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5章 教化莽汉(3)
那么,我刚才说的佛家文化又是怎么样的呢?中国的佛教就是佛教的中国化。讲到这里,应是我们相邻县的新兴人的骄傲。因为正是惠能,使得发源于印度的佛教真正开始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并且使禅宗成为影响最深远c流传时间最长的中国佛教。
禅宗六祖惠能,这位在中国文化史上堪称与孔子c老子比肩的东方三大圣人,以他非凡的思想智慧洗涤众生尘垢,净化社会人心。使人们在辛苦劳碌的人世上,在兴衰成败的迷梦中,享受到中华禅悦的魅力c菩提智慧的清凉。他不但受到世人的敬仰,而且成为中国禅宗史上最有成就的人物,为中华文化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一著名偈语是惠能的成名之作,体现了他明心见性c顿悟成佛的主张,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禅宗思想体系,确立了禅宗在佛教界的主流地位,并对中国唐宋以后的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佛教的代名词。
惠能革新后的禅宗浸润着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其“明心见性”c“道由心悟”的观点,肯定了人生实践主体;把神圣的佛性拉回到人们的现实心灵,依靠自信和自在觉悟来实现自我解脱;将看似深奥的禅理蕴含于日常生活,使原本主张消极“出世”的佛教开始面向人生,带有“入世”的色彩;追求自然,不拘形式的超然与豁达:如“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就是最好的写照。
从文化的角度审视,禅宗既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智慧;既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它宛如一股源头活水,通过历代文人的参与和弘扬,一度为中国文化带来活力和生机,对中国的哲学c伦理c诗词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浸透着一股浓郁的性灵禅意。禅宗真于性情又脱俗超逸的禅学意境赋予传统诗词更具韵味和人生体悟的审美特征;更为重要的是,禅宗基本上融合了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思想体系,并融入中国文化深层,把中国文化带入了一个注重自然c和谐c灵性和气韵生动的崭新意境。唐代之有禅宗,惠能的确功不可没。
沙胆居和丧标虽然读书不多,但很有天赋,经石飞汉这么一说一点拨,脑门顿开,好似悟出了“道由心悟”的至理名言,连说“好c好!,讲得好!”
石飞汉见他们听得入脑真懂,于是,更深入一步引导教化:
六祖惠能,作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创始人,其禅学思想博大精深,《六祖坛经》是他禅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六祖惠能倡导劝人为善的思想,给我们的社会和人们有很多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教人扬善弃恶。《六祖坛经》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人作为自己的心性,本来就是“无相”的般若智慧,这种心性如同太阳和月亮,永远是清静明亮的,而愚昧和邪恶就好比浮云覆盖了太阳和月亮。当云雾消散(即消除了自己身上的愚昧和邪见),般若的智慧心性就显露出来。我们今天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难有完善,而裂痕就在于有些人可能出于私心杂念,而出现见利忘义所为,就好比浮云覆盖了太阳和月亮。当这些人感到“见利忘义”是可恶的,就会弃恶扬善(即消除了身上的愚昧和邪见),般若的智慧心性就显露出来了。由此可见,六祖惠能的“般若的智慧”与“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见利忘义为可耻”甚为吻合,意义不言而喻。
启示二:指明做人的价值取向。《六祖坛经》突出一种人间佛法思想,开启世人处事做人不能逃避现实,脫离社会,要以忘我精神,作世上有益人群的善事,实行佛道最高境界“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今天,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针对的不仅仅是在经济建设中出现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而导致的人与人之间c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不和谐等,更重要的,也最难做到的,就是要有一套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公民的价值取向如果一味追求吃c喝c玩c乐,拜金主义,以权谋私等,那么,还谈什么和谐社会人不能整天光看几块钱,重要的是心灵清静。心灵清静则国土清静,就能达到人和,国家才能达到长久和谐。
启示三:奉行传统美德。《六祖坛经》中有一段醒世之言特別教化世人“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忴,让则尊卑和陸,恶则众恶无喧,苦口是良药,逆耳必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尊老爱幼c孝敬父母c有错即改,等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300多年后的今天,重温六祖大师这段醒世之言,依然感到十分亲切,言犹如昨。
“石总兄弟,听了您讲的佛法,特别是那段教人扬善弃恶的启示,句句说到我的心坎上。”沙胆居说到这里,用手摸了一下自己的头,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您刚才讲的“人作为自己的心性,如同太阳和月亮,永远是清静明亮的,而愚昧和邪恶就好比浮云覆盖了太阳和月亮”这段话,讲得实在太精彩c太有针对性了!我也有切身的体会。我过去当过兵,也曾是一名有抱负的热血军人,在部队立过三等功,退伍后,在一家保安公司工作。开始的头2年,发扬在部队里的光荣传统,工作尽职尽责,确保一方平安,受到公司和当地市民的称赞。但后来,我被公司派去的单位,有的老板见我当过兵,身强力壮,就高薪请我为他们去收数c去追债。这种变化就好比自己的心性被愚昧和邪恶的浮云覆盖了太阳和月亮。刚才听了石总兄弟的说法,就好比云雾消散了我自己身上的愚昧和邪见,般若的智慧心性就显露出来,我好像又找回到了以前那个有抱负的自己。
梁耀福:“是呀,使我们早点迷途知返,走上正路。”
丧标:“是呀,我也深有同感,以前糊里糊涂做人,往日心头如浮云覆盖了太阳和月亮,黑暗暗的无主见,受人指使;今日如拨迷雾,驱散了覆盖在心头的浮云,豁然开朗,如见太阳和月亮,清静明亮。今后,我一定要迷途知返,走上正路。
石飞汉提高了声调:“你看,这禅意犹如一层薄薄的窗纸,一旦被点破,对误入迷途中的人来说就是另一番新天地了。人生中,善与恶c好与坏c高与低,也就是一念之差。修禅之道不也就像眼前一样吗?!”
石飞汉的话虽然简短,但却如黄钟大吕c天鼓雷音般震聋发聩,令沙胆居和丧标的心弦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他们惊呆得嘴巴张得大大的,好久也合不拢起来。一道灵光在他们脑海里闪掠,顿觉眼前一亮,蓦然间觉得整个心坎变得明亮起来了。
石飞汉继续说:“修行,难得悟其真谛,如果把禅修跟当下结合,这才能激活生命的智慧。心迷时自己被佛经带着转,心悟后自己便可转佛经呀!”
沙胆居沉吟自语“心迷时自己被佛经带着转,心悟后自己便可转佛经。”
石飞汉朗声地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一念修行,法身等佛。一念若悟,众生是佛。”
沙胆居听到石飞汉这直指人心的开示,感激地说:“阿弥陀佛,今天得逢高人,令沙某似乎见慧日灵光,照亮了迷途;让我拂开眼前的云翳雾障,迷悟大开。”
石飞汉谦逊道:“沙兄,你别把我托得那么高,须知从高处摔下来可是不好受的呀!”
石飞汉进一步解说:六祖惠能的禅学思想精华是启迪智慧,净化人心。禅学的豁达是通向内心和人际和谐的坦途。
(本章完)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禅宗六祖惠能,这位在中国文化史上堪称与孔子c老子比肩的东方三大圣人,以他非凡的思想智慧洗涤众生尘垢,净化社会人心。使人们在辛苦劳碌的人世上,在兴衰成败的迷梦中,享受到中华禅悦的魅力c菩提智慧的清凉。他不但受到世人的敬仰,而且成为中国禅宗史上最有成就的人物,为中华文化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一著名偈语是惠能的成名之作,体现了他明心见性c顿悟成佛的主张,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禅宗思想体系,确立了禅宗在佛教界的主流地位,并对中国唐宋以后的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佛教的代名词。
惠能革新后的禅宗浸润着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其“明心见性”c“道由心悟”的观点,肯定了人生实践主体;把神圣的佛性拉回到人们的现实心灵,依靠自信和自在觉悟来实现自我解脱;将看似深奥的禅理蕴含于日常生活,使原本主张消极“出世”的佛教开始面向人生,带有“入世”的色彩;追求自然,不拘形式的超然与豁达:如“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就是最好的写照。
从文化的角度审视,禅宗既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智慧;既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它宛如一股源头活水,通过历代文人的参与和弘扬,一度为中国文化带来活力和生机,对中国的哲学c伦理c诗词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浸透着一股浓郁的性灵禅意。禅宗真于性情又脱俗超逸的禅学意境赋予传统诗词更具韵味和人生体悟的审美特征;更为重要的是,禅宗基本上融合了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思想体系,并融入中国文化深层,把中国文化带入了一个注重自然c和谐c灵性和气韵生动的崭新意境。唐代之有禅宗,惠能的确功不可没。
沙胆居和丧标虽然读书不多,但很有天赋,经石飞汉这么一说一点拨,脑门顿开,好似悟出了“道由心悟”的至理名言,连说“好c好!,讲得好!”
石飞汉见他们听得入脑真懂,于是,更深入一步引导教化:
六祖惠能,作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创始人,其禅学思想博大精深,《六祖坛经》是他禅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六祖惠能倡导劝人为善的思想,给我们的社会和人们有很多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教人扬善弃恶。《六祖坛经》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人作为自己的心性,本来就是“无相”的般若智慧,这种心性如同太阳和月亮,永远是清静明亮的,而愚昧和邪恶就好比浮云覆盖了太阳和月亮。当云雾消散(即消除了自己身上的愚昧和邪见),般若的智慧心性就显露出来。我们今天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难有完善,而裂痕就在于有些人可能出于私心杂念,而出现见利忘义所为,就好比浮云覆盖了太阳和月亮。当这些人感到“见利忘义”是可恶的,就会弃恶扬善(即消除了身上的愚昧和邪见),般若的智慧心性就显露出来了。由此可见,六祖惠能的“般若的智慧”与“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见利忘义为可耻”甚为吻合,意义不言而喻。
启示二:指明做人的价值取向。《六祖坛经》突出一种人间佛法思想,开启世人处事做人不能逃避现实,脫离社会,要以忘我精神,作世上有益人群的善事,实行佛道最高境界“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今天,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针对的不仅仅是在经济建设中出现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而导致的人与人之间c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不和谐等,更重要的,也最难做到的,就是要有一套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公民的价值取向如果一味追求吃c喝c玩c乐,拜金主义,以权谋私等,那么,还谈什么和谐社会人不能整天光看几块钱,重要的是心灵清静。心灵清静则国土清静,就能达到人和,国家才能达到长久和谐。
启示三:奉行传统美德。《六祖坛经》中有一段醒世之言特別教化世人“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忴,让则尊卑和陸,恶则众恶无喧,苦口是良药,逆耳必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尊老爱幼c孝敬父母c有错即改,等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300多年后的今天,重温六祖大师这段醒世之言,依然感到十分亲切,言犹如昨。
“石总兄弟,听了您讲的佛法,特别是那段教人扬善弃恶的启示,句句说到我的心坎上。”沙胆居说到这里,用手摸了一下自己的头,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您刚才讲的“人作为自己的心性,如同太阳和月亮,永远是清静明亮的,而愚昧和邪恶就好比浮云覆盖了太阳和月亮”这段话,讲得实在太精彩c太有针对性了!我也有切身的体会。我过去当过兵,也曾是一名有抱负的热血军人,在部队立过三等功,退伍后,在一家保安公司工作。开始的头2年,发扬在部队里的光荣传统,工作尽职尽责,确保一方平安,受到公司和当地市民的称赞。但后来,我被公司派去的单位,有的老板见我当过兵,身强力壮,就高薪请我为他们去收数c去追债。这种变化就好比自己的心性被愚昧和邪恶的浮云覆盖了太阳和月亮。刚才听了石总兄弟的说法,就好比云雾消散了我自己身上的愚昧和邪见,般若的智慧心性就显露出来,我好像又找回到了以前那个有抱负的自己。
梁耀福:“是呀,使我们早点迷途知返,走上正路。”
丧标:“是呀,我也深有同感,以前糊里糊涂做人,往日心头如浮云覆盖了太阳和月亮,黑暗暗的无主见,受人指使;今日如拨迷雾,驱散了覆盖在心头的浮云,豁然开朗,如见太阳和月亮,清静明亮。今后,我一定要迷途知返,走上正路。
石飞汉提高了声调:“你看,这禅意犹如一层薄薄的窗纸,一旦被点破,对误入迷途中的人来说就是另一番新天地了。人生中,善与恶c好与坏c高与低,也就是一念之差。修禅之道不也就像眼前一样吗?!”
石飞汉的话虽然简短,但却如黄钟大吕c天鼓雷音般震聋发聩,令沙胆居和丧标的心弦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他们惊呆得嘴巴张得大大的,好久也合不拢起来。一道灵光在他们脑海里闪掠,顿觉眼前一亮,蓦然间觉得整个心坎变得明亮起来了。
石飞汉继续说:“修行,难得悟其真谛,如果把禅修跟当下结合,这才能激活生命的智慧。心迷时自己被佛经带着转,心悟后自己便可转佛经呀!”
沙胆居沉吟自语“心迷时自己被佛经带着转,心悟后自己便可转佛经。”
石飞汉朗声地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一念修行,法身等佛。一念若悟,众生是佛。”
沙胆居听到石飞汉这直指人心的开示,感激地说:“阿弥陀佛,今天得逢高人,令沙某似乎见慧日灵光,照亮了迷途;让我拂开眼前的云翳雾障,迷悟大开。”
石飞汉谦逊道:“沙兄,你别把我托得那么高,须知从高处摔下来可是不好受的呀!”
石飞汉进一步解说:六祖惠能的禅学思想精华是启迪智慧,净化人心。禅学的豁达是通向内心和人际和谐的坦途。
(本章完)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