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晋江独家
*
考试成绩下来时, 已是来年二月。
江晓月的基础课拿了全疆第一, 专业课也数得着。按照总分来说,录取没啥问题,院里的同事纷纷表示祝贺。
“小江同志, 恭喜你了!”
廖政委呵呵笑着,说小江同志为院里争光了。
江晓月也松了口气。
她给家里写了信,报告了这个好消息。
马上就要过“春节”了。
后勤上也忙活起来。
先是备了一批年货,有冻鱼、猪肉, 还有苹果、红枣和柿饼子,按人头发给职工。接着,从内地调运过来的物资到了,有糖果、罐头、海带、虾皮等等。
医院上下都兴高采烈的, 未等“过年”气氛就有了。
“晓月,快去领糖票!”
杨虹晃着两张糖票,兴冲冲的。
江晓月也去后勤上领了两张。
这是春节福利,按照人头一个职工发两公斤水果糖, 拿着糖票,就可以去商店里直接购买。
现在不论买啥, 都是凭票供应。单位里发了粮票、布票、糖票、肉票、副食品票,虽然是限量的, 可人人有份,还是很公平的。
*
转眼到了除夕。
江晓月还在医院里值班。
外面是冰天雪地,屋里烧着暖气,温暖如春。
赶在年节, 门诊上病人很少,冷冷清清的。
江晓月和杨虹揣着手,说着话儿。
杨虹谈了个对象,是部队上的,赶在春节探亲,要杨虹去家里吃饭,到晚上才能回来。
“虹姐,你就去吧,这边有我呢!“
江晓月就替杨虹值班。
杨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就戴上棉帽子,裹上棉大衣,兴冲冲地跑了。
江晓月看着杨虹的背影,为她感到高兴。
杨虹“五一“就要结婚了,真得扎根边疆,不打算回去了。她呢,一心二心想着离开,就是因为心有牵挂吧?
不知不觉,到了黄昏时分。
江晓月收拾了一下,准备去打饭。
她刚穿好大衣,就看到韩秀梅掀开门帘,进了值班室。
“晓月,下班了吧?去家里吃饭……”
韩秀梅发出了邀请。
“秀梅姐,我晚上还要值班,就不过去了……”
江晓月不想打搅人家。
韩秀梅一家四口正团圆呢,她去了像什么样子?
“晓月,走!”
韩秀梅二话不说,硬是把江晓月拉到了家里。
“小江同志,吃饺子,都没外人……”
廖政委热情地招呼着。
江晓月吃了一碗水饺,热气腾腾的。
她吃着吃着,又想起了申城。
来到边疆之后,住宿舍吃食堂,过的是集体生活。业余时间不是看报纸,就是听广播,偶尔去礼堂里看电影,或者聚在一起打打扑克,跟在家里有很大不同。
医院里年轻人不少,有单身的,也有成家的。这边男同志多,女同志少,大部分家属都是从老家找的,说起话来南腔北调,什么口音的都有。
韩秀梅就是如此,浓浓的湖南口音,跟伟人是老乡。
她跟江晓月说,五七年那会儿,老廖赶在“春节”回了趟老家,这是上面布置下来的任务,说找不到对象就不要回来。老廖口才好,把边疆夸得跟一朵花似的,她脑子一热,就跟老廖领了证,奔到了几千公里之外的边疆。
一下火车,天寒地冻,积雪有一米多厚。
她从来没见过这么厚的雪,恨不得扑上去打个滚儿。老廖呵呵笑着,说:“秀梅啊,你这个样子跟我初来时一模一样……”
可来了之后,才发现生活上有诸多不便。
这边天冷,冬天里根本见不到青菜,就靠地窖里的萝卜白菜过冬。那会儿还比不上现在,条件要艰苦得多,可日子一长就熬过来了。
说起那些趣事儿,韩秀梅是津津乐道。
不过,前两年赶上困难时期,边疆地区倒不是很紧张,也没饿着。
这一点,比在家乡强多了。
韩秀梅的乐观态度很感染人。她说这就是兵团的氛围,在大集体里过得很开心,没见谁愁眉苦脸的,也见谁孤孤单单的。
江晓月回到值班室,就写起了日记。
这是她第一次在外面过年,不知家里担心成啥样了?
她思念着家乡,思念着亲人,思念着铁头哥哥。以前还不觉得,这离得远了,思念就格外热切。
*
“除夕”这天下午,钟建军赶回了驻地。
他放下旅行包,就去了夏叔叔家。
不为别的,就想听听圆圆脸的消息。
为了保密,他们一个月才写一封信,还不能写太多内容。他知道圆圆脸每个星期都跟家里写信,就想从夏奕宁的那里多了解一些。
钟建军回到家,天都快黑了。
家里正等着他吃晚饭。
孙桂花就埋怨道:“建军,咋又去你夏叔叔家了?也不看看今天是啥日子?屁股就那么沉啊?”
“娘……”
钟建军厚着脸皮,呲了呲牙。
“建军,快吃!吃完了爹有话要说……”
钟劲松想跟儿子好好谈谈。
钟建军自然猜到了。
他放下碗筷,未等父亲开口就做了保证。
“爹,您放心吧,毕业之前,我是不会考虑个人问题的,也不会影响到个人前程的……”
几句话,说得钟劲松没了脾气。
他瞪了儿子一眼,就去听广播了。
其实,钟建军早就算好了。
圆圆脸要是考上了研究生,三年后才能毕业。那时,他已经分配了,也过了见习期,就能名正言顺地谈对象了。
*
“春节”就这么过去了。
边疆的春天,来得格外晚。
到了四月,冰雪才渐渐消融,绿树发出了新芽,整座城市从灰蒙蒙中走了出来。医院的药圃里播了种子,很快就长出了苗苗。
江晓月对药圃十分尽心。
这是给她留给医院的,一定要养护好了。
到了六月,录取通知书下来了。
江晓月被申城医学院录取了。
院里跟江晓月谈了话,开了介绍信,支持她继续深造。
江晓月很感动,向院里保证说:“各位领导,不管我去了哪里,都不会忘了医院,忘了边疆,等到学成之后,一定会想办法报效边疆的!”
这些话发自肺腑。
这一年下来,她跟边疆真得有了感情。
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还有这里的人们,让她感到了一股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她被这种精神感召着、鼓舞着,跟以前有了很大不同。
环境能改变一个人,果然不假。
也许,她回到申城会换一种心态,可边疆对她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江晓月打算在医院待到八月中旬。
她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也唯有这样,心中的愧疚才能减轻几分。
*
八月十五号,是出发的日子。
医院安排人员把江晓月送上了火车。她托运了行李,随身只带了一个旅行包和一个柳条筐子,里面装着边疆特产,有葡萄、有哈密瓜,都是韩秀梅和杨虹送的。
经过四天四夜的长途跋涉,江晓月回到了申城。
跟来时的热闹不同,返程的寂寥加重了旅途的疲惫。
火车进站时,江晓月一阵恍惚,就像在梦里。
夏奕宁赶到了火车站。
他找到卧铺车厢,一看到姐姐就挥着手,大声喊着:“姐!”
江晓月回过神来。
她回来了,终于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地方。
一家人团圆了,欢喜不必言说。
夏春望和江采莲准备好了饭菜,给晓月接风洗尘。毛毛和苗苗粘着姐姐,好奇地问着边疆的风土人情。
江晓月是一身疲惫,累得不想说话。
她在家里休息了一天,就带着弟弟们提着葡萄和哈密瓜,去了东里弄。
“娇娇回来了!”
江瑞丰是开心不已,吴阿秀也红了眼圈。
一年的分离是那么漫长,每次收到晓月的来信,才觉得舒服一点。现在晓月回来了,心终于放进了肚子里。
一恍,几天过去了。
对江晓月来说,是人在申城,心在边疆。
在梦里,她常常回到那个地方。她在医院里值班,到基层巡视,就像一部分灵魂丢失在了那里,再也寻不回来了。
她明白,她与边疆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种缘分会伴随着她一生一世,再也无法抽离。
她想了一个折衷办法,即便以后留在了申城,每年也要回去看一看,看看那片土地,看看那里的人们。
对她来说,边疆不是过客,而是生命中的一部分。
这种感情,没去过的人无法明了,去过的人会永远铭记。即便回到条件优越的地方,可对那块土地的牵挂,却深深地印在了心里。
江晓月把这些都写在了日记里。
她想,见了钟建军要跟他好好说说。
可惜,钟建军在东南沿海一带实习,要到“春节”才能回来。
*
秋季开学了。
毛毛读初中一年级,苗苗也升到了四年级。从今年开始,小学六年级取消了,五年级就直接毕业了,也就是说,苗苗跟毛毛只错了两个年级。
夏奕宁也升到了大四。
课程少了,大部分时间都在实习。正像江晓月预料的那样,夏奕宁去了研究所,是导师推荐的,说他有这方面的天赋。
江晓月也去研究生院报了到。
她住在学校里,又恢复了八人间的宿舍生活。
秦小苗跑来看她,开心得不得了。
“晓月,你可真厉害啊,说考就考上了?”
“小苗,你也可以进修啊!”
受江晓月的影响,秦小苗也打算深造。
她在人民医院当护士,条件不错,也有机会学习。
*
江晓月考回来了。
戴国华也兴冲冲地跑来找她。
二人拉着手,说着话儿。
戴国华在郊区待了一年,想调回市里。
要说,她父亲在医学院当副院长,关系是有的,也想把她调回来。可是市里卡得很严,说至少在郊区待三年,才有可能调动。
说起这个,戴国华就唉声叹气的。
这一年,她和男朋友都经受了考验。
她跟男朋友说:“哎,如果坚持不下去,就断了吧?”可男朋友跟她说:“国华,我等着你,实在不行我去郊区好了,那样就能跟你团聚了……”
这句话让戴国华很感动。
男朋友家是什么情况?她是了解的。家里住得是花园洋房,条件很好,能心甘情愿地跟她下乡可不容易。
江晓月本来还为戴国华担心。
她跟她男朋友的出身都不大好,找一个工人家庭的会抵消一下,可以戴国华的浪漫,哪里会看得上工人家庭出身的孩子?
现在看看,戴国华和男朋友都经受住了考验。
将来,会有一个好结果吧?
戴国江也听到了消息。
他想找江晓月却没了勇气。他跟江晓月之间有了距离,也下了决心要考研究生,就把这个想法跟姐姐说了。
戴国华也鼓励他。
“国江,今年毕业分配是一刀切,都去了郊区,看这个情况还是考研比较保险……”
戴国江就改了路子。
社团活动很少参加了,一门心思地钻研起了业务。
*
江晓月考回来了,刘咏华很郁闷。
想不到江晓月的业务能力这么强?研究生都能考上?
相比起来,她的业务就差远了。
不过,江晓月的档案关系在边疆,早晚都要回去吧?
---
(晋-江-独-家,谢-绝-转-载)
作者有话要说: 捉虫~
---
小天使们,
卡文,更晚了,抱歉哈
^_^松语文学www.sywx8.coM免费小说阅读
考试成绩下来时, 已是来年二月。
江晓月的基础课拿了全疆第一, 专业课也数得着。按照总分来说,录取没啥问题,院里的同事纷纷表示祝贺。
“小江同志, 恭喜你了!”
廖政委呵呵笑着,说小江同志为院里争光了。
江晓月也松了口气。
她给家里写了信,报告了这个好消息。
马上就要过“春节”了。
后勤上也忙活起来。
先是备了一批年货,有冻鱼、猪肉, 还有苹果、红枣和柿饼子,按人头发给职工。接着,从内地调运过来的物资到了,有糖果、罐头、海带、虾皮等等。
医院上下都兴高采烈的, 未等“过年”气氛就有了。
“晓月,快去领糖票!”
杨虹晃着两张糖票,兴冲冲的。
江晓月也去后勤上领了两张。
这是春节福利,按照人头一个职工发两公斤水果糖, 拿着糖票,就可以去商店里直接购买。
现在不论买啥, 都是凭票供应。单位里发了粮票、布票、糖票、肉票、副食品票,虽然是限量的, 可人人有份,还是很公平的。
*
转眼到了除夕。
江晓月还在医院里值班。
外面是冰天雪地,屋里烧着暖气,温暖如春。
赶在年节, 门诊上病人很少,冷冷清清的。
江晓月和杨虹揣着手,说着话儿。
杨虹谈了个对象,是部队上的,赶在春节探亲,要杨虹去家里吃饭,到晚上才能回来。
“虹姐,你就去吧,这边有我呢!“
江晓月就替杨虹值班。
杨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就戴上棉帽子,裹上棉大衣,兴冲冲地跑了。
江晓月看着杨虹的背影,为她感到高兴。
杨虹“五一“就要结婚了,真得扎根边疆,不打算回去了。她呢,一心二心想着离开,就是因为心有牵挂吧?
不知不觉,到了黄昏时分。
江晓月收拾了一下,准备去打饭。
她刚穿好大衣,就看到韩秀梅掀开门帘,进了值班室。
“晓月,下班了吧?去家里吃饭……”
韩秀梅发出了邀请。
“秀梅姐,我晚上还要值班,就不过去了……”
江晓月不想打搅人家。
韩秀梅一家四口正团圆呢,她去了像什么样子?
“晓月,走!”
韩秀梅二话不说,硬是把江晓月拉到了家里。
“小江同志,吃饺子,都没外人……”
廖政委热情地招呼着。
江晓月吃了一碗水饺,热气腾腾的。
她吃着吃着,又想起了申城。
来到边疆之后,住宿舍吃食堂,过的是集体生活。业余时间不是看报纸,就是听广播,偶尔去礼堂里看电影,或者聚在一起打打扑克,跟在家里有很大不同。
医院里年轻人不少,有单身的,也有成家的。这边男同志多,女同志少,大部分家属都是从老家找的,说起话来南腔北调,什么口音的都有。
韩秀梅就是如此,浓浓的湖南口音,跟伟人是老乡。
她跟江晓月说,五七年那会儿,老廖赶在“春节”回了趟老家,这是上面布置下来的任务,说找不到对象就不要回来。老廖口才好,把边疆夸得跟一朵花似的,她脑子一热,就跟老廖领了证,奔到了几千公里之外的边疆。
一下火车,天寒地冻,积雪有一米多厚。
她从来没见过这么厚的雪,恨不得扑上去打个滚儿。老廖呵呵笑着,说:“秀梅啊,你这个样子跟我初来时一模一样……”
可来了之后,才发现生活上有诸多不便。
这边天冷,冬天里根本见不到青菜,就靠地窖里的萝卜白菜过冬。那会儿还比不上现在,条件要艰苦得多,可日子一长就熬过来了。
说起那些趣事儿,韩秀梅是津津乐道。
不过,前两年赶上困难时期,边疆地区倒不是很紧张,也没饿着。
这一点,比在家乡强多了。
韩秀梅的乐观态度很感染人。她说这就是兵团的氛围,在大集体里过得很开心,没见谁愁眉苦脸的,也见谁孤孤单单的。
江晓月回到值班室,就写起了日记。
这是她第一次在外面过年,不知家里担心成啥样了?
她思念着家乡,思念着亲人,思念着铁头哥哥。以前还不觉得,这离得远了,思念就格外热切。
*
“除夕”这天下午,钟建军赶回了驻地。
他放下旅行包,就去了夏叔叔家。
不为别的,就想听听圆圆脸的消息。
为了保密,他们一个月才写一封信,还不能写太多内容。他知道圆圆脸每个星期都跟家里写信,就想从夏奕宁的那里多了解一些。
钟建军回到家,天都快黑了。
家里正等着他吃晚饭。
孙桂花就埋怨道:“建军,咋又去你夏叔叔家了?也不看看今天是啥日子?屁股就那么沉啊?”
“娘……”
钟建军厚着脸皮,呲了呲牙。
“建军,快吃!吃完了爹有话要说……”
钟劲松想跟儿子好好谈谈。
钟建军自然猜到了。
他放下碗筷,未等父亲开口就做了保证。
“爹,您放心吧,毕业之前,我是不会考虑个人问题的,也不会影响到个人前程的……”
几句话,说得钟劲松没了脾气。
他瞪了儿子一眼,就去听广播了。
其实,钟建军早就算好了。
圆圆脸要是考上了研究生,三年后才能毕业。那时,他已经分配了,也过了见习期,就能名正言顺地谈对象了。
*
“春节”就这么过去了。
边疆的春天,来得格外晚。
到了四月,冰雪才渐渐消融,绿树发出了新芽,整座城市从灰蒙蒙中走了出来。医院的药圃里播了种子,很快就长出了苗苗。
江晓月对药圃十分尽心。
这是给她留给医院的,一定要养护好了。
到了六月,录取通知书下来了。
江晓月被申城医学院录取了。
院里跟江晓月谈了话,开了介绍信,支持她继续深造。
江晓月很感动,向院里保证说:“各位领导,不管我去了哪里,都不会忘了医院,忘了边疆,等到学成之后,一定会想办法报效边疆的!”
这些话发自肺腑。
这一年下来,她跟边疆真得有了感情。
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还有这里的人们,让她感到了一股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她被这种精神感召着、鼓舞着,跟以前有了很大不同。
环境能改变一个人,果然不假。
也许,她回到申城会换一种心态,可边疆对她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江晓月打算在医院待到八月中旬。
她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也唯有这样,心中的愧疚才能减轻几分。
*
八月十五号,是出发的日子。
医院安排人员把江晓月送上了火车。她托运了行李,随身只带了一个旅行包和一个柳条筐子,里面装着边疆特产,有葡萄、有哈密瓜,都是韩秀梅和杨虹送的。
经过四天四夜的长途跋涉,江晓月回到了申城。
跟来时的热闹不同,返程的寂寥加重了旅途的疲惫。
火车进站时,江晓月一阵恍惚,就像在梦里。
夏奕宁赶到了火车站。
他找到卧铺车厢,一看到姐姐就挥着手,大声喊着:“姐!”
江晓月回过神来。
她回来了,终于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地方。
一家人团圆了,欢喜不必言说。
夏春望和江采莲准备好了饭菜,给晓月接风洗尘。毛毛和苗苗粘着姐姐,好奇地问着边疆的风土人情。
江晓月是一身疲惫,累得不想说话。
她在家里休息了一天,就带着弟弟们提着葡萄和哈密瓜,去了东里弄。
“娇娇回来了!”
江瑞丰是开心不已,吴阿秀也红了眼圈。
一年的分离是那么漫长,每次收到晓月的来信,才觉得舒服一点。现在晓月回来了,心终于放进了肚子里。
一恍,几天过去了。
对江晓月来说,是人在申城,心在边疆。
在梦里,她常常回到那个地方。她在医院里值班,到基层巡视,就像一部分灵魂丢失在了那里,再也寻不回来了。
她明白,她与边疆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种缘分会伴随着她一生一世,再也无法抽离。
她想了一个折衷办法,即便以后留在了申城,每年也要回去看一看,看看那片土地,看看那里的人们。
对她来说,边疆不是过客,而是生命中的一部分。
这种感情,没去过的人无法明了,去过的人会永远铭记。即便回到条件优越的地方,可对那块土地的牵挂,却深深地印在了心里。
江晓月把这些都写在了日记里。
她想,见了钟建军要跟他好好说说。
可惜,钟建军在东南沿海一带实习,要到“春节”才能回来。
*
秋季开学了。
毛毛读初中一年级,苗苗也升到了四年级。从今年开始,小学六年级取消了,五年级就直接毕业了,也就是说,苗苗跟毛毛只错了两个年级。
夏奕宁也升到了大四。
课程少了,大部分时间都在实习。正像江晓月预料的那样,夏奕宁去了研究所,是导师推荐的,说他有这方面的天赋。
江晓月也去研究生院报了到。
她住在学校里,又恢复了八人间的宿舍生活。
秦小苗跑来看她,开心得不得了。
“晓月,你可真厉害啊,说考就考上了?”
“小苗,你也可以进修啊!”
受江晓月的影响,秦小苗也打算深造。
她在人民医院当护士,条件不错,也有机会学习。
*
江晓月考回来了。
戴国华也兴冲冲地跑来找她。
二人拉着手,说着话儿。
戴国华在郊区待了一年,想调回市里。
要说,她父亲在医学院当副院长,关系是有的,也想把她调回来。可是市里卡得很严,说至少在郊区待三年,才有可能调动。
说起这个,戴国华就唉声叹气的。
这一年,她和男朋友都经受了考验。
她跟男朋友说:“哎,如果坚持不下去,就断了吧?”可男朋友跟她说:“国华,我等着你,实在不行我去郊区好了,那样就能跟你团聚了……”
这句话让戴国华很感动。
男朋友家是什么情况?她是了解的。家里住得是花园洋房,条件很好,能心甘情愿地跟她下乡可不容易。
江晓月本来还为戴国华担心。
她跟她男朋友的出身都不大好,找一个工人家庭的会抵消一下,可以戴国华的浪漫,哪里会看得上工人家庭出身的孩子?
现在看看,戴国华和男朋友都经受住了考验。
将来,会有一个好结果吧?
戴国江也听到了消息。
他想找江晓月却没了勇气。他跟江晓月之间有了距离,也下了决心要考研究生,就把这个想法跟姐姐说了。
戴国华也鼓励他。
“国江,今年毕业分配是一刀切,都去了郊区,看这个情况还是考研比较保险……”
戴国江就改了路子。
社团活动很少参加了,一门心思地钻研起了业务。
*
江晓月考回来了,刘咏华很郁闷。
想不到江晓月的业务能力这么强?研究生都能考上?
相比起来,她的业务就差远了。
不过,江晓月的档案关系在边疆,早晚都要回去吧?
---
(晋-江-独-家,谢-绝-转-载)
作者有话要说: 捉虫~
---
小天使们,
卡文,更晚了,抱歉哈
^_^松语文学www.sywx8.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