,就将大小赵安排在他的家里去住。
几天的奔波冻饿使大家疲惫不堪,两个丫头私下里商量,不想再往前走了,被老乌知道,狠狠地骂了一顿,啪啪地扇了嘴巴,躲在山墙外头呜呜地哭。牛家的房屋还算齐整,有堂屋有灶房,旁边是两间卧室,分别住着牛老汉夫妇和一个女儿。老乌将大赵的行李扔到牛家女儿的房里,让小赵住在牛老汉的小屋。还没有安排妥当,大赵就被牛老汉的女儿从房里推出来,女儿说她不能跟一个光脑袋在一个床上睡觉。老乌说光脑袋是魏老爷的夫人,是百分之百的女人,牛家女儿还是不允,说是男是女你也没试过,不能由你说了算。
正好大赵也不想和那女子睡,便指着灶后说那儿暖和,她就睡那儿。
又让小赵和牛家女儿睡,女儿也不要,说小赵是个快死的人,气息有出无入,万一在她的床上咽了气怎么得了。牛老汉犟不过女儿,站在旁边说不上话。老乌眼一瞪,拍着腰里的枪说,睡也得睡,不睡也得睡,你这个不要那个不要,把老子惹急了,老子跟你在一床上睡!
牛家女儿不言语了,撅着嘴跑出门去,到别人家找地方去了。
牛老汉说女儿惯坏了,让老乌别跟孩子一般见识。老乌说,这就对了,早就应该这样,我们就是在这儿歇歇脚,还得往西安赶,这鬼地方不是久留之地。
事实上远不是老乌说的,“歇歇脚就走”,大小赵们在老县城一住就是七天。不是因了小赵的病,小赵在青女的照顾下,吃了热汤,睡了暖和的床,加之牛老汉懂些医术,只两日烧便退去,脸上也有了血色。麻烦出在大赵身上,大赵不知怎的发现老城墙北有白云塔,旁边有颓废小庙,供奉着两尊佛像,便立志在此修行,口念佛号搬进了小庙,再不北上。老乌劝说这里太苦,没吃没喝,狐狸所居,豺狼所嚎,住不得人,要出家也到西安寻一大庙,着魏老爷多送些钱粮柴米,尽管去出。大赵说,五蕴皆苦,五蕴皆空,闹市与深山是一样的,世间变迁不息,变化无常,广宇悠宙,不外苦集之场,跳出苦海,灭尽无明,了断生死,即是涅,回不回西安都是一样的。
让老乌没了办法,但他无论如何不敢扔下大赵,任她出家在老县城。着小赵去劝,小赵不管,小赵有了精神便让青女去找凳子玩“鬼推磨”。偏僻旧城哪里去找合适方凳,便用小板凳代替。当那个凳子在牛家堂屋地上滴溜溜转起来的时候,吓得牛老汉一家跑得不剩一人。老县城几户人家,都认为住到牛家的女人是个鬼怪山妖。
几天时间,二十几个人吃光了老县城所有的公鸡母鸡,吃完了每户梁上吊挂的腊肉,再住下去便是山穷水尽了。老乌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出发,前面翻过秦岭大梁是厚畛子镇,虽仍旧是深山,但怎么也比老县城富足,在那里大赵尽可以演出家闹剧,小赵要“鬼推磨”就“鬼推磨”,爱怎么耽搁就怎么耽搁。
吃完早饭上路,阳光很好,满山雪光耀眼,天空蓝得见不到一丝云彩。青女把披风给小赵披上,又用暖壶装了满满一壶鸡汤,以备路上所需。牛老汉说大可不必带汤,从老县城到厚畛子四十里山道平展宽敞,是旧傥骆道的遗迹,走得顺畅,半天尽可到达,到了厚畛子就要什么有什么了。
队伍整顿完毕却又出了问题,大赵不走,拽着白云塔的栏杆死不撒手,说这里就是她的归宿了。老乌也不再与她废话,索性找来绳子将她绑在滑竿上,大赵在滑竿上挣扎不已,猪一样叫唤着被抬出了老县城。牛老汉很仁义地送出来,站在城门洞口,嘴上说着“有空再来耍”的话,心里却泛着送瘟神一样的快乐。
一行人翻过秦岭大梁,道路变得更为宽阔,当年在路边存留的驿站c石碑隐隐可见。路边林里有嘎嘎的声响,老乌做手势让队伍停下,只见一只熊猫,冒冒失失地从林子里撞出,又昏头昏脑地钻了进去。下雪天寒,熊猫从高处转移到下面来过冬,青木川及老县城人常在山林里碰见,见着了也是各干各的,互不干扰,就是猎户,也极少猎杀熊猫,一来熊猫肉粗而柴,酸而膻,远不如麂子野猪细腻;二来皮毛疏硬扎人,没有绒毛,不能保暖,卖不上价钱。也许是心情太好,也许是许久没有动枪,走在前面的老乌端起枪朝林子里的熊猫连发两枪,震落了树上的白雪。机械师想知道打着了没有,枪声未落就钻进了茂密竹林,不见了踪影。看熊猫的机械师还没回来,前面往厚畛子打前哨的人折回来了,说营盘梁上在和民团打仗,要往南来,民团挡着不让过,郧胡子也帮着民团一块儿打,双方在那儿纠集了几百人。营盘梁离厚畛子只有五里,是傥骆道的必经之路。老乌静下来仔细听,果然隐隐听到了枪声,老乌让大伙就地休息,说等那边打完了再走,他不想搅到别人家的是非里。
大家就停下来,各人寻了干净地方或坐或躺,小赵躺在滑竿上没下来,盖着披风蒙头睡觉。老乌给大赵松了绑,大赵远远地寻了块草厚的地方盘腿打坐,不跟大伙往一块儿搅和。有谁问卸不卸行李,老乌说不卸,停一会儿就走,山里的仗多是伏击,时间长不了。青女挨着小赵坐在一块平整的长石头上,拂去石头上的雪,隐隐感到石面上的坑洼,好像是块碑。这里说是平地,实则是个高台,有烂砖碎瓦,有面目模糊的堆积,大概是个塔,就是说,他们歇息的场所是座古庙的遗址。青女觉着心里没着没落的,未卜的前程让她不安,在这个荒凉的所在她特别想娘,想娘一个人在家一定有很多难处。明年说什么她也要回青木川,再不去西安,六块大洋算什么,能跟娘厮守着过苦日子比多少块大洋都值。想到这儿,心里有点儿酸酸的,想着老乌说了,从西安到宁羌走官道,坐汽车,也就三天的路程,她回家,一定要坐车回去。平时看魏老爷坐汽车,想那感觉一定很奇妙,她手里有三块大洋,当做回家的盘缠应该是够了。
冬日的太阳暖暖地照着,周围散发着草木的清香,二十几个人摊散在一片荒草甸子上,都有些昏昏欲睡。蒙蒙眬眬中,青女听见老乌让人去找看熊猫的机械师,说去了这半天还不见回来,莫不是让熊猫背去做了女婿。没一会儿,找的人回来了,说机械师在林子里被打死了,血都凝了。
老乌一听,翻身站起,大喊,快走!
大家匆忙收拾东西,还没待滑竿担起来,周围枪声大起,几个亲兵立刻被撂翻。紧接着,呐喊声从四面包抄过来。老乌还企图抵抗,指挥着人向土冢撤退,可是哪里来得及,一伙穿黄衣服的人从林子里冲出,将他们牢牢围在中间,刀枪齐上,霎时草甸上血肉横飞,惨叫声声。青女扯着小赵,躲在大石碑旁边,将脑袋使劲往碑身下的土里扎。纷乱中,青女听到老乌在嚷:“我们是青木川魏司令的人。”但很快便没了声响。草甸上乱作一团,不时有滚热的血溅到她的脸上c身上,什么也顾不得了,只是紧闭着眼哆嗦,脑袋里是一片空白。青女想,这就是死了,没想到她的死来得这样早,这样快,是这样一种形式。
一袋烟的工夫,对方结束了屠杀,青女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还活着。不但自己活着,从青木川来的所有女人都安然无恙。抬起头看,美丽的草甸惨不忍睹,横七竖八的尸体,黏稠鲜红的血,花花绿绿的肚肠,使这里成了人间地狱。青女看见老乌趴在石碑上,后背一道长长的裂痕,人分成了两半。一个亲兵没了脑袋,直着身子靠在石头上。女人们吓傻了,发不出半点儿声音,任着人将她们提起来,拎小鸡子一样,扔作一堆。只有自称了断了生死的大赵,不为情景所动,仍旧在草上打坐,光秃秃的脑袋反射着太阳的光,在蓝天下明亮耀眼。
一个小官模样的问丫头们,那个光脑袋的是谁。没人敢回答,小官揪住小赵的脖领子,拿枪顶住她的下巴,让她说。小赵说,那是我姐姐。
小官说,你姐姐是谁?
小赵说,赵素璧。
青女才知道大赵的名字叫赵素璧,至于小赵叫什么,没人问,直至她的终结,也没人知道她的名字。小官从小赵嘴里知道了她们是魏富堂的家眷,要到西安去,便说,魏富堂是陕南有名的土匪恶霸,这样的人和他的家眷是不能活在世上的,我们要要
旁边一个长着黄胡子的提醒说,要消灭。
小官说,对,要消灭你们。
青女看了一眼黄胡子,这个人说话斩钉截铁,带有浓重的甘肃口音。黄胡子见青女看他,狠狠踢了她一脚说,看老子做甚?要报仇吗?
青女赶紧低了头,他觉得黄胡子不但胡子黄,连眼珠也是黄的,细长的脸,朝外龇着的门牙,像是五百年前的黄鼠狼。黄胡子让她们在石碑前站成一排,不许说话,不许哭泣,她们老实地站了,有的人吓得尿了裤子。
小官开始拿大赵的脑袋当靶子打,打了两枪竟然没打中,大赵依然声色不动地盘腿坐着。小赵却已经瘫软在地上,被一个兵狠狠砸了一枪托,又勉勉强强站起来。黄胡子举起手里的枪,向着大赵只一抬手,大赵的眉心便出了个洞,那洞红艳艳的,在大赵白皙的脸上显得十分动人。眉心上有洞的大赵睁了眼睛,看了看石碑前站着的女人们,好像是笑了笑,就歪在草丛里。接下来,兵们开始搜检青女们身上带的东西,兵们不老实,在她们的身上摸摸揣揣,黄胡子说,不许动女人!
一个兵说不动白不动,被黄胡子抽了一个嘴巴。
小赵的身上除了衣裳,没有任何多余,丫头们随身包里的银圆被翻出来,搁在各人的脚下,都是一块,青女是三块,摞起来也搁在脚下。那情景甚是奇特,四个丫头加上小赵,五个女人呆呆地站着,各人的脚边放着钱,太阳照耀着,钱闪着银亮的光,像是各人的标志。
小官说,一切缴获都归公!这是的做法,我们也不例外。
黄胡子将丫头们脚下的钱逐个收了,收到青女脚下,抬起头盯了她一眼。兵们将女人们拉到倾塌的砖塔前,让她们站好,唯独将青女留下来,面对着她的同伴。小官似乎不愿马上将事情了结,跟黄胡子小声商量,个个都是鲜货,能不能让弟兄们解解乏,黄胡子斩钉截铁地说不能,说还是那句话,不动女人,他们动了女人就不是了。
兵们举起了枪,丫头们突然明白了什么,惊叫着四处逃散,还没跑出半步,乱枪齐射,全部扑倒在地上,殷红黏稠的血,汩汩从她们的身下流出,将地上的雪洇出一朵朵硕大的红花。这一切都在青女的目光下进行,她看着她的同伴生命在呼喊奔突中戛然而止,看着血在蓝天下喷射,在极端的恐惧中她跌坐在石碑上,傻了。枪声停息,林子里除了呜呜的风声,一切变得亘古般寂静。至此,从青木川出发的一行人中,除了青女,所有的人全部去了他界。
湿润的风从南面的山谷间徐徐吹来,将枯草吹拂得低弥如浪,有云从谷间涌出,预示着一场大雪的即将到来。
兵们将沾着满身鲜血的青女押回老县城。牛老汉一家正在吃饭,见了这情景也并没有多少惊异,久居山林,土匪兵痞你来我往,转瞬间你生我死,如那“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官场,频繁变换,见怪不怪了。
倒是牛老汉的女儿拍着手说,爹,你瞧,这个丫头她又回来了!
兵们将青女拴在牛圈的柱子上,也没派人看守。
村里有猎户打了头野猪,被黄胡子们弄了来,围着火塘喝酒吃肉。牛老汉来给牛添草,偷偷对青女说,逮着机会你得跑,我看他们把你看得不严。
青女流着眼泪说,跟我一块儿的人都死了,我这个样子怎么回去交代?
牛老汉说,我料你们就会出事,你们在这儿住着,来了几拨人偷偷打听你们。
青女说,他们是。
牛老汉躲过青女的话头说,女子你记住,永远别问他们是谁。
青女说,全杀了,就留下了我。
牛老汉说,是你命大。
那边,兵们在喊叫让牛老汉过去往塘里添炭,牛老汉答应着往外走,回身对青女说,能逃就逃。
晚上城外响了一阵枪。青女又怕又累,一宿不敢合眼。“”单单留下了她,那与众不同的“三块大洋”究竟暗含了什么内容,二十几条生命顷刻就消失了,回去如何向魏老爷说明
早晨牛老汉来给青女解绳子,说那些兵夜里就走了,现在下了大雪,让青女借着雪赶紧走。青女说往哪儿走呀?牛老汉说,往你的青木川,你得回家!
青女说她根本不知道青木川在哪儿,牛老汉说先到华阳,到了华阳就不远了。青女说华阳怎走,老汉说往西,过都督门进吊沟。青女望着外面满天飞舞的大雪发愁,牛老汉说村里有个叫二猫的,今儿个要到华阳帮着老丈人盖房,让青女跟他搭伴走。
青女就跟着二猫走,走了两天到了华阳,一路要饭,顺大路走,狼狈不堪地回到了青木川。没敢直接回魏家大宅,而是先奔了广坪的李家,她得让李老太太帮她拿主意。饥寒交迫的青女一进李家大门就昏了过去,李五少爷正在后院廊下斗鹌鹑,听见前头一阵乱,问怎么回事,下人禀报说来了个要饭的,饿晕了。五少爷说怎的让要饭的往院里跑,家人说要饭的轻车熟路,直奔老夫人的住屋,也怪呢,要饭的是个大姑娘。李五少爷若有所思,想了想说,不管怎么的,别让她死在家里,给她碗热乎稀饭。
下人说五少爷跟老夫人一样,都是菩萨心肠。李五少爷不耐烦地挥挥手,又去斗他的鹌鹑了。
一会儿有人来告诉五少爷,说要饭的人是魏老爷家里的青女,一行人去西安,半道上在佛坪老城遇了难。五少爷这才放下鹌鹑来到前院,见青女正给他的母亲哭诉道上的事情,老太太惋惜大赵小赵,眼泪汪汪直叫心疼。青女发愁如何向魏老爷和丫头们的亲属解释。五少爷说出了这样的大恶事只有实话实说,并说送舅母回西京,如果按他原来的主意走大路,许不会出事,是舅舅太相信他那些弟兄。人心隔肚皮,这些年过去,谁知道谁变成了什么,遇到别个尚可周旋,遇到,那是一点儿情面也不讲的。
傍晚的时候,魏富堂从青木川赶过来了,盯着青女半天没有说一句话,末了冷冷地说,他们怎么没杀你?
这正是青女说不清的要害所在,她说她也搞不清为什么,她知道回来很为难,当初还不如跟大伙一块儿去了,省了许多麻烦。李树敏说,把舅舅认作土匪恶霸,列入消灭范畴,留个丫头带回去作为口供,跟上司交代,也好立功得奖。最讲重事实,重证据,你说杀的是魏富堂的人,没作证的,谁知道是不是。
李老太太让魏富堂再不要难为青女,说孩子死里逃生,千辛万苦地奔回来已经很不容易了,这样忠心耿耿的丫头打着灯笼也难找。
魏富堂说,我跟没仇。
李树敏说,跟天底下的富人都有仇,他们专干打土豪分田地这样的事,当年袭击红二十五军,活埋人家的伤员,还不都是您干的。
魏富堂说,那是王三春。
李树敏说,您和王三春能掰得清楚?掰不清楚!人家把这账一笔一笔都给您记着呢。
魏富堂说,他们杀了我老婆,这笔账我也记着呢,忘不了!
李树敏说,这个仇我也替舅舅记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早晚有我们出气的一天。
从老县城死里逃生的青女没有回魏家大院,暂时住进了李树敏新落成的别院“斗南山庄”,李树敏从山外头买来了解苗子,之所以购买这个孤苦贫女,是在于她的混血身份,这对李树敏来说完全是新奇。李家老太太嫌解苗子是异类,不让进家门,李树敏就顺水推舟地说是给舅舅找的新舅母,就安置在“斗南山庄”里。这是刚刚踏进1945年的冬天,还没有过春节,青女记得李树敏要她像照顾小赵一样照顾魏老爷的新夫人。
解苗子是个俊美的女子,皮肤极白,头发卷曲金黄,那卷曲的头发让青女匪夷所思,并未见解苗子收拾,却永远地卷着,似乎是先天生就,就跟山羊c绵羊似的。解苗子比小赵随和,不像小赵似的老写字,解苗子吃过饭就在院子里转,有时候也跟青女聊天,说她无处栖身,如风中的一片叶子,全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上帝。
魏富堂来到“斗南山庄”,见到了解苗子说,你是辘轳把教堂的艾米丽。解苗子说,教堂塌了,神父们走了,没有了艾米丽,我是解苗子。
魏富堂说,我在辘轳把教堂见过你。
解苗子说,当年你在辘轳把从枪口底下救了艾米丽,你纵然对艾米丽有天大恩情,可解苗子不领你的情。
魏富堂说,我喜欢你的蓝眼睛。
能听懂他们对话的大概只有老乌,可是老乌死了,所以周围的人听来听去全是一头雾水。李树敏想将魏富堂与解苗子往一块儿撮合。魏富堂不愿意,嫌解苗子出身不是名门,孙营长等一些亲兵们也私下议论解苗子的杂种身份,说魏老爷娶了这样的女人怕是难以往下传宗接代,骡子就是杂种,世间谁见过骡子下崽的呢?众说纷纭,施秀才自有看法,施秀才说中华人本已是杂种,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先人没有骚胡的成分,细查汉人,有谁的血统是纯正汉裔。杂种有杂种的优势,一潭绿水,有的时候也需要外头来的什么搅一搅。
在魏富堂举棋不定的时候来了谢静仪,可以说谢静仪和解苗子两个人是前后脚来到了青木川的,相差时间不到十天,所以有一段时间“斗南山庄”里住过两个会说外语的女子,两个都是出色的漂亮,不光是外人,就是山庄里的丫头也常常将她们混淆。至于谢静仪是怎么来的,无人知晓,深知内情者大概只有魏富堂和李树敏,可是这两个人都不在了。
青女说,魏富堂在“斗南山庄”见到了谢静仪,谢静仪在厅前的梅树下站着看花。快过年了,冬日的腊梅开得正旺,黄色的花朵衬着她那身湖蓝的绒旗袍,焕采生姿,楚楚动人。魏富堂没见过容貌如此清秀的女子,一时惊为天人,站在园门口不知进还是退。谢静仪发现了魏富堂,大方地朝他点了点头,微微一笑,像是当家的女主人。魏富堂询问女子的名讳,对方说叫谢静仪。
从谈吐看,魏富堂知道谢静仪非是一般女子,在这个女子面前他不能造次。他替外甥的失礼道歉,说山里的日子清苦寂寞,要是想回去,他可以派人将她送到汉中,保证她毫发无损。谢静仪说山外时局未靖,征战未歇,她实在无心再回到那喧嚣中去,即便回去亦是无枝可栖。如今既为断梗飘萍,不如索性做个世外闲人,不做繁华之想。
魏富堂说,留在青木川,你要怎样?
谢静仪说司令若能让她留在青木川教书,她感衔待命,一定尽全力把事情做好说她在山外对魏司令也不是没有所闻,今日在青木川相见也是缘分,观司令为人,当是能干一番大事业,能造福桑梓的福将。如今,国势倾颓,时当丧乱,所幸青木川境处幽窘,防范严密,相对安然。深山之中,不如办学育人,使后辈能出有用之才,促其所学而修于乡里,也是振兴青木川的一条出路。
谢静仪的想法出乎魏富堂的预料,眼前的女子没有寻死觅活地哭闹上吊,却跟他大谈什么“办学育人”,“振兴青木川”,可见不是凡俗之辈。一时间,堂堂的司令竟不知如何回应这女子才好。谢静仪不紧不慢地说,魏司令也要施其善政,痛改杀人放火之前非,收敛刚愎狠戾的性情,积德累功,慈心于物,才能得到爱戴,得到人心。
谢静仪的一番直言,让李树敏捏了一把汗,“杀人放火”c“刚愎狠戾”这些极端词汇在青木川,没有谁敢对舅舅用这样的词汇说话。可是这回舅舅在这位山外的女知识分子面前表现出了十分的绅士和极大的耐心。
魏富堂之所以没恼,是他在这位女知识人的话语之间看到了诚恳和胆识,看到了决心和勇气。留在深山办学,决不是一时脱身的权宜之计,也不是大而无当的迂阔之论,是一种对教育近乎殉道的虔诚奉献,谢静仪追求的境界,是他这个粗野山贼在心的深处时刻为之向往c极为缺憾的精神世界。他在青木川,大造美屋,广蓄良田,少的就是一座神圣的精神殿堂,他几十年内心追求的女人也罢,儿子也罢,其实就是对文化的崇拜,就是谢静仪的两语三言。没谈几句,他已经对这个清雅绝俗,秀慧博学的女子充满了敬意。
魏富堂说,先生见多识广,山里的娃子个个冥顽粗野,不服管教,这不是三两年的事啊。
谢静仪说,不轻然诺,诺必践之,青木川也是我的最后归宿了。
魏富堂与谢静仪从上午谈到日色磋西,彼此大有相见恨晚之势。在那次长谈中他们还谈了什么无人知晓,人们私下议论,魏老爷将要娶的肯定是谢女士,不是解苗子。
为了办学校方便,谢静仪很快住进了魏家大院,人们也将她随着魏富堂而改称了谢校长。魏富堂对校长很客气,每天都要在谢校长的屋里停留,问学校的进展情况,跟她说各式各样的事情,甚至把那架只有一张唱片的留声机拿来,让校长听“将酒宴摆至在聚义厅上”。见校长吃不惯青木川的饭,还专门从成都请来大师傅张海泉青女从未见魏老爷对女人这样耐心c温存过。人们说,魏老爷的新夫人必定是后来的谢静仪
结果,魏富堂娶的却是解苗子。
帮助魏富堂下决心迎娶解苗子的是谢静仪。谈及解苗子的出身c血统,魏富堂下不了决心,跟谢静仪诉说他的犹豫与彷徨。谢静仪问魏富堂是不是真喜欢解苗子,魏富堂说了“喜欢她的蓝眼睛”,校长便什么都明白了,也没说话,打开屋内尘封已久的钢琴,演奏了肖邦的夜曲“f大调”。这是那架钢琴的第一次正式演奏,也是魏富堂有生以来头一次听到这样令人心灵震撼的音响,清脆舒缓的旋律将他心中的块垒化作潺潺的春水,化作细雨中青翠欲滴的嫩竹,琴曲中解苗子在教堂的走廊下穿行。阳光从侧面射来,有薄雾萦绕,解苗子面容平静优美,一双眼睛清澈如水
敬重倾慕而不能占有,这是十分微妙又美好的状态,魏富堂对谢静仪的态度可以说就是这样一种状态。聪明的魏老爷小心谨慎地把握着这种状态,把谢静仪当做了自己的红颜知己。
这是魏富堂的福气。作为知己的谢静仪,她以她的方式,成全了魏富堂一生最美满的一段婚姻。
并不是所有的男人都能得到这样的知己,从这点看,魏富堂是幸福的。
魏家大院第三次举行了热闹婚礼,姜森送了“举案齐眉”的大匾。稀里糊涂的山里人一时竟然没搞清楚,魏老爷娶的究竟是哪一个,有的说跟上回娶大小赵一样,这回也是一下娶了俩。
斗南山庄,等待花轿来迎娶的解苗子将一头金发披散开,对青女说,给我把它们染黑了
花轿到了魏家大院,轿中走出了解苗子,揭去盖头,满头乌发!自此以后几十年,解苗子月月要染发,青木川的人,从没有谁看过金发的解苗子。其对头发装饰的严谨,远远超过了六十年后为时髦而改变发色的红头发,谁也说不清解苗子为什么要把金发变黑,就像说不清红头发为什么把黑头发染红。
魏老爷爱枪,以自己的心理相推,以为谁都爱枪。新婚之夜,他将一把美国“科尔特”手枪送给新妇解苗子作镇室之宝。解苗子说她害怕枪,不要,魏富堂说这把枪是用世界上最好的钢做的,连发二十,枪管也不发热,全中国也没有几把。解苗子还是不要,魏富堂就把枪搁在了枕头边上
第二天,魏富堂早早地去训练他的民团了,解苗子要青女把那枪收拾起来,说一看见它就心惊肉跳。青女拿起那把发着幽蓝光芒的小手枪,不知如何处理,想了想,把枪收在衣柜深处,不放心,又探进胳膊把它往里推了又推。
解苗子随身带着一本洋装书,全是英文,她告诉青女,这本书叫《圣经》,于她是很重要的东西。解苗子每回吃饭前都低着脑袋念经,念的什么没人听得清。山里人吃饭讲的是“热乎”,烂糟稀饭也要“趁热”,但解苗子不,解苗子什么时候将一桌冒着热气的饭菜念凉了什么时候动筷子。解苗子对着肥美的红烧肘子念经的时候,魏富堂就坐在旁边等,十分的理解,十分的耐心。魏富堂从施秀才那儿听说,解苗子信的是景教,是从外国传过来的教,西安有块名碑,唐朝的,叫《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说从唐朝这种洋教就在中国盛行了,“景”即“经”也,“大”也,信教的人一天念几遍经,人家不叫念经,叫“祈祷”,是求神仙宽恕罪行。魏富堂不能理解的是,解苗子好端端的女子怎的处处要认罪。
进入魏家大宅的解苗子彻底变了,一脑袋的羊毛卷挽了个元宝髻盘在脑后,斜插了一支绿翠的簪,身着蓝布裤褂,成为了魏家大院名副其实的女主人。黑头发的解苗子很快为青木川人所接纳,她跟女人们很随意地聊天,告诉她们观音菩萨c老佛祖以外还有基督,基督的娘叫玛丽娅人们从不问她的身世来历,谁都知道这是一个敏感话题,她有时候说自己是山外人,有时候说自己是太真坪人,总之在青木川安身立命,是主的安排。
久了,大家都随着她说是太真坪人。谁都知道,太真坪永远也找不到她的娘家,当然也没人去找过。
(第4节)
青女的讲述让冯小羽心里渐渐明晰,既然今天的解苗子身上已找不出任何混血的特征,就说明她不是辘轳把的艾米丽。她断定,现在糊涂得一塌糊涂的解苗子就是谢静仪,而谢静仪就是她要寻找的程立雪。
这一结论马上被张保国推翻,张保国听了冯小羽有关解苗子的推断,说金蝉脱壳,倒是个很好听的演义故事,拍成电视剧一准很好看。他很希望解苗子是当年的督察主任的夫人,但解苗子的确是太真坪人,前些年搞人口普查,在太真坪西沟里也发现了解姓的后裔,不过那是属于四川地界了。太真坪虽然没有解苗子的具体娘家,解苗子出于那里是没人能否认的。张保国说,土改时调查阶级成分,有人在山里见过解苗子的亲戚,说这个家族是有个女儿嫁到了青木川,这些在青木川的历史资料上都是有记录的。
青女也说解苗子就是解苗子,就在大家的眼皮底下过日子,有什么改变大家都清楚。
冯小羽说,你们都在说谎,集体说谎!1945年对青木川来说是个重要的年份,1945年有两个外地女人来到了青木川,后来一个死了,一个就做了顶替!
张保国说,那个死了的呢?一个人的去世总要留下痕迹和话题吧。
冯小羽问谢静仪到哪里去了,张保国说不知道。冯小羽说,校长在青木川是个重要人物,校长的下落你们既拿不出痕迹也提不出话题,不是有点儿奇怪吗?
张保国说,本来都是很清楚的,是你硬往糊涂里整。
冯明在院子里洗脸,说冯小羽把事情搞得复杂化了。土改时候,为慎重起见,解苗子的情况是他责成林岚和另一个女队员去调查的,解苗子在山里确有亲属,家庭成分是贫农,所以土改时还是给解苗子留了房产田地,还让她继续住在魏家大院里。
冯小羽还是对1945年的外来女人不能释怀。
冯明对张保国说,你忘了1945年到青木川来的一个最重要的女人。
张保国问是哪一个。
冯明说,刘芳。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冯小羽几次让许忠德带她去拜访解苗子,许忠德都说,老太婆糊涂了,身体不好,还是不要去打搅她好。
到青木川不接触实质人物,作家岂能心甘,她约钟一山跟她一块儿去,钟一山不去,钟一山说冯小羽研究的那个土匪老婆不会比他的杨贵妃更清晰。
下午,父亲和张保国约好出去,钟一山要拜访川大历史系肄业生许忠德,冯小羽觉得这是个见解苗子的机会,她决定自己去。
不知出于什么心态,出门之前冯小羽对着镜子仔细地收拾了一下自己,扑了粉,涂了淡淡的唇红,套了件鲜亮的鹅黄t恤,想了想,又将披在肩上的头发束起来,在脑后挽了一个蓬松的髻。立刻,一个明丽的女子出现在穿衣镜里,冯小羽想,以这个形象应对当年女子师范毕业生,应该是拿得出手,应该是毫不逊色的。
在冯小羽的思路里,青木川应该是有过一个叫解苗子的女人,解苗子在魏家大院做了数年停留,在解放初期便已故去,目前存在的,是另外一个女子。冯小羽问过他的父亲,枪毙魏富堂那天在桥上等待的女人是不是穿旗袍,父亲说是;问那女人是不是金发碧眼,父亲说不是。但父亲肯定地说那女子就是魏富堂的老婆,这点他不会搞错。在那样敏感的时刻,以他敏锐的阶级眼光他不可能认错人。后来他和这个女子也打过交道,她的名字叫解苗子。
冯小羽相信父亲的记忆,就是说在魏富堂最后的日子中,夫人已经偷偷由谢静仪替代。人种的差异是不会因了岁月的改变而改变的。桥上女人穿旗袍,血统纯正,除了谢静仪,再不会是别人。
去魏家大院,冯小羽心里颇为忐忑,她要面对的是一个有学识,有教养,有品位,见过世面的女子。几十年来这个女子隐姓埋名,淡泊存活,缓慢地打发着残留的日月。是冯小羽发现了她,六十年前陈旧报纸上那个发了霉,一碰即碎,糟烂得提不起来的程立雪,今天下午将活生生地站立在自己的面前,六十年前没有下文,无人知晓的谜,破解就在今日。一想到这儿,冯小羽就很兴奋,她要单刀直入地跟老太太谈论程立雪,谈论谢静仪,谈论六十年前的那次教育视察,她甚至有目的地准备了几个关键英文单词,比如“不要回避”,比如“真实的你”,比如“历史的本来面貌”等等。她知道,将老太太追问得没有一点儿回旋余地,是很残酷的事。可是不残酷怎么能将历史闹明白。行将就木的老太太难道还要带着沉重的包袱度过最后的日月,与那个面目同样不清晰的丈夫相见于地下?
出门的时候冯小羽特意带上了宁羌的核桃馍和两包奶粉。
院里阳光很好,黄狗趴在豆豉上打盹,青女戴着眼镜给她孙女剪脚指甲。冯小羽说,你们家的狗又进了豆豉了。
青女说,它喜欢那儿。
青女问冯小羽到哪儿去,冯小羽说她去魏家大院看解苗子。青女说魏老太太成天在黑屋子里窝着,身子骨不好。又嘱咐说老太太怕累,动辄就会晕过去。她告诉冯小羽,老太太晕过去也不要慌张,一会儿自己就会醒过来。
冯小羽答应着往外走,想着“晕过去”的话,觉着这实在是一种聪明的策略,绕不过去就“晕过去”,就跟“动物世界”里的甲虫似的,遇到危险装死,借以逃脱,有意思极了。
从青女家径直往西,远远就瞅见了魏家大门,广梁的大街门,上头有雕花的门楣,空着长方形的一块,涂着白灰,隐隐透出“魏公馆”字样。门口有宽阔的石头台阶,有刻着海水江牙的大石鼓,有上马石,拴马桩那块平展的石头地面该是魏富堂当年汽车的停放之处,每天他就是从这儿上车,将车子开到办公楼去“办公”。现在,平展之处晾晒着菜籽,一个老汉用连枷噗噗地拍打,那声响与汽车嗡嗡的发动声不可同日而语。
正门旁边还有另一个院落,两院门口有青砖砌就的小桥连接,桥下是荷花鱼池,应的是前有活水后依青山风俗,景致绝美。现在雕着精致荷花的鱼池上加盖了顶棚,用老砖加高了围栏,两口肥猪在里面拱来拱去,幸福而快乐。那些雕刻的花在粪泥中开放,是真正的出污泥而不染了。
门洞里习习地吹出穿堂风,一股大葱炝锅的香味随风而来,某个角落里传出小女孩尖厉的拉着长调的哭声,一口气涤荡而悠长,不知何处是止境;花猫悄没声儿地蹿过石板,钻进下水沟眼,那里面有只探头的小鼠;蜻蜓落在铁丝晾晒的花裤上,扇动着翅膀欲飞不飞;花格窗后面有眼睛在向院中窥视,窗户纸发出窸窣的声响,一声惊天动地的喷嚏,什么东西掉在了地上磨砖对缝的影壁上挂着粪叉c锄头,钉着几只长尾松鼠的皮,墙根是一堆沾满黄泥的烂鞋,台阶上晒着干豆角,该是花栏的地方生长着一片茂盛的菠菜和红辣椒自己搭盖的小屋使院落变得诸葛亮八卦阵般的迂回复杂,这里那里堆着碎砖烂瓦,有的在拆,有的在建,屋前的地面真正变做了寸土寸金,不做充分利用便是对不起天地良心。“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这里变得异常具体,异常生动。
庞大的院落内容充实,充满了人的气息。
当年这院是小赵的住处,那个寂寞单调的女子绝想不到几十年后同一地点的繁荣昌盛,想不到清冷的大院里还有人满为患的危机。那个开着汽车,使着快枪的魏富堂,风筝一样地抖起来,又落下去了好在历史已经反复地教会了人们能很平常地看待这一切,也说不定什么时候这些又会恢复原样,成为光鲜的旅游景点,任着山外来的闲散游人指指点点。
宅院太深了,冯小羽几次走错了路,转到死巷里又顺原路退回。西墙根有个娘儿们,正转动着小铁片,以极快的速度削刮着洋芋,冯小羽走过去,问解苗子的住处,娘儿们不答话,翻着眼睛使劲儿朝冯小羽看。冯小羽以为她没听清,又重复了一遍,她抖了抖身上的洋芋皮,慢腾腾地问,你找她做啥子?
冯小羽说,不做啥子就是看望一下。
娘儿们说,一个地主小老婆,成名人了,看她的人多得很,往后得收门票。
冯小羽说,门票倒是可以收,交给解苗子也是一笔收入,你说得交多少吧。
娘儿们见冯小羽认了真,便说,你是哪儿来的?
冯小羽嫌她打听,故意地说是从上边来。娘儿们说,上边是哪里,镇上也是上边,国务院也是上边。
冯小羽说,是作协的。
娘儿们说,那就是鞋厂了,是不是要拿老婆子的小脚做广告?告诉你,老婆子那双脚可是天下无敌,过去是穿皮鞋的。娘儿们说镇上将解苗子交给她了,要见解苗子需经过她同意。冯小羽说,那你到底同意不同意呢。
娘儿们不说话,只是看着冯小羽,意思再明确不过。冯小羽递过五十块钱,让娘儿们给解苗子买些必用的东西。娘儿们接了钱,装进兜里,用铁片点了点身后说,后院,东屋。又补充一句,留神传染!
冯小羽往后走,穿过一个狭长的夹道,拐了两个弯,来到一个去处。四周几片断墙,一棵巨大的皂角树遮护得院落一片阴森,一口水井,许久不用了,井上生着青苔,充满了“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的诗意,小风掠过,荒草刷拉拉地响,萤飞鼠窜,狐影蛰鸣,前面的人气在这里消失殆尽,时光仿佛一下子倒退百年。冯小羽想,在这里拍电视剧“聊斋”倒是现成的绝好场地,不用改变什么,一切都可以入镜。
一庭荒草,两间破房。
破房挂着白门帘,门帘上用机器绣着拙劣的牡丹花图案,想必那就是解苗子的住处了。
冯小羽走过去,隔着门帘问有人没有。里面没人应声,传出一声紧似一声的咳嗽。
门是敞着的,冯小羽探身向里面张望。屋内光线很暗,一抹光透过窗棂照进屋内,变做暗红的光柱,射在北墙的一片水渍上,有尘在光线中浮动,升腾沉落,飘飘忽忽,变化莫测。房内气味浑浊,潮湿黏稠,使她想起六十年前的那些旧报纸
好一会儿,她的眼睛才适应了房内的昏暗,看见一个老人歪在太师椅上,正幽幽地看着她。老人脸上有病态的潮红,戴着一顶黑色的绒帽,嘴唇苍白没有血色,从面相上看,辨不出年轻时美还是不美。她的背后是古老的雕花隔扇,隔扇上雕着二十四孝,木头的浮雕是粘上去的,卧冰的王祥半个身子已经脱落,丁蓝的一条胳膊也残缺不全。桌子腿只剩下两条,空缺的部分用砖头垫着。桌上,矿泉水塑料瓶里插着几棵垂着头的狗尾草,这草无疑就近取自庭院,使人感到主人是个懂得审美,品位不俗的人。
解苗子穿了件铁锈红的毛坎肩,坎肩使她的脸有了些许生动。一双被削洋芋的娘儿们说的“天下无敌”的脚,确是周正匀称,脚上套着黑布鞋,鞋上绣着一朵鲜艳的石榴花。
的确,乡间的八十老妇没有这样的打扮。
冯小羽在那张满脸皱纹的脸上没有找到高鼻深眼,金发碧眼的痕迹,帽下露出的散发洁白如雪,年轻时是金是黑已无从辨别,眼睛蓊翳混沌,看不出是黑是黄是灰,没有一丝蓝色。在这并不出色的老妇身上,根本寻不到一点儿意大利的遗传。冯小羽很激动,毋庸置疑,她已经将座椅上的老妇人和报纸上的程立雪联系起来,她坚信,从那张没有牙的瘪嘴里说出来的一定是标准的官话,还有英语。
冯小羽说了她的来由,说了她要询查的人,希望能从解苗子这儿得到帮助。说话的时候,冯小羽注意观察着解苗子的表情,企图捕捉到一些蛛丝马迹。
解苗子静静地坐着,低头专心地烤着火,天气还不冷,她的近旁已经安置了火盆,几块木炭在盆里半死不活地燃烧着,使得屋内空气更加污浊,使得她一声声地咳嗽,每声咳嗽都是来自胸腔的深处。
冯小羽问解苗子能不能听懂她的话。
解苗子抬起头说,我老了,有病,耳朵背。
能够应答问话,说明她耳朵不背,尽管有些答非所问。冯小羽问她记不记得有个叫程立雪的女子,六十年前来到青木川的事。解苗子说她快要死了,太阳一天比一天凉了,墙角的虫子每天来看她几遍,喊她到土里去和它们做伴。
对方标准的国语让冯小羽振奋,真正的程立雪,就应该是这副腔调,事情明摆着,解苗子不属于青木川,她要是会说当地土话,那才是见鬼!冯小羽问解苗子什么时候嫁到青木川的。解苗子说,八月就这样的冷,气候不对头。川里的鹭鸶待不住,往南飞去了,往常十月才走,如今提早飞了。
冯小羽问她怎知道鹭鸶走了,解苗子说鹭鸶走时跟她打了招呼,说明年不一定来了,这块地方的鱼少了,水也浅了。冯小羽让她谈谈女校长谢静仪。解苗子说,谢静仪得了病,整天吃药也没见好,肠子全烂完了,卫生所的大夫来过了,说是结核病,肚子里积满了水,没得救了。
冯小羽以作家的机敏,立刻抓住了解苗子诉说的核心,重复说,谢静仪整天吃药,后来怎么样了?
解苗子说,不是告诉你了吗,肠子烂完了。
冯小羽说,那就是死了?
解苗子说,我说死了吗?
冯小羽说,没有,您没有说死。
解苗子说,我是不会说死的,谁要死也不那么容易,上帝管着人的生死,人不能自己决定生死,自杀是绝不可以的,天堂不会接受可是现在,我是真的要死了,活不过下个礼拜,你是来给我送葬的,从你一进门,我就知道了
冯小羽说,现在跟解放以前不一样,结核病是普通病,治愈的人很多。
解苗子说,在城里可以治,在山里治好是不可能的,还是要吃中药,青木川的细辛好,烟土也好,细辛败火,烟土止痛,都是好东西。我还有肝病,我的肝都硬成石头了
这些话说明她头脑不糊涂,一问一答,至少没有跑题太远。
冯小羽问她知不知道赵家姐俩。
解苗子说,那对姊妹花得了忧郁症,回西安去了。
问什么时候回去的。
解苗子说,昨天晚上,顶着月亮走的,十几匹马驮着东西,二十几个人跟着,还有快枪,一直送到西安。
对赵家姐俩的归宿,解苗子说得极其清楚,除了时间,其他细节应该是准确的。冯小羽问老太太解苗子是谁,老太太说,我就是解苗子。
老太太闭了嘴,眼睛看着院落发直。冯小羽问她看什么,她说看见大赵坐在井沿上梳头,小赵在旁边转凳子。冯小羽说,您见过赵家姐俩吗?
解苗子说,没有,我来时她们已经走了,留下些唱戏的行头。
冯小羽说,那行头不是赵家姐俩的,是朱美人的。魏富堂先娶了刘家女子,后娶了朱美人,朱美人死了以后娶了赵家姐俩,姐俩回西安以后娶了解苗子,解苗子死了,您顶替了她,您是魏富堂第六位夫人。
解苗子说,我是个苦命的人。
冯小羽问解苗子娘家在哪儿。解苗子说,南边,太真坪。
冯小羽问老太太是不是还有另外的名字,比如程立雪,比如谢静仪。解苗子说,去年雷殛北面山坡,点着了一大片松树林子,百十号人进去救火,没有出来,谢静仪也在里头。
冯小羽说,这么说谢静仪是死了,死在北面山坡?
解苗子说,我没说她死了,我是说她进了北面山坡。
冯小羽说,再没出来?
解苗子说,没出来。
冯小羽说,在北面山坡一呆五十年?
解苗子说,怎是五十年,我刚才告诉你了,是去年的事情。
冯小羽说有人看见谢静仪离开了青木川,从大青树底下骑着青骡子走的,青女的妈和许多人都见到了,谢静仪还跟大伙挥手告别,说iillbeithy一uf一rever。
解苗子说骑青骡子走的是赵家姐俩,送的人也不是青女的妈,是金玉她爹。
冯小羽问解苗子会不会说英语。解苗子说不会说英语,她会说鸟语,能跟川里的鸟说话,要不鹭鸶走了怎么会告诉她。冯小羽继续追问程立雪的事,老太太茫然地看着火盆,开始沉默。冯小羽拿出笔,在本子上大大地写了“程立雪”三个字,推到老太太跟前。老太太躲闪着那个本子,如同躲闪着一块燃烧的木炭,嘴里不住地说,我不识字,不识字!
冯小羽收起本子,单刀直入地说,您甭躲了,我早看出来,您就是程立雪。
老太太突然尖叫着说,程立雪在水磨坊自己打了自己的脑袋!
老太太喊出了程立雪的名字,说明了她对这个人物的熟稔。冯小羽不失时机地让老太太谈谈程立雪自己打自己的细节。解苗子说,啊呀,我的头好昏,房子全转起来了!
老太太说着就闭了眼,脑袋靠在椅背上,睡着了一般。冯小羽摸了摸她的脉搏,未见什么异常,那鼻息也还平稳,想起青女交代的“动辄就晕倒”的话,便不再打扰,任着她闭眼。
房子是里外间,里面是解苗子的卧室,床上有简陋的铺盖,棉被倒还干净,褥子却是烂污不堪。那床原本是个很讲究的美人榻,紫檀雕花,一头微微翘起,为的是支应美人的臂弯,现在就势当了枕头,于是整个床就如同医院里的活动床,一头高一头低。这样的床土改的时候大概没人愿意要,太窄又不平,让地主婆子睡这样的床是一种惩罚,再合适不过,倒让冯小羽产生了无限怜悯,真不知解苗子几十年是怎么在美人榻上睡过来的。墙上挂有色彩极其鲜艳的塑料贴画,画上是阳光明亮的早餐餐桌,牛奶c餐巾c刀叉c糖缸,两片抹了半截黄油的面包,一杯插着柠檬片的红茶,几颗散落在盘子旁边的红樱桃安宁c和谐c富足c幸福,能引起人的食欲,这样的画多在小餐馆的墙上出现,以弥补餐馆气氛的不足。细看,画的旁边有字,是镇政府在重阳节“敬老日”送给镇上老寿星的礼物。解苗子将这幅拙劣的画挂在床前,日日看着,不知是无心还是有意。床头堆着印有“雪碧”字样的纸箱子,箱子的底部被水泡过,变了形,随时可以坍塌的模样。箱子上铺着报纸,搁着罐头盒做的痰盂,罐头盒旁边是一块干得翘了边的糍粑,一望便知至少是半个月以上的物件。一根藤皮编就的拐杖,亮着黑红的紫,反射出润泽的光,华贵含蓄,不露声色地靠在门后的角落里,应该是魏家的留存,贫下中农是不屑使用拐杖的,跟美人榻的命运一样,落到了解苗子手里
歪着脑袋的解苗子长长地呼了口气,说口渴,要喝水。冯小羽拿起桌上的暖瓶,暖瓶是那种竹编外壳的老古董,拿起来吱嘎响,好像要散架。往外倒水,才发现里面的水冰凉陈旧,问哪里可以找到开水,解苗子说用小铁罐在炭火上烧就可以。找了半天,冯小羽才知道,解苗子说的小铁罐原来是个装了铁丝的罐头盒,和纸箱子上装痰的罐头盒属于同一系列。冯小羽将那个罐头盒半截埋在炭火里,静等着水烧开,解苗子的眼睛随着冯小羽的举动而动,带有监视的意味。冯小羽夸赞解苗子的毛背心和绣花鞋漂亮,解苗子很得意,用手摩挲着衣服说是张保国媳妇给她织的,张保国的媳妇是好媳妇,贤惠c仁义,常想着她,做了好吃的就给端过来。又说脚上的鞋是青女做的,青女会绣花,她原本穿皮鞋,金玉爹一死,没人给买皮鞋了,只有做鞋穿,她从脱了皮鞋至今,脚上的鞋都是青女给做的,她的纸箱里还留了一双水绿的,绣的是莲花,那是她将来要穿着上路的鞋。冯小羽想,这个青女真有意思,当着新政权的干部还给地主婆偷偷做鞋,一做就是一辈子,这些他父亲肯定不知道,青女自然也不会说。
水很快就开了,出来,炭火腾起了灰。解苗子猛烈地咳嗽,脸憋得青紫,冯小羽端下水赶紧给老太太捶背,看见桌上摆着一本英文版的《圣经》,书的边角已经磨烂,她好奇地拿起它来
解苗子说,你不能动那个,那是非常神圣的。
解苗子用了“神圣”这个词,使冯小羽想起了许忠德的“g一一dnight”,这些语言的积累,应该不是一天两天。
削土豆的女人端着一碗烂面进来了,来给老太太送饭。解苗子见女人进来,眼神里流露出感激和巴结,赔出笑脸双手接过碗来。女人见冯小羽还没有走,解释说解苗子属于无儿无女的孤寡户,镇上规定,由她负责老人的日常起居,当然,也由她领取政府给老太太的基本生活费。女人说,现在啥子都要钱,镇上给这点儿钱连嘴都顾不住,谁摊上这样的事谁倒霉。言外之意她伺候解苗子是很义务c很雷锋的。
解苗子在女人跟前现出的感恩之情让冯小羽心里很不自在。
女人对解苗子说,这几日忙,没有弄菜,凑合吧!
冯小羽听得出,女人的话是说给她的,女人也知道这顿饭让外人看见了寒碜。看冯小羽正在翻《圣经》,女人没话找话地说,一本破书,整天翻,装得跟真的似的,其实她连自己的名字也识不得。
整天翻的“破书”却是英文。
冯小羽望着衰弱无力的解苗子,望着那碗粗劣简单的烂面,心里陡地冒出许多酸涩。许忠德说得对,还是尽量不要打搅她为好,甭管她是解苗子还是程立雪还是谢静仪,她是谁真的就那么重要?
解苗子吃了几口就停下了筷子,女人把碗朝解苗子跟前推了推说,再吃些,不要天还没黑又喊饿,我那儿还有一大家子人,没有那多时间专伺候你!
解苗子摇摇头,表示实在不想吃了,娘儿们也不再坚持,端上碗就走,回身对冯小羽说,在早老婆子吃饭可不是这样,有丫环站在后头给打扇,熏炉里终日点着檀香,吃的是人参汤燕窝粥,整天的鸡鸭鱼肉,就跟现在城里的县团级干部似的,都让肉汤给泡酥了。老天爷对谁都是公平的,人就那么大点儿福分,早享了晚没有,晚享了早没有,谁也别指望着一辈子的荣华富贵,你说是吧。
看着这个敷衍了事的女人背影,冯小羽有点儿讨厌,一顿饭,连来带去没有五分钟,简单得如同饲养猪狗,也亏得她还有脸说这样的话。冯小羽将带来的奶粉用罐子烧的开水冲了,趁热递在解苗子手里,又将核桃馍打开,放在她的旁边。解苗子没有推辞,咬了口点心,小心地品着,出神地凝视着碗里乳白的液体,那神思分明已经走得很远。许久,她说,这是宁羌王家的核桃馍。
冯小羽说,难为您还记得,到今天,它还是宁羌的主打食品。
解苗子说,我爱吃。
冯小羽说,我听说校长谢静仪也爱吃,回回让人从宁羌往这边带。
解苗子说,都变了,就是这个味道没变。
冯小羽说,您尽管吃,这里还有,吃完了改天我再给您弄来。
核桃馍实在不是什么名贵吃食,现代年轻人谁也不肯光顾它了,宁羌山地盛产核桃,核桃馍是清油碎核桃和面,做成小饼,用炭火烘烤而成,比城里的芝麻烧饼更酥软香脆。在汉堡包们飞快发展的今天,城里对核桃馍多失了兴趣,不再问津。在这里,在大山深处的青木川,在解苗子的生活中,核桃馍仍保留着它的鲜活,保留着它的魅力,这是让冯小羽没有想到的。
一块核桃馍,使解苗子的眼神变得活泛。她说,我以前经常吃。是金玉她爹托人从宁羌买来的。
问及“金玉的爹”,解苗子说,都叫他响马,其实他是民团司令民团是民兵,有排长有连长,也打仗也种田,有人暗地里害他,把他往悬崖边上推,他就掉下去了脑袋烂了死时连口核桃馍也没吃上核桃馍,我一辈子也不要吃这东西!
说着解苗子将手里的馍扔到脚底下,用绣着石榴花的鞋使劲儿碾。
老人态度瞬息的转变让冯小羽措手不及,她赶紧将剩下的点心包起来拿走,不料解苗子说,我还要吃,我要把它们都吃了,一个不剩!
冯小羽想,老太太是糊涂了。
院子里有人争执,从窗户往外看,是许忠德与红头发青年在论说,红头发正把一嘟噜东西用绳子往井里放。许忠德让红头发把绳子拉上来,红头发不干,许忠德朝红头发踹了一脚,红头发很不情愿地嘟囔着,嫌许忠德管得太宽,红头发说豹子钻山,猴子上树,各有各的手段,各有各的路数,谁也不要学谁,谁也不要干涉谁。许忠德说,少干些坑蒙拐骗的勾当,多积点儿阴德,不要让人家戳脊梁骨!红头发不听,照样将绳子往下放。许忠德气得将绳子头抢过来,全扔进井里。
红头发说,你这是干什么,这是干什么!
许忠德说,让你长记性。
红头发说,东西也不是我的,你让我怎么交代。
许忠德说,该怎么交代就怎么交代!
红头发说,我是靠这个挣钱。
许忠德说,挣钱也不能走歪道,想想你爷爷是怎么死的!
红头发说,我爷爷是让魏富堂杀害了的,他差一点儿算了革命烈士。
许忠德说,在魏家大院里说这话你不怕报应?你爷爷是抽大烟,抢人!
红头发说,我也没抢人。
许忠德说,跟抢人也差不多了。
红头发不甘心,仍围着井边转,许忠德说,挺大个人,什么营生不做,学了一身坏毛病,明儿个把个红脑袋变回来!
红头发说,这是新潮。
许忠德说,新潮?你能新得过魏老爷?人家40年代就玩汽车,你这算个屁!
红头发说,魏老爷新潮得把命也新没了,人各有志,我对汽车没兴趣,我只对钱有兴趣。
许忠德说,滚!我再看见你在井边转悠,连你一块儿塞进去!
红头发说,杀人偿命!
许忠德再没理他,拍着手上的土,朝解苗子住处走来。冯小羽觉着,这个许忠德,在某种程度比镇长李天河还厉害。
许忠德进来对冯小羽说,下午没见你在街上转,我猜你就在这里。见解苗子在吃核桃馍说,不能都给她,不知饥饱,见了好吃的管不住嘴,今年过年,吃了两碗饺子,差点儿没撑死。
解苗子接口道,那是有人下了毒!
许忠德说,哪个给你下毒?害你有啥子用嘛。说着将那些核桃馍包了,要放到匣子里去。
解苗子抱住核桃馍说,我还要吃!
许忠德说好吃的一天吃一点儿,细水长流,不要一下吃伤了。
解苗子说,哪个要你管!
许忠德从地上捡起一块被踏碎的核桃馍,吹了吹,搁进嘴里说,他当年在谢校长的办公室里吃过这个,还是几十年前的老味儿,难为王家,几十年还保持着这个水准。
核桃馍被许忠德收到了匣子里,要放到柜子高处。解苗子不答应,非要让许忠德搁在她的床头,嘱咐用被子严严地捂了,说是怕老鼠偷窃。许忠德抱歉地对冯小羽一笑说,老了,小孩子一样
最终,还是把点心匣子搁到了柜顶上。
冯小羽问《圣经》的事,许忠德说大概是校长当年留下的,校长走时给青木川留下了一大批书,都是开了单子让魏富堂从外头买来的,“文革”时候都烧了,可惜得很。现在的青木川中学图书馆,内里的书籍不及谢校长在时的十分之一,空空落落的,尽管现任校长在外头呼吁了几回,也没捐来几本。
冯小羽说解苗子说她自己是太真坪人,可是凭她的感觉解苗子的家应该在山外,她那一口标准30年代的国语,让人想起了那个时代的电影对白,就是现在听起来,也很时髦,这样的人,不可能出于深山。许忠德说解苗子说官话是因为她在魏家大院待的时间长,魏富堂要求他的女人都说官话,包括他的女儿魏金玉,女人中无论是哪个,跟他说土话他一概不理,久而久之魏家大院里的女人们养成了说官话的习惯。冯小羽问为什么会这样,许忠德说,大小赵来自西安,讲的是官话,谢校长更是一口标准官话,魏老爷喜欢说官话的女人,娶来解苗子,不会说也得逼着说。
(第2节)
几天来钟一山没日没夜地沿着川道跑,脸上晒得脱了一层皮,蛇蜕似的,一片一片往下撕。青女心疼博士,说一个细皮嫩肉的小伙,让太阳晒成了黑炭,青木川的太阳也是有点儿欺生,竟不留一点儿情面。冯小羽让青女不要在乎这点小事,说钟一山在日本那边念书,那边的太阳更毒,晚上太阳上哪儿歇着啊,上日本,要不怎叫“日本”呢,连国旗上都描一个太阳。青女说,那是太阳啊,我一直以为是膏药,那几年学校操场老演《地道战》,黑白片,银幕上的日本旗子可不跟膏药一个样。现在没黑白电影了,都花花绿绿了,花花绿绿又不演了,让买票上城里看去。
钟一山对被阳光烧灼的皮肤毫不在乎。最近几天,他在青木川地区确是搜集到了不少东西,有汉代的箭镞c陶罐,唐代的铜镜c三彩,还有一尊明代的瓷佛像,在青女家的楼上摆弄来摆弄去,看看哪个都莫名其妙,弄得房间里一股生土腥气。蜀道的研究在这里变做一团乱麻。
冯小羽也不乐观,她在桥头的大青树底下呆坐,一坐就是半天,河水哗啦哗啦地从脚底下流过去,不舍昼夜,脑子里却理不出一点儿头绪。魏富堂的资料翻了一遍又一遍,几乎烂熟于心,不少材料是魏富堂本人亲自按了手印画了押的。资料中,魏富堂对几位太太,用的词汇是“霸占”c“强娶”,或许是恶霸本人对内眷的一种开脱。至于有巴洛克浮雕的中学,带风雨廊的柏木桥,平坦的石板路,赞助家乡学子,却只字未提,它们大概不属于“罪证”。
冯小羽思考得更多的还是程立雪,可总是想不明白,她到青木川来找程立雪,这个谜一样的女人反而离她越来越远,烟一样地抓不住了。下落不明的女校长谢静仪,糊涂老迈的解苗子,话留三分的许忠德,婆婆妈妈的李青女人物并不复杂,却是这样的费人思量,才几十年啊,魏富堂时代的人不少还活着,竟然模糊得一塌糊涂
李天河在下头检查工作,几天没有照面,打电话来说有事就找张宾。那个张宾已经彻底成了钟一山的“俘虏”,不但对杨贵妃来过青木川深信不疑,还跑前跑后帮着钟一山找证据,召开座谈会,进入了同样走火入魔的状态。许忠德的心全操在他的山萸苗子上,整天围着小树转悠,好像那些丑陋的东西明天就能结出果实来。
冯小羽的头脑一片混沌迷蒙,如进山那天的大雾,满是游动的空白,露出隐隐的景致,却又瞬间隐藏得严严实实。河水在桥下缓缓地流,从前面山里淌出又流进后面山里,青木川被包围在重重叠叠的山中。冯小羽如看环幕电影一样,转了个圈,四面八方的山便也联起手来,挤挤挨挨围着她转了一个圈。她不知道山的内里都有什么,是毒蛇猛兽还是鸟语花香,是穷山恶水还是茂密森林。因为不知,所以要探索,因为艰难,所以更执著,心的深处竟有一些由艰难生成的快乐,冯小羽喜欢这种感觉。
红头发的小青年,现在冯小羽知道了,他是三娃子的儿子,将手插在裤兜里,一蹿一蹿地走过来,在桥头停下来问她,作家同志,你们还要住多久啊?
冯小羽说不知道。
红头发骑跨在桥栏杆上,想跟冯小羽说点儿什么。冯小羽看着这个一刻也不能安静下来的年轻人,想不出以他这样的闲散,靠什么来维持生计。红头发问冯小羽对太白手儿参有没有兴趣。冯小羽问太白手儿参是做什么用的,红头发说是名贵中药,真正的绿色中药,没有污染,没有化肥,纯天然。人参的火力太大,西洋参的效果太偏,只有这秦岭山中的太白手儿参最好,最是提气补脑,以前魏富堂给胡宗南送礼,不送大烟,不送洋钱,就送太白手儿参。冯小羽问他从哪里搞来的这东西,红头发说有人从山上挖来的,托他帮助销售,这东西价格大,老百姓不会买,多是卖给城里来的人,他听夺尔说冯小羽是个作家,作家最需要补脑,吃这个最合适。冯小羽说山上是野生动物保护区,怎么还敢上去挖药?红头发说,偷着挖呗,青木川的人祖祖辈辈都挖药,城里药铺的药都是秦岭里出去的,秦岭无闲草,知道吧?
冯小羽说她不想买太白手儿参,她不提气也不补脑,她的气很足,脑袋很好使。红头发让冯小羽问问钟一山,说那个大学问可能要。冯小羽说,那个学问的气比谁都足,脑子活跃得一会儿一个想法,用不着再补。
红头发说,你父亲呢,那个老干部,他是最该补的。
冯小羽说,老干部吃药花公家的钱,让他自己掏腰包,花一分钱也舍不得。
红头发很失望,打了个长长的哈欠,甩着腿说,吝得很,都是些一毛不拔的。
有人在桥那边喊红头发,说佘鸿雁在满街找他,红头发一下来了精神,答应着跑了。
冯小羽回到青女家的住处,见钟一山坐在院子里摆弄他的唐朝铜镜,问他怎么没出去找杨贵妃,他说在等人,说有个农民家里存了一个青铜的衣带钩,马上就送过来,说不定会和杨贵妃有什么联结。冯小羽说全是瞎掰。钟一山说真的也罢,假的也罢,他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搞科学研究,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线索都会铸成大错,要知道,历史的变化全在偶然之中。
冯小羽说,那你就等着杨贵妃的衣带钩吧,要是在日本山口油谷町再找出一个,配上对,您就大功告成啦!
钟一山说,这样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可能。
冯小羽说,什么衣带钩,连你这个破铜镜,全是假的!
钟一山说,我知道你这几天心情不好,其实也没什么,社会调查么,花出代价,没有结果是太正常的啦,要是连这点心理承受能力都没有,趁早鸣金收兵,打道回长安。
冯小羽说,靠这些假货赝品,你就断定傥骆道走向,你的结论也就成了假货。
钟一山说,我在寻找信息,捕捉一切可能,历史通过文物在对我说话,我要的是历史,不是东西,我知道怎么在假的里边寻找真的,我不能因为假而拒绝真,我也奇怪,小小青木川怎的有这些赝品。
有衣带钩的农民来了,竟然又是红头发青年,青女家的黄狗一见他就咬,吓得他不敢进门。冯小羽把狗拢到一边,狗还呼呼地要往上扑。钟一山说青女家的狗太势利,看来人的衣裳破,就不依不饶地叫唤,刚才张保国来了,它孙子似的摇尾巴。冯小羽说狗不是看衣裳破,狗是不懂时髦。红头发的牛仔裤一边裂着一条大口子,露着肉,狗以为是要饭的。
红头发把钟一山拉到一边,从怀里摸出一个报纸包的小包。打开报纸,里面是一层棉花,剥开棉花,是层油纸,小心翼翼地展开油纸,亮出一个生满绿锈,琵琶形状的铜钩,两手捧着,递到钟一山跟前,连连说,小心些,不要把它搞坏。
衣带钩的确很精致,造型流畅而漂亮,锈的间隙中露出鎏金线刻花纹,花纹的图案是唐草,典型的盛唐风格。这样精美的衣带钩民间不可能制造,老百姓更不可能佩带,出自宫廷是必然的。钟一山问红头发怎的会有这东西,红头发说是他祖上的存留,钟一山立即追问,他的祖上在青木川居住了多少代。红头发也不含糊,张口便说有三千多代了。
冯小羽说,够得上中国猿人了。
红头发说,大家的祖先都是中国猿人。
钟一山手里没松开那个衣带钩,跟红头发谈论衣带钩的价格。红头发张口要一万,让钟一山傻了眼,钟一山说他不要这个钩子了,他只要给钩子照个相,权当证据。红头发说照相不成,这里有个肖像权的问题,在城里也不是拉住谁就能照的,冒冒地照了得赔人好几十万,人是这样,钩子当然也是这样。钟一山说他照钩子是为了科学研究,不是为了营利,这不存在着侵犯肖像权的问题。红头发说,没买你就不能照,买了你爱怎照就怎照,没人管得了你!两人正在为钩子争论,许忠德挑着水桶从门口过,要给他的山萸苗子浇水。冯小羽喊住许忠德,老汉朝院里探探身子,把水桶放下了。红头发一见许忠德,赶紧抓过他的宝贝,揣进兜里。许忠德堵在门口训斥道,再不要丢青木川的人,伙同佘家弄虚作假,坑蒙拐骗,哄谁!
红头发对钟一山说,他胡说,这个不是假的,是我祖上传下来的。
许忠德说,你祖上传个鬼哟,从你爷那会儿就偷鸡摸狗拔蒜苗,吃喝嫖赌,没有正形,是青木川有名的闲打浪。你爷抽大烟,卖得房无一间,地无一垄,连你奶都卖了,会有这遗传?你替佘家从外头背来东西,搁井里,让它们长锈,哄的就是外头来淘宝的人,这些东西在深山老林比文物市场更能骗人。社会打假,打的就是你们这伙人。
红头发说,文物市场没打假这一说,他买假货是他认不得真东西,不是我骗他!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你连我先人的短处也揭,真是不讲一点儿情面了!
许忠德说,人心得往正里放,什么时候都不能偏。
红头发说,我看你的屁股是完全坐到外人一边了,你再拍山外人的马屁,人家也不会委任你当少校参谋主任。红头发气恼地骂许忠德是该挨枪子儿的,说1952年不是政府发了善心,早崩了他这个土匪走狗,他以为他是谁啊!
红头发还不解恨,对冯小羽说,当年是他跟那个货郎拍着胸脯,红口白牙地给魏老爷打下生命财产的保票,魏老爷才缴了枪的,结果呢,缴了枪就给毙了,把房子地也分了,整个一个大骗子。那个货郎自此再不敢来青木川,这个许忠德守住青木川再不出山,为什么不出去,他心里有愧!这些他当然不会给你说,青木川的人谁都知道。
许忠德的脸红一阵白一阵,拽着钟一山就奔了解苗子院里那口井。红头发紧跟慢赶地在后头追,嘴里不住地说,许老二,我揭了你的老疤,你的脸搁不住了,恼羞成怒,就向外人泄露机密,这事让佘老板知道了,他会有你的好看!
许忠德说,你去告诉他,谁坏了青木川的名声,我就和谁没完。
到了魏家后院,许忠德当着钟一山的面将沉到井里的网兜提上来,塑料网兜里满是青铜的物件,光“唐代”的衣带钩就有七八个,还有不少铜镜,有葡萄兽纹的,有菱花芙蓉草的。器物上刷满绿彩,一看就是“批量生产”的仿制品,由山外带进样品,佘鸿雁批量仿制,沉到干枯的井里,借着井底的潮气让浮彩慢慢渗入,慢慢生锈,然后再埋入黄土之中,数月后掘出,就是完整的“出土文物”了。钟一山捧着一把衣带钩,如同捧着一把尚未长熟的青枣,好气又好笑,但是他私下跟许忠德说,老许,红头发手里那个衣带钩的确是真的。
(第3节)
青女说她最远只到过县城,但是据冯小羽了解,青女在当丫头的时候不但出过宁羌县,还跟着大小赵到过佛坪老县城。后来当了妇女会长,成了干部,便绝口不提这段经历,也不愿意再提大小赵的事情。
青女在青木川的历史发展中是个很重要的人物,她是最早和解放军接触的当地青年,是红色政权培养的第一批干部,是难得的妇女积极分子,在促进魏富堂投诚缴械工作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在以后揭发魏富堂反人民的阴谋中,青女揭露出魏富堂私藏美国“科尔特”手枪,让魏富堂由集训变为了关押。
曾经,青女在青木川红得发紫。
红得发紫的青女本应平步青云,一路向上,顺理成章成为地方干部,上乡上县上地区,前程辉煌,可是青女并没有在革命路上大步前进,结婚以后的青女一心一意过起了小日子,成了一个典型的婆婆妈妈。冯小羽做过调查,1952年夏天,也就是在魏富堂被镇压后数月,青女推掉了到县里干部学校进修的机会,嫁给了青木川一个普通的农民。
青女对魏家大院的任何事情都不做评论,这点,冯小羽来到青木川便已经感觉到了,冯小羽要和青女谈论青木川的历史,就必须拿出充分证据。与许忠德不同,青女对不想说的绝不会像许忠德那样闪烁其词,顾左右而言他,青女的招数是“守口如瓶”。
青女领着孙女九菊打感冒疫苗回来,坐在板凳上给九菊缝制衣服上的小兔子,冯小羽在旁边帮她纫针。青女的眼睛花得厉害,戴着眼镜也纫不上,而小兔的缝制需要不停地换线,这给她的工作增加了难度。九菊不时地催促,希望能早一刻穿上有兔子的衣服,在外面玩一会儿就要跑回来看看“兔子”的进度,把青女搞得没一点儿办法,对孙女说,就是真兔子也不是一天就能长起来的,它得慢慢来不是。
九菊不管,九菊说王华的衣服上有米老鼠,张妞妞的衣服上有大象,她的衣服上必须有兔子,而且兔子要尽快在身上出现,以便去媲美。
这样一来,缝制兔子的工作就比缝制皇上的龙袍显得更为重要。冯小羽的参与使青女的针线轻松了不少,至少她可以不必为那些彩线细针伤神了。
冯小羽说这样的兔子城里小商品市场有半成品出售,只需缝在衣服上即可,如果九菊喜欢,她回去可以买一打寄来,要兔子有兔子,要狐狸有狐狸。青女说省城那样的大地方要啥子有啥子,上个月佘家买回来一个电什么灶,不冒火苗,一个片片,照样能烧水做饭,就是天上的仙女做饭也达不到这样的水平冯小羽说那是电磁灶,比电炉还方便,现在城里很多人家都用这东西。青女说佘家人说城里有种饭叫“旱宝宝”,小孩子都爱吃,一个“宝宝”十几块。冯小羽想了想说,佘家人说的大概是“汉堡包”,其实就是洋人的肉夹馍,没甚意思。
冯小羽问青女到没到过西安,青女说,我哪里到过西安,就是宁羌县城,也只去过两回。
冯小羽说,当年送大小赵回西安,您是跟着一块儿走的,同去的还有十几匹马,二十几个护兵。
青女停下针线呆了半晌,问是谁说的,冯小羽说是解苗子说的。解苗子说大小赵是青女送走的,青女跟着她们一块儿上了西安。
青女说,是一块儿走的,可谁也没到西安
冯小羽让青女把当时情景细细说说,青女说,几十年的事了,都忘了。
冯小羽说,您其实一点儿也没忘,都在心里装着呢。
青女的确记得,记得清清楚楚
大小赵的忧郁症越发严重,姐俩轮换发病,魏家大院几无一刻宁日。
大赵自称观音菩萨座下的龙女投胎,一心到观音崖出家,将头发全部剪光,不施粉黛,灰布直缀连睡觉也不脱了,又将住房布置成佛堂,香烟缭绕,把木鱼敲得响彻终日。罗光华是魏富堂手枪队的队长,承担着魏富堂私人保镖的任务,出入内宅,被大赵碰见,每每要扯住,说罗光华是观音座下的善财童子,私自下凡,死活要将“善财童子”送回去,害得罗光华轻易不敢进魏家大院。身为手枪队长却不敢进院,作为保镖就很失职。
小赵不言不语,黑袍黑履,一到天黑在院中游走不歇,谁不留神撞见,能吓个半死。小赵半夜在厨房出现,说是饿了来找吃的,将厨子陈把式吓得跪在地上磕头筛糠,说家中老母尚在,无人奉养,求阎君开恩,再给年阳寿,待老母去了,他自去报到。原来是将小赵当做了索命的黑无常。
大小赵碰在一起,没有话语,生硬呆板,如两具棺材里坐起的僵尸。后来不知由谁发起,她们开始玩一种“鬼推磨”的游戏,并且越推越上瘾,成了每日的功课,不是大赵来找小赵,就是小赵去找大赵,由于“鬼推磨”,使她们成了分不开的一对。这个游戏玩得让青女这些身边丫头们胆战心惊,只要看见妖孽般的大小赵凑到一块儿,就四处躲藏,为的是逃避那个可怕的游戏。所谓“鬼推磨”,是将一碗清水放置院中平地,一个方凳四脚朝上摞于碗上,四个人站在四个方位,将手心轻搁凳脚,不一刻,那凳子就自己旋转起来,并且越转越快,人便跟着转。也只有在那飞快的奔跑旋转中,大小赵仿佛才成了活人,回到了人间,大赵光光的脑袋上冒出了大粒大粒的汗珠,反射出了太阳的光芒;小赵像老鼠一样唧唧地叫唤,身上的气味更浓。
魏富堂反感大白天在家里搞什么“鬼推磨”,将内宅所有方凳全部收藏入库,让两个赵寻不到道具,绝了“推磨”的念头。魏富堂给大小赵找过不少大夫,吃了不少药,两个姐妹的病终是日甚一日,闹得人说魏家大宅内有冤屈的鬼魂作祟,附在大小赵身上,兴风作浪。这鬼魂不是别人,就是愤愤不平的刘二泉。
一个大宅被搅得鬼气森森。
胡宗南在魏家大宅里住着的时候见过大小赵,说是两个如玉美人被疾病缠绕如此,实在可惜,让他的私人大夫给大小赵看过病,大夫说姐俩的病已经不能用忧郁症概括,应该属于精神分裂范畴,这种病不能根治,不能有后,否则有血脉遗传的可能。这样一来,问题严重了,魏富堂刻意改变魏家的基因,为此而不惜重金,长途跋涉去省城迎娶名门。这一举动显得有些得不偿失,在选择妻子c接续书香门第的同时也接续了难言的疾病,这是让他始料未及的,且不说赵家两位小姐生不出儿子,就是生出来,指望一个疯疯癫癫的后代为魏家争来光彩,为他百年之后的墓碑挣来令牌,也是妄想。他从此与大小赵极少接触,也到她们的住处去,点卯般,坐坐就走,从不多待。这一期间,魏富堂的床笫实际是呈空虚状态,精力旺盛,时值盛年的魏老爷,时时处于不安的焦躁中。知道魏老爷焦躁的有两个人,一个是青女,一个就是李树敏。
青女不止一次看到魏老爷到小赵的房里,面对着先天高贵,后天不动人的妻子,脸上透出的失望和无奈。魏老爷坐在南窗前的桌子旁,烦躁地用手指敲击着桌面,小赵在床上坐着,脸朝着墙,一动不动,足足有一顿饭工夫,两人谁也没说一句话。青女给魏老爷端茶,魏老爷问青女,你多大了?
青女吓了一跳,她也多少知道了些男女的事情,慌慌地说,十一。
魏富堂说,太小,你得上学,好好伺候太太,将来我送你到西安念书。
青女说她不念书,她就愿意伺候太太。
魏富堂说,把书念好了,你就是太太。
青女低着脑袋不敢说话,她在琢磨魏老爷话里的意思。她就是太太,谁的太太,魏老爷的太太么,要是那样她可不愿意,对她来说,魏老爷太老,比他爹还大。
魏富堂的身边应该说不缺女人,以他的势力,就是强迫哪个来,哪个也不敢不来。镇街上妓馆c烟馆的外来女子也有不少,但魏富堂的眼光却是太高,他睡的女人,一要有品位,二要漂亮,就是,也得要“卖油郎独占花魁女”,这妓首先必得是“花魁”,还得由他一个独占。问题是青木川c青木川周边,找不到他想象中的花魁。馆里来了新姑娘,老鸨必请魏老爷过来喝茶,其目的不言自明,姑娘中也不乏佳丽,但魏富堂竟然没看上一个。人们观念中的土匪恶霸多是旺盛,色胆包天,动辄便要强奸,便要玩弄女人,可是魏富堂却有些例外,他睡女人与娱乐无关,目的只有一个,生儿子,生好儿子。多少有些变态。后来人们分析,这可能与他当年和结发妻子刘二泉不正常的夫妻关系有关。
有一天,青女到前院去请示冬天给小赵房里拨炭火的事情,恰逢李五少爷来看他的舅舅,桌上照例放了蒙着红纸的核桃馍,五少爷坐在八仙桌旁边跟魏富堂讨论续娶舅母的事情。以五少爷的意思还是得在山外找,山里的女人再漂亮终归还是村气,没见识过大地方的名媛则罢,见识过了,便知道了大家闺秀的妙处,传宗接代,品种质量是第一的。
魏富堂闷着头不说话,只是呼噜呼噜抽水烟。
五少爷说外甥跟舅舅说这样的话当然很不合适,但是他娘给他下了话,让他在外头无论如何得给舅舅寻个满意的女人来,漂亮c学问c品位c门第一样不能少。
魏富堂说,你还有两个舅母,山外大家闺秀哪个愿意进山做小。
李树敏说,简单极了。
魏富堂说,怎么叫简单极了?
李树敏看了一眼站在旁边的青女说,把两个舅母送回西安就行了,用城里的说法是离婚。
魏富堂说,用当地说法就是“休”了,赵家姐俩也没啥子过错,休不得。再说,她们西安娘家大概是没人了,休回娘家就是把她们推上死路。
李树敏指着青女说,怎能说舅母娘家没人,她不是人?
李树敏说罢冲着青女一笑,青女觉着五少爷的笑里满是内容。她年龄小,还解不开,兜不住那些内容,但她知道,自己这辈子大概跟大小赵是永远分不开了。
那年冬天,魏家没给大小赵房里拨炭,陕南阴冷的天气冻得人瑟瑟发抖。南方的冬天跟北方不同,北方是冷在皮肉,南方是冷在心里。越是需要太阳的时候越是没有太阳,天老是灰蒙蒙的,无所谓早晨和黄昏,无处躲,无处藏,躲到哪里都是阴冷和潮湿。
果然冬天的日子没过多久,魏富堂就安排人,要将大小赵送回西安。
魏老爷在西安市后宰门给大小赵购好了一院房。为这个老乌跑了几趟西安,回来给魏富堂汇报说后宰门是西安的白菜心,离钟鼓楼不远,东有车站,南有市场,居家过日子绝对方便,房子里置办了一应手使家具,雇了两个当地老妈子,两个小厮,静候着姐俩入住。魏富堂还不放心,又安排青女在内四个丫头随同前往,使回到西安的赵家姐俩保留着已经习惯了的一切。依魏富堂的设计,护送赵家姐俩的团丁走到西安骆峪山口便折回,只三两个精干,便衣短打扮,和丫头们将女主人送至后宰门。
大小赵是晚上起身的,起身那天下午阴云低垂,飘着微微的雪花。青女出门看了几回天,都没有晴的迹象,她不明白为什么魏老爷将出发的时间选择在了晚上,而且是这么一个糟糕的天气。她为小赵准备了狐皮斗篷,问小赵要不要带上手炉,小赵说不带,什么也不带。的确,小赵把什么都扔在了青木川,只身一人,一件单薄黑袍,轻轻松松走出了门,就像她来的时候那样简单。
她们离开青木川的时候,雪停了,出了月亮,月亮周围一层彩色的晕圈,映照得山色河流都影影绰绰,仿佛隔了一层。昏黄月色中,大小赵一人一领滑竿,颤颤地走过河,河边站了几个人,是来送行的丫头们的父母兄弟。四个丫头准确说是青木川第一批出外的打工先驱,是而今青木川如缕不绝进城打工青年的先辈,她们的走,在许忠德等学子出山读书之先,并且意义完全不同,所以就显着有点儿悲壮,特别是在这微雪初霁,月色迷蒙的时候。丫头们兴奋中有些惶恐,第一次离家,第一次走出寂静深山,投入到繁华都会,她们向往那里,又惧怕那里,四个人都处于矛盾中,想哭,又觉着不应该哭,脸上的表情就非常难看,跟她们的父母兄弟告别的声音就有点儿发颤。爹娘告诉她们,魏老爷已跟他们谈好了条件,那边管吃管住,一年两套衣裳,这边每年可以到魏家大院领取六块大洋,一年后她们可以回来探亲,不愿意再去的可以留下六块大洋对她们的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这样的优惠条件在青木川是绝无仅有的,丫头和她们的爹娘没理由悲哀。
丫头们紧紧地站在滑竿后头,每人的手里攥着一块大洋,是李五少爷看在两个舅母的面子上送给她们的赏钱。五少爷说了,他本应该亲自去送舅母,但是老母亲入冬以来喘病加剧,恐有不夷,只好拜托家乡几个姑娘一路辛苦关照,权当替他行孝。五少爷将大洋交在每个人的手中,到了青女这儿,与众不同,给了她三块,虽然是悄悄的,但那夜色中清亮的叮当声还是让青女尴尬。比别人多了两块,这让她非常的不安。
魏富堂派了两个班的亲兵护送大小赵,由少校团副老乌带领。老乌胆大心细,这样的任务交给他,万无一失,比魏富堂自己亲自去还放心。上路的人中还有魏富堂的汽车机械师,他要回西安探望妻小,顺便购回汽车配件。
好马快枪,金银细软,一行人打着火把,浩浩荡荡出了青木川,奔了去石门栈道的山路。
大小赵坐在滑竿上,招呼也没打,连看也没看魏富堂一眼,冷淡得就如同当初离开西安的娘家。
丫头们一步三回头,止不住泪水涟涟。
魏富堂和大伙站在青木川口,目送着北去的火光。火光拉成长长的一条,顺着山道迤逦向上,渐小渐隐,直到被杂树丛挡住,看不见了。一阵风顺着山道吹来,捎来一股点燃的松明气息,众人心里有一种送殡感觉,只是谁都没有说出罢了。
这的确是一条不归之路。
魏富堂是草莽出身,他为大小赵选择回西安的路线是避开繁华城镇,迂回秦岭古道,先走金牛道,再沿汉江南下,到洋县,北上华阳,从周至穿出,直抵西安。之所以这样选择,是他对这一带山地的熟悉。当年追随王三春,这是他的主要活动范围,里面的沟沟岔岔,熟悉得不比当地土著差。哪里有村落,哪里能歇脚,哪里有接应,哪里有卧底,他和老乌都一清二楚。一路上,他们要防范的是官兵,不是土匪,坦荡大道,老乌他们随时会被扣押查问。虽有胡宗南c于右任的交往,毕竟过于招摇。是最靠不住的,见色起意,见钱眼开,官兵可以以各种理由阻挡他们c消灭他们,整治他们绝没有商量余地。山里的土匪c民团就简单多了,山道上都是弟兄,东边的彭源州彭大王,北边的郧天禄郧胡子,都在一块儿喝过酒,跟老乌也是莫逆之交,沿途会有所关照,道路艰苦却绝对安全。
秦岭最高处海拔3600米,这里的气候俗称“夏无酷暑,冬日极寒”,“太白积雪六月天”,就是到了盛夏,雪还留恋山巅,不肯退去。青女们走在地冻天寒的冰雪里,旅程痛苦难耐,山道滴水成冰,一步三滑,几乎到了生命的极限。最先倒下的是小赵,发烧咳嗽,最初还能就着青女带的暖壶喝口热水,后来水也喝不进,嘴巴起了一层亮晶晶的泡,蔫在滑竿上不睁眼睛。在华阳镇,老乌请了中医给小赵开了几服药,养息了几日,还是得往前走,人却虚弱得抬不起头,连声音也发不出了。继续向北,翻过惑人坪梁,过了都督门,远远望见佛坪老县城的石头城垣,她再坚持不住,昏死过去。山道陡斜,无法乘坐滑竿,是那些亲兵轮流地背,将小赵背进了老县城。
自从当年王三春和魏富堂在老县城演出过那场猫捉老鼠的血腥游戏以后,老县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两个县长同时被杀,凶手无从查找,新派来的县长吴其昌到任上的第二天,一直跟随着他的兄弟吴运昌就被土匪绑了票,这个土匪不是别人,就是魏富堂的把兄弟郧天禄。绑县长兄弟的目的很简单,要枪c要棉衣c要大米,否则就撕票。应该说吴其昌是个有头脑有作为的县长,在来佛坪之前是汉中城固的县知事,对堰务方面很重视,提倡种树,反对乱砍滥伐。城固的五门堰是陕南重要水利工程,自汉代便有此设施留存,吴县长在任期间,曾多次勘视水利,出示布告,禁止在堰头开荒种地,放牧践踏及砍伐树木,要老百姓“蓄荒植树,以固堤堰”,“如有违犯,带案惩办”。至今,五门堰头还有一块吴其昌责令农民傅青云立的《认罪碑》,傅青云在碑文上说,他砍了堰头一棵树,经乡绅说情,县上从轻处理,罚他补种树木十五株,出资请戏班子唱戏三天,写出检讨,刻成碑,立在五门堰,以警后人。吴其昌这招很厉害,仅谁砍树谁请戏班子就很绝,老百姓看戏的时候就得问个为什么,为什么呢,为砍了一棵树,真真的划不来。但就是这个在城固平地上很玩得转的吴县长,到了山地却变得一筹莫展,寸步难行,老百姓可以立《认罪碑》,土匪可是不会立任何碑的。吴其昌还没来得及将这件很棘手的事情禀报汉中行署,只是稍稍怠慢了来送消息的土匪小喽,他兄弟血淋淋的人头就隔着墙被扔进了县衙大院。人头咚的一声砸在大堂台阶上,他兄弟的眼睛还睁着,死不瞑目哪!吴县长立刻傻了,带领着城内全体官兵职员跑回汉中,走到一个叫袁家庄的地方,住在关帝庙里,准备第二天再往汉中赶。那天晚上,躺在关老爷供桌上的吴县长辗转反侧整整一宿,一大早,就说再不往前走了,说昨天关老爷托梦给他,让他将佛坪县城迁往袁家庄,此地为通郡大邑,忠孝之地,蔚为文明,佛坪发达兴旺有日可待矣。
于是整个政府班子在关帝庙内各司其职,开张办公,当下就张贴了将佛坪县衙迁往袁家庄的布告,李代桃僵,索性将袁家庄叫了佛坪。后来人们分析,吴县长所谓的关帝托梦是托词,如果真是他领着全体官员逃回汉中,保住了性命,也绝没有他的好果子吃,首先一个“临阵脱逃”的罪名,扣在他脑袋上就绝对无可辩白。在供案上思量一宿,便假借关老爷之意,留驻袁家庄,使“临阵脱逃”变做了“战略转移”。
县长的离去,让佛坪老城的百姓备感失落。本来佛坪就山多田少,生理绵薄,首脑一走,更留不住人,于是他们也追随着父母官向袁家庄迁徙,带着他们的祖坟,带着他们的猪狗牛羊,如同后来的“三峡移民”般,尘埃滚滚,行走在山间的小路上。佛坪县城很快地衰败了,空落了。被唤作“老县城”,所谓的“老”,就是过了时的旧地,真正的佛坪城崛起在了袁家庄。没有谁再到老县城来,从华阳过来的路死了,草长起来了,树长起来了,老县城慢慢地藏匿于泥土和植物之中。
大小赵们进入老县城的时候,老县城除了城墙还屹立于崇山峻岭之间外,城内房屋已经倾圮破败,荒草没人,县衙门c文庙c义仓c城隍庙都消失了,空留下一堆堆碎砖烂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老房的宅基c巨大的碾盘c汉白玉的石雕c苍老的石碑,散落在荒草丛中,这里那里,偶有所见。废墟中,唯一挺立的是“荣聚站”,它像一个老谋深算的匪首,带着冷笑,带着自信,得意地欣赏着自己的杰作。城内还有零星住户,总共不过五六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战战兢兢在荒凉中过着荒凉的日子。
老县城破败若此是老乌们没想到的,当他们疲惫不堪地走过那座半坍塌的城门洞时,老乌简直不能相信,这就是当年他和魏富堂摆脱王三春的藏匿之处。那些店铺c烟馆c赌局c女人,那熙熙攘攘的山场,仿佛都如树上的落叶,飘飘荡荡很随意地散了。巨大鹅卵石砌就的城墙,因为屡次的失职,再不被人理睬c重视,在衰草寒烟中落魄凋零。一行人走在那条荒草埋没的“街”上,谁也没说话,他们知道在这座荒废的旧城里不会得到任何想象中的照应。
“荣聚站”,许久无人光顾,里面蛛网尘灰,便溲狼藉,门扇遗失,冷风直入。墙角一只腐烂的死鼠,窗下一副山麂的骨架,见了这情景,谁都倒吸一口凉气。
老乌将大家安顿在“荣聚站”,自己在城里转了一圈,回来时后头跟了个老汉。老汉自称姓牛,是被杀县长的师爷,别人都走了,师爷不走,说两个县长将性命搭在了这里,他做鬼也要将这座城池陪到底。师爷住在西门内,就将大小赵安排在他的家里去住。
几天的奔波冻饿使大家疲惫不堪,两个丫头私下里商量,不想再往前走了,被老乌知道,狠狠地骂了一顿,啪啪地扇了嘴巴,躲在山墙外头呜呜地哭。牛家的房屋还算齐整,有堂屋有灶房,旁边是两间卧室,分别住着牛老汉夫妇和一个女儿。老乌将大赵的行李扔到牛家女儿的房里,让小赵住在牛老汉的小屋。还没有安排妥当,大赵就被牛老汉的女儿从房里推出来,女儿说她不能跟一个光脑袋在一个床上睡觉。老乌说光脑袋是魏老爷的夫人,是百分之百的女人,牛家女儿还是不允,说是男是女你也没试过,不能由你说了算。
正好大赵也不想和那女子睡,便指着灶后说那儿暖和,她就睡那儿。
又让小赵和牛家女儿睡,女儿也不要,说小赵是个快死的人,气息有出无入,万一在她的床上咽了气怎么得了。牛老汉犟不过女儿,站在旁边说不上话。老乌眼一瞪,拍着腰里的枪说,睡也得睡,不睡也得睡,你这个不要那个不要,把老子惹急了,老子跟你在一床上睡!
牛家女儿不言语了,撅着嘴跑出门去,到别人家找地方去了。
牛老汉说女儿惯坏了,让老乌别跟孩子一般见识。老乌说,这就对了,早就应该这样,我们就是在这儿歇歇脚,还得往西安赶,这鬼地方不是久留之地。
事实上远不是老乌说的,“歇歇脚就走”,大小赵们在老县城一住就是七天。不是因了小赵的病,小赵在青女的照顾下,吃了热汤,睡了暖和的床,加之牛老汉懂些医术,只两日烧便退去,脸上也有了血色。麻烦出在大赵身上,大赵不知怎的发现老城墙北有白云塔,旁边有颓废小庙,供奉着两尊佛像,便立志在此修行,口念佛号搬进了小庙,再不北上。老乌劝说这里太苦,没吃没喝,狐狸所居,豺狼所嚎,住不得人,要出家也到西安寻一大庙,着魏老爷多送些钱粮柴米,尽管去出。大赵说,五蕴皆苦,五蕴皆空,闹市与深山是一样的,世间变迁不息,变化无常,广宇悠宙,不外苦集之场,跳出苦海,灭尽无明,了断生死,即是涅,回不回西安都是一样的。
让老乌没了办法,但他无论如何不敢扔下大赵,任她出家在老县城。着小赵去劝,小赵不管,小赵有了精神便让青女去找凳子玩“鬼推磨”。偏僻旧城哪里去找合适方凳,便用小板凳代替。当那个凳子在牛家堂屋地上滴溜溜转起来的时候,吓得牛老汉一家跑得不剩一人。老县城几户人家,都认为住到牛家的女人是个鬼怪山妖。
几天时间,二十几个人吃光了老县城所有的公鸡母鸡,吃完了每户梁上吊挂的腊肉,再住下去便是山穷水尽了。老乌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出发,前面翻过秦岭大梁是厚畛子镇,虽仍旧是深山,但怎么也比老县城富足,在那里大赵尽可以演出家闹剧,小赵要“鬼推磨”就“鬼推磨”,爱怎么耽搁就怎么耽搁。
吃完早饭上路,阳光很好,满山雪光耀眼,天空蓝得见不到一丝云彩。青女把披风给小赵披上,又用暖壶装了满满一壶鸡汤,以备路上所需。牛老汉说大可不必带汤,从老县城到厚畛子四十里山道平展宽敞,是旧傥骆道的遗迹,走得顺畅,半天尽可到达,到了厚畛子就要什么有什么了。
队伍整顿完毕却又出了问题,大赵不走,拽着白云塔的栏杆死不撒手,说这里就是她的归宿了。老乌也不再与她废话,索性找来绳子将她绑在滑竿上,大赵在滑竿上挣扎不已,猪一样叫唤着被抬出了老县城。牛老汉很仁义地送出来,站在城门洞口,嘴上说着“有空再来耍”的话,心里却泛着送瘟神一样的快乐。
一行人翻过秦岭大梁,道路变得更为宽阔,当年在路边存留的驿站c石碑隐隐可见。路边林里有嘎嘎的声响,老乌做手势让队伍停下,只见一只熊猫,冒冒失失地从林子里撞出,又昏头昏脑地钻了进去。下雪天寒,熊猫从高处转移到下面来过冬,青木川及老县城人常在山林里碰见,见着了也是各干各的,互不干扰,就是猎户,也极少猎杀熊猫,一来熊猫肉粗而柴,酸而膻,远不如麂子野猪细腻;二来皮毛疏硬扎人,没有绒毛,不能保暖,卖不上价钱。也许是心情太好,也许是许久没有动枪,走在前面的老乌端起枪朝林子里的熊猫连发两枪,震落了树上的白雪。机械师想知道打着了没有,枪声未落就钻进了茂密竹林,不见了踪影。看熊猫的机械师还没回来,前面往厚畛子打前哨的人折回来了,说营盘梁上在和民团打仗,要往南来,民团挡着不让过,郧胡子也帮着民团一块儿打,双方在那儿纠集了几百人。营盘梁离厚畛子只有五里,是傥骆道的必经之路。老乌静下来仔细听,果然隐隐听到了枪声,老乌让大伙就地休息,说等那边打完了再走,他不想搅到别人家的是非里。
大家就停下来,各人寻了干净地方或坐或躺,小赵躺在滑竿上没下来,盖着披风蒙头睡觉。老乌给大赵松了绑,大赵远远地寻了块草厚的地方盘腿打坐,不跟大伙往一块儿搅和。有谁问卸不卸行李,老乌说不卸,停一会儿就走,山里的仗多是伏击,时间长不了。青女挨着小赵坐在一块平整的长石头上,拂去石头上的雪,隐隐感到石面上的坑洼,好像是块碑。这里说是平地,实则是个高台,有烂砖碎瓦,有面目模糊的堆积,大概是个塔,就是说,他们歇息的场所是座古庙的遗址。青女觉着心里没着没落的,未卜的前程让她不安,在这个荒凉的所在她特别想娘,想娘一个人在家一定有很多难处。明年说什么她也要回青木川,再不去西安,六块大洋算什么,能跟娘厮守着过苦日子比多少块大洋都值。想到这儿,心里有点儿酸酸的,想着老乌说了,从西安到宁羌走官道,坐汽车,也就三天的路程,她回家,一定要坐车回去。平时看魏老爷坐汽车,想那感觉一定很奇妙,她手里有三块大洋,当做回家的盘缠应该是够了。
冬日的太阳暖暖地照着,周围散发着草木的清香,二十几个人摊散在一片荒草甸子上,都有些昏昏欲睡。蒙蒙眬眬中,青女听见老乌让人去找看熊猫的机械师,说去了这半天还不见回来,莫不是让熊猫背去做了女婿。没一会儿,找的人回来了,说机械师在林子里被打死了,血都凝了。
老乌一听,翻身站起,大喊,快走!
大家匆忙收拾东西,还没待滑竿担起来,周围枪声大起,几个亲兵立刻被撂翻。紧接着,呐喊声从四面包抄过来。老乌还企图抵抗,指挥着人向土冢撤退,可是哪里来得及,一伙穿黄衣服的人从林子里冲出,将他们牢牢围在中间,刀枪齐上,霎时草甸上血肉横飞,惨叫声声。青女扯着小赵,躲在大石碑旁边,将脑袋使劲往碑身下的土里扎。纷乱中,青女听到老乌在嚷:“我们是青木川魏司令的人。”但很快便没了声响。草甸上乱作一团,不时有滚热的血溅到她的脸上c身上,什么也顾不得了,只是紧闭着眼哆嗦,脑袋里是一片空白。青女想,这就是死了,没想到她的死来得这样早,这样快,是这样一种形式。
一袋烟的工夫,对方结束了屠杀,青女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还活着。不但自己活着,从青木川来的所有女人都安然无恙。抬起头看,美丽的草甸惨不忍睹,横七竖八的尸体,黏稠鲜红的血,花花绿绿的肚肠,使这里成了人间地狱。青女看见老乌趴在石碑上,后背一道长长的裂痕,人分成了两半。一个亲兵没了脑袋,直着身子靠在石头上。女人们吓傻了,发不出半点儿声音,任着人将她们提起来,拎小鸡子一样,扔作一堆。只有自称了断了生死的大赵,不为情景所动,仍旧在草上打坐,光秃秃的脑袋反射着太阳的光,在蓝天下明亮耀眼。
一个小官模样的问丫头们,那个光脑袋的是谁。没人敢回答,小官揪住小赵的脖领子,拿枪顶住她的下巴,让她说。小赵说,那是我姐姐。
小官说,你姐姐是谁?
小赵说,赵素璧。
青女才知道大赵的名字叫赵素璧,至于小赵叫什么,没人问,直至她的终结,也没人知道她的名字。小官从小赵嘴里知道了她们是魏富堂的家眷,要到西安去,便说,魏富堂是陕南有名的土匪恶霸,这样的人和他的家眷是不能活在世上的,我们要要
旁边一个长着黄胡子的提醒说,要消灭。
小官说,对,要消灭你们。
青女看了一眼黄胡子,这个人说话斩钉截铁,带有浓重的甘肃口音。黄胡子见青女看他,狠狠踢了她一脚说,看老子做甚?要报仇吗?
青女赶紧低了头,他觉得黄胡子不但胡子黄,连眼珠也是黄的,细长的脸,朝外龇着的门牙,像是五百年前的黄鼠狼。黄胡子让她们在石碑前站成一排,不许说话,不许哭泣,她们老实地站了,有的人吓得尿了裤子。
小官开始拿大赵的脑袋当靶子打,打了两枪竟然没打中,大赵依然声色不动地盘腿坐着。小赵却已经瘫软在地上,被一个兵狠狠砸了一枪托,又勉勉强强站起来。黄胡子举起手里的枪,向着大赵只一抬手,大赵的眉心便出了个洞,那洞红艳艳的,在大赵白皙的脸上显得十分动人。眉心上有洞的大赵睁了眼睛,看了看石碑前站着的女人们,好像是笑了笑,就歪在草丛里。接下来,兵们开始搜检青女们身上带的东西,兵们不老实,在她们的身上摸摸揣揣,黄胡子说,不许动女人!
一个兵说不动白不动,被黄胡子抽了一个嘴巴。
小赵的身上除了衣裳,没有任何多余,丫头们随身包里的银圆被翻出来,搁在各人的脚下,都是一块,青女是三块,摞起来也搁在脚下。那情景甚是奇特,四个丫头加上小赵,五个女人呆呆地站着,各人的脚边放着钱,太阳照耀着,钱闪着银亮的光,像是各人的标志。
小官说,一切缴获都归公!这是的做法,我们也不例外。
黄胡子将丫头们脚下的钱逐个收了,收到青女脚下,抬起头盯了她一眼。兵们将女人们拉到倾塌的砖塔前,让她们站好,唯独将青女留下来,面对着她的同伴。小官似乎不愿马上将事情了结,跟黄胡子小声商量,个个都是鲜货,能不能让弟兄们解解乏,黄胡子斩钉截铁地说不能,说还是那句话,不动女人,他们动了女人就不是了。
兵们举起了枪,丫头们突然明白了什么,惊叫着四处逃散,还没跑出半步,乱枪齐射,全部扑倒在地上,殷红黏稠的血,汩汩从她们的身下流出,将地上的雪洇出一朵朵硕大的红花。这一切都在青女的目光下进行,她看着她的同伴生命在呼喊奔突中戛然而止,看着血在蓝天下喷射,在极端的恐惧中她跌坐在石碑上,傻了。枪声停息,林子里除了呜呜的风声,一切变得亘古般寂静。至此,从青木川出发的一行人中,除了青女,所有的人全部去了他界。
湿润的风从南面的山谷间徐徐吹来,将枯草吹拂得低弥如浪,有云从谷间涌出,预示着一场大雪的即将到来。
兵们将沾着满身鲜血的青女押回老县城。牛老汉一家正在吃饭,见了这情景也并没有多少惊异,久居山林,土匪兵痞你来我往,转瞬间你生我死,如那“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官场,频繁变换,见怪不怪了。
倒是牛老汉的女儿拍着手说,爹,你瞧,这个丫头她又回来了!
兵们将青女拴在牛圈的柱子上,也没派人看守。
村里有猎户打了头野猪,被黄胡子们弄了来,围着火塘喝酒吃肉。牛老汉来给牛添草,偷偷对青女说,逮着机会你得跑,我看他们把你看得不严。
青女流着眼泪说,跟我一块儿的人都死了,我这个样子怎么回去交代?
牛老汉说,我料你们就会出事,你们在这儿住着,来了几拨人偷偷打听你们。
青女说,他们是。
牛老汉躲过青女的话头说,女子你记住,永远别问他们是谁。
青女说,全杀了,就留下了我。
牛老汉说,是你命大。
那边,兵们在喊叫让牛老汉过去往塘里添炭,牛老汉答应着往外走,回身对青女说,能逃就逃。
晚上城外响了一阵枪。青女又怕又累,一宿不敢合眼。“”单单留下了她,那与众不同的“三块大洋”究竟暗含了什么内容,二十几条生命顷刻就消失了,回去如何向魏老爷说明
早晨牛老汉来给青女解绳子,说那些兵夜里就走了,现在下了大雪,让青女借着雪赶紧走。青女说往哪儿走呀?牛老汉说,往你的青木川,你得回家!
青女说她根本不知道青木川在哪儿,牛老汉说先到华阳,到了华阳就不远了。青女说华阳怎走,老汉说往西,过都督门进吊沟。青女望着外面满天飞舞的大雪发愁,牛老汉说村里有个叫二猫的,今儿个要到华阳帮着老丈人盖房,让青女跟他搭伴走。
青女就跟着二猫走,走了两天到了华阳,一路要饭,顺大路走,狼狈不堪地回到了青木川。没敢直接回魏家大宅,而是先奔了广坪的李家,她得让李老太太帮她拿主意。饥寒交迫的青女一进李家大门就昏了过去,李五少爷正在后院廊下斗鹌鹑,听见前头一阵乱,问怎么回事,下人禀报说来了个要饭的,饿晕了。五少爷说怎的让要饭的往院里跑,家人说要饭的轻车熟路,直奔老夫人的住屋,也怪呢,要饭的是个大姑娘。李五少爷若有所思,想了想说,不管怎么的,别让她死在家里,给她碗热乎稀饭。
下人说五少爷跟老夫人一样,都是菩萨心肠。李五少爷不耐烦地挥挥手,又去斗他的鹌鹑了。
一会儿有人来告诉五少爷,说要饭的人是魏老爷家里的青女,一行人去西安,半道上在佛坪老城遇了难。五少爷这才放下鹌鹑来到前院,见青女正给他的母亲哭诉道上的事情,老太太惋惜大赵小赵,眼泪汪汪直叫心疼。青女发愁如何向魏老爷和丫头们的亲属解释。五少爷说出了这样的大恶事只有实话实说,并说送舅母回西京,如果按他原来的主意走大路,许不会出事,是舅舅太相信他那些弟兄。人心隔肚皮,这些年过去,谁知道谁变成了什么,遇到别个尚可周旋,遇到,那是一点儿情面也不讲的。
傍晚的时候,魏富堂从青木川赶过来了,盯着青女半天没有说一句话,末了冷冷地说,他们怎么没杀你?
这正是青女说不清的要害所在,她说她也搞不清为什么,她知道回来很为难,当初还不如跟大伙一块儿去了,省了许多麻烦。李树敏说,把舅舅认作土匪恶霸,列入消灭范畴,留个丫头带回去作为口供,跟上司交代,也好立功得奖。最讲重事实,重证据,你说杀的是魏富堂的人,没作证的,谁知道是不是。
李老太太让魏富堂再不要难为青女,说孩子死里逃生,千辛万苦地奔回来已经很不容易了,这样忠心耿耿的丫头打着灯笼也难找。
魏富堂说,我跟没仇。
李树敏说,跟天底下的富人都有仇,他们专干打土豪分田地这样的事,当年袭击红二十五军,活埋人家的伤员,还不都是您干的。
魏富堂说,那是王三春。
李树敏说,您和王三春能掰得清楚?掰不清楚!人家把这账一笔一笔都给您记着呢。
魏富堂说,他们杀了我老婆,这笔账我也记着呢,忘不了!
李树敏说,这个仇我也替舅舅记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早晚有我们出气的一天。
从老县城死里逃生的青女没有回魏家大院,暂时住进了李树敏新落成的别院“斗南山庄”,李树敏从山外头买来了解苗子,之所以购买这个孤苦贫女,是在于她的混血身份,这对李树敏来说完全是新奇。李家老太太嫌解苗子是异类,不让进家门,李树敏就顺水推舟地说是给舅舅找的新舅母,就安置在“斗南山庄”里。这是刚刚踏进1945年的冬天,还没有过春节,青女记得李树敏要她像照顾小赵一样照顾魏老爷的新夫人。
解苗子是个俊美的女子,皮肤极白,头发卷曲金黄,那卷曲的头发让青女匪夷所思,并未见解苗子收拾,却永远地卷着,似乎是先天生就,就跟山羊c绵羊似的。解苗子比小赵随和,不像小赵似的老写字,解苗子吃过饭就在院子里转,有时候也跟青女聊天,说她无处栖身,如风中的一片叶子,全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上帝。
魏富堂来到“斗南山庄”,见到了解苗子说,你是辘轳把教堂的艾米丽。解苗子说,教堂塌了,神父们走了,没有了艾米丽,我是解苗子。
魏富堂说,我在辘轳把教堂见过你。
解苗子说,当年你在辘轳把从枪口底下救了艾米丽,你纵然对艾米丽有天大恩情,可解苗子不领你的情。
魏富堂说,我喜欢你的蓝眼睛。
能听懂他们对话的大概只有老乌,可是老乌死了,所以周围的人听来听去全是一头雾水。李树敏想将魏富堂与解苗子往一块儿撮合。魏富堂不愿意,嫌解苗子出身不是名门,孙营长等一些亲兵们也私下议论解苗子的杂种身份,说魏老爷娶了这样的女人怕是难以往下传宗接代,骡子就是杂种,世间谁见过骡子下崽的呢?众说纷纭,施秀才自有看法,施秀才说中华人本已是杂种,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先人没有骚胡的成分,细查汉人,有谁的血统是纯正汉裔。杂种有杂种的优势,一潭绿水,有的时候也需要外头来的什么搅一搅。
在魏富堂举棋不定的时候来了谢静仪,可以说谢静仪和解苗子两个人是前后脚来到了青木川的,相差时间不到十天,所以有一段时间“斗南山庄”里住过两个会说外语的女子,两个都是出色的漂亮,不光是外人,就是山庄里的丫头也常常将她们混淆。至于谢静仪是怎么来的,无人知晓,深知内情者大概只有魏富堂和李树敏,可是这两个人都不在了。
青女说,魏富堂在“斗南山庄”见到了谢静仪,谢静仪在厅前的梅树下站着看花。快过年了,冬日的腊梅开得正旺,黄色的花朵衬着她那身湖蓝的绒旗袍,焕采生姿,楚楚动人。魏富堂没见过容貌如此清秀的女子,一时惊为天人,站在园门口不知进还是退。谢静仪发现了魏富堂,大方地朝他点了点头,微微一笑,像是当家的女主人。魏富堂询问女子的名讳,对方说叫谢静仪。
从谈吐看,魏富堂知道谢静仪非是一般女子,在这个女子面前他不能造次。他替外甥的失礼道歉,说山里的日子清苦寂寞,要是想回去,他可以派人将她送到汉中,保证她毫发无损。谢静仪说山外时局未靖,征战未歇,她实在无心再回到那喧嚣中去,即便回去亦是无枝可栖。如今既为断梗飘萍,不如索性做个世外闲人,不做繁华之想。
魏富堂说,留在青木川,你要怎样?
谢静仪说司令若能让她留在青木川教书,她感衔待命,一定尽全力把事情做好说她在山外对魏司令也不是没有所闻,今日在青木川相见也是缘分,观司令为人,当是能干一番大事业,能造福桑梓的福将。如今,国势倾颓,时当丧乱,所幸青木川境处幽窘,防范严密,相对安然。深山之中,不如办学育人,使后辈能出有用之才,促其所学而修于乡里,也是振兴青木川的一条出路。
谢静仪的想法出乎魏富堂的预料,眼前的女子没有寻死觅活地哭闹上吊,却跟他大谈什么“办学育人”,“振兴青木川”,可见不是凡俗之辈。一时间,堂堂的司令竟不知如何回应这女子才好。谢静仪不紧不慢地说,魏司令也要施其善政,痛改杀人放火之前非,收敛刚愎狠戾的性情,积德累功,慈心于物,才能得到爱戴,得到人心。
谢静仪的一番直言,让李树敏捏了一把汗,“杀人放火”c“刚愎狠戾”这些极端词汇在青木川,没有谁敢对舅舅用这样的词汇说话。可是这回舅舅在这位山外的女知识分子面前表现出了十分的绅士和极大的耐心。
魏富堂之所以没恼,是他在这位女知识人的话语之间看到了诚恳和胆识,看到了决心和勇气。留在深山办学,决不是一时脱身的权宜之计,也不是大而无当的迂阔之论,是一种对教育近乎殉道的虔诚奉献,谢静仪追求的境界,是他这个粗野山贼在心的深处时刻为之向往c极为缺憾的精神世界。他在青木川,大造美屋,广蓄良田,少的就是一座神圣的精神殿堂,他几十年内心追求的女人也罢,儿子也罢,其实就是对文化的崇拜,就是谢静仪的两语三言。没谈几句,他已经对这个清雅绝俗,秀慧博学的女子充满了敬意。
魏富堂说,先生见多识广,山里的娃子个个冥顽粗野,不服管教,这不是三两年的事啊。
谢静仪说,不轻然诺,诺必践之,青木川也是我的最后归宿了。
魏富堂与谢静仪从上午谈到日色磋西,彼此大有相见恨晚之势。在那次长谈中他们还谈了什么无人知晓,人们私下议论,魏老爷将要娶的肯定是谢女士,不是解苗子。
为了办学校方便,谢静仪很快住进了魏家大院,人们也将她随着魏富堂而改称了谢校长。魏富堂对校长很客气,每天都要在谢校长的屋里停留,问学校的进展情况,跟她说各式各样的事情,甚至把那架只有一张唱片的留声机拿来,让校长听“将酒宴摆至在聚义厅上”。见校长吃不惯青木川的饭,还专门从成都请来大师傅张海泉青女从未见魏老爷对女人这样耐心c温存过。人们说,魏老爷的新夫人必定是后来的谢静仪
结果,魏富堂娶的却是解苗子。
帮助魏富堂下决心迎娶解苗子的是谢静仪。谈及解苗子的出身c血统,魏富堂下不了决心,跟谢静仪诉说他的犹豫与彷徨。谢静仪问魏富堂是不是真喜欢解苗子,魏富堂说了“喜欢她的蓝眼睛”,校长便什么都明白了,也没说话,打开屋内尘封已久的钢琴,演奏了肖邦的夜曲“f大调”。这是那架钢琴的第一次正式演奏,也是魏富堂有生以来头一次听到这样令人心灵震撼的音响,清脆舒缓的旋律将他心中的块垒化作潺潺的春水,化作细雨中青翠欲滴的嫩竹,琴曲中解苗子在教堂的走廊下穿行。阳光从侧面射来,有薄雾萦绕,解苗子面容平静优美,一双眼睛清澈如水
敬重倾慕而不能占有,这是十分微妙又美好的状态,魏富堂对谢静仪的态度可以说就是这样一种状态。聪明的魏老爷小心谨慎地把握着这种状态,把谢静仪当做了自己的红颜知己。
这是魏富堂的福气。作为知己的谢静仪,她以她的方式,成全了魏富堂一生最美满的一段婚姻。
并不是所有的男人都能得到这样的知己,从这点看,魏富堂是幸福的。
魏家大院第三次举行了热闹婚礼,姜森送了“举案齐眉”的大匾。稀里糊涂的山里人一时竟然没搞清楚,魏老爷娶的究竟是哪一个,有的说跟上回娶大小赵一样,这回也是一下娶了俩。
斗南山庄,等待花轿来迎娶的解苗子将一头金发披散开,对青女说,给我把它们染黑了
花轿到了魏家大院,轿中走出了解苗子,揭去盖头,满头乌发!自此以后几十年,解苗子月月要染发,青木川的人,从没有谁看过金发的解苗子。其对头发装饰的严谨,远远超过了六十年后为时髦而改变发色的红头发,谁也说不清解苗子为什么要把金发变黑,就像说不清红头发为什么把黑头发染红。
魏老爷爱枪,以自己的心理相推,以为谁都爱枪。新婚之夜,他将一把美国“科尔特”手枪送给新妇解苗子作镇室之宝。解苗子说她害怕枪,不要,魏富堂说这把枪是用世界上最好的钢做的,连发二十,枪管也不发热,全中国也没有几把。解苗子还是不要,魏富堂就把枪搁在了枕头边上
第二天,魏富堂早早地去训练他的民团了,解苗子要青女把那枪收拾起来,说一看见它就心惊肉跳。青女拿起那把发着幽蓝光芒的小手枪,不知如何处理,想了想,把枪收在衣柜深处,不放心,又探进胳膊把它往里推了又推。
解苗子随身带着一本洋装书,全是英文,她告诉青女,这本书叫《圣经》,于她是很重要的东西。解苗子每回吃饭前都低着脑袋念经,念的什么没人听得清。山里人吃饭讲的是“热乎”,烂糟稀饭也要“趁热”,但解苗子不,解苗子什么时候将一桌冒着热气的饭菜念凉了什么时候动筷子。解苗子对着肥美的红烧肘子念经的时候,魏富堂就坐在旁边等,十分的理解,十分的耐心。魏富堂从施秀才那儿听说,解苗子信的是景教,是从外国传过来的教,西安有块名碑,唐朝的,叫《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说从唐朝这种洋教就在中国盛行了,“景”即“经”也,“大”也,信教的人一天念几遍经,人家不叫念经,叫“祈祷”,是求神仙宽恕罪行。魏富堂不能理解的是,解苗子好端端的女子怎的处处要认罪。
进入魏家大宅的解苗子彻底变了,一脑袋的羊毛卷挽了个元宝髻盘在脑后,斜插了一支绿翠的簪,身着蓝布裤褂,成为了魏家大院名副其实的女主人。黑头发的解苗子很快为青木川人所接纳,她跟女人们很随意地聊天,告诉她们观音菩萨c老佛祖以外还有基督,基督的娘叫玛丽娅人们从不问她的身世来历,谁都知道这是一个敏感话题,她有时候说自己是山外人,有时候说自己是太真坪人,总之在青木川安身立命,是主的安排。
久了,大家都随着她说是太真坪人。谁都知道,太真坪永远也找不到她的娘家,当然也没人去找过。
(第4节)
青女的讲述让冯小羽心里渐渐明晰,既然今天的解苗子身上已找不出任何混血的特征,就说明她不是辘轳把的艾米丽。她断定,现在糊涂得一塌糊涂的解苗子就是谢静仪,而谢静仪就是她要寻找的程立雪。
这一结论马上被张保国推翻,张保国听了冯小羽有关解苗子的推断,说金蝉脱壳,倒是个很好听的演义故事,拍成电视剧一准很好看。他很希望解苗子是当年的督察主任的夫人,但解苗子的确是太真坪人,前些年搞人口普查,在太真坪西沟里也发现了解姓的后裔,不过那是属于四川地界了。太真坪虽然没有解苗子的具体娘家,解苗子出于那里是没人能否认的。张保国说,土改时调查阶级成分,有人在山里见过解苗子的亲戚,说这个家族是有个女儿嫁到了青木川,这些在青木川的历史资料上都是有记录的。
青女也说解苗子就是解苗子,就在大家的眼皮底下过日子,有什么改变大家都清楚。
冯小羽说,你们都在说谎,集体说谎!1945年对青木川来说是个重要的年份,1945年有两个外地女人来到了青木川,后来一个死了,一个就做了顶替!
张保国说,那个死了的呢?一个人的去世总要留下痕迹和话题吧。
冯小羽问谢静仪到哪里去了,张保国说不知道。冯小羽说,校长在青木川是个重要人物,校长的下落你们既拿不出痕迹也提不出话题,不是有点儿奇怪吗?
张保国说,本来都是很清楚的,是你硬往糊涂里整。
冯明在院子里洗脸,说冯小羽把事情搞得复杂化了。土改时候,为慎重起见,解苗子的情况是他责成林岚和另一个女队员去调查的,解苗子在山里确有亲属,家庭成分是贫农,所以土改时还是给解苗子留了房产田地,还让她继续住在魏家大院里。
冯小羽还是对1945年的外来女人不能释怀。
冯明对张保国说,你忘了1945年到青木川来的一个最重要的女人。
张保国问是哪一个。
冯明说,刘芳。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