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六十六章 不奉诏
第一百六十六章 不奉诏
南京,虎踞龙盘之地,金粉形盛之所。
作为大明朝的旧都,南京城的规模和人口数量远超北京。
早在大明朝正式建立之前,朱元璋还是吴王的那个战乱时代,南京城的人口数量就有七十余万,再加上下辖的上元c江宁两个上等大县,总的人口规模超过了百万之数。
在这两百多年的漫长时光当中,南京城几乎没有经历过战火和大的灾难,又是江南富庶之地,人口数量逐渐攀升。到了现在,南京城到底有多少人已是一个谁都搞不清楚的事情,只能做出一个粗略的估算。
根据崇祯十四年的奏报,南京共有八十二万丁壮,由此可以得出一个大致的人口数字:绝对不会少于二百二十万。
就算是扣除下辖的县城,光是在南京直辖范围之内的人口,应该会在一百五六十万上下。
身为府尹的王宣同本就是科道出身,从来就没有治理地方的经验,尤其是在扬州c仪真等地的百姓涌入之后,面对着那些千头万绪的琐事,王宣同的脑袋都大了。
近百万外来人口突然涌入,如何应对?如何安置?已经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全都亟待解决。偏偏王宣同王府尹刚刚上任,连府衙的吏员都认不齐呢,颁布的各种命令根本就执行不下去。好在他还有一个办事得力的副手:府丞崔耀祖。
天文数字的外来人口突然涌入,必然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社会问题,比如说治安状况的极恶化和飞涨的物价!
处理这个问题的办法简单而又粗暴:砍头!
盗窃c抢掠等等这些治安问题,根本就不用审判,直接用刀子说话,连续砍下上百个人头之后,恶化的治安状况马上得到了扭转。
对于那些个囤积居奇趁机涨价的商贾,采用了同样的砍头方略,效果同样出奇的好!
为了解决最基本的“吃饭”问题,崔耀祖在第一时间发布了“捐献令”。
在朝廷当中有职位的官员c吏员,以及本地的乡绅c富户,全都要捐献粮米资材,用来救助这些个外来人口。
这一次,并没有费太大的力气,南京城中的大官吏,乡绅富户们就纷纷踊跃捐献。这倒不是因为他们的觉悟高,而是因为崔耀祖的名声足够的大。
以血腥手段拷掠寿州富户,杀的人头滚滚;在仪真一夜之间坑杀几千降卒然后一把大火将整个城市化为灰烬,又强行驱赶着数万仪真百姓渡江南来,“崔阎罗”的名声早已传遍长江两岸。为了一点粮米资材就和凶残狠辣的“崔阎罗”过不去,实在不值得。
偏偏有些个勋贵官宦觉得自己根基深厚,完全不惧崔耀祖,怀着舍命不舍财的心思做起了“刺头儿”。对于这些人,崔耀祖毫不客气,把他曾经在寿州做过的那些事情又重新做了一遍:直接上门拷掠!
不管什么样的“刺头儿”,只要把大夹棍一上,也就硬不起来了。再要是打肿脸充胖子的和“崔阎罗”叫板,到时候就不是上夹棍而是直接上刀子了。
作为崔耀祖的顶头上司,王宣同王府尹很清楚的知道这些钱粮的重要性,但却对崔耀祖的做事手法很不满意:太简单太粗暴甚至太血腥了。
不应该用这么暴烈的手段对待这些富户官僚,毕竟他们是大明的子民而不是敌人。就算他不愿意捐献,也应该好言相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么直接动夹棍动刀子,和土匪还有什么分别?
“好言相劝?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崔耀祖根本就懒得理会迂腐的王宣同:“这些人知道的大道理一点都不比你王大人少,平日里也总是唱些个忠君报国的高调,但是触犯到他们的利益,马上就把那些个仁义道德抛之脑后了”
“那是以前,现如今圣天子在位,大家报效的心思极切,只要好好的和他们说道说道,一定会愿意捐献的,完全不必弄的如此暴戾血腥”
圣天子在位了,大家就满怀报效之心的愿意捐献了?这是什么狗屁道理?
当初崇祯皇帝在位的时候,面对汹汹而来的百万闯军,号召北京城的官吏富户们捐献,满朝文武大官员全都装聋作哑一毛不拔。等到李闯打进北京城之后,棍棒相加动用酷刑进行拷掠,竟然从那些人身上压榨出几千万两白银。
按照王宣同的说法,昔日北京城的官僚们之所以一毛不拔,就是因为崇祯皇帝不是圣天子。等到李闯登基坐殿之后就“捐献”出几千万两之巨,这是不是说李闯就是圣天子了?
崔耀祖的这番话,说的王宣同哑口无言!
不管是文官武将还是勋贵大臣,想的全都是自己的利益,宁可眼睁睁的看着大明朝灭亡也不愿意拿出一分一文——对于这个时代的官僚士绅,崔耀祖从不抱哪怕一丝一毫的幻想!
“这个崔府丞行事虽是为大局着想,终究手段欠妥。新朝初立万事以稳妥为要,如此粗暴的行径,若是民变”
“民变?你让他们变一个给我看看!”崔耀祖毫不客气的说道:“只要有大旗军镇着,我就不信他们的脖子比我大旗军的刀子更硬!”
虽然崔耀祖从来都没有象李吴山那样直接说出“武力决定一切”的话语,但他的所作所为恰恰完美诠释了李吴山的那句话。
“城里还算安稳吧?”虽然已是这江南半壁的君主,却终究没有正式登基称帝,依旧沿用着太子的头衔儿,用“监国”的名义处理军政民事。和真正的皇帝相比,也就是缺少一个登基大典而已。
程园毕还没有得到一个正式的官职,却被临时加了一个建极殿大学士的头衔,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一旦新朝正式成立,他就有极大的可能成为内阁首辅。
这个内阁首辅的位子基本上已经算是内定下来了,只是还没有正式宣布而已。
对此,程园毕一点都不着急。
太子殿下都还没有正式称帝呢,内阁首辅着的哪门子急?
程园毕很就是崇祯皇帝钦定的侍讲学士,是太子殿下最亲近最可靠的班底,比侍讲教授出身的了路恭行还要崇高。山河破碎社稷危亡之际,不离不弃一路追随太子,成为内阁首辅大臣本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万岁勿忧,城中虽偶有风波,大体还算安稳。尤其是府衙获得众多捐献之后,已可应对泱泱百万江北之民”
“说起捐献”太子殿下有些不放心的说道:“我听说那崔耀祖行事残暴,强行逼迫威胁索捐,有没有这回事?”
“有!”程园毕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说道:“此事臣早已经有所耳闻,府尹王宣同也屡次谈起”
“那”
“万岁不需过问此事!”程园毕说道:“权做不知情好了!”
在这些个一路追随太子南来的文官当中,程园毕隐然就是这个群体的领袖人物,必然要对太子负责,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事先考虑太子的利益。
从江北来到南京的百姓有近百万之众,虽说这些人全都大明朝的忠义之民,但从眼下的局势来看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光是养活这些人就有诸般难处。
好在还有一个崔耀祖。
不管他用多么残暴的手段,也不管他任何的搜刮压榨巧取豪夺,终究是在给朝廷做事,是在解决迫在眉睫的大难题。虽然手段实在过于激烈,却不失为一个快速见效的办法。
至于因此产生的副作用,比如说“残暴”“虐民”之类的坏名声,在可以用一句“万岁毫不知情”就可以全都推到崔耀祖的头上。
好处朝廷拿走,坏名声给崔耀祖留下,这就是程园毕的心思。
太子已经隐隐约约领会到了程园毕的意思,但这种事情终究做得说不得,眼下最要紧的是城外的战况。
“新朝鼎革,必然要有一番新气象。”程园毕说道:“昔日敌军纵横奔突如入无人之境,是何等是嚣张骄横!各地闻风而退者不知凡几,全都是因为福藩乱政马党专权,不得军民之心。如今万岁临朝圣君在上,前方将士敢不效死命?江南文胜之地,深受国朝教化满怀报效之心,民心之所向众望之所归,皆在我朝,自然一扫往日颓势气象为之一新。”
“军民合力,上下一下,虏兵必败,正可以励精图治,只要万岁勤于国事,亲贤良远奸佞,光复北都收拾社稷就指日可待了!圣人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这些个话语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仔细想想却又非常空洞,好像完全就是没有任何影响的废话。同样的言语,程园毕等人已经在太子身边说了这么多年,确实显得空洞无物,但是今日却有了几分至理名言的意思。
虽然新朝刚刚成立,太子殿下还没有来得及举行登基大典正式称帝,但气象却为之一新。
从北京到南京,一路辗转奔波千里,沿途所见到的所听到的,全都是清军如何如何的威猛,各地的明军无不闻风而溃,就连被弘光朝君臣视为天堑的长江也被瞬间攻破,足见清军的战斗力之强。
江北四镇十几万人马看起来很有几分雄壮的样子,清兵一来就降的降跑的跑,江北防御体系瞬间崩溃开始的时候,人们还在担心江北的状况会不会在江南重演,包括太子等人都有这样的隐忧。但是现在,他们已不那么担心了,甚至很快就变得乐观起来。因为气势汹汹渡江而来的多铎撞在了铁板上:从昨天拂晓时分开始,南京保卫战就已全面打响,而且打的有来有回,并不是想象中的一面倒。
三大营的官兵果然不负众望,顶住了清军的凶猛进攻,至今还在维持着防线。与此同时,残破的扬州军和大旗军也在于敌激战,打的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清军的战斗力之强举世皆知,想要一战而胜那完全就是白日做梦,最靠谱的做法就是死守!
充分利用内线作战的优势,有针对性的打一场消耗战。清军远道而来师劳兵疲,又在扬州损兵折将,肯定不善久战。明军不需要奢求胜利,只要把战斗拖延下去,不停的消耗清军,这就足够了!
清军的补给线太过于漫长,而且还隔着一条长江,根本就打不起这样的消耗战。
大明中兴,将始于今日!
没过多久,噩耗传来。
高起潜c韩赞周两部被清军击败,不得不放弃防区仓皇溃败下来。
昨天晚上还打的很不错,突然之间就损兵折将打的大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兵败如山倒,驻守在右翼的卢九德部也支撑不住了,根本就不等朝廷的号令就开始自行撤退。
被江南倚为泰山之靠的三大营只坚持了一个昼夜,就已溃不成军疯狂溃逃,刚刚产生的乐观情绪瞬间就被冰冷残酷的现实打了个粉碎!
战斗力摆在那里,打不过就是打不过,所谓的“圣君在位”“励精图治”不过是毫无作用的自我安慰罢了。
还算稳固的局面在一夜之间翻覆过来,太子顿时就变得慌乱,不住的询问着:“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
刚才还在夸夸其谈的程园毕等人已哑口无言,过了好半天才缓过神儿来,强做镇定的说道:“命各部撤回,凭城而守”
南京,号称天下第一雄城,临江而背山独得虎踞龙盘之利,拥有最坚固的防御体系。将溃败的军队撤回来做最后的防御,也就成了最自然而然的选择。
撤出防区凭借城池坚守的命令很快下达,早已支撑不住的各部人马纷纷回撤
“这是谁下的命令?”正在前线督战的路恭行紧急返回,这位须发花白的老侍讲好像一头发怒的狮子般咆哮起来:“四下无援兵凭城而守,扬州就是下场!”
这个时候撤出阵地,凭借坚固城防进行防御,根本就是躺倒挨揍的形式。在没有外部援兵的支援之下,什么样的城池都守不住,扬州就在最好的例子。
当初史可法死守扬州的时候,还指望着江南的援兵,结果是什么样子看看至今还在熊熊燃烧的扬州城就知道了!
路恭行知道这一定是程园毕等人的主意,就好像是看着仇敌一般对他怒目而视,声嘶力竭的大叫着:“贻误战机误国至此,下令撤退者,当斩!”
太子身边的这些个心腹肱股之臣,全都是文臣,也就一个路恭行多少知道一点兵家战事,在打仗的事情上最有发言权。
路恭行的歇斯底里状把程园毕吓的不轻,嘟嘟囔囔好半天也不知应该如何反驳,只能无奈的说道:“反正也是打不过的,不撤回来又能怎样?我等皆是文臣,不谙兵事难免出错。若真如路侍讲所言,那就不撤了”
既然撤退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那就收回成命,让各部人马继续死战好了。
这句话直接就把路恭行气了个半死,差点没背过气去。
这是军令啊,不是孩子过家家,怎么能说改就改?
撤退的命令已经下达,各部人马都在大踏步的撤退准确的说是在不顾一切的夺路而逃,这个时候再收回撤退的命令,必然会引起更大的混乱,后果不堪设想。
撤退不行,不撤退更不行,那应该怎么做才对?
“臣路恭行奏请万岁,恳请万岁授以总揽城防之专权”
虽然路恭行也不是什么用兵的行家,至少比其他那些个纸上谈兵的文官要好的多,也只能把这个烂摊子交给他处理了。
马上布置溃兵进城事宜,开始着手准备凭城而守的诸般事宜。
“卢九德部从麒麟门c仙鹤门入城,巡防营负责接应。”
“高起潜c韩赞周部从姚坊门进城,守备司负责接应。”
“尽起所有兵力,死守观音门c北门一带”
当此慌乱之时,一道道有条不紊的命令马上就起到了安定人心的作用,让太子等人对路恭行刮目相看。
“哎,我哪里知道这些个守城事宜?刚才我之所言,全都是李帅亲口所授,我只不过是鹦鹉学舌罢了。”
原来这些个命令和防御方略全都是出自李吴山,路恭行只不过是负责执行而已。
太子好似想起什么似的,有些担忧的问道:“大旗军进城,谁来接应?”
“大旗军不进城!”
虽然已经接到了朝廷的诏令,可以名正言顺的撤退回城,但大旗军却没有动,用李吴山的话说就是:“此乃乱命,大旗军不奉诏!”
这句话已不仅仅只是跋扈那么简单了,而是公然违抗太子的号令。好在路恭行没有直接说出李吴山的原话,好歹给太子等人保留了一丝体面。
三大营都撤了,大旗军不撤?
左右两翼全都没有了,大旗军已成孤军,又如何能敌得过凶狠凌厉的清军?
“李帅说了,大旗军一撤,宁城即为第二个扬州,唯有一力死战,誓要与多铎周旋到底!”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南京,虎踞龙盘之地,金粉形盛之所。
作为大明朝的旧都,南京城的规模和人口数量远超北京。
早在大明朝正式建立之前,朱元璋还是吴王的那个战乱时代,南京城的人口数量就有七十余万,再加上下辖的上元c江宁两个上等大县,总的人口规模超过了百万之数。
在这两百多年的漫长时光当中,南京城几乎没有经历过战火和大的灾难,又是江南富庶之地,人口数量逐渐攀升。到了现在,南京城到底有多少人已是一个谁都搞不清楚的事情,只能做出一个粗略的估算。
根据崇祯十四年的奏报,南京共有八十二万丁壮,由此可以得出一个大致的人口数字:绝对不会少于二百二十万。
就算是扣除下辖的县城,光是在南京直辖范围之内的人口,应该会在一百五六十万上下。
身为府尹的王宣同本就是科道出身,从来就没有治理地方的经验,尤其是在扬州c仪真等地的百姓涌入之后,面对着那些千头万绪的琐事,王宣同的脑袋都大了。
近百万外来人口突然涌入,如何应对?如何安置?已经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全都亟待解决。偏偏王宣同王府尹刚刚上任,连府衙的吏员都认不齐呢,颁布的各种命令根本就执行不下去。好在他还有一个办事得力的副手:府丞崔耀祖。
天文数字的外来人口突然涌入,必然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社会问题,比如说治安状况的极恶化和飞涨的物价!
处理这个问题的办法简单而又粗暴:砍头!
盗窃c抢掠等等这些治安问题,根本就不用审判,直接用刀子说话,连续砍下上百个人头之后,恶化的治安状况马上得到了扭转。
对于那些个囤积居奇趁机涨价的商贾,采用了同样的砍头方略,效果同样出奇的好!
为了解决最基本的“吃饭”问题,崔耀祖在第一时间发布了“捐献令”。
在朝廷当中有职位的官员c吏员,以及本地的乡绅c富户,全都要捐献粮米资材,用来救助这些个外来人口。
这一次,并没有费太大的力气,南京城中的大官吏,乡绅富户们就纷纷踊跃捐献。这倒不是因为他们的觉悟高,而是因为崔耀祖的名声足够的大。
以血腥手段拷掠寿州富户,杀的人头滚滚;在仪真一夜之间坑杀几千降卒然后一把大火将整个城市化为灰烬,又强行驱赶着数万仪真百姓渡江南来,“崔阎罗”的名声早已传遍长江两岸。为了一点粮米资材就和凶残狠辣的“崔阎罗”过不去,实在不值得。
偏偏有些个勋贵官宦觉得自己根基深厚,完全不惧崔耀祖,怀着舍命不舍财的心思做起了“刺头儿”。对于这些人,崔耀祖毫不客气,把他曾经在寿州做过的那些事情又重新做了一遍:直接上门拷掠!
不管什么样的“刺头儿”,只要把大夹棍一上,也就硬不起来了。再要是打肿脸充胖子的和“崔阎罗”叫板,到时候就不是上夹棍而是直接上刀子了。
作为崔耀祖的顶头上司,王宣同王府尹很清楚的知道这些钱粮的重要性,但却对崔耀祖的做事手法很不满意:太简单太粗暴甚至太血腥了。
不应该用这么暴烈的手段对待这些富户官僚,毕竟他们是大明的子民而不是敌人。就算他不愿意捐献,也应该好言相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么直接动夹棍动刀子,和土匪还有什么分别?
“好言相劝?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崔耀祖根本就懒得理会迂腐的王宣同:“这些人知道的大道理一点都不比你王大人少,平日里也总是唱些个忠君报国的高调,但是触犯到他们的利益,马上就把那些个仁义道德抛之脑后了”
“那是以前,现如今圣天子在位,大家报效的心思极切,只要好好的和他们说道说道,一定会愿意捐献的,完全不必弄的如此暴戾血腥”
圣天子在位了,大家就满怀报效之心的愿意捐献了?这是什么狗屁道理?
当初崇祯皇帝在位的时候,面对汹汹而来的百万闯军,号召北京城的官吏富户们捐献,满朝文武大官员全都装聋作哑一毛不拔。等到李闯打进北京城之后,棍棒相加动用酷刑进行拷掠,竟然从那些人身上压榨出几千万两白银。
按照王宣同的说法,昔日北京城的官僚们之所以一毛不拔,就是因为崇祯皇帝不是圣天子。等到李闯登基坐殿之后就“捐献”出几千万两之巨,这是不是说李闯就是圣天子了?
崔耀祖的这番话,说的王宣同哑口无言!
不管是文官武将还是勋贵大臣,想的全都是自己的利益,宁可眼睁睁的看着大明朝灭亡也不愿意拿出一分一文——对于这个时代的官僚士绅,崔耀祖从不抱哪怕一丝一毫的幻想!
“这个崔府丞行事虽是为大局着想,终究手段欠妥。新朝初立万事以稳妥为要,如此粗暴的行径,若是民变”
“民变?你让他们变一个给我看看!”崔耀祖毫不客气的说道:“只要有大旗军镇着,我就不信他们的脖子比我大旗军的刀子更硬!”
虽然崔耀祖从来都没有象李吴山那样直接说出“武力决定一切”的话语,但他的所作所为恰恰完美诠释了李吴山的那句话。
“城里还算安稳吧?”虽然已是这江南半壁的君主,却终究没有正式登基称帝,依旧沿用着太子的头衔儿,用“监国”的名义处理军政民事。和真正的皇帝相比,也就是缺少一个登基大典而已。
程园毕还没有得到一个正式的官职,却被临时加了一个建极殿大学士的头衔,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一旦新朝正式成立,他就有极大的可能成为内阁首辅。
这个内阁首辅的位子基本上已经算是内定下来了,只是还没有正式宣布而已。
对此,程园毕一点都不着急。
太子殿下都还没有正式称帝呢,内阁首辅着的哪门子急?
程园毕很就是崇祯皇帝钦定的侍讲学士,是太子殿下最亲近最可靠的班底,比侍讲教授出身的了路恭行还要崇高。山河破碎社稷危亡之际,不离不弃一路追随太子,成为内阁首辅大臣本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万岁勿忧,城中虽偶有风波,大体还算安稳。尤其是府衙获得众多捐献之后,已可应对泱泱百万江北之民”
“说起捐献”太子殿下有些不放心的说道:“我听说那崔耀祖行事残暴,强行逼迫威胁索捐,有没有这回事?”
“有!”程园毕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说道:“此事臣早已经有所耳闻,府尹王宣同也屡次谈起”
“那”
“万岁不需过问此事!”程园毕说道:“权做不知情好了!”
在这些个一路追随太子南来的文官当中,程园毕隐然就是这个群体的领袖人物,必然要对太子负责,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事先考虑太子的利益。
从江北来到南京的百姓有近百万之众,虽说这些人全都大明朝的忠义之民,但从眼下的局势来看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光是养活这些人就有诸般难处。
好在还有一个崔耀祖。
不管他用多么残暴的手段,也不管他任何的搜刮压榨巧取豪夺,终究是在给朝廷做事,是在解决迫在眉睫的大难题。虽然手段实在过于激烈,却不失为一个快速见效的办法。
至于因此产生的副作用,比如说“残暴”“虐民”之类的坏名声,在可以用一句“万岁毫不知情”就可以全都推到崔耀祖的头上。
好处朝廷拿走,坏名声给崔耀祖留下,这就是程园毕的心思。
太子已经隐隐约约领会到了程园毕的意思,但这种事情终究做得说不得,眼下最要紧的是城外的战况。
“新朝鼎革,必然要有一番新气象。”程园毕说道:“昔日敌军纵横奔突如入无人之境,是何等是嚣张骄横!各地闻风而退者不知凡几,全都是因为福藩乱政马党专权,不得军民之心。如今万岁临朝圣君在上,前方将士敢不效死命?江南文胜之地,深受国朝教化满怀报效之心,民心之所向众望之所归,皆在我朝,自然一扫往日颓势气象为之一新。”
“军民合力,上下一下,虏兵必败,正可以励精图治,只要万岁勤于国事,亲贤良远奸佞,光复北都收拾社稷就指日可待了!圣人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这些个话语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仔细想想却又非常空洞,好像完全就是没有任何影响的废话。同样的言语,程园毕等人已经在太子身边说了这么多年,确实显得空洞无物,但是今日却有了几分至理名言的意思。
虽然新朝刚刚成立,太子殿下还没有来得及举行登基大典正式称帝,但气象却为之一新。
从北京到南京,一路辗转奔波千里,沿途所见到的所听到的,全都是清军如何如何的威猛,各地的明军无不闻风而溃,就连被弘光朝君臣视为天堑的长江也被瞬间攻破,足见清军的战斗力之强。
江北四镇十几万人马看起来很有几分雄壮的样子,清兵一来就降的降跑的跑,江北防御体系瞬间崩溃开始的时候,人们还在担心江北的状况会不会在江南重演,包括太子等人都有这样的隐忧。但是现在,他们已不那么担心了,甚至很快就变得乐观起来。因为气势汹汹渡江而来的多铎撞在了铁板上:从昨天拂晓时分开始,南京保卫战就已全面打响,而且打的有来有回,并不是想象中的一面倒。
三大营的官兵果然不负众望,顶住了清军的凶猛进攻,至今还在维持着防线。与此同时,残破的扬州军和大旗军也在于敌激战,打的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清军的战斗力之强举世皆知,想要一战而胜那完全就是白日做梦,最靠谱的做法就是死守!
充分利用内线作战的优势,有针对性的打一场消耗战。清军远道而来师劳兵疲,又在扬州损兵折将,肯定不善久战。明军不需要奢求胜利,只要把战斗拖延下去,不停的消耗清军,这就足够了!
清军的补给线太过于漫长,而且还隔着一条长江,根本就打不起这样的消耗战。
大明中兴,将始于今日!
没过多久,噩耗传来。
高起潜c韩赞周两部被清军击败,不得不放弃防区仓皇溃败下来。
昨天晚上还打的很不错,突然之间就损兵折将打的大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兵败如山倒,驻守在右翼的卢九德部也支撑不住了,根本就不等朝廷的号令就开始自行撤退。
被江南倚为泰山之靠的三大营只坚持了一个昼夜,就已溃不成军疯狂溃逃,刚刚产生的乐观情绪瞬间就被冰冷残酷的现实打了个粉碎!
战斗力摆在那里,打不过就是打不过,所谓的“圣君在位”“励精图治”不过是毫无作用的自我安慰罢了。
还算稳固的局面在一夜之间翻覆过来,太子顿时就变得慌乱,不住的询问着:“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
刚才还在夸夸其谈的程园毕等人已哑口无言,过了好半天才缓过神儿来,强做镇定的说道:“命各部撤回,凭城而守”
南京,号称天下第一雄城,临江而背山独得虎踞龙盘之利,拥有最坚固的防御体系。将溃败的军队撤回来做最后的防御,也就成了最自然而然的选择。
撤出防区凭借城池坚守的命令很快下达,早已支撑不住的各部人马纷纷回撤
“这是谁下的命令?”正在前线督战的路恭行紧急返回,这位须发花白的老侍讲好像一头发怒的狮子般咆哮起来:“四下无援兵凭城而守,扬州就是下场!”
这个时候撤出阵地,凭借坚固城防进行防御,根本就是躺倒挨揍的形式。在没有外部援兵的支援之下,什么样的城池都守不住,扬州就在最好的例子。
当初史可法死守扬州的时候,还指望着江南的援兵,结果是什么样子看看至今还在熊熊燃烧的扬州城就知道了!
路恭行知道这一定是程园毕等人的主意,就好像是看着仇敌一般对他怒目而视,声嘶力竭的大叫着:“贻误战机误国至此,下令撤退者,当斩!”
太子身边的这些个心腹肱股之臣,全都是文臣,也就一个路恭行多少知道一点兵家战事,在打仗的事情上最有发言权。
路恭行的歇斯底里状把程园毕吓的不轻,嘟嘟囔囔好半天也不知应该如何反驳,只能无奈的说道:“反正也是打不过的,不撤回来又能怎样?我等皆是文臣,不谙兵事难免出错。若真如路侍讲所言,那就不撤了”
既然撤退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那就收回成命,让各部人马继续死战好了。
这句话直接就把路恭行气了个半死,差点没背过气去。
这是军令啊,不是孩子过家家,怎么能说改就改?
撤退的命令已经下达,各部人马都在大踏步的撤退准确的说是在不顾一切的夺路而逃,这个时候再收回撤退的命令,必然会引起更大的混乱,后果不堪设想。
撤退不行,不撤退更不行,那应该怎么做才对?
“臣路恭行奏请万岁,恳请万岁授以总揽城防之专权”
虽然路恭行也不是什么用兵的行家,至少比其他那些个纸上谈兵的文官要好的多,也只能把这个烂摊子交给他处理了。
马上布置溃兵进城事宜,开始着手准备凭城而守的诸般事宜。
“卢九德部从麒麟门c仙鹤门入城,巡防营负责接应。”
“高起潜c韩赞周部从姚坊门进城,守备司负责接应。”
“尽起所有兵力,死守观音门c北门一带”
当此慌乱之时,一道道有条不紊的命令马上就起到了安定人心的作用,让太子等人对路恭行刮目相看。
“哎,我哪里知道这些个守城事宜?刚才我之所言,全都是李帅亲口所授,我只不过是鹦鹉学舌罢了。”
原来这些个命令和防御方略全都是出自李吴山,路恭行只不过是负责执行而已。
太子好似想起什么似的,有些担忧的问道:“大旗军进城,谁来接应?”
“大旗军不进城!”
虽然已经接到了朝廷的诏令,可以名正言顺的撤退回城,但大旗军却没有动,用李吴山的话说就是:“此乃乱命,大旗军不奉诏!”
这句话已不仅仅只是跋扈那么简单了,而是公然违抗太子的号令。好在路恭行没有直接说出李吴山的原话,好歹给太子等人保留了一丝体面。
三大营都撤了,大旗军不撤?
左右两翼全都没有了,大旗军已成孤军,又如何能敌得过凶狠凌厉的清军?
“李帅说了,大旗军一撤,宁城即为第二个扬州,唯有一力死战,誓要与多铎周旋到底!”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