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三百二十一章、拉仇恨
原来,太后刚退下来的这对玉镯不是一对普通的玉镯,是由一块暖玉雕刻而成的,冬暖夏凉不说,难得的是还能感知到一个人身体的好坏。
若是主人生病了,这对镯子就会变色,会明显的变冰涩晦暗,而随着主人身体的好转,这对镯子又会回到之前的温润油亮,比太医判断还准呢。
原本这对镯子并没这么出名,是有两次太后哮喘发作之前,这对镯子示警了,可太后本人当时并未感觉到不适,袁姑姑把太医找来了,太医把脉也未发现异常。
谁知那天晚上,太后的哮喘发作了,好在那天袁姑姑坚持把御医留了下来,否则肯定会酿成大祸。
这样的经历后来又出现了一次,那次御医直接给开了哮喘的方子,饶是如此,也依旧没有阻挡哮喘的发作,但比之前那次要轻多了。
再之后,御医找遍了各种偏方,总算把太后这个老毛病根治了。
可即便如此,太后也养成习惯了,每天早上醒来以及晚上入睡前均会细细查看一下这对镯子,若没有异常,这一天也就安心了。
因而,这对玉镯的秘密宫里有头有脸的主子们大多知晓了,故而这会见她老人家把这对镯子摘下来送给王皇后,谁不倒吸了几口气。
这可是关键时候能救命的宝贝啊。
王桐自然也清楚这点,因而,没等宫女把东西送过来,她先起身跪倒在太后面前,“儿媳恳请母后收回成命,儿媳心领了母后的这份恩赐,只是这对镯子意义非凡,留在母后手上比戴在儿媳身上能发挥更大效用。”
“谁说的?哀家老了,这好东西正是该给你们年轻人才能有大效用,你若真孝敬哀家,就替哀家再生几个孙子,这可比什么镯子都好使。”太后笑眯眯地说道。
这话倒不是虚言,朱恒因为腿疾不可能坐上那个位置,因此,最大可能就是王皇后的儿子,可朱慎还这么小,谁敢保证他能平安健康地长大?
因而,太后是真想王桐再生个儿子的,因为她是一百个不愿意让童瑶的儿子,也就是朱悟坐上那个位置。
“母后赐你就拿着吧。”朱旭见皇后为难,开口了。
“多谢母后。”王桐趴地上磕了个头,双手接过这对镯子,递给了身边的宫令女官。
这一幕极大地刺激到了在场不少人,童瑶还好点,毕竟心性成熟,在宫里斗二十年,早就喜怒不形于色了。
可朱悟就差多了,他是被太后那句“就替哀家再生几个孙子”刺激到了,在座的孙子还少吗?就算朱恒是个残废人,可他不是啊,这些年他的才名不说誉满京城也差不了多少,他这么努力地上进,为的不就是让父皇和母妃因他而引以为豪么?
还有,这些年他也没少花心思去讨好皇祖母,可在皇祖母眼里,他比不过朱恒也就罢了,谁叫朱恒是个废人,人天生就是喜欢同情弱者,可没想到的是,他竟然连朱慎那个奶娃娃也比不上,甚至还比不上那个八字没一撇的子虚乌有的胎儿。
这也太讽刺了吧?
凭什么呀?
就因为他将来会托生在皇后的肚子里?就因为他母亲比他的母亲高一等,所以他生来不管是废物也好傻子也罢,也要比他高一等。
那他呢,他这些年的付出算什么?
还讲不讲天理了?
可能因着太后那句话指向太明显,故在场的不少人均暗中瞥向了朱悟,甚至有人还捕捉到了朱悟脸上短暂的狰狞,也有人发现他两手握拳的姿势也不对,明显是因为要克制自己用力过猛。
当然了,也有人留意到朱恒,毕竟朱恒这些年一直是太后的心头肉,可众人在朱恒脸上捕捉到的依旧是他温和的笑容以及他稚童般明亮的双眸,似乎眼前的这一切跟他无关。
事实上,这一刻朱恒的心情确实不错。
别看太后这对镯子是好东西,可东西越好,就越会招来他人的嫉妒,再加上父皇方才对王皇后毫不掩饰的称赞,无形中就把王皇后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不说别人,那对母子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如此一来,相当于王皇后替朱恒分去不了压力,正好适合他偷偷展开治疗。
事实也是如此,中秋之后,朱恒为了麻痹童瑶母子,借口没意思不想学把先生辞了,又过起了之前固步自封的日子,王皇后和皇贵妃等人来慈宁宫请安时,偶尔能听见朱恒的琴声,有时仍是会去后花园的凉亭上听风看云晒日头,还有的时候会登上宣诏台的城墙看着远处模糊的街景发呆。
之前卢太医给他开的调理身子的汤药如今也停了,说是吃多了,胃里总犯酸水,不如停些日子再说。
还有一个变化就是朱恒的饮食讲究了,每顿不再要求八个菜,而是自己列了一张菜单,每顿六个菜一道汤,但都是自己点菜,要说特别之处,就是每顿菜基本有一道鱼,有时是河鱼江鱼,有时是海鱼,肉菜一般是羊肉、鹿肉、鸡、鸭等换着来,汤有时是一道简单的海带汤或苦瓜汤,有时又是做工复杂的鸽子、飞龙、野鸡等,这些食材里会添加一点中药材,补气补血的,毕竟谁都知道朱恒身子虚,秋冬正是进补之际。
而替朱恒列菜单的这个人就是曾荣,这份菜单上的某些菜是曾荣根据那位老大夫口授拟定的,老人家说了,日常饮食也很关键,有些食材是可以通经活血的,有些却能起到反作用。
而为了给朱恒做针灸,曾荣基本隔天去一次慈宁宫,一开始,她只给他扎脚上和小腿上的穴位,找到了两个有微弱感知能力的穴位。
可大腿上的穴位同样很关键,曾荣一次两次可以忽略,总不能一直忽略吧?
朱恒倒是也没逼她,他在等,等曾荣过了自己这一关。
曾荣也在等,等自己不再跟自己较劲。
这一等,就等了半个多月。松语文学www.songyuwenxue.coM免费小说阅读
若是主人生病了,这对镯子就会变色,会明显的变冰涩晦暗,而随着主人身体的好转,这对镯子又会回到之前的温润油亮,比太医判断还准呢。
原本这对镯子并没这么出名,是有两次太后哮喘发作之前,这对镯子示警了,可太后本人当时并未感觉到不适,袁姑姑把太医找来了,太医把脉也未发现异常。
谁知那天晚上,太后的哮喘发作了,好在那天袁姑姑坚持把御医留了下来,否则肯定会酿成大祸。
这样的经历后来又出现了一次,那次御医直接给开了哮喘的方子,饶是如此,也依旧没有阻挡哮喘的发作,但比之前那次要轻多了。
再之后,御医找遍了各种偏方,总算把太后这个老毛病根治了。
可即便如此,太后也养成习惯了,每天早上醒来以及晚上入睡前均会细细查看一下这对镯子,若没有异常,这一天也就安心了。
因而,这对玉镯的秘密宫里有头有脸的主子们大多知晓了,故而这会见她老人家把这对镯子摘下来送给王皇后,谁不倒吸了几口气。
这可是关键时候能救命的宝贝啊。
王桐自然也清楚这点,因而,没等宫女把东西送过来,她先起身跪倒在太后面前,“儿媳恳请母后收回成命,儿媳心领了母后的这份恩赐,只是这对镯子意义非凡,留在母后手上比戴在儿媳身上能发挥更大效用。”
“谁说的?哀家老了,这好东西正是该给你们年轻人才能有大效用,你若真孝敬哀家,就替哀家再生几个孙子,这可比什么镯子都好使。”太后笑眯眯地说道。
这话倒不是虚言,朱恒因为腿疾不可能坐上那个位置,因此,最大可能就是王皇后的儿子,可朱慎还这么小,谁敢保证他能平安健康地长大?
因而,太后是真想王桐再生个儿子的,因为她是一百个不愿意让童瑶的儿子,也就是朱悟坐上那个位置。
“母后赐你就拿着吧。”朱旭见皇后为难,开口了。
“多谢母后。”王桐趴地上磕了个头,双手接过这对镯子,递给了身边的宫令女官。
这一幕极大地刺激到了在场不少人,童瑶还好点,毕竟心性成熟,在宫里斗二十年,早就喜怒不形于色了。
可朱悟就差多了,他是被太后那句“就替哀家再生几个孙子”刺激到了,在座的孙子还少吗?就算朱恒是个残废人,可他不是啊,这些年他的才名不说誉满京城也差不了多少,他这么努力地上进,为的不就是让父皇和母妃因他而引以为豪么?
还有,这些年他也没少花心思去讨好皇祖母,可在皇祖母眼里,他比不过朱恒也就罢了,谁叫朱恒是个废人,人天生就是喜欢同情弱者,可没想到的是,他竟然连朱慎那个奶娃娃也比不上,甚至还比不上那个八字没一撇的子虚乌有的胎儿。
这也太讽刺了吧?
凭什么呀?
就因为他将来会托生在皇后的肚子里?就因为他母亲比他的母亲高一等,所以他生来不管是废物也好傻子也罢,也要比他高一等。
那他呢,他这些年的付出算什么?
还讲不讲天理了?
可能因着太后那句话指向太明显,故在场的不少人均暗中瞥向了朱悟,甚至有人还捕捉到了朱悟脸上短暂的狰狞,也有人发现他两手握拳的姿势也不对,明显是因为要克制自己用力过猛。
当然了,也有人留意到朱恒,毕竟朱恒这些年一直是太后的心头肉,可众人在朱恒脸上捕捉到的依旧是他温和的笑容以及他稚童般明亮的双眸,似乎眼前的这一切跟他无关。
事实上,这一刻朱恒的心情确实不错。
别看太后这对镯子是好东西,可东西越好,就越会招来他人的嫉妒,再加上父皇方才对王皇后毫不掩饰的称赞,无形中就把王皇后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不说别人,那对母子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如此一来,相当于王皇后替朱恒分去不了压力,正好适合他偷偷展开治疗。
事实也是如此,中秋之后,朱恒为了麻痹童瑶母子,借口没意思不想学把先生辞了,又过起了之前固步自封的日子,王皇后和皇贵妃等人来慈宁宫请安时,偶尔能听见朱恒的琴声,有时仍是会去后花园的凉亭上听风看云晒日头,还有的时候会登上宣诏台的城墙看着远处模糊的街景发呆。
之前卢太医给他开的调理身子的汤药如今也停了,说是吃多了,胃里总犯酸水,不如停些日子再说。
还有一个变化就是朱恒的饮食讲究了,每顿不再要求八个菜,而是自己列了一张菜单,每顿六个菜一道汤,但都是自己点菜,要说特别之处,就是每顿菜基本有一道鱼,有时是河鱼江鱼,有时是海鱼,肉菜一般是羊肉、鹿肉、鸡、鸭等换着来,汤有时是一道简单的海带汤或苦瓜汤,有时又是做工复杂的鸽子、飞龙、野鸡等,这些食材里会添加一点中药材,补气补血的,毕竟谁都知道朱恒身子虚,秋冬正是进补之际。
而替朱恒列菜单的这个人就是曾荣,这份菜单上的某些菜是曾荣根据那位老大夫口授拟定的,老人家说了,日常饮食也很关键,有些食材是可以通经活血的,有些却能起到反作用。
而为了给朱恒做针灸,曾荣基本隔天去一次慈宁宫,一开始,她只给他扎脚上和小腿上的穴位,找到了两个有微弱感知能力的穴位。
可大腿上的穴位同样很关键,曾荣一次两次可以忽略,总不能一直忽略吧?
朱恒倒是也没逼她,他在等,等曾荣过了自己这一关。
曾荣也在等,等自己不再跟自己较劲。
这一等,就等了半个多月。松语文学www.songyuwenxue.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