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风烟俱净 任意东西(二)
“秋林空兮百草逝,若有香兮林中至。既萧曼以袭裾,复氤氲而绕鼻。虽脉脉兮遥闻,觉熏熏然独异。予心讶然,是乃芳兰。开非其时,宁不知寒?
于焉步兰陔,循兰池,披条数萼,凝目寻之。果然兰言:称某在斯。业经半谢,尚挺全枝。啼露眼以有待,喜采者之来迟。苟不因风而棖触,虽幽人其犹未知。
于是舁之萧斋,置之明窗。朝焉与对,夕焉与双。虑其霜厚叶薄,党孤香瘦。风影外逼,寒心内疚。乃复玉几安置,金屏掩覆。虽出入之余闲,必褰帘而三嗅。谁知朵止七花,开竟百日。晚景后凋,含章贞吉。露以冷而未唏,茎以劲而难折。瓣以敛而寿永,香以淡而味逸。商飙为之损威,凉月为之增色。留一穗之灵长,慰半生之萧瑟。
予不觉神心布覆,深情容与。析佩表洁,浴汤孤处。倚空谷以流思,静风琴而不语。歌曰:秋雁回空,秋江停波。兰独不然,芬芳弥多。秋兮秋兮,将如兰何。”
吟诵声止,场中先是寂静一片,随着有人大声叫了声“好啊”,接着响起了稀疏的掌声,继而掌声热烈了起来,叫好声连绵不绝,此起彼伏。
毕竟,叶氏行商发家,交往颇杂,真正有才学的并不多。在场的有人听出了这篇文章的精美不俗,忍不住喝采起来,后面那些掌声倒不代表鼓掌的人就听懂了此文,只不过是见到别人叫好,人云亦云。
这,居然是一篇赋哪。
赋,讲求文采c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
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和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窥端倪。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于诗。
有人沉浸于此赋之美,摇头晃脑的感叹不已:“赋者古诗之流也。始草创於荀c宋,渐恢张於贾c马。冰生乎水,初变本於典坟;青出於蓝,复增华於风雅。而後谐四声,祛八病,信斯文之美者。我国家恐文道浸衰,颂声陵迟。乃举多士,命有司。酌遗风於三代,明变雅於一时。全取其名,则号之为赋;杂用其体,亦不出乎诗。四始尽在,六义无遗。”
旁边那人也是颇有感慨:“雅音浏亮,必先体物以成章;逸思飘颻,不独登高而能赋。其工者,究笔精,穷旨趣,何惭《两京》於班固;其妙者,抽秘思骋妍词,岂谢《三都》於左思。掩黄绢之丽藻,吐白凤之奇姿。振金声於寰海,增纸价於京师。则《长杨》《羽猎》之徒,胡为比也;《景福》《灵光》之作,未足多之。所谓立意为先,能文为主。信可以凌轹《风》《骚》,超轶今古者也。今吾君网罗六艺,淘汰九流。微才无忽,片善是求。况赋者雅之列,颂之俦。可以润色鸿业,可以发挥皇猷,客有自谓握灵蛇之珠者,岂可弃之而不收。”
这二人显然是颇具才学的,在他们身边的却多有商贾,听得云里雾里,却也连连点头,露出深以为然的神情,心中却呸了声:“酸,显摆个甚!”吃不着葡萄啊。
这种场合,崔如英居然抛出了这么一篇文赋,着实出人意料。
这虽是诗的国度,但和主流导向轻视甚至鄙视曲子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于赋这种文学形式,唐人是偏爱有加的。魏晋遗风尚存,虽摒除了一无用处的清谈,但仍看重赋文。唐人爱诗,也出了不少名篇佳作,但好赋难得。
很明显,崔如英作的这篇赋文绝对是佳作,甚至可成名作。
此赋以四六言为主,有骈赋之风,但还是文赋的笔法,灵动流畅。先写发现兰花的经过,然后代兰花拟言,写兰花之情操;接着写作者移兰入室c倍加珍爱,衬托兰花品格的高洁;再接着正面讴歌兰花的“晚景后凋,含章贞吉”的品质;最后,以四言诗作结,寄寓作者的感慨。文章通过赞美兰花不以艳色媚世,徒以幽香怡人的高尚品质及兰花的清幽高洁c凌寒独秀的品性风貌,寄托了作者洁身自爱c超尘脱俗的人格追求及清高自持的处世思想。
先前发出感叹那人如是说:“据闻崔三郎在郎山隐世读书四载余,这大概便是他在郎山所作了。”
旁边那人点头赞同:“秋兮秋兮,将如兰何此赋置于此情此景,却非止是作者自语,是将叶老爷子喻为秋兰,赞其清幽脱尘之气度”笑道:“老爷子虽是一方巨贾,却向来好书,以文人自居,此赋作为寿诞贺礼,想必是最得他心的。”
果然,寿星公频频捋须,开怀而笑:“三郎,此赋可有题目?”
崔如英恭声回答:“秋兰赋。”
“好来呀,将这屏风放到书房去”老爷子都快要将颔下原本就不茂密的胡须给捋掉了,红光满面哪。
诗c词c曲c赋,这崔氏庶子简直是十项全能,貌似就没有他不会的。更令人无语的是,他竟然只有十四岁,这让普天之下千千万万十年苦读的莘莘学子情何以堪哪。《三郎文集》的诗与赋,还有这新鲜出炉的《秋兰赋》,哪一篇不能流传唱诵?随便择一篇出来也够吃一辈子的。还有那被绝大多数文人所鄙夷的《水调歌头中秋月》,文字使用到这份上,便已是常人难以企及的,更何况这阙词中所蕴含的深意与哲思,亦是足以拍案叫绝的。事实上,但凡读过《三郎文集》的人,莫不是下意识的忘却了“三郎”的年龄,或许唯有如此方能心里平衡些。
当然,有类人是不会忘却的
午时三刻,宴席开始。叶氏大宅占地百余亩,大大小小两百多间房屋,能摆设筵席的尽皆摆满,另外在偏门甬道一长溜两排桌几,也是坐满了宾客。数十个仆从一道菜接一道菜的往上传,“升平炙”c“筋头春”c“红羊拐杖”c“见风消”c“冷馋儿羹”c“水炼乳”c“仙人脔”c“乳酿鱼”c“素蒸音声部”c“单笼金乳酥”c“婆罗门清高面”c“七返膏”c“天花毕罗”香味浓郁,垂涎欲滴。
甬道里就座的大多是跟随叶氏走商路的各色商家,彼此间相熟,两巡酒一过,便开始称兄道弟c天南地北的高谈阔论起来,其中不乏捋衣卷袖猜拳行酒令的,端的是热闹非凡。
主家待客倒是做的面面俱到,每一席的菜式都一般无二,并无厚此薄彼。在甬道吃席的与一班生意上有往来的同道中人一起,落得个轻松自在。而在厅堂里的大多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自是不屑与那些令人鄙夷的商贩们同席。等级分明哪。
叶老爷子的身份较为特殊,他既是叶家家主,却也算是个读书人,年少时才名在外,怎奈商人不能参加制举,唯有接了家族担子走了行商的路子,但也是儒商。
开初,他是抵触商人这个身份的,虽然日进斗金c家财万贯,但也仅此而已,你再如何有钱,也有不了权势。重农轻商,乃是立朝之本,士农工商,商人也只是排在最末。但生在叶家,就必须担起兴旺家族的责任。他四十五岁从阿郎手上接过家主的权杖,叶家上上下下五百多口人过怎样的生活便成了他所要考虑的唯一的事情。
士c庶有别,他接手叶家甫始,便努力与士族名门搭上关系,在不损害家族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付出,放低姿态,放柔身姿,就算是阿谀奉承c拍马溜须也要与士族扯上联系。另一方面,他让利于合作伙伴,大力做慈善,铺路架桥c赈灾济贫,有“叶大善人”之美誉。
他努力了,也成功了。
叶信叶老爷子之名,在恒阳c乃至定州c河北道都鼎鼎有名。而恒阳叶氏,也成了庶族中的领军者。
今日,叶老爷子七旬寿诞,前来贺寿的有恒阳县衙c定州刺史衙门等官府人员,其中本县前三号官员悉数到场;博陵崔氏c范阳卢氏c赵郡李氏也有遣人前来,真可谓是高朋满座c蓬荜生辉,叶老爷子脸上有光,恒阳叶氏也是大出风头。
席上,老爷子不顾高龄之躯,频频举杯,畅饮开怀。座中人亦是附和连连,谈笑风生。宾主之间相谈甚欢,气氛融洽。
孰料邻近桌忽而响起嘈杂的争闹声,实在不合时宜。
红眼病
(本章完)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于焉步兰陔,循兰池,披条数萼,凝目寻之。果然兰言:称某在斯。业经半谢,尚挺全枝。啼露眼以有待,喜采者之来迟。苟不因风而棖触,虽幽人其犹未知。
于是舁之萧斋,置之明窗。朝焉与对,夕焉与双。虑其霜厚叶薄,党孤香瘦。风影外逼,寒心内疚。乃复玉几安置,金屏掩覆。虽出入之余闲,必褰帘而三嗅。谁知朵止七花,开竟百日。晚景后凋,含章贞吉。露以冷而未唏,茎以劲而难折。瓣以敛而寿永,香以淡而味逸。商飙为之损威,凉月为之增色。留一穗之灵长,慰半生之萧瑟。
予不觉神心布覆,深情容与。析佩表洁,浴汤孤处。倚空谷以流思,静风琴而不语。歌曰:秋雁回空,秋江停波。兰独不然,芬芳弥多。秋兮秋兮,将如兰何。”
吟诵声止,场中先是寂静一片,随着有人大声叫了声“好啊”,接着响起了稀疏的掌声,继而掌声热烈了起来,叫好声连绵不绝,此起彼伏。
毕竟,叶氏行商发家,交往颇杂,真正有才学的并不多。在场的有人听出了这篇文章的精美不俗,忍不住喝采起来,后面那些掌声倒不代表鼓掌的人就听懂了此文,只不过是见到别人叫好,人云亦云。
这,居然是一篇赋哪。
赋,讲求文采c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
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和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窥端倪。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于诗。
有人沉浸于此赋之美,摇头晃脑的感叹不已:“赋者古诗之流也。始草创於荀c宋,渐恢张於贾c马。冰生乎水,初变本於典坟;青出於蓝,复增华於风雅。而後谐四声,祛八病,信斯文之美者。我国家恐文道浸衰,颂声陵迟。乃举多士,命有司。酌遗风於三代,明变雅於一时。全取其名,则号之为赋;杂用其体,亦不出乎诗。四始尽在,六义无遗。”
旁边那人也是颇有感慨:“雅音浏亮,必先体物以成章;逸思飘颻,不独登高而能赋。其工者,究笔精,穷旨趣,何惭《两京》於班固;其妙者,抽秘思骋妍词,岂谢《三都》於左思。掩黄绢之丽藻,吐白凤之奇姿。振金声於寰海,增纸价於京师。则《长杨》《羽猎》之徒,胡为比也;《景福》《灵光》之作,未足多之。所谓立意为先,能文为主。信可以凌轹《风》《骚》,超轶今古者也。今吾君网罗六艺,淘汰九流。微才无忽,片善是求。况赋者雅之列,颂之俦。可以润色鸿业,可以发挥皇猷,客有自谓握灵蛇之珠者,岂可弃之而不收。”
这二人显然是颇具才学的,在他们身边的却多有商贾,听得云里雾里,却也连连点头,露出深以为然的神情,心中却呸了声:“酸,显摆个甚!”吃不着葡萄啊。
这种场合,崔如英居然抛出了这么一篇文赋,着实出人意料。
这虽是诗的国度,但和主流导向轻视甚至鄙视曲子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于赋这种文学形式,唐人是偏爱有加的。魏晋遗风尚存,虽摒除了一无用处的清谈,但仍看重赋文。唐人爱诗,也出了不少名篇佳作,但好赋难得。
很明显,崔如英作的这篇赋文绝对是佳作,甚至可成名作。
此赋以四六言为主,有骈赋之风,但还是文赋的笔法,灵动流畅。先写发现兰花的经过,然后代兰花拟言,写兰花之情操;接着写作者移兰入室c倍加珍爱,衬托兰花品格的高洁;再接着正面讴歌兰花的“晚景后凋,含章贞吉”的品质;最后,以四言诗作结,寄寓作者的感慨。文章通过赞美兰花不以艳色媚世,徒以幽香怡人的高尚品质及兰花的清幽高洁c凌寒独秀的品性风貌,寄托了作者洁身自爱c超尘脱俗的人格追求及清高自持的处世思想。
先前发出感叹那人如是说:“据闻崔三郎在郎山隐世读书四载余,这大概便是他在郎山所作了。”
旁边那人点头赞同:“秋兮秋兮,将如兰何此赋置于此情此景,却非止是作者自语,是将叶老爷子喻为秋兰,赞其清幽脱尘之气度”笑道:“老爷子虽是一方巨贾,却向来好书,以文人自居,此赋作为寿诞贺礼,想必是最得他心的。”
果然,寿星公频频捋须,开怀而笑:“三郎,此赋可有题目?”
崔如英恭声回答:“秋兰赋。”
“好来呀,将这屏风放到书房去”老爷子都快要将颔下原本就不茂密的胡须给捋掉了,红光满面哪。
诗c词c曲c赋,这崔氏庶子简直是十项全能,貌似就没有他不会的。更令人无语的是,他竟然只有十四岁,这让普天之下千千万万十年苦读的莘莘学子情何以堪哪。《三郎文集》的诗与赋,还有这新鲜出炉的《秋兰赋》,哪一篇不能流传唱诵?随便择一篇出来也够吃一辈子的。还有那被绝大多数文人所鄙夷的《水调歌头中秋月》,文字使用到这份上,便已是常人难以企及的,更何况这阙词中所蕴含的深意与哲思,亦是足以拍案叫绝的。事实上,但凡读过《三郎文集》的人,莫不是下意识的忘却了“三郎”的年龄,或许唯有如此方能心里平衡些。
当然,有类人是不会忘却的
午时三刻,宴席开始。叶氏大宅占地百余亩,大大小小两百多间房屋,能摆设筵席的尽皆摆满,另外在偏门甬道一长溜两排桌几,也是坐满了宾客。数十个仆从一道菜接一道菜的往上传,“升平炙”c“筋头春”c“红羊拐杖”c“见风消”c“冷馋儿羹”c“水炼乳”c“仙人脔”c“乳酿鱼”c“素蒸音声部”c“单笼金乳酥”c“婆罗门清高面”c“七返膏”c“天花毕罗”香味浓郁,垂涎欲滴。
甬道里就座的大多是跟随叶氏走商路的各色商家,彼此间相熟,两巡酒一过,便开始称兄道弟c天南地北的高谈阔论起来,其中不乏捋衣卷袖猜拳行酒令的,端的是热闹非凡。
主家待客倒是做的面面俱到,每一席的菜式都一般无二,并无厚此薄彼。在甬道吃席的与一班生意上有往来的同道中人一起,落得个轻松自在。而在厅堂里的大多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自是不屑与那些令人鄙夷的商贩们同席。等级分明哪。
叶老爷子的身份较为特殊,他既是叶家家主,却也算是个读书人,年少时才名在外,怎奈商人不能参加制举,唯有接了家族担子走了行商的路子,但也是儒商。
开初,他是抵触商人这个身份的,虽然日进斗金c家财万贯,但也仅此而已,你再如何有钱,也有不了权势。重农轻商,乃是立朝之本,士农工商,商人也只是排在最末。但生在叶家,就必须担起兴旺家族的责任。他四十五岁从阿郎手上接过家主的权杖,叶家上上下下五百多口人过怎样的生活便成了他所要考虑的唯一的事情。
士c庶有别,他接手叶家甫始,便努力与士族名门搭上关系,在不损害家族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付出,放低姿态,放柔身姿,就算是阿谀奉承c拍马溜须也要与士族扯上联系。另一方面,他让利于合作伙伴,大力做慈善,铺路架桥c赈灾济贫,有“叶大善人”之美誉。
他努力了,也成功了。
叶信叶老爷子之名,在恒阳c乃至定州c河北道都鼎鼎有名。而恒阳叶氏,也成了庶族中的领军者。
今日,叶老爷子七旬寿诞,前来贺寿的有恒阳县衙c定州刺史衙门等官府人员,其中本县前三号官员悉数到场;博陵崔氏c范阳卢氏c赵郡李氏也有遣人前来,真可谓是高朋满座c蓬荜生辉,叶老爷子脸上有光,恒阳叶氏也是大出风头。
席上,老爷子不顾高龄之躯,频频举杯,畅饮开怀。座中人亦是附和连连,谈笑风生。宾主之间相谈甚欢,气氛融洽。
孰料邻近桌忽而响起嘈杂的争闹声,实在不合时宜。
红眼病
(本章完)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