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十章 内阁里的气氛甚是异常
最快更新大明首相最新章节!
隆庆二年七月十七日,内阁里的气氛甚是异常。阁臣在中堂会揖,彼此相见,竟无一语,默然抱拳一揖,各自就位。徐阶脸色阴沉,眼泡浮肿,只是不停地捋着白须;李春芳则是愁容满面,坐立不安;陈以勤一向超然,仰脸沉吟着;张居正虽一脸茫然状,但他心里明白,进攻的炮火打响了!
“御史张齐劾大学士徐阶不职状。”李春芳拿起一份奏疏低声读了起来。刚读了事由,就停住了。
张居正佯装吃惊,瞥了一眼徐阶,从表情看,他显然已知情,虽还镇静,但捋胡须的手却还是微微颤抖,依然笑着道:“兴化,何以不读下去?照例,老夫当回避,但不妨听听,略作回应,请诸公兼听明断。”
李春芳只好道:“张御史弹章略言:阶事世宗皇帝十八年,神仙土木,皆阶所赞成;及世宗崩,乃手草诏,历数其过。阶与严嵩处十五年,缔交连姻,曾无一言相忤;及严氏败,卒背而攻之。阶为人臣不忠,与人交不信,大节久已亏矣。比者,各边告急,皇上屡屡宣谕,阶略不省闻,惟务养交固宠,擅作威福。天下惟知有阶,不知有陛下。臣谨昧死以闻。”
“哼哼!”张居正冷笑道,“张御史所论,与齐御史去岁所言,基调如出一辙,有何新意?此时张御史炒冷饭论劾执政,必有内情,当请都察院彻查之!”
“啊?!”陈以勤惊讶地叫了一声,“江陵护师心切,可这等话说不得的,言官论劾大臣,那是他的职守,怎能说出一个‘查’字?!”
这正是张居正所期待的效果。但他之所以敢那么说,是因为他心中有数。
那天陈大春向曾省吾讲述了御史张齐的一件事:国朝自太祖皇帝起,边军行屯田制。但制久弊生,嘉靖年间,屯田之制已崩坏。如何除弊,议论纷纭,提出过各种对策,都是利弊兼有。张齐自河南新郑回来,被拔擢为御史,随即奉命赴宣大赏军。张齐一到宣大,就有不少盐商恳求他向朝廷建言改制。张齐回朝后上本,言恤边商、革余盐等数事,均被元翁以“窒碍难行,徒增纷扰”为由,一概否决,张齐对元翁满腹怨言,这几天天背后骂元翁呢!
“三省可知,元翁何以如此?”陈大春对曾省吾说,“还不是徐二公子?他是越来越贪婪了。他揣度张齐替盐商说话,必是得了他们的好处,得好处居然没有他的份,就在老爹面前说不要给人家当枪使云云。”
“喔?”曾省吾眼睛飞快地眨着,忙问,“那么张齐到底是不是受了盐商的贿?”
“倒是听说一个叫杨四和的盐商,是张齐父亲张栋的友人。他保不准会给张齐或者他老爹好处。”陈大春一挤眼,反问道,“商人和官员交朋友,不给官员好处的,有吗?”
曾省吾大喜,与陈大春密谋一番,由陈大春出面,鼓动张齐上本弹劾徐阶。
刻下,在内阁中堂里,当张齐的弹章终于摆到了面前,张居正最关心的是徐阶的反应。
“就张御史所论,老夫不能不辩白一二。”徐阶阴沉着脸说,“据张御史所论,写青词,老夫既不能独辞,也不能逃避责任;永寿宫之重建,老夫罪无可逃。其余三端,则与老夫职掌未合:我朝革丞相,兵事尽归兵部,阁臣之职是票拟,凡内外臣工疏论边事,观其缓急,拟请下部看详,兵部题覆。中间行之力与不力,乃在边臣,非阁臣所能代为,今如张御史所奏,必使内阁侵夺部院职权,阁臣越俎而代庖不可?”
张居正闻言,禁不住撇了撇嘴。徐阶为推卸责任,又把内阁定位到国初时仅备顾问的角色!倘如此,还入阁做甚?他一时大起反感,徐阶再说什么,他也听不进去了,心里盘算着,事态该如何了结,一个新计策,遽然间在脑海里成形。
徐阶向内阁同僚一番辩白后,即按例回避,离开了文渊阁。李春芳执笔票拟:“徐阶辅弼首臣,忠诚体国,朕所素鉴。张齐辄敢肆意诋诬,姑调外任。”次日,徐阶的辞呈并自辩文再下内阁;秉笔的陈以勤在徐阶的辞呈上票拟:“卿即出视事,不必再辞。”
“兴化,九卿科道迄无一言留元翁,元翁必倍感凄然!”内阁中堂,张居正忿忿不平地对李春芳说,“我意,把杨吏部请来,和他商榷一下,让他带头挽留元翁,你看如何?”
“喔!江陵所言极是!”李春芳附和说,“快去请杨吏部来。”又对张居正说,“杨吏部来了,有劳江陵与之谈。”
过了一个时辰,吏部尚杨博迈着方步进了中堂,三阁臣起身相迎,杨博抱拳一揖:“不知诸公相召,有何赐教?”
落座奉茶,李春芳努努嘴,让张居正说话。张居正遂道:“博老啊,元翁被论,去意甚坚,九卿科道,迄无一言慰留者,而去岁元翁求去,部院寺监、翰林科道,纷纷上本请留元翁。想必元翁也是历历在目;今番元翁已然两上辞呈,却无一本请留,情何以堪?博老能不能带头挽留元翁?”
“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杨博叹息道,他一笑,“不过,为元老存体面,愿一试。”
张居正起身向杨博鞠躬,杨博一惊:“张阁老,此大礼杨某岂敢受之?”
“此乃居正以元翁弟子身份,向博老表达拜托、感谢之意!”张居正解释说。
李春芳、陈以勤、杨博无不动容,夸赞张居正重情重义,张居正窃笑。散班回到家,他提笔写了一封密柬,只有七字:徐老倦不愿任矣!密封好,吩咐游七:“拿上我的名剌,去东华门李芳的宅子,将此柬奉呈。”
次日午后,张居正在朝房正要躺下小憩,李春芳慌慌张张闯了进来,抖动着手中的文牍,不知所措地说:“江陵,这……这可如何是好?”
张居正接过一看,是徐阶所上第二道辞呈,皇上钦批:“准致仕,赐驰驿。”心里一阵暗喜,但表面上却装做生气的样子,愤愤不平地说:“安能如此?!元翁乃元老重臣,大有功于社稷,怎么第二道辞呈就准了?且准致仕而又不依例加恩,倘无‘赐驰驿’三字,那就等同于受勒致仕处分了!”
“江陵,这怎么办?”李春芳惊惶失措,焦急地问。
“请求皇上召见阁臣,面争!”张居正决断说。
“只能如此了。”李春芳附和,“我这就写本。”
“兴化,九卿有挽留元翁的奏本吗?”张居正问。
李春芳答:“杨吏部适才差人来知会,说联络九卿科道上本,诸公甚为难,结果只有吏部尚杨博、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廷有本,请留元翁。”
这是张居正预料到了,正因如此方刻意拜托杨博联络九卿上本的,以此让徐阶知趣些。他感叹一声:“大势去矣!兴化看,皇上不愿留元翁,百官无意留元翁,奈何?”沉吟片刻,又说,“照目下的情势,恳求皇上挽留元翁亦无可能,不如为元翁争礼遇为好。”
“江陵,你的意思是不再争留元翁?”李春芳吃惊地说。
张居正叹口气道:“兴化,杨吏部说得对,此一时彼一时也,还是面对现实吧。”见李春芳茫然无措,张居正恨恨然道,“张齐此时论劾元翁,似有内情,当知会台长一查,若能整治张齐,也可为元翁出口气!”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隆庆二年七月十七日,内阁里的气氛甚是异常。阁臣在中堂会揖,彼此相见,竟无一语,默然抱拳一揖,各自就位。徐阶脸色阴沉,眼泡浮肿,只是不停地捋着白须;李春芳则是愁容满面,坐立不安;陈以勤一向超然,仰脸沉吟着;张居正虽一脸茫然状,但他心里明白,进攻的炮火打响了!
“御史张齐劾大学士徐阶不职状。”李春芳拿起一份奏疏低声读了起来。刚读了事由,就停住了。
张居正佯装吃惊,瞥了一眼徐阶,从表情看,他显然已知情,虽还镇静,但捋胡须的手却还是微微颤抖,依然笑着道:“兴化,何以不读下去?照例,老夫当回避,但不妨听听,略作回应,请诸公兼听明断。”
李春芳只好道:“张御史弹章略言:阶事世宗皇帝十八年,神仙土木,皆阶所赞成;及世宗崩,乃手草诏,历数其过。阶与严嵩处十五年,缔交连姻,曾无一言相忤;及严氏败,卒背而攻之。阶为人臣不忠,与人交不信,大节久已亏矣。比者,各边告急,皇上屡屡宣谕,阶略不省闻,惟务养交固宠,擅作威福。天下惟知有阶,不知有陛下。臣谨昧死以闻。”
“哼哼!”张居正冷笑道,“张御史所论,与齐御史去岁所言,基调如出一辙,有何新意?此时张御史炒冷饭论劾执政,必有内情,当请都察院彻查之!”
“啊?!”陈以勤惊讶地叫了一声,“江陵护师心切,可这等话说不得的,言官论劾大臣,那是他的职守,怎能说出一个‘查’字?!”
这正是张居正所期待的效果。但他之所以敢那么说,是因为他心中有数。
那天陈大春向曾省吾讲述了御史张齐的一件事:国朝自太祖皇帝起,边军行屯田制。但制久弊生,嘉靖年间,屯田之制已崩坏。如何除弊,议论纷纭,提出过各种对策,都是利弊兼有。张齐自河南新郑回来,被拔擢为御史,随即奉命赴宣大赏军。张齐一到宣大,就有不少盐商恳求他向朝廷建言改制。张齐回朝后上本,言恤边商、革余盐等数事,均被元翁以“窒碍难行,徒增纷扰”为由,一概否决,张齐对元翁满腹怨言,这几天天背后骂元翁呢!
“三省可知,元翁何以如此?”陈大春对曾省吾说,“还不是徐二公子?他是越来越贪婪了。他揣度张齐替盐商说话,必是得了他们的好处,得好处居然没有他的份,就在老爹面前说不要给人家当枪使云云。”
“喔?”曾省吾眼睛飞快地眨着,忙问,“那么张齐到底是不是受了盐商的贿?”
“倒是听说一个叫杨四和的盐商,是张齐父亲张栋的友人。他保不准会给张齐或者他老爹好处。”陈大春一挤眼,反问道,“商人和官员交朋友,不给官员好处的,有吗?”
曾省吾大喜,与陈大春密谋一番,由陈大春出面,鼓动张齐上本弹劾徐阶。
刻下,在内阁中堂里,当张齐的弹章终于摆到了面前,张居正最关心的是徐阶的反应。
“就张御史所论,老夫不能不辩白一二。”徐阶阴沉着脸说,“据张御史所论,写青词,老夫既不能独辞,也不能逃避责任;永寿宫之重建,老夫罪无可逃。其余三端,则与老夫职掌未合:我朝革丞相,兵事尽归兵部,阁臣之职是票拟,凡内外臣工疏论边事,观其缓急,拟请下部看详,兵部题覆。中间行之力与不力,乃在边臣,非阁臣所能代为,今如张御史所奏,必使内阁侵夺部院职权,阁臣越俎而代庖不可?”
张居正闻言,禁不住撇了撇嘴。徐阶为推卸责任,又把内阁定位到国初时仅备顾问的角色!倘如此,还入阁做甚?他一时大起反感,徐阶再说什么,他也听不进去了,心里盘算着,事态该如何了结,一个新计策,遽然间在脑海里成形。
徐阶向内阁同僚一番辩白后,即按例回避,离开了文渊阁。李春芳执笔票拟:“徐阶辅弼首臣,忠诚体国,朕所素鉴。张齐辄敢肆意诋诬,姑调外任。”次日,徐阶的辞呈并自辩文再下内阁;秉笔的陈以勤在徐阶的辞呈上票拟:“卿即出视事,不必再辞。”
“兴化,九卿科道迄无一言留元翁,元翁必倍感凄然!”内阁中堂,张居正忿忿不平地对李春芳说,“我意,把杨吏部请来,和他商榷一下,让他带头挽留元翁,你看如何?”
“喔!江陵所言极是!”李春芳附和说,“快去请杨吏部来。”又对张居正说,“杨吏部来了,有劳江陵与之谈。”
过了一个时辰,吏部尚杨博迈着方步进了中堂,三阁臣起身相迎,杨博抱拳一揖:“不知诸公相召,有何赐教?”
落座奉茶,李春芳努努嘴,让张居正说话。张居正遂道:“博老啊,元翁被论,去意甚坚,九卿科道,迄无一言慰留者,而去岁元翁求去,部院寺监、翰林科道,纷纷上本请留元翁。想必元翁也是历历在目;今番元翁已然两上辞呈,却无一本请留,情何以堪?博老能不能带头挽留元翁?”
“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杨博叹息道,他一笑,“不过,为元老存体面,愿一试。”
张居正起身向杨博鞠躬,杨博一惊:“张阁老,此大礼杨某岂敢受之?”
“此乃居正以元翁弟子身份,向博老表达拜托、感谢之意!”张居正解释说。
李春芳、陈以勤、杨博无不动容,夸赞张居正重情重义,张居正窃笑。散班回到家,他提笔写了一封密柬,只有七字:徐老倦不愿任矣!密封好,吩咐游七:“拿上我的名剌,去东华门李芳的宅子,将此柬奉呈。”
次日午后,张居正在朝房正要躺下小憩,李春芳慌慌张张闯了进来,抖动着手中的文牍,不知所措地说:“江陵,这……这可如何是好?”
张居正接过一看,是徐阶所上第二道辞呈,皇上钦批:“准致仕,赐驰驿。”心里一阵暗喜,但表面上却装做生气的样子,愤愤不平地说:“安能如此?!元翁乃元老重臣,大有功于社稷,怎么第二道辞呈就准了?且准致仕而又不依例加恩,倘无‘赐驰驿’三字,那就等同于受勒致仕处分了!”
“江陵,这怎么办?”李春芳惊惶失措,焦急地问。
“请求皇上召见阁臣,面争!”张居正决断说。
“只能如此了。”李春芳附和,“我这就写本。”
“兴化,九卿有挽留元翁的奏本吗?”张居正问。
李春芳答:“杨吏部适才差人来知会,说联络九卿科道上本,诸公甚为难,结果只有吏部尚杨博、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廷有本,请留元翁。”
这是张居正预料到了,正因如此方刻意拜托杨博联络九卿上本的,以此让徐阶知趣些。他感叹一声:“大势去矣!兴化看,皇上不愿留元翁,百官无意留元翁,奈何?”沉吟片刻,又说,“照目下的情势,恳求皇上挽留元翁亦无可能,不如为元翁争礼遇为好。”
“江陵,你的意思是不再争留元翁?”李春芳吃惊地说。
张居正叹口气道:“兴化,杨吏部说得对,此一时彼一时也,还是面对现实吧。”见李春芳茫然无措,张居正恨恨然道,“张齐此时论劾元翁,似有内情,当知会台长一查,若能整治张齐,也可为元翁出口气!”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