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 10 章
来人正是老太爷跟前的跑腿小厮,托着个木匣子进了松隐院。
在屋内的李洱,远远就能瞧见木匣子上亮闪闪的宝石,看着就贵。
小厮未语先笑,道明缘由,原是老爷子恰好有故交到访,带来了新奇物事,老爷子瞧着,就适合女孩子用,等到天明才送了来。
小厮一番话,让李洱也有些好奇。
小翠接过匣子,小心翼翼的打开,陷在软布垫子里的大杯子露了出来。
李洱眼睛一亮,这不是玻璃杯吗。
惊喜的接过杯子把玩。
小厮见小姐欢喜的很,马上接话道:“小姐,这是玻璃杯,说是从南方那边传来的,比原先那些玻璃杯好看不少,最近在京里可受欢迎了。”
接着一溜话的开始夸赞这杯子如何如何精妙,又把李洱送去的枇杷杏酱和黄焖鸡夸了一顿,都夸出一朵花了。
李洱听着怪尬的,也不接话,摸摸手上的玻璃杯。
这杯子大小和现代的饮料杯差不多。
色泽没有现代工艺制作出来的那么透亮,带着淡淡的茶色,杯体外面还雕刻了简单的花草纹,缠丝花草纹还特意描了彩,漂亮极了。
比前朝留下来的玻璃制品漂亮许多。
是的,在熙元国往前几个朝代,就出现了玻璃,但是多数是带着杂色的单色玻璃,算不得好看,渐渐的,玻璃钵,玻璃盘,还有小些的玻璃酒杯开始在民间普及,也因此不再受到达官贵人的追捧。
比如厨房里装油盐酱之类的罐子,李洱当时得知那些看着古朴的罐子是玻璃时,还有点小失望的。
眼前的玻璃杯,制作精美,且这玻璃杯算不得多贵,只是因着外形,加上透明度好,才受到京里夫人小姐们的喜欢,也就是图个新鲜漂亮。
李洱把玩了一阵也就失去了兴趣,和现代工艺制作出的精美工艺品比起来,真算不得稀奇。
“回去跟爷爷说声,这东西漂亮的很,孙女很喜欢,等晚些时候,孙女再去请安。”
小厮应下了,接过小翠递上的赏钱,乐呵呵的退出了院子。
李洱又看了看那木匣子,比起玻璃杯,那木匣子更得她心,嵌着各色宝石,雕刻的松柏等景物栩栩如生。
取出玻璃杯,李洱吩咐下去,将这木匣子收起来,玻璃杯她还有别的用处,方便的话,她还想着到时候批量购买,放在酒肆里。
躺回榻上接着休息,还不忘记再吩咐小芳小芬接着摘枇杷,又让小荷从月例里取一贯铜板,若是后山的枇杷不够了,尽管出去买。
小芳小芬两人对视一样,不明就里 ,但是也不敢反抗主子的命令,接过荷包就兴冲冲的出了门。
她们俩还是第一次办这么重要的事呢,都想着好好表现,好在小姐跟前升职加薪。
眼看着外面阳光没那么盛了,小翠叫醒了李洱,拿出一套衣裙,又是一番洗漱,整理头发。
准备妥当,李洱带着田嬷嬷和小翠小荷出了院子。
李家镇可不是个小镇子,前镇后镇有点距离,道上人也多,即使李洱抗拒,田嬷嬷依然叫来了轿子,还带着两个小厮跟在后面。
晃晃悠悠的出了宅子,又晃晃悠悠的走了一段路,李洱才听到人声。
悄悄的掀了帘子,轿子恰好在连接前后镇的云水桥附近。
一座桥,桥的另一头人声鼎沸,那便是前镇了,白日里,比后镇热闹许多。
宽阔的桥面上,多是挑着担子的小货商来回转悠,靠近桥头的多数是茶馆酒楼,风景好,自然不愁客,望过去,一条街上多的是各种幌子。
路面上铺的都是灰石板,比想象中的泥土路面好上不少。
轿子一路抬过去,招了不少目光,李洱只得放下帘子,闻着气味都知道,这是路过了一家馒头铺,转角有个馄饨摊。
李洱好奇的不行,也想尝尝味道,只是这轿子太打眼,还有更重要的事等着呢 。
轿子咯吱咯吱的晃悠了快半个时辰,才听嬷嬷提醒酒肆到了,这镇子确实挺大的,李洱暗暗道。
也不知道到了哪,周围听着没那么吵。
李洱下了轿子之后就开始大量四周,远远瞧见前面宽阔处的石牌坊,这不是镇子口吗?
李洱还记得附近有个大银杏树,瞧着也有百来年了。
“嬷嬷,这里” 李洱不确定,这酒肆开在这样的地方,真的能赚钱?
“小姐,咱家的酒肆到了,这铺子处在镇子口,路过的商队车队,就爱停在荒地里,准有人会过来买酒,那可不是一个人的量。” 田嬷嬷见李洱的面色,大致也猜到了她的想法,遂把这些情况交代出来。
以往她也会跟着管家出来巡铺子,这里的情况,她大多了解些。
李洱点点头,又绕着酒肆转了转,和别家没啥不同,也都挂着幌子,只是处在镇子口,算不得好地段,占地也就大了些,整个门面看着,和她在影视剧里见过的古代酒楼,差不了多少。
带着丫鬟嬷嬷进了铺子,酒肆掌柜的自然识得田嬷嬷,瞧她毕恭毕敬的站在李洱身后,恰好掌柜的也知道主子一家子都搬来镇子上了,这么一串,掌柜的也就明白眼前那漂亮小姑娘的身份了,殷勤的招呼着。
这酒肆掌柜瞧着30上下,姓李,蓄着胡子,眉眼带笑,一脸和气。
李洱不知其底细,便随口问了几句有的没的,随后发现,这掌柜不仅精明,还很圆滑。
特意让李掌柜的搬来年前的账本,掌柜的也不惧,乐呵呵的请来账房先生。
古时候的账房先生,也是普通人中有些地位的人物,李洱自然是客客气气的询问着有关事宜。
得到了想要的信息,便丢下账本,开始在铺子里转悠。
酒肆和普通饭馆差不离,数十张桌子,每桌几个扶椅,用花草盆栽做隔断,墙边矮柜上备着不少行酒令的小玩意,稍里间点的货架上,摆了不少酒坛子,墙上也像模像样的挂着字画。
田嬷嬷说,这些字画都是名落孙山的学子们的,在镇子里卖画,代写书信等,赚些回乡的盘缠。
这些字画还算有些意思,李洱看的津津有味。
李掌柜又引着李洱上了二楼,二楼是包间,环境比一楼大堂好了不止一个档次,更清静些。
说起来,整个酒肆都是清净的,她在这里待到现在,一个买酒的客人都没有。
可是每个月的账目上,多少也有盈利,掌柜的确实厉害。
李洱道:“后院带我去看看。”
李掌柜的不敢不从,带着李洱绕过柜台进了后院。
后院比起前面的铺子,大了不止一点点,李洱估摸着,也有个200平方了,但是用来酿酒,就显得有些拥挤。
院子里看着倒是干净整洁,几大缸的酒排列整齐,再里面的棚子里还有工人在忙着酿酒,每道工序前都有2,3个工人在忙活着,赤着胳膊,脖子上搭着布巾。
李洱看了个大概,又去酒窖里转了一圈,酒缸上贴着红纸条,上面还写着酒的种类以及年份。
李洱一缸一缸的看过去,多数是各种米酒,黄酒,高粱酒,李洱每样尝了一点点,酒里有些杂物,度数不算高,这些都是低档的酒水,和在家里尝过的梨花白等,没的比,自然这些酒也就卖不上价格。
细细询问过李掌柜的,李洱才知道,酒文化的盛行是从熙元国建国后开始的。
熙元国以前,战乱不断,百姓能吃饱都困难,后熙元国几代帝皇开疆拓土,治国□□,才有了如今的太平,建国不过50年,熙元国日减强盛,各种福利政策的实施,让百姓也渐渐富裕。
钱袋子饱了,百姓们才有功夫琢磨吃喝,这酿酒饮酒的文化也就渐渐的流行起来了。
尤其这北方,春夏较长,百姓们习惯了这样的温度,到了秋冬天,风大雨大,也就更怕冷,这时候,有点存粮的,都会拿来酿些米酒,晚间取些酒放灶里温着,早起出门前,家里的老少爷们一人闷一口好驱寒,若是有多余的,还会捂在怀里带走喝。
尤其这走街串巷的小商贩,若是靠近些,都能闻着身上的酒气。
也因此,这酒肆的生意一直不好不坏,只有年节或是冬日里,外来的客商才会大肆购买,销量较之以往,有明显的上涨。
大致了解了些情况,李洱发现果酒的市场很可观,不仅是果酒,花酒也是如此。
出了酒肆,李洱迫不及待的吩咐小厮去买糖膏,砂糖也可,需求量之大让身后的几人下了一跳。
随后又吩咐李掌柜的,送几缸高粱酒去宅子里,一边还催促田嬷嬷快些将松隐院后面的小厨房收拾出来。
酒肆里的酒度数低,质量还赶不上李家自藏的好酒,拿来酿果酒刚刚好,反正经她的手酿出来的,都是好的。
想到之前用了一坛子的梨花白,李洱有点心疼。
坐上轿子,李洱一琢磨,这要是按照她的想法改造酒肆,吸引客人,工作量大得很,不晓得胡玉娘那边能不能说得通。
又晃悠着回了宅子,李洱首先就想着去见胡玉娘,成与不成,她得事先跟胡玉娘说一声,也是想着让胡玉娘帮忙掌掌眼。
她一个穿来的现代人,对这里的情况了解的并不算很透彻,贸然做决定不排除有失败的风险,就算赔了银子,家里人不说什么,可是她自己接受不了。
胡玉娘掌家十多年,作为一个地道的古代人,肯定比她更了解熙元国,多交流一下,总不会亏的。
李洱也并不会觉得自己是现代穿来的,就低看这里任何人。
抱着这样的想法,李洱忙不迭的去了松风堂。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在屋内的李洱,远远就能瞧见木匣子上亮闪闪的宝石,看着就贵。
小厮未语先笑,道明缘由,原是老爷子恰好有故交到访,带来了新奇物事,老爷子瞧着,就适合女孩子用,等到天明才送了来。
小厮一番话,让李洱也有些好奇。
小翠接过匣子,小心翼翼的打开,陷在软布垫子里的大杯子露了出来。
李洱眼睛一亮,这不是玻璃杯吗。
惊喜的接过杯子把玩。
小厮见小姐欢喜的很,马上接话道:“小姐,这是玻璃杯,说是从南方那边传来的,比原先那些玻璃杯好看不少,最近在京里可受欢迎了。”
接着一溜话的开始夸赞这杯子如何如何精妙,又把李洱送去的枇杷杏酱和黄焖鸡夸了一顿,都夸出一朵花了。
李洱听着怪尬的,也不接话,摸摸手上的玻璃杯。
这杯子大小和现代的饮料杯差不多。
色泽没有现代工艺制作出来的那么透亮,带着淡淡的茶色,杯体外面还雕刻了简单的花草纹,缠丝花草纹还特意描了彩,漂亮极了。
比前朝留下来的玻璃制品漂亮许多。
是的,在熙元国往前几个朝代,就出现了玻璃,但是多数是带着杂色的单色玻璃,算不得好看,渐渐的,玻璃钵,玻璃盘,还有小些的玻璃酒杯开始在民间普及,也因此不再受到达官贵人的追捧。
比如厨房里装油盐酱之类的罐子,李洱当时得知那些看着古朴的罐子是玻璃时,还有点小失望的。
眼前的玻璃杯,制作精美,且这玻璃杯算不得多贵,只是因着外形,加上透明度好,才受到京里夫人小姐们的喜欢,也就是图个新鲜漂亮。
李洱把玩了一阵也就失去了兴趣,和现代工艺制作出的精美工艺品比起来,真算不得稀奇。
“回去跟爷爷说声,这东西漂亮的很,孙女很喜欢,等晚些时候,孙女再去请安。”
小厮应下了,接过小翠递上的赏钱,乐呵呵的退出了院子。
李洱又看了看那木匣子,比起玻璃杯,那木匣子更得她心,嵌着各色宝石,雕刻的松柏等景物栩栩如生。
取出玻璃杯,李洱吩咐下去,将这木匣子收起来,玻璃杯她还有别的用处,方便的话,她还想着到时候批量购买,放在酒肆里。
躺回榻上接着休息,还不忘记再吩咐小芳小芬接着摘枇杷,又让小荷从月例里取一贯铜板,若是后山的枇杷不够了,尽管出去买。
小芳小芬两人对视一样,不明就里 ,但是也不敢反抗主子的命令,接过荷包就兴冲冲的出了门。
她们俩还是第一次办这么重要的事呢,都想着好好表现,好在小姐跟前升职加薪。
眼看着外面阳光没那么盛了,小翠叫醒了李洱,拿出一套衣裙,又是一番洗漱,整理头发。
准备妥当,李洱带着田嬷嬷和小翠小荷出了院子。
李家镇可不是个小镇子,前镇后镇有点距离,道上人也多,即使李洱抗拒,田嬷嬷依然叫来了轿子,还带着两个小厮跟在后面。
晃晃悠悠的出了宅子,又晃晃悠悠的走了一段路,李洱才听到人声。
悄悄的掀了帘子,轿子恰好在连接前后镇的云水桥附近。
一座桥,桥的另一头人声鼎沸,那便是前镇了,白日里,比后镇热闹许多。
宽阔的桥面上,多是挑着担子的小货商来回转悠,靠近桥头的多数是茶馆酒楼,风景好,自然不愁客,望过去,一条街上多的是各种幌子。
路面上铺的都是灰石板,比想象中的泥土路面好上不少。
轿子一路抬过去,招了不少目光,李洱只得放下帘子,闻着气味都知道,这是路过了一家馒头铺,转角有个馄饨摊。
李洱好奇的不行,也想尝尝味道,只是这轿子太打眼,还有更重要的事等着呢 。
轿子咯吱咯吱的晃悠了快半个时辰,才听嬷嬷提醒酒肆到了,这镇子确实挺大的,李洱暗暗道。
也不知道到了哪,周围听着没那么吵。
李洱下了轿子之后就开始大量四周,远远瞧见前面宽阔处的石牌坊,这不是镇子口吗?
李洱还记得附近有个大银杏树,瞧着也有百来年了。
“嬷嬷,这里” 李洱不确定,这酒肆开在这样的地方,真的能赚钱?
“小姐,咱家的酒肆到了,这铺子处在镇子口,路过的商队车队,就爱停在荒地里,准有人会过来买酒,那可不是一个人的量。” 田嬷嬷见李洱的面色,大致也猜到了她的想法,遂把这些情况交代出来。
以往她也会跟着管家出来巡铺子,这里的情况,她大多了解些。
李洱点点头,又绕着酒肆转了转,和别家没啥不同,也都挂着幌子,只是处在镇子口,算不得好地段,占地也就大了些,整个门面看着,和她在影视剧里见过的古代酒楼,差不了多少。
带着丫鬟嬷嬷进了铺子,酒肆掌柜的自然识得田嬷嬷,瞧她毕恭毕敬的站在李洱身后,恰好掌柜的也知道主子一家子都搬来镇子上了,这么一串,掌柜的也就明白眼前那漂亮小姑娘的身份了,殷勤的招呼着。
这酒肆掌柜瞧着30上下,姓李,蓄着胡子,眉眼带笑,一脸和气。
李洱不知其底细,便随口问了几句有的没的,随后发现,这掌柜不仅精明,还很圆滑。
特意让李掌柜的搬来年前的账本,掌柜的也不惧,乐呵呵的请来账房先生。
古时候的账房先生,也是普通人中有些地位的人物,李洱自然是客客气气的询问着有关事宜。
得到了想要的信息,便丢下账本,开始在铺子里转悠。
酒肆和普通饭馆差不离,数十张桌子,每桌几个扶椅,用花草盆栽做隔断,墙边矮柜上备着不少行酒令的小玩意,稍里间点的货架上,摆了不少酒坛子,墙上也像模像样的挂着字画。
田嬷嬷说,这些字画都是名落孙山的学子们的,在镇子里卖画,代写书信等,赚些回乡的盘缠。
这些字画还算有些意思,李洱看的津津有味。
李掌柜又引着李洱上了二楼,二楼是包间,环境比一楼大堂好了不止一个档次,更清静些。
说起来,整个酒肆都是清净的,她在这里待到现在,一个买酒的客人都没有。
可是每个月的账目上,多少也有盈利,掌柜的确实厉害。
李洱道:“后院带我去看看。”
李掌柜的不敢不从,带着李洱绕过柜台进了后院。
后院比起前面的铺子,大了不止一点点,李洱估摸着,也有个200平方了,但是用来酿酒,就显得有些拥挤。
院子里看着倒是干净整洁,几大缸的酒排列整齐,再里面的棚子里还有工人在忙着酿酒,每道工序前都有2,3个工人在忙活着,赤着胳膊,脖子上搭着布巾。
李洱看了个大概,又去酒窖里转了一圈,酒缸上贴着红纸条,上面还写着酒的种类以及年份。
李洱一缸一缸的看过去,多数是各种米酒,黄酒,高粱酒,李洱每样尝了一点点,酒里有些杂物,度数不算高,这些都是低档的酒水,和在家里尝过的梨花白等,没的比,自然这些酒也就卖不上价格。
细细询问过李掌柜的,李洱才知道,酒文化的盛行是从熙元国建国后开始的。
熙元国以前,战乱不断,百姓能吃饱都困难,后熙元国几代帝皇开疆拓土,治国□□,才有了如今的太平,建国不过50年,熙元国日减强盛,各种福利政策的实施,让百姓也渐渐富裕。
钱袋子饱了,百姓们才有功夫琢磨吃喝,这酿酒饮酒的文化也就渐渐的流行起来了。
尤其这北方,春夏较长,百姓们习惯了这样的温度,到了秋冬天,风大雨大,也就更怕冷,这时候,有点存粮的,都会拿来酿些米酒,晚间取些酒放灶里温着,早起出门前,家里的老少爷们一人闷一口好驱寒,若是有多余的,还会捂在怀里带走喝。
尤其这走街串巷的小商贩,若是靠近些,都能闻着身上的酒气。
也因此,这酒肆的生意一直不好不坏,只有年节或是冬日里,外来的客商才会大肆购买,销量较之以往,有明显的上涨。
大致了解了些情况,李洱发现果酒的市场很可观,不仅是果酒,花酒也是如此。
出了酒肆,李洱迫不及待的吩咐小厮去买糖膏,砂糖也可,需求量之大让身后的几人下了一跳。
随后又吩咐李掌柜的,送几缸高粱酒去宅子里,一边还催促田嬷嬷快些将松隐院后面的小厨房收拾出来。
酒肆里的酒度数低,质量还赶不上李家自藏的好酒,拿来酿果酒刚刚好,反正经她的手酿出来的,都是好的。
想到之前用了一坛子的梨花白,李洱有点心疼。
坐上轿子,李洱一琢磨,这要是按照她的想法改造酒肆,吸引客人,工作量大得很,不晓得胡玉娘那边能不能说得通。
又晃悠着回了宅子,李洱首先就想着去见胡玉娘,成与不成,她得事先跟胡玉娘说一声,也是想着让胡玉娘帮忙掌掌眼。
她一个穿来的现代人,对这里的情况了解的并不算很透彻,贸然做决定不排除有失败的风险,就算赔了银子,家里人不说什么,可是她自己接受不了。
胡玉娘掌家十多年,作为一个地道的古代人,肯定比她更了解熙元国,多交流一下,总不会亏的。
李洱也并不会觉得自己是现代穿来的,就低看这里任何人。
抱着这样的想法,李洱忙不迭的去了松风堂。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