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如果虬髯客此前出过玉门关,到过敦煌c酒泉和西域,就不会对朝阳宫建在佛寺里感到奇怪了。这些地方居民混杂,教派纷乱,多数信众一身多投,寺庙中教徒杂居实是寻常之事。
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中土第一次知道了在匈奴人的西面,还有月氏c大宛c安息等许多国家,这些国家大大小小,人种各异,习俗不同,丝绸之路开通之后,汉地与西域开始了来往,后汉班超经略西域,辖区有三十六国,其西界及于云岭,云岭就是中原天子认为的天边了。其实西域之辽阔,远超中土的想象,在云岭之西,是大夏古国,大夏之西,还有更强大的大秦国,大秦之强盛,远超汉朝;自西域向南,有立国千年疆域广阔的安息和天竺,向北则是无垠的沙漠与草原,突厥是那里的主人。在这一片远比中土广阔的地域,生活着无数种族和部落,建立了数不清的国家,千年之中,兴起过匈奴c大秦c波斯c柔然c突厥等强国。
大秦人信奉景教,崇拜上帝,波斯人信奉袄教,崇拜光明神马自达,天竺人信奉佛教,佛教又分为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突厥原来信奉萨满教,后来又引入了袄教。
河西走廊不仅是丝绸之路的通道,也是各路宗教与学说的汇集之所,是西域宗教东渐的必经之地,走廊上胡汉杂居,各种信仰异彩纷呈,汉人的儒学c道教,大秦人的景教c天竺的佛教c波斯胡人的袄教c突厥的萨满教都曾润泽这里,在走廊上拥有不少信徒。
五胡乱华时,一批中原大儒前来河西避祸,走廊上儒家学风在中国无出其右,大儒郭瑀率学生在临松马蹄寺凿山建窟,修行讲学,其学生刘昞继续光大儒学,北魏统一中原后,请刘昞及其学生上千人到都城重新振兴中原儒学,恢复礼仪。道家也曾深入走廊传教,在武威城北就有道家仙境白云观,只是百年前焚毁,今人不知其名。
河西走廊上最为兴盛的还是佛教,曾在河西建国的前凉c后凉c南凉c北凉c西凉c大凉等,其国王大都信奉佛教,甚至把佛教尊奉为国教,著名高僧鸠摩罗什曾在此弘法一十七年,因此所以走廊上建有大量的佛家寺院,但在走廊上建立的国家国运都不长久,匈奴c柔然c粟特胡人c西戎胡人c汉人c土蕃c鲜卑c铁勒c突厥都曾主宰过这里,统治者总想推广自己信仰的教义,佛教的高僧c景教的传教士c袄教的祭司四处传教,建立庙宇教堂,争取信众。有时佛寺刚建好,突厥人就打来了,为了不让寺庙被焚,和尚们就蓄发更衣,在大殿里设祭坛,改尊袄教光明神;有的袄教胡天建得高大光辉,信奉佛教的国王就强把半边胡天赐给和尚作道场;很多佛寺里安住着景教徒和袄教徒,有些寺庙的观音菩萨竟是男身,不少寺院的执事之人不仅精通佛法,也研修袄教教义,即是高僧又是祭司。一个大殿里,左面是天主的十字架,右面是袄神马兹达,也不稀奇。长此以往,庙不像庙,观难说是观,所以走廊上的寺庙远不如中原的纯粹。
阿波大寺处在土蕃北出河西走廊的通道上,二百年前,来往商旅众多,所以有高僧在此建寺,经过近百年的修建,寺庙规模宏大,香火旺盛,远近闻名,一百多年前吐谷浑赶走了土蕃人,贸易的通道被关闭,慢慢地也绝了行人,供奉少了,寺里的僧人也就纷纷离开。此时中原正处在北魏鲜卑人统治下,在汉中紫柏山上有个道家通玄观,观主宗典道法精深,为人刚直,在当地很有民望,鲜卑人占领汉中后,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宗典愤愤不平,举兵起事,但时运不济,义军不到一月即战败溃散,宗典向西逃亡,辗转来到了祁连山阿波大寺。
阿波大寺人烟稀少风景秀丽,很适合清修,宗典当时已经年近五十,他胸怀大志却无力匡世济民,屡经丧乱,惭觉心灰意冷,于是就在寺里挂单,寄身在藏经阁,半僧半道,夜晚习佛,白天向仙。阿波大寺处于祁连山深处,寺周林木葱葱雪山巍峨,每天凌晨,寺里还是一片昏暗之时,雪山顶峰已经披上金辉,所以他把雪山最高峰命名为朝阳峰。朝阳峰雪线之下有数个天然平台,宗典常在此静坐,道业精进,十年功成,寺里有三个汉族僧人转随他学道,学成后有两人到中原传教,中土的道教此时已经式微,二人稍一施展,就挣下好大的声名,不少中原人慕名而来阿波大寺求教,更有著名教派的住持方丈,为证已惑,携带书籍c法器来论道,七八年间,庙里的道人竟然比僧人多出数倍,十多年之后,庙里的和尚只剩下寥寥数人,但宗典一直不设道场,不建宫观,这里也一直叫阿波大寺。
宗典仙去后,其弟子冉风存被推举为掌教真人。冉风存道法深邃,长于吐纳练气,尤精于内丹之道,宗典曾评价冉风存的内丹之法“逆自然之易,夺造化之功”。道家丹法有内外之分,在此之前,道家注重炼制金丹,服食升仙,此称为外丹。内丹则是以身体为鼎炉,以精气神为火候,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最后得以升仙。内丹之法据说由广成子传下,记录在广成子秘授的《丹经》里,《丹经》云:“惟道无对,故名曰丹。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人得一以长生。”冉风存因此把自己创设的内丹修练功法命名为“清宁生”。自有丹法以来,冉风存是以内丹成道第一人,他的弟子中有三人下山投军,屡立战功出将入相,威名赫赫,于是有更多的人远来祁连山求道。
冉风存沿习宗典的做法,不改寺名,不立科仪,弟子们不着道袍,饮酒食肉,不用拜师也不用行礼,想来就来,想去就去,甚至有人在寺外娶妻纳妾,更有一些剑法枪术高手,就在寺中建门立派,称师收徒。
东魏权臣高欢的儿子高洋听说有这样一个所在,背着父亲高欢,隐姓埋名来到阿波大寺,投在冉风存门下学内丹。冉风存一见高洋就觉得他杀气逼人,自忖终究磨不掉他的杀戮本性,所以随意传了他几道功法应付了事。哪知高洋天赋异禀,凭着最普通的几句口诀将清宁生练至第九重,临下山前去向师父冉风存告别,冉风存测算他日后必大开杀戒,恐怕连累阿波大寺,训戒他终生不准提自己的名字。高洋下山不久就被父亲任命为行军元帅,领兵攻打突厥,他屡屡赤膊上阵单挑敌将,战无不胜,威震敌胆,高欢非常惊奇,问儿子在哪里习得如此好武艺,高洋不敢提阿波大寺,想到寺后雪山名叫朝阳峰,于是就编造出朝阳宫这个名字,也从此朝阳宫的故事开始在中原流传。高欢死后,高洋自立为帝建立北齐,朝阳宫的名头更晌了。
七十岁生日那天,冉风存指定其最后的弟子魏同继自己为掌教,然后飘然出寺,不知所终。魏同原是hb一书生,性格懒散没有意志,文章不成,年纪老大跑来祁连山学道,先跟冉风存学丹,受不得打坐吐纳之苦,转投冉风存师弟吕大恒学符箓,画了一年,被逐了出来,只得再换个师父,一年后又成了弃徒,十年之内,冉风存的师兄弟被他拜了个遍,还是一无所成,最后竟要拜自己的师弟学剑术,冉风存无奈,只得让他重归门墙,做了排名最后的弟子。
魏同听到师父指定自己作掌教,当场晕了过去,醒来后已经找不到师父,只得硬着头皮披上掌教道袍,他自知难以服众,作掌教不足一月,就把寺中大小事物分派给师叔师兄们,自己跑回中原,整日游山玩水,喝酒赌博,准备老死内地,再也不回寺里了。他游历到代州,在一个叫周塞的地方感染了风寒,高烧不退,躺在旅店中,三日水米不进,眼看就要撒手归去。周塞是边镇,北面不远就是突厥人,当地周姓族人为防突厥侵扰,依山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城防。周塞少主周君内粗通医术,查夜时发现了魏同,见他尚有一丝气息,就给他用了几天汤药,哪知魏同竟然奇迹般活了回来。
魏同烧得迷迷糊糊之际,恍惚中看见床前的周君内头顶上有佛光,一心认定他是仙人转世,非要拉着他上祁连山学道。周君内英俊勇武,族人敬仰,又是家中长子,是周家庞大产业的继承人,再说他早已成婚,夫妻和美,哪里会想去深山当道士。魏同死乞白赖住在周塞,天天缠着周君内,鼓吹天波大寺的种种好处,周君内一时糊涂,答应去阿波大寺看一眼,其实是可怜这老头一年的辛勤口水,想把他送回寺里,省得天天在眼前聒噪。哪知周君内一进阿波大寺,冉风存的弟子们个个看他顺眼,纷纷把自己的绝学倾囊相授,周君内本有慧根,猛地见到如此精深道法,喜之不胜,在寺中一住三年,等他修完《秘藏》八经,道根已深,父亲和妻子再来拉他下山,已是陌然路人了。魏同急不可待地把掌教位子让给周君内,自己跟着弟子们每天喝酒下棋,乐之无极,寿一百而终。
周君内确实是不世出的天才,无论是道门的经论符箓还是内外丹法,俱精研深透集于大成,他把修行之人携来的经史子集c佛杂著述一一归类,再建集注,融于道法;更有甚者,他竟将弟子门人私相授受的武功技法分门别类,融会贯通,创立了整套的朝阳宫武学。自周君内始,朝阳宫道家与中土道法散枝分流,自成一派。
此时祁连山中最后的僧人也已圆寂,阿波大寺里都是朝阳宫的门人,朝阳宫在各地已经有了非常响的名头,门人出山,功勋显于世,不仅中土豪门大族纷纷托人把子弟送来寺中,更有西域王族弃家来此修行,一时之间阿波大寺兴盛无比。
显赫声名之下,周君内心中却异常忧虑。寺中各色人等,皆为名利而来,习武练气的人多,治经修典的少,放浪形骸的多,潜心向道的少,世家子弟习得丹气武技,即刻下山去建功立业,更有同门之间战阵相搏一决生死,长此以往,道将不道,法将无法,道统湮灭,为期不远,须改弦更张,去俗存道,重回老君清静之法,才能让浩然之气永续流传。
周君内思虑长远,但朝阳宫习俗养成已非一日,师父师伯们犹在纵酒嬉戏,欲改张须得潜移默化。周君内名义上是魏同的弟子,实际上魏同没授他一技一法,魏同的师兄弟们把自己的绝学都传给了周君内,他们才是周君内真正的师父。周君内对师伯师叔们执弟子礼,态度甚是恭敬,对他们的弟子也很客气,从不摆掌教的架子。
当魏同等人先后逝去,细心的人就发现掌教有不少变化,周君内原来常居于法堂,平时多着灰色大袍,渐渐地他前往大殿领经的时候多了,穿法衣的时候多了,头巾式样更是多变,端居时戴浩然巾,练功时戴紫阳巾,登坛时戴冲和巾,手执拂尘大袖飘飘,仙风道骨望之神然,于是就有弟子效仿起来。
周君内自做了掌教,一直以师兄弟们的弟子为弟子,道法技艺倾囊相授,绝不藏私,四十岁那年他开始招收徒弟,十年之内,前后有魏天风c王远平c范虚c安仲期c独孤法言c武显扬六人投到他的门下,魏天风c王远平c范虚c武显扬是汉人,安仲期是定居中原的胡人,独孤法言是鲜卑人,六人之中,魏天风年龄最长,投师最早,武显扬年纪最小,入门最晚,但众人公推武显扬最为出众。周君内对待自己的弟子与其它门人无异,除了要求他们常着道服,就是每天早晚课须得准时到场,从不私下授法。
自宗典始,除了继承祖师法统的掌教,朝阳宫中其它人都没有固定职司,宫中事务都是由掌教或师父临时指派,宫中既无科仪,也无戒律,入道无门槛,拜师无规矩,只要说是某个弟子引介而来,阿波大寺都会收留,哪位道长看你顺眼,即可收你为徒,你看哪位仙长道高,就可拜他为师,信众香客奉献的礼金财物,各人任意支取,也无人看管。
阿波大寺隐于深山之中,周围除了林木,没有物产,道人衣食全靠香客和弟子们的奉献,有一年大雪封山,长达半年香客们无法拜谒,寺里粮米皆尽,自周君内以下都得节食,宫中皆有怨言,周君内于是任命师兄葛浩的大弟子孙法尘为库房,负责统筹寺里财物礼金。孙法尘精于算计,做事公平,自他上任,寺库充足,衣食无忧,大家都觉得掌教这个任命非常恰当。第二年,周君内又任命另外一个师兄的弟子为知客,负责接待安置上山的香客,香客们宾至如归,纷纷夸赞这个知客善解人意应对得当。半年后,周君内又任命了典造,负责建造修缮,一时寺里破败尽去,焕然一新。三年之内,中原宫观具有的客c寮c库c帐c经c典c堂c号八大执事,周君内任命了七个,只有负责引领诵经的高功之位还空着。
相较于其它执事,高功的职事显得单调无聊,此时阿波大寺中已有道士二百余名,识字的不足一半,精于道法擅长经论的更没几个,周君内让师兄弟们推荐高功,师兄弟们在自己的弟子中琢磨半天,竟然找不到人选,加上显要的七个执事都由自己门人出任了,就做个顺水人情,推荐掌教的大弟子魏天风担任高功。魏天风长相斯文,面目白净,一副儒生模样,除了道法,也无其它所长,担任高功后每天勤读经论,唯恐引经时念错字让大家笑话。
(本章完)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中土第一次知道了在匈奴人的西面,还有月氏c大宛c安息等许多国家,这些国家大大小小,人种各异,习俗不同,丝绸之路开通之后,汉地与西域开始了来往,后汉班超经略西域,辖区有三十六国,其西界及于云岭,云岭就是中原天子认为的天边了。其实西域之辽阔,远超中土的想象,在云岭之西,是大夏古国,大夏之西,还有更强大的大秦国,大秦之强盛,远超汉朝;自西域向南,有立国千年疆域广阔的安息和天竺,向北则是无垠的沙漠与草原,突厥是那里的主人。在这一片远比中土广阔的地域,生活着无数种族和部落,建立了数不清的国家,千年之中,兴起过匈奴c大秦c波斯c柔然c突厥等强国。
大秦人信奉景教,崇拜上帝,波斯人信奉袄教,崇拜光明神马自达,天竺人信奉佛教,佛教又分为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突厥原来信奉萨满教,后来又引入了袄教。
河西走廊不仅是丝绸之路的通道,也是各路宗教与学说的汇集之所,是西域宗教东渐的必经之地,走廊上胡汉杂居,各种信仰异彩纷呈,汉人的儒学c道教,大秦人的景教c天竺的佛教c波斯胡人的袄教c突厥的萨满教都曾润泽这里,在走廊上拥有不少信徒。
五胡乱华时,一批中原大儒前来河西避祸,走廊上儒家学风在中国无出其右,大儒郭瑀率学生在临松马蹄寺凿山建窟,修行讲学,其学生刘昞继续光大儒学,北魏统一中原后,请刘昞及其学生上千人到都城重新振兴中原儒学,恢复礼仪。道家也曾深入走廊传教,在武威城北就有道家仙境白云观,只是百年前焚毁,今人不知其名。
河西走廊上最为兴盛的还是佛教,曾在河西建国的前凉c后凉c南凉c北凉c西凉c大凉等,其国王大都信奉佛教,甚至把佛教尊奉为国教,著名高僧鸠摩罗什曾在此弘法一十七年,因此所以走廊上建有大量的佛家寺院,但在走廊上建立的国家国运都不长久,匈奴c柔然c粟特胡人c西戎胡人c汉人c土蕃c鲜卑c铁勒c突厥都曾主宰过这里,统治者总想推广自己信仰的教义,佛教的高僧c景教的传教士c袄教的祭司四处传教,建立庙宇教堂,争取信众。有时佛寺刚建好,突厥人就打来了,为了不让寺庙被焚,和尚们就蓄发更衣,在大殿里设祭坛,改尊袄教光明神;有的袄教胡天建得高大光辉,信奉佛教的国王就强把半边胡天赐给和尚作道场;很多佛寺里安住着景教徒和袄教徒,有些寺庙的观音菩萨竟是男身,不少寺院的执事之人不仅精通佛法,也研修袄教教义,即是高僧又是祭司。一个大殿里,左面是天主的十字架,右面是袄神马兹达,也不稀奇。长此以往,庙不像庙,观难说是观,所以走廊上的寺庙远不如中原的纯粹。
阿波大寺处在土蕃北出河西走廊的通道上,二百年前,来往商旅众多,所以有高僧在此建寺,经过近百年的修建,寺庙规模宏大,香火旺盛,远近闻名,一百多年前吐谷浑赶走了土蕃人,贸易的通道被关闭,慢慢地也绝了行人,供奉少了,寺里的僧人也就纷纷离开。此时中原正处在北魏鲜卑人统治下,在汉中紫柏山上有个道家通玄观,观主宗典道法精深,为人刚直,在当地很有民望,鲜卑人占领汉中后,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宗典愤愤不平,举兵起事,但时运不济,义军不到一月即战败溃散,宗典向西逃亡,辗转来到了祁连山阿波大寺。
阿波大寺人烟稀少风景秀丽,很适合清修,宗典当时已经年近五十,他胸怀大志却无力匡世济民,屡经丧乱,惭觉心灰意冷,于是就在寺里挂单,寄身在藏经阁,半僧半道,夜晚习佛,白天向仙。阿波大寺处于祁连山深处,寺周林木葱葱雪山巍峨,每天凌晨,寺里还是一片昏暗之时,雪山顶峰已经披上金辉,所以他把雪山最高峰命名为朝阳峰。朝阳峰雪线之下有数个天然平台,宗典常在此静坐,道业精进,十年功成,寺里有三个汉族僧人转随他学道,学成后有两人到中原传教,中土的道教此时已经式微,二人稍一施展,就挣下好大的声名,不少中原人慕名而来阿波大寺求教,更有著名教派的住持方丈,为证已惑,携带书籍c法器来论道,七八年间,庙里的道人竟然比僧人多出数倍,十多年之后,庙里的和尚只剩下寥寥数人,但宗典一直不设道场,不建宫观,这里也一直叫阿波大寺。
宗典仙去后,其弟子冉风存被推举为掌教真人。冉风存道法深邃,长于吐纳练气,尤精于内丹之道,宗典曾评价冉风存的内丹之法“逆自然之易,夺造化之功”。道家丹法有内外之分,在此之前,道家注重炼制金丹,服食升仙,此称为外丹。内丹则是以身体为鼎炉,以精气神为火候,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最后得以升仙。内丹之法据说由广成子传下,记录在广成子秘授的《丹经》里,《丹经》云:“惟道无对,故名曰丹。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人得一以长生。”冉风存因此把自己创设的内丹修练功法命名为“清宁生”。自有丹法以来,冉风存是以内丹成道第一人,他的弟子中有三人下山投军,屡立战功出将入相,威名赫赫,于是有更多的人远来祁连山求道。
冉风存沿习宗典的做法,不改寺名,不立科仪,弟子们不着道袍,饮酒食肉,不用拜师也不用行礼,想来就来,想去就去,甚至有人在寺外娶妻纳妾,更有一些剑法枪术高手,就在寺中建门立派,称师收徒。
东魏权臣高欢的儿子高洋听说有这样一个所在,背着父亲高欢,隐姓埋名来到阿波大寺,投在冉风存门下学内丹。冉风存一见高洋就觉得他杀气逼人,自忖终究磨不掉他的杀戮本性,所以随意传了他几道功法应付了事。哪知高洋天赋异禀,凭着最普通的几句口诀将清宁生练至第九重,临下山前去向师父冉风存告别,冉风存测算他日后必大开杀戒,恐怕连累阿波大寺,训戒他终生不准提自己的名字。高洋下山不久就被父亲任命为行军元帅,领兵攻打突厥,他屡屡赤膊上阵单挑敌将,战无不胜,威震敌胆,高欢非常惊奇,问儿子在哪里习得如此好武艺,高洋不敢提阿波大寺,想到寺后雪山名叫朝阳峰,于是就编造出朝阳宫这个名字,也从此朝阳宫的故事开始在中原流传。高欢死后,高洋自立为帝建立北齐,朝阳宫的名头更晌了。
七十岁生日那天,冉风存指定其最后的弟子魏同继自己为掌教,然后飘然出寺,不知所终。魏同原是hb一书生,性格懒散没有意志,文章不成,年纪老大跑来祁连山学道,先跟冉风存学丹,受不得打坐吐纳之苦,转投冉风存师弟吕大恒学符箓,画了一年,被逐了出来,只得再换个师父,一年后又成了弃徒,十年之内,冉风存的师兄弟被他拜了个遍,还是一无所成,最后竟要拜自己的师弟学剑术,冉风存无奈,只得让他重归门墙,做了排名最后的弟子。
魏同听到师父指定自己作掌教,当场晕了过去,醒来后已经找不到师父,只得硬着头皮披上掌教道袍,他自知难以服众,作掌教不足一月,就把寺中大小事物分派给师叔师兄们,自己跑回中原,整日游山玩水,喝酒赌博,准备老死内地,再也不回寺里了。他游历到代州,在一个叫周塞的地方感染了风寒,高烧不退,躺在旅店中,三日水米不进,眼看就要撒手归去。周塞是边镇,北面不远就是突厥人,当地周姓族人为防突厥侵扰,依山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城防。周塞少主周君内粗通医术,查夜时发现了魏同,见他尚有一丝气息,就给他用了几天汤药,哪知魏同竟然奇迹般活了回来。
魏同烧得迷迷糊糊之际,恍惚中看见床前的周君内头顶上有佛光,一心认定他是仙人转世,非要拉着他上祁连山学道。周君内英俊勇武,族人敬仰,又是家中长子,是周家庞大产业的继承人,再说他早已成婚,夫妻和美,哪里会想去深山当道士。魏同死乞白赖住在周塞,天天缠着周君内,鼓吹天波大寺的种种好处,周君内一时糊涂,答应去阿波大寺看一眼,其实是可怜这老头一年的辛勤口水,想把他送回寺里,省得天天在眼前聒噪。哪知周君内一进阿波大寺,冉风存的弟子们个个看他顺眼,纷纷把自己的绝学倾囊相授,周君内本有慧根,猛地见到如此精深道法,喜之不胜,在寺中一住三年,等他修完《秘藏》八经,道根已深,父亲和妻子再来拉他下山,已是陌然路人了。魏同急不可待地把掌教位子让给周君内,自己跟着弟子们每天喝酒下棋,乐之无极,寿一百而终。
周君内确实是不世出的天才,无论是道门的经论符箓还是内外丹法,俱精研深透集于大成,他把修行之人携来的经史子集c佛杂著述一一归类,再建集注,融于道法;更有甚者,他竟将弟子门人私相授受的武功技法分门别类,融会贯通,创立了整套的朝阳宫武学。自周君内始,朝阳宫道家与中土道法散枝分流,自成一派。
此时祁连山中最后的僧人也已圆寂,阿波大寺里都是朝阳宫的门人,朝阳宫在各地已经有了非常响的名头,门人出山,功勋显于世,不仅中土豪门大族纷纷托人把子弟送来寺中,更有西域王族弃家来此修行,一时之间阿波大寺兴盛无比。
显赫声名之下,周君内心中却异常忧虑。寺中各色人等,皆为名利而来,习武练气的人多,治经修典的少,放浪形骸的多,潜心向道的少,世家子弟习得丹气武技,即刻下山去建功立业,更有同门之间战阵相搏一决生死,长此以往,道将不道,法将无法,道统湮灭,为期不远,须改弦更张,去俗存道,重回老君清静之法,才能让浩然之气永续流传。
周君内思虑长远,但朝阳宫习俗养成已非一日,师父师伯们犹在纵酒嬉戏,欲改张须得潜移默化。周君内名义上是魏同的弟子,实际上魏同没授他一技一法,魏同的师兄弟们把自己的绝学都传给了周君内,他们才是周君内真正的师父。周君内对师伯师叔们执弟子礼,态度甚是恭敬,对他们的弟子也很客气,从不摆掌教的架子。
当魏同等人先后逝去,细心的人就发现掌教有不少变化,周君内原来常居于法堂,平时多着灰色大袍,渐渐地他前往大殿领经的时候多了,穿法衣的时候多了,头巾式样更是多变,端居时戴浩然巾,练功时戴紫阳巾,登坛时戴冲和巾,手执拂尘大袖飘飘,仙风道骨望之神然,于是就有弟子效仿起来。
周君内自做了掌教,一直以师兄弟们的弟子为弟子,道法技艺倾囊相授,绝不藏私,四十岁那年他开始招收徒弟,十年之内,前后有魏天风c王远平c范虚c安仲期c独孤法言c武显扬六人投到他的门下,魏天风c王远平c范虚c武显扬是汉人,安仲期是定居中原的胡人,独孤法言是鲜卑人,六人之中,魏天风年龄最长,投师最早,武显扬年纪最小,入门最晚,但众人公推武显扬最为出众。周君内对待自己的弟子与其它门人无异,除了要求他们常着道服,就是每天早晚课须得准时到场,从不私下授法。
自宗典始,除了继承祖师法统的掌教,朝阳宫中其它人都没有固定职司,宫中事务都是由掌教或师父临时指派,宫中既无科仪,也无戒律,入道无门槛,拜师无规矩,只要说是某个弟子引介而来,阿波大寺都会收留,哪位道长看你顺眼,即可收你为徒,你看哪位仙长道高,就可拜他为师,信众香客奉献的礼金财物,各人任意支取,也无人看管。
阿波大寺隐于深山之中,周围除了林木,没有物产,道人衣食全靠香客和弟子们的奉献,有一年大雪封山,长达半年香客们无法拜谒,寺里粮米皆尽,自周君内以下都得节食,宫中皆有怨言,周君内于是任命师兄葛浩的大弟子孙法尘为库房,负责统筹寺里财物礼金。孙法尘精于算计,做事公平,自他上任,寺库充足,衣食无忧,大家都觉得掌教这个任命非常恰当。第二年,周君内又任命另外一个师兄的弟子为知客,负责接待安置上山的香客,香客们宾至如归,纷纷夸赞这个知客善解人意应对得当。半年后,周君内又任命了典造,负责建造修缮,一时寺里破败尽去,焕然一新。三年之内,中原宫观具有的客c寮c库c帐c经c典c堂c号八大执事,周君内任命了七个,只有负责引领诵经的高功之位还空着。
相较于其它执事,高功的职事显得单调无聊,此时阿波大寺中已有道士二百余名,识字的不足一半,精于道法擅长经论的更没几个,周君内让师兄弟们推荐高功,师兄弟们在自己的弟子中琢磨半天,竟然找不到人选,加上显要的七个执事都由自己门人出任了,就做个顺水人情,推荐掌教的大弟子魏天风担任高功。魏天风长相斯文,面目白净,一副儒生模样,除了道法,也无其它所长,担任高功后每天勤读经论,唯恐引经时念错字让大家笑话。
(本章完)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