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玄幻魔法 >白香山传最新章节 > 白香山传TXT下载
错误举报

《白香山传》正文 第146章 苏州城乐天任职,虎丘山刺史

  三月二十九日,乐天一家人又从洛阳出发了。对于乐天一家人来说,现在去苏州也是熟门熟路,因为原先去杭州和去年从杭州回来都经过苏州。经过一个多月的沿途走走停停,于五月五日到达苏州。

  此时乐天的龙船进入了大运河的一个分叉处,这里形势险要,水流湍急,是大运河绕过苏城西南角的一个急湾。龙船进入水城,经过古老的水关桥,再驶入水关桥洞,就到了苏州城外的护城河边。一行人上岸,用马车装载行李。守城军士放下城河吊桥,乐天的车队过了连着的两座吊桥,现在出现在乐天一行人面前的是一座高大雄伟的城门,城门上方题着“盘门”两个两三尺见方的大字。

  这盘门始建于春秋时期,是苏州古城西南面的水陆城门,它由两道水关、三道陆门和瓮城相互组合而成。

  陆城门分内外二重,二门之间设有“瓮城”,可藏兵士数百人,以备突然出击之用。水城门和陆城门毗连,都是砖石结构,分内外二重。水陆城门均设有巨大的闸门,用盘车提升或关闭,可控制往来行人与船只,便于设防守城。

  从城垣北侧的石板坡道上登上城墙,可以看到整个陆门、水门套城的布置和结构全貌。城墙上的雉堞、垛口、射孔、炮洞、闸口、绞关石、天井(防火设施)均设备齐全。盘门为双层楼阁式,飞檐朱栏。盘门附近有著名的“盘门三景”瑞光塔、吴门桥和盘门城楼。

  现在乐天的车队已经行驶在一条向北的街道上。从街道上的牌子看来,这条街道叫着“甫桥西街”,它的北部是横贯苏州东西的干将路,南接繁华的十全街。

  车队在一个城堡式的建筑群大门外停下,大门上方题着雄伟的“吴子城”三字。乐天知道,这吴子城

  是苏州的内城,相当于京都长安的皇城,是历代太守府所在地。

  在州府的官员们协助下,乐天在州府安顿下来。州府的官员们听说新任刺史来了,自然都要来相见,于是乐天也就忙于应酬。

  终于安静下来,乐天来到书房,手提羊毫,一份《苏州刺史谢上表》一挥而就,其文曰:

  “臣某言:伏奉制书,授臣使持节苏州诸军事、守苏州刺史。始从郎署,出领郡长。承命若惊,省躬增感。臣某中谢。伏惟皇帝陛下,受上元之眷佑,扬列圣之耿光。大康黎元,慎择牧守。德音每发,品物咸苏。臣本书生,素无党援。谬以薄伎,三登文科。德宗皇帝擢为御史,在台三载,例转省官。永贞之初,权臣领务,遂奏录用,盖闻虚名。惟守职业,实无朋附。竟坐飞语,贬在遐藩。宪宗皇帝後知事情,却授刺史。凡历外任二十馀年。伏遇陛下,应运重光,物无废滞。

  收拾耆旧,尘忝班行。既幸逢时,常思展效。在集贤院四换星霜,供进新书二千馀卷。儒臣之分,甘老於典坟。优诏忽临,又委之符竹。分忧诚重,恋阙滋深。

  石室之书,空留笔札;金闺之籍,已去姓名。本末可明,申雪无路。岂意圣慈宏纳,不隔卑微。面辞之日,特许升殿。天颜咫尺,臣礼兢惶。不敢尽言,空怀诚恳。谢恩而出,生光於九陌之间;授训而行,布政於五湖之外。臣即以今月六日到任上讫。伏以水灾之後,物力素空。臣谨扬皇风,慰彼黎庶。臣闻有味之物,蠹虫必生;有才之人,谗言必至。事理如此,古今同途。了然辨之,惟在明圣。

  伏惟陛下,察臣此言,则天下之人,无不幸甚。江海远地,孤危小臣,虽雨露之恩,幽遐必被,而犬马之恋,亲近为荣。”

  第二天,白刺史召开州府官员会议。在会上,白刺史用一首诗开头:“版图十万户,兵笈五千人。自顾才能少,何堪宠命频!冒荣惭印绶,虚将负丝纶。候病须通脉,防流要塞津。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削使科条简,摊令赋役均。于兹为报效,安敢不躬亲。”

  白刺史说:“我们苏州是大州,版头大,人口多。不瞒各位说,来苏州当刺史,必须是三品以上官员。可是一般的州刺史五品官就可以担任,为什么在苏州任刺史必须是三品官呢?任务重大么。”白刺史喝一口茶,继续说:

  “前些年我在杭州任刺史,有不少人很羡慕,说杭州是富裕地方,在那里当一把手好,有油水。官员们你们说,他们说的‘有油水’是什么意思?”

  官员们窃窃私语起来,有的说是好捞钱,有的说是有漂亮姑娘玩,也有的说有好风景观赏。白刺史用手指头在桌子上敲敲:“大家安静,我给大家说一个笑话,我白居易在杭州捞了什么油水呢?就是两样东西,两样宝贝:两块小石头,一只小鹤。这两样东西,我把它们带到了京都,后来又带到了洛阳,现在还放在我洛阳履道里的房子里。”官员们又纷纷议论起来,白刺史用手指头在桌子上敲敲:

  “大家不要感到奇怪,我带回去的两样东西真的是宝贝,两块小石头,那小石头当然不是一般的小石头,它是杭州附近的天竺山里的奇石,你们喜欢杭州吗?你们喜欢杭州,就一定喜欢那里的天竺石。至于那只小鹤,当然是一件小玩具了,但是这小玩具有意思,也许官员们都知道‘华亭鹤’的典故,那是表示后悔,我白居易从来不做叫人后悔的事情。”乐天说到这里,官员们都陷入了沉思。

  最后白刺史说:“官员们,我白居易在杭州任了三年刺史,跟杭州百姓带来什么呢?我在离开杭州的时候,给杭州百姓题了一首《别州民》,最后两句是‘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当然,那一湖水不是我白居易带来的,我白居易不过带着大家修了一个堤坝,一个用来灌溉农田的引水渠道。我希望在苏州也能留一点什么。”

  白刺史的发言结束了,会议大厅里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一连许多天,乐天忙于召集州府会议,跟官员们交谈,了解情况。或者到处看看,做一些调查工作。

  这天,乐天想去虎丘那边看看。乐天早就知道,这虎丘又叫着海涌山,乃是苏州城的标志性景观,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苏州在春秋时是吴国的首都,吴王阖闾死后就葬于虎丘。当时的虎丘乃是吴中名胜,闻名江左,常年游人络绎不绝。有古人曾说过,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古人在评价虎丘的特色时,曾提出“九宜”之说,称虎丘宜月、宜雪、宜雨、宜烟、宜春晓、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阳。

  乐天在几位州府官员的陪同下,出了吴子城,经过阊门大街,出了苏州古城西边的阊门,向虎丘方向走来。乐天注意看那阊门,原来这阊门也跟南边的盘门相似,上有城楼,类似盘门城楼。外城门靠吊桥,瓮城为长方形,瓮城内另有套城,并有南、北两个童梓门。南童梓门通向一条街道,北童梓门通北边的城河码头。

  想不到的是,阊门外到虎丘方向有一条小河隔着,必须乘船。同行的周判官说,这一段河叫山塘河,下了船,又要走过很长一段坑坑洼洼的羊肠小道,而且沿途许多地方都有积水,要是遇上下雨,简直无法通行。乐天边走路边想,去虎丘这样有名的风景区,交通却如此不便,有些令人遗憾,是不是改变一下呢?乐天有了一个想法。

  大约走了十来里路程,虎丘到了。大家首先来到吴王阖闾的坟墓边凭吊一番。据传说,吴王夫差埋葬父亲后的第三天,就有人发现一只白虎蹲在阖闾的坟墓上,后来人们就把这里叫着虎丘山,简称虎丘。但是也有人认为这里的山势是天然生成的,阖闾的坟墓是根据地形埋葬的。

  此山虽然不太高,但是这里古树参天,周围有不少名胜。据《史记》等书记载,吴王阖闾的坟墓花了巨大代价,当时征调十万军民施工,并使用大象运输,穿土凿池,积壤为丘;灵柩外套铜椁三重,池中灌注水银,以金凫玉雁随葬,并将阖闾生前喜爱的“扁诸”、“鱼肠”等三千柄宝剑一同秘藏于幽宫深处。

  但是麻烦也随之而来,相传,吴国灭亡后的数百年间,越王勾践、秦始皇、东吴孙权等历代国君曾先后来这里探宝求剑,把这里翻挖得乱七八糟,结果都一无所获,徒劳而返。最后又由那些想保存历史古迹的人出钱重新修复坟墓。所以现在人们看到的阖闾坟墓也不知道复修了多少遍。

  关于虎丘的历史故事不少,最有名的有秦始皇虎丘凭吊,西楚霸王项羽又在此率八千子弟起兵反秦。

  虎丘作为佛教名山和游览胜地是从六朝开始的。东晋时,司徒王珣和他的弟弟司空王珉各自在山中营建别墅。后来将二人的房舍作为寺院,叫着虎丘山寺,称东寺、西寺。刘宋高僧竺道生从北方来此讲经弘法,留下了“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佳话和生公讲台、千人坐、点头石、白莲池等古迹。六朝时的虎丘即已建有佛塔,陈代张正见、江整二人咏虎丘诗有“远看银台竦,洞塔耀山庄。”和“宝塔据高垄,经台镇岭头。”之句。

  到了本朝,为避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名讳,虎丘改名“武丘”,寺名也改为“武丘报恩寺”,仍分东西两寺。大书法家颜真卿诗有“不到东西寺,於今五十春。”

  大家凭吊了阖闾墓,还要看看周围的景点。首先,大家来到断梁殿。乐天有点好奇,怎么叫着“断梁殿”呢原来所谓断梁,是说有一根梁是断的,那么让我们抬起头来仔细看一下这座殿门的正梁,它果然不是用一根整木搭成,而是分两段接合而成的,中间有明显的拼缝。在这里有一个传说,说是古代在修建虎丘庙门的时候,刚准备上梁,忽然发现原先准备作为大梁的大木料已经被作为顶梁锯成了两截。由于限期的临近,无法另外寻找到木料,老木匠赛鲁班得到艺人的指点,用搭接的方法终于如期完工。这殿堂也就叫着“断梁殿”了。

  试剑石的来历大家可能知道,吴王阖闾为了争霸天下,抓来当时最有名的铸剑高手干将莫邪夫妇,要求他们在一百天内铸造出天下独一无二的宝剑。王命难违,干将夫妇日夜不停的冶炼。三个月过去了,但是宝剑仍未达到炉火纯青,紧要关头,妻子莫邪跳入炉中,化作一缕青烟,终于铸成了干将莫邪一对雌雄宝剑。干将按期来到了海涌山,将雌剑莫邪献给了吴王。吴王挥剑试刃,将身旁大石一劈为二,就是您看到的这块巨石了。但是吴王是个暴君,当他正想提剑杀死干将,以确保宝剑举世无双时,干将却早有准备,拔出雄剑干将一挥,干将宝剑突然化为青龙,干将骑着青龙直上云霄,成为了剑神。现在贯穿苏州古城东西的大道称干将路,就是为了纪念他们。

  还有那孙武亭、憨憨泉、千人石、枕石、双井桥、虎丘塔。这虎丘塔高四十多丈,为八角仿木结构楼阁式七层砖塔,是江南少见的多层建筑,腰檐、平座、勾栏等全用砖造,外檐斗拱用砖木混合结构。

  div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