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老兵油子》正文 第33章 .小三的战术思想养成
1
实际上班长蛮牛他们冤枉了小三,小三是喜欢看惠儿姐,但那只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正常反应,要是他不喜欢看,那还糟糕了。不过他倒没有往其他地方想,住在别人家里,每天给他换药熬药,忙进忙出的,他还想歪了,就不对了,好歹他也算是个文化人,初中、师范的课程都学了,还会两门外语呢。
但是惠儿姐似乎对他太好了,也愈加亲近了,以前她是坐在春凳上纳鞋底,现在直接就坐在铺上,身子经常有意无意的挨到小三,让小三一时难受一时煎熬。
所以,惠儿姐去忙其他事,不是帮她娘做饭洗衣就是去那几个受枪伤的县大队队员那里帮手,惠儿姐自从恨上鬼子,自己不能去打鬼子,就想方设法去帮打鬼子的人,让他们多杀鬼子。
小三就逼迫自己不去想惠儿姐,想她胀鼓鼓的胸脯和圆滚滚的屁股。
想什么呢?对!想打仗。这次卧床疗伤,不用练刀练枪训牛牛,就想怎么打鬼子!
宣营长以前教过,要打仗就得抓“火力、机动、和情报”!
火力,不光包括装备,也包含了双方士兵的训练程度,也就是战斗力水平,因此敌情我情要心里有数,怎样想招数发扬我方的火力,抑制敌方的火力。
火力,鬼子强在什么地方?
他们训练有素,步炮协同好,士兵战术动作规范,远距离射击精准,心理素质好。
我们要跟鬼子拼火力,首先不能让鬼子发挥炮火威力,阵地战是万万搞不得的。必须贴上去打,在山区打,让鬼子的重炮没办法上山支援。
其次就不能远距离对射,小鬼子普遍枪法好,三百米外用三八大盖能准备命中半身靶,我们这边除了自己、铁师傅、班长和蛮牛外都达不到这个水平,周班长短枪还好,步枪也够呛,也就铁师傅能超过鬼子。
那我们就尽量把作战距离放到一百米之内甚至五十米,这样就便于我们发挥近战火力。我们驳壳枪多,还有自己的半自动步枪,在近距离对战中,鬼子三八大盖是手动步枪,每击发一次就必须拉拴退壳推弹上膛,再重新建立瞄准线,每打5发子弹就得重新用桥夹装填子弹。
鬼子开枪两发之间的间隔时间够驳壳枪和半自动步枪打两发甚至三发了,只有距离够近,鬼子开一枪之后就让他们再没机会开第二枪,压着他们打。
至于鬼子的机枪手,蛮牛用捷克式一向都能占上风,加上让铁师傅专门盯着鬼子指挥官和机枪手打。
我们有两支20响驳壳枪(班长、周班长),三支普通驳壳枪(蛮牛、羊倌、二瓜,二瓜本来是支汉阳造,老三牺牲后,他就换上了老三那支驳壳枪充当蛮牛的副射手)再加上自己的zh29,近距离上压制鬼子一个分队没问题。
但是如果只是压制,鬼子躲在遮蔽物或者工事后面就不好解决了,怎么办呢?
对了,这次由镇西门时,蛮牛就是用全部火力压制住伪军,然后派羊倌和姜天宝摸到可以扔的地方把伪军消灭的。就这样办,进攻时贴近敌人,速射武器先压制,掩护身后的投弹手逼近后连续投弹消灭敌人。(1)
两把快枪掩护一个投弹手,三个人组成一个突击小组,6支快枪可以组成两个小组。
自己和周班长带羊倌一个小组,班长加二瓜加姜天宝一个小组,蛮牛把驳壳枪交出来给姜天宝。
自己和班长周班长三个老兵压制没有问题,羊倌和姜天宝投弹上还要苦练,但他们三个新兵使短枪还差得远,得让班长专门练练,蛮牛机枪好,手枪就马马虎虎了。
两个投弹手不能再提篮子了,这样也太不方便了,背两副袋也不好,在背后荡来荡去的。嗯,第一次在尖山还缴获了鬼子的几顶帆布帐篷,可以裁下来,让村里的妇女帮忙用纳鞋底的粗线缝成专门装的背心,前面四个装的袋子,一边两个,后面左右一边三个,一共就背10颗。
巩式一个就一斤六两,十颗就重十六斤,再重就行动不方便了,何况还要挎支驳壳枪。背心前面中间还要缝上四个小袋子,用来放他们的10发手枪子弹桥夹。加上枪里10发,两个投弹手每人50发子弹也够了,毕竟压制主要不是靠他们(2)。羊倌和姜天宝投都远,羊倌还投得很准,只要把握好爆炸时间,争取尽量凌空爆炸,20颗的威力够鬼子喝一壶了。
2
机动就是要扬长避短,鬼子从县城到乌由镇就可以开车通过公路机动,那些丘陵地带两条腿肯定是跑不过汽车的。
所以尽量想办法在山上打,我们熟悉地形,有些悬崖陡坡事先都学班长教的那样藏好绳索,打起来把鬼子引到这些地方,攀绳而去然后毁绳,让鬼子赶到后干瞪眼,等他们另外找路,我们早不见踪影了。
但是我们必须去通公路的地方时,就得先想好对策,鬼子有三轮摩托、有卡车、装甲车,堆沙袋的方法不中用,那就要么用大石头堵路、或者砍倒大树堵路迟滞鬼子,或者人手够的话干脆把路挖断,要么挖大坑。总之不让鬼子顺顺利利通过。
而且必须在打响前就做好这件事,不能等后面才来忙活。
对了,鬼子援军为什么来这么快?
肯定是因为得到消息快,那只能是电话,有线通讯就断它的电话线,而且不是只断它一截,是到处就剪断砍断,让他接都一时半会接不好。
还有,像许家镇和乌由镇的电都是县城送过来的,需要的话也可以把电线也断掉。
小三就总结到:再有像这次由镇的战斗,要先断敌人通讯,不让敌人知道是受袭了还是线路故障,就算判断是受袭了也无从得知具体情况,同时切断敌人来援的公路桥梁,让敌人停下来慢下来。
这两次由镇和许家镇,敌人都是伪军,战斗力极其低下,如果后期是遇上鬼子坚守,打不动就要果断撤出战斗,避免被咬住合围。
3
小三又想关于情报的事,现在全靠县大队的情报,他们的眼线都是些村民和镇上的普通老百姓,也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打听到的都是些不甚重要的消息,传递消息也原始,完全是口耳相传,遇上紧急情况根本起不到作用,因为等情报传到的时候,说不定鬼子伪军的人已经先到了。
说起来背嵬小队是军分区敌工部直管,他们的情报多,但是压根没有给背嵬小队提供过情报。
小三想还是要自己多搞几条情报线,班长老早就讲过:你以为土匪就是傻乎乎的守在半道上见人就搜荷包?就抢包裹?那是最傻最笨的土匪才做的,只会这样守株待兔的山寨都不用官军剿,自己都饿死了。
真正活得好的土匪都收买了眼线的,在客栈和很多地方都布了暗线,有宝才出手,出手不空回。
背嵬小队就与尖山村的人熟,这里也不需要再发展什么眼线了,人人都是眼线。但是乌由镇、许家镇呢?县大队可能有人,但打听不到内部情报,要是鬼子里面有来源就好了。
他摇摇头知道这不可能。咦,鬼子里面不可能,但鬼子很多事情都是安排伪军和便衣队他们做,在伪军或者便衣队可以想办法嘛。
上次那个货郎不就是便衣队的吗?后来还专门让杨同宝通过县大队查证过,那个货郎叫吴老四,以前真当过几年货郎。这个人爱贪小便宜,拿了些货物去家里,小三跟着吊到他家住哪里的。
爱贪小便宜又肯当汉奸的,肯定是软骨头,这个货郎不知道露了相,下次鬼子肯定还是派他来,找机会去逮住他逼他做内线。
班长还说过:土匪出手都有章法,出手前有人踩路,有人望风,谁拦头,谁断后都是有规矩的。
以后背嵬小队也要这样办,队伍前面要派尖兵,选机灵反应快,跑得快的,本来自己带着牛牛最适合,但以后人多了肯定不能自己老当尖兵。
而且撤出战斗前一定先安排好断后的,做好交替掩护退出战斗,必要时舍弃小部分人也要保住主力,绝对不能出现国军在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后期那种无序溃散。
4
小三又想起让自己第一次受伤的掷弹筒,鬼子的掷弹筒让八路军新四军和国军都大伤脑筋,吃亏不小。
小三想到,鬼子的掷弹筒就相当于拿一个方圆十米的大圆(3)在阵地上盖来盖去,区区两三百米射程,有这样一个大圆范围的杀伤力,给对方确实带来很大的麻烦,国军的捷克式明明能压制住鬼子的歪把子机枪,但往往被掷弹筒给打掉了。
鬼子的标准战法就是九二步兵炮负责打国军的火力支撑民二四式水冷重机枪,掷弹筒消灭捷克式你防炮吧,失去火力压制,鬼子步兵就冲上了阵地,你不防炮吧,就被打掉了。尤其是二四式重机枪重近百斤,转移不便,被打掉很多。(4)
怎样对付鬼子掷弹筒呢?
对,打鬼子,先打掷弹筒手,鬼子自主作战能力强,顺位替补有章可循,打掉指挥官并不能打乱鬼子阵脚,咱们有铁师傅这个人眼望远镜,比自己的蔡司望远镜观察起来还快还方便,他在大正十年式掷弹筒有效射程内发现并打掉鬼子掷弹筒手不成问题,只要鬼子掷弹筒手被打掉,不是经验丰富的鬼子老兵,准头就差远了。
所以打鬼子,先打掷弹筒,再打指挥官,最后才打机枪手。
但伪军就不同了,打掉他们的连长排长,下面失去指挥可能就散了,打他们就先打长官再敲掉机枪。
小三又想,鬼子掷弹筒是曲射为主,重不过一斤六两,在尖山陡坡上的原木遮蔽部曾经被命中很多发,上面的沙袋加上原木都顶住了,只要顶上想办法炸不穿,鬼子掷弹筒就没辙,但是打起仗来也不可能每次都有机会构筑遮蔽部呀,以后怎生想个办法解决?
不过,小三想,最好还是搞几具掷弹筒,反正铁师傅他们以前仿制过,懂怎么使用,训练几个掷弹筒手出来,用掷弹筒对掷弹筒,不让鬼子有机会压着打。
这次受伤后天天卧床,小三每天一个人的时候就琢磨战术,是小三当队长以来,思考得最多想得最细致的,打下了未来背嵬队取胜之道。
后记:
(1)八路军经典近战战术:先放排枪就冲锋,掩护投弹手逼近扔出。是不是小三率先用这个近战战法,以后八路军新四军再推广的,有一些争议。华北八路军说他们先摸索出来的,不过小三似乎一开始就有完整的方案,不像华北八路军是不断完善总结的。但小三那时也没有刻意去写战术总结报上去。
跟鬼子老兵远距离拼枪法,八路军是吃过不少亏的(训练不够,子弹缺乏)。
(2)这种背心可比华北八路军自己用绳索绑成的“衣”好太多了,负重分配合理,10颗重量适中,而且取用方便。八路军那种方式背上绳子拴着的取下来都费劲。
3杀伤半径5米
(4)淞沪会战中,中央军18军14师42旅的36挺重机枪被鬼子用平射炮和掷弹筒打掉了32挺,剩下的也没有能够发挥什么作用。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实际上班长蛮牛他们冤枉了小三,小三是喜欢看惠儿姐,但那只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正常反应,要是他不喜欢看,那还糟糕了。不过他倒没有往其他地方想,住在别人家里,每天给他换药熬药,忙进忙出的,他还想歪了,就不对了,好歹他也算是个文化人,初中、师范的课程都学了,还会两门外语呢。
但是惠儿姐似乎对他太好了,也愈加亲近了,以前她是坐在春凳上纳鞋底,现在直接就坐在铺上,身子经常有意无意的挨到小三,让小三一时难受一时煎熬。
所以,惠儿姐去忙其他事,不是帮她娘做饭洗衣就是去那几个受枪伤的县大队队员那里帮手,惠儿姐自从恨上鬼子,自己不能去打鬼子,就想方设法去帮打鬼子的人,让他们多杀鬼子。
小三就逼迫自己不去想惠儿姐,想她胀鼓鼓的胸脯和圆滚滚的屁股。
想什么呢?对!想打仗。这次卧床疗伤,不用练刀练枪训牛牛,就想怎么打鬼子!
宣营长以前教过,要打仗就得抓“火力、机动、和情报”!
火力,不光包括装备,也包含了双方士兵的训练程度,也就是战斗力水平,因此敌情我情要心里有数,怎样想招数发扬我方的火力,抑制敌方的火力。
火力,鬼子强在什么地方?
他们训练有素,步炮协同好,士兵战术动作规范,远距离射击精准,心理素质好。
我们要跟鬼子拼火力,首先不能让鬼子发挥炮火威力,阵地战是万万搞不得的。必须贴上去打,在山区打,让鬼子的重炮没办法上山支援。
其次就不能远距离对射,小鬼子普遍枪法好,三百米外用三八大盖能准备命中半身靶,我们这边除了自己、铁师傅、班长和蛮牛外都达不到这个水平,周班长短枪还好,步枪也够呛,也就铁师傅能超过鬼子。
那我们就尽量把作战距离放到一百米之内甚至五十米,这样就便于我们发挥近战火力。我们驳壳枪多,还有自己的半自动步枪,在近距离对战中,鬼子三八大盖是手动步枪,每击发一次就必须拉拴退壳推弹上膛,再重新建立瞄准线,每打5发子弹就得重新用桥夹装填子弹。
鬼子开枪两发之间的间隔时间够驳壳枪和半自动步枪打两发甚至三发了,只有距离够近,鬼子开一枪之后就让他们再没机会开第二枪,压着他们打。
至于鬼子的机枪手,蛮牛用捷克式一向都能占上风,加上让铁师傅专门盯着鬼子指挥官和机枪手打。
我们有两支20响驳壳枪(班长、周班长),三支普通驳壳枪(蛮牛、羊倌、二瓜,二瓜本来是支汉阳造,老三牺牲后,他就换上了老三那支驳壳枪充当蛮牛的副射手)再加上自己的zh29,近距离上压制鬼子一个分队没问题。
但是如果只是压制,鬼子躲在遮蔽物或者工事后面就不好解决了,怎么办呢?
对了,这次由镇西门时,蛮牛就是用全部火力压制住伪军,然后派羊倌和姜天宝摸到可以扔的地方把伪军消灭的。就这样办,进攻时贴近敌人,速射武器先压制,掩护身后的投弹手逼近后连续投弹消灭敌人。(1)
两把快枪掩护一个投弹手,三个人组成一个突击小组,6支快枪可以组成两个小组。
自己和周班长带羊倌一个小组,班长加二瓜加姜天宝一个小组,蛮牛把驳壳枪交出来给姜天宝。
自己和班长周班长三个老兵压制没有问题,羊倌和姜天宝投弹上还要苦练,但他们三个新兵使短枪还差得远,得让班长专门练练,蛮牛机枪好,手枪就马马虎虎了。
两个投弹手不能再提篮子了,这样也太不方便了,背两副袋也不好,在背后荡来荡去的。嗯,第一次在尖山还缴获了鬼子的几顶帆布帐篷,可以裁下来,让村里的妇女帮忙用纳鞋底的粗线缝成专门装的背心,前面四个装的袋子,一边两个,后面左右一边三个,一共就背10颗。
巩式一个就一斤六两,十颗就重十六斤,再重就行动不方便了,何况还要挎支驳壳枪。背心前面中间还要缝上四个小袋子,用来放他们的10发手枪子弹桥夹。加上枪里10发,两个投弹手每人50发子弹也够了,毕竟压制主要不是靠他们(2)。羊倌和姜天宝投都远,羊倌还投得很准,只要把握好爆炸时间,争取尽量凌空爆炸,20颗的威力够鬼子喝一壶了。
2
机动就是要扬长避短,鬼子从县城到乌由镇就可以开车通过公路机动,那些丘陵地带两条腿肯定是跑不过汽车的。
所以尽量想办法在山上打,我们熟悉地形,有些悬崖陡坡事先都学班长教的那样藏好绳索,打起来把鬼子引到这些地方,攀绳而去然后毁绳,让鬼子赶到后干瞪眼,等他们另外找路,我们早不见踪影了。
但是我们必须去通公路的地方时,就得先想好对策,鬼子有三轮摩托、有卡车、装甲车,堆沙袋的方法不中用,那就要么用大石头堵路、或者砍倒大树堵路迟滞鬼子,或者人手够的话干脆把路挖断,要么挖大坑。总之不让鬼子顺顺利利通过。
而且必须在打响前就做好这件事,不能等后面才来忙活。
对了,鬼子援军为什么来这么快?
肯定是因为得到消息快,那只能是电话,有线通讯就断它的电话线,而且不是只断它一截,是到处就剪断砍断,让他接都一时半会接不好。
还有,像许家镇和乌由镇的电都是县城送过来的,需要的话也可以把电线也断掉。
小三就总结到:再有像这次由镇的战斗,要先断敌人通讯,不让敌人知道是受袭了还是线路故障,就算判断是受袭了也无从得知具体情况,同时切断敌人来援的公路桥梁,让敌人停下来慢下来。
这两次由镇和许家镇,敌人都是伪军,战斗力极其低下,如果后期是遇上鬼子坚守,打不动就要果断撤出战斗,避免被咬住合围。
3
小三又想关于情报的事,现在全靠县大队的情报,他们的眼线都是些村民和镇上的普通老百姓,也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打听到的都是些不甚重要的消息,传递消息也原始,完全是口耳相传,遇上紧急情况根本起不到作用,因为等情报传到的时候,说不定鬼子伪军的人已经先到了。
说起来背嵬小队是军分区敌工部直管,他们的情报多,但是压根没有给背嵬小队提供过情报。
小三想还是要自己多搞几条情报线,班长老早就讲过:你以为土匪就是傻乎乎的守在半道上见人就搜荷包?就抢包裹?那是最傻最笨的土匪才做的,只会这样守株待兔的山寨都不用官军剿,自己都饿死了。
真正活得好的土匪都收买了眼线的,在客栈和很多地方都布了暗线,有宝才出手,出手不空回。
背嵬小队就与尖山村的人熟,这里也不需要再发展什么眼线了,人人都是眼线。但是乌由镇、许家镇呢?县大队可能有人,但打听不到内部情报,要是鬼子里面有来源就好了。
他摇摇头知道这不可能。咦,鬼子里面不可能,但鬼子很多事情都是安排伪军和便衣队他们做,在伪军或者便衣队可以想办法嘛。
上次那个货郎不就是便衣队的吗?后来还专门让杨同宝通过县大队查证过,那个货郎叫吴老四,以前真当过几年货郎。这个人爱贪小便宜,拿了些货物去家里,小三跟着吊到他家住哪里的。
爱贪小便宜又肯当汉奸的,肯定是软骨头,这个货郎不知道露了相,下次鬼子肯定还是派他来,找机会去逮住他逼他做内线。
班长还说过:土匪出手都有章法,出手前有人踩路,有人望风,谁拦头,谁断后都是有规矩的。
以后背嵬小队也要这样办,队伍前面要派尖兵,选机灵反应快,跑得快的,本来自己带着牛牛最适合,但以后人多了肯定不能自己老当尖兵。
而且撤出战斗前一定先安排好断后的,做好交替掩护退出战斗,必要时舍弃小部分人也要保住主力,绝对不能出现国军在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后期那种无序溃散。
4
小三又想起让自己第一次受伤的掷弹筒,鬼子的掷弹筒让八路军新四军和国军都大伤脑筋,吃亏不小。
小三想到,鬼子的掷弹筒就相当于拿一个方圆十米的大圆(3)在阵地上盖来盖去,区区两三百米射程,有这样一个大圆范围的杀伤力,给对方确实带来很大的麻烦,国军的捷克式明明能压制住鬼子的歪把子机枪,但往往被掷弹筒给打掉了。
鬼子的标准战法就是九二步兵炮负责打国军的火力支撑民二四式水冷重机枪,掷弹筒消灭捷克式你防炮吧,失去火力压制,鬼子步兵就冲上了阵地,你不防炮吧,就被打掉了。尤其是二四式重机枪重近百斤,转移不便,被打掉很多。(4)
怎样对付鬼子掷弹筒呢?
对,打鬼子,先打掷弹筒手,鬼子自主作战能力强,顺位替补有章可循,打掉指挥官并不能打乱鬼子阵脚,咱们有铁师傅这个人眼望远镜,比自己的蔡司望远镜观察起来还快还方便,他在大正十年式掷弹筒有效射程内发现并打掉鬼子掷弹筒手不成问题,只要鬼子掷弹筒手被打掉,不是经验丰富的鬼子老兵,准头就差远了。
所以打鬼子,先打掷弹筒,再打指挥官,最后才打机枪手。
但伪军就不同了,打掉他们的连长排长,下面失去指挥可能就散了,打他们就先打长官再敲掉机枪。
小三又想,鬼子掷弹筒是曲射为主,重不过一斤六两,在尖山陡坡上的原木遮蔽部曾经被命中很多发,上面的沙袋加上原木都顶住了,只要顶上想办法炸不穿,鬼子掷弹筒就没辙,但是打起仗来也不可能每次都有机会构筑遮蔽部呀,以后怎生想个办法解决?
不过,小三想,最好还是搞几具掷弹筒,反正铁师傅他们以前仿制过,懂怎么使用,训练几个掷弹筒手出来,用掷弹筒对掷弹筒,不让鬼子有机会压着打。
这次受伤后天天卧床,小三每天一个人的时候就琢磨战术,是小三当队长以来,思考得最多想得最细致的,打下了未来背嵬队取胜之道。
后记:
(1)八路军经典近战战术:先放排枪就冲锋,掩护投弹手逼近扔出。是不是小三率先用这个近战战法,以后八路军新四军再推广的,有一些争议。华北八路军说他们先摸索出来的,不过小三似乎一开始就有完整的方案,不像华北八路军是不断完善总结的。但小三那时也没有刻意去写战术总结报上去。
跟鬼子老兵远距离拼枪法,八路军是吃过不少亏的(训练不够,子弹缺乏)。
(2)这种背心可比华北八路军自己用绳索绑成的“衣”好太多了,负重分配合理,10颗重量适中,而且取用方便。八路军那种方式背上绳子拴着的取下来都费劲。
3杀伤半径5米
(4)淞沪会战中,中央军18军14师42旅的36挺重机枪被鬼子用平射炮和掷弹筒打掉了32挺,剩下的也没有能够发挥什么作用。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