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都市言情 >绯闻太后的真实人生最新章节 > 绯闻太后的真实人生TXT下载
错误举报

147.有些话要说

  太上皇帝退位后, 就有如鬣狗一般,虎视眈眈地盯住太皇太后,时不时地挑起一些事端。

  当然,他一次没有成功过。

  拓跋弘若是有本事的, 哪里能守不住他的父亲留给他的江山?先是差一点被乙弗浑夺了, 接着又被太皇太后抢了回去。

  太上皇帝的心胸、见识、才干都差太多。

  自从在约束佛门政令的争执中惨败后,拓跋弘有许久没有干预朝廷政务。

  尽管鹿野苑的高僧们差不多都倒向了太皇太后, 时常劝说太上皇帝研习经书、清心寡欲,早日得悟大道, 可冯煦却知道他不可能的。

  便是笃信佛法,他也缺乏悟道的天分。

  拓跋弘一定在想怎么重新夺回皇权。

  朝会之时太上皇帝提出要出征柔然, 太皇太后一点也没吃惊。拓跋弘终于明白在政务上没有办法与自己争锋, 唯有打出征的主意了。

  其实拓跋弘最初被逼退位时, 最有效的对付自己的手段就是带兵出征。那时他手中握着魏国全部的虎符, 又亲掌京郊大营几万铁骑,虽然不能直接进攻平城, 但带兵远离朝廷,立下军功,赢得威望,再回到平城谁又能抗衡他?

  但是他没想到, 当然也可能是想到了却没有足够的胆量, 打仗并不见得一定会赢, 他若是输了, 也就彻底一败涂地了。

  这一次太上皇帝有了出征的心思, 一定是看到源贺在河西一带接连对柔然取得了数次胜利,便觉得他也能取得军功。

  但其实形势又早变了。

  当初自己虽在太华殿听政,但手中却只有拓跋黑石所将几百宫廷宿卫,便是到了源贺出征之时也只能自鲜卑大姓手中征集部众,又重铸虎符设法调武川兵将——可源贺接连胜利,河西平定,魏国安稳,便是自己也重新在京郊设了大营,驻一万铁骑,由伽罗的弟弟去斤梁统领。如今太上皇手中的虎符与废铜无异,他的几万兵马更不足道,就是有军功也不可能撼到自己一丝一毫了。

  太皇太后便微微笑了,“太上皇帝,兵者,不祥之器,先前敕勒部叛入柔然,又屡次入魏境挑衅,朝廷方才不得已而用之。如今源太尉将数万兵马,数战数胜,并不消太上皇亲临险地。”

  “虽然征战艰险,可是朕的父祖数代无不是勇武过人,魏国也正是历经百战方才雄霸北地,我如今正当壮年,自然要效仿父祖,亲征柔然,夺回失去的土地!”

  步六孤定国便站出来道:“太上皇帝一向关切国事,难道不知道源太尉已经大败柔然,先前叛逃的敕勒部亦重新归附,而河西之地早已经尽数收回了?”

  当然知道,若不是见源贺节节胜利,拓跋弘也未必生出出征的念头呢。不过他可不会承认,“昔日父皇曾教导我,河西之地水草丰美,杂胡混居,又与柔然相邻,最为重要。如今源贺虽然屡传捷报,却哪里能遽然间全部收回故土,又平定诸多杂胡呢?还是朕御驾亲征方能一劳永逸。”

  见步六孤定国和几位朝臣还要再说什么,太皇太后摆了摆手,“太上皇帝有此壮志自然是好的,只是戎者乃国家大事,不可不慎重,且几万兵马自京城到河西,军饷、粮草都要仔细运筹,朝廷总要商议一番才能决定。”

  拓跋弘只当太后要阻拦他立功,立即就跳起来道:“朕为了朝廷御驾亲征,难道还要自己准备军饷粮草吗?”

  便有朝臣应道:“又不是朝廷派兵,为什么要朝廷准备军饷粮草呢?”

  “有源太尉在河西,根本不需要增兵!”

  其实太上皇帝一定要御驾出征的心思昭然若揭,谁又看不出来?先前朝中千难万难的时候太上皇不肯出兵,还设置重重障碍,如今却出来抢夺军功,谁又能服气?

  太皇太后却不与太上皇争辩,只从容地问道:“朝廷可曾在军饷、粮草上亏待了太上皇帝,或者太上皇手下的将士们?”

  当然没有。

  太上皇帝初退位时,借着外面的州郡消息不通,将许多朝贡收到鹿野苑,便得朝中用度十分缺乏,但便是如此,太皇太后宁肯减宫里的份例,也没有减过鹿野苑一分,更没有少了京郊大营几万人马的军饷和粮草。

  后来,朝中形势稳定,财帛有了余量,就更为大方。后来去斤梁带兵驻在京郊,正是太皇太后的心腹,也不过与鹿野苑一样发粮饷。

  这一点,就是太上皇手下的人都十分佩服,再挑不出一点错的。

  但是太上皇帝对于粮草依旧十分敏感,河西有源贺,拓跋弘果真出征并不怕柔然人敕勒,可是他却怕自己出征后太皇太后会克扣军饷粮草,那样自己手下的兵将岂不会离心?现在他们便已经很不信服自己了。

  太上皇帝吱唔一声便道:“我先前听父皇讲他出征柔然时,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又叮嘱我柔然那边不只是茫茫草原,又有成片的沙漠,到了那里若没有充足的粮草,根本打不了仗的,因此才问上一问。”

  太皇太后便一笑,“既然如此,那太上皇帝就等上一等吧。”

  再等?恐怕源贺就会上表班师回朝了!太上皇又不肯,“朕意已决,定要御驾亲征,再不能留在平城虚度时光!”

  中书令高允上前躬身道:“太上皇,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打仗并非易事,便是太武帝时,每每带兵亲征也要先与群臣商议,再占卜祈祷,然后准备兵马粮草,如此便也只能胜多败少。太皇太后与臣子们的话正是持重之语啊!”

  上一次因为法秀一案打了高允,拓跋弘自知犯了众怒。高允几朝老臣,为人正直无私,又已过杖朝之年,没有人不敬重,太皇太后与皇上十分礼遇,自己也不好再说什么,便起身道:“几日后朕定要亲征的!”

  高允还要再谏,却见太上皇帝已经一阵风一般出了太华殿,想跟在后面哪里跟得上,又闻太上皇帝回鹿野苑大办法事,然后至武周山礼佛,号令三军,整装而发,便写了一篇鹿苑赋呈送太上皇驾前,其中有“悟二乾之重荫,审明离之并照;”、“正南面以无为,永措心于冲妙!”之语劝谏太上皇继续幽居鹿野苑,清静无为颐养天年。

  太上皇帝自然不予理睬,甚至也没有再到太华殿与太皇太后商议,只遣人送来写着军需用品的帐目,请太皇太后如数拨至军中。

  太皇太后压下群臣的反对,“太上皇帝征讨柔然,毕竟是为了家国,而他所率的兵将,都是我们魏国的勇士,且几年来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府库里粮帛如山,只管如数拨于太上皇。我们在平城亦盼着他们能打胜仗。”

  自道武帝时起,魏国的力量便强于柔然,至太武帝时更是数度大败柔然,后来经过文成帝、太皇太后休养生息,此时魏国富足繁盛,再有源贺之前的几场胜仗,太上皇帝御驾亲征河西一路顺利,柔然望风而逃,大军一直追到沙漠方才停下,得胜而归。

  次年,太上皇帝自河西回京,一路处置官员,审理案件,又颁下数道旨意方才回到平城,又七月于北效龙骧将军去斤梁所率驻军大营不远处阅兵,朝野震动。

  太原郡公王叡、任城王拓跋云、步六孤定国等几位近臣求见太皇太后,“如今太上皇帝之意,路人皆知,难道太皇太后依旧听之任之?”

  “二十日正是大朝会之期,我想太上皇帝会来的,”太皇太后一点也不急,从容地道:“正好我有几句话也到了应该说的时候了。”

  大家原都有些焦躁,此时便道:“太上皇帝显然是向太皇太后和皇上示威呢。”

  步六孤定国一向与太上皇帝不睦,“太皇太后当初莫不如不许太上皇帝出征,也免得他生出更多的奢望。”

  “哪怕太皇太后不许太上皇帝出征,太上皇帝也一定会带兵出征的。若说不拨太上皇帝军饷粮草,恐怕受灾的便是魏国的百姓了。”王叡虽然明白太皇太后,可是他也觉得,“但几万兵马终究是几万兵马,就在平城之外,谁又能等闲视之呢。”

  “正是!”拓跋云深有同感,“他正是仗着几万铁骑,才一直与太皇太后和朝中作对。”

  步六孤定国就道:“若不是怕闹出乱子来,我早想停了那几万人的军需供应了!”

  “他们不会闹出乱子的,”太皇太后含笑道:“过去我亦不清楚那几万人是太上皇帝的兵将,还是朝廷的军队,如今我已经知道他们都是我们魏国的勇士。”

  大家见太皇太后如此笃定,便又商量,“虽然如此,还是请太上皇帝专心于鹿野苑礼佛为上,不要到处插手朝政,让官员们无所适从。”

  太皇太后就摇头道:“太上皇帝干政总是皇家的事,你们身为臣子的便不必多管了。”说着摆手示意大家退下。

  七月二十,大朝会时太上皇帝果然来了,与太皇太后、皇帝并坐于丹陛之上接受朝臣们拜见,礼毕便讲起征战柔然之盛况,“大漠苍茫辽阔的没有边际,柔然人凶猛而残暴,他们就像天边的黑云一般席卷而来,几万匹马踏在地上有如天雷一般,若是你们见了一定会吓得说不出话”

  太皇太后含笑听了半晌,“我记得文成帝北征曾带来了一块燕然山石回来,不知你可到了燕然山?”

  没有,燕然山在柔然腹地,太上皇帝并没有勇气带兵打到那里,“源太尉不许我孤军深入,正好遇到了沙漠,我们便退兵了。”大约想到朝中身经百战的将军太多了,与柔然交锋过的也不少,哪怕太皇太后这样的女流也能随口说出燕然山,太上皇帝也觉得自己的战功并没有太多可炫耀的,便又道:“几天前我在京郊阅兵,许多百姓都再三称赞我的将士们十分威武!”

  众位臣子们便都赞同道:“我们魏国的勇士不只威武雄壮,还特别忠心于朝廷呢。”

  太上皇帝听着心里不大自在,可又没法子反驳,便向太皇太后道:“鹿野苑正办孟兰盆会,我原不想过来的,但又担心朝中——朕这一次出征,路上发现有许多政令不大合适”

  太皇太后便道:“既然如此,今天的朝会就早些散了吧,我也正有些话要对太上皇帝说呢。”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