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明》正文 第九十六章 家宴(中)
虽然已经不记得从那本书中看到过,但有两个传说让朱允炆记忆犹新。
第一个传说是朱元璋出了一道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要求对出下联,朱允炆先对,却对得很不高明,对的是:“雨打羊毛一片膻”,虽然勉强对得上,却是不雅,而朱棣却脱口而出所对的是:“日照龙鳞万点金”,由此可以推算出朱棣比朱允炆的高明。
另一个传说则是朱棣趁着四处无人,居然用手拍朱允炆的后背,说道:“不意儿乃有今日”。
然后就是朱允炆没有想到叔叔居然敢如此放肆,一时不知所措,慌了手脚。不过正巧朱元璋看见如此情景,勃然大怒,狠狠地骂了朱棣一顿,但是朱允炆不但没有向朱元璋告状,反而帮朱棣说话,向皇祖父表示这是他们叔侄俩闹着玩的。皇帝这才没有追究。由此可推算出朱棣的无礼、不甘心和朱允炆的懦弱。
之所以说这两个故事是传说,因为朱允炆穿越回大明至今已将近五年,要不是从后世带回的记忆,他还真的不知道羊长的什么模样,就算偶尔的吃一顿羊肉,也被御厨们处理的干干净净,那里来的一点膻味,既然如此,又那里来的“雨打羊毛一片膻”。
而对于后一个传说,则是朱允炆做梦都想要发生的,因为他绝对不会像历史中那个建文帝一样替朱棣求情,而会借题发挥,不说除掉燕王,但凭对储君不敬,把朱棣圈禁在宗人府那是很轻松的事情。
可是在现实中,先不说皇城之内人数众多,就说自己出行,那一次不是前呼后拥的,就连去厕所,门口都会守着两个太监。朱棣想要和自己单独相处,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更不要说这么笨的事情,如果朱棣做了,以这等城府以后想篡位成皇帝,那就是妄想。
九月十八夜,受皇命一向节俭的内廷此刻也是将乾清宫殿中烛火点的内外通明。太监和宫女更是来去如飞梭般的穿行在自己的任务区域之中。
平日空旷的大殿之上,此时摆满了案几桌椅,皇帝居中而坐,身后则是江山如画的屏风,将乾清宫隐隐分成两个部分。
由于是家宴,所以宫内的妃嫔也有幸能够参加,不过在郭宁妃的主持下,在屏风后根据身份的不同依次而坐,下首是诸王尚在京师中的正妃陪宴。有子嗣的妃嫔不断透过屏风间的缝隙往外探望,当然什么也看不到,所以虽然珍馐满席,但也是食之无味。
而外侧,则在新任宗人府令的晋王朱棡安排下,朱允炆在帝位下首坐了。后诸王按照秩序依次坐下,往下是诸王世子,再往下,则是诸王从子。
戌时,在朱元璋的示意下,朱棡宣布宴席开始,先由诸子觐献贺词、贺礼,无非是万岁长寿、福如东海之类的吉祥之语,然后再是秦王朱济熺代表第三代皇室众人献词,一切繁文缛节下来,半个时辰过去,在场诸人虽已饿的前胸贴后背,但竟然是还未连水都没有喝上一口。
朱允炆则是心不在焉,情知道今天绝对不是简单的家宴,但见到朱元璋只是正襟危坐,在那里享受着儿孙的贺词。浑然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偶尔用眼瞟向诸人,但却不知道内心在想着什么。
这种猜测和等待的确不是一个很好的滋味,不过他什么也不能做,只好在那里想着两个传说发生的可能性,倒是忘了此时他身份的尴尬。
而皇太孙的端坐,在朱元璋的眼里成了沉稳而心内暗暗赞许,落在新任的宗人府令朱棡眼里却如芒刺在背。
去年大哥死后,论资排辈这个宗人府令就落在了老三的身上,虽然朱棡自负才名,但是对于皇室中的诸多礼节还是感到头痛,特别是就这次家宴,去请示父皇的时候,却得到了一句:“你是宗人令,何须朕来安排。”
这种模棱两可又带有责备意思的话,让朱棡回去之后烦恼了半天,最后还是长子朱济熺说:“太孙既为储君,当临皇上之下,藩王之上。”帮他下定了决心,不过这个决心此时看来,不但侄儿没有领情,而且众弟弟都带有不满之色。
连自己也觉得有些拍侄儿马屁之嫌,只好装作不觉,待到礼毕,父皇执箸,心才稍稍放下一点,刚要吩咐传菜,宣布宴席开始。
可是刚张开嘴,还未发出声音,余光过处,看见父皇又皱着眉头将筷子放下,于是一口气噎在喉咙,差点没有背过气去。只见朱元璋皱着眉头拈起桌上的一个水果,朱棡识得是桃子,却没有想到九月已经过去了桃子的季节。
拿着桃子,却没有说话,在那里翻来覆去的看了一会,突然沉声道:“允炆,难道你就没有礼物送给朕吗?”
听到喊自己的名字,朱允炆一抖,从遐想中惊醒过来,知道老朱的真实用意要露出了,忙离座跪下,奏道:“孙儿早准备了礼物,已经送至宫中,只待宴散后皇祖父就可以看到。”
“为什么要等宴散?朕倒是想先看看孙儿到底送的是什么礼物。”朱元璋说话时将眼睛瞟了朱棡一眼,仿佛有些不满。
“家宴之上,皇祖父如月中天,叔叔们以星拥之,孙儿不敢僭越祖宗家法,所以一直未敢出声,还请皇祖父恕罪。”
这句话说出来,朱棡的脸都黑了。皇太孙说的是没有错,大殿之中按辈分是小辈,在同辈中又以朱济熺为年长,怎么排也轮不到朱允炆说话,可是为什么偏偏说出来就不是那个味道呢。
心里想到,我可没有怠慢你啊,要不是你以皇太孙之尊,怎么可能会坐在父皇的下首?只是唱礼的时候,按照规矩,应该是由第三代最年长者代表,否则,大殿之上,光是直系就有一百多人,一个一个的献礼要等到什么时候,所以就选择了自己的儿子朱济熺。
此时看来,倒是像自己故意不给皇太孙机会一般。朱棡不由担心的望着自己的父皇,朱元璋神色倒是没有什么变化,只是淡然的说道:“孙儿是什么贺礼,不妨拿上来让朕的这些儿子也看看。”
且不说朱允炆吩咐太监将礼物抬上来,听到这句话,凡是有些心计的藩王心里皆是“咯噔”一下,朱元璋这次强调“朕的这些儿子”,而不是说“叔叔们”,其中意味就十分明显了。
“孙儿恭贺皇祖父寿诞……!”朱允炆的话声将众人从思考中拉回,于是开始注意皇太孙到底送的是什么礼物。
只看见由八个太监分别抬上四个大红托盘,上面用皇绸盖了,放置于殿中帝座前约八尺左右的距离上,由朱允炆走上前去一一揭开,顿时,一阵油墨芳香扑满整个乾清宫。
朱允炆心里暗自得意,他让工匠特地在油墨之中加入了香剂,果然达到的效果非同一般,揭开后,又跪下朗声道:“上天得知皇祖父体恤万民,心系百姓,所以垂怜钟山皇庄,自农书编撰以来,皇庄风调雨顺,各种农物试验畅顺,是以《大明百农》正值皇祖父寿诞编撰完成,共计十二目,一百三十余卷,一千五百余篇,所以孙儿借花献佛,用此来恭贺皇祖父万寿无疆、福泽万民。”
心想当初要编撰农书时老朱那急切的模样,而此时在乾清宫内,诸王所送的那些珍宝古玩,那里能是自己的对手,朱允炆正在得意,突然发觉大殿中一片寂静,却没有听到自己期望的褒奖声,偷着抬头一看。
老朱面沉如水,看不到一丝波澜,他不表态,诸王互相对视,也不敢轻易出声,心里不由狐疑起来,难道这份贺礼老朱不喜欢?
朱元璋凝视着托盘上厚厚的书籍,过了半晌,好像舒了一口气,缓缓说道:“此书即成,乃是于国于民之幸事,应该在朝堂之上昭告天下的,用来作为贺礼,朕心难安啊!!!”
一时之间,谁也摸不清皇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不褒不贬。只是说时机不当,也没有说不喜欢,朱允炆心里只想骂娘,脸上却是诚惶诚恐的模样,回道:“《大明百农》乃是皇上下旨玉成,没有得到皇上谕旨,不敢多印,而今只得这一套,是请皇祖父御览,还要请皇上题字做序,才能发行天下,以彰显皇上的爱民之意。”
还是不可置否,朱元璋点点头,示意太监将书抬下去,晋王朱棡宣布家宴开始,朱允炆这才行礼回到座位后坐下,心里七上八下的,因为他也不知道老朱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酒过三巡、菜动三箸,按照礼制,应由长子开始祝酒,现在朱标早逝,秦王暴毙。大家都放下筷子把眼光集中在晋王朱棡的身上,鉴于刚才父皇对于皇太孙的态度,又看见诸王注视自己的眼神,朱棡无可奈何之下,只得起身,举起酒杯,遥遥向朱元璋一礼,大声道:“父皇万寿,举国同庆,儿臣率诸弟祝父皇仙福永享、寿与天齐。”
说完将自己杯中酒一饮而尽,再次行礼,然后紧盯着朱元璋的反应。
当听到“仙福永享、寿与天齐”这八字熟悉的台词,正在偷着乐的朱允炆突然听到自己的上首传来朱元璋说:“允炆,朕不胜酒力,你替皇祖父将这杯酒喝了吧!!!”
~~~~~~~~~~~~~~~~~~~
p:祝各位大大“仙福永享、寿与天齐”,请原谅虫子的词穷,借用了洪教主的专享词汇,有人说,虫子不知道从哪里看了一部是是而非的明史,加上自己的主观意愿篡改的,先谢谢他老人家的抬举。朱元璋晚年历史上所记载很少,就算是太祖实录也是寥寥数语。写穿越,作者的主观意愿是少不了的。
家宴写的啰嗦一些,不过虫子只是想突出朱元璋将要弃权时的矛盾和不甘心,可能表达的不太好,还有一章,明天请关注啊,最后,还是那句老话,请大大们收藏养着,为虫子增加一些数据哈,再次拜谢。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第一个传说是朱元璋出了一道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要求对出下联,朱允炆先对,却对得很不高明,对的是:“雨打羊毛一片膻”,虽然勉强对得上,却是不雅,而朱棣却脱口而出所对的是:“日照龙鳞万点金”,由此可以推算出朱棣比朱允炆的高明。
另一个传说则是朱棣趁着四处无人,居然用手拍朱允炆的后背,说道:“不意儿乃有今日”。
然后就是朱允炆没有想到叔叔居然敢如此放肆,一时不知所措,慌了手脚。不过正巧朱元璋看见如此情景,勃然大怒,狠狠地骂了朱棣一顿,但是朱允炆不但没有向朱元璋告状,反而帮朱棣说话,向皇祖父表示这是他们叔侄俩闹着玩的。皇帝这才没有追究。由此可推算出朱棣的无礼、不甘心和朱允炆的懦弱。
之所以说这两个故事是传说,因为朱允炆穿越回大明至今已将近五年,要不是从后世带回的记忆,他还真的不知道羊长的什么模样,就算偶尔的吃一顿羊肉,也被御厨们处理的干干净净,那里来的一点膻味,既然如此,又那里来的“雨打羊毛一片膻”。
而对于后一个传说,则是朱允炆做梦都想要发生的,因为他绝对不会像历史中那个建文帝一样替朱棣求情,而会借题发挥,不说除掉燕王,但凭对储君不敬,把朱棣圈禁在宗人府那是很轻松的事情。
可是在现实中,先不说皇城之内人数众多,就说自己出行,那一次不是前呼后拥的,就连去厕所,门口都会守着两个太监。朱棣想要和自己单独相处,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更不要说这么笨的事情,如果朱棣做了,以这等城府以后想篡位成皇帝,那就是妄想。
九月十八夜,受皇命一向节俭的内廷此刻也是将乾清宫殿中烛火点的内外通明。太监和宫女更是来去如飞梭般的穿行在自己的任务区域之中。
平日空旷的大殿之上,此时摆满了案几桌椅,皇帝居中而坐,身后则是江山如画的屏风,将乾清宫隐隐分成两个部分。
由于是家宴,所以宫内的妃嫔也有幸能够参加,不过在郭宁妃的主持下,在屏风后根据身份的不同依次而坐,下首是诸王尚在京师中的正妃陪宴。有子嗣的妃嫔不断透过屏风间的缝隙往外探望,当然什么也看不到,所以虽然珍馐满席,但也是食之无味。
而外侧,则在新任宗人府令的晋王朱棡安排下,朱允炆在帝位下首坐了。后诸王按照秩序依次坐下,往下是诸王世子,再往下,则是诸王从子。
戌时,在朱元璋的示意下,朱棡宣布宴席开始,先由诸子觐献贺词、贺礼,无非是万岁长寿、福如东海之类的吉祥之语,然后再是秦王朱济熺代表第三代皇室众人献词,一切繁文缛节下来,半个时辰过去,在场诸人虽已饿的前胸贴后背,但竟然是还未连水都没有喝上一口。
朱允炆则是心不在焉,情知道今天绝对不是简单的家宴,但见到朱元璋只是正襟危坐,在那里享受着儿孙的贺词。浑然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偶尔用眼瞟向诸人,但却不知道内心在想着什么。
这种猜测和等待的确不是一个很好的滋味,不过他什么也不能做,只好在那里想着两个传说发生的可能性,倒是忘了此时他身份的尴尬。
而皇太孙的端坐,在朱元璋的眼里成了沉稳而心内暗暗赞许,落在新任的宗人府令朱棡眼里却如芒刺在背。
去年大哥死后,论资排辈这个宗人府令就落在了老三的身上,虽然朱棡自负才名,但是对于皇室中的诸多礼节还是感到头痛,特别是就这次家宴,去请示父皇的时候,却得到了一句:“你是宗人令,何须朕来安排。”
这种模棱两可又带有责备意思的话,让朱棡回去之后烦恼了半天,最后还是长子朱济熺说:“太孙既为储君,当临皇上之下,藩王之上。”帮他下定了决心,不过这个决心此时看来,不但侄儿没有领情,而且众弟弟都带有不满之色。
连自己也觉得有些拍侄儿马屁之嫌,只好装作不觉,待到礼毕,父皇执箸,心才稍稍放下一点,刚要吩咐传菜,宣布宴席开始。
可是刚张开嘴,还未发出声音,余光过处,看见父皇又皱着眉头将筷子放下,于是一口气噎在喉咙,差点没有背过气去。只见朱元璋皱着眉头拈起桌上的一个水果,朱棡识得是桃子,却没有想到九月已经过去了桃子的季节。
拿着桃子,却没有说话,在那里翻来覆去的看了一会,突然沉声道:“允炆,难道你就没有礼物送给朕吗?”
听到喊自己的名字,朱允炆一抖,从遐想中惊醒过来,知道老朱的真实用意要露出了,忙离座跪下,奏道:“孙儿早准备了礼物,已经送至宫中,只待宴散后皇祖父就可以看到。”
“为什么要等宴散?朕倒是想先看看孙儿到底送的是什么礼物。”朱元璋说话时将眼睛瞟了朱棡一眼,仿佛有些不满。
“家宴之上,皇祖父如月中天,叔叔们以星拥之,孙儿不敢僭越祖宗家法,所以一直未敢出声,还请皇祖父恕罪。”
这句话说出来,朱棡的脸都黑了。皇太孙说的是没有错,大殿之中按辈分是小辈,在同辈中又以朱济熺为年长,怎么排也轮不到朱允炆说话,可是为什么偏偏说出来就不是那个味道呢。
心里想到,我可没有怠慢你啊,要不是你以皇太孙之尊,怎么可能会坐在父皇的下首?只是唱礼的时候,按照规矩,应该是由第三代最年长者代表,否则,大殿之上,光是直系就有一百多人,一个一个的献礼要等到什么时候,所以就选择了自己的儿子朱济熺。
此时看来,倒是像自己故意不给皇太孙机会一般。朱棡不由担心的望着自己的父皇,朱元璋神色倒是没有什么变化,只是淡然的说道:“孙儿是什么贺礼,不妨拿上来让朕的这些儿子也看看。”
且不说朱允炆吩咐太监将礼物抬上来,听到这句话,凡是有些心计的藩王心里皆是“咯噔”一下,朱元璋这次强调“朕的这些儿子”,而不是说“叔叔们”,其中意味就十分明显了。
“孙儿恭贺皇祖父寿诞……!”朱允炆的话声将众人从思考中拉回,于是开始注意皇太孙到底送的是什么礼物。
只看见由八个太监分别抬上四个大红托盘,上面用皇绸盖了,放置于殿中帝座前约八尺左右的距离上,由朱允炆走上前去一一揭开,顿时,一阵油墨芳香扑满整个乾清宫。
朱允炆心里暗自得意,他让工匠特地在油墨之中加入了香剂,果然达到的效果非同一般,揭开后,又跪下朗声道:“上天得知皇祖父体恤万民,心系百姓,所以垂怜钟山皇庄,自农书编撰以来,皇庄风调雨顺,各种农物试验畅顺,是以《大明百农》正值皇祖父寿诞编撰完成,共计十二目,一百三十余卷,一千五百余篇,所以孙儿借花献佛,用此来恭贺皇祖父万寿无疆、福泽万民。”
心想当初要编撰农书时老朱那急切的模样,而此时在乾清宫内,诸王所送的那些珍宝古玩,那里能是自己的对手,朱允炆正在得意,突然发觉大殿中一片寂静,却没有听到自己期望的褒奖声,偷着抬头一看。
老朱面沉如水,看不到一丝波澜,他不表态,诸王互相对视,也不敢轻易出声,心里不由狐疑起来,难道这份贺礼老朱不喜欢?
朱元璋凝视着托盘上厚厚的书籍,过了半晌,好像舒了一口气,缓缓说道:“此书即成,乃是于国于民之幸事,应该在朝堂之上昭告天下的,用来作为贺礼,朕心难安啊!!!”
一时之间,谁也摸不清皇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不褒不贬。只是说时机不当,也没有说不喜欢,朱允炆心里只想骂娘,脸上却是诚惶诚恐的模样,回道:“《大明百农》乃是皇上下旨玉成,没有得到皇上谕旨,不敢多印,而今只得这一套,是请皇祖父御览,还要请皇上题字做序,才能发行天下,以彰显皇上的爱民之意。”
还是不可置否,朱元璋点点头,示意太监将书抬下去,晋王朱棡宣布家宴开始,朱允炆这才行礼回到座位后坐下,心里七上八下的,因为他也不知道老朱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酒过三巡、菜动三箸,按照礼制,应由长子开始祝酒,现在朱标早逝,秦王暴毙。大家都放下筷子把眼光集中在晋王朱棡的身上,鉴于刚才父皇对于皇太孙的态度,又看见诸王注视自己的眼神,朱棡无可奈何之下,只得起身,举起酒杯,遥遥向朱元璋一礼,大声道:“父皇万寿,举国同庆,儿臣率诸弟祝父皇仙福永享、寿与天齐。”
说完将自己杯中酒一饮而尽,再次行礼,然后紧盯着朱元璋的反应。
当听到“仙福永享、寿与天齐”这八字熟悉的台词,正在偷着乐的朱允炆突然听到自己的上首传来朱元璋说:“允炆,朕不胜酒力,你替皇祖父将这杯酒喝了吧!!!”
~~~~~~~~~~~~~~~~~~~
p:祝各位大大“仙福永享、寿与天齐”,请原谅虫子的词穷,借用了洪教主的专享词汇,有人说,虫子不知道从哪里看了一部是是而非的明史,加上自己的主观意愿篡改的,先谢谢他老人家的抬举。朱元璋晚年历史上所记载很少,就算是太祖实录也是寥寥数语。写穿越,作者的主观意愿是少不了的。
家宴写的啰嗦一些,不过虫子只是想突出朱元璋将要弃权时的矛盾和不甘心,可能表达的不太好,还有一章,明天请关注啊,最后,还是那句老话,请大大们收藏养着,为虫子增加一些数据哈,再次拜谢。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