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香山传》正文 第62章 游万山兄弟赏景,须弥寺乐天礼
这一天,乐天兄弟又在议论自己的老爹,那天在来襄城的路上,老爹给我们兄弟讲襄城的历史人物,老爹为什么只讲政治军事方面的杰出人才,尤其突出了诸葛亮,可是对于历史上许多有名的大文士却避而不谈,像“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本朝田园诗的巨匠孟浩然,他们也都是襄城人,老爹是不知道呢?还是故意避而不谈?可以肯定,说爹不知道是不可能的,但是爹为什么要避而不谈呢?
其实那天乐天爹的谈话倒是真的有些明显偏向,讲襄城的景点,全都是讲与战争有关的:孙坚陨毙处的风林关,刘备马跃檀溪遗址,关羽水淹七军的冒口川,还有曹操得襄阳后置酒欢晏的汉滨楼,刘表的“呼鹰坛”等等。再从襄城的历史名人来看,乐天爹特别突出三国时期曹操刘备诸葛亮,其中把诸葛亮放在最突出的位置。
说来也怪,那天在古隆中看了诸葛亮留下的历史遗迹,倒是真的激起了乐天兄弟干一番事业的激情。乐天兄弟想,一个文士,如果不把自己投入到社会的政治斗争,甚至投入到国家最高层的政治风云,到头来总难免平庸而无所作为,最多也只能算在玩弄文字方面的一点雕虫小技。
也许乐天兄弟自己还没觉得,其实乐天兄弟就在这无形之间开始有了政治抱负。由此看来,我们不能不佩服乐天爹的教子有方。
王粲和孟浩然都是襄城的历史名人,是襄城值得骄傲的人物。王粲是“建安七子”之一,跟曹操曹植都有密切的关系。他虽然属于地道的文士,但是他却在他的文职位置上为曹魏政权做出了大量建设性的贡献。遗憾的是,王粲英年早逝,政治抱负未能尽意,但是他那以文士身份效命于国家社会的精神也为后世做出了榜样。
“到王粲故里去看看!”乐天提议。
“听说王粲故里在万山?”
“是的,这万山乃是襄城西部的一座名山,山上名胜古迹颇多,它既是自然的名山,又是神话和民间传说的名山,还是有众多文物古迹的文化名山,到了襄城,不到万山一游,实属遗憾。”
于是兄弟三人决定去万山一游。
万山在襄城的西部十余里的地方,跟隆中风景区在一个方向,不过比隆中风景区要近。三兄弟沿着上次去隆中的路线向西而行。上了一辆马车,一顿饭功夫就到了万山的山脚下。三兄弟下了马车,准备爬山。其实这万山并不高,从平地到山顶不过三四十丈。但是由于它绝壁临江,因此显得分外雄奇俊秀。它与南邻的柳子山(又名顺安山)比肩雄立,如两员威风凛凛的虎将,铜墙铁壁般远远地护卫着古城襄阳,历朝历代守襄阳者,均在两山之间设有“柳子关”,凡取襄阳者必先取柳子关与万山,方可到达襄阳以西走廊,直抵襄城。因此,万山自古以来就是关隘要塞,为古战场和兵家必争之地。
现在兄弟三人已经爬上了半山腰,只见万山壁立江边,拔江而起,高耸兀立,悬崖磷峋。伫立崖边向北眺望,天宽地阔,大气磅薄。远看大江浩荡东去,江面上渔帆点点;近处,几处沙洲如茵,绿意盎然;俯视崖壁之下,绿波荡漾,悠然东流,江碧峰青。乐天忽然想起,孟浩然老夫子在登万山时,写有一首非常著名的《秋登万山寄张五》(张五,字子容,时隐居在岘山近旁的白鹤山)的诗:“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洒来,共醉重阳节。”
兄弟三人继续往上。现在他们又在一处站住,他们又被万山的秀美风光再一次吸引住了,只见万山清秀飘逸,美如秀女。其主峰悠然是一位引颈高耸的秀女美丽的头部,自主峰以下面向汉江延伸,分别向东北和西北逶迤逐渐下至汉江边,形成一个巨大的“人”字。山峰两翼深入汉江,活脱脱一位少女坐在那里,两只手有些顽皮地戏玩江水;换一个角度看,又像一位仰卧着的秀女,头枕柳子山,脚蹬汉江水,尽情享受这自然之美。
乐天有些发呆,他想起了“万山临汉皋,峰岭披秀发”的诗句,还有那“飘渺出烟云,清明动毛发。留连到归时,长见西林月。”也不知这些生动的诗句来自于何朝何代的诗苑奇才,真是“山川毓秀钟于人物”,想我中华大地,山山蕴藏大地灵气,处处不乏灵秀英才。
乐天又想起这万山的神话传说,他想,自然天成的名山秀水,自然是仙境。是仙境,自然是神的故乡。乐天想起了“神女弄珠”与“解佩授珠”的神话故事,想起了这中国古代典籍中最早而又最为迷人的浪漫情爱故事。据《南都赋》注引《韩诗内传》载:春秋时,多情的郑大夫“郑交甫将适楚,遵彼汉皋台下,乃遇二神女,佩两珠,大如荆鸡之卵。”他不知二女是汉江女神,便上前挑逗说:“愿请子之佩。”二女含笑不语,解下佩珠相赠。郑交甫喜不自禁,以为得到了定情信物,接过宝珠,藏于怀中。行约数十步,回望二女,杳无踪迹,伸手探怀,已失佩珠,方悟遇到了汉水女神,不禁怅然。
由于“神女弄珠”与“汉江女神”的神话故事发生在万山,且涉及到人神之爱,因而成为中华文化史上最为著名的浪漫风景,引来历代文人学士游览踏访,留连歌咏,写下了无数的诗词歌赋,成为华夏文化史上最为瑰丽的一页。仅仅在本朝就有李百药李太白杜甫孟浩然等三十多位诗人在这里游览歌咏,互趋唱和,尽展了他们的才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九月,刘表之子刘琮降曹,曹操不战而得襄阳,军威大振,意气风发,在汉水之滨大宴群僚,庆祝胜利,随军南下的建安才子杨修徐干阮瑀陈琳应玚,以及刚刚归顺曹操的王粲共六人,都以汉江女神为题材,写下了同题作品《神女赋》。王粲在万山卜居十五年,对郑交甫遇汉江女神的故事较其他才子体会更深,把握更精,因此对汉水女神的描写可谓更加传神,达到极致。当时他的诗是这样描写汉水女神的:“体纤弱而才足,肤柔曼以丰盈。发似玄鉴,鬓类刻成。戴金羽之首饰,珥昭夜之珠珰。袭罗绮之曳衣,黼缛绣之华裳。错缤纷以杂,佩熠焜而煌。”从体肤发鬓等几个方面刻画了神女的风彩,生动地描摹了神女的鲜明生动形象。
乐天又想起了王莽追刘秀的故事。其实,王莽追刘秀的故事在中华大地上尽人皆知,自古以来,民间就传说这故事就发生在万山。
现在在乐天兄弟面前巍然屹立着三块巨古,乐天知道,这三块巨石就是民间传说为“三义石”,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个结义兄弟的化身。
此时乐天兄弟已经快要爬上万山的山顶,原来这里也有一座寺院。乐天对寺院历来颇感兴趣,于是兄弟三人向寺院走来,只见寺院山门正中有“须弥寺”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乐天心想,据大唐圣僧陈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记载,“须弥”为梵语中古天竺国神话中的高山名,它一指佛像的底座;二指佛塔或佛殿的一种底座。可见襄阳人从建万山寺庙开始,就把万山看着为佛像或佛塔的底座,寺庙则为建于这个底座之上的宝寺。三兄弟走进寺院,原来这须弥寺供奉的也是弥勒菩萨,乐天心想,看来这弥勒菩萨还是深受各地老百姓的喜爱。
正殿的墙壁上,用先秦金文书写着一首诗,乐天兄弟看那诗,写的是:“众状皆穷险,兹形独擅方。坦夷中砥砺,端正外青苍。上帝围棋局,炎君避暑床。回嗟太行路,更近利名扬。”诗人独辟蹊径,不是正面描绘万山建筑形态,而是采用“以景状寺”的艺术手法,把万山佛寺形容至神话境界。前四句写万山在襄阳西的群山中地势穷险,独擅一方,临江砥砺,端端正正地屹立于青苍天地山水之中;五六句写佛寺建于万山之巅是上帝着意布下的棋局,因为佛寺所在的地方苍翠清凉,可作炎君(炎帝)避暑的床榻;后两句抒发了对万山寺的赞美和感叹,其“回嗟太行路”是一种广义的泛指,“更近利名扬”则更为直白,说的是诗人遍游名山大川后来到万山寺,认为万山寺座落在这样的山水之中,当声名远扬。
从寺院出来,三兄弟在寺院四周来回逗留,见那须弥寺立于万山主峰的崖嘴之上,这里是一块不小的平坦台地,地势开阔,寺院周围还有一些附属建筑。墙壁上的古砖,屋顶上的古瓦,青黛古朴,用指头在墙壁上轻轻敲击,可以听到锵锵的金石之音,说明这些古石砖质量之好。
离开了须弥寺,三兄弟向台地以东鞍部下方走来,在离须弥寺不远的密林中有一口水井,泉水清冽,兄弟三人喝了一顿泉水,向山下往回走。三兄弟都有些遗憾,因为他们还没有找到王粲的故居。他们向着万山的另一边继续寻找。
div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其实那天乐天爹的谈话倒是真的有些明显偏向,讲襄城的景点,全都是讲与战争有关的:孙坚陨毙处的风林关,刘备马跃檀溪遗址,关羽水淹七军的冒口川,还有曹操得襄阳后置酒欢晏的汉滨楼,刘表的“呼鹰坛”等等。再从襄城的历史名人来看,乐天爹特别突出三国时期曹操刘备诸葛亮,其中把诸葛亮放在最突出的位置。
说来也怪,那天在古隆中看了诸葛亮留下的历史遗迹,倒是真的激起了乐天兄弟干一番事业的激情。乐天兄弟想,一个文士,如果不把自己投入到社会的政治斗争,甚至投入到国家最高层的政治风云,到头来总难免平庸而无所作为,最多也只能算在玩弄文字方面的一点雕虫小技。
也许乐天兄弟自己还没觉得,其实乐天兄弟就在这无形之间开始有了政治抱负。由此看来,我们不能不佩服乐天爹的教子有方。
王粲和孟浩然都是襄城的历史名人,是襄城值得骄傲的人物。王粲是“建安七子”之一,跟曹操曹植都有密切的关系。他虽然属于地道的文士,但是他却在他的文职位置上为曹魏政权做出了大量建设性的贡献。遗憾的是,王粲英年早逝,政治抱负未能尽意,但是他那以文士身份效命于国家社会的精神也为后世做出了榜样。
“到王粲故里去看看!”乐天提议。
“听说王粲故里在万山?”
“是的,这万山乃是襄城西部的一座名山,山上名胜古迹颇多,它既是自然的名山,又是神话和民间传说的名山,还是有众多文物古迹的文化名山,到了襄城,不到万山一游,实属遗憾。”
于是兄弟三人决定去万山一游。
万山在襄城的西部十余里的地方,跟隆中风景区在一个方向,不过比隆中风景区要近。三兄弟沿着上次去隆中的路线向西而行。上了一辆马车,一顿饭功夫就到了万山的山脚下。三兄弟下了马车,准备爬山。其实这万山并不高,从平地到山顶不过三四十丈。但是由于它绝壁临江,因此显得分外雄奇俊秀。它与南邻的柳子山(又名顺安山)比肩雄立,如两员威风凛凛的虎将,铜墙铁壁般远远地护卫着古城襄阳,历朝历代守襄阳者,均在两山之间设有“柳子关”,凡取襄阳者必先取柳子关与万山,方可到达襄阳以西走廊,直抵襄城。因此,万山自古以来就是关隘要塞,为古战场和兵家必争之地。
现在兄弟三人已经爬上了半山腰,只见万山壁立江边,拔江而起,高耸兀立,悬崖磷峋。伫立崖边向北眺望,天宽地阔,大气磅薄。远看大江浩荡东去,江面上渔帆点点;近处,几处沙洲如茵,绿意盎然;俯视崖壁之下,绿波荡漾,悠然东流,江碧峰青。乐天忽然想起,孟浩然老夫子在登万山时,写有一首非常著名的《秋登万山寄张五》(张五,字子容,时隐居在岘山近旁的白鹤山)的诗:“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洒来,共醉重阳节。”
兄弟三人继续往上。现在他们又在一处站住,他们又被万山的秀美风光再一次吸引住了,只见万山清秀飘逸,美如秀女。其主峰悠然是一位引颈高耸的秀女美丽的头部,自主峰以下面向汉江延伸,分别向东北和西北逶迤逐渐下至汉江边,形成一个巨大的“人”字。山峰两翼深入汉江,活脱脱一位少女坐在那里,两只手有些顽皮地戏玩江水;换一个角度看,又像一位仰卧着的秀女,头枕柳子山,脚蹬汉江水,尽情享受这自然之美。
乐天有些发呆,他想起了“万山临汉皋,峰岭披秀发”的诗句,还有那“飘渺出烟云,清明动毛发。留连到归时,长见西林月。”也不知这些生动的诗句来自于何朝何代的诗苑奇才,真是“山川毓秀钟于人物”,想我中华大地,山山蕴藏大地灵气,处处不乏灵秀英才。
乐天又想起这万山的神话传说,他想,自然天成的名山秀水,自然是仙境。是仙境,自然是神的故乡。乐天想起了“神女弄珠”与“解佩授珠”的神话故事,想起了这中国古代典籍中最早而又最为迷人的浪漫情爱故事。据《南都赋》注引《韩诗内传》载:春秋时,多情的郑大夫“郑交甫将适楚,遵彼汉皋台下,乃遇二神女,佩两珠,大如荆鸡之卵。”他不知二女是汉江女神,便上前挑逗说:“愿请子之佩。”二女含笑不语,解下佩珠相赠。郑交甫喜不自禁,以为得到了定情信物,接过宝珠,藏于怀中。行约数十步,回望二女,杳无踪迹,伸手探怀,已失佩珠,方悟遇到了汉水女神,不禁怅然。
由于“神女弄珠”与“汉江女神”的神话故事发生在万山,且涉及到人神之爱,因而成为中华文化史上最为著名的浪漫风景,引来历代文人学士游览踏访,留连歌咏,写下了无数的诗词歌赋,成为华夏文化史上最为瑰丽的一页。仅仅在本朝就有李百药李太白杜甫孟浩然等三十多位诗人在这里游览歌咏,互趋唱和,尽展了他们的才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九月,刘表之子刘琮降曹,曹操不战而得襄阳,军威大振,意气风发,在汉水之滨大宴群僚,庆祝胜利,随军南下的建安才子杨修徐干阮瑀陈琳应玚,以及刚刚归顺曹操的王粲共六人,都以汉江女神为题材,写下了同题作品《神女赋》。王粲在万山卜居十五年,对郑交甫遇汉江女神的故事较其他才子体会更深,把握更精,因此对汉水女神的描写可谓更加传神,达到极致。当时他的诗是这样描写汉水女神的:“体纤弱而才足,肤柔曼以丰盈。发似玄鉴,鬓类刻成。戴金羽之首饰,珥昭夜之珠珰。袭罗绮之曳衣,黼缛绣之华裳。错缤纷以杂,佩熠焜而煌。”从体肤发鬓等几个方面刻画了神女的风彩,生动地描摹了神女的鲜明生动形象。
乐天又想起了王莽追刘秀的故事。其实,王莽追刘秀的故事在中华大地上尽人皆知,自古以来,民间就传说这故事就发生在万山。
现在在乐天兄弟面前巍然屹立着三块巨古,乐天知道,这三块巨石就是民间传说为“三义石”,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个结义兄弟的化身。
此时乐天兄弟已经快要爬上万山的山顶,原来这里也有一座寺院。乐天对寺院历来颇感兴趣,于是兄弟三人向寺院走来,只见寺院山门正中有“须弥寺”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乐天心想,据大唐圣僧陈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记载,“须弥”为梵语中古天竺国神话中的高山名,它一指佛像的底座;二指佛塔或佛殿的一种底座。可见襄阳人从建万山寺庙开始,就把万山看着为佛像或佛塔的底座,寺庙则为建于这个底座之上的宝寺。三兄弟走进寺院,原来这须弥寺供奉的也是弥勒菩萨,乐天心想,看来这弥勒菩萨还是深受各地老百姓的喜爱。
正殿的墙壁上,用先秦金文书写着一首诗,乐天兄弟看那诗,写的是:“众状皆穷险,兹形独擅方。坦夷中砥砺,端正外青苍。上帝围棋局,炎君避暑床。回嗟太行路,更近利名扬。”诗人独辟蹊径,不是正面描绘万山建筑形态,而是采用“以景状寺”的艺术手法,把万山佛寺形容至神话境界。前四句写万山在襄阳西的群山中地势穷险,独擅一方,临江砥砺,端端正正地屹立于青苍天地山水之中;五六句写佛寺建于万山之巅是上帝着意布下的棋局,因为佛寺所在的地方苍翠清凉,可作炎君(炎帝)避暑的床榻;后两句抒发了对万山寺的赞美和感叹,其“回嗟太行路”是一种广义的泛指,“更近利名扬”则更为直白,说的是诗人遍游名山大川后来到万山寺,认为万山寺座落在这样的山水之中,当声名远扬。
从寺院出来,三兄弟在寺院四周来回逗留,见那须弥寺立于万山主峰的崖嘴之上,这里是一块不小的平坦台地,地势开阔,寺院周围还有一些附属建筑。墙壁上的古砖,屋顶上的古瓦,青黛古朴,用指头在墙壁上轻轻敲击,可以听到锵锵的金石之音,说明这些古石砖质量之好。
离开了须弥寺,三兄弟向台地以东鞍部下方走来,在离须弥寺不远的密林中有一口水井,泉水清冽,兄弟三人喝了一顿泉水,向山下往回走。三兄弟都有些遗憾,因为他们还没有找到王粲的故居。他们向着万山的另一边继续寻找。
div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