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粗读长短经
李白回到东边厢房,坐在在房间书案后的靠椅上,将怀中的《长短经》掏了出来,放在书案上,翻到刚刚正看的地方。前文刚刚简单说了下苏秦,张仪两位鬼谷门下,身负纵横之术,执掌七国攻伐大权的光辉事迹,下文则是详述二人效忠不同国家,以纵横术施展各自抱负的经过。
“苏秦师从鬼谷子善纵横之术学成之后先见与周王不为所用又西行入秦时秦孝公已死故游说秦惠王兼并六国称帝而治惠王以为时机未到鞅之才死又因说客厌之故不采纳苏秦出关向东至赵肃候以其弟赵成为相是为奉阳君奉阳不喜之故离之至燕都待之一载又余终见燕文候苏秦以地理位置分析燕赵两国为相依之势又用严词批评燕国之国策“彼忧千里外之秦国,何不虑百里之强赵乎?”倡文候合纵赵国结为一体文候醒悟允苏秦“如以合纵之策固燕国社稷必举国报之”赐其车驾金帛游说赵国苏秦复至赵时秦惠王攻魏大败魏国挥师东进苏秦忧秦攻赵致盟约难结计邀同窗张仪投效之张仪至苏秦不理又于人前辱之张仪羞怒西行之苏秦暗助得惠王见惠王以为客卿共商攻伐诸侯之计才知苏秦故意为之乃为其建功立业也张仪愧之许苏秦当权之日不攻赵也燕赵结盟也苏秦至韩见宣王先言韩之优在于地势稳固将士众多善炼兵器再述臣秦弊端必割地辱国亦会助长秦之贪念灭亡之期近也又也言语激之“大王既贤军事强悍却居秦后吾为大王羞之!”宣王听之脸色大变手按宝剑仰天叹息“孤虽无才亦不敢侍秦赵王既已定计吾必从之”又至魏地说于襄王分析地势地少田密百姓众多国力强盛侍奉秦国每岁纳贡强秦攻之无人愿助又以古之武王伐纣勾践灭吴为例提醒魏王不惧秦国又言魏国奉秦未战先损朝堂之人敢言侍秦必是奸邪最后劝诫道“遇事不虑必有后患王上信吾则六国齐心不惧强秦也今赵王信之派我来此奉上合约听君差遣”魏王回应“孤未曾听言如此贤明之句愿从之”继而向东达齐向宣王阐明齐国优势所在“齐国四面天险兵精粮足自有战役以来泰山以南之军士未曾征召亦不曾渡过清河涉过渤海去征调二部士兵都邑临淄富有殷实人口众多居七万户每户取三便得二十何比齐国?”又分析齐国策略之误“韩魏惧秦乃与之邻近攻伐之间十日可定胜则兵力损耗无力护土败则国之亡矣事故韩魏重战于秦且易臣秦齐之不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远离秦土秦军攻之顾虑重重如此形势却以秦侍朝臣之过也今无侍秦之名却有国富之实望大王用心思之以决策之”宣王道“吾虽不智偏居东海未闻如此教诲今有贤至此奉赵王之命教我安敢不从”苏秦向西南行进至楚都秦楚两国世仇也面见威王进言道“楚国地方五千里军士百万战车千乘良马万匹余粮可供十载此楚之强盛也如王侍秦彼敢不服也”接着分析天下形势道“楚秦之巨患也楚强则秦弱秦强则必弱楚楚秦不能并存合纵六国楚国王之连横若成秦必帝之故需合纵以制秦国反之强秦即出郢都危矣”楚王答“楚秦交接秦素有吞并之意不可亲和以楚抗秦未必取胜与臣谋划尽皆骇秦亦无良策今君欲联合诸侯共同抗秦愿为先锋”苏秦游说六国促成联盟举为从约长任六国国相配六国相印合纵既成苏秦归赵途经洛阳诸侯送行之使者行李车马比之帝王周王得知颇为害怕命人清扫道路遣使犒劳苏秦乡人匍匐在地不敢视之苏秦叹之“彼之一人富则亲人敬畏贫则乡邻轻之假吾旧时家丰安能佩六国印?”故散千金与亲朋又念往昔去燕路途借人百钱今偿还百金苏秦随从尚一人未得赏赐故询问苏秦告之“吾未忘之昔日去燕百般困顿易水之边汝数次欲离是故最末赐汝”返回赵国肃候封之为武安君苏秦将合纵盟约送至秦国自此秦不敢出函谷关十五载也”
李白一口气读完,虽然对苏秦游说六国,配六国相印的故事早有听闻,如今读来依旧为其智慧,勇气和坚持所折服。苏秦家境贫寒,却志向高远,勤于学业,学成之后,虽遇挫折,先不受周显王信任,又西至秦国,一开始就因为说客的身份,遭惠王不喜,也因秦国时局原因建议没能被采纳,又一路向东前往赵国,哪知被肃候之弟,赵国国相厌恶,只能离开赵国北上燕国,苦等一年有余才得燕君接见,初一见面便将燕国的地理形貌和赵国之间的关系讲明,更不惧危险,直言燕国战略的错误,最后提出自己的主张赢得燕文候的欣赏,被其授予重任。刚出使赵国便遇到危机,还好苏秦急智,智计之下迫使同窗张仪赴秦并得到秦王信任,张仪投桃报李使得秦国不再攻赵,苏秦也得到赵王信任,并与燕国结盟,又奔赴其他四国,审时度势,分析各自优劣危机,终成合纵联盟,使秦不敢侵犯六国十几年,自己也功成名就,受后人敬仰。
稍稍回味片刻苏秦的传奇人生,李白继续翻看起来。“苏秦始轻于周王赵候后受赵肃候重用因救赵国于强秦又才能彰显顺乎君臣百姓周王惧之骇其执掌权势惧报前仇之归之根底在周无名其主亦庸在赵为人不喜难得重用如何改之应徐图之先扬名乡野再投与大夫或自荐朝堂或有不同赵相不喜究其原因转而变之或从亲近左右使其改之俱可”这段话就是分析苏秦一开始学富五车,却不受人待见的原因和给出更优方案。苏秦刚刚学成下山,心中带着傲气,想直接受到周宣王的重用,可周王明天都会接见不可计数求官之人,亦无心听取苏秦的宏图抱负,打发出去。一开始步子就迈的太大,虽古往今来有不少人可以从布衣之身见得君主,凭借满腹才华博得高位,但也要遇到贤明的当权者和运气,周显王显然不是什么贤明君主,不然也不会七国纷争,作为整个中原地区名义上的君王却只能无所作为,更害怕自己的臣民,屈尊遣使相迎。在赵国被国相厌恶就一走了之,确实也不太应该,东岩子道长给出的建议是查找原因,针对性的转变奉阳君对自己的印象,或者通过奉阳君周围亲近的人来达到同样的目的。虽然没有直说,但肯定是需要大量好处才让说动别人在赵国国相面前美言的,这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人来说,还是有相当高难度的,不过也确实是一个可行的方案。继续下看。
“面见惠王顺君心意倡其兼并六国诱之为帝本该成功却时机未到孝公时用商鞅变法孝公薨而惠王继位商君立毙新旧之法异也社稷未稳惠王虽有吞灭六国为帝之意却无意任用本可留待秦国已候时机必成大事然离秦赴燕虽配六国相印掣肘强秦比之助秦一统未置可否”前段先是肯定了苏秦面见秦王前就知道君主的心意,并且以“帝”诱之,但没有看清秦国国内的动荡,急于求成,反而没有受到秦王任用,又设想苏秦如果能留在秦国等待时机,凭借苏秦的才能,帮助秦惠王一统六国建立不世之业和后面合纵六国压制强秦的功绩,两者俱为壮举。李白看到这里,也不免感叹东岩子道长想象力之丰富,先不说苏秦继续留在秦国是否能得到重用,单是凭借苏秦一人之力就能助秦国提早百年兼并六国,这个实在很难说清楚的,毕竟秦惠王时,秦国虽强,六国也并不是全无还手之力。苏秦如果留在秦国蛰伏起来,同样身为鬼谷传人的同窗张仪或许就会代替历史上苏秦的位置,施展合纵之术联合六国一同抗秦,这些细微的改变造成的影响,就算是使用二十一世纪最为先进的超级计算机,恐怕都无法预测。
“待燕数载终得接见此乃坚毅之功也至于游说之功一则所言之论有理有据深合君心二则燕君亦明故得所愿”这句话先是称赞苏秦坚毅过人,后面则总结苏秦得志燕国的原因。在赵被人讨厌就一走了之,到了燕国却能忍耐一年多时间,看来苏秦在多方碰壁之下,耐心见长,又成功说服燕候,相比学识也有长进,也是苏秦多年坚持之下,得到的收获。
“复至赵地奉阳已死说之赵侯分析利弊提出合纵共同抗秦终得赵之重用也订立盟约说于六国论其原因阻碍已去直达君前身居贤名事半功倍也无论韩魏莫不遵从齐楚国君尽皆信服乃顺势而为也”这是说苏秦在燕候的资助下,再依次来到赵国,而当时厌恶苏秦的赵相奉阳君也已经不在,苏秦贤明的已经被世人知晓,在他分析赵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提出合纵之策后,顺利成章得到赵王认可,并在合纵盟约上签字,之后又前往其他诸侯国游说,此行愈加顺利,韩魏齐楚的君主都同意合纵抗秦,缔结盟约。
“合纵既成苏秦佩印衣锦荣归诸侯相送周王净距乡邻左右尽皆匍地乃权势之显也贫富之论散金之举留名青史百金相还情义也末之恩赐赏罚有度也”最后则是说苏秦功成后,众人对其的尊崇至极乃是因苏秦手握大权,对于贫穷富有时,人们对他的态度转变,苏秦散发千金之举都铭记史册,以百金偿还百钱之恩体现了苏秦的情义,最后才给与欲在困境中离开的仆从赏赐,更说明苏秦赏罚有度。
(本章完)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苏秦师从鬼谷子善纵横之术学成之后先见与周王不为所用又西行入秦时秦孝公已死故游说秦惠王兼并六国称帝而治惠王以为时机未到鞅之才死又因说客厌之故不采纳苏秦出关向东至赵肃候以其弟赵成为相是为奉阳君奉阳不喜之故离之至燕都待之一载又余终见燕文候苏秦以地理位置分析燕赵两国为相依之势又用严词批评燕国之国策“彼忧千里外之秦国,何不虑百里之强赵乎?”倡文候合纵赵国结为一体文候醒悟允苏秦“如以合纵之策固燕国社稷必举国报之”赐其车驾金帛游说赵国苏秦复至赵时秦惠王攻魏大败魏国挥师东进苏秦忧秦攻赵致盟约难结计邀同窗张仪投效之张仪至苏秦不理又于人前辱之张仪羞怒西行之苏秦暗助得惠王见惠王以为客卿共商攻伐诸侯之计才知苏秦故意为之乃为其建功立业也张仪愧之许苏秦当权之日不攻赵也燕赵结盟也苏秦至韩见宣王先言韩之优在于地势稳固将士众多善炼兵器再述臣秦弊端必割地辱国亦会助长秦之贪念灭亡之期近也又也言语激之“大王既贤军事强悍却居秦后吾为大王羞之!”宣王听之脸色大变手按宝剑仰天叹息“孤虽无才亦不敢侍秦赵王既已定计吾必从之”又至魏地说于襄王分析地势地少田密百姓众多国力强盛侍奉秦国每岁纳贡强秦攻之无人愿助又以古之武王伐纣勾践灭吴为例提醒魏王不惧秦国又言魏国奉秦未战先损朝堂之人敢言侍秦必是奸邪最后劝诫道“遇事不虑必有后患王上信吾则六国齐心不惧强秦也今赵王信之派我来此奉上合约听君差遣”魏王回应“孤未曾听言如此贤明之句愿从之”继而向东达齐向宣王阐明齐国优势所在“齐国四面天险兵精粮足自有战役以来泰山以南之军士未曾征召亦不曾渡过清河涉过渤海去征调二部士兵都邑临淄富有殷实人口众多居七万户每户取三便得二十何比齐国?”又分析齐国策略之误“韩魏惧秦乃与之邻近攻伐之间十日可定胜则兵力损耗无力护土败则国之亡矣事故韩魏重战于秦且易臣秦齐之不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远离秦土秦军攻之顾虑重重如此形势却以秦侍朝臣之过也今无侍秦之名却有国富之实望大王用心思之以决策之”宣王道“吾虽不智偏居东海未闻如此教诲今有贤至此奉赵王之命教我安敢不从”苏秦向西南行进至楚都秦楚两国世仇也面见威王进言道“楚国地方五千里军士百万战车千乘良马万匹余粮可供十载此楚之强盛也如王侍秦彼敢不服也”接着分析天下形势道“楚秦之巨患也楚强则秦弱秦强则必弱楚楚秦不能并存合纵六国楚国王之连横若成秦必帝之故需合纵以制秦国反之强秦即出郢都危矣”楚王答“楚秦交接秦素有吞并之意不可亲和以楚抗秦未必取胜与臣谋划尽皆骇秦亦无良策今君欲联合诸侯共同抗秦愿为先锋”苏秦游说六国促成联盟举为从约长任六国国相配六国相印合纵既成苏秦归赵途经洛阳诸侯送行之使者行李车马比之帝王周王得知颇为害怕命人清扫道路遣使犒劳苏秦乡人匍匐在地不敢视之苏秦叹之“彼之一人富则亲人敬畏贫则乡邻轻之假吾旧时家丰安能佩六国印?”故散千金与亲朋又念往昔去燕路途借人百钱今偿还百金苏秦随从尚一人未得赏赐故询问苏秦告之“吾未忘之昔日去燕百般困顿易水之边汝数次欲离是故最末赐汝”返回赵国肃候封之为武安君苏秦将合纵盟约送至秦国自此秦不敢出函谷关十五载也”
李白一口气读完,虽然对苏秦游说六国,配六国相印的故事早有听闻,如今读来依旧为其智慧,勇气和坚持所折服。苏秦家境贫寒,却志向高远,勤于学业,学成之后,虽遇挫折,先不受周显王信任,又西至秦国,一开始就因为说客的身份,遭惠王不喜,也因秦国时局原因建议没能被采纳,又一路向东前往赵国,哪知被肃候之弟,赵国国相厌恶,只能离开赵国北上燕国,苦等一年有余才得燕君接见,初一见面便将燕国的地理形貌和赵国之间的关系讲明,更不惧危险,直言燕国战略的错误,最后提出自己的主张赢得燕文候的欣赏,被其授予重任。刚出使赵国便遇到危机,还好苏秦急智,智计之下迫使同窗张仪赴秦并得到秦王信任,张仪投桃报李使得秦国不再攻赵,苏秦也得到赵王信任,并与燕国结盟,又奔赴其他四国,审时度势,分析各自优劣危机,终成合纵联盟,使秦不敢侵犯六国十几年,自己也功成名就,受后人敬仰。
稍稍回味片刻苏秦的传奇人生,李白继续翻看起来。“苏秦始轻于周王赵候后受赵肃候重用因救赵国于强秦又才能彰显顺乎君臣百姓周王惧之骇其执掌权势惧报前仇之归之根底在周无名其主亦庸在赵为人不喜难得重用如何改之应徐图之先扬名乡野再投与大夫或自荐朝堂或有不同赵相不喜究其原因转而变之或从亲近左右使其改之俱可”这段话就是分析苏秦一开始学富五车,却不受人待见的原因和给出更优方案。苏秦刚刚学成下山,心中带着傲气,想直接受到周宣王的重用,可周王明天都会接见不可计数求官之人,亦无心听取苏秦的宏图抱负,打发出去。一开始步子就迈的太大,虽古往今来有不少人可以从布衣之身见得君主,凭借满腹才华博得高位,但也要遇到贤明的当权者和运气,周显王显然不是什么贤明君主,不然也不会七国纷争,作为整个中原地区名义上的君王却只能无所作为,更害怕自己的臣民,屈尊遣使相迎。在赵国被国相厌恶就一走了之,确实也不太应该,东岩子道长给出的建议是查找原因,针对性的转变奉阳君对自己的印象,或者通过奉阳君周围亲近的人来达到同样的目的。虽然没有直说,但肯定是需要大量好处才让说动别人在赵国国相面前美言的,这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人来说,还是有相当高难度的,不过也确实是一个可行的方案。继续下看。
“面见惠王顺君心意倡其兼并六国诱之为帝本该成功却时机未到孝公时用商鞅变法孝公薨而惠王继位商君立毙新旧之法异也社稷未稳惠王虽有吞灭六国为帝之意却无意任用本可留待秦国已候时机必成大事然离秦赴燕虽配六国相印掣肘强秦比之助秦一统未置可否”前段先是肯定了苏秦面见秦王前就知道君主的心意,并且以“帝”诱之,但没有看清秦国国内的动荡,急于求成,反而没有受到秦王任用,又设想苏秦如果能留在秦国等待时机,凭借苏秦的才能,帮助秦惠王一统六国建立不世之业和后面合纵六国压制强秦的功绩,两者俱为壮举。李白看到这里,也不免感叹东岩子道长想象力之丰富,先不说苏秦继续留在秦国是否能得到重用,单是凭借苏秦一人之力就能助秦国提早百年兼并六国,这个实在很难说清楚的,毕竟秦惠王时,秦国虽强,六国也并不是全无还手之力。苏秦如果留在秦国蛰伏起来,同样身为鬼谷传人的同窗张仪或许就会代替历史上苏秦的位置,施展合纵之术联合六国一同抗秦,这些细微的改变造成的影响,就算是使用二十一世纪最为先进的超级计算机,恐怕都无法预测。
“待燕数载终得接见此乃坚毅之功也至于游说之功一则所言之论有理有据深合君心二则燕君亦明故得所愿”这句话先是称赞苏秦坚毅过人,后面则总结苏秦得志燕国的原因。在赵被人讨厌就一走了之,到了燕国却能忍耐一年多时间,看来苏秦在多方碰壁之下,耐心见长,又成功说服燕候,相比学识也有长进,也是苏秦多年坚持之下,得到的收获。
“复至赵地奉阳已死说之赵侯分析利弊提出合纵共同抗秦终得赵之重用也订立盟约说于六国论其原因阻碍已去直达君前身居贤名事半功倍也无论韩魏莫不遵从齐楚国君尽皆信服乃顺势而为也”这是说苏秦在燕候的资助下,再依次来到赵国,而当时厌恶苏秦的赵相奉阳君也已经不在,苏秦贤明的已经被世人知晓,在他分析赵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提出合纵之策后,顺利成章得到赵王认可,并在合纵盟约上签字,之后又前往其他诸侯国游说,此行愈加顺利,韩魏齐楚的君主都同意合纵抗秦,缔结盟约。
“合纵既成苏秦佩印衣锦荣归诸侯相送周王净距乡邻左右尽皆匍地乃权势之显也贫富之论散金之举留名青史百金相还情义也末之恩赐赏罚有度也”最后则是说苏秦功成后,众人对其的尊崇至极乃是因苏秦手握大权,对于贫穷富有时,人们对他的态度转变,苏秦散发千金之举都铭记史册,以百金偿还百钱之恩体现了苏秦的情义,最后才给与欲在困境中离开的仆从赏赐,更说明苏秦赏罚有度。
(本章完)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