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两百四十五章:波平风软望不到(上)
艾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暗暗拉住了还要说话的父亲,自己深深地朝李曜行了礼,李曜也已经知晓了艾洄心中的意思,明白了艾国公并不是和刘智晖等人一样的目的,艾国公不过是年事已高,耳朵根子软了,没有了自己的主见,听到同僚的三言两语,也不加以甄别,就随波逐流,顶多是个不明事理的老头,但艾国公态度转变很快,也看清了刘智晖等人妄图要挟天子,无论对错,对于新的举措一概贬入尘埃,不是为国为民,更不是什么尽忠职守,不过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而已——只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还和以前一样,其余的他们就不管了。
艾国公和他们还有些不一样——艾国公在听到刘智晖等人的巧言后,欣然同意前来,说明艾国公的心里也是有个不能逾越的底线,如果这个底线被逾越了,艾国公只怕反应会比刘智晖等人要大得多,可艾国公有一个刘智晖等人比不上的长处,那便是在艾国公心里,还是尊敬皇帝,忠心朝廷,还是有不少好的愿望,希望燕国可以更加昌盛,更加太平——李曜知道,艾国公的心思大概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国,一个是家,两者都很重要,否则,艾国公培养不出来像艾洄c艾浚等忠君爱国,卓然不群的后代,也不会听了刘智晖等人三三言两语,就贸然前来,不管后果如何。
李曜对于艾国公和整个艾氏族人还是放心的,但其余的人,李曜今日看了他们的表现,又联想到了舅舅昨日前来说的那些话,心里也有了底——一贯的纵容会毁了他在所有人心中的威严,也会毁了新政,更会毁了燕国的安定与太平。
刘智晖等人为何会如此冲动,其主要原因,李曜也是心知肚明——刘智晖和王老国公两家都是世代武将,现在已经归属燕国的秦州等三十二州就是王c刘等人打下来的,可李曜一道旨意下来,将王刘等人晾在了一边,不再往前推进,而是原地待命了,这让王c刘等人很不满意,尤其是王振祜,已经不止一次在私下里议论皇帝不懂兵法,胡乱指挥,还扬言他辛苦打下来的三十二州终会在李曜的手中丢掉。
李曜听了这些胡话,并没有处罚王振祜等人,一是照顾他的颜面,二是照顾包括王振祜在内的老世族的颜面,他不想和他们这些老人闹得很僵——李曜经历了今日一事,此种想法也淡了。
李曜也不客套了,直截了当对刘智晖等人道:“几位国公现在可以说了,朕洗耳恭听,朕的宰相也有两位在场,也会洗耳恭听,还望国公指教,好让朕的两个宰相好好改正一番。”
仍然是刘智晖先开口了,只见他也努力克制着自己,没有像刚才一样激动,而是换了一番语气,娓娓道来,很是平静地诉说自己心中的不满。
“陛下即位以来,一直克己复礼,勤政爱民,体谅臣下,这些都是圣明君主的作为,臣很高兴可以生活在陛下统治的燕国,可以看到陛下生生不息的志向和奋发图强的决心,说实话,我大燕将近三百年,已经很久没有像陛下一样有为的君主了,臣觉得臣等前世必定修了天大的福分,今生才得以站在陛下面前效力——可是,陛下,君主贤明,想要大治,不是光靠远大的理想和焕然一新的政令就能实现的,要想实现大治,须得具备君明臣贤,四海皆君子的条件,可如今的燕国,君明臣不贤,四海少君子——臣德才薄,自知不能辅佐陛下创造丰功伟绩,只能退居一侧,可臣虽然年老,可还没有昏庸糊涂,臣活了几十年,是没有多少治国才能,但也有些看人的眼光,依臣之见,此时此刻,陛下应当远离小人,亲近贤人,恢复祖宗的国策,废弃慢慢进行的新法,这才是治国之道。”
李曜道:“国公为国为民之心,朕知晓了,只是这一条,朕不能接纳——只要是为国为民的举措,都应该得到实行,而不要因为这是改变了的,与旧令不一样,就去全盘否定它们,朕也不是年老的人,也没有昏聩,也不是瞎子,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朕难道看不清吗?”
王老国公接替刘智晖,问道:“古人云——身在局中不知局,陛下认为是好的,是对的,就能断定所看到的就是真正存在的吗?臣等虽然很久不问政事,可还没有忘了当初从政时的经验——臣不反对新的东西,也不讨厌,相反,臣很欣赏这些提出新建议的人,可臣毕竟有些年纪,经历的事情也多些,也知道该如何看待问题了——治国治民,不是一两天就能成功的事情,一件新的政令,也不是已实行之后就能立马奏效的,有的可能刚刚实现时,很不错,可过不了多久就会显出它的缺点来,有的三两年可以出来弊端,而有的则会到十年或者几十年之后显出弊端来,那样的是有大隐患的,因为一旦爆发,就会是灭顶之灾啊,这对于燕国,对于陛下,对于臣等,对于全天下的百姓来说,都是一场无妄之灾啊,所以,臣忧心忡忡,难以忘怀啊,还请陛下体谅臣等的为国之心,爱国之情,宽恕我们刚刚冲扰圣驾之罪,臣实在是太过担心陛下,太过担心燕国了!”
李曜点了点头,问道:“按照王老国公的话说,几位国公的行为实在是为朕着想,为整个燕国的百姓着想,那么,依照几位国公的高见,朕该当如何,才能避免燕国陷入几位所说的无妄之灾呢?”
刘智晖上前一步,用冷静且决绝的语气说出了自己心中所想——“首先,陛下要远离小人,请陛下废除祁然尚书令一职,贬其为庶民,终生不得踏入平城半步!”
李曜并没有将心中的怒火发泄出来,慢慢问道:“那么,请问几位国公,祁然究竟犯了什么滔天的罪行,几位要联名起来将其逐出平城呢?诸位若能说出一二,我绝不偏袒祁然,我会重重的罚他。”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艾国公和他们还有些不一样——艾国公在听到刘智晖等人的巧言后,欣然同意前来,说明艾国公的心里也是有个不能逾越的底线,如果这个底线被逾越了,艾国公只怕反应会比刘智晖等人要大得多,可艾国公有一个刘智晖等人比不上的长处,那便是在艾国公心里,还是尊敬皇帝,忠心朝廷,还是有不少好的愿望,希望燕国可以更加昌盛,更加太平——李曜知道,艾国公的心思大概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国,一个是家,两者都很重要,否则,艾国公培养不出来像艾洄c艾浚等忠君爱国,卓然不群的后代,也不会听了刘智晖等人三三言两语,就贸然前来,不管后果如何。
李曜对于艾国公和整个艾氏族人还是放心的,但其余的人,李曜今日看了他们的表现,又联想到了舅舅昨日前来说的那些话,心里也有了底——一贯的纵容会毁了他在所有人心中的威严,也会毁了新政,更会毁了燕国的安定与太平。
刘智晖等人为何会如此冲动,其主要原因,李曜也是心知肚明——刘智晖和王老国公两家都是世代武将,现在已经归属燕国的秦州等三十二州就是王c刘等人打下来的,可李曜一道旨意下来,将王刘等人晾在了一边,不再往前推进,而是原地待命了,这让王c刘等人很不满意,尤其是王振祜,已经不止一次在私下里议论皇帝不懂兵法,胡乱指挥,还扬言他辛苦打下来的三十二州终会在李曜的手中丢掉。
李曜听了这些胡话,并没有处罚王振祜等人,一是照顾他的颜面,二是照顾包括王振祜在内的老世族的颜面,他不想和他们这些老人闹得很僵——李曜经历了今日一事,此种想法也淡了。
李曜也不客套了,直截了当对刘智晖等人道:“几位国公现在可以说了,朕洗耳恭听,朕的宰相也有两位在场,也会洗耳恭听,还望国公指教,好让朕的两个宰相好好改正一番。”
仍然是刘智晖先开口了,只见他也努力克制着自己,没有像刚才一样激动,而是换了一番语气,娓娓道来,很是平静地诉说自己心中的不满。
“陛下即位以来,一直克己复礼,勤政爱民,体谅臣下,这些都是圣明君主的作为,臣很高兴可以生活在陛下统治的燕国,可以看到陛下生生不息的志向和奋发图强的决心,说实话,我大燕将近三百年,已经很久没有像陛下一样有为的君主了,臣觉得臣等前世必定修了天大的福分,今生才得以站在陛下面前效力——可是,陛下,君主贤明,想要大治,不是光靠远大的理想和焕然一新的政令就能实现的,要想实现大治,须得具备君明臣贤,四海皆君子的条件,可如今的燕国,君明臣不贤,四海少君子——臣德才薄,自知不能辅佐陛下创造丰功伟绩,只能退居一侧,可臣虽然年老,可还没有昏庸糊涂,臣活了几十年,是没有多少治国才能,但也有些看人的眼光,依臣之见,此时此刻,陛下应当远离小人,亲近贤人,恢复祖宗的国策,废弃慢慢进行的新法,这才是治国之道。”
李曜道:“国公为国为民之心,朕知晓了,只是这一条,朕不能接纳——只要是为国为民的举措,都应该得到实行,而不要因为这是改变了的,与旧令不一样,就去全盘否定它们,朕也不是年老的人,也没有昏聩,也不是瞎子,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朕难道看不清吗?”
王老国公接替刘智晖,问道:“古人云——身在局中不知局,陛下认为是好的,是对的,就能断定所看到的就是真正存在的吗?臣等虽然很久不问政事,可还没有忘了当初从政时的经验——臣不反对新的东西,也不讨厌,相反,臣很欣赏这些提出新建议的人,可臣毕竟有些年纪,经历的事情也多些,也知道该如何看待问题了——治国治民,不是一两天就能成功的事情,一件新的政令,也不是已实行之后就能立马奏效的,有的可能刚刚实现时,很不错,可过不了多久就会显出它的缺点来,有的三两年可以出来弊端,而有的则会到十年或者几十年之后显出弊端来,那样的是有大隐患的,因为一旦爆发,就会是灭顶之灾啊,这对于燕国,对于陛下,对于臣等,对于全天下的百姓来说,都是一场无妄之灾啊,所以,臣忧心忡忡,难以忘怀啊,还请陛下体谅臣等的为国之心,爱国之情,宽恕我们刚刚冲扰圣驾之罪,臣实在是太过担心陛下,太过担心燕国了!”
李曜点了点头,问道:“按照王老国公的话说,几位国公的行为实在是为朕着想,为整个燕国的百姓着想,那么,依照几位国公的高见,朕该当如何,才能避免燕国陷入几位所说的无妄之灾呢?”
刘智晖上前一步,用冷静且决绝的语气说出了自己心中所想——“首先,陛下要远离小人,请陛下废除祁然尚书令一职,贬其为庶民,终生不得踏入平城半步!”
李曜并没有将心中的怒火发泄出来,慢慢问道:“那么,请问几位国公,祁然究竟犯了什么滔天的罪行,几位要联名起来将其逐出平城呢?诸位若能说出一二,我绝不偏袒祁然,我会重重的罚他。”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