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好男儿》正文 第六十章 兄弟(二)
“我不知道。你自己掀开被子看一看吧。”常惠跟她开起了玩笑。
娟姑娘的脸一下子就红了,“好你个常惠,连姐姐也敢捉弄!”说完装腔作势要打常惠。
这时,躺在炕床上的人睁开眼睛醒了过来,好奇地朝屋子里四处张望着,“我这是在哪儿啊?”
常惠一把抓住了娟姑娘的手,听到说话声,连忙道:“病人醒了,休要胡闹了。”然后放开了她。
娟姑娘道:“你还不知道吧?我们大掌柜的救了你!你已经从鬼门关上走过一回的了啦!”
那人便用有些虚弱的声音说道:“多谢大掌柜的,大恩不言报。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我的再生父母。”说完就挣扎着要下床给常惠行礼。
常惠一把摁住了他,一则他身体还很虚弱,二则他赤身裸体的,有娟姑娘在场。“不必多礼了,你身体还没全好,先躺着吧。”然后又对娟姑娘道:“姐姐,这回可以去端粥过来了。”
娟姑娘已知被救下的是个男的,便一路笑着跑去端粥去了。
常惠问床上的男子,“兄弟,你叫什么名字?”
那人答道:“我姓张,没有名字。家里排行老三,村里人都叫我张三。”
古代的穷人,有好多都是没有名字的。就是男子,甚至是一些名人贵族,取的名字也很随意的,比如说大名鼎鼎的郑庄公,名字叫寤生,翻译成现代文就是叫难产。姓名制度一直到汉代后期才开始健全的。所以武帝时期,有人没有名字并不足为奇。不过,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姓,这一点与日本人大不相同。日本人直到十九世纪末期的时候,还都是有名无姓。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政府强制要求日本国民都必须有姓,于是乎,很多的姓一下子就冒出来了。井边生的,就叫井上,也有取田野的,叫松下的,反正五花八门。
但在中国,那可不行,没有名可以,但不能没有姓,连换个姓那都是辱没祖宗的大事。所以便有“大丈夫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及“三姓家奴”这一说。
常惠点了一下头,又接着问道:“张三,那你又是怎么一个人在这么冷的天里出现在我们店铺前的?”
张三一听,有些难过地道:“我是代郡人,家里穷,大哥入了伍,战死沙场了。我饭量大,家里养不活我,原本打算去长安城里混口饭吃的。走到这儿的时候,又冷又饿,实在走不动了,就找了一个背风的地方想休息一下,睡上一觉。没想到这一觉就差点睡过去了。多谢恩公施手相救。”
“这么大冷的天,你又穿得这么单薄,你就不怕被冻成冰棍啊?”常惠看着他,甚感可怜。
“在家没饭吃,也是一个死。还不如出来闯荡一下,说不定还能混条活路的。”张三说完又低下了头。
有上顿没有下顿,这样的日子常惠一穿越过来他也是经历过了的。幸好,他及时做出了一个明智的决定,卖身为奴,才及时摆脱了这一困境,逐渐走到了今天的地步。当初自己卖身为奴,不也是多多少少带有背水一战的味道吗?
他从眼前的这一个小伙子身上仿佛看到了半年多前的自己,心里暗暗有意帮上他一把,便把自己当初的那两身麻衣找了出来,“这衣服就送你了,你暂时穿上吧。”
张三谢过常惠,穿上了那一身麻衣。
这时,娟姑娘端了温好的粥过来,“粥好了,可以吃了。”
张三便接过粥,狼吞虎咽起来。
“慢点吃,还有的呢!”娟姑娘笑着道。
张三的胃口确实很好,几下就把一碗粥喝完了,然后捧着个碗。
常惠笑了,对娟姑娘道:“姐姐,再给他盛一碗过来吧。”
娟姑娘便接了碗,又去盛粥去了。
常惠便趁着这个空闲接着问道:“你今年多大了?”
张三想了一下道:“我啊,都十五岁了。”
常惠心生感慨,一个十五岁的孩子,放在现代社会,还不一个个都是爹妈供着、爷爷奶奶疼着,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的?可是,放到西汉,就得独自一个人谋生路的了。不过,少年成名的人也不少。前有项橐七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后有甘罗十二岁就做了秦国丞相。
他把话题接了过去,“十五岁啊,你比我还小一岁的。这样吧,我没有弟弟,你以后就叫我哥哥得了。刚才那位,是我认的姐姐,你也可以跟我叫他姐姐。”
听眼前的这个大掌柜的让自己叫他哥哥,张三顿时受宠若惊,吃了一碗粥之后,元气马上恢复了不少,下地磕了个响头,道:“既然恩公不嫌弃我,小弟愿意追随哥哥,终身服侍哥哥。”
常惠连忙将张三扶起,“好兄弟,快起来吧。”
张三起来,复又坐到炕上,摸了摸脑袋,道:“哥哥,做弟弟的别的本事没有,但有一身蛮力在身。哥哥若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只管吩咐便是了。”
常惠这才仔细打量张三的身材,十五岁就已十分魁梧的了,心中暗喜,古人果然豪爽,而且一个个力大无穷,动不动就喜欢举个鼎玩。当年项羽就是在招亲大会上举起了一个千斤重的大鼎,从而一举成名,既得美人虞姬,又得千军,成为起义军领袖的,真的是一举两得啊。只是可惜项羽有勇而无谋,终致乌江兵败自刎。若是我这兄弟也有项羽般神力,加以我的辅佐,必定在这西汉闹它个天翻地覆的。
于是,常惠试探着问道:“兄弟,你说你有一身的蛮力,不知可曾举得起那大鼎?”
谁知道张三竟然冒出来一句:“哥哥,你说的大鼎是什么?”
常惠一脸的尴尬,不禁哑然失笑,他竟然不知道大鼎!转念一想,这又有什么好笑的呢?自己虽然知道,但也不曾见过的啊。当初,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鼎就从一般的炊器成为了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又岂是他这等草民所能轻易看到的、轻易问“鼎”的吗?他与张三之间,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不过,他的豪气又上来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皇帝也是轮流做,说不定哪年就到我家了!于是,他解释道:“鼎啊,很大的,很重的,这儿没有,要长安的京城里才有。将来有一天,哥哥就带你去问一下!”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娟姑娘的脸一下子就红了,“好你个常惠,连姐姐也敢捉弄!”说完装腔作势要打常惠。
这时,躺在炕床上的人睁开眼睛醒了过来,好奇地朝屋子里四处张望着,“我这是在哪儿啊?”
常惠一把抓住了娟姑娘的手,听到说话声,连忙道:“病人醒了,休要胡闹了。”然后放开了她。
娟姑娘道:“你还不知道吧?我们大掌柜的救了你!你已经从鬼门关上走过一回的了啦!”
那人便用有些虚弱的声音说道:“多谢大掌柜的,大恩不言报。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我的再生父母。”说完就挣扎着要下床给常惠行礼。
常惠一把摁住了他,一则他身体还很虚弱,二则他赤身裸体的,有娟姑娘在场。“不必多礼了,你身体还没全好,先躺着吧。”然后又对娟姑娘道:“姐姐,这回可以去端粥过来了。”
娟姑娘已知被救下的是个男的,便一路笑着跑去端粥去了。
常惠问床上的男子,“兄弟,你叫什么名字?”
那人答道:“我姓张,没有名字。家里排行老三,村里人都叫我张三。”
古代的穷人,有好多都是没有名字的。就是男子,甚至是一些名人贵族,取的名字也很随意的,比如说大名鼎鼎的郑庄公,名字叫寤生,翻译成现代文就是叫难产。姓名制度一直到汉代后期才开始健全的。所以武帝时期,有人没有名字并不足为奇。不过,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姓,这一点与日本人大不相同。日本人直到十九世纪末期的时候,还都是有名无姓。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政府强制要求日本国民都必须有姓,于是乎,很多的姓一下子就冒出来了。井边生的,就叫井上,也有取田野的,叫松下的,反正五花八门。
但在中国,那可不行,没有名可以,但不能没有姓,连换个姓那都是辱没祖宗的大事。所以便有“大丈夫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及“三姓家奴”这一说。
常惠点了一下头,又接着问道:“张三,那你又是怎么一个人在这么冷的天里出现在我们店铺前的?”
张三一听,有些难过地道:“我是代郡人,家里穷,大哥入了伍,战死沙场了。我饭量大,家里养不活我,原本打算去长安城里混口饭吃的。走到这儿的时候,又冷又饿,实在走不动了,就找了一个背风的地方想休息一下,睡上一觉。没想到这一觉就差点睡过去了。多谢恩公施手相救。”
“这么大冷的天,你又穿得这么单薄,你就不怕被冻成冰棍啊?”常惠看着他,甚感可怜。
“在家没饭吃,也是一个死。还不如出来闯荡一下,说不定还能混条活路的。”张三说完又低下了头。
有上顿没有下顿,这样的日子常惠一穿越过来他也是经历过了的。幸好,他及时做出了一个明智的决定,卖身为奴,才及时摆脱了这一困境,逐渐走到了今天的地步。当初自己卖身为奴,不也是多多少少带有背水一战的味道吗?
他从眼前的这一个小伙子身上仿佛看到了半年多前的自己,心里暗暗有意帮上他一把,便把自己当初的那两身麻衣找了出来,“这衣服就送你了,你暂时穿上吧。”
张三谢过常惠,穿上了那一身麻衣。
这时,娟姑娘端了温好的粥过来,“粥好了,可以吃了。”
张三便接过粥,狼吞虎咽起来。
“慢点吃,还有的呢!”娟姑娘笑着道。
张三的胃口确实很好,几下就把一碗粥喝完了,然后捧着个碗。
常惠笑了,对娟姑娘道:“姐姐,再给他盛一碗过来吧。”
娟姑娘便接了碗,又去盛粥去了。
常惠便趁着这个空闲接着问道:“你今年多大了?”
张三想了一下道:“我啊,都十五岁了。”
常惠心生感慨,一个十五岁的孩子,放在现代社会,还不一个个都是爹妈供着、爷爷奶奶疼着,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的?可是,放到西汉,就得独自一个人谋生路的了。不过,少年成名的人也不少。前有项橐七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后有甘罗十二岁就做了秦国丞相。
他把话题接了过去,“十五岁啊,你比我还小一岁的。这样吧,我没有弟弟,你以后就叫我哥哥得了。刚才那位,是我认的姐姐,你也可以跟我叫他姐姐。”
听眼前的这个大掌柜的让自己叫他哥哥,张三顿时受宠若惊,吃了一碗粥之后,元气马上恢复了不少,下地磕了个响头,道:“既然恩公不嫌弃我,小弟愿意追随哥哥,终身服侍哥哥。”
常惠连忙将张三扶起,“好兄弟,快起来吧。”
张三起来,复又坐到炕上,摸了摸脑袋,道:“哥哥,做弟弟的别的本事没有,但有一身蛮力在身。哥哥若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只管吩咐便是了。”
常惠这才仔细打量张三的身材,十五岁就已十分魁梧的了,心中暗喜,古人果然豪爽,而且一个个力大无穷,动不动就喜欢举个鼎玩。当年项羽就是在招亲大会上举起了一个千斤重的大鼎,从而一举成名,既得美人虞姬,又得千军,成为起义军领袖的,真的是一举两得啊。只是可惜项羽有勇而无谋,终致乌江兵败自刎。若是我这兄弟也有项羽般神力,加以我的辅佐,必定在这西汉闹它个天翻地覆的。
于是,常惠试探着问道:“兄弟,你说你有一身的蛮力,不知可曾举得起那大鼎?”
谁知道张三竟然冒出来一句:“哥哥,你说的大鼎是什么?”
常惠一脸的尴尬,不禁哑然失笑,他竟然不知道大鼎!转念一想,这又有什么好笑的呢?自己虽然知道,但也不曾见过的啊。当初,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鼎就从一般的炊器成为了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又岂是他这等草民所能轻易看到的、轻易问“鼎”的吗?他与张三之间,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不过,他的豪气又上来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皇帝也是轮流做,说不定哪年就到我家了!于是,他解释道:“鼎啊,很大的,很重的,这儿没有,要长安的京城里才有。将来有一天,哥哥就带你去问一下!”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