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都市言情 >真的不想离开你最新章节 > 真的不想离开你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0028 首篇作文

  他觉得有些文章是非常珍贵的,有一个同学把县城里的关帝庙写得有根有派,说邑县图书馆解放初就是建在关帝庙里的,后来翻盖了房子才成了现在的图书馆,这个历史他田川不知道;还有一篇文章说娘娘宫镇名字的由来,是徐敬业武装反对武则天失败后逃至海上,忽遇狂风,巨浪滔天,眼看船沉,徐敬业向天祈祷,乞求平安,就在此时,碧霄娘娘踏云而至,霎时风平浪静,徐敬业死里逃生。登岸后,徐敬业命骆宾王在其得救处为碧霄娘娘兴建庙宇一座,以感谢其救命之恩,娘娘宫由此而来。

  他知道骆宾王,就是写《讨武曌檄》的那个人,为初唐四杰,他也知道徐敬业,但他不知道这两个人与邑水县的娘娘宫镇有关,这个传说很优美,他觉得能写出这一个传说来,他的这次作文就没白布置,就是对家乡文化的一个巨大贡献,他要把这些文章保留下来,作为家乡文化的一部分。

  尤其是关于西山的名字的由来他觉得写得是最经典。邑县城西面有一座小山俗称西山,去年县里在西山的北面和东面分别修了两个山门,山门上题字是九华山,人们不解西山一下子怎么就变成了九华山了呢,这有点大言不惭,西山海拔也就几百米,怎么和九华山相比呀,一篇学生的作文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学生说,西山原本叫韭花山,因为山上长满了野韭菜,韭菜开花很是鲜艳,所以人们就叫它韭花山,后来人们为了书写简便就把韭菜的韭写成了七八九的九,韭花山就变成了九花山,改革开放之初有人在九花山脚公路旁开了一家饭店,饭店的牌匾干脆就写成了九华山饭店,这个饭店开了好多年,人们就把九花山叫成九华山了,后来县城西扩,县政府要在西山建山林公元,需要给西山一个正式的名称,经过讨论,正式把西山命为名九华山。

  这篇文章把九华山名字的由来说得一清如水,田川觉得在学生当中是有人才的,如果把大家的智慧都集中起来,把学生写的作文结成集,发给大家阅读,会对学生的知识面和写作能力都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他把三十篇优秀的作文又发回去了,叫他们重新写,布置作文的时候是有字数要求的,七百到八百,这回没有字数要求了,能写多少就写多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他有一个想法,他想编印一个小册子,叫《邑县风物》,班级的同学对这个提议也都非常感兴趣,两天的时间文章又都交回来了。

  受同学们的热情的感染,田川突然来了灵感,他也写了一篇文章,也是《我的家乡》

  文章是这样的:

  我的家乡在邑水河的下游,东临苇塘,是邑水流域离大海最近的一个村子,叫九龙村,八十多户人家,四百多口人。是一个比较殷实富裕的村子。

  我们村的主导产业是编苇席,在生产队时期,编苇席是村民的主要副业,也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全村有一半以上的人家都编苇席,一家一个大石头滚子,石头滚子和苇席是我们村的象征,改革开放以后,苇席产业又有了大的发展,村民的收入越来越高。

  编苇席的原因就是因为靠近苇塘,从村子东行十多里地就是大苇塘,苇塘里最多的东西就是苇子,苇子的工业用途是造纸,民用主要就是编苇席。

  苇席的主要用途就是做炕席,在我们那一片,农民的炕席都是苇席,而在西北山区,农民用的炕席是用秫秸编的,秫秸席的质量赶不上苇席。

  我们家不编苇席,因为我们家没有男劳力,爸爸是老师,在外地工作,我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妈妈在生产队出工,我上学。

  虽然不编苇席,但我对苇塘有很深的情结,因为到苇塘里要做的事情很多。

  苇塘是个百宝库,春天可以摸螃蟹,夏天可以采盐希菜,秋天可以拔钢草,打粽叶子、拣粪,冬天可以淘鱼,拾柴禾,总之,在苇塘可干的事情很多,而且苇塘给人的感觉是物质极其丰厚,春天到河里去摸螃蟹,脚底下基本都是螃蟹,连泥沙都没有。夏天到苇塘采盐希菜,一望无际,不一会的功夫就采两托筐;冬天在苇塘淘鱼,冰眼打得像门钉一样密,可你拿搅网到冰眼里去搅鱼,哪个冰眼里都有鱼,拣粪和拾柴禾就更不用说了,牛粪是一堆挨一堆,拣粪就是往筐里装粪,苇叶子厚的地方有一尺多厚,钢耙一下子都挠不到底,有个三五个人不到半天就挠一大马车,马车绑着跨杆,一车苇叶子就像一座小山,随着一座一座小山的移动,屯子里的人一冬天就都有柴禾烧了。

  因为临近苇塘,青壮年可以到苇塘搞点副业,卖点零钱,买点粮食,所以九龙屯在生产队时期也不是很穷,但下苇塘是一个辛苦的事,人们下苇塘有两种交通方式,一个是骑自行车,一个是拉板车,淘鱼捡粪等都是骑自行车,拾柴禾就要拉板车,骑自行车主要是怕下雨,车胎没气,因为苇塘里有苇茬子,所以车胎非常容易没气,所以骑自行车的人都要带气管子和胶水胶皮,以及钳子和花扳子,拉板车主要是怕风,因为拉板车主要是冬天去拾柴禾,苇塘是在村子的东南方向,如果回来的时候赶上大北风,一车的柴禾形成巨大的阻力,拉车的人都要使出牛马之力,其痛苦可想而知。

  打粽叶子的时候,要把手巾蘸上敌敌畏,缠在脖子上,否则架不住苇塘里的像蝇子一样大的蚊子的叮咬,初冬过河,冰面很薄,人需从冰面上滚过去,下面就是一人多深的河水,隆冬季节,北风呼啸,到苇塘拾柴禾必须不停地干,只要停下来就冷得受不了。

  因为我还不是一个合格的劳动力,所以苇塘里的很多苦都没有尝过。在苇塘的诸多营生中,我干得最多的是采盐希菜,因为家里养猪,猪没有吃的,必须到苇塘采盐希菜,采盐希菜不算最吃苦的一个活,不贪黑,不起早,也不用走太远的路,有十里地足够了,这对于一个十六七岁的初中生来说已经足可以胜任了。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