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三十五年?
,最快更新重生农家好日子最新章节!
本次出行纯粹是为了刘娟散心,寻找母株不过是一个借口。
不过出来十来天,逛了不下十个大果园,看了成百上千棵树后,寻找母株就慢慢变成了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新目标也在行程中渐渐开始在脑中清晰起来。
赵仁虎道:“就不去攀市了,咱们看的果树已经够多了,委实没有必要继续下去。要找就要找最新型的母株,杂交品种,科研成果,最前沿的阵地当然就是农科院了。还有一个,就是时间也不够了,我们边走边顽,过去攀市再折回到家,估计要七月下旬了。家里的水稻得赶着时间下肥,迟了影响生长。”
至于去攀市,因为道路曲折难行,两边地形复杂,夏季易爆发山洪泥石流,在没有高速公路或者飞机的前提下,这个时间过去有点找死的意思。当然这个原因,为了面子计较,赵仁虎肯定是不会说出来的。能掩饰在其他理由中,简直再好不过了。
刘娟在地理书上对攀市有一定的了解,更深层次的,就无从得知了。
“农科院在哪儿?”
赵仁虎见刘娟没有追问,嘴角上扬了一下,然后将车钥匙插上,启动汽车,“我也不知道,有一个‘院’字,和学校应该跑不了。咱改道去省城,去问问就知道了。”
“买个地图吧。有什么学校一目了然。”
赵仁虎个文盲除了研究看看道路城市,还真不晓得地图有找建筑物的功能,他看了看手里地图上标的‘文’字,又抬头看向大门口上醒目的某某农业大学,不禁挑了一下眉。
刘娟得意地道:“怎么样?”
赵仁虎笑了,“对,你能干!”
两人心情愉快地下了车,在门卫处登记后,才进入了大学。
刘娟稀奇地看着大学校园,“真搞笑,还真有人上农业大学的!要种地在家搞就是了嘛,读那么多书,最后还是务农,父母白养一场了。”
农人的心中读大学就是要跳出农门光宗耀祖,如果书读了还是在农村,那读书有何用?到头来还是要挖二斤半,岂不是丢死人了。
赵仁虎看看周围有两个怒目而视的学生,连忙将刘娟拉走了,“小声些吧。人家可是大学生,未来的栋梁,科学家,咱要尊敬!”
刘娟心想,脑袋挤扁就是为了重新挖二斤半,那她还读这个书干嘛?不过,学校的建筑却是极好,书卷气十足,一看就是文化人待的地方。
除了校门口有保卫,各个学院并没有什么门禁,两人走到挂着林业研究所牌子的地方,心里都有些打鼓。果树是不是属于林木,他俩还真分不清这里头的分类。
不管了,走进去看看再说,反正没有守卫,不看白不看。
走进去一射之地,空间开阔起来,里面竟然真有一片小树林,不同种类的树木交杂,包括有些已经果实累累的各种果树。
刘娟盯着树上的是石榴,口水又溢出来了,她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果子呢,也不知道好吃不好吃。
研究所四五个年轻人围着一个老头儿,做着笔记,听着指示。
暑假时间还在学习,这个年代的学生真是努力。
其中一个学生模样的男生问道:“请问,你们有什么事吗?”
“你好。我们一个小镇的农民,想搞一个水果出口种植基地,想在你们这里看看,有没有什么优质的母株,我们回去嫁接。”
出口两个字,让老头儿抬起了头。
赵仁虎连忙走过去,道:“教授,你好。你们有没有适合大面积推广的枇杷母株和李子母株,我打算大量种植这两种果树,出口到国外,给我们国家搞点外汇回来。”
老教授道:“你有多少地?”
“今年土地下放到户,我分了两亩土地,其中一亩五分可以栽树。”
老教授看着赵仁虎,你确定不是在开玩笑?
“我在白山有两万余亩红松,已有三年树龄,成林结实后,预备出口海外。可惜红松成长期太长,不能及时见效益,倒是我们这边气候温和,种上优质果树,三五年就能开花结果。我是想先在这一亩五分地上做实验,等时机成熟,打算在家乡承包几片荒山,大面积推广果林,专门用于出口。”
“红松?白山的红松现今发展得如何?”洪老教授有些怀念地道:“我年轻时去过白山,那时候的森林长得可真好啊。”
“不太好。不止白山,整个东北的森林覆盖率都不太乐观,和建国时,相比,那是少了不止一亩两亩。”
话题有些沉重。
忧国忧民的朱教授是蹲过牛栏的人物,这些年才重新被聘为教授。
“你的红松林长得如何?”
“还可以,我已经许久没过去看了。教授,你这里有没有优质的果树?如果没有,我想给学校捐赠一万元专款,专门研究适宜我们这个地区生长的优质果树。”
朱教授扶了扶眼镜,“捐款归学校领导管,我们做学问的,不参与。至于优质果树,有的都是老品种,目前国内学术界还没有出现什么新品种。我们校外有一片专属树林,我可以带你去看看。”
老教授似乎赵仁虎提到的红松林颇为感兴趣,不住地问他具体情况。
赵仁虎双手一摊,他除了知道有这个植物品种,其他的比如植株特点、品种差异、挂果年限、雌雄等等一概不知。赵仁虎搔了搔头发,看了刘娟一眼,雌雄是什么鬼,怎么松树还分公母?他本身觉得自己农业技能满点,也就是栽了树后,才突然发觉以前能随意找到优质母株的岁月似乎还没来临。若不然,也没有这样一趟寻找之旅了。
赵仁虎猛然想起一个问题,“朱教授啊,如果自然生长的红松,多少年可以挂果?”
朱教授看了赵仁虎一眼,你个傻的,现在才想起这个问题啊,“野生的红松少则二十年,多则二十五到三十五年才结实。如果植株分配不合理,就是已经到了结实的年限,落花掉果,实际收成极低。没有科学技术参与,不人工培育的情况下,就是你有两万亩林子,又能收多少松塔?出口国外?人工费用、交通费用、关税费用,成本加起来,不知够不够最初的投入?”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本次出行纯粹是为了刘娟散心,寻找母株不过是一个借口。
不过出来十来天,逛了不下十个大果园,看了成百上千棵树后,寻找母株就慢慢变成了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新目标也在行程中渐渐开始在脑中清晰起来。
赵仁虎道:“就不去攀市了,咱们看的果树已经够多了,委实没有必要继续下去。要找就要找最新型的母株,杂交品种,科研成果,最前沿的阵地当然就是农科院了。还有一个,就是时间也不够了,我们边走边顽,过去攀市再折回到家,估计要七月下旬了。家里的水稻得赶着时间下肥,迟了影响生长。”
至于去攀市,因为道路曲折难行,两边地形复杂,夏季易爆发山洪泥石流,在没有高速公路或者飞机的前提下,这个时间过去有点找死的意思。当然这个原因,为了面子计较,赵仁虎肯定是不会说出来的。能掩饰在其他理由中,简直再好不过了。
刘娟在地理书上对攀市有一定的了解,更深层次的,就无从得知了。
“农科院在哪儿?”
赵仁虎见刘娟没有追问,嘴角上扬了一下,然后将车钥匙插上,启动汽车,“我也不知道,有一个‘院’字,和学校应该跑不了。咱改道去省城,去问问就知道了。”
“买个地图吧。有什么学校一目了然。”
赵仁虎个文盲除了研究看看道路城市,还真不晓得地图有找建筑物的功能,他看了看手里地图上标的‘文’字,又抬头看向大门口上醒目的某某农业大学,不禁挑了一下眉。
刘娟得意地道:“怎么样?”
赵仁虎笑了,“对,你能干!”
两人心情愉快地下了车,在门卫处登记后,才进入了大学。
刘娟稀奇地看着大学校园,“真搞笑,还真有人上农业大学的!要种地在家搞就是了嘛,读那么多书,最后还是务农,父母白养一场了。”
农人的心中读大学就是要跳出农门光宗耀祖,如果书读了还是在农村,那读书有何用?到头来还是要挖二斤半,岂不是丢死人了。
赵仁虎看看周围有两个怒目而视的学生,连忙将刘娟拉走了,“小声些吧。人家可是大学生,未来的栋梁,科学家,咱要尊敬!”
刘娟心想,脑袋挤扁就是为了重新挖二斤半,那她还读这个书干嘛?不过,学校的建筑却是极好,书卷气十足,一看就是文化人待的地方。
除了校门口有保卫,各个学院并没有什么门禁,两人走到挂着林业研究所牌子的地方,心里都有些打鼓。果树是不是属于林木,他俩还真分不清这里头的分类。
不管了,走进去看看再说,反正没有守卫,不看白不看。
走进去一射之地,空间开阔起来,里面竟然真有一片小树林,不同种类的树木交杂,包括有些已经果实累累的各种果树。
刘娟盯着树上的是石榴,口水又溢出来了,她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果子呢,也不知道好吃不好吃。
研究所四五个年轻人围着一个老头儿,做着笔记,听着指示。
暑假时间还在学习,这个年代的学生真是努力。
其中一个学生模样的男生问道:“请问,你们有什么事吗?”
“你好。我们一个小镇的农民,想搞一个水果出口种植基地,想在你们这里看看,有没有什么优质的母株,我们回去嫁接。”
出口两个字,让老头儿抬起了头。
赵仁虎连忙走过去,道:“教授,你好。你们有没有适合大面积推广的枇杷母株和李子母株,我打算大量种植这两种果树,出口到国外,给我们国家搞点外汇回来。”
老教授道:“你有多少地?”
“今年土地下放到户,我分了两亩土地,其中一亩五分可以栽树。”
老教授看着赵仁虎,你确定不是在开玩笑?
“我在白山有两万余亩红松,已有三年树龄,成林结实后,预备出口海外。可惜红松成长期太长,不能及时见效益,倒是我们这边气候温和,种上优质果树,三五年就能开花结果。我是想先在这一亩五分地上做实验,等时机成熟,打算在家乡承包几片荒山,大面积推广果林,专门用于出口。”
“红松?白山的红松现今发展得如何?”洪老教授有些怀念地道:“我年轻时去过白山,那时候的森林长得可真好啊。”
“不太好。不止白山,整个东北的森林覆盖率都不太乐观,和建国时,相比,那是少了不止一亩两亩。”
话题有些沉重。
忧国忧民的朱教授是蹲过牛栏的人物,这些年才重新被聘为教授。
“你的红松林长得如何?”
“还可以,我已经许久没过去看了。教授,你这里有没有优质的果树?如果没有,我想给学校捐赠一万元专款,专门研究适宜我们这个地区生长的优质果树。”
朱教授扶了扶眼镜,“捐款归学校领导管,我们做学问的,不参与。至于优质果树,有的都是老品种,目前国内学术界还没有出现什么新品种。我们校外有一片专属树林,我可以带你去看看。”
老教授似乎赵仁虎提到的红松林颇为感兴趣,不住地问他具体情况。
赵仁虎双手一摊,他除了知道有这个植物品种,其他的比如植株特点、品种差异、挂果年限、雌雄等等一概不知。赵仁虎搔了搔头发,看了刘娟一眼,雌雄是什么鬼,怎么松树还分公母?他本身觉得自己农业技能满点,也就是栽了树后,才突然发觉以前能随意找到优质母株的岁月似乎还没来临。若不然,也没有这样一趟寻找之旅了。
赵仁虎猛然想起一个问题,“朱教授啊,如果自然生长的红松,多少年可以挂果?”
朱教授看了赵仁虎一眼,你个傻的,现在才想起这个问题啊,“野生的红松少则二十年,多则二十五到三十五年才结实。如果植株分配不合理,就是已经到了结实的年限,落花掉果,实际收成极低。没有科学技术参与,不人工培育的情况下,就是你有两万亩林子,又能收多少松塔?出口国外?人工费用、交通费用、关税费用,成本加起来,不知够不够最初的投入?”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