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都市言情 >战国硝烟冷最新章节 > 战国硝烟冷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四十六章 论功行赏

  “好,那我就说了,我曾经看过一部医书是说侗古兹人、吉尔吉斯人中有一种风俗,他们将尸体用芦苇包裹起来,挂在树枝上或用绳索悬挂在人工支架上,使之成为“人干”后再装进整木棺材内,就是把遗体包裹起来,挂在屋外任其自然风干,俗称干尸,也可以保存很久。”林太医说道

  大厅里一阵骚乱,这也太简单了吧,这么容易,拿出去一晒不就行了。

  黄总管也笑了:“大家稍安勿躁,刚才这个办法简是简单了点,但是这也是一种办法,你们为何觉得不妥啊。”

  “其实不用说大家都明白,这种办法只适合沙漠地区,我们这是中原地区,雨水这么多,阴雨连绵的天气是常常有的,如果十天半月的不出太阳,早就面目全非了。”顾太医摇着头说道。

  “这个我也想过,但是我也没别的好办法,所以就提出来给大家做个参考。”林太医自己也觉得不可行,便也赞成顾太医的说法。

  那我也来说一个吧,这时候从右边又站起来一个人,大家一看是钟太医:“刚才林太医说将将尸体晾晒风干,周期相对较长,而且成功保存率并不是100%,如果大自然不配合,就可能毁掉,所以呢我还看过另外的一种防腐方法,和这个方法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不同之处,人死后使用棕榈叶包裹尸体,然后摆放在自家花园平台上(尸台),在下面烧小火,像烧烤一样熏烤尸体,当干了以后我们给漆上漆做成酒杯不就行了。”

  “你说中的这种防腐术是没错,也挺高效的,但是这样人头可就变形了,烤焦了怎么给大王喝酒啊。”顾太医又反驳道。

  “那我说一种腌制术,这是古埃及人制作干尸用的一种方法,我先说说他们的的制作过程,在制造干尸时,首先从死尸的鼻孔中用铁钩掏出一部分的脑髓并把一些药料注到脑子里去进行清洗。然后,用锋利的石刀,在侧腹上切一个口子,把内脏完全取出来,把腹部弄干净,用椰子酒和捣碎的香料填到里面去,再照原来的样子缝好。这一步做完了之后,便把这个尸体在泡碱粉里放置七十天,再把尸体洗干净,从头到脚用细麻布做绷带把它包裹起来,外面再涂上通常在埃及代替普通胶水使用的树胶,然后将它放到特制的人形木盒里,保管在墓室中,靠墙直放着。等彻底干了之后,就是一具完好无损的干尸了。

  当然这种费用昂贵的处理尸体的办法一般适用于法老、达官贵人和富翁。而穷人制作木乃伊的办法则简单多了,将腹部用泻剂清洗一下,然后把尸体放到泡碱粉里浸七七四十九天,取出后,让风吹干,葬于干燥的沙丘中。不知道这种方法我们是不是可以借鉴一下?”钟太医说的很具体明确,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好像挺有道理,大家都讨论讨论,这方法可行不?”黄总管说道。

  “我们可以先把智伯的头颅上开一个小孔,掏尽其中的脑花和血水,然后放进去香料和防腐剂,再把头颅封好,放到泡碱粉里浸泡七七四十九天,然后再拿出来,打开头颅的小洞,把香料和防腐剂拿出来,再阴干,然后让漆工漆上漆,也许就可以长期保存。”顾太医这回很是赞成。

  “理论上看起来是可以,但是谁都别没做过,万一失败,可如何是好啊。”黄总管仍然忧心不已。

  林太医想了想又补充道:“不过,我好像看过怎么去头皮和头发,是想用一种药水浸泡,骨头完好无损,然后再风干或许更好。”

  “那么是一种什么药水呢?”大家都好奇地问道。

  “具体的我也记不清了,但是好像是一种药剂,据说要浸泡一个月,那头骨就能保存完好无损,取出来之后,提出毛发和头皮,只要晒干再不腐烂。如果大家觉得可行,我们可以查阅资料,我记得是楚国的资料有记载。”

  “确实是个好办法,我们不仅要出去毛发,还要去除皮毛的膻味,而且还要保存完整,所以这是一件精心又棘手的事,我们必须小心从事,否则我们小命不保啊。”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都觉得这个办法可行。

  “那好,我们都去太医院的书库去查阅,越快越好。”

  黄总管兴奋起来,带着众人就去了书库,直奔楚国的书部。

  大家齐心协力查到了那部书,还真是楚国的独家秘方,甲醇,甲醛,甲酸,混合而成,混合比例是1:30:6,太浓会腐蚀头骨,太稀会保存不长,是一种无色刺鼻的液体,不过使用的时候还要加入大量的百分之60-70的水稀释。

  看完之后,大家很是兴奋,之后大家都回家去好好的睡了一觉,就开始努力的工作了。

  整整过了两月,这酒杯才到了赵襄子的面前,这头盖骨做的酒杯,放在赵襄子的桌案上,赵襄子仔仔细细的研究了半天,觉得这酒杯做工真是精巧绝伦,椭圆外形,上面一个开口,盖子用金属安了一个手把,酒杯里面是白色,外面是大红色,漆色光亮娇艳,分布均匀,整个被身浑圆,可有夔文,赵襄子非常满意。

  之后过了一年,赵襄子迁都到了邯郸,耿城毕竟太小了,已经不能适应赵国如今大国的气势,到了邯郸之后,赵襄子论功行赏。

  赵襄子端坐大殿之上,对大臣们说道:“此次晋阳之战,将士们同甘共苦,立下了不少的汗马功劳,灭掉了我们的心头大患智瑶,如今他的头颅已经成了我的酒器。”

  赵襄子一般说着,一边端起那个智瑶的头做的酒器,轻轻地呷了一口,又向左右展示了一下:“这个就是智瑶那匹夫的人头,如今智氏已经彻底的消失,我们赵国从此可以扬眉吐气,。称霸晋国诸侯。所以今天我要按功劳大小封赏我的将士。”

  大臣们先是吓得胆战心惊,心想我们大王心也太狠了。人已经死了,应该入土为安,做成酒器天天端着,也不怕智瑶的鬼魂找上门来。后来一听要大肆封赏,又都是喜气洋洋。

  大臣们这时候大气都不敢踹,只等着听大王的封赏。张孟谈在一边坐着,一直很是淡定。反正他也不在乎这封赏,他出来做官是为了施展自己平生绝学,不辜负自己的理想抱负。

  这时候赵襄子把分封的名单交给了身边的太史令,对他说道:“你来念。”

  “嗨,尊令。”

  太史令展开那份名单开始读:“高共,特等功,赏黄金百俩,锦袍一件;张孟谈一等功,赏黄金一百两;郑茂……”

  大家一听,特等功尽然是高共,不禁都大为吃惊,面面相觑,但是又不敢打断太史令宣布命令,等宣读完毕,大臣们都憋不住纷纷议论,这特等功怎么说也轮不上高侍卫啊,在晋阳之战中,他立过什么功劳,而我们的张丞相才是真正第一大功。”

  张孟谈其实也是有些吃惊,他倒不是因为这个封赏多少,而是觉得赵王这样安排有点出乎意外,听大臣们纷纷议论,又担心大王尴尬,便对大臣们说道:“主公如此分封自有主公的道理,你们不要随便议论。”

  这时候,鲁健和张冲站起来说道:“丞相,你可以忍,我们不能忍,凭什么您不是特等功,而是高侍卫,他有什么功劳可以和你相比。”

  高共坐在一边也是吓坏了,因为他自己也没想到大王会这么安排,便也起身说道:“你们二位说的没错,我们都问问大王,为什么会是这样。”

  赵襄子其实早就知道众人会议论纷纷,对他这种分封不满,于是站起来说道:“众位爱卿请坐,我知道你们心里怎么想的,你们都觉得张丞相应该时功劳最大,这点当然不容置疑,晋阳之战,如果没有丞相的辅助,我们是根本不可能取得胜利,但是为什么本王要封高侍卫为一等功,就因为他对本王的恭敬和顺从,大家知道,晋阳之战开始的时候

  ,大家都对本王毕恭毕敬,可适当洪水淹没了晋阳,战事吃紧,眼看晋阳危在旦夕之时,很多将士对战争心事开始动摇,虽然没有出城投敌的行为,但是在平时的言行之中或多或少的表露出来对本王的不尊重或者怀疑,只有高侍卫表现一如既往,在耿城时什么样,到了晋阳,无论是什么时候,总是恪守一个臣子应有的礼节,对本王礼貌有加,始终如一,请问各位,你们有哪位在这礼节上比他做的还要好,有吗?”

  大家一听,都纷纷的低下了头,不再说话,心中虽有不满也不能再说什么。

  高共出列说道:“主公,为臣以为不妥,作为人臣对大王毕恭毕敬是本分,而一个国家军功应该比这些重要得多。”

  “高侍卫,我说你可以你就可以,你们想想,一个国家如果国君都没有威望了,大臣对他都不能尊敬,那么就是说,各个级别的关系也是一样的。下对上无礼,那么一个国家将会什么样子,大家不妨想想。”

  张孟谈也微微点头,表示赞同赵襄子的看法,赵襄子也对张孟谈一拱手说道:“丞相以为意下如何啊?”

  “高侍卫的确应该重赏,他为人谦和,彬冰有礼,实为难得的谦谦君子。”

  从大殿出来,还有大臣心中不服。但是看丞相都表示赞同,他们也就释然了,但是还是先不明白,为什么赵王这么看重高共大臣对他的态度。

  鲁健和张冲等就来丞相府请教,张孟谈笑而不答,逼急了才说道“大王的意思,一点没有错,大王早期因为地位低微,一直受人的白眼和轻视,为什么他这么狠智瑶,你们好好想想就知道了,我们的大王把君臣长幼有序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一个不受臣民尊重的君主,怎么能够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呢,所以我们侍奉大王难道不应该毕恭毕敬,忠君爱国是为国之本。”

  鲁健张冲也只好回去了,再也不议论这事了,丞相都这么极力称赞高侍卫,也许这么做真是大王的高妙之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