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134一举两得
董部长说,采访就是随便地唠,也不一定有什么明确的目标,有的时候有目标了还写不出什么东西来,没目标反尔能写出来,因为从新闻的角度看,大家以为不是新闻的东西反耳是新闻,而大家认为是新闻的东西反耳不是新闻,所以就是随便的唠,写不出东西来也没关系,就是当串一回门子,田川不是一直也没看章楚涵吗,这回就当做是专程来看她来了。
听了董部长的介绍,章楚涵也就没什么负担了,他们就来到了一个叫苗屯的村子,在村部,他们和村支部书记唠起了村里的情况。
书记说这个村子并不是太富裕,大多数人就是靠卖糖葫芦挣点钱,有百分之八十的村民都卖糖葫芦,田川觉得这个线索也很好,就详细的询问了村里卖糖葫芦的情况,他也没说就是要写这个事,因为书记说也没什么可说的,村里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在乡里吃完了中午饭,章楚涵问下午怎么安排,董部长说下午最好还走一个地方,因为部里用车很紧张,出来一趟不容易,如果半天就回去了,下午也不能干什么了,章楚涵说那下午就再走一个村子吧,下午要去的村子也是她包的村子,她也借光到村里看一看,平时没有车,她也不经常来。
下午这个村子叫胜利村,是以种外貌菜为主,书记就主要介绍了外貌菜的生产情况,介绍完了,他们就回来了,章楚涵也跟车直接回了县里。在乡里当个副职就有这个好处,早点晚点没人问,只要你把自己所干的活干了就行,河东镇是一个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乡镇,乡里还有通勤车,机关干部坐通勤车上下班,条件不好的乡镇连通勤车都没有,干部上不上班就随意了,董部长和田川去了,正好章楚涵也不用坐通勤车了,所包的村的情况也了解了,部里的采访也安排了,真是一举两得。
回到部里董部长就和田川商量怎样写稿,董部长还是很敬业的,也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不吸烟,也不怎么饮酒,没事就鼓捣他的那个采访本,他的采访本放在一起,在卷柜里能占半层的地方,他都用绳子把它捆好,象他家的宝贝似的。也难怪,那都是他的心血啊,本子里记的都是采访的内容,他觉得很珍贵的,对于这一点,田川有同感,田川也愿意把自己写过的东西或发表过的东西保存起来,因为那是自己的劳动成果。
董部长说苗屯村可以写一个第三产业蓬勃发展,胜利村可以写一个订单农业催民致富,田川就不住的点头,董部长说这两个稿就都你写了,田川说没问题。
董部长很高兴,他觉得田川和过去的那个张良不一样,张良有点大大忽忽的,不怎么把他这个副部长放在眼里,和他说点什么他都带搭不理的,好象他比部长的水平还高。田川是非常谦虚,非常有礼貌,还听说听道的,董部长在田川身上才找到了做副部长的感觉。
田川想说,稿件写完了应该叫章楚涵看一看,一是把关,二是礼貌,因为章楚涵毕竟是乡领导了,但又一想这样做很麻烦,他不可能专程到河东镇叫章楚涵看稿子,把章楚涵叫到宣传部,也不知道章楚涵忙不忙,有没有时间来,关键是章楚涵来了宣传部,叫别人看见了,会不会说他别有用心,名为看稿,实为见人,这样对章楚涵不好,对他也不好,所以他没有说出这句话。
另外,他如果说出了这句话,也有点装明白,跟领导干活尽量少装明白,多出力,董部长干了这么多年宣传了,还不知道给领导看稿,另外稿件虽然是他田川写的,但采访是董部长带着去的,董部长也是领导,虽然也是副科级,和章楚涵是一个级别,但宣传部的副部长显然比一个乡镇的副镇长分量重,叫章楚涵看稿,有点本末倒置,况且,章楚涵是否同意看稿呢?
还是自己认真一点吧,尽量别出毛病,看稿的话就不要说了。
研究完了写稿的问题就研究划版的问题,董部长说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把邑州日报的编辑请来,叫他教田川怎么划版,一个是请报社的一个记者过来,请他们教田川划版,田川说咱不得往邑州日报印刷厂送版吗,叫他们教一下不就行了吗?董部长说不知道印刷厂的人会不会划版,田川说咱早点去,如果他们不会,咱就回来请人教呗,如果他们也会不就省着请人了吗,请人也不是白请的,至少也得供一顿饭,能省俩钱就省俩钱,董部长说那就你做主吧,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董部长越发看重田川了,他觉得这个人很实在,干工作有道道,还知道为单位省钱。这不象张良,张良是想法给单位霍霍钱,自己收了下面的报款自己也不吱声,临走的时候还揣了单位的三千多元报款说啥也不给了。
第二天他们没有出去采访,田川就在家里写稿,其实他和董部长的想法不一样,但董部长好心好意地说了,他不好反驳董部长,但是如果按照董部长的意思写,他觉得把素材写糟尽了,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一个村写两篇,在《致富指南》上发一篇,往《邑州日报》投一篇,《邑州日报》如果发表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如果没能发表,就说明想法不对,他也就不和董部长说这事了,就是自己费点时间,时间是很充裕的,也不用吝啬。
他把给《邑州日报》的两篇先投出去了,过了两天就带着版样纸和稿件来到了邑州日报印刷厂,他自报姓名,说是邑水县委宣传部的,接手了《致富指南》的事,印刷厂的一个车间主任是一个老大姐,非常热情,她教田川怎样划版,不一会,田川就学会了。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听了董部长的介绍,章楚涵也就没什么负担了,他们就来到了一个叫苗屯的村子,在村部,他们和村支部书记唠起了村里的情况。
书记说这个村子并不是太富裕,大多数人就是靠卖糖葫芦挣点钱,有百分之八十的村民都卖糖葫芦,田川觉得这个线索也很好,就详细的询问了村里卖糖葫芦的情况,他也没说就是要写这个事,因为书记说也没什么可说的,村里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在乡里吃完了中午饭,章楚涵问下午怎么安排,董部长说下午最好还走一个地方,因为部里用车很紧张,出来一趟不容易,如果半天就回去了,下午也不能干什么了,章楚涵说那下午就再走一个村子吧,下午要去的村子也是她包的村子,她也借光到村里看一看,平时没有车,她也不经常来。
下午这个村子叫胜利村,是以种外貌菜为主,书记就主要介绍了外貌菜的生产情况,介绍完了,他们就回来了,章楚涵也跟车直接回了县里。在乡里当个副职就有这个好处,早点晚点没人问,只要你把自己所干的活干了就行,河东镇是一个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乡镇,乡里还有通勤车,机关干部坐通勤车上下班,条件不好的乡镇连通勤车都没有,干部上不上班就随意了,董部长和田川去了,正好章楚涵也不用坐通勤车了,所包的村的情况也了解了,部里的采访也安排了,真是一举两得。
回到部里董部长就和田川商量怎样写稿,董部长还是很敬业的,也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不吸烟,也不怎么饮酒,没事就鼓捣他的那个采访本,他的采访本放在一起,在卷柜里能占半层的地方,他都用绳子把它捆好,象他家的宝贝似的。也难怪,那都是他的心血啊,本子里记的都是采访的内容,他觉得很珍贵的,对于这一点,田川有同感,田川也愿意把自己写过的东西或发表过的东西保存起来,因为那是自己的劳动成果。
董部长说苗屯村可以写一个第三产业蓬勃发展,胜利村可以写一个订单农业催民致富,田川就不住的点头,董部长说这两个稿就都你写了,田川说没问题。
董部长很高兴,他觉得田川和过去的那个张良不一样,张良有点大大忽忽的,不怎么把他这个副部长放在眼里,和他说点什么他都带搭不理的,好象他比部长的水平还高。田川是非常谦虚,非常有礼貌,还听说听道的,董部长在田川身上才找到了做副部长的感觉。
田川想说,稿件写完了应该叫章楚涵看一看,一是把关,二是礼貌,因为章楚涵毕竟是乡领导了,但又一想这样做很麻烦,他不可能专程到河东镇叫章楚涵看稿子,把章楚涵叫到宣传部,也不知道章楚涵忙不忙,有没有时间来,关键是章楚涵来了宣传部,叫别人看见了,会不会说他别有用心,名为看稿,实为见人,这样对章楚涵不好,对他也不好,所以他没有说出这句话。
另外,他如果说出了这句话,也有点装明白,跟领导干活尽量少装明白,多出力,董部长干了这么多年宣传了,还不知道给领导看稿,另外稿件虽然是他田川写的,但采访是董部长带着去的,董部长也是领导,虽然也是副科级,和章楚涵是一个级别,但宣传部的副部长显然比一个乡镇的副镇长分量重,叫章楚涵看稿,有点本末倒置,况且,章楚涵是否同意看稿呢?
还是自己认真一点吧,尽量别出毛病,看稿的话就不要说了。
研究完了写稿的问题就研究划版的问题,董部长说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把邑州日报的编辑请来,叫他教田川怎么划版,一个是请报社的一个记者过来,请他们教田川划版,田川说咱不得往邑州日报印刷厂送版吗,叫他们教一下不就行了吗?董部长说不知道印刷厂的人会不会划版,田川说咱早点去,如果他们不会,咱就回来请人教呗,如果他们也会不就省着请人了吗,请人也不是白请的,至少也得供一顿饭,能省俩钱就省俩钱,董部长说那就你做主吧,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董部长越发看重田川了,他觉得这个人很实在,干工作有道道,还知道为单位省钱。这不象张良,张良是想法给单位霍霍钱,自己收了下面的报款自己也不吱声,临走的时候还揣了单位的三千多元报款说啥也不给了。
第二天他们没有出去采访,田川就在家里写稿,其实他和董部长的想法不一样,但董部长好心好意地说了,他不好反驳董部长,但是如果按照董部长的意思写,他觉得把素材写糟尽了,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一个村写两篇,在《致富指南》上发一篇,往《邑州日报》投一篇,《邑州日报》如果发表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如果没能发表,就说明想法不对,他也就不和董部长说这事了,就是自己费点时间,时间是很充裕的,也不用吝啬。
他把给《邑州日报》的两篇先投出去了,过了两天就带着版样纸和稿件来到了邑州日报印刷厂,他自报姓名,说是邑水县委宣传部的,接手了《致富指南》的事,印刷厂的一个车间主任是一个老大姐,非常热情,她教田川怎样划版,不一会,田川就学会了。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