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一章 领兵伐宋
末帝九年,又是一年多事之秋,淮宋集结百万联军,寻衅楚国,楚军与其在边境一战,七日时间,大破联军,其间也是变故颇多,先是淮军主帅领数万将士投降楚军,联军军心大乱,已无战意,再有宋国摇摆,见楚国势大,便临阵倒戈伐淮,夜中动手,火烧连营,外有楚军接应,根本便是屠杀。
淮南青壮,大半皆怠于此役,国中妇孺老弱,面对楚国虎狼之师,莫说一战,便有抵抗,也如同隔靴搔痒,白白葬送性命而已,楚军自叩关之时,便如入无人之境,一路长驱直入。
有守城官吏,或是商贾豪绅,闻楚军将至,便充作内应,洞开城门以迎楚军,如此情况,竟有十之四五,淮南之国,兴起于商,亦亡于商,行商作贾,唯利是图,早已有如劣根,深入人心,腐烂至了根底,无力回天,数代淮王欲行新政,皆是无疾而终,便是铁证。
楚军一路前行,淮南公的特使便是来了一波又一波,为的都是求与楚军言和,放淮南一条生路,割地c赔款c自削尊位c称臣,甚至是尊楚国为父兄,自认淮南为儿孙国,凡是曾出现在历史之中的屈辱求和之法,淮南都已用尽。
淮南卑躬屈膝,只可惜,楚军却是不近人情,对于往来使臣,所带珠宝厚仪,尽数扣下,至于使臣则是全部打发回去,不要说是求和,有些连一句完整的话还没有说出,便被搜刮了个干净,晾在寒风之中。
直到楚军临近淮南都城,淮南公这才破灭了求和的一厢情愿,楚国这一次是真的要将旗帜插上淮南王城了,不过之后淮南公的作为却也是让人颇为刮目相看,万念俱灰的淮南公并没有想要逃跑,也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发动起了淮南的最后一次冲锋。
淮南公罕见的解下了朝服,披上一套几已落灰的铠甲,走出王殿,在淮南王城的每一条街道之中,嘶喊了一日。
楚军将至,国将不存,然你们的父亲c儿子c兄弟,皆死于这帮虎狼之手,凡血液未冷之人,凡不愿做亡国之奴之人,拿起你们家中的菜刀c锄头,随寡人出城迎敌,淮南可灭,但不可束手而亡,让楚人看看,淮南仍有血性尚存。
出城迎敌,说难听点便是送死,可饶是如此,仍旧有数百人踏出了房门,手中拿着家中的菜刀,锄地的农具,慷慨赴死,其中甚至有市井的富人,尚未到弱冠之龄的稚童。
一国之大,他们都是最不起眼之人,他们不懂什么家国大义,亦不会讲什么激昂之语,生活忙碌,便可将他们困死在一间低矮的房舍之中,恐怕哪一天便是死了,除了赚到几滴眼泪,也再无半分影响,可到头来,愿意为国而死之人,也正是他们。
悲夫壮哉,可惜,其声其势,再如何引人动容,仍旧改变不了丝毫,淮南还是亡了,他们亦成了楚人刀下的亡魂。
楚国的旗帜,插上了淮南的城头,未曾染血,可依旧血腥,淮南朝臣,十之皆降于楚国,虽家破国灭,可竟仍组织的起一场朝会,虽没了君王,可却仍旧有条不紊一般,角色代入也是极快,已在为楚国尽心尽力。
有这帮人的孜孜不倦,废寝忘食,可以想见,用不了数月的时间,楚国便可将淮南完全吞下,此后不过是消化淮南之财c淮南之地,淮安之民。
也正是在淮南国破的当日,又是一则消息自西楚传出,淮南前将军宋毅,竟降于楚国为臣,一时淮南之人,天下之人,皆以贼子称之,三心二意,墙头之草,令人所不齿,谩骂之语,随处可闻。
但还没等众人骂的起劲,剧情便出现了反转,又有消息传出,宋毅之所以降于西楚,竟是因为楚国令尹徐启,打着楚王的幌子,以淮南全国之民,威逼宋毅,宋毅之降,是为了淮南的千万百姓,此番作为,堪称大义。
于是,在天下人所幻想的故事之中,楚王爱才惜才,皆以国士以待之,而宋毅虽是武将,却有仁心,为百姓性命,而委身敌国,而徐启,却是欺下瞒上,一张口舌,尽数阴诡之术,好似洞中毒蛇,枉读圣贤之书,天下皆冠之以毒士之名。
数月之间,楚国除步步侵吞淮南千里之地,更是在赤水江畔,建起了一座座数米高的箭塔,间隔百米,便有一座箭塔,沿着江畔,连绵不绝,箭塔之上皆设岗哨劲弩,居高临下,射程可由近五百步,若借风势,还可更远,江面之上凡有任何敌情异动,恐怕还未靠近江畔,便已经被射成了筛子。
沿江而设,这些箭塔的意图是再明显不过,燕北国强,人人悍勇,便是楚国,亦不敢不防,本来楚国突攻淮南,燕北便有意要横插一脚,但谁料,淮南败得如此之快,局势更是稳定的如此迅速,让燕北连见缝插针的机会都没有,如今又多了这么多箭塔屏障,则更是心中熄了想法。
楚国已然是讲淮南稳稳的吃进了口中,列国也只有羡慕而已,毕竟淮南国富,放在列国之中都是首屈一指,如今楚国尽得淮南之财,只怕是会越发的强横了,列国嫉妒,却也心忧,拿下淮南,楚国这头猛虎,是要跃出西南之地,下山噬人啊。
不过下一个楚国要吃下的,不是他国,而是此刻正一心一意,要做楚国座下的一条忠犬的宋国,本来宋队临阵反戈一击,击杀剩余淮南将士,也算有功,本是要与楚军一同杀向淮南王城的。
可与楚军同行不过半日,便只知烧杀抢掳,惊辱百姓,原本已无多少战意的淮南守军,甚至因为宋军的所作所为而激起了不少的抵抗,荣翟闻之大怒,亲自领一队轻骑,当众斩杀数千宋国违纪士卒,剩余的宋军见势不妙,哪里还敢多待,全都仓皇逃回了宋国。
不过这些事情,宋万自然是不甚在意,在他心中,楚淮一战,宋国所作所为,可是向楚国大表忠心,而且事前楚国的使臣已经应允他,楚与宋盟,不生战事,虽然只是口头允诺,可宋王仍旧是好似得了一道免死金牌一般,自以为可以安享太平,平日作风是更加的骄奢,全然不顾百姓死活。
在宋王欢天喜地的同时,却不知,楚王熊绎亲自走到牢狱之中,为宋毅脱下来囚服,换上一身的官补子,同时戴冠,佩挂剑印,身为降将,却能得一国君王如此,可以说是尊荣之至,便是宋毅都有些动容,求贤若渴,若是淮南公能及楚王一半,便也不至于此了。
宋毅初入楚廷,便被授将军玺印,更是册封大良造一职,纵观朝堂之上满朝臣工,其地位也仅次于上将军荣翟,和令尹徐启而已,可见楚王对其信任之深。
而更令人乍舌的还在后面,宋毅所参与的第一次朝会,当日楚廷之上,楚王熊绎问宋毅,“淮南国破,楚军所为,将军可怨恨寡人?”
“家国之恨,凡是有血肉之人,如何能够全然不怨,然令尹教我,亡淮南者,并未王上,而有三者,一为奸佞之臣,二为庸碌之主,三为背叛之国,知是如此,臣心中自已不怨恨王上。”
宋毅回答之不卑不亢,楚国臣工并不惊讶,毕竟是为楚王所看重之人,当然有其过人之处,但令群臣都没有想到的是,徐启先窃淮南之国,后又威逼宋毅降楚,两人之间恐怕不是仇人也相差不多,可如今听宋毅的言语,倒是对徐启颇为尊敬一般,令人诧异。
“哦,还有此事?文和不愧为楚之柱石,事事为寡人分忧。”虽当群臣,可熊绎仍是丝毫不掩饰对徐启之态度,已经超越寻常君臣良多,熊绎将目光投向徐启,徐启亦是躬身微拜。
“既知亡故国之人,为其三者,将军可想报仇雪恨?”话题一转,熊绎的目光便又转到了宋毅身上。
按照徐启所言的亡淮之人,淮南公已经败亡身死,自是无法去谈报仇雪恨,而淮南满朝的奸佞之臣,如今已经悉数尽为楚国之臣,正为楚国侵吞淮南而尽心尽力,楚王自然是不可能去自剪羽翼,那么楚王所言报仇雪恨,便唯有。
“宋国?”宋毅好似是下意识的反问一句,不过却并没有多少惊讶的意味,楚国攻宋,迟早而已,“楚军对外征战,有荣翟上将军在,臣怎敢班门弄斧,王上若欲伐宋,荣翟上将军自可反手灭之,况且臣刚入楚为臣,能力资历皆属微末,实是不敢当此重任。”
“宋将军之才,天下尽知,何必如此自谦,况且宋将军与宋国之仇,如同杀父夺妻,就如宋将军所言,凡血肉之身,如何能忍,荣翟亦想成全将军,况且若要伐宋,必渡泾水,荣翟不善水战,难免耽误战机,此之一役,还是需要宋将军挂帅才行。”
挂帅伐宋,宋毅推脱,可不曾想楚王还未说话,荣翟却已经站出劝阻宋毅,让宋毅挂帅伐宋,这是在宋毅还未归降楚国之时,便已经定下的,操纵此事的幕后之人有三,楚王熊绎,令尹徐启,剩下的一人自然便是上将军荣翟了。
伐宋,宋毅自然不会是唯一人选,之所以作此安排,并非是信任,反倒可以算是一次考验,同时也是为了保护宋毅,毕竟是从敌国招降而来的,又任此要职,若是没有一张拿得出手的投诚状,朝堂群臣早晚要生非议,相互排挤倾轧。
至于荣翟,则还有一点私心,宋毅之才,天下人知道的不少,可毕竟都是道听途说,至于他究竟是否名副其实,荣翟还是想亲自掂量掂量,若只是一个沽名钓誉之辈,他不介意让其死在伐宋的战场之上。
“将军现在可以答应了吧?”荣翟一番话语说出,还不等宋毅作答,楚王便又来了一句,好似要将宋毅逼至一个角落,让他不得不应。
“臣之私怨,不曾想蒙王上惦念,如今王上给臣报仇雪恨的机会,荣翟上将军亦成全臣下,臣如何还能推诿,唯有感激涕零,臣宋毅在此立誓,攻伐宋国,必不辜负王上信任,一月之内便可取之国,不成,臣愿授首。”宋毅也不是庸人,如何能够看不出此时朝堂之上的微妙变化,此刻他若在推,不仅已无理由,还恐惹楚王不悦。
不过也并非是被逼上路,他心中也自有所想,领兵伐宋或许便是一条捷径,不然他也不会说出后面的话语,朝堂立誓,其效用并不亚于军令状了,若是无法达成,无人提起也到还算罢了,若是有人可以追究,只怕仍会军法处置。
“宋毅听命,寡人命你为帅,领军一十五万,东渡泾水,给寡人尽取宋国之地。”既然宋毅自己要立下军令状,那熊绎自然也不会出言反对,对于宋毅的爱惜,还不至于此,不过熊绎心中对于宋毅倒是更多了几分期待。
宋国虽然软弱,宋军战力更是不堪一击,不过毕竟要东渡泾水,一路行至宋国都城,便是一路无阻,仍其大军驰骋,仍是需要不短的时间,一月之内,尽取宋国之地,如何看,都是有些短了。
况且战场多变,无有必胜之战,何人能够料想,此战会不会突生变数,比如与宋国相邻的郑卫二国,以及这两国背后的晋国c南越,这两国是否真的会任由楚国侵吞邻国,而坐视不管,这是未知数,所以如此军令,便是久经沙场的常胜老将,亦是不敢冒此风险。
不过,宋毅既然敢如此言语,或许真是有其方法,可取宋国吧。
总之,宋毅是自楚王手中接过了虎符,佩戴元帅军印,领兵出征伐宋,而赤水河畔,早便准备好了上前船只,只等宋毅与大军赶至,东渡泾水,踏上宋国国境。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淮南青壮,大半皆怠于此役,国中妇孺老弱,面对楚国虎狼之师,莫说一战,便有抵抗,也如同隔靴搔痒,白白葬送性命而已,楚军自叩关之时,便如入无人之境,一路长驱直入。
有守城官吏,或是商贾豪绅,闻楚军将至,便充作内应,洞开城门以迎楚军,如此情况,竟有十之四五,淮南之国,兴起于商,亦亡于商,行商作贾,唯利是图,早已有如劣根,深入人心,腐烂至了根底,无力回天,数代淮王欲行新政,皆是无疾而终,便是铁证。
楚军一路前行,淮南公的特使便是来了一波又一波,为的都是求与楚军言和,放淮南一条生路,割地c赔款c自削尊位c称臣,甚至是尊楚国为父兄,自认淮南为儿孙国,凡是曾出现在历史之中的屈辱求和之法,淮南都已用尽。
淮南卑躬屈膝,只可惜,楚军却是不近人情,对于往来使臣,所带珠宝厚仪,尽数扣下,至于使臣则是全部打发回去,不要说是求和,有些连一句完整的话还没有说出,便被搜刮了个干净,晾在寒风之中。
直到楚军临近淮南都城,淮南公这才破灭了求和的一厢情愿,楚国这一次是真的要将旗帜插上淮南王城了,不过之后淮南公的作为却也是让人颇为刮目相看,万念俱灰的淮南公并没有想要逃跑,也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发动起了淮南的最后一次冲锋。
淮南公罕见的解下了朝服,披上一套几已落灰的铠甲,走出王殿,在淮南王城的每一条街道之中,嘶喊了一日。
楚军将至,国将不存,然你们的父亲c儿子c兄弟,皆死于这帮虎狼之手,凡血液未冷之人,凡不愿做亡国之奴之人,拿起你们家中的菜刀c锄头,随寡人出城迎敌,淮南可灭,但不可束手而亡,让楚人看看,淮南仍有血性尚存。
出城迎敌,说难听点便是送死,可饶是如此,仍旧有数百人踏出了房门,手中拿着家中的菜刀,锄地的农具,慷慨赴死,其中甚至有市井的富人,尚未到弱冠之龄的稚童。
一国之大,他们都是最不起眼之人,他们不懂什么家国大义,亦不会讲什么激昂之语,生活忙碌,便可将他们困死在一间低矮的房舍之中,恐怕哪一天便是死了,除了赚到几滴眼泪,也再无半分影响,可到头来,愿意为国而死之人,也正是他们。
悲夫壮哉,可惜,其声其势,再如何引人动容,仍旧改变不了丝毫,淮南还是亡了,他们亦成了楚人刀下的亡魂。
楚国的旗帜,插上了淮南的城头,未曾染血,可依旧血腥,淮南朝臣,十之皆降于楚国,虽家破国灭,可竟仍组织的起一场朝会,虽没了君王,可却仍旧有条不紊一般,角色代入也是极快,已在为楚国尽心尽力。
有这帮人的孜孜不倦,废寝忘食,可以想见,用不了数月的时间,楚国便可将淮南完全吞下,此后不过是消化淮南之财c淮南之地,淮安之民。
也正是在淮南国破的当日,又是一则消息自西楚传出,淮南前将军宋毅,竟降于楚国为臣,一时淮南之人,天下之人,皆以贼子称之,三心二意,墙头之草,令人所不齿,谩骂之语,随处可闻。
但还没等众人骂的起劲,剧情便出现了反转,又有消息传出,宋毅之所以降于西楚,竟是因为楚国令尹徐启,打着楚王的幌子,以淮南全国之民,威逼宋毅,宋毅之降,是为了淮南的千万百姓,此番作为,堪称大义。
于是,在天下人所幻想的故事之中,楚王爱才惜才,皆以国士以待之,而宋毅虽是武将,却有仁心,为百姓性命,而委身敌国,而徐启,却是欺下瞒上,一张口舌,尽数阴诡之术,好似洞中毒蛇,枉读圣贤之书,天下皆冠之以毒士之名。
数月之间,楚国除步步侵吞淮南千里之地,更是在赤水江畔,建起了一座座数米高的箭塔,间隔百米,便有一座箭塔,沿着江畔,连绵不绝,箭塔之上皆设岗哨劲弩,居高临下,射程可由近五百步,若借风势,还可更远,江面之上凡有任何敌情异动,恐怕还未靠近江畔,便已经被射成了筛子。
沿江而设,这些箭塔的意图是再明显不过,燕北国强,人人悍勇,便是楚国,亦不敢不防,本来楚国突攻淮南,燕北便有意要横插一脚,但谁料,淮南败得如此之快,局势更是稳定的如此迅速,让燕北连见缝插针的机会都没有,如今又多了这么多箭塔屏障,则更是心中熄了想法。
楚国已然是讲淮南稳稳的吃进了口中,列国也只有羡慕而已,毕竟淮南国富,放在列国之中都是首屈一指,如今楚国尽得淮南之财,只怕是会越发的强横了,列国嫉妒,却也心忧,拿下淮南,楚国这头猛虎,是要跃出西南之地,下山噬人啊。
不过下一个楚国要吃下的,不是他国,而是此刻正一心一意,要做楚国座下的一条忠犬的宋国,本来宋队临阵反戈一击,击杀剩余淮南将士,也算有功,本是要与楚军一同杀向淮南王城的。
可与楚军同行不过半日,便只知烧杀抢掳,惊辱百姓,原本已无多少战意的淮南守军,甚至因为宋军的所作所为而激起了不少的抵抗,荣翟闻之大怒,亲自领一队轻骑,当众斩杀数千宋国违纪士卒,剩余的宋军见势不妙,哪里还敢多待,全都仓皇逃回了宋国。
不过这些事情,宋万自然是不甚在意,在他心中,楚淮一战,宋国所作所为,可是向楚国大表忠心,而且事前楚国的使臣已经应允他,楚与宋盟,不生战事,虽然只是口头允诺,可宋王仍旧是好似得了一道免死金牌一般,自以为可以安享太平,平日作风是更加的骄奢,全然不顾百姓死活。
在宋王欢天喜地的同时,却不知,楚王熊绎亲自走到牢狱之中,为宋毅脱下来囚服,换上一身的官补子,同时戴冠,佩挂剑印,身为降将,却能得一国君王如此,可以说是尊荣之至,便是宋毅都有些动容,求贤若渴,若是淮南公能及楚王一半,便也不至于此了。
宋毅初入楚廷,便被授将军玺印,更是册封大良造一职,纵观朝堂之上满朝臣工,其地位也仅次于上将军荣翟,和令尹徐启而已,可见楚王对其信任之深。
而更令人乍舌的还在后面,宋毅所参与的第一次朝会,当日楚廷之上,楚王熊绎问宋毅,“淮南国破,楚军所为,将军可怨恨寡人?”
“家国之恨,凡是有血肉之人,如何能够全然不怨,然令尹教我,亡淮南者,并未王上,而有三者,一为奸佞之臣,二为庸碌之主,三为背叛之国,知是如此,臣心中自已不怨恨王上。”
宋毅回答之不卑不亢,楚国臣工并不惊讶,毕竟是为楚王所看重之人,当然有其过人之处,但令群臣都没有想到的是,徐启先窃淮南之国,后又威逼宋毅降楚,两人之间恐怕不是仇人也相差不多,可如今听宋毅的言语,倒是对徐启颇为尊敬一般,令人诧异。
“哦,还有此事?文和不愧为楚之柱石,事事为寡人分忧。”虽当群臣,可熊绎仍是丝毫不掩饰对徐启之态度,已经超越寻常君臣良多,熊绎将目光投向徐启,徐启亦是躬身微拜。
“既知亡故国之人,为其三者,将军可想报仇雪恨?”话题一转,熊绎的目光便又转到了宋毅身上。
按照徐启所言的亡淮之人,淮南公已经败亡身死,自是无法去谈报仇雪恨,而淮南满朝的奸佞之臣,如今已经悉数尽为楚国之臣,正为楚国侵吞淮南而尽心尽力,楚王自然是不可能去自剪羽翼,那么楚王所言报仇雪恨,便唯有。
“宋国?”宋毅好似是下意识的反问一句,不过却并没有多少惊讶的意味,楚国攻宋,迟早而已,“楚军对外征战,有荣翟上将军在,臣怎敢班门弄斧,王上若欲伐宋,荣翟上将军自可反手灭之,况且臣刚入楚为臣,能力资历皆属微末,实是不敢当此重任。”
“宋将军之才,天下尽知,何必如此自谦,况且宋将军与宋国之仇,如同杀父夺妻,就如宋将军所言,凡血肉之身,如何能忍,荣翟亦想成全将军,况且若要伐宋,必渡泾水,荣翟不善水战,难免耽误战机,此之一役,还是需要宋将军挂帅才行。”
挂帅伐宋,宋毅推脱,可不曾想楚王还未说话,荣翟却已经站出劝阻宋毅,让宋毅挂帅伐宋,这是在宋毅还未归降楚国之时,便已经定下的,操纵此事的幕后之人有三,楚王熊绎,令尹徐启,剩下的一人自然便是上将军荣翟了。
伐宋,宋毅自然不会是唯一人选,之所以作此安排,并非是信任,反倒可以算是一次考验,同时也是为了保护宋毅,毕竟是从敌国招降而来的,又任此要职,若是没有一张拿得出手的投诚状,朝堂群臣早晚要生非议,相互排挤倾轧。
至于荣翟,则还有一点私心,宋毅之才,天下人知道的不少,可毕竟都是道听途说,至于他究竟是否名副其实,荣翟还是想亲自掂量掂量,若只是一个沽名钓誉之辈,他不介意让其死在伐宋的战场之上。
“将军现在可以答应了吧?”荣翟一番话语说出,还不等宋毅作答,楚王便又来了一句,好似要将宋毅逼至一个角落,让他不得不应。
“臣之私怨,不曾想蒙王上惦念,如今王上给臣报仇雪恨的机会,荣翟上将军亦成全臣下,臣如何还能推诿,唯有感激涕零,臣宋毅在此立誓,攻伐宋国,必不辜负王上信任,一月之内便可取之国,不成,臣愿授首。”宋毅也不是庸人,如何能够看不出此时朝堂之上的微妙变化,此刻他若在推,不仅已无理由,还恐惹楚王不悦。
不过也并非是被逼上路,他心中也自有所想,领兵伐宋或许便是一条捷径,不然他也不会说出后面的话语,朝堂立誓,其效用并不亚于军令状了,若是无法达成,无人提起也到还算罢了,若是有人可以追究,只怕仍会军法处置。
“宋毅听命,寡人命你为帅,领军一十五万,东渡泾水,给寡人尽取宋国之地。”既然宋毅自己要立下军令状,那熊绎自然也不会出言反对,对于宋毅的爱惜,还不至于此,不过熊绎心中对于宋毅倒是更多了几分期待。
宋国虽然软弱,宋军战力更是不堪一击,不过毕竟要东渡泾水,一路行至宋国都城,便是一路无阻,仍其大军驰骋,仍是需要不短的时间,一月之内,尽取宋国之地,如何看,都是有些短了。
况且战场多变,无有必胜之战,何人能够料想,此战会不会突生变数,比如与宋国相邻的郑卫二国,以及这两国背后的晋国c南越,这两国是否真的会任由楚国侵吞邻国,而坐视不管,这是未知数,所以如此军令,便是久经沙场的常胜老将,亦是不敢冒此风险。
不过,宋毅既然敢如此言语,或许真是有其方法,可取宋国吧。
总之,宋毅是自楚王手中接过了虎符,佩戴元帅军印,领兵出征伐宋,而赤水河畔,早便准备好了上前船只,只等宋毅与大军赶至,东渡泾水,踏上宋国国境。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