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思量了许久
皇上重新回到外书房读书, 咸阳王与封太妃被送回了内宫,一场废立风波便如此消之于无形。
李冲突然间成了朝中万众瞩目的中心,大家都知道他带头劝谏太皇太后放出皇上,被封为太傅, 成为新的帝师。而且, 太皇太后并没有将李冲局限在外书房,还一直留他在朝中参与大事, 依旧对他的建议十分重视。
很显然,李冲的前程未可限量。
便是曾经救过太皇太后和皇上, 又传说与太皇太情份非常的权臣太原郡公王叡也黯然失色。便又有人悄悄议论,李冲儒雅俊秀, 且又比王叡年轻
这一日沐休, 王叡求见, 太皇太后急忙宣招, “有何大事?”
“刚刚接到消息,宋国中领军将军萧道成杀后宋帝刘昱, 立刘准为帝,自封为齐王,总掌军国大权,并诛灭了司徒袁粲、荆州刺史沈攸之、镇北将军黄回等数位忠心于宋皇室的重臣。”
冯煦点了点头, “宋国皇家父子兄弟相互残杀, 如今大权终于落于萧道成手中, 恐怕南边很快就会重复当年宋武帝杀晋安帝、晋恭帝自立之事了。”
“当年宋武帝登基后两次北伐, 灭南燕, 亡后秦,魏国也不是他的敌手,一连失去山东,河南,关中数州之地;若萧道成登基,恐怕也会对魏国不利。”王叡便又道:“而且,自拓跋他北调,慕容白曜被诛,魏国南边最重要的几个关隘再无名将镇守。
“我正打算派拓跋丕去守虎牢关。”太皇太后淡淡一笑,“你不必太过担心,即便萧道成取代宋国,也未必能众望所归,也许还是我们的机会。”
王叡就笑了,“我就知道太皇太后是有雄心壮志的。”
“我倒没有太武帝一统天下的豪情,但我既然执掌魏国朝局,总会审时度势,开疆拓土。”
两人便说起了魏宋之间的往事,一聊便聊了半晌,王叡随口道:“只可惜宋武帝、文帝不会教导子孙”
这句话却合到了太皇太后的心事,“我如今最担心的就是皇上。”
自从鹿野苑救驾之后,王叡与太皇太后的确情分非常,他自是极仰慕太皇太后,而太皇太后似乎也不讨厌与他见面,当然每每说的都是朝政,数千里的大国,每一天都会有数不清的事情发生,而朝中的每一个政令之后又不知会引起什么样的变化——的确都很费思量。
只是他们之间绝无外面传闻的男女私情,虽然太皇太后有时会向自己露出一些心事。
王叡知道她的确再没有人可以倾诉了,她早已经失去了丈夫,也失去了最心爱的人,唯一的亲兄长又不足为托,不对自己倾诉又告诉谁呢?
而自己是绝对忠心于她的。
王叡便笑着劝解,“如今李冲居太傅之位,太皇太后就可以放心了。”
“你也觉得他才干足以辅佐皇上?”
“李冲的才能自然无可置疑,我一向十分佩服,且我们两家正要结亲——我的长女已经与李冲的侄子李蕤订亲,”王叡知道太皇太后早已经决定,她为皇上谋划唯恐不够尽善尽美,便笑道:“太皇太后当初选中他正是因为他比我们年纪小许多。”
“我知道你一定能懂得,”冯煦轻轻地笑了,自己已经三十几岁了,少年时一场大病损伤了根基,生孩子又加重了,这些年殚精竭虑身体更多有损伤,不可能不未雨绸缪,“若非你比我还要大上几岁,太傅之职非你莫属。”
“便是不因为年岁,我也不合任太傅,”王叡坦白地道:“我对皇上的忠心比不了李冲。”
下一句话他没有说,那就是李冲对太皇太后的忠心比不了自己。
王叡的心思太皇太后早就明白,若是没有李弈,自己也许会被他感动,但如今,“我一直把你当成亲兄长一般的,你知道我的哥哥——我特别难的时候也会想依靠他,哪怕一次,但事实上从来都是他需要我关照。”
王叡郑重地点了点头,“太后,我愿意,非常愿意!”不能成为太皇太后心爱的人,但是能成为她的兄长,他已经很满意了。王叡比任何人都要了解太皇太后,她有许多可以信任的人,但能够随意说说话的,也只有自己了吧。
“我知道,只是有些对不起你的夫人。”无论是谁听到自己的丈夫时常出入太皇太后的宫帏卧内都不会高兴的,但是冯煦却没有办法阻止那些流言。帝王可以在任何时候如见大臣,甚至与臣子们同吃同睡,非但没有流言,反而被传为佳话。自己主执朝政,只要与大臣们往来多一些,时辰晚一些,流言就出来了。
“我夫人果真特别相信流言,我怎么辩白她也不能理解。但是她并不生气,相反却很开心,因为太皇太后赏赐的珍宝财帛很多,我亦都交给了她,”王叡从容地笑着,他与妻子一辈子都不甚相得,不过也早习惯了,“现在她很担心李冲会取代我。”
太皇太后被逗笑了,再没有平时的雍容,笑得花枝乱颤,“你说的果然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王叡已经收起了笑容,起身拱手道:“我想请太皇太后赏赐我一个恩典,我夫人的担心也会因此而消散。”
太皇太后还在笑着,“什么恩典?”
“我刚刚说的那门亲事就要办了,如果到时候太皇太后能让臣女出嫁前到宫里先向太皇太后行礼,我们都会觉得无尚荣光。”
“这倒容易,”太皇太后点了点头,“你回去告诉你的夫人,让她别再担心了。”
及至王叡嫁女时,果然先送女儿到太华殿。太皇太后便令新嫁娘坐在帐中,王叡和李冲两家所有男子妇人都分列在两侧就坐,又命伽罗、抱嶷、张祐等地位高的女官内侍陪坐,赐宴奏乐,欢笑满堂。
太皇太后又封王叡为中山王,封王叡的夫人丁氏为王妃,为今天的喜事增加了一重欢乐。
到了吉时,新嫁娘登车出门,太皇太后与皇上亲自送到宫门。
第二天,平城到处都传王叡之女为太后所生。
其实以王叡女儿的年岁算起,那时自己与他还分处两地,从未曾见过面呢,又如何能有私生女?冯煦一笑置之。不过传言便是如此,哪里管是不是说得通,只传得沸沸扬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
冯煦见王叡依旧一副八风不动的样子,心里却觉得他是有意的。私生女的传言似乎不好听,但其实真正的朝中重臣是不会信的,对自己也不会有任何伤害,反而使那真正的秘密永远被深深地埋葬。
那么他竟然猜了出来?
不可能!
所有的痕迹都被自己消灭了。
但是,也许他果真算到了,冯煦原本不信,可是王叡的确很精通卜算,也曾说过一些令自己不得不信的卦相。
冯煦思量了许久,最终并没有问。
那没有任何意义。
在最初想到这些时,自己没有立即将他诛杀,也就是永远不可能除掉他。
毕竟自己还是相信他的。
朝中宫中,一如流水,而南边却发生了大事,萧道成接受宋帝刘准禅位,即皇帝位,改国号为齐。
丹阳王刘昶临朝痛哭,恳求带兵南下为刘氏复仇。太皇太后见他敛容涕泗,悲情动人,便发下三军,以拓跋丕、刘昶等人为帅南伐萧道成。
这是太皇太后第一次主动对外用兵,三路大军在齐国初立时出虎牢关,步步为营,占据齐国的马头、寿春等城,拓跋丕那一路还乘胜南下,渡过淮河兵围庐阳,只可惜遇到了南齐名将垣崇祖守城,一直未能攻克。
消息传来,朝中立即分成两派,一派力主继续增兵,昔年太武帝打到瓜步山时,也有数座大城未能拿下,如今又何必与垣崇祖相持?正应该南下健康,趁势收复南齐;另一派主张就此收兵,免得再有更大的损失,只固守淮河一线便可。
冯煦几乎没有犹豫,立即下旨收兵。她一直清楚,眼下的魏国不可能一统天下,并非只因为武力不够,而是因为魏国是鲜卑人的国家,南人不可能接受。再打下去,虽然拓跋丕未必不能再到瓜步山,也许还能到更南边,但最终还是要退回来。那样魏国除了损失更多的将士,再没有别的收获。
如今魏国趁宋齐交替之季抢先出兵,压住萧道成已经完成了她的计划。
至于这一次占据淮河北岸所有州郡,将魏国的疆土扩张至有史以来最广大——太武帝之前,两国之间宋国占据上风;太武帝几次南征后,双方平分天下;如今七分天下,魏国已有其四。再以后的,就交给宏儿吧。
太和七年,南齐派骁骑将军刘缵向北魏朝贡修好。
南北已经多年不相往来,刘缵车驾到了平城竟引起一场轰动。
太皇太后在宫里听到大家传言还不以为然,可在太华殿里见到了这位骁骑将军也难免呆了一呆,无怪南朝一向以中华正统自居,只看派出的这位使臣,人物风流,北魏朝中再无人可比。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李冲突然间成了朝中万众瞩目的中心,大家都知道他带头劝谏太皇太后放出皇上,被封为太傅, 成为新的帝师。而且, 太皇太后并没有将李冲局限在外书房,还一直留他在朝中参与大事, 依旧对他的建议十分重视。
很显然,李冲的前程未可限量。
便是曾经救过太皇太后和皇上, 又传说与太皇太情份非常的权臣太原郡公王叡也黯然失色。便又有人悄悄议论,李冲儒雅俊秀, 且又比王叡年轻
这一日沐休, 王叡求见, 太皇太后急忙宣招, “有何大事?”
“刚刚接到消息,宋国中领军将军萧道成杀后宋帝刘昱, 立刘准为帝,自封为齐王,总掌军国大权,并诛灭了司徒袁粲、荆州刺史沈攸之、镇北将军黄回等数位忠心于宋皇室的重臣。”
冯煦点了点头, “宋国皇家父子兄弟相互残杀, 如今大权终于落于萧道成手中, 恐怕南边很快就会重复当年宋武帝杀晋安帝、晋恭帝自立之事了。”
“当年宋武帝登基后两次北伐, 灭南燕, 亡后秦,魏国也不是他的敌手,一连失去山东,河南,关中数州之地;若萧道成登基,恐怕也会对魏国不利。”王叡便又道:“而且,自拓跋他北调,慕容白曜被诛,魏国南边最重要的几个关隘再无名将镇守。
“我正打算派拓跋丕去守虎牢关。”太皇太后淡淡一笑,“你不必太过担心,即便萧道成取代宋国,也未必能众望所归,也许还是我们的机会。”
王叡就笑了,“我就知道太皇太后是有雄心壮志的。”
“我倒没有太武帝一统天下的豪情,但我既然执掌魏国朝局,总会审时度势,开疆拓土。”
两人便说起了魏宋之间的往事,一聊便聊了半晌,王叡随口道:“只可惜宋武帝、文帝不会教导子孙”
这句话却合到了太皇太后的心事,“我如今最担心的就是皇上。”
自从鹿野苑救驾之后,王叡与太皇太后的确情分非常,他自是极仰慕太皇太后,而太皇太后似乎也不讨厌与他见面,当然每每说的都是朝政,数千里的大国,每一天都会有数不清的事情发生,而朝中的每一个政令之后又不知会引起什么样的变化——的确都很费思量。
只是他们之间绝无外面传闻的男女私情,虽然太皇太后有时会向自己露出一些心事。
王叡知道她的确再没有人可以倾诉了,她早已经失去了丈夫,也失去了最心爱的人,唯一的亲兄长又不足为托,不对自己倾诉又告诉谁呢?
而自己是绝对忠心于她的。
王叡便笑着劝解,“如今李冲居太傅之位,太皇太后就可以放心了。”
“你也觉得他才干足以辅佐皇上?”
“李冲的才能自然无可置疑,我一向十分佩服,且我们两家正要结亲——我的长女已经与李冲的侄子李蕤订亲,”王叡知道太皇太后早已经决定,她为皇上谋划唯恐不够尽善尽美,便笑道:“太皇太后当初选中他正是因为他比我们年纪小许多。”
“我知道你一定能懂得,”冯煦轻轻地笑了,自己已经三十几岁了,少年时一场大病损伤了根基,生孩子又加重了,这些年殚精竭虑身体更多有损伤,不可能不未雨绸缪,“若非你比我还要大上几岁,太傅之职非你莫属。”
“便是不因为年岁,我也不合任太傅,”王叡坦白地道:“我对皇上的忠心比不了李冲。”
下一句话他没有说,那就是李冲对太皇太后的忠心比不了自己。
王叡的心思太皇太后早就明白,若是没有李弈,自己也许会被他感动,但如今,“我一直把你当成亲兄长一般的,你知道我的哥哥——我特别难的时候也会想依靠他,哪怕一次,但事实上从来都是他需要我关照。”
王叡郑重地点了点头,“太后,我愿意,非常愿意!”不能成为太皇太后心爱的人,但是能成为她的兄长,他已经很满意了。王叡比任何人都要了解太皇太后,她有许多可以信任的人,但能够随意说说话的,也只有自己了吧。
“我知道,只是有些对不起你的夫人。”无论是谁听到自己的丈夫时常出入太皇太后的宫帏卧内都不会高兴的,但是冯煦却没有办法阻止那些流言。帝王可以在任何时候如见大臣,甚至与臣子们同吃同睡,非但没有流言,反而被传为佳话。自己主执朝政,只要与大臣们往来多一些,时辰晚一些,流言就出来了。
“我夫人果真特别相信流言,我怎么辩白她也不能理解。但是她并不生气,相反却很开心,因为太皇太后赏赐的珍宝财帛很多,我亦都交给了她,”王叡从容地笑着,他与妻子一辈子都不甚相得,不过也早习惯了,“现在她很担心李冲会取代我。”
太皇太后被逗笑了,再没有平时的雍容,笑得花枝乱颤,“你说的果然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王叡已经收起了笑容,起身拱手道:“我想请太皇太后赏赐我一个恩典,我夫人的担心也会因此而消散。”
太皇太后还在笑着,“什么恩典?”
“我刚刚说的那门亲事就要办了,如果到时候太皇太后能让臣女出嫁前到宫里先向太皇太后行礼,我们都会觉得无尚荣光。”
“这倒容易,”太皇太后点了点头,“你回去告诉你的夫人,让她别再担心了。”
及至王叡嫁女时,果然先送女儿到太华殿。太皇太后便令新嫁娘坐在帐中,王叡和李冲两家所有男子妇人都分列在两侧就坐,又命伽罗、抱嶷、张祐等地位高的女官内侍陪坐,赐宴奏乐,欢笑满堂。
太皇太后又封王叡为中山王,封王叡的夫人丁氏为王妃,为今天的喜事增加了一重欢乐。
到了吉时,新嫁娘登车出门,太皇太后与皇上亲自送到宫门。
第二天,平城到处都传王叡之女为太后所生。
其实以王叡女儿的年岁算起,那时自己与他还分处两地,从未曾见过面呢,又如何能有私生女?冯煦一笑置之。不过传言便是如此,哪里管是不是说得通,只传得沸沸扬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
冯煦见王叡依旧一副八风不动的样子,心里却觉得他是有意的。私生女的传言似乎不好听,但其实真正的朝中重臣是不会信的,对自己也不会有任何伤害,反而使那真正的秘密永远被深深地埋葬。
那么他竟然猜了出来?
不可能!
所有的痕迹都被自己消灭了。
但是,也许他果真算到了,冯煦原本不信,可是王叡的确很精通卜算,也曾说过一些令自己不得不信的卦相。
冯煦思量了许久,最终并没有问。
那没有任何意义。
在最初想到这些时,自己没有立即将他诛杀,也就是永远不可能除掉他。
毕竟自己还是相信他的。
朝中宫中,一如流水,而南边却发生了大事,萧道成接受宋帝刘准禅位,即皇帝位,改国号为齐。
丹阳王刘昶临朝痛哭,恳求带兵南下为刘氏复仇。太皇太后见他敛容涕泗,悲情动人,便发下三军,以拓跋丕、刘昶等人为帅南伐萧道成。
这是太皇太后第一次主动对外用兵,三路大军在齐国初立时出虎牢关,步步为营,占据齐国的马头、寿春等城,拓跋丕那一路还乘胜南下,渡过淮河兵围庐阳,只可惜遇到了南齐名将垣崇祖守城,一直未能攻克。
消息传来,朝中立即分成两派,一派力主继续增兵,昔年太武帝打到瓜步山时,也有数座大城未能拿下,如今又何必与垣崇祖相持?正应该南下健康,趁势收复南齐;另一派主张就此收兵,免得再有更大的损失,只固守淮河一线便可。
冯煦几乎没有犹豫,立即下旨收兵。她一直清楚,眼下的魏国不可能一统天下,并非只因为武力不够,而是因为魏国是鲜卑人的国家,南人不可能接受。再打下去,虽然拓跋丕未必不能再到瓜步山,也许还能到更南边,但最终还是要退回来。那样魏国除了损失更多的将士,再没有别的收获。
如今魏国趁宋齐交替之季抢先出兵,压住萧道成已经完成了她的计划。
至于这一次占据淮河北岸所有州郡,将魏国的疆土扩张至有史以来最广大——太武帝之前,两国之间宋国占据上风;太武帝几次南征后,双方平分天下;如今七分天下,魏国已有其四。再以后的,就交给宏儿吧。
太和七年,南齐派骁骑将军刘缵向北魏朝贡修好。
南北已经多年不相往来,刘缵车驾到了平城竟引起一场轰动。
太皇太后在宫里听到大家传言还不以为然,可在太华殿里见到了这位骁骑将军也难免呆了一呆,无怪南朝一向以中华正统自居,只看派出的这位使臣,人物风流,北魏朝中再无人可比。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