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2.第三十三章 一弦一瑟思华年
那件事过去以后,尽管陈帮主都帮着劝她不要跟已经扑街的衰仔置气,但宋司南像是吃了苍蝇一样恶心到了,她决定停止北美地区的扩展业务,算起来她最初创业时,这里也不是她起家的地方,还是法国和欧洲给了她最初的信心和支持。
利维专门发信给她,还是派专人送到她手上的。信中利维问她为什么不找他帮忙,为什么事情闹得那么大都不告诉他,他在信里说知道宋司南的性格,不是被逼急了,绝不可能用这种招数。她读到这时眼睛湿润了,一直以来,她都坚信这个男人不在乎她这个人,只在乎她救他的那段传奇经历,还是太想当然了,她心里默默想着,终归在一起生活了十几年,他怎么会一点都不在乎自己呢?那是自己因为不喜欢这个人找的借口罢了。她想了想没有回信,直接拨通了那个烂熟于心的电话,那是利维办公室的座机。
当电话那头,那个熟悉却苍老了很多的声音再次传到耳朵里,宋司南百感交集,半天没说出话来。最后还是利维先开口的,他问她一切都好吗?这是最平常不过的问候语,此时却胜过千言万语,宋司南镇定下来,沙哑着答,都好。又添了一句,我不想麻烦你或者丹尼尔。
利维沉默了很久,久到宋司南以为信号断了,才听见那边苍老而不容置疑的声音,“我们之间没有麻烦这个词,你记住”。
整个通话其实没有真正说几句,全程都是沉默和哽咽。宋司南对于那段不情不愿的婚姻,此刻有了新的认识,原来那个她总想要躲开的人,总臆想成疯狂科学家形象的人,是她事业上最强有力的支持者。可她终究没有再去见利维,她对他不是没有感激,但是太多愧疚,一次见面并不能补偿,她咬着牙顶住所有压力,就是为了不再欠他更多。
再回到北京时,她心里还久久不能平复,却不知道怎么排解,如何平复,直到见到了叶江川,她也高兴不起来,只是想哭,她心里难过地想,一把年纪了,怎么能像小女孩一样掉眼泪。可是她控制不住,正如人类无法控制心跳和血流速度一样。
其实叶江川也察觉出她的异样,但又不知道从何问起,只能陪着她等她开口。她看着叶江川,欲言又止,来来回回好几次,眼泪下来了嘴里却说,”没什么,就是想家了“,她心里想就算告诉他,又有什么用呢,徒增烦恼罢了。
眼泪一出来就止不住,仿佛这么多年的委屈在这一刻都爆发出来,其实叶江川心里明白她是在外面遇到不顺心的事了,但她一个字不说,自己也无从提起,最后只好拍她的后背,轻声安慰她说,“生意做不了,也没关系,我养着你,你欠了多少钱,我帮你还。。。只要人没事就好”。
他这么一说倒把宋司南逗乐了,原来叶江川以为她的生意赔钱了,才哭的那么伤心。宋司南心想,我要是真赔光了,还欠了一屁股债,把你卖了都还不上九牛一毛,还帮我还债,真是天真。
她并不知道,叶江川没有不自量力,凭他的工资确实不可能,但是他母亲握着当年叶家全部家当换成的金条和其他值钱的古玩珍品,拿出来估价,虽然不见得够,但是也差不许多,更不要说,他母亲名下的许多房产,一部分已经转移到他名下,光是那几个四合院,二十年后就是一笔可观的财富,拿钱都买不到。
见她笑起来,叶江川也松了一口气,在他的印象里,宋司南从来都是从容不迫,喜怒不形于色的样子,他们之间最激烈的冲突也不过是她把他关在门外头,连生气时说气话的声音都不硬,也是基于这个印象,他觉得唯一可能让她这么伤心的大概就是毕生的心血毁于一旦了。宋司南看着叶江川笑着说,自己并没有那么在乎那些生意,如果真的在乎,也不怕它垮了,她一字一句地说,只要有一根手指扒在悬崖上边,就有东山再起的一天。
叶江川从没有见过这样的宋司南,她不是自己记忆里那个文静优雅的女人,也不是时而俏皮时而沉默,猫一样难以捉摸的女子,那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一种不属于女性特质却又无法抗拒的魅力。叶江川第一次在心中默默承认,她不是自己可以收藏在家中的驯服花瓶。
而下一刻,她又恢复了往日的从容端庄,似乎刚才那气势强大的女人只是不真实的幻影而已,叶江川疑惑地望着她,每当他认为自己更加了解她时,却愈是发现自己对她知之甚少。
晚饭后,叶江川问她想不想出去走走,她却说想要静一静,叶江川识趣地退出房间,留她一个人在房里,没想到却被她叫住了。原来宋司南的意思不是要一个人待着,而是想找些办法让自己的脑子平静下来。
叶江川走回来,和她并排坐在床边,问她想干什么。她没有看他的脸,仿佛自言自语一般,说,“江川,你会弹什么曲子”?
叶江川笑了,说家里没有钢琴,只有手风琴和小提琴,可以前宋司南说过不感兴趣,他也只好把它们束之高阁。宋司南仿佛没听见他在说话,自顾自地接着问,“你会不会弹能让人心里平静下来的曲子?”。
叶江川心说,这个很具有挑战性啊,他会演奏这两种乐器不假,哪怕说是精通也不为过,可是这两种乐器的特点可不是安静啊,要不去找楼底下的吴教授借二胡,自己好歹也练过一段时间,可是太悲伤了,前段时间宋司南和他关系不睦时,长期不在家,吴教授总在晚上八点来钟练习《二泉映月》,弄得叶江川天天心里别提多别扭了,心情不好的人不适合欣赏二胡曲目。
看到叶江川为难的表情,宋司南笑了,她也意识到自己强人所难了,摆摆手说,改天咱们去挑架钢琴搬回家,叶江川自然不会反对。之后好一段时间无话,两个人就那么枯坐着。
在大段寂静之后,宋司南忽然轻轻说了一句,我不走了。
叶江川错愕地转过脸去看她,她脸上的笑容告诉他,自己没有听错,他也笑起来,无需多言,他知道这个女人说话是算数的。
当时已经是八十年代中期了,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已经开始有了零零星星的音乐团体,“发烧友”这个名词开始在大街小巷蔓延。北京作为新锐音乐的发源地,越来越多的自组乐队在街头或是酒吧演出,当时的年轻人对这种火爆刺激,直抒胸臆的艺术形式趋之若鹜,含蓄了几千年的东方急于倾诉。
然而京城并不是乐器的集散地,那些音乐人的心爱宝贝也不是从大大小小的胡同里淘换的,而是来自附近另一个大城市,一个默默拱卫京师要地数百年的滨海要津,后世的它渐渐看不出当年的风云际会,奢华排场,人们一提到“海派文化”就会联想到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却不知道曾经有另一个北方城市与他旗鼓相当,甚至更胜一筹。
当时的津城还残留着些许旧日的气象,作为北方最大的天然良港,它一直不停歇地新陈代谢,是对外贸易的重镇,这多少有些像千百年来九河下稍川流不息地漕运码头,鱼龙混杂,也是大名鼎鼎的漕帮最重要的势力范围之一。如今的津城,撤去了波诡云谲的张力,只留下表面的嘈杂,但不可否认这依旧是关内最具江湖气息的大城市。宋司南并没怎么去过天津,但是在江湖打滚了多年,自然而然地喜欢这种气息,这让叶江川很难理解。
她找的是一家商贸琴行,并不是后来雨后春笋般林立的个体商铺,而是国有大型外贸企业细分类下的一个窗口,品种相对齐全,信誉也比较有保障。她并不是心疼钱,从国外直接购买钢琴这样的大件,先不说本身价格和运费,光是报关清关就要耗时数月之久,手续极为繁杂,这才打消了念头。
其实她自己不大懂得如何挑选,叶江川倒是头头是道,他当年给文化宫的钢琴教室当过调音师,报酬就是他可以在授课结束以后,自由使用那里的琴。
老板把他们领到后面的库房,几架存货都蒙着白色的罩布,上面已经有一层灰尘了,大概是这年头来买钢琴的人不多。在这个普通人工资每月只有几十元的年代,价值上万的钢琴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
一一揭开布罩,宋司南看出有的琴是二手货,琴身有明显的磨损痕迹,琴键也有些变黄了,老板倒是直言不讳,一一为他们介绍,态度倒还诚恳,他直言不讳地对这对大主顾说,钢琴这玩意儿,新的未必比旧的好。宋司南和叶江川也认同这种看法。
叶江川提出来想试试音,老板挺利索地让伙计给他搬了个琴凳来,叶江川问她弹哪首,她说随便,本来也所知有限,还不如让他自己看着办。
叶江川先是弹了一段《胡桃夹子》舞会那一段,极具跳跃性,测试不同调门高低音的切换,又弹了一曲《仲夏夜之梦》来测试音准性,然后起身摇摇头,显然是不满意。
宋司南无所谓,反正她有的是时间,哪怕把这里的琴全试一遍,她也当免费听曲子了,老板也很配合,甚至非常爽快地递给他一把调音锤,直言看出来他是行家,琴弹久了,自然会有些音不准,还大方地表示如果他给调准了音,在原价的基础上直降五百块。叶江川也乐了,他倒不是为了那五百块钱,只是觉得老板说话很有意思,他以前几乎没有接触过这类人。
宋司南忽然想起来,自己对钢琴结构性能是个外行,可对牌子不陌生,于是走到叶江川跟前,问他是不是心里有想找的牌子。叶江川倒也没客气,想了想当着老板的面问有没有b一send一rfer的没有,立式三角都可。老板听了以后,脸上显现出一种客人来了普通饭馆,张口就点满汉全席的表情,连宋司南也忍不住笑了,心说真敢问啊。那个牌子是钢琴界的劳斯莱斯,原产地是奥地利,价格和他的名气一样高,最重要的是根本找不到代理商,别管几级都没有。
其实叶江川也知道希望渺茫,问一句也没什么损失,被宋司南小声提醒要本着务实一些的态度以后,他就随便提了几个二线品牌,像是haessler (德国),keble(英国),越提越没有底气。谁知道老板听了以后那几个名字以后,仿佛被雷击中一样,一溜烟跑回门市部,查了厚厚的进货单子,又不知给谁打了好几个电话之后,非常高兴地跟他们说,haessler (德国)有的,上周刚到货,还存在天津港附近的仓库,问他们要不要去看看。
其实两个人本来也没有什么目标,但是老板的积极推荐让他们两个不好推辞,于是就这样,他们坐着老板运货的卡车,一起来到位于塘沽(当时还没有滨海新区的概念)的天津港,高速公路两旁跟荒山野地差不多,一行人深一脚浅一脚在一尺多的杂草中走了五百多米,才见到原先是罐头生产厂家的仓库,现在化整为零分租给这些外贸经营商。
果然是刚到货的,那钢琴底下还垫着排条板,上面的木箱似乎刚打开,扔在一旁,上面还有黑炭笔标记的批号,琴身上还塞了好多减震的填充物,老板叫来这边的人手,七手八脚地把琴清理出来,还找来一条年代久远可以拿去拍《茶馆》的条凳,叶江川不忙落座,先敲了几个音,脸上神色变得认真起来,坐下来弹了一首宋司南从没有听过的曲子,后来叶江川告诉她那是李斯特的《钟》,当时宋司南都担心他把钢琴弹坏了,那首曲子似乎在试探钢琴性能的极限。
弹完以后,在老板等人的鼓掌喝彩中,叶江川悄悄对宋司南说,这琴看起来像是新的。
宋司南一下子明白了,她让叶江川先别说话,自己跟老板很随意地聊天。
她先是问了一句,“师傅,这琴是旧的”?
其实宋司南并不知道到底是不是旧的,只是在试探老板。
老板倒是很痛快,把提货单子直接给她看,宋司南心里赞了声敞亮,又赞了声精明。
提货单上没有货物价值,可是全部原发港口,转运港口一个不少,这张单子上的原发货地点是伦敦,那钢琴的生产厂家在德国,这种东西又不是快销品,销量不大,没必要在海外设仓库,十有八九是二手货,她笑着对老板点了点头,没说话。
宋司南回到叶江川身边,只问他喜不喜欢那架琴。叶江川老实地点点头,说那是架难得的好琴。
这对宋司南来说足够了,她回过头来直接问老板价钱,这种钢琴的出厂价格她心里大概有数,二手的也不见得低多少,何况加了运费人工,不比原价高都谢天谢地了。出乎她的意料,老板的要价比她预想的低,看出她的疑惑,老板让她回到钢琴旁,直接跟叶江川说请他看看生产日期,叶江川会意地俯下身,在a1键那里仔细打量了几下,然后对着宋司南和老板说,这琴有年头了,是六十年代初生产的。
宋司南心想,这都二十多年了,想想六十年代自己还刚刚嫁给利维,一点一点在时装界打造自己的品牌呢,还欠着陈九爷好多钱,天天愁的睡不着觉,这些事仿佛上辈子一样,透着发黄纸张的气息和昏黄滤镜的疏离感。
老板的话把宋司南从深渊般的回忆中拉回来,他解释说,自己拿到这琴也是通过上一级代理商,他们似乎有自己的消息网和货源,总能找到物美价廉的东西,比如说这架琴就是从一位富翁的遗孀手里收到的,那是当年她丈夫送给她的礼物,可自从她丈夫去世以后,就不怎么再弹了。老板小心地看着两个人的脸色,似乎怕她们忌惮这种事。
宋司南很无所谓,哪怕是这琴来路不清白也无所谓,难道还能从国内给追回来?叶江川也看上了这架钢琴,于是宋司南很爽快地没有还价,老板也很爽快地免了运费,还叫来自己的物流合作伙伴,给他们送货上门。要知道,那年月可没有专门的物流公司,都是经销商自己联系的,要想自己运个大件家具不是一般的麻烦,和有没有钱都没有太大关系。
琴瑟和鸣,以前经常看见话本小说里提起,宋司南不以为然,却没想到真的有机会体会这种灵魂共鸣的乐趣,如同一股清流,把她的戾气洗刷的无影无踪。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利维专门发信给她,还是派专人送到她手上的。信中利维问她为什么不找他帮忙,为什么事情闹得那么大都不告诉他,他在信里说知道宋司南的性格,不是被逼急了,绝不可能用这种招数。她读到这时眼睛湿润了,一直以来,她都坚信这个男人不在乎她这个人,只在乎她救他的那段传奇经历,还是太想当然了,她心里默默想着,终归在一起生活了十几年,他怎么会一点都不在乎自己呢?那是自己因为不喜欢这个人找的借口罢了。她想了想没有回信,直接拨通了那个烂熟于心的电话,那是利维办公室的座机。
当电话那头,那个熟悉却苍老了很多的声音再次传到耳朵里,宋司南百感交集,半天没说出话来。最后还是利维先开口的,他问她一切都好吗?这是最平常不过的问候语,此时却胜过千言万语,宋司南镇定下来,沙哑着答,都好。又添了一句,我不想麻烦你或者丹尼尔。
利维沉默了很久,久到宋司南以为信号断了,才听见那边苍老而不容置疑的声音,“我们之间没有麻烦这个词,你记住”。
整个通话其实没有真正说几句,全程都是沉默和哽咽。宋司南对于那段不情不愿的婚姻,此刻有了新的认识,原来那个她总想要躲开的人,总臆想成疯狂科学家形象的人,是她事业上最强有力的支持者。可她终究没有再去见利维,她对他不是没有感激,但是太多愧疚,一次见面并不能补偿,她咬着牙顶住所有压力,就是为了不再欠他更多。
再回到北京时,她心里还久久不能平复,却不知道怎么排解,如何平复,直到见到了叶江川,她也高兴不起来,只是想哭,她心里难过地想,一把年纪了,怎么能像小女孩一样掉眼泪。可是她控制不住,正如人类无法控制心跳和血流速度一样。
其实叶江川也察觉出她的异样,但又不知道从何问起,只能陪着她等她开口。她看着叶江川,欲言又止,来来回回好几次,眼泪下来了嘴里却说,”没什么,就是想家了“,她心里想就算告诉他,又有什么用呢,徒增烦恼罢了。
眼泪一出来就止不住,仿佛这么多年的委屈在这一刻都爆发出来,其实叶江川心里明白她是在外面遇到不顺心的事了,但她一个字不说,自己也无从提起,最后只好拍她的后背,轻声安慰她说,“生意做不了,也没关系,我养着你,你欠了多少钱,我帮你还。。。只要人没事就好”。
他这么一说倒把宋司南逗乐了,原来叶江川以为她的生意赔钱了,才哭的那么伤心。宋司南心想,我要是真赔光了,还欠了一屁股债,把你卖了都还不上九牛一毛,还帮我还债,真是天真。
她并不知道,叶江川没有不自量力,凭他的工资确实不可能,但是他母亲握着当年叶家全部家当换成的金条和其他值钱的古玩珍品,拿出来估价,虽然不见得够,但是也差不许多,更不要说,他母亲名下的许多房产,一部分已经转移到他名下,光是那几个四合院,二十年后就是一笔可观的财富,拿钱都买不到。
见她笑起来,叶江川也松了一口气,在他的印象里,宋司南从来都是从容不迫,喜怒不形于色的样子,他们之间最激烈的冲突也不过是她把他关在门外头,连生气时说气话的声音都不硬,也是基于这个印象,他觉得唯一可能让她这么伤心的大概就是毕生的心血毁于一旦了。宋司南看着叶江川笑着说,自己并没有那么在乎那些生意,如果真的在乎,也不怕它垮了,她一字一句地说,只要有一根手指扒在悬崖上边,就有东山再起的一天。
叶江川从没有见过这样的宋司南,她不是自己记忆里那个文静优雅的女人,也不是时而俏皮时而沉默,猫一样难以捉摸的女子,那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一种不属于女性特质却又无法抗拒的魅力。叶江川第一次在心中默默承认,她不是自己可以收藏在家中的驯服花瓶。
而下一刻,她又恢复了往日的从容端庄,似乎刚才那气势强大的女人只是不真实的幻影而已,叶江川疑惑地望着她,每当他认为自己更加了解她时,却愈是发现自己对她知之甚少。
晚饭后,叶江川问她想不想出去走走,她却说想要静一静,叶江川识趣地退出房间,留她一个人在房里,没想到却被她叫住了。原来宋司南的意思不是要一个人待着,而是想找些办法让自己的脑子平静下来。
叶江川走回来,和她并排坐在床边,问她想干什么。她没有看他的脸,仿佛自言自语一般,说,“江川,你会弹什么曲子”?
叶江川笑了,说家里没有钢琴,只有手风琴和小提琴,可以前宋司南说过不感兴趣,他也只好把它们束之高阁。宋司南仿佛没听见他在说话,自顾自地接着问,“你会不会弹能让人心里平静下来的曲子?”。
叶江川心说,这个很具有挑战性啊,他会演奏这两种乐器不假,哪怕说是精通也不为过,可是这两种乐器的特点可不是安静啊,要不去找楼底下的吴教授借二胡,自己好歹也练过一段时间,可是太悲伤了,前段时间宋司南和他关系不睦时,长期不在家,吴教授总在晚上八点来钟练习《二泉映月》,弄得叶江川天天心里别提多别扭了,心情不好的人不适合欣赏二胡曲目。
看到叶江川为难的表情,宋司南笑了,她也意识到自己强人所难了,摆摆手说,改天咱们去挑架钢琴搬回家,叶江川自然不会反对。之后好一段时间无话,两个人就那么枯坐着。
在大段寂静之后,宋司南忽然轻轻说了一句,我不走了。
叶江川错愕地转过脸去看她,她脸上的笑容告诉他,自己没有听错,他也笑起来,无需多言,他知道这个女人说话是算数的。
当时已经是八十年代中期了,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已经开始有了零零星星的音乐团体,“发烧友”这个名词开始在大街小巷蔓延。北京作为新锐音乐的发源地,越来越多的自组乐队在街头或是酒吧演出,当时的年轻人对这种火爆刺激,直抒胸臆的艺术形式趋之若鹜,含蓄了几千年的东方急于倾诉。
然而京城并不是乐器的集散地,那些音乐人的心爱宝贝也不是从大大小小的胡同里淘换的,而是来自附近另一个大城市,一个默默拱卫京师要地数百年的滨海要津,后世的它渐渐看不出当年的风云际会,奢华排场,人们一提到“海派文化”就会联想到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却不知道曾经有另一个北方城市与他旗鼓相当,甚至更胜一筹。
当时的津城还残留着些许旧日的气象,作为北方最大的天然良港,它一直不停歇地新陈代谢,是对外贸易的重镇,这多少有些像千百年来九河下稍川流不息地漕运码头,鱼龙混杂,也是大名鼎鼎的漕帮最重要的势力范围之一。如今的津城,撤去了波诡云谲的张力,只留下表面的嘈杂,但不可否认这依旧是关内最具江湖气息的大城市。宋司南并没怎么去过天津,但是在江湖打滚了多年,自然而然地喜欢这种气息,这让叶江川很难理解。
她找的是一家商贸琴行,并不是后来雨后春笋般林立的个体商铺,而是国有大型外贸企业细分类下的一个窗口,品种相对齐全,信誉也比较有保障。她并不是心疼钱,从国外直接购买钢琴这样的大件,先不说本身价格和运费,光是报关清关就要耗时数月之久,手续极为繁杂,这才打消了念头。
其实她自己不大懂得如何挑选,叶江川倒是头头是道,他当年给文化宫的钢琴教室当过调音师,报酬就是他可以在授课结束以后,自由使用那里的琴。
老板把他们领到后面的库房,几架存货都蒙着白色的罩布,上面已经有一层灰尘了,大概是这年头来买钢琴的人不多。在这个普通人工资每月只有几十元的年代,价值上万的钢琴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
一一揭开布罩,宋司南看出有的琴是二手货,琴身有明显的磨损痕迹,琴键也有些变黄了,老板倒是直言不讳,一一为他们介绍,态度倒还诚恳,他直言不讳地对这对大主顾说,钢琴这玩意儿,新的未必比旧的好。宋司南和叶江川也认同这种看法。
叶江川提出来想试试音,老板挺利索地让伙计给他搬了个琴凳来,叶江川问她弹哪首,她说随便,本来也所知有限,还不如让他自己看着办。
叶江川先是弹了一段《胡桃夹子》舞会那一段,极具跳跃性,测试不同调门高低音的切换,又弹了一曲《仲夏夜之梦》来测试音准性,然后起身摇摇头,显然是不满意。
宋司南无所谓,反正她有的是时间,哪怕把这里的琴全试一遍,她也当免费听曲子了,老板也很配合,甚至非常爽快地递给他一把调音锤,直言看出来他是行家,琴弹久了,自然会有些音不准,还大方地表示如果他给调准了音,在原价的基础上直降五百块。叶江川也乐了,他倒不是为了那五百块钱,只是觉得老板说话很有意思,他以前几乎没有接触过这类人。
宋司南忽然想起来,自己对钢琴结构性能是个外行,可对牌子不陌生,于是走到叶江川跟前,问他是不是心里有想找的牌子。叶江川倒也没客气,想了想当着老板的面问有没有b一send一rfer的没有,立式三角都可。老板听了以后,脸上显现出一种客人来了普通饭馆,张口就点满汉全席的表情,连宋司南也忍不住笑了,心说真敢问啊。那个牌子是钢琴界的劳斯莱斯,原产地是奥地利,价格和他的名气一样高,最重要的是根本找不到代理商,别管几级都没有。
其实叶江川也知道希望渺茫,问一句也没什么损失,被宋司南小声提醒要本着务实一些的态度以后,他就随便提了几个二线品牌,像是haessler (德国),keble(英国),越提越没有底气。谁知道老板听了以后那几个名字以后,仿佛被雷击中一样,一溜烟跑回门市部,查了厚厚的进货单子,又不知给谁打了好几个电话之后,非常高兴地跟他们说,haessler (德国)有的,上周刚到货,还存在天津港附近的仓库,问他们要不要去看看。
其实两个人本来也没有什么目标,但是老板的积极推荐让他们两个不好推辞,于是就这样,他们坐着老板运货的卡车,一起来到位于塘沽(当时还没有滨海新区的概念)的天津港,高速公路两旁跟荒山野地差不多,一行人深一脚浅一脚在一尺多的杂草中走了五百多米,才见到原先是罐头生产厂家的仓库,现在化整为零分租给这些外贸经营商。
果然是刚到货的,那钢琴底下还垫着排条板,上面的木箱似乎刚打开,扔在一旁,上面还有黑炭笔标记的批号,琴身上还塞了好多减震的填充物,老板叫来这边的人手,七手八脚地把琴清理出来,还找来一条年代久远可以拿去拍《茶馆》的条凳,叶江川不忙落座,先敲了几个音,脸上神色变得认真起来,坐下来弹了一首宋司南从没有听过的曲子,后来叶江川告诉她那是李斯特的《钟》,当时宋司南都担心他把钢琴弹坏了,那首曲子似乎在试探钢琴性能的极限。
弹完以后,在老板等人的鼓掌喝彩中,叶江川悄悄对宋司南说,这琴看起来像是新的。
宋司南一下子明白了,她让叶江川先别说话,自己跟老板很随意地聊天。
她先是问了一句,“师傅,这琴是旧的”?
其实宋司南并不知道到底是不是旧的,只是在试探老板。
老板倒是很痛快,把提货单子直接给她看,宋司南心里赞了声敞亮,又赞了声精明。
提货单上没有货物价值,可是全部原发港口,转运港口一个不少,这张单子上的原发货地点是伦敦,那钢琴的生产厂家在德国,这种东西又不是快销品,销量不大,没必要在海外设仓库,十有八九是二手货,她笑着对老板点了点头,没说话。
宋司南回到叶江川身边,只问他喜不喜欢那架琴。叶江川老实地点点头,说那是架难得的好琴。
这对宋司南来说足够了,她回过头来直接问老板价钱,这种钢琴的出厂价格她心里大概有数,二手的也不见得低多少,何况加了运费人工,不比原价高都谢天谢地了。出乎她的意料,老板的要价比她预想的低,看出她的疑惑,老板让她回到钢琴旁,直接跟叶江川说请他看看生产日期,叶江川会意地俯下身,在a1键那里仔细打量了几下,然后对着宋司南和老板说,这琴有年头了,是六十年代初生产的。
宋司南心想,这都二十多年了,想想六十年代自己还刚刚嫁给利维,一点一点在时装界打造自己的品牌呢,还欠着陈九爷好多钱,天天愁的睡不着觉,这些事仿佛上辈子一样,透着发黄纸张的气息和昏黄滤镜的疏离感。
老板的话把宋司南从深渊般的回忆中拉回来,他解释说,自己拿到这琴也是通过上一级代理商,他们似乎有自己的消息网和货源,总能找到物美价廉的东西,比如说这架琴就是从一位富翁的遗孀手里收到的,那是当年她丈夫送给她的礼物,可自从她丈夫去世以后,就不怎么再弹了。老板小心地看着两个人的脸色,似乎怕她们忌惮这种事。
宋司南很无所谓,哪怕是这琴来路不清白也无所谓,难道还能从国内给追回来?叶江川也看上了这架钢琴,于是宋司南很爽快地没有还价,老板也很爽快地免了运费,还叫来自己的物流合作伙伴,给他们送货上门。要知道,那年月可没有专门的物流公司,都是经销商自己联系的,要想自己运个大件家具不是一般的麻烦,和有没有钱都没有太大关系。
琴瑟和鸣,以前经常看见话本小说里提起,宋司南不以为然,却没想到真的有机会体会这种灵魂共鸣的乐趣,如同一股清流,把她的戾气洗刷的无影无踪。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