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带头赈灾
第二日一早, 除了长辈, 年轻人全都动起来了:柳氏带着江婶子跟家里擅长针线功夫的仆妇、丫头在正厅开始飞针走线忙着裁制御寒的衣物;三郎带着赵大郎、志远志高等十来人往庄子上去运粮食了;柳杨与陈氏带着几个厨娘与小厮共七八人往辣酱铺子去准备今天的赈灾事宜......
所有人都在忙,荷衣也没闲着, 她今日要去游说众家小姐, 看能不能捐些粮食衣物啥的出来, 好歹也是一份心意。
有些日子没见荷衣的两个小姑娘一听说她来了,都十分高兴, 朱巧尔故作生气:“你这人,我还以为你都把我们给忘了, 这么些日子没来看我们!”
荷衣也就顺着她的话说:“好好好, 我这不是来给我们朱小姐赔罪来了吗?今日我人在这,认打认罚, 如何?”
杜若兰被她们俩这般行为逗得抿嘴直笑:“你们俩啊!”
三个小姑娘又说了好一会子话, 荷衣才将来意说明:“今日雪灾,灾民甚多, 我这次来是想拉着你们也捐点子东西, 就当是行善积德了。”
朱巧尔与杜若兰虽然自小养尊处优, 不过也是知道如今外头在闹雪灾,如今荷衣一说要赈济灾民, 也十分上心。
朱巧尔拍着小胸脯打包票:“不说别的, 要是我家里不肯捐, 我就是掏私房钱也给你凑个三五百斤!”
杜若兰也温温柔柔地笑着, 说:“巧尔都捐了, 我自然也是要捐的, 我也不敢多说,不过一千斤还是可以的。”杜若兰家原就是在南方做绸缎生意的,家资颇丰,只不过因着家中祖母故土难离,才陪着祖母回临河居住,这一住就是好几年。
朱巧尔自然是知道杜家的情况,笑着出卖她:“对对对,荷衣你只管问她多要,你别看若兰平时打扮得素净,她有钱着呢!”
对于她们的大方赞助,荷衣自然不会拒绝,笑着敲诈她们:“不管是谁,我现在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逗得两个小姑娘直乐得花枝乱颤。
虽然三个小姑娘说着闹着,不过朱、杜二人也是出了大力气的,荷衣从朱家前脚刚走,朱巧尔与杜若兰后脚也往东市那些相熟的姑娘家去了,毕竟赈灾这种事,也是人多力量大的。
***
从朱家出来,荷衣也不着急回家,让马夫驾着马车往西市去,她要去看看柳杨舅舅施粥的情况。不过还没到辣酱铺子,就被街上热闹的声音吸引了,叫停马车一看,原来是去城外运着粮食的三郎等人回来了。
许县令还搞了套花架子,让人沿街敲锣示意,还有人在喊着“皇商林家捐粮五千斤”的话,荷衣听了不禁莞尔一笑,这招虽然有些搞笑,不过却能起到最大的宣传作用,看来这许时的爹也是个不走寻常路的。
三郎带着的车队浩浩荡荡地往县衙走去,车队被灾民团团围住缓慢向前移动。荷衣也不去凑这个热闹了,让马夫绕过这里,换一条路走。
到了辣酱铺子外头,施粥摊子还没支起来,不过辣酱铺子里头人人都忙得转不过身来:熬粥的、蒸馒头的、搬柴火的、洗锅碗瓢盆的......好不热闹!
见荷衣来了,众人笑呵呵地跟她打招呼:“姑娘来了!”
荷衣也笑眯眯地向众人问好:“大家辛苦了,等忙完这几天,过年了好好休息!”然后去找柳杨问情况。
柳杨见她来了,也立马跟她说了现在的情况:“粥已在熬着了,馒头已经蒸了一批出来,等着粥好了,三郎那边来了信儿就可以开始施粥。”
荷衣打开旁边摞得高高的蒸笼,这还是把家里能用的蒸笼全给拿过来,又管人借了好一些才凑够了二十个蒸笼。从里头拿了个粗面馒头出来掰开看了看,说到:“虽然是粗面馒头,这面倒和得好!”然后便自己拿着这个粗面馒头吃了。
对于荷衣的肯定,柳杨也是笑了笑,说:“这面还是品汤居厨房的二厨和的,有两个二厨住城里,我今日一早也把他俩给叫了过来。”
荷衣很肯定柳杨的做法:“这个时候就应该尽力把身边能用的资源都用起来,咱们家既然做了这事儿,就得做好才是。”检查了厨房的进度,又转身往外头去了。
几个小伙计正在门外摆放桌子,为一会摆放馒头与粥桶做准备,见了荷衣也直起腰来问了声好,然后继续忙碌着。
辣酱铺子一切准备妥当,如今就等着三郎那边来信儿,就可以开始施粥了。
再说三郎这边,带着车队运粮食到了县衙门口。许县令早就做好准备,只等衙差来通报,就带着身边的人往大门口走去。
一老一少当着围观的老百姓演了场“积善之家逢灾年行义举捐粮救灾”的好戏,许县令当着围观百姓、灾民的面把三郎与林家好一顿夸,只夸林家是“临河第一善人”,如果荷衣也在现场,一定会被两人尴尬的演技掉一身鸡皮疙瘩。
虽然两人尬演,不过也是感动了现场所有围观的百姓,许县令见效果差不多了,对三郎使了个眼色。
三郎自然心领神会,见好就收。双方进行粮食的交接之后,三郎又将家中已经在西市辣酱铺子做好施粥的准备之事禀告给许县令。
许县令连道数声好,然后跟围观的灾民大声说到:“今日林家已开始施粥,从明日起县衙恢复施粥早晚两次!”
灾民听得有饭吃了,竟全都跪下,齐声大呼:“感谢青天大老爷!”
许县令看着跪成一片的百姓,心中十分悲痛,大灾之年,朝廷不作为,自己这个父母官也未能庇佑一方百姓!如今大家却这样感恩,搞得他一时之间有些羞愧,又十分悲痛:“各位父老乡亲快快起来,如今西市已经开始施粥了,大家还是快去领些吃食,填饱肚子才是!”
灾民们听他这么说,才互相搀扶着往西市去。
看着三三两两离去的灾民,许县令内心感触十分复杂,朝廷总说什么每逢灾年必有,可若是朝廷赈灾及时,都是老实巴交的百姓,谁又想豁出姓名去换一口吃的呢!上不作为啊!
三郎看着许县令神色复杂,也不多问什么,便带着车队告辞回去了。
让志高带着车队回家,自己带着志远在路口下了车,徒步往西市走去。
走到跟辣酱铺子还隔了一条街的路边,就远远地已经看到辣酱铺子前排起了两条长龙。走到辣酱铺子前,才看到是柳杨搞了两条队伍,这样分发起来也比较快,不会造成道路拥堵之余,也能让灾民快些吃上饭。
林家干活的人多,维持秩序也不算难,加上柳杨一直在大声地喊:“大家不要担心,排队都能吃得上东西!”灾民们看队伍前进的速度很快,便也就安分得排着队焦急的等待着。
荷衣也帮着分发馒头,笑意满满的她将一个又一个的粗粮馒头分发出去。这一幕都落在了不远处坐在轿子里的人眼里。
许太太自然也是知道今日林家要捐粮施粥的,她也想偷偷地再了解了解自己儿子的心上人,便带着身边的人出来偷窥。
看着荷衣笑得十分灿烂的模样,许太太心中对她的满意又添了三分,对轿子外头的乳母笑着说到:“妈妈看这丫头可好?”
那乳母自然也是知道荷衣的,笑着回到:“小姐看上的人自然不会差,虽说是门户低了些,但老奴冷眼瞧着这兄妹俩都差不离,将来林秀才也是走仕途的,对咱们公子也是一份助力不是?”
许太太也十分同意乳母的话:“最重要的是时儿自己也喜欢,时儿这孩子啊!虽然说跟着三皇子是有了些长进,可身边终究还是缺了个能管着他,替他出主意的人,我瞧着这孩子就挺好!大方懂事,兴许能管着些时儿。”
一想到自己的混小子被媳妇管得死死的,许太太就觉得有趣,连脸上的笑容都变得有些幸灾乐祸起来。
乳母也想到许时被管着的模样,乐呵呵地笑了:“小公子打小就没几个人管得住,若真是有个人管着他,日子倒也是有趣儿了!”
许太太正是这个意思,两人说这话,在这看了好一会儿才打道回府。
林家捐粮的消息不到半日就传遍了整个临河的富人圈,当日下午,朱家、杜家分别捐出的两千斤粮食也送往县衙。
许县令看着堆得半满的粮仓,表示心情很好,果然林家打头是有用的!
而第二日的施粥,也多了好几家一起施粥的,加上县衙也开始施粥,城内的灾民基本都能吃上东西了。
考虑到还有很多不能进城的灾民,许县令与林家都选择在城外设了一个施粥点。
灾民们能吃饱饭,之前城内时不时因为争抢吃食而爆发的小型争端也都消失了。衙差、卫兵的工作压力也小了很多,许县令紧锁的眉头可算是松了许多。
林家的施粥持续了五日,这几日里倒是也没怎么下过雪,天气终于好了些,无论是临河还是京城的人都松了口气。
林家的施粥到今日便结束了,县衙也终于等到了朝廷的赈灾。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所有人都在忙,荷衣也没闲着, 她今日要去游说众家小姐, 看能不能捐些粮食衣物啥的出来, 好歹也是一份心意。
有些日子没见荷衣的两个小姑娘一听说她来了,都十分高兴, 朱巧尔故作生气:“你这人,我还以为你都把我们给忘了, 这么些日子没来看我们!”
荷衣也就顺着她的话说:“好好好, 我这不是来给我们朱小姐赔罪来了吗?今日我人在这,认打认罚, 如何?”
杜若兰被她们俩这般行为逗得抿嘴直笑:“你们俩啊!”
三个小姑娘又说了好一会子话, 荷衣才将来意说明:“今日雪灾,灾民甚多, 我这次来是想拉着你们也捐点子东西, 就当是行善积德了。”
朱巧尔与杜若兰虽然自小养尊处优, 不过也是知道如今外头在闹雪灾,如今荷衣一说要赈济灾民, 也十分上心。
朱巧尔拍着小胸脯打包票:“不说别的, 要是我家里不肯捐, 我就是掏私房钱也给你凑个三五百斤!”
杜若兰也温温柔柔地笑着, 说:“巧尔都捐了, 我自然也是要捐的, 我也不敢多说,不过一千斤还是可以的。”杜若兰家原就是在南方做绸缎生意的,家资颇丰,只不过因着家中祖母故土难离,才陪着祖母回临河居住,这一住就是好几年。
朱巧尔自然是知道杜家的情况,笑着出卖她:“对对对,荷衣你只管问她多要,你别看若兰平时打扮得素净,她有钱着呢!”
对于她们的大方赞助,荷衣自然不会拒绝,笑着敲诈她们:“不管是谁,我现在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逗得两个小姑娘直乐得花枝乱颤。
虽然三个小姑娘说着闹着,不过朱、杜二人也是出了大力气的,荷衣从朱家前脚刚走,朱巧尔与杜若兰后脚也往东市那些相熟的姑娘家去了,毕竟赈灾这种事,也是人多力量大的。
***
从朱家出来,荷衣也不着急回家,让马夫驾着马车往西市去,她要去看看柳杨舅舅施粥的情况。不过还没到辣酱铺子,就被街上热闹的声音吸引了,叫停马车一看,原来是去城外运着粮食的三郎等人回来了。
许县令还搞了套花架子,让人沿街敲锣示意,还有人在喊着“皇商林家捐粮五千斤”的话,荷衣听了不禁莞尔一笑,这招虽然有些搞笑,不过却能起到最大的宣传作用,看来这许时的爹也是个不走寻常路的。
三郎带着的车队浩浩荡荡地往县衙走去,车队被灾民团团围住缓慢向前移动。荷衣也不去凑这个热闹了,让马夫绕过这里,换一条路走。
到了辣酱铺子外头,施粥摊子还没支起来,不过辣酱铺子里头人人都忙得转不过身来:熬粥的、蒸馒头的、搬柴火的、洗锅碗瓢盆的......好不热闹!
见荷衣来了,众人笑呵呵地跟她打招呼:“姑娘来了!”
荷衣也笑眯眯地向众人问好:“大家辛苦了,等忙完这几天,过年了好好休息!”然后去找柳杨问情况。
柳杨见她来了,也立马跟她说了现在的情况:“粥已在熬着了,馒头已经蒸了一批出来,等着粥好了,三郎那边来了信儿就可以开始施粥。”
荷衣打开旁边摞得高高的蒸笼,这还是把家里能用的蒸笼全给拿过来,又管人借了好一些才凑够了二十个蒸笼。从里头拿了个粗面馒头出来掰开看了看,说到:“虽然是粗面馒头,这面倒和得好!”然后便自己拿着这个粗面馒头吃了。
对于荷衣的肯定,柳杨也是笑了笑,说:“这面还是品汤居厨房的二厨和的,有两个二厨住城里,我今日一早也把他俩给叫了过来。”
荷衣很肯定柳杨的做法:“这个时候就应该尽力把身边能用的资源都用起来,咱们家既然做了这事儿,就得做好才是。”检查了厨房的进度,又转身往外头去了。
几个小伙计正在门外摆放桌子,为一会摆放馒头与粥桶做准备,见了荷衣也直起腰来问了声好,然后继续忙碌着。
辣酱铺子一切准备妥当,如今就等着三郎那边来信儿,就可以开始施粥了。
再说三郎这边,带着车队运粮食到了县衙门口。许县令早就做好准备,只等衙差来通报,就带着身边的人往大门口走去。
一老一少当着围观的老百姓演了场“积善之家逢灾年行义举捐粮救灾”的好戏,许县令当着围观百姓、灾民的面把三郎与林家好一顿夸,只夸林家是“临河第一善人”,如果荷衣也在现场,一定会被两人尴尬的演技掉一身鸡皮疙瘩。
虽然两人尬演,不过也是感动了现场所有围观的百姓,许县令见效果差不多了,对三郎使了个眼色。
三郎自然心领神会,见好就收。双方进行粮食的交接之后,三郎又将家中已经在西市辣酱铺子做好施粥的准备之事禀告给许县令。
许县令连道数声好,然后跟围观的灾民大声说到:“今日林家已开始施粥,从明日起县衙恢复施粥早晚两次!”
灾民听得有饭吃了,竟全都跪下,齐声大呼:“感谢青天大老爷!”
许县令看着跪成一片的百姓,心中十分悲痛,大灾之年,朝廷不作为,自己这个父母官也未能庇佑一方百姓!如今大家却这样感恩,搞得他一时之间有些羞愧,又十分悲痛:“各位父老乡亲快快起来,如今西市已经开始施粥了,大家还是快去领些吃食,填饱肚子才是!”
灾民们听他这么说,才互相搀扶着往西市去。
看着三三两两离去的灾民,许县令内心感触十分复杂,朝廷总说什么每逢灾年必有,可若是朝廷赈灾及时,都是老实巴交的百姓,谁又想豁出姓名去换一口吃的呢!上不作为啊!
三郎看着许县令神色复杂,也不多问什么,便带着车队告辞回去了。
让志高带着车队回家,自己带着志远在路口下了车,徒步往西市走去。
走到跟辣酱铺子还隔了一条街的路边,就远远地已经看到辣酱铺子前排起了两条长龙。走到辣酱铺子前,才看到是柳杨搞了两条队伍,这样分发起来也比较快,不会造成道路拥堵之余,也能让灾民快些吃上饭。
林家干活的人多,维持秩序也不算难,加上柳杨一直在大声地喊:“大家不要担心,排队都能吃得上东西!”灾民们看队伍前进的速度很快,便也就安分得排着队焦急的等待着。
荷衣也帮着分发馒头,笑意满满的她将一个又一个的粗粮馒头分发出去。这一幕都落在了不远处坐在轿子里的人眼里。
许太太自然也是知道今日林家要捐粮施粥的,她也想偷偷地再了解了解自己儿子的心上人,便带着身边的人出来偷窥。
看着荷衣笑得十分灿烂的模样,许太太心中对她的满意又添了三分,对轿子外头的乳母笑着说到:“妈妈看这丫头可好?”
那乳母自然也是知道荷衣的,笑着回到:“小姐看上的人自然不会差,虽说是门户低了些,但老奴冷眼瞧着这兄妹俩都差不离,将来林秀才也是走仕途的,对咱们公子也是一份助力不是?”
许太太也十分同意乳母的话:“最重要的是时儿自己也喜欢,时儿这孩子啊!虽然说跟着三皇子是有了些长进,可身边终究还是缺了个能管着他,替他出主意的人,我瞧着这孩子就挺好!大方懂事,兴许能管着些时儿。”
一想到自己的混小子被媳妇管得死死的,许太太就觉得有趣,连脸上的笑容都变得有些幸灾乐祸起来。
乳母也想到许时被管着的模样,乐呵呵地笑了:“小公子打小就没几个人管得住,若真是有个人管着他,日子倒也是有趣儿了!”
许太太正是这个意思,两人说这话,在这看了好一会儿才打道回府。
林家捐粮的消息不到半日就传遍了整个临河的富人圈,当日下午,朱家、杜家分别捐出的两千斤粮食也送往县衙。
许县令看着堆得半满的粮仓,表示心情很好,果然林家打头是有用的!
而第二日的施粥,也多了好几家一起施粥的,加上县衙也开始施粥,城内的灾民基本都能吃上东西了。
考虑到还有很多不能进城的灾民,许县令与林家都选择在城外设了一个施粥点。
灾民们能吃饱饭,之前城内时不时因为争抢吃食而爆发的小型争端也都消失了。衙差、卫兵的工作压力也小了很多,许县令紧锁的眉头可算是松了许多。
林家的施粥持续了五日,这几日里倒是也没怎么下过雪,天气终于好了些,无论是临河还是京城的人都松了口气。
林家的施粥到今日便结束了,县衙也终于等到了朝廷的赈灾。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