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二章 苏州府学
苏州府学位于三元坊,外依河湖,兴建于宋时,宰相范仲淹在创办了这所官学。在范仲淹任苏州知府期间,他曾在南园买了一块地,准备卜筑安家。一位风水先生说,这可是块风水宝地,谁得了它,必定世代出公卿。范仲淹听说后说,如果我在这里安了家,只我一家富贵,还不如在此建个学舍,让吴中子弟都来受教育,大家都富贵。
于是他在这块地上建起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府学,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将文庙与府学相结合的创举。建学之初,只有二十多人读书,有人认为是不是太大了,范仲淹却说:“吾恐异日以为小也。”于是请胡瑗“首当师席”,著名学者纷纷来苏讲学,一时间盛况空前,影响遍及全国。
这座苏州府学开了天下官学的先河,直到九年之后,宋仁宗下诏全国各州郡都要建立学宫,于是,府有府学、州有州学、县有县学。所以苏州府学开门的第一座石像,就是范仲淹,而旁边刻着郑元佑在学门铭中的赞誉之词:“天下郡县学莫盛于宋,然其始亦由于吴中,盖范文正以宅建学,延胡安定为师,文教自此兴焉。”
自宋以来,吴中“登科者逾百数,多致显”,与府学兴盛密切相关。宋末经历兵灾之后,一直到元朝、本朝累有重修,以致现今占地百亩,高檐耸立,又聘有大学老儒为师,吸引了不只是苏州,还有江苏浙江的许多学子负笈来游,当然这府学招收的大部分都是本地学子,每年给外地学子的附生名额只有五个。
这就不得不说一下大明的教育制度了,官办教育机构就是县学、州学、府学,最后就是国子监,这大概就是后世所说的小学中学高中和大学,考上了国子监,出路就大大的有了。
只有进入以上的学校,才能成为生员,才有可能入监学习或成为科举生员,俗称秀才。取得生员资格的入学考试叫童试,也叫小考、小试。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者称生员,考取生员,是功名的起点。一方面、各府、州、县学中的生员选拔出来为贡生,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成为监生。一方面,由各省提学官举行岁考、科考两级考试,按成绩分为六等。科考列一、二等者,才可以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乡试通过了,才可以称为举人。
陈惇只是堪堪通过了县试,府试和院使都没有参加——但他走了后门,唐顺之和苏州知府王廷联名推荐他入府学求学,本府学政看了几篇陈惇的时文之后,大手一挥,给了陈惇一个附录的名额,使得陈惇可以作为旁听生,接受府学的高等教育。
府学规制为左学右庙,右边就是孔庙大成殿,为重檐庑殿式,殿柱为石质。前有露台,翼以扶栏,桥建于元代。外为育英门。学宫建筑群布局宏伟,典字壮丽,还不等陈惇欣赏完,就见大门外齐刷刷进来三人,头戴方巾,身穿青色交领深衣,这都是生员制服,见到陈惇,
都拱手问安。
“在下夷陵王篆,同窗幸会,幸会。”一名三十余岁的中年学子率先道。
“在下福建莆田林润,幸会。”这是个磊落大方之人。
“在下皋兰邹应龙。”昂首挺胸颇有风骨的人。
“看来大家都是外地来求学之人,”陈惇惊喜道:“我叫陈惇,是绍兴人氏。”
这三人却哈哈大笑道:“我们早就知道你的名字了,你在安亭文会上一鸣惊人,现在苏州学宫里,谁人不知道你呢?”
安亭文会上,陈惇力挫王世贞,不仅赢得了归有光三百弟子的欢迎,而且大名迅速传遍江浙,学子们都欲一堵风采,果然进入学宫没多久,就享受到了明星一般的待遇,一群等在门口的同年,纷纷过来问候寒暄,提着陈惇的学具,一路给他带路。
“要先去领号牌,还有四书章句一套,”众人给他介绍道:“你治什么经,还可以再领一套经,不可损坏污涂,读完了还是要归还的。另外每月可领笔墨纸砚一套,府学还包管食宿呢,怎么样,有没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府学的待遇是很好的,非但不收学费,还供应伙食。所谓“生员之数,府学四十人,州、县以次减十。师生月廪食米,人六斗,有司给以鱼肉”,不仅有米有肉,还包住宿。当然苏州府学条件更好,每天按时供应三顿饭,菜色丰富,饮**洁,当然进入府学的大都是富贵子弟出身,常常呼朋引伴到外头馆子里去大吃大喝。
至于府学的住宿,偌大一个地方,每年只有四十人学习,自然是场地宽阔,基本上一人一间,相当宽裕,但倒霉的是,今年学政突发奇想,忽然发现一人一间房子,不利于“同学友睦亲善”,于是乎强制规定,必须三到四人一间房子,大家在一起督促功课,不许半分懈怠。
就算如此,四人一间的屋子总得说起来也比陈惇经历过的大学寝室睡得条件好上不少,而且陈惇恰好和王篆、林润、邹应龙一间宿舍,大家都是外地来苏州求学的。
大家七手八脚将东西放下,铺好床被,然后兴冲冲领着陈惇去拜见先生,给新生授课的老师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先生,是府学聘请的大儒,名叫王良策,号柱山先生,不是别人,正是
同宿舍王篆的亲爹。
看着王篆露出不可言说的苦恼之情,和旁边几个高年级的学子暗地里的挤眉弄眼,陈惇就意识到大概有这层关系还不如没有,果然这位王夫子性情格外严厉些,尤其是对着陈惇,仿佛要用一双本来就不大的眼睛将他一眼望到底。
陈惇看着大堂中间挂着的一块巨幅画像,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并没有孔子牌位,陈惇就跟着其他人对着这鹿行礼。等王夫子坐定,大家再东西相对两揖。这时候王夫子才嗯了一声,微微露出了一点平和之色,又领着他们去孔庙,再向圣像和四贤行礼,并且举行了“释菜礼”,“释菜”即用“菜”(蔬果菜羹之类)来礼敬先师。代表青年学子的水芹、代表才华的韭菜花、代表早立志的红枣和代表敬畏之心的栗子摆放在供台上进行祭拜,以表达对古圣先贤的崇敬之意,这一场礼仪大概行了两个时辰。
如此拜师礼才算完成,王夫子当下便与他们讲了一番读书做人的道理,当然这种话陈惇向来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因为道理实在是太普遍,翻来覆去只是说那几句行正道、做直人之类的。
大家做出洗耳恭听的模样,恭恭敬敬等待王夫子挥洒口水,王夫子讲了一番大道理,方才意犹未尽地问道:“既说求学,你等入府学来,可知为何而读书?”
他一一询问,便有人回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还有人道:“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中规中矩。
“心存君国,志在圣贤。”这是王篆的回答,王夫子也不置可否。
“书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这个人抓耳挠腮了一会儿,理直气壮道:“书中自有颜如玉!”
“噗——”众人忍俊不禁,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陈惇定睛一看,原来这人还真不陌生,竟是陆近真的亲弟弟陆近潜。
这家伙不是个纨绔吗,居然也能进入府学读书?不过陈惇转念一想,正是因为这家伙平日里心思贪玩,估计陆三老爷才下了狠心,要把他往正道上推一把。
“笑什么?”王夫子发了话:“他说的哪儿错了?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这世上大部分人的平生之志,都没有那么高远,读书就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食色之欲,为此而读书,是人之常情,不应感到羞愧。”
陆近潜顿时挺起了胸膛,然而这气焰还没抖起来,却又被王夫子打灭了:“你且站在一边,来人啊——”
两个学长站出来,王夫子就道:“把他的衣服给我脱下来。”
陆近潜龇牙咧嘴乱叫起来:“干什么,干什么,哎呦!”
“这数百学子,不管是什么身份,来到学宫,都恭恭敬敬规规矩矩地换上青衿,”王夫子面无表情道:“只有你一人,还敢穿华服锦衣,当这是什么地方,是你逞心恣意的地方吗?”
陆近潜被人扒了衣服,委委屈屈缩在墙角,活像被人用了强的小媳妇一样,众人愈发屏气凝神,不敢大意。
“你呢?”王夫子转向了林润。
“读书以明理,治学须为用。”林润不卑不亢道:“学生读书,是为了有一天,能将书中圣贤的道理,用于治世。”
王夫子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好。求学将以致用,身体而力行,好。”
王篆倒是诧异地看了一眼林润,在他的记忆中,他的父亲可是很少夸奖人,更没有像今天一样,连说了两个好字。
“你呢?”王夫子又问邹应龙。
“寒窗十年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邹应龙本来也犹豫了一会儿,可是看到“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答案,都被王夫子所肯定,他就干脆也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真正想法。
王夫子盯着邹应龙看了一眼,像是望进了他的心底:“子所求者,名也。”
他说着就道:“名这个东西,向来易得,向来易失。你们看唐荆川,不就是养望二十年,今夕毁于一旦吗?”
提到了唐顺之,果然他说的一切都成了现实。陈惇不由得抬起头来,直直看向了王夫子。
“怎么了,”王夫子发现了陈惇:“你有什么要说的?”
“学生是荆川先生的弟子,”陈惇道:“不能听闻别人在我的面前,批评我的老师。”
“你是唐荆川的弟子?”王夫子道:“唐荆川接受赵文华的举荐,为物议不耻,你这个做弟子的,可知道外界对你老师的评价?”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陈惇道:“知道的人自然知道,不知道的人,任他狂犬吠叫,怎改皎月清辉?”
陆近潜张大了嘴巴,对陈惇的勇气表示了钦佩——他偷摸摸伸出一只手,笔出了大指。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于是他在这块地上建起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府学,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将文庙与府学相结合的创举。建学之初,只有二十多人读书,有人认为是不是太大了,范仲淹却说:“吾恐异日以为小也。”于是请胡瑗“首当师席”,著名学者纷纷来苏讲学,一时间盛况空前,影响遍及全国。
这座苏州府学开了天下官学的先河,直到九年之后,宋仁宗下诏全国各州郡都要建立学宫,于是,府有府学、州有州学、县有县学。所以苏州府学开门的第一座石像,就是范仲淹,而旁边刻着郑元佑在学门铭中的赞誉之词:“天下郡县学莫盛于宋,然其始亦由于吴中,盖范文正以宅建学,延胡安定为师,文教自此兴焉。”
自宋以来,吴中“登科者逾百数,多致显”,与府学兴盛密切相关。宋末经历兵灾之后,一直到元朝、本朝累有重修,以致现今占地百亩,高檐耸立,又聘有大学老儒为师,吸引了不只是苏州,还有江苏浙江的许多学子负笈来游,当然这府学招收的大部分都是本地学子,每年给外地学子的附生名额只有五个。
这就不得不说一下大明的教育制度了,官办教育机构就是县学、州学、府学,最后就是国子监,这大概就是后世所说的小学中学高中和大学,考上了国子监,出路就大大的有了。
只有进入以上的学校,才能成为生员,才有可能入监学习或成为科举生员,俗称秀才。取得生员资格的入学考试叫童试,也叫小考、小试。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者称生员,考取生员,是功名的起点。一方面、各府、州、县学中的生员选拔出来为贡生,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成为监生。一方面,由各省提学官举行岁考、科考两级考试,按成绩分为六等。科考列一、二等者,才可以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乡试通过了,才可以称为举人。
陈惇只是堪堪通过了县试,府试和院使都没有参加——但他走了后门,唐顺之和苏州知府王廷联名推荐他入府学求学,本府学政看了几篇陈惇的时文之后,大手一挥,给了陈惇一个附录的名额,使得陈惇可以作为旁听生,接受府学的高等教育。
府学规制为左学右庙,右边就是孔庙大成殿,为重檐庑殿式,殿柱为石质。前有露台,翼以扶栏,桥建于元代。外为育英门。学宫建筑群布局宏伟,典字壮丽,还不等陈惇欣赏完,就见大门外齐刷刷进来三人,头戴方巾,身穿青色交领深衣,这都是生员制服,见到陈惇,
都拱手问安。
“在下夷陵王篆,同窗幸会,幸会。”一名三十余岁的中年学子率先道。
“在下福建莆田林润,幸会。”这是个磊落大方之人。
“在下皋兰邹应龙。”昂首挺胸颇有风骨的人。
“看来大家都是外地来求学之人,”陈惇惊喜道:“我叫陈惇,是绍兴人氏。”
这三人却哈哈大笑道:“我们早就知道你的名字了,你在安亭文会上一鸣惊人,现在苏州学宫里,谁人不知道你呢?”
安亭文会上,陈惇力挫王世贞,不仅赢得了归有光三百弟子的欢迎,而且大名迅速传遍江浙,学子们都欲一堵风采,果然进入学宫没多久,就享受到了明星一般的待遇,一群等在门口的同年,纷纷过来问候寒暄,提着陈惇的学具,一路给他带路。
“要先去领号牌,还有四书章句一套,”众人给他介绍道:“你治什么经,还可以再领一套经,不可损坏污涂,读完了还是要归还的。另外每月可领笔墨纸砚一套,府学还包管食宿呢,怎么样,有没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府学的待遇是很好的,非但不收学费,还供应伙食。所谓“生员之数,府学四十人,州、县以次减十。师生月廪食米,人六斗,有司给以鱼肉”,不仅有米有肉,还包住宿。当然苏州府学条件更好,每天按时供应三顿饭,菜色丰富,饮**洁,当然进入府学的大都是富贵子弟出身,常常呼朋引伴到外头馆子里去大吃大喝。
至于府学的住宿,偌大一个地方,每年只有四十人学习,自然是场地宽阔,基本上一人一间,相当宽裕,但倒霉的是,今年学政突发奇想,忽然发现一人一间房子,不利于“同学友睦亲善”,于是乎强制规定,必须三到四人一间房子,大家在一起督促功课,不许半分懈怠。
就算如此,四人一间的屋子总得说起来也比陈惇经历过的大学寝室睡得条件好上不少,而且陈惇恰好和王篆、林润、邹应龙一间宿舍,大家都是外地来苏州求学的。
大家七手八脚将东西放下,铺好床被,然后兴冲冲领着陈惇去拜见先生,给新生授课的老师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先生,是府学聘请的大儒,名叫王良策,号柱山先生,不是别人,正是
同宿舍王篆的亲爹。
看着王篆露出不可言说的苦恼之情,和旁边几个高年级的学子暗地里的挤眉弄眼,陈惇就意识到大概有这层关系还不如没有,果然这位王夫子性情格外严厉些,尤其是对着陈惇,仿佛要用一双本来就不大的眼睛将他一眼望到底。
陈惇看着大堂中间挂着的一块巨幅画像,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并没有孔子牌位,陈惇就跟着其他人对着这鹿行礼。等王夫子坐定,大家再东西相对两揖。这时候王夫子才嗯了一声,微微露出了一点平和之色,又领着他们去孔庙,再向圣像和四贤行礼,并且举行了“释菜礼”,“释菜”即用“菜”(蔬果菜羹之类)来礼敬先师。代表青年学子的水芹、代表才华的韭菜花、代表早立志的红枣和代表敬畏之心的栗子摆放在供台上进行祭拜,以表达对古圣先贤的崇敬之意,这一场礼仪大概行了两个时辰。
如此拜师礼才算完成,王夫子当下便与他们讲了一番读书做人的道理,当然这种话陈惇向来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因为道理实在是太普遍,翻来覆去只是说那几句行正道、做直人之类的。
大家做出洗耳恭听的模样,恭恭敬敬等待王夫子挥洒口水,王夫子讲了一番大道理,方才意犹未尽地问道:“既说求学,你等入府学来,可知为何而读书?”
他一一询问,便有人回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还有人道:“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中规中矩。
“心存君国,志在圣贤。”这是王篆的回答,王夫子也不置可否。
“书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这个人抓耳挠腮了一会儿,理直气壮道:“书中自有颜如玉!”
“噗——”众人忍俊不禁,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陈惇定睛一看,原来这人还真不陌生,竟是陆近真的亲弟弟陆近潜。
这家伙不是个纨绔吗,居然也能进入府学读书?不过陈惇转念一想,正是因为这家伙平日里心思贪玩,估计陆三老爷才下了狠心,要把他往正道上推一把。
“笑什么?”王夫子发了话:“他说的哪儿错了?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这世上大部分人的平生之志,都没有那么高远,读书就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食色之欲,为此而读书,是人之常情,不应感到羞愧。”
陆近潜顿时挺起了胸膛,然而这气焰还没抖起来,却又被王夫子打灭了:“你且站在一边,来人啊——”
两个学长站出来,王夫子就道:“把他的衣服给我脱下来。”
陆近潜龇牙咧嘴乱叫起来:“干什么,干什么,哎呦!”
“这数百学子,不管是什么身份,来到学宫,都恭恭敬敬规规矩矩地换上青衿,”王夫子面无表情道:“只有你一人,还敢穿华服锦衣,当这是什么地方,是你逞心恣意的地方吗?”
陆近潜被人扒了衣服,委委屈屈缩在墙角,活像被人用了强的小媳妇一样,众人愈发屏气凝神,不敢大意。
“你呢?”王夫子转向了林润。
“读书以明理,治学须为用。”林润不卑不亢道:“学生读书,是为了有一天,能将书中圣贤的道理,用于治世。”
王夫子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好。求学将以致用,身体而力行,好。”
王篆倒是诧异地看了一眼林润,在他的记忆中,他的父亲可是很少夸奖人,更没有像今天一样,连说了两个好字。
“你呢?”王夫子又问邹应龙。
“寒窗十年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邹应龙本来也犹豫了一会儿,可是看到“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答案,都被王夫子所肯定,他就干脆也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真正想法。
王夫子盯着邹应龙看了一眼,像是望进了他的心底:“子所求者,名也。”
他说着就道:“名这个东西,向来易得,向来易失。你们看唐荆川,不就是养望二十年,今夕毁于一旦吗?”
提到了唐顺之,果然他说的一切都成了现实。陈惇不由得抬起头来,直直看向了王夫子。
“怎么了,”王夫子发现了陈惇:“你有什么要说的?”
“学生是荆川先生的弟子,”陈惇道:“不能听闻别人在我的面前,批评我的老师。”
“你是唐荆川的弟子?”王夫子道:“唐荆川接受赵文华的举荐,为物议不耻,你这个做弟子的,可知道外界对你老师的评价?”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陈惇道:“知道的人自然知道,不知道的人,任他狂犬吠叫,怎改皎月清辉?”
陆近潜张大了嘴巴,对陈惇的勇气表示了钦佩——他偷摸摸伸出一只手,笔出了大指。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