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生 第二章 王府话婚事拒说亲 宝翰堂说教二幼弟
“乌齐格里家的姑娘的事你也知道。”刘佳氏开口说道。
载伯涵点点头。刘佳氏说的是前任内阁学士福楙之女,去年七月二十一日北京沦陷后和她母亲、时任奉天府府尹的伯父福裕以及几个婶子一起跳井殉节了。而福楙之女去年四月才刚刚被慈禧指婚给载沣。
想想原主也怪可怜的,刚刚有了对象,还没见上一面人就没了。
想着想着载伯涵不由得伤感了起来,他知道这是受了原主的影响。虽然尚未过门,但原主似乎对福楙之女挺满意的。福楙之女殉节后原主还在日记中写到:
“伉俪虚名,夫妻休想。未睹卿容,遽尔永别焉。
记曰:且夫佳偶虚名,心哀原聘,本年七月联军入都之变,传闻画石桥福宅姑娘,先奉〇〇〇懿旨指为余之福晋,尚未拴婚通聘者,今已殉难,年方十七岁。惜哉!恸乎!特记。”
想想就觉得惋惜,十七岁,这是虚岁,按周岁十六,放在后世就是一初四、高一的小丫头,正是无忧无虑花一般的年纪。
而且福楙之女并不是平民百姓,她出身清贵,她的爷爷爱仁曾任兵部尚书,她爷爷的弟弟倭仁更是不得了,工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同治的老师,最重要的一点,他是理学大宗师,士林领袖,创立了以他的字命名的艮峰学派。她父亲是内阁学士(不是大学士,相当于大学士的秘书),妥妥的官三代,富家大小姐。
和她同时殉难的伯父是顺天府府尹,按现代的说法就是北京市市长,高官干部,和她一起赴死的两个婶子,一个是内阁侍读学士之妻,另一个是知府夫人。就这样一个在封建等级社会里,身居高位、声名显赫的官宦家都庭阖家赴死,那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斗升小民又当生活的多么悲惨。想到这些,让来自和平时代的载伯涵感到不能接受,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尽其所能改变这一切。
“你已经十九岁了(注:虚岁),不小了,也该结婚了,可惜人没了。按规矩你的婚事是要上面指婚的,但现在皇上又远在西安,看这满北京城的洋兵,还不知道皇上什么时候回来呢。等着回来就要拖得太久了,我想着先给你说门亲事,完事儿之后再上奏就行了,总归你是指过婚的。我选了选,还是觉得一等继勇侯希元的女儿伍弥忒氏家世不错,又是出了名的贤良淑德,最是合适不过。你觉得怎么样,满意的话我找孚王福晋说亲。”
载伯涵回想了一下,一等继勇侯希元是蒙古正黄旗人,官至闽浙总督,光绪二十(1894)年卒于任上。希元之女出身高贵,素有贤名,很是不错的人选,反正来到这时空也不可能搞自由恋爱什么的,能娶到一位贤惠的妻子还是不错的,于是载伯涵便准备答应下来。
不过话刚到嘴边载伯涵便停了下来,他隐约记得历史上载沣的福晋是荣禄的女儿啊。
“额娘,您容我想一想。”
随即载伯涵便在心里默念一声“图书馆”。
顿时载伯涵面前便出现了图书馆系统的界面,而坐在他对面的刘佳氏没有丝毫察觉。
载伯涵一边面不改色做思考状,一边在系统上检索起来。
很快便找到了想要的结果。原来这还是一段有名的公案。有人传八国联军侵华前慈禧给载沣指了一门亲事,八国联军侵华后为了拉拢载沣便又把宠臣,逼得头一个姑娘自杀了。
其实历史上是慈禧指婚的福宅姑娘殉节后,刘佳氏趁慈禧远在西安给载沣说了一门亲事,就是希元之女。没成想载沣从德国回来后就又把荣禄的女儿指给了他,载沣只好把与希元之女的婚事退了。
弄明白这些后,载伯涵便开口道:“还是不用了,我的婚事还是再放一放吧。”
“为什么?希元家的女儿不好吗?还是你有别的喜欢的姑娘?”刘佳氏对载伯涵的反应十分惊讶。
当然不是不好啊,就是好才不能这样害人家啊,载伯涵在心里哀叹。历史上慈禧二次指婚时都放了“大定”了,放到现代就相当于扯了结婚证还没办婚礼。真要到了那时候再退婚,这不是害人家姑娘吗?像咱这三观端正、谨记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新青年怎么可以干那种事呢?
载伯涵沉吟了一会儿,开口说道:“额娘,我这婚事恐怕还得太后点头才行。”
听到这话刘佳氏激动起来:“怎么又得她点头,她又要干什么?”
看着激动不已的刘佳氏,载伯涵也不知道该怎么开导她。他清楚刘佳氏和慈禧的矛盾由来已久。早在光绪二十二年载伯涵的便宜老爹奕譞的嫡福晋也就是慈禧的亲妹妹婉贞过世,再加上婉贞的四个儿子除了抱入宫中的光绪其余三个都夭折了,反倒让庶出的载沣袭了王爵,慈禧嫉恨不已,跑到王府大闹一番,吩咐把所有的珠宝簪环的好东西都给装入婉贞的棺材里,不给他们留下。第二年又夺走了刘佳氏最疼爱的小儿子——年仅十岁的老七载涛——将他过继给了贝子奕谟,刘佳氏可谓是痛失爱子。
而且载伯涵根据刚才查到的资料,还知道慈禧为了把荣禄之女指给载沣,毁掉了刘佳氏定的亲,再加上光绪三十四年又把养在刘佳氏房里的溥仪夺走送入宫中,这三次打击竟使刘佳氏患上了间歇性精神错乱。
想来这一次可以让刘佳氏少受一次刺激,载伯涵想到。
“额娘,您别激动,这次不见得是坏事。”载伯涵觉得还是得劝劝,“您听说赴德赔罪的事了吗?”
刘佳氏平复了下来想了想才说:“不清楚,我一妇道人家哪懂这些,有什么关系吗?”
“德国公使克林德死了,德国要求朝廷派一名亲王去德国面见德皇赔礼道歉。”
“这又有什么关系?”刘佳氏有些糊涂,随即又想到了什么,“啊,难道由你去不成?”
刘佳氏又激动起来:“她怎么能这样做?能这样做!那洋人黄头发绿眼睛的看着和鬼似得吓人,还要跑的他们的地盘上,这不是羊入虎口吗?我听说洋人的国离咱大清有十万八千里,这么远的路,路上万一出点事怎么是好……不行,你去找你庆王叔,让他说说情,免了你这差事。”
载伯涵连忙打住刘佳氏的话:“额娘,额娘!您别急,这事还没定下来。之前来旨询问,儿子推辞了,不过想来这差事还是跑不掉的,您想想还有比我更合适的吗?”
“可是那,可是那……”
“您也别担心,那洋人也不是吃人的恶鬼,和咱一样,一个鼻子俩眼。路也没您说的那么远,坐船加走路也就一个半月。”
“是这样么?”刘佳氏稍稍定了定心。
“可不是,就头几年,前年和大前年,德皇的弟弟亨利亲王还带着他的王妃两次来过胶州,就山东那窝儿。”
“那你的婚事?”
“额娘你想,此番出国,必然会和洋人拉上关系,就凭这层关系,太后也不会让我在家闲着,如此必然会重新给我指婚好拉拢儿子。”
“这么说也不见得是坏事?算了,就按你说的办吧。”
刘佳氏又和载伯涵聊了一会便回去了,载伯涵送走刘佳氏,看到明间有座西洋钟,已经是下午1点半了,他感到自己饿的都能吃下一头牛了。
急忙叫来张寿给他换上衣服弄来吃的。载伯涵狼吞虎咽的吃完午饭,肚子虽然饱了,但嘴里却不是滋味,说实在的,王府里的饭真难吃,食材虽然都是上等的,但这手艺连学校食堂的大锅饭都差着十万八千里。难怪有“醇王府里的饭菜中看不中吃的”定评。
不行,得自己弄个小厨房,一年到头吃这样的饭得疯了。
想起小厨房,载伯涵便想起了未来将要成为他的福晋的荣禄之女瓜尔佳·幼兰。刚才找到的资料上便介绍了自幼娇生惯养的瓜尔佳氏吃不惯醇王府的菜自己弄了个小厨房。想到这,载伯涵不由得好奇这位未来的福晋是怎样的一个人,便忍不住打开系统搜了起来。
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瓜尔佳氏仅比载伯涵小一岁,在这个时代算是个老姑娘了,不过从载伯涵的眼光来看还是一位青春少女。
但关键是这位慈禧太后的干女儿太特立独行了,不但性格活泼,脾气火爆,喜扮男装,骑马照相,打牌、喝酒、抽烟样样都会,还很不安分,辛亥革命后心心念念要复辟,用财物拉拢军阀还常被中间人骗。自尊心极强,后来被端庄太妃严厉训斥,竟回府后吞鸦片自杀了。就这性格脾气,放到载伯涵前世估计没几个敢惹的。而且搜到的照片那样子实在闹心,虽说有化妆和照相技术的问题,但底子最多也就一般人。
发现瓜尔佳氏竟是如此一个“妙人”后,载伯涵实在是说不出话来了,真是被吓到了。
但回想一下,好像原主记忆中的瓜尔佳氏和自己资料上的有些出入。
“张伴儿,荣禄荣大人家的姑娘你听说过吗?”
“回王爷,奴才听说过,那可是位奇女子。据说她美若天仙,就连洋人都夸赞她漂亮。琴棋书画样样不差,骑马打枪不输男子,喜好照相。最厉害的是她十二岁就开了一家中国兴业银行,百文钱就能开个户,还有利息,北京城里不少人都往里存钱呢,据说分行都开到南方去了。”
张寿的回答令载伯涵诧异不已,从这位瓜尔佳氏的行事上载伯涵看到了穿越者的影子,这事儿有意思了。
不过载伯涵又有些担心。如果瓜尔佳氏真是穿越者,还弄出来这么大的的场面,根据“蝴蝶效应”,今后的历史走向不知道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而且有第二个穿越者就可能有第三个第四个甚至更多,穿越者越多对历史走向的影响就越大。
到现在载伯涵还没有确认这个时空和前世是同一个世界还是平行世界,只是根据记忆和搜到的资料对比来看,除了瓜尔佳氏外并没有什么偏差。但愿瓜尔佳氏只是一个特例,载伯涵默默地祈祷。
来到宝瀚堂,载洵、载涛就到了。行过礼后命二人坐下,随后就问起两人的学习情况。两人倒是对答如常,让载伯涵松了口气,看来醇王府的家教还是不错的,两人都不是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载伯涵看着眼前这俩便宜弟弟,若是日后真的成为摄政王,这两人就是自己的左膀右臂了,得好好培养一番才行。先给他们加几门功课吧。
“你俩的国语学的怎样?”载伯涵又问道。
这里的“国语”指的是满语,清代的皇族都要学习满语,继承了原主记忆的载伯涵也已经精通满语了。但载伯涵觉得学这真没用处,纯粹是浪费时间。等以后掌了权,把那些会满语又没啥真本事宗室都通通打发他们去翻译档案去,把清代那些满文档案全翻译成汉语,再让他们自己建个满语培训班,谁爱学谁学去,只要有人能看懂满文档案就行,还省得那些宗室瞎捣乱。
“这,学得还行吧。”载洵有点底气不足地说着,载涛则说:“没问题,要不您考考?”
载伯涵顿时了然,看来载洵涛学得不错,载洵就差些了,也是满文这种没人用都快死了的语言,确实没几个愿意学的。
“哎,算了吧,国语的学习就慢慢来吧。”
听到载伯涵说不用考校,载洵松了一口气。
“国语可以缓,不过有件事不能缓,赶明儿我再给你俩找几个老师,学一学数学还有洋文,载洵你学英文,至于载涛你就学德文吧。”
“啊?要学洋文?哪的洋文?数学?是算学吗?”载洵听到要学洋文有点迷糊,载涛却是眼睛一亮。
“没错,就是算学,同文馆里学的那些,听说过没有?。”
听到这回答载洵有些傻眼,载涛也有点迷糊了。“听我说,国家现在这个样子你们也见了,说句难听的话,说不准哪天咱就都要成亡国奴了。”载伯涵神情严肃地说道。
两人被这话吓了一跳,载洵都激动地站了起来。
“五哥,您别吓我呀,”载洵慌了起来,“洪杨之乱咱们都不挺过来了吗,现在乱党又不成气候,难道您听说有谁要造反吗不成?难道是袁世凯?”
“你说的是亡大清,我说的是亡中国。”载伯涵平静地解释。
“有什么区别吗?”
“区别大了,知道顾炎武的‘亡国与亡天下’吗?”
“知道。”载涛点了点头,而载洵则直摇头。
载伯涵说道:“我接下里说的话自己记得就好,别往外传。说句犯忌讳的话,现在咱中国不但到了亡国的边上,离亡天下也不远了。亡大清不过是亡国,亡中国可就是亡天下了!
“说不好听的,咱大清朝就算真亡了,也不过是改朝换代罢了。管他是谁做皇帝,还是搞民主共和,新朝容得了咱们,咱们照旧过咱们的日子。什么都听不懂还谈什么学习。”
“五哥,您就瞧儿好吧,不就是洋文吗。”载洵拍着胸脯保证。
载伯涵打量了一下载洵,“赶明儿跟我一起锻炼身体,把这一身膘减减,不然你这体型人家学校不一定收你。”
载洵的脸顿时垮了下来,憋的通红。
载涛则偷偷笑了起来。
载洵、载涛离开后已是下午三点,载伯涵这才想起来还有一堆人情往来的事儿。
载伯涵想想之前原主一天的活动轨迹,大部分的时间都浪费到了礼节、人情往来上,每天得有三四个钟头。出个门都繁文缛节的,提溜八挂的好像搬家,连衣服都得带着好几身。
正巧广鹤皋来访告知和谈进度。
回事处的先向载伯涵通报广鹤皋来访,载伯涵吩咐把广鹤皋请进来。回事处一六品小官便引着广鹤皋来到宝瀚堂,载伯涵则出了宝瀚堂大门迎接,广鹤皋一见载伯涵便跪地请安,待行完礼,两人一同进了宝瀚堂按次坐好,广鹤皋正襟危坐。下人把茶端了上来,两人谁也没有去喝那茶。先是闲扯了一会,才转到了正题上。待谈完事情,广鹤皋又是跪地请安告辞,随后被回事处的小官引了出去。
这一套下来载伯涵觉得既浪费时间,人也累的够呛。
难怪大清朝药丸,就凭把时间浪费在这上面,不完都没天理了。
想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载伯涵就一个脑袋两个大,可是不做又不行。等我长了权非得把这习气给拧过来不行!
正好脑袋跌破了,伤还没好利索,这两天就拿着当借口不出门了。
门可以不出,但有些事不能不做。派人给坂田送去了赠给他的对联,给庆亲王等出送去拜年帖道喜,这才算完了事。
随后载伯涵在宝瀚堂找到了原主写的日记。总共两沓,多的一沓纸比较短,日期是从丙申年七月初六日到庚子年闰八月初一,载伯涵算了一下大约是1896年到1900四年左右。剩下的纸长,是从庚子年闰八月初二接着记的。
在前世载伯涵本身也有记日记的习惯,既然原主也由此习惯倒不妨继续下去。现在他也成了历史人物了,过去看《档案》之类的纪录片总会拿出一些相关历史人物的日记来,不知道等着百年以后人们又会怎样研究自己的日记呢?
随后便寻了一张长纸,依照原主记日记时的行文习惯,记下了这两天的日记。
初五日八九一日。我生日。至各处行礼。诣畅襟斋等位行礼。前并自行受礼如仪。申时,德国穆公使来贺年喜。原定申时,今来信停止。日本川那子重次郎送桥口所派兵修理自行车,并求书字。爰写“天气晴朗”四字给之。溥侗、色普玺来谒。撤随侍。更晚夜,同登北坡,望洋兵抄贼之火。不慎摔破额头以致昏迷。长史、三额驸来均未见到。府门该设洋兵两名、巡捕五名亦不知晓。
初六日至午时三刻方醒,此时刻甚是奇妙。此难乃奇遇,为余命运之转折,亦当是中国命运之转折。放弃与希元之女结亲之打算。派人至坂田处,送彼对联;庆邸等处送去拜帖。八条胡同巡捕洋兵昨设今撤。广鹤皋来。从此和局大定,待议赔款矣。此事余无能为力,但求事后补救有效矣。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载伯涵点点头。刘佳氏说的是前任内阁学士福楙之女,去年七月二十一日北京沦陷后和她母亲、时任奉天府府尹的伯父福裕以及几个婶子一起跳井殉节了。而福楙之女去年四月才刚刚被慈禧指婚给载沣。
想想原主也怪可怜的,刚刚有了对象,还没见上一面人就没了。
想着想着载伯涵不由得伤感了起来,他知道这是受了原主的影响。虽然尚未过门,但原主似乎对福楙之女挺满意的。福楙之女殉节后原主还在日记中写到:
“伉俪虚名,夫妻休想。未睹卿容,遽尔永别焉。
记曰:且夫佳偶虚名,心哀原聘,本年七月联军入都之变,传闻画石桥福宅姑娘,先奉〇〇〇懿旨指为余之福晋,尚未拴婚通聘者,今已殉难,年方十七岁。惜哉!恸乎!特记。”
想想就觉得惋惜,十七岁,这是虚岁,按周岁十六,放在后世就是一初四、高一的小丫头,正是无忧无虑花一般的年纪。
而且福楙之女并不是平民百姓,她出身清贵,她的爷爷爱仁曾任兵部尚书,她爷爷的弟弟倭仁更是不得了,工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同治的老师,最重要的一点,他是理学大宗师,士林领袖,创立了以他的字命名的艮峰学派。她父亲是内阁学士(不是大学士,相当于大学士的秘书),妥妥的官三代,富家大小姐。
和她同时殉难的伯父是顺天府府尹,按现代的说法就是北京市市长,高官干部,和她一起赴死的两个婶子,一个是内阁侍读学士之妻,另一个是知府夫人。就这样一个在封建等级社会里,身居高位、声名显赫的官宦家都庭阖家赴死,那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斗升小民又当生活的多么悲惨。想到这些,让来自和平时代的载伯涵感到不能接受,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尽其所能改变这一切。
“你已经十九岁了(注:虚岁),不小了,也该结婚了,可惜人没了。按规矩你的婚事是要上面指婚的,但现在皇上又远在西安,看这满北京城的洋兵,还不知道皇上什么时候回来呢。等着回来就要拖得太久了,我想着先给你说门亲事,完事儿之后再上奏就行了,总归你是指过婚的。我选了选,还是觉得一等继勇侯希元的女儿伍弥忒氏家世不错,又是出了名的贤良淑德,最是合适不过。你觉得怎么样,满意的话我找孚王福晋说亲。”
载伯涵回想了一下,一等继勇侯希元是蒙古正黄旗人,官至闽浙总督,光绪二十(1894)年卒于任上。希元之女出身高贵,素有贤名,很是不错的人选,反正来到这时空也不可能搞自由恋爱什么的,能娶到一位贤惠的妻子还是不错的,于是载伯涵便准备答应下来。
不过话刚到嘴边载伯涵便停了下来,他隐约记得历史上载沣的福晋是荣禄的女儿啊。
“额娘,您容我想一想。”
随即载伯涵便在心里默念一声“图书馆”。
顿时载伯涵面前便出现了图书馆系统的界面,而坐在他对面的刘佳氏没有丝毫察觉。
载伯涵一边面不改色做思考状,一边在系统上检索起来。
很快便找到了想要的结果。原来这还是一段有名的公案。有人传八国联军侵华前慈禧给载沣指了一门亲事,八国联军侵华后为了拉拢载沣便又把宠臣,逼得头一个姑娘自杀了。
其实历史上是慈禧指婚的福宅姑娘殉节后,刘佳氏趁慈禧远在西安给载沣说了一门亲事,就是希元之女。没成想载沣从德国回来后就又把荣禄的女儿指给了他,载沣只好把与希元之女的婚事退了。
弄明白这些后,载伯涵便开口道:“还是不用了,我的婚事还是再放一放吧。”
“为什么?希元家的女儿不好吗?还是你有别的喜欢的姑娘?”刘佳氏对载伯涵的反应十分惊讶。
当然不是不好啊,就是好才不能这样害人家啊,载伯涵在心里哀叹。历史上慈禧二次指婚时都放了“大定”了,放到现代就相当于扯了结婚证还没办婚礼。真要到了那时候再退婚,这不是害人家姑娘吗?像咱这三观端正、谨记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新青年怎么可以干那种事呢?
载伯涵沉吟了一会儿,开口说道:“额娘,我这婚事恐怕还得太后点头才行。”
听到这话刘佳氏激动起来:“怎么又得她点头,她又要干什么?”
看着激动不已的刘佳氏,载伯涵也不知道该怎么开导她。他清楚刘佳氏和慈禧的矛盾由来已久。早在光绪二十二年载伯涵的便宜老爹奕譞的嫡福晋也就是慈禧的亲妹妹婉贞过世,再加上婉贞的四个儿子除了抱入宫中的光绪其余三个都夭折了,反倒让庶出的载沣袭了王爵,慈禧嫉恨不已,跑到王府大闹一番,吩咐把所有的珠宝簪环的好东西都给装入婉贞的棺材里,不给他们留下。第二年又夺走了刘佳氏最疼爱的小儿子——年仅十岁的老七载涛——将他过继给了贝子奕谟,刘佳氏可谓是痛失爱子。
而且载伯涵根据刚才查到的资料,还知道慈禧为了把荣禄之女指给载沣,毁掉了刘佳氏定的亲,再加上光绪三十四年又把养在刘佳氏房里的溥仪夺走送入宫中,这三次打击竟使刘佳氏患上了间歇性精神错乱。
想来这一次可以让刘佳氏少受一次刺激,载伯涵想到。
“额娘,您别激动,这次不见得是坏事。”载伯涵觉得还是得劝劝,“您听说赴德赔罪的事了吗?”
刘佳氏平复了下来想了想才说:“不清楚,我一妇道人家哪懂这些,有什么关系吗?”
“德国公使克林德死了,德国要求朝廷派一名亲王去德国面见德皇赔礼道歉。”
“这又有什么关系?”刘佳氏有些糊涂,随即又想到了什么,“啊,难道由你去不成?”
刘佳氏又激动起来:“她怎么能这样做?能这样做!那洋人黄头发绿眼睛的看着和鬼似得吓人,还要跑的他们的地盘上,这不是羊入虎口吗?我听说洋人的国离咱大清有十万八千里,这么远的路,路上万一出点事怎么是好……不行,你去找你庆王叔,让他说说情,免了你这差事。”
载伯涵连忙打住刘佳氏的话:“额娘,额娘!您别急,这事还没定下来。之前来旨询问,儿子推辞了,不过想来这差事还是跑不掉的,您想想还有比我更合适的吗?”
“可是那,可是那……”
“您也别担心,那洋人也不是吃人的恶鬼,和咱一样,一个鼻子俩眼。路也没您说的那么远,坐船加走路也就一个半月。”
“是这样么?”刘佳氏稍稍定了定心。
“可不是,就头几年,前年和大前年,德皇的弟弟亨利亲王还带着他的王妃两次来过胶州,就山东那窝儿。”
“那你的婚事?”
“额娘你想,此番出国,必然会和洋人拉上关系,就凭这层关系,太后也不会让我在家闲着,如此必然会重新给我指婚好拉拢儿子。”
“这么说也不见得是坏事?算了,就按你说的办吧。”
刘佳氏又和载伯涵聊了一会便回去了,载伯涵送走刘佳氏,看到明间有座西洋钟,已经是下午1点半了,他感到自己饿的都能吃下一头牛了。
急忙叫来张寿给他换上衣服弄来吃的。载伯涵狼吞虎咽的吃完午饭,肚子虽然饱了,但嘴里却不是滋味,说实在的,王府里的饭真难吃,食材虽然都是上等的,但这手艺连学校食堂的大锅饭都差着十万八千里。难怪有“醇王府里的饭菜中看不中吃的”定评。
不行,得自己弄个小厨房,一年到头吃这样的饭得疯了。
想起小厨房,载伯涵便想起了未来将要成为他的福晋的荣禄之女瓜尔佳·幼兰。刚才找到的资料上便介绍了自幼娇生惯养的瓜尔佳氏吃不惯醇王府的菜自己弄了个小厨房。想到这,载伯涵不由得好奇这位未来的福晋是怎样的一个人,便忍不住打开系统搜了起来。
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瓜尔佳氏仅比载伯涵小一岁,在这个时代算是个老姑娘了,不过从载伯涵的眼光来看还是一位青春少女。
但关键是这位慈禧太后的干女儿太特立独行了,不但性格活泼,脾气火爆,喜扮男装,骑马照相,打牌、喝酒、抽烟样样都会,还很不安分,辛亥革命后心心念念要复辟,用财物拉拢军阀还常被中间人骗。自尊心极强,后来被端庄太妃严厉训斥,竟回府后吞鸦片自杀了。就这性格脾气,放到载伯涵前世估计没几个敢惹的。而且搜到的照片那样子实在闹心,虽说有化妆和照相技术的问题,但底子最多也就一般人。
发现瓜尔佳氏竟是如此一个“妙人”后,载伯涵实在是说不出话来了,真是被吓到了。
但回想一下,好像原主记忆中的瓜尔佳氏和自己资料上的有些出入。
“张伴儿,荣禄荣大人家的姑娘你听说过吗?”
“回王爷,奴才听说过,那可是位奇女子。据说她美若天仙,就连洋人都夸赞她漂亮。琴棋书画样样不差,骑马打枪不输男子,喜好照相。最厉害的是她十二岁就开了一家中国兴业银行,百文钱就能开个户,还有利息,北京城里不少人都往里存钱呢,据说分行都开到南方去了。”
张寿的回答令载伯涵诧异不已,从这位瓜尔佳氏的行事上载伯涵看到了穿越者的影子,这事儿有意思了。
不过载伯涵又有些担心。如果瓜尔佳氏真是穿越者,还弄出来这么大的的场面,根据“蝴蝶效应”,今后的历史走向不知道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而且有第二个穿越者就可能有第三个第四个甚至更多,穿越者越多对历史走向的影响就越大。
到现在载伯涵还没有确认这个时空和前世是同一个世界还是平行世界,只是根据记忆和搜到的资料对比来看,除了瓜尔佳氏外并没有什么偏差。但愿瓜尔佳氏只是一个特例,载伯涵默默地祈祷。
来到宝瀚堂,载洵、载涛就到了。行过礼后命二人坐下,随后就问起两人的学习情况。两人倒是对答如常,让载伯涵松了口气,看来醇王府的家教还是不错的,两人都不是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载伯涵看着眼前这俩便宜弟弟,若是日后真的成为摄政王,这两人就是自己的左膀右臂了,得好好培养一番才行。先给他们加几门功课吧。
“你俩的国语学的怎样?”载伯涵又问道。
这里的“国语”指的是满语,清代的皇族都要学习满语,继承了原主记忆的载伯涵也已经精通满语了。但载伯涵觉得学这真没用处,纯粹是浪费时间。等以后掌了权,把那些会满语又没啥真本事宗室都通通打发他们去翻译档案去,把清代那些满文档案全翻译成汉语,再让他们自己建个满语培训班,谁爱学谁学去,只要有人能看懂满文档案就行,还省得那些宗室瞎捣乱。
“这,学得还行吧。”载洵有点底气不足地说着,载涛则说:“没问题,要不您考考?”
载伯涵顿时了然,看来载洵涛学得不错,载洵就差些了,也是满文这种没人用都快死了的语言,确实没几个愿意学的。
“哎,算了吧,国语的学习就慢慢来吧。”
听到载伯涵说不用考校,载洵松了一口气。
“国语可以缓,不过有件事不能缓,赶明儿我再给你俩找几个老师,学一学数学还有洋文,载洵你学英文,至于载涛你就学德文吧。”
“啊?要学洋文?哪的洋文?数学?是算学吗?”载洵听到要学洋文有点迷糊,载涛却是眼睛一亮。
“没错,就是算学,同文馆里学的那些,听说过没有?。”
听到这回答载洵有些傻眼,载涛也有点迷糊了。“听我说,国家现在这个样子你们也见了,说句难听的话,说不准哪天咱就都要成亡国奴了。”载伯涵神情严肃地说道。
两人被这话吓了一跳,载洵都激动地站了起来。
“五哥,您别吓我呀,”载洵慌了起来,“洪杨之乱咱们都不挺过来了吗,现在乱党又不成气候,难道您听说有谁要造反吗不成?难道是袁世凯?”
“你说的是亡大清,我说的是亡中国。”载伯涵平静地解释。
“有什么区别吗?”
“区别大了,知道顾炎武的‘亡国与亡天下’吗?”
“知道。”载涛点了点头,而载洵则直摇头。
载伯涵说道:“我接下里说的话自己记得就好,别往外传。说句犯忌讳的话,现在咱中国不但到了亡国的边上,离亡天下也不远了。亡大清不过是亡国,亡中国可就是亡天下了!
“说不好听的,咱大清朝就算真亡了,也不过是改朝换代罢了。管他是谁做皇帝,还是搞民主共和,新朝容得了咱们,咱们照旧过咱们的日子。什么都听不懂还谈什么学习。”
“五哥,您就瞧儿好吧,不就是洋文吗。”载洵拍着胸脯保证。
载伯涵打量了一下载洵,“赶明儿跟我一起锻炼身体,把这一身膘减减,不然你这体型人家学校不一定收你。”
载洵的脸顿时垮了下来,憋的通红。
载涛则偷偷笑了起来。
载洵、载涛离开后已是下午三点,载伯涵这才想起来还有一堆人情往来的事儿。
载伯涵想想之前原主一天的活动轨迹,大部分的时间都浪费到了礼节、人情往来上,每天得有三四个钟头。出个门都繁文缛节的,提溜八挂的好像搬家,连衣服都得带着好几身。
正巧广鹤皋来访告知和谈进度。
回事处的先向载伯涵通报广鹤皋来访,载伯涵吩咐把广鹤皋请进来。回事处一六品小官便引着广鹤皋来到宝瀚堂,载伯涵则出了宝瀚堂大门迎接,广鹤皋一见载伯涵便跪地请安,待行完礼,两人一同进了宝瀚堂按次坐好,广鹤皋正襟危坐。下人把茶端了上来,两人谁也没有去喝那茶。先是闲扯了一会,才转到了正题上。待谈完事情,广鹤皋又是跪地请安告辞,随后被回事处的小官引了出去。
这一套下来载伯涵觉得既浪费时间,人也累的够呛。
难怪大清朝药丸,就凭把时间浪费在这上面,不完都没天理了。
想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载伯涵就一个脑袋两个大,可是不做又不行。等我长了权非得把这习气给拧过来不行!
正好脑袋跌破了,伤还没好利索,这两天就拿着当借口不出门了。
门可以不出,但有些事不能不做。派人给坂田送去了赠给他的对联,给庆亲王等出送去拜年帖道喜,这才算完了事。
随后载伯涵在宝瀚堂找到了原主写的日记。总共两沓,多的一沓纸比较短,日期是从丙申年七月初六日到庚子年闰八月初一,载伯涵算了一下大约是1896年到1900四年左右。剩下的纸长,是从庚子年闰八月初二接着记的。
在前世载伯涵本身也有记日记的习惯,既然原主也由此习惯倒不妨继续下去。现在他也成了历史人物了,过去看《档案》之类的纪录片总会拿出一些相关历史人物的日记来,不知道等着百年以后人们又会怎样研究自己的日记呢?
随后便寻了一张长纸,依照原主记日记时的行文习惯,记下了这两天的日记。
初五日八九一日。我生日。至各处行礼。诣畅襟斋等位行礼。前并自行受礼如仪。申时,德国穆公使来贺年喜。原定申时,今来信停止。日本川那子重次郎送桥口所派兵修理自行车,并求书字。爰写“天气晴朗”四字给之。溥侗、色普玺来谒。撤随侍。更晚夜,同登北坡,望洋兵抄贼之火。不慎摔破额头以致昏迷。长史、三额驸来均未见到。府门该设洋兵两名、巡捕五名亦不知晓。
初六日至午时三刻方醒,此时刻甚是奇妙。此难乃奇遇,为余命运之转折,亦当是中国命运之转折。放弃与希元之女结亲之打算。派人至坂田处,送彼对联;庆邸等处送去拜帖。八条胡同巡捕洋兵昨设今撤。广鹤皋来。从此和局大定,待议赔款矣。此事余无能为力,但求事后补救有效矣。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