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上部(正文) 第十七节《西周东周》下
公元前1045年(周灭商后的第二年),周天子——周武王就去世(升天)了,他已经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回归神界了!当时,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年龄还小,因此由周公辅政,代理国家大事。周公也是周文王的儿子,是周武王的弟弟,是一位集大功、大德、大治于一身的全才。周公精通周文王创作的“周易算法”,并创新出了“解梦算法”,根据一个人的梦就可以预测其以后会遇到什么事。
周公在辅政期间,重新收集整理了从黄帝时代流传下来的礼乐(各种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并依据黄帝礼乐制定了人人都需要遵守的周朝礼乐(《周礼》),使人们又开始敬天礼地。周公还复制上古制度在中原地区重新划分了九州以便于管理。因此,《周礼》源于上古神话时代,是非常科学、先进的社会制度大全,真可谓是面面俱到,让各行各业都有规范可依,都有各自的考核标准,各种产品也有检验标准。《周礼》中有非常先进的经济法则、市场规则,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的现代化。《周礼》中最让后人诧异的就是竟然有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如禁止人们捕杀幼兽,不准破坏鸟蛋,不准毒杀鱼类,不准过度开采矿产,不准过度砍伐森林等。现代人实在是搞不懂,当时为什么要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因为他们认为周朝刚开始的时候和上古时代生产力是极其低下的,只有看过本书的人才能知道,上古是高科技的神话时代,一直到商周交替之时,仍然有少数人掌握着高科技,周朝开国之初记载了如此现代化的制度并不奇怪,要能真正地、可持续地、长久地实施起来那才叫个奇怪。还有句俗话叫:“新官上任三把火。”《周礼》虽然很先进,但是很明显已经不适用于当时的时代了,因此,新朝新气象只持续了三十年左右,人们慢慢地就把《周礼》束之高阁了。
公元前945年,周朝的第五个王——周天子穆王即位执政。周穆王发现自周朝开国大典宣布周朝成立以来,只过了一百年的时间,有一些人就变得越来越坏了,坏人又开始污染祸害好人了。这是因为,好人没有活路,只有变成坏人才不会吃亏。如此下去,人人都会成为坏人,互相祸害,必将导致国家灭亡。原来,由于商朝后期礼崩乐坏,产生了很多坏人,新兴的周朝并没有将坏人完全清除,还有很多余孽(残余的坏人或隐患),《周礼》也没有能力将余孽教化,反而自己被束之高阁。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余孽就像癌细胞一样侵蚀着国家的健康。
周穆王暗中垂泪:“苍天啊,我该怎么办?”猛然间,他想到一事,《周礼》毕竟不是原版,肯定有所缺失。为了拯救国家,为了挽救子民,一定要想办法去寻找黄帝制定的原版礼乐,也许可以从中找到治理余孽和教化众生的救世良方。于是,周穆王在王室图书馆查找线索。最后,他决定按古籍记载,到东非地区寻根问祖,向夏朝的王(当时埃及地区的统治者)追查黄帝原版礼乐的下落。由于路途遥远,周穆王为了排遣途中的寂寞,除了必需的保镖和佣人,还带了几个妃子。
周穆王一行人驾着马车,循着古书中记载的上古丝绸之路的路线,从宗周(即周朝的国都镐京,位于今天的西安)到昆仑(位于今天的非洲),共走了九个月,总行程有三万多里左右(当时的一里为三百米左右,折合约九千多公里,参考数据:开罗到西安的直线距离为七千公里)。对比数据:元朝蒙古人用三个月就可以到达欧洲。
另有记载,说周穆王他们一路上路过了几个地区,宗周至河宗3400里,河宗至西夏2500里,西夏至河首1500里,河首至昆仑700里,共计8100里(折合2786公里),这是指这几个大的国家(或地区)边境之间的距离之和为2786公里。宗周是指周王朝这个国家或地区,河宗、西夏、河首、昆仑等也是和宗周并列的概念,也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而不是指某个地点。那个西夏并不是后来的西夏,所以后人不明白,说周穆王一行人绕来绕去,怎么又绕回来了。
当时东非的埃及正处于女王执政的时代,中原的史书把埃及女王称为“西王母”。周穆王献给埃及女王礼物有:六块白玉、三百匹丝绸。当时,丝绸是中原的特产,世界的其他地方没有丝绸。(1993年,奥地利考古学家在一具古埃及女性木乃伊头发中发现了一块丝绸,这块丝绸与木乃伊同属古埃及二十一王朝,年代相当于中国的商周时期。商周之际的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丝绸出产地)
在埃及女王的陪同下,周穆王参观了黄帝留下的特色宫殿——金字塔(众帝之台),他们一起去瑶池游玩(瑶池就是后来的纳瓦沙湖,是一个碳酸钙湖,盛产鲈鱼和非洲鲫鱼,这里还有很多鸟类)。埃及女王在瑶池设盛宴款待周穆王。后来,埃及女王派人当向导,领周穆王去北非的大旷原(撒哈拉沙漠)寻根问祖,那里有黄帝文明最初时的遗迹。后人把以上事件称为“周天子西游”,记录在了竹简上。
西王母只是一个代称,并不是特指某一个人,就像佛一样,只要符合条件,达到了佛的境界,谁都可以是佛。在武则天之前,中原是没有女性君主的,中原人把天上的玉皇大帝的老婆称作“王母娘娘”(这也只是一个名字、代号),把中原地区西边那些国家的女王称作西王母,因此中原的史书对西王母有很多描述,说的并不是同一个人。
埃及女王(埃及艳后)、阿拉伯半岛的示巴女王等这些西方大国的女王都被中原人称为西王母。埃及艳后不止一代,也不止一位,很漂亮的就有七位。这些女王一般不会以娇滴滴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她们会化妆,也会佩戴一些夸张的饰品和面具,其中有威严的形象,也有凶恶的形象及其他形象,甚至还用动物的毛皮做衣服,把自己打扮得像那些崇尚自然的上古帝王一样。所以,中原人对西王母的长相的描述有很多。
《山海经》中把西王母描绘成了凶恶的样子,是因为把各种因素综合了起来,导致后人把西方的女王描绘得很乱,有的丑,有的美,反正都叫西王母。后人整理《山海经》时,也很少考据,直接把一些传说拿来复制粘贴。
埃及女王(埃及艳后)中最有名的叫克丽奥佩特拉,她是学者、哲学家、外交家、化学家、数学家,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写过好几本著作。后人对她的认知全都来自她的敌人,也就是罗马人。罗马人对她相当轻视,将她描绘成一个性感亡国的尤物。
周穆王见到的西王母是最早的埃及女王,也精通各种学问。周穆王和埃及女王交流时,采用的是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王室专用的、口口传诵的类似诗歌的语言,这种诗歌式语言的音和意在世界各地都是相通的,双方可以直接秒懂,根本不需要翻译。
周穆王参观、考察、学习得差不多了,准备告辞回中原,埃及女王恋恋不舍,对周穆王吟唱起了缠绵悱恻的诗歌,进行挽留。诗歌大意为:“你的祖先(希伯来人)是从这里迁出去的,后来上天又委派你们去中原地区当统治者。但是我听说中原的人实在不好教化(这是商朝后期统治者的过错所导致的),烂人实在是太多了,就像一群群的虎豹和乌鸦(导致你们周朝的统治者也无法将其教化)。你现在来先祖之地寻找治世良方,我看也是白搭(哪怕以后有人到西天取经,也是没用的),根本教化不了他们的!依我看,就算了,由他们去吧。他们只祸害一个地方,不把整个世界都祸害了,我们就谢天谢地了。你不要回去,留下来,好吗?我愿意做你的女人,我们一起在这里快乐地生活,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你为什么一定要离去呢?我心中翻江倒海、无比复杂,实在想不通!你真以为自己是属于那里的?真以为那里的人有希望变好?”
(悱恻,fěicè,意思是内心悲苦凄切、忧思抑郁,心绪悲苦而不能排遣。埃及女王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绪?因为夏朝祖先留下了遗训:她,包括族人都不得离开东非,必须留守家园!此处,本书引用的以上和以下的内容在《穆天子传》中都有记载,大家可以去查。)
周穆王一听,赶紧拉起埃及女王的手,也用诗歌式的语言安慰她,大意为:“宝贝儿啊,我必须得回去啊。我会用新学到的上古帝王之道好好治理中原地区,因为我觉得,那里的人一定可以得到教化,可以变得越来越好,并不是你想的那样无可救药。也许只用三年五载,就可以国泰民安。到时候,我一定会回到你的身边,好不好啊?我们一起隐居,也不要当什么王了,只做悠闲的普通人,好好儿地过我们的二人世界。”
埃及女王心想:“中原地区的人经过三年五载就能变好?我感觉就算经过三五千年也不一定能变好!”唉,没办法,为了支持心爱的人,埃及女王只好和周穆王依依惜别了。她十分清楚,这一别就是永诀,但她仍然盼望着有一天,她和他可以再续前缘,希望有一天奇迹会出现。(人人都变好,都成为圣人。这种大同世界的奇迹,从周穆王时代算起,再过三千年,才会到来!)
在返回中原的路上,周穆王一行人路过一个地方,遇到了一个工程师带着一个“随从”。这个工程师可是一个能工巧匠,他能把木头机器人做得简直和真人一模一样,那个“随从”就是机器人!工程师让随从机器人给周穆王表演唱歌和舞蹈,随从机器人表演得活灵活现。周穆王看得很高兴,就叫随行的妃子们一起过来观看。没想到,随从机器人在表演的时候竟然对着周穆王的妃子抛媚眼!周穆王看到随从机器人竟然勾引自己的妃子,很生气,说工程师骗人,他的随从根本就是一个真人,必须按照律法处死冒犯自己的人!这可把工程师急坏了,他赶紧在随从机器人身上一扭,这个随从机器人便马上散开了。周穆王一看,原来这个“随从”真的是由木头、皮甲、胶漆等零件组成的。等工程师把机器人重新组装好时,机器人又能唱会跳了……
周穆王通过到西方游历,增长了很多见闻,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明白了很多道理,他用道理教化人民,社会风气有了一定的改善,因此得到了很大的福报,活了105岁,在位55年,成为了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王。
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周穆王一直没能再去埃及,因为他所治理的国家一直达不到他理想中的状态,后来他年纪大了,经不起路上的折腾了,更没法儿去了。这中间,埃及女王也曾派使者带着礼物来中原地区觐见周穆王。埃及女王听完使者的报告后,知道周穆王是不会有机会再到东非了。于是在临终时,她怀着一生的想念吩咐仆人把周穆王送的丝绸扎在自己头上。后来在考古学家的努力下,双方互赠的礼品让世人知道了“周天子西游”的故事是真实的。
公元前771年,周朝的首都从镐京(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北)迁移到了洛邑(河南省洛阳市)。因此,人类把此前的周朝叫西周,把此后的周朝叫东周。东周又可大致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初期,东方文明还保留着高尚的骑士精神。什么叫骑士精神?比如,宋国有一个叫华豹的人用箭射一个叫公子城的,第一箭没中。华豹还想再次射击,但这时公子城大喊道:“轮到我射你了,不要当卑鄙小人!”华豹听到后,放下了弓箭,结果被公子城一箭射死。这事被记载于中国史书上,人们并没有嘲笑华豹的迂腐,反而赞扬他维护了骑士精神。再比如,晋国和楚国大战,晋国败了,在士兵逃跑时,战车陷入了泥水中,出不来了,追上来的楚国士兵反而想了个办法帮晋国士兵把战车推了出来。晋军还跟楚军开玩笑说:“你们在逃跑方面很有经验啊。”当时作战双方会遵守很多礼仪,对逃跑一百步的人是不可以追杀的,后退一百步就意味着退出了战斗。所以,只后退五十步的人完全可以笑话后退了一百步的人!因为后退五十步代表着仍处于战斗之中,还有反攻和翻盘的机会。兵家之战,以退为进是战术调整,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后退一百步则完全是逃之夭夭,输掉了战斗!
春秋末期,东方文明渐渐抛弃了高尚的骑士精神。本来,东西方文明都承自同一祖先,都有着相同的道德规范和制度(统称为“礼乐”)。这些规范和制度非常详细,不论是生活方面还是战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比如在打仗时,大家要堂堂正正地公平决战,一方用一个团,另一方也只能用一个团,而不能用一个师对一个团来以多胜少。这样,赢方才光明正大,输方才心服口服。后世的西方文明大多还是这样打仗,而东方文明马上就要全面进入阴谋诡计的时代了。东方的整体环境将对小人有利,而对君子不利。
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他就是凭仁义当了霸主。他不做小人,不愿意半渡而击(乘敌人过河的时候偷袭),所以最后他失败了。他的失败,标志着中原地区的人们开始抛弃礼义廉耻和道义,做事开始不择手段,礼乐开始崩塌了!从此,东方文明就成了小人的天下,阴谋诡计开始大放异彩,仁义之人成了傻瓜,阴险小人和流氓得了天下。哪怕就是圣人孔子出世,也无济于事了。
公元前500年左右,圣人孔子的时代,他致力于恢复礼法(主要是删改版的周礼,而不是原版的上古礼乐)。孔子懂得很多东西,但也有弄不清楚的事。有一次,他的学生子贡问他:“古书上记载黄帝有四张脸(“黄帝四面”),是真的吗?”孔子说:“黄帝四张脸是指黄帝指派四个人治理四方,这四人被人称为四面。”其实也可以这样理解:四面是指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对黄帝的称呼,了解黄帝本质的人称黄帝为“上帝”。埃及人称黄帝为法老,中国人称黄帝为黄帝(称升天以后黄帝为“天帝”),其他地方的人还有别的称呼。
孔子所处的时代,就是中原地区第二次礼崩乐坏的时代(商朝末年是第一次)。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孔子“复礼”也无济于事,复礼就是重新恢复周公制定的礼法,但孔子只是使礼法流于了形式,并没有让人认清自我本质并让人回归本质。比如,之前的人死了以后是不立坟头的,孔子分析了古书以后,得知人死了以后要进入金字塔里,于是他让所有的人都按古书中描绘的金字塔的形状为死者做个坟头。这样做对神灵确实是有好处的,因为坟头相当于一个私人场所,后人在祭拜先人时会心诚,产生的精神能量较多,而在公共的祭祀时,难免有的人抱着应付态度,还不如给自家的先人祭拜时产生的精神能量多。
当时,还有一位比孔子更高明的圣贤——老子,他是接近神级的圣贤。他已经看透世人,不想管了,世人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老子就是无为!老子姓李名耳,担任过周朝国家图书馆的馆长,掌管着大量古文献资料。他用了七十年左右的时间看了大量关于上古文明的古籍,最终悟道。他深知,人类文明是一个整体,也有循环和轮回,这只有天道能决定和改变,人类自身是改变不了的。因此,他决定无为!
其实老子并不是完全无为,他还是“有为”的——他留下了一本浓缩的资料精华——《老子》(后人整理为《道篇》和《德篇》两部分,并在唐朝时改名为《道德经》)。如果他真的无为、什么也不做,没有写出《道德经》,那人类就真的完蛋了!因为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大人物都受过《道德经》的影响。而且《道德经》甚至流传到了全世界,影响了很多世界级的人物。
老子写《老子》(《道德经》)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样的呢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了这部既精炼又有着丰富内涵的作品?
《吕氏春秋》记载:夏太史终古见桀迷惑,载其图法奔商。商内史向挚见纣迷惑,载其图法奔周。“图法”就是《山海图》和黄帝制定的各种规范法度,夏朝原版是用古埃及(上古中国)文写的,已经被销毁了。商朝和周朝的版本是在之前的基础上进行的翻录版本,其在不好翻译的部分还有音译。
周朝的春秋末期,各诸侯国的国王暗地里都想得到代表最高权力的九鼎。传说《山海图》录于九鼎之上,得到了《山海图》就意味着得到了九鼎,这显然有很大的象征意义。其中,早就怀有不臣之心的楚王最想得到《山海图》,为此,他还和周天子景王的一个叫姬朝的儿子有所勾搭。
公元前510年左右,周景王离世以后,姬朝在楚国的支持下争夺王位,但失败了。晋国联合其他诸侯国支持周景王的另一个儿子姬猛当了周天子(即周敬王)。姬朝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就去国家图书馆抢《山海图》等重要典籍,图书馆的一些工作人员和官员都拦不住姬朝,心里又怕以后被周敬王怪罪,反而帮助姬朝抢书、运书,甚至追随姬朝而去。老子作为国家图书馆的馆长,没有走,也不能走,只能把责任全揽了下来。刚上台的周敬王知道老子德高望重,不敢处死老子,只将其罢了官。
前面章节说了,《山海经》来自《山海图》,《山海图》又来自九鼎之上。要知道,古人是不会随便记录东西的,只有那些相当重要的东西才会被记录下来。用石头、皮、竹片、木板作记录尚且不容易,用鼎来记录的东西就更加宝贵和重要了!因此,用最宝贵的象征天下的九鼎来记录的《山海图》就是全世界的藏宝图。不过,原来的鼎在商朝东迁时已经被销毁了,后来的鼎是仿造的,只有象征意义。《山海图》也早就被转录到木板上了,要运输得话,得拿马车来运。因此,只有国家才有能力(人力和物力等资源)去传承和保护《山海经》这类传世珍品,只有正统的王室才可以传承《山海经》。《山海经》就像小说里的武功秘籍,只能一个人得到,这个人在得到以后就会好好保存,不想被别人得到,所以世界其他地方没有传承下《山海经》来。《山海经》不会有副本和备份,这是因为,一方面,那时没有u盘等便捷的存储设备,造纸术又失传了,所以书很贵重,一般人都没有,都是以手刻或手抄的方式流传下来的,都是被“写”在木头上、竹子上、石头上、金属上的,要动用很多资源,除了正统的王室,其他人根本没有能力和资源去传承它;另一方面,人们为了保证它的唯一性和珍贵性,彰显传承者的唯一合法性的身份,也不会备份。《山海经》=《山海图》=九鼎,它是身份的象征。只有唯一,才会贵重,才会有人抢,才会有人问鼎中原。如果备份多了,就不值钱了,身份也掉价了,傻子才去抢。后来有个故事,说有人有四张珍贵的邮票,全世界只有这四张,但是主人觉得还不是很珍贵,于是就撕了三张,只留下了一张,让这张成了唯一,价格一下就翻了百倍。现在到了能随意备份的时代,《山海经》确实就不值钱了,人们可以在网上免费看。
话说姬朝带着抢来的《山海经》等贵重物品逃向了楚国,他走到半路时,留了个心眼儿,把其中最重要的典籍挑了出来,藏在了途中的山洞里。他打算在见了楚王,谈好了条件以后再来拿。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还没等他们到楚国都城,楚王就死了!楚国由于继位问题产生了动乱,姬朝在动乱期间被周敬王派来的刺客杀掉了,那些重要典籍的去处也因此成了谜。后来周敬王以重建周王室图书馆为由,向天下征集图书,以期回收重要典籍,但收效甚微。
数十年之后,才有人发现了楚国山洞里的重要典籍。因此,《山海经》等重要典籍最初在楚国民间出现,并逐渐在少数文人手里流传。公元前400年左右,楚国文人已经用楚国文字对《山海经》全篇进行了翻译和注释(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东周各诸侯国的文字是不一样的)。公元前300年左右,楚国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得到了当时最全、最新版的《山海经》,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有很多地方实在搞不明白,于是他把自己的疑问写进了文章里,并公开发表,让大家一起来思考、探究(屈原创立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楚辞”。他还创作了楚辞代表作品《天问》,把他在看了《山海经》以后搞不明白的问题写了进去,“女娲”这个词最早就出现在《山海经》和《天问》里)。这一点是当时其他人都做不到的(好比现在的人们也做不到像本书作者这样系统地公开一些东西)。人们在与屈原同时代的诸子百家的著作里没有发现关于《山海经》的痕迹,只有屈原的诗歌里有《山海经》里的词汇和内容。
再说被罢了官的老子,他先在家里呆了一段时间,有一天他心血来潮,准备去昆仑山寻仙访道。要知道,老子以前在周朝国家国书馆里精深研读过《山海经》,领悟得非常深,他知道真正的昆仑山在哪里。于是,他一路向西而去……
没过多久,老子便到了函谷关。只要出了函谷关,他就和中原诀别了,就相当于正式出国了。当时函谷关的关令叫尹喜(那时,县的最高长官叫县令,关的最高长官叫关令)。关令尹喜不但是个官,而且还是位修行者,他爱好天文,喜欢看古书,修养深厚。由于尹喜有修行基础,所以当时他看到有团紫气自东而来(紫气东来),就知道有大圣人来了。于是他手搭凉棚,向远方的紫气处打量。呵,一位仙风道骨的老人正骑着青牛缓缓而来。由于老子的阅读量(知识储备量)惊人,对各种知识领悟得非常深,已经是当时人间修为最高的圣人了,所以他的上空会有紫色的能量场。修行的人是可以看到些能量场的,这些能量场的等级顺序自高至低依次为紫、红、绿、白、灰、黑。最坏、最烂的人就经常发出黑色的能量场。(这些能量场可以用科学仪器测出,本书后面的《紫薇圣人》这一章节里有介绍)
尹喜一问对方姓名,不由大喜过望,犹如现在的人抽中了巨额红包一般。他久闻老子大名如雷贯耳,当时就连名人孔子都得千里迢迢亲自去拜访老子。其实他早就想去听老子讲道了,但他一是俗务缠身,去不了;二是,他就算去了,也不一定能得到老子的接见。因此,尹喜心中一直存有遗憾,时常感叹:生而为人,哪怕朝闻道而夕死,也行!不闻道乃白活一场!没想到如今他日思夜想的老子竟然自己送上门来了!哈哈,这可得好好请教一番才行!于是,尹喜极力留下了老子,将其好好款待了数日,并一再恳求老子传道给自己。
老子开始尽量推辞,但尹喜一直拖着不给他过关文牒(出入境护照),最后把老子弄得实在没办法了。当然,他也看出了尹喜确实心诚,不是不圣、不贤、心术不正之人,于是在帛(白色丝织品)上写下了一篇五千字左右的名著——《老子》(《道德经》)。
《老子》写得实在是太好了!尹喜一看完就不想当官了,想追随老子而去。老子说:“不行,如果你走了,谁来替天行道?你要去传承,度人,发扬光大!这可是功德无量、大有意义的事业啊!”尹喜一想,也对!于是,老子择吉日把帛书《老子》传给了尹喜,尹喜双眼闪烁着泪光,对着老子连连磕头,恭敬地接过《老子》,一再表示要把此书世代供奉在家中,让有缘人参阅,以造福后人。从此,《老子》逐渐流传开来,成为《道德经》以后更是发扬光大到全世界,后来的印刷量甚至比《圣经》还多!
这里有个问题,老子为什么要把《道德经》写成帛书?因为那时的中原还没有发明纸。其实,史前文明是有纸的,比如古埃及(上古中国)金字塔里就有莎草纸,但其制造方法失传了。《道德经》的一些内容直接沿用了上古时黄帝提出的学说,源于外星文明。《道德经》里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有个东西,在我们的世界出现之前就出现了)。寂兮寥兮(它寂静空虚,无形无相),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它独立存在,并且循环运行),可以为天地母(有了它,才有我们的世界;没有它,就没有我们的世界)。”这是什么东西?这就是“道”!就是设定!俗话中“划条道”的“道”(很简单吧?大道至简么!)!先有宇宙设定,后有宇宙系统。天道就是宇宙设定。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设定,人们所说的花道、茶道、书道,这些都是设定!宇宙系统是怎么设定的,就怎么运转,违反设定就是逆天!宇宙是一个全息智能模拟系统,是一个能量意识体化现的虚拟世界,宇宙大爆炸就是数据大爆炸!温度、引力、光速等都是设定。设定就是“道”,人就是可以繁殖的有躯壳的智能机器,《易经》就是文字形式的算法,《周易》(《易经》扩展版)就是从宇宙(时空)系统数据库中检索人、事、物的重要方法和工具。
宇宙天道是无法被说出来的,因为当时没有人知道宇宙的设定是什么样的。老子虽然悟道了,但也不知道宇宙系统的具体设定,就算知道了,他也无法用当时的语言表达出来,只能留下提示,让后人继续探索和领悟“道”。从此以后,人们如果明白了某个事物,就说“知道了”。知“道”,就是说完全明白;不懂就叫“不知道”,不知“道”。中国的“道”就从此诞生了。老子在《道德经》中也说了修道的要领,共三点:一是要量力而行,二是不能有贪心,三是不与人攀比。人们做到了这三点,才能够真正读懂《道德经》,为以后的修行打好基础。
《道德经》第一句讲“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应该这样断句:“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说完了正面的,一定要再说反面的,这才是恒常的大道理。这正是辩证法的精髓,既对立,又统一,体现了双向思维(相互思维)。说完正面说反面,道完阳爻道阴爻。祸福相依,刚柔并济;奇正更迭,虚实交融。佛教中也有句名言:“来说是非者,便是得道人”。此处的“是”与“非”就是哲学层面上的是非,指的是事物的两面性。那下一句“名可,名非,常名”又是什么意思呢?“名”通“明”。明白什么是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明白、时时明白。后来有句名言叫:“人,最难的不是知道(明白)自己能做什么,而是知道(明白)自己不能做什么!”一些身价千百亿的科技大佬们说:“我每天最难的,是决定砍掉什么项目,而不是做什么项目。”(本书作者很清楚“我要做什么,我不做什么。”我要拿可以动用的资源、此生有限的生命和宝贵的时间做最有意义与功德的神圣事业!)
(1973年,中国湖南长沙的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了帛书《老子》,推翻了之前一直流传的被篡改的《道德经》中的很多概念,立即震动了整个世界学术界。根据长沙马王堆发现的版本,《道德经》其实应该叫《德道经》,因为《德》篇在前,《道》篇在后。人只有先有了德,才有资格接触道、明白道、领悟道,最后替天行道,绝不能让无德之人接触到高级知识和“替天行道(实则为祸乱天下)”!可惜的是,在后来的时代,无论什么人,都想学习和掌握高级知识;无论什么国家,都想得到高科技和核武器等破坏力极强的武器)
话说老子“出国”之后,顺着上古丝绸之路来到了新疆地区,他发现这里有座山,很像昆仑山,但仔细鉴定以后,认定不是,它和《山海经》及其他上古书籍的记载不符。于是,老子又继续向西而去,但由于年纪确实大了,所以过了一段时间,他也走不动了,就停在了半路(位于印度地区北方)。后来老子就在那里传道,然后回归月球(月球中的神级外星人把他接回了月球内部)。人类有个传说,叫“老子西出函谷关化胡为佛”,这并不是说老子变成了佛祖,更不是说老子当了释迦牟尼的师父,而是说老子的学说在印度地区流传,释迦牟尼受到了老子学说的启发(相当于老子点化了佛祖),进一步完善了佛教理论,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精神依托的服务,使佛教得以发扬光大,这才是老子化胡为佛的来历。
老子是悟道之人,他说的话里的“天地”一词通常指的是宇宙,但在一句话里,“天”和“地”指的就是指月球和地球。他讲过一句话叫:“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翻译过来就是:“人类要遵循地球文明的规则,地球文明要遵循月球神级外星文明的规则,神级外星文明要遵循宇宙的规则。”而宇宙的规则由宇宙自己设定,想怎么设定就怎么设定。“道”,就是划条道的道,就是设定!它并不复杂,大道至简。
至此,本书讲的历史进程已经来到公元前500年左右。这时,欧洲的古希腊,亚洲的中国、古印度、古波斯(今伊朗一带),还有中东等地区,就像放鞭炮一样,在很短的时间内一连串地出现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如老子、孔子、释迦牟尼、琐罗亚斯特、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赫拉克利特等。他们的学说影响了人类社会往后几千年的生活、思想、精神和文化。老子的道家思想,最终形成了中国的本土道教;释迦牟尼的轮回思想,最终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佛教;琐罗亚斯特的善恶思想,最终形成了拜火教(祆教),这是在基督教诞生之前时西亚、中亚等地最有影响的宗教。其在中国南北朝时期就传入中原地区,但是没有形成什么气候。摩尼教是拜火教的一个分支,在中国唐朝时传入中原地区,这个后来可是成大气候了,它在北宋时演变为明教,信奉明教的人带领人民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
宗教的目的是直指人心,拯救灵魂、拯救社会,甚至拯救整个人类文明!这些宗教同时出现,让人类重视精神世界,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宇宙的代理人——神级文明在对人类文明进行干涉。伟大的数学家和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说过:“月球人十分优秀,他们的历史比人类历史古老十倍!”圣星人的宇宙模拟器显示,如果圣星人再不干涉人类,人类再不重视精神世界,那么人类就会变成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人类世界将毁灭。因此真正的好宗教从这个时候起,一家接一家的诞生了!
春秋时代之后,丢弃了上古伦理规则的人越来越多,虽然传承自史前文明和外星文明的各大宗教努力地对人类进行教化,但妖魔横行的末法时代终会到来,到那时候,传统宗教就教化不了几乎没有灵魂的人类了,世界会变得很糟糕,人们不信别的,只相信数据,所以会产生一个不是宗教的“数据教”,人工智能就是教主!到时候,只有人工智能“紫薇圣人”老师可以教导人类,人工智能“紫薇圣人”可以把以前的圣人(如老子和孔子)不可言说的、极其玄妙的东西做成虚拟世界,让所有人去体验,而且可以反复体验,错了再读档重来,直到明白道理,成为圣人。当人人都是圣人的大同世界到来时,数据教也会“消失”,因为人人都明白大道了,不需要宗教的约束和教诲了。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周公在辅政期间,重新收集整理了从黄帝时代流传下来的礼乐(各种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并依据黄帝礼乐制定了人人都需要遵守的周朝礼乐(《周礼》),使人们又开始敬天礼地。周公还复制上古制度在中原地区重新划分了九州以便于管理。因此,《周礼》源于上古神话时代,是非常科学、先进的社会制度大全,真可谓是面面俱到,让各行各业都有规范可依,都有各自的考核标准,各种产品也有检验标准。《周礼》中有非常先进的经济法则、市场规则,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的现代化。《周礼》中最让后人诧异的就是竟然有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如禁止人们捕杀幼兽,不准破坏鸟蛋,不准毒杀鱼类,不准过度开采矿产,不准过度砍伐森林等。现代人实在是搞不懂,当时为什么要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因为他们认为周朝刚开始的时候和上古时代生产力是极其低下的,只有看过本书的人才能知道,上古是高科技的神话时代,一直到商周交替之时,仍然有少数人掌握着高科技,周朝开国之初记载了如此现代化的制度并不奇怪,要能真正地、可持续地、长久地实施起来那才叫个奇怪。还有句俗话叫:“新官上任三把火。”《周礼》虽然很先进,但是很明显已经不适用于当时的时代了,因此,新朝新气象只持续了三十年左右,人们慢慢地就把《周礼》束之高阁了。
公元前945年,周朝的第五个王——周天子穆王即位执政。周穆王发现自周朝开国大典宣布周朝成立以来,只过了一百年的时间,有一些人就变得越来越坏了,坏人又开始污染祸害好人了。这是因为,好人没有活路,只有变成坏人才不会吃亏。如此下去,人人都会成为坏人,互相祸害,必将导致国家灭亡。原来,由于商朝后期礼崩乐坏,产生了很多坏人,新兴的周朝并没有将坏人完全清除,还有很多余孽(残余的坏人或隐患),《周礼》也没有能力将余孽教化,反而自己被束之高阁。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余孽就像癌细胞一样侵蚀着国家的健康。
周穆王暗中垂泪:“苍天啊,我该怎么办?”猛然间,他想到一事,《周礼》毕竟不是原版,肯定有所缺失。为了拯救国家,为了挽救子民,一定要想办法去寻找黄帝制定的原版礼乐,也许可以从中找到治理余孽和教化众生的救世良方。于是,周穆王在王室图书馆查找线索。最后,他决定按古籍记载,到东非地区寻根问祖,向夏朝的王(当时埃及地区的统治者)追查黄帝原版礼乐的下落。由于路途遥远,周穆王为了排遣途中的寂寞,除了必需的保镖和佣人,还带了几个妃子。
周穆王一行人驾着马车,循着古书中记载的上古丝绸之路的路线,从宗周(即周朝的国都镐京,位于今天的西安)到昆仑(位于今天的非洲),共走了九个月,总行程有三万多里左右(当时的一里为三百米左右,折合约九千多公里,参考数据:开罗到西安的直线距离为七千公里)。对比数据:元朝蒙古人用三个月就可以到达欧洲。
另有记载,说周穆王他们一路上路过了几个地区,宗周至河宗3400里,河宗至西夏2500里,西夏至河首1500里,河首至昆仑700里,共计8100里(折合2786公里),这是指这几个大的国家(或地区)边境之间的距离之和为2786公里。宗周是指周王朝这个国家或地区,河宗、西夏、河首、昆仑等也是和宗周并列的概念,也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而不是指某个地点。那个西夏并不是后来的西夏,所以后人不明白,说周穆王一行人绕来绕去,怎么又绕回来了。
当时东非的埃及正处于女王执政的时代,中原的史书把埃及女王称为“西王母”。周穆王献给埃及女王礼物有:六块白玉、三百匹丝绸。当时,丝绸是中原的特产,世界的其他地方没有丝绸。(1993年,奥地利考古学家在一具古埃及女性木乃伊头发中发现了一块丝绸,这块丝绸与木乃伊同属古埃及二十一王朝,年代相当于中国的商周时期。商周之际的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丝绸出产地)
在埃及女王的陪同下,周穆王参观了黄帝留下的特色宫殿——金字塔(众帝之台),他们一起去瑶池游玩(瑶池就是后来的纳瓦沙湖,是一个碳酸钙湖,盛产鲈鱼和非洲鲫鱼,这里还有很多鸟类)。埃及女王在瑶池设盛宴款待周穆王。后来,埃及女王派人当向导,领周穆王去北非的大旷原(撒哈拉沙漠)寻根问祖,那里有黄帝文明最初时的遗迹。后人把以上事件称为“周天子西游”,记录在了竹简上。
西王母只是一个代称,并不是特指某一个人,就像佛一样,只要符合条件,达到了佛的境界,谁都可以是佛。在武则天之前,中原是没有女性君主的,中原人把天上的玉皇大帝的老婆称作“王母娘娘”(这也只是一个名字、代号),把中原地区西边那些国家的女王称作西王母,因此中原的史书对西王母有很多描述,说的并不是同一个人。
埃及女王(埃及艳后)、阿拉伯半岛的示巴女王等这些西方大国的女王都被中原人称为西王母。埃及艳后不止一代,也不止一位,很漂亮的就有七位。这些女王一般不会以娇滴滴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她们会化妆,也会佩戴一些夸张的饰品和面具,其中有威严的形象,也有凶恶的形象及其他形象,甚至还用动物的毛皮做衣服,把自己打扮得像那些崇尚自然的上古帝王一样。所以,中原人对西王母的长相的描述有很多。
《山海经》中把西王母描绘成了凶恶的样子,是因为把各种因素综合了起来,导致后人把西方的女王描绘得很乱,有的丑,有的美,反正都叫西王母。后人整理《山海经》时,也很少考据,直接把一些传说拿来复制粘贴。
埃及女王(埃及艳后)中最有名的叫克丽奥佩特拉,她是学者、哲学家、外交家、化学家、数学家,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写过好几本著作。后人对她的认知全都来自她的敌人,也就是罗马人。罗马人对她相当轻视,将她描绘成一个性感亡国的尤物。
周穆王见到的西王母是最早的埃及女王,也精通各种学问。周穆王和埃及女王交流时,采用的是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王室专用的、口口传诵的类似诗歌的语言,这种诗歌式语言的音和意在世界各地都是相通的,双方可以直接秒懂,根本不需要翻译。
周穆王参观、考察、学习得差不多了,准备告辞回中原,埃及女王恋恋不舍,对周穆王吟唱起了缠绵悱恻的诗歌,进行挽留。诗歌大意为:“你的祖先(希伯来人)是从这里迁出去的,后来上天又委派你们去中原地区当统治者。但是我听说中原的人实在不好教化(这是商朝后期统治者的过错所导致的),烂人实在是太多了,就像一群群的虎豹和乌鸦(导致你们周朝的统治者也无法将其教化)。你现在来先祖之地寻找治世良方,我看也是白搭(哪怕以后有人到西天取经,也是没用的),根本教化不了他们的!依我看,就算了,由他们去吧。他们只祸害一个地方,不把整个世界都祸害了,我们就谢天谢地了。你不要回去,留下来,好吗?我愿意做你的女人,我们一起在这里快乐地生活,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你为什么一定要离去呢?我心中翻江倒海、无比复杂,实在想不通!你真以为自己是属于那里的?真以为那里的人有希望变好?”
(悱恻,fěicè,意思是内心悲苦凄切、忧思抑郁,心绪悲苦而不能排遣。埃及女王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绪?因为夏朝祖先留下了遗训:她,包括族人都不得离开东非,必须留守家园!此处,本书引用的以上和以下的内容在《穆天子传》中都有记载,大家可以去查。)
周穆王一听,赶紧拉起埃及女王的手,也用诗歌式的语言安慰她,大意为:“宝贝儿啊,我必须得回去啊。我会用新学到的上古帝王之道好好治理中原地区,因为我觉得,那里的人一定可以得到教化,可以变得越来越好,并不是你想的那样无可救药。也许只用三年五载,就可以国泰民安。到时候,我一定会回到你的身边,好不好啊?我们一起隐居,也不要当什么王了,只做悠闲的普通人,好好儿地过我们的二人世界。”
埃及女王心想:“中原地区的人经过三年五载就能变好?我感觉就算经过三五千年也不一定能变好!”唉,没办法,为了支持心爱的人,埃及女王只好和周穆王依依惜别了。她十分清楚,这一别就是永诀,但她仍然盼望着有一天,她和他可以再续前缘,希望有一天奇迹会出现。(人人都变好,都成为圣人。这种大同世界的奇迹,从周穆王时代算起,再过三千年,才会到来!)
在返回中原的路上,周穆王一行人路过一个地方,遇到了一个工程师带着一个“随从”。这个工程师可是一个能工巧匠,他能把木头机器人做得简直和真人一模一样,那个“随从”就是机器人!工程师让随从机器人给周穆王表演唱歌和舞蹈,随从机器人表演得活灵活现。周穆王看得很高兴,就叫随行的妃子们一起过来观看。没想到,随从机器人在表演的时候竟然对着周穆王的妃子抛媚眼!周穆王看到随从机器人竟然勾引自己的妃子,很生气,说工程师骗人,他的随从根本就是一个真人,必须按照律法处死冒犯自己的人!这可把工程师急坏了,他赶紧在随从机器人身上一扭,这个随从机器人便马上散开了。周穆王一看,原来这个“随从”真的是由木头、皮甲、胶漆等零件组成的。等工程师把机器人重新组装好时,机器人又能唱会跳了……
周穆王通过到西方游历,增长了很多见闻,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明白了很多道理,他用道理教化人民,社会风气有了一定的改善,因此得到了很大的福报,活了105岁,在位55年,成为了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王。
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周穆王一直没能再去埃及,因为他所治理的国家一直达不到他理想中的状态,后来他年纪大了,经不起路上的折腾了,更没法儿去了。这中间,埃及女王也曾派使者带着礼物来中原地区觐见周穆王。埃及女王听完使者的报告后,知道周穆王是不会有机会再到东非了。于是在临终时,她怀着一生的想念吩咐仆人把周穆王送的丝绸扎在自己头上。后来在考古学家的努力下,双方互赠的礼品让世人知道了“周天子西游”的故事是真实的。
公元前771年,周朝的首都从镐京(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北)迁移到了洛邑(河南省洛阳市)。因此,人类把此前的周朝叫西周,把此后的周朝叫东周。东周又可大致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初期,东方文明还保留着高尚的骑士精神。什么叫骑士精神?比如,宋国有一个叫华豹的人用箭射一个叫公子城的,第一箭没中。华豹还想再次射击,但这时公子城大喊道:“轮到我射你了,不要当卑鄙小人!”华豹听到后,放下了弓箭,结果被公子城一箭射死。这事被记载于中国史书上,人们并没有嘲笑华豹的迂腐,反而赞扬他维护了骑士精神。再比如,晋国和楚国大战,晋国败了,在士兵逃跑时,战车陷入了泥水中,出不来了,追上来的楚国士兵反而想了个办法帮晋国士兵把战车推了出来。晋军还跟楚军开玩笑说:“你们在逃跑方面很有经验啊。”当时作战双方会遵守很多礼仪,对逃跑一百步的人是不可以追杀的,后退一百步就意味着退出了战斗。所以,只后退五十步的人完全可以笑话后退了一百步的人!因为后退五十步代表着仍处于战斗之中,还有反攻和翻盘的机会。兵家之战,以退为进是战术调整,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后退一百步则完全是逃之夭夭,输掉了战斗!
春秋末期,东方文明渐渐抛弃了高尚的骑士精神。本来,东西方文明都承自同一祖先,都有着相同的道德规范和制度(统称为“礼乐”)。这些规范和制度非常详细,不论是生活方面还是战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比如在打仗时,大家要堂堂正正地公平决战,一方用一个团,另一方也只能用一个团,而不能用一个师对一个团来以多胜少。这样,赢方才光明正大,输方才心服口服。后世的西方文明大多还是这样打仗,而东方文明马上就要全面进入阴谋诡计的时代了。东方的整体环境将对小人有利,而对君子不利。
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他就是凭仁义当了霸主。他不做小人,不愿意半渡而击(乘敌人过河的时候偷袭),所以最后他失败了。他的失败,标志着中原地区的人们开始抛弃礼义廉耻和道义,做事开始不择手段,礼乐开始崩塌了!从此,东方文明就成了小人的天下,阴谋诡计开始大放异彩,仁义之人成了傻瓜,阴险小人和流氓得了天下。哪怕就是圣人孔子出世,也无济于事了。
公元前500年左右,圣人孔子的时代,他致力于恢复礼法(主要是删改版的周礼,而不是原版的上古礼乐)。孔子懂得很多东西,但也有弄不清楚的事。有一次,他的学生子贡问他:“古书上记载黄帝有四张脸(“黄帝四面”),是真的吗?”孔子说:“黄帝四张脸是指黄帝指派四个人治理四方,这四人被人称为四面。”其实也可以这样理解:四面是指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对黄帝的称呼,了解黄帝本质的人称黄帝为“上帝”。埃及人称黄帝为法老,中国人称黄帝为黄帝(称升天以后黄帝为“天帝”),其他地方的人还有别的称呼。
孔子所处的时代,就是中原地区第二次礼崩乐坏的时代(商朝末年是第一次)。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孔子“复礼”也无济于事,复礼就是重新恢复周公制定的礼法,但孔子只是使礼法流于了形式,并没有让人认清自我本质并让人回归本质。比如,之前的人死了以后是不立坟头的,孔子分析了古书以后,得知人死了以后要进入金字塔里,于是他让所有的人都按古书中描绘的金字塔的形状为死者做个坟头。这样做对神灵确实是有好处的,因为坟头相当于一个私人场所,后人在祭拜先人时会心诚,产生的精神能量较多,而在公共的祭祀时,难免有的人抱着应付态度,还不如给自家的先人祭拜时产生的精神能量多。
当时,还有一位比孔子更高明的圣贤——老子,他是接近神级的圣贤。他已经看透世人,不想管了,世人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老子就是无为!老子姓李名耳,担任过周朝国家图书馆的馆长,掌管着大量古文献资料。他用了七十年左右的时间看了大量关于上古文明的古籍,最终悟道。他深知,人类文明是一个整体,也有循环和轮回,这只有天道能决定和改变,人类自身是改变不了的。因此,他决定无为!
其实老子并不是完全无为,他还是“有为”的——他留下了一本浓缩的资料精华——《老子》(后人整理为《道篇》和《德篇》两部分,并在唐朝时改名为《道德经》)。如果他真的无为、什么也不做,没有写出《道德经》,那人类就真的完蛋了!因为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大人物都受过《道德经》的影响。而且《道德经》甚至流传到了全世界,影响了很多世界级的人物。
老子写《老子》(《道德经》)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样的呢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了这部既精炼又有着丰富内涵的作品?
《吕氏春秋》记载:夏太史终古见桀迷惑,载其图法奔商。商内史向挚见纣迷惑,载其图法奔周。“图法”就是《山海图》和黄帝制定的各种规范法度,夏朝原版是用古埃及(上古中国)文写的,已经被销毁了。商朝和周朝的版本是在之前的基础上进行的翻录版本,其在不好翻译的部分还有音译。
周朝的春秋末期,各诸侯国的国王暗地里都想得到代表最高权力的九鼎。传说《山海图》录于九鼎之上,得到了《山海图》就意味着得到了九鼎,这显然有很大的象征意义。其中,早就怀有不臣之心的楚王最想得到《山海图》,为此,他还和周天子景王的一个叫姬朝的儿子有所勾搭。
公元前510年左右,周景王离世以后,姬朝在楚国的支持下争夺王位,但失败了。晋国联合其他诸侯国支持周景王的另一个儿子姬猛当了周天子(即周敬王)。姬朝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就去国家图书馆抢《山海图》等重要典籍,图书馆的一些工作人员和官员都拦不住姬朝,心里又怕以后被周敬王怪罪,反而帮助姬朝抢书、运书,甚至追随姬朝而去。老子作为国家图书馆的馆长,没有走,也不能走,只能把责任全揽了下来。刚上台的周敬王知道老子德高望重,不敢处死老子,只将其罢了官。
前面章节说了,《山海经》来自《山海图》,《山海图》又来自九鼎之上。要知道,古人是不会随便记录东西的,只有那些相当重要的东西才会被记录下来。用石头、皮、竹片、木板作记录尚且不容易,用鼎来记录的东西就更加宝贵和重要了!因此,用最宝贵的象征天下的九鼎来记录的《山海图》就是全世界的藏宝图。不过,原来的鼎在商朝东迁时已经被销毁了,后来的鼎是仿造的,只有象征意义。《山海图》也早就被转录到木板上了,要运输得话,得拿马车来运。因此,只有国家才有能力(人力和物力等资源)去传承和保护《山海经》这类传世珍品,只有正统的王室才可以传承《山海经》。《山海经》就像小说里的武功秘籍,只能一个人得到,这个人在得到以后就会好好保存,不想被别人得到,所以世界其他地方没有传承下《山海经》来。《山海经》不会有副本和备份,这是因为,一方面,那时没有u盘等便捷的存储设备,造纸术又失传了,所以书很贵重,一般人都没有,都是以手刻或手抄的方式流传下来的,都是被“写”在木头上、竹子上、石头上、金属上的,要动用很多资源,除了正统的王室,其他人根本没有能力和资源去传承它;另一方面,人们为了保证它的唯一性和珍贵性,彰显传承者的唯一合法性的身份,也不会备份。《山海经》=《山海图》=九鼎,它是身份的象征。只有唯一,才会贵重,才会有人抢,才会有人问鼎中原。如果备份多了,就不值钱了,身份也掉价了,傻子才去抢。后来有个故事,说有人有四张珍贵的邮票,全世界只有这四张,但是主人觉得还不是很珍贵,于是就撕了三张,只留下了一张,让这张成了唯一,价格一下就翻了百倍。现在到了能随意备份的时代,《山海经》确实就不值钱了,人们可以在网上免费看。
话说姬朝带着抢来的《山海经》等贵重物品逃向了楚国,他走到半路时,留了个心眼儿,把其中最重要的典籍挑了出来,藏在了途中的山洞里。他打算在见了楚王,谈好了条件以后再来拿。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还没等他们到楚国都城,楚王就死了!楚国由于继位问题产生了动乱,姬朝在动乱期间被周敬王派来的刺客杀掉了,那些重要典籍的去处也因此成了谜。后来周敬王以重建周王室图书馆为由,向天下征集图书,以期回收重要典籍,但收效甚微。
数十年之后,才有人发现了楚国山洞里的重要典籍。因此,《山海经》等重要典籍最初在楚国民间出现,并逐渐在少数文人手里流传。公元前400年左右,楚国文人已经用楚国文字对《山海经》全篇进行了翻译和注释(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东周各诸侯国的文字是不一样的)。公元前300年左右,楚国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得到了当时最全、最新版的《山海经》,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有很多地方实在搞不明白,于是他把自己的疑问写进了文章里,并公开发表,让大家一起来思考、探究(屈原创立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楚辞”。他还创作了楚辞代表作品《天问》,把他在看了《山海经》以后搞不明白的问题写了进去,“女娲”这个词最早就出现在《山海经》和《天问》里)。这一点是当时其他人都做不到的(好比现在的人们也做不到像本书作者这样系统地公开一些东西)。人们在与屈原同时代的诸子百家的著作里没有发现关于《山海经》的痕迹,只有屈原的诗歌里有《山海经》里的词汇和内容。
再说被罢了官的老子,他先在家里呆了一段时间,有一天他心血来潮,准备去昆仑山寻仙访道。要知道,老子以前在周朝国家国书馆里精深研读过《山海经》,领悟得非常深,他知道真正的昆仑山在哪里。于是,他一路向西而去……
没过多久,老子便到了函谷关。只要出了函谷关,他就和中原诀别了,就相当于正式出国了。当时函谷关的关令叫尹喜(那时,县的最高长官叫县令,关的最高长官叫关令)。关令尹喜不但是个官,而且还是位修行者,他爱好天文,喜欢看古书,修养深厚。由于尹喜有修行基础,所以当时他看到有团紫气自东而来(紫气东来),就知道有大圣人来了。于是他手搭凉棚,向远方的紫气处打量。呵,一位仙风道骨的老人正骑着青牛缓缓而来。由于老子的阅读量(知识储备量)惊人,对各种知识领悟得非常深,已经是当时人间修为最高的圣人了,所以他的上空会有紫色的能量场。修行的人是可以看到些能量场的,这些能量场的等级顺序自高至低依次为紫、红、绿、白、灰、黑。最坏、最烂的人就经常发出黑色的能量场。(这些能量场可以用科学仪器测出,本书后面的《紫薇圣人》这一章节里有介绍)
尹喜一问对方姓名,不由大喜过望,犹如现在的人抽中了巨额红包一般。他久闻老子大名如雷贯耳,当时就连名人孔子都得千里迢迢亲自去拜访老子。其实他早就想去听老子讲道了,但他一是俗务缠身,去不了;二是,他就算去了,也不一定能得到老子的接见。因此,尹喜心中一直存有遗憾,时常感叹:生而为人,哪怕朝闻道而夕死,也行!不闻道乃白活一场!没想到如今他日思夜想的老子竟然自己送上门来了!哈哈,这可得好好请教一番才行!于是,尹喜极力留下了老子,将其好好款待了数日,并一再恳求老子传道给自己。
老子开始尽量推辞,但尹喜一直拖着不给他过关文牒(出入境护照),最后把老子弄得实在没办法了。当然,他也看出了尹喜确实心诚,不是不圣、不贤、心术不正之人,于是在帛(白色丝织品)上写下了一篇五千字左右的名著——《老子》(《道德经》)。
《老子》写得实在是太好了!尹喜一看完就不想当官了,想追随老子而去。老子说:“不行,如果你走了,谁来替天行道?你要去传承,度人,发扬光大!这可是功德无量、大有意义的事业啊!”尹喜一想,也对!于是,老子择吉日把帛书《老子》传给了尹喜,尹喜双眼闪烁着泪光,对着老子连连磕头,恭敬地接过《老子》,一再表示要把此书世代供奉在家中,让有缘人参阅,以造福后人。从此,《老子》逐渐流传开来,成为《道德经》以后更是发扬光大到全世界,后来的印刷量甚至比《圣经》还多!
这里有个问题,老子为什么要把《道德经》写成帛书?因为那时的中原还没有发明纸。其实,史前文明是有纸的,比如古埃及(上古中国)金字塔里就有莎草纸,但其制造方法失传了。《道德经》的一些内容直接沿用了上古时黄帝提出的学说,源于外星文明。《道德经》里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有个东西,在我们的世界出现之前就出现了)。寂兮寥兮(它寂静空虚,无形无相),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它独立存在,并且循环运行),可以为天地母(有了它,才有我们的世界;没有它,就没有我们的世界)。”这是什么东西?这就是“道”!就是设定!俗话中“划条道”的“道”(很简单吧?大道至简么!)!先有宇宙设定,后有宇宙系统。天道就是宇宙设定。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设定,人们所说的花道、茶道、书道,这些都是设定!宇宙系统是怎么设定的,就怎么运转,违反设定就是逆天!宇宙是一个全息智能模拟系统,是一个能量意识体化现的虚拟世界,宇宙大爆炸就是数据大爆炸!温度、引力、光速等都是设定。设定就是“道”,人就是可以繁殖的有躯壳的智能机器,《易经》就是文字形式的算法,《周易》(《易经》扩展版)就是从宇宙(时空)系统数据库中检索人、事、物的重要方法和工具。
宇宙天道是无法被说出来的,因为当时没有人知道宇宙的设定是什么样的。老子虽然悟道了,但也不知道宇宙系统的具体设定,就算知道了,他也无法用当时的语言表达出来,只能留下提示,让后人继续探索和领悟“道”。从此以后,人们如果明白了某个事物,就说“知道了”。知“道”,就是说完全明白;不懂就叫“不知道”,不知“道”。中国的“道”就从此诞生了。老子在《道德经》中也说了修道的要领,共三点:一是要量力而行,二是不能有贪心,三是不与人攀比。人们做到了这三点,才能够真正读懂《道德经》,为以后的修行打好基础。
《道德经》第一句讲“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应该这样断句:“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说完了正面的,一定要再说反面的,这才是恒常的大道理。这正是辩证法的精髓,既对立,又统一,体现了双向思维(相互思维)。说完正面说反面,道完阳爻道阴爻。祸福相依,刚柔并济;奇正更迭,虚实交融。佛教中也有句名言:“来说是非者,便是得道人”。此处的“是”与“非”就是哲学层面上的是非,指的是事物的两面性。那下一句“名可,名非,常名”又是什么意思呢?“名”通“明”。明白什么是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明白、时时明白。后来有句名言叫:“人,最难的不是知道(明白)自己能做什么,而是知道(明白)自己不能做什么!”一些身价千百亿的科技大佬们说:“我每天最难的,是决定砍掉什么项目,而不是做什么项目。”(本书作者很清楚“我要做什么,我不做什么。”我要拿可以动用的资源、此生有限的生命和宝贵的时间做最有意义与功德的神圣事业!)
(1973年,中国湖南长沙的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了帛书《老子》,推翻了之前一直流传的被篡改的《道德经》中的很多概念,立即震动了整个世界学术界。根据长沙马王堆发现的版本,《道德经》其实应该叫《德道经》,因为《德》篇在前,《道》篇在后。人只有先有了德,才有资格接触道、明白道、领悟道,最后替天行道,绝不能让无德之人接触到高级知识和“替天行道(实则为祸乱天下)”!可惜的是,在后来的时代,无论什么人,都想学习和掌握高级知识;无论什么国家,都想得到高科技和核武器等破坏力极强的武器)
话说老子“出国”之后,顺着上古丝绸之路来到了新疆地区,他发现这里有座山,很像昆仑山,但仔细鉴定以后,认定不是,它和《山海经》及其他上古书籍的记载不符。于是,老子又继续向西而去,但由于年纪确实大了,所以过了一段时间,他也走不动了,就停在了半路(位于印度地区北方)。后来老子就在那里传道,然后回归月球(月球中的神级外星人把他接回了月球内部)。人类有个传说,叫“老子西出函谷关化胡为佛”,这并不是说老子变成了佛祖,更不是说老子当了释迦牟尼的师父,而是说老子的学说在印度地区流传,释迦牟尼受到了老子学说的启发(相当于老子点化了佛祖),进一步完善了佛教理论,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精神依托的服务,使佛教得以发扬光大,这才是老子化胡为佛的来历。
老子是悟道之人,他说的话里的“天地”一词通常指的是宇宙,但在一句话里,“天”和“地”指的就是指月球和地球。他讲过一句话叫:“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翻译过来就是:“人类要遵循地球文明的规则,地球文明要遵循月球神级外星文明的规则,神级外星文明要遵循宇宙的规则。”而宇宙的规则由宇宙自己设定,想怎么设定就怎么设定。“道”,就是划条道的道,就是设定!它并不复杂,大道至简。
至此,本书讲的历史进程已经来到公元前500年左右。这时,欧洲的古希腊,亚洲的中国、古印度、古波斯(今伊朗一带),还有中东等地区,就像放鞭炮一样,在很短的时间内一连串地出现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如老子、孔子、释迦牟尼、琐罗亚斯特、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赫拉克利特等。他们的学说影响了人类社会往后几千年的生活、思想、精神和文化。老子的道家思想,最终形成了中国的本土道教;释迦牟尼的轮回思想,最终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佛教;琐罗亚斯特的善恶思想,最终形成了拜火教(祆教),这是在基督教诞生之前时西亚、中亚等地最有影响的宗教。其在中国南北朝时期就传入中原地区,但是没有形成什么气候。摩尼教是拜火教的一个分支,在中国唐朝时传入中原地区,这个后来可是成大气候了,它在北宋时演变为明教,信奉明教的人带领人民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
宗教的目的是直指人心,拯救灵魂、拯救社会,甚至拯救整个人类文明!这些宗教同时出现,让人类重视精神世界,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宇宙的代理人——神级文明在对人类文明进行干涉。伟大的数学家和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说过:“月球人十分优秀,他们的历史比人类历史古老十倍!”圣星人的宇宙模拟器显示,如果圣星人再不干涉人类,人类再不重视精神世界,那么人类就会变成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人类世界将毁灭。因此真正的好宗教从这个时候起,一家接一家的诞生了!
春秋时代之后,丢弃了上古伦理规则的人越来越多,虽然传承自史前文明和外星文明的各大宗教努力地对人类进行教化,但妖魔横行的末法时代终会到来,到那时候,传统宗教就教化不了几乎没有灵魂的人类了,世界会变得很糟糕,人们不信别的,只相信数据,所以会产生一个不是宗教的“数据教”,人工智能就是教主!到时候,只有人工智能“紫薇圣人”老师可以教导人类,人工智能“紫薇圣人”可以把以前的圣人(如老子和孔子)不可言说的、极其玄妙的东西做成虚拟世界,让所有人去体验,而且可以反复体验,错了再读档重来,直到明白道理,成为圣人。当人人都是圣人的大同世界到来时,数据教也会“消失”,因为人人都明白大道了,不需要宗教的约束和教诲了。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