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初试啼声 第三十七章 我回来了
(本书首发于纵横中文网,地址:/book/l)
天保十四年师走(十二月),直秀三人回到了江户凑。游子回乡的感觉很难讲,也许是因为心态不同的原因吧,同样的树木,在外旅行的时候看起来有更多感触,或者是更赏心悦目或者是更令人烦躁,但在家乡看起来就只有理当如此的感觉。
这次游学从长月(九月)开始,到师走(十二月)归来,一共用了一百天左右,虽然离开的时间不长,但江户还是给人以微妙的不同感觉,仿佛变成了另一个江户,熟悉的景色和行人变得亲切多了,有些泥泞的道路也没有破坏大家愉悦的心情。
“我回来了”*3,出人意外的是崛家屋敷里居然有人,直秀拉开屋门,看到是学次郎姐姐英子正捂着嘴吃惊的样子。之后,隼人先跑出来,胜五郎紧紧地跟在后面,虎之助的母亲花子妈妈也笑眯眯地出现。
原来花子妈妈、英子知道直秀近期归来,所以今天特意过来帮助直秀打扫房间,隼人和胜五郎跟着帮忙,她们恰好等到了直秀。
“还是家里舒服啊”,喝着热茶,直秀发出了感慨。英子留下来照顾直秀,花子妈妈、虎之助、学次郎拿着行李和礼品先回家了,一边的隼人、胜五郎喜滋滋地摆弄直秀给他们带回来的旅行礼物。
过几天就是大寒了,现在正是江户最冷的时候,房间里的火盆烧的旺旺的,依然挡不住寒冷,但直秀的心里还是热乎乎的。无论走多远,只有这里才有记忆,这里才有家的感觉。
英子把房间打扫完毕,依依不舍地和直秀告别,直秀想了想,告诉英子给她的礼物是长崎的玳瑁簪子,已经被学次郎先拿走了,她才开心的离开。
直秀在屋敷里转了转,打扫的很干净,看样子花子妈妈、英子平时没少来。转回客厅,把隼人、胜五郎叫过来问问他们的学业,两个小家伙就开始吱吱唔唔起来。
直秀走之前把他们托付给舅舅竹前太郎,花子妈妈对他俩很好,吃穿不缺,按直秀的意见把他们送到了寺子屋,读书、写字、算盘上他们的成绩还不错,但在数学上,他们和老师有了争执。
直秀平时在家也给街坊们的孩子讲课,他讲的数学知识和此时的扶桑计数大不相同。扶桑沿袭中华的数字、筹算、算盘以及苏州码子,而直秀哪里懂这些,直接教的就是阿拉伯数字。
大约四千年前,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发明了字母表,希腊人和希伯来人都曾用字母表中的字母依次代表数字。大约两千年前,古罗马人创立了一套书写数字的独特方法:用i、2、3等来表示数字。
两千多年前,印度人首先使用了l、2、3……9这九个数字,公元8世纪前后,印度人又发明“0”。阿拉伯人将印度数字传到了西亚、北非和欧罗巴大陆,“阿拉伯数字”由此得名。
而中华在在距今三千年前的殷墟甲骨上,已有代表“一、十、百、千、万”的专门数字。后来,中华又创造了表示空位的符号“o”,它与“阿拉伯数字”中的“0”作用一样。之后筹算、算盘以及苏州码子相继出现。
扶桑全盘接受了中华数字的影响,使用中华的数字、筹算、算盘以及苏州码子。
中华在公元八世纪初就接触了阿拉伯数字,但没有流传开来。近代最早推广阿拉伯数字的是朱文熊,他在1906年出版的《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提出该书的数目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1908年,刘孟扬在他的《中国音标字书》中,专列设一个章节《文内带数目字写法》讲述书面语中阿拉伯数字的写法,做出了比较完整的规定。不过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华书刊改用横排之后,阿拉伯数字的使用才逐渐推广开来。
在直秀原来的世界,阿拉伯数字同兰学书籍一起传入扶桑,于江户末期至明治时期之后才开始被使用,被称为“算用数字”、“洋数字”。
至于扶桑的书刊改用横排的时间点,大规模出现横排要在二十世纪中叶了。
直秀听到隼人、胜五郎描述他们与老师争论阿拉伯数学的情形,不禁摇头苦笑。后来花子妈妈只好和寺子屋的老师商量,免除了两个孩子的大部分数学课程,只要他们会打算盘就好。
恰在此时,虎之助穿着新衣服过来招呼直秀去竹前家吃饭,直秀就熄灭了火盆,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了家。
脱掉木屐,拉开房门,直秀一下子就笑了,原来舅舅竹前太郎正和中村正一、小岛茂、中岛黑夫四个人正在搓麻将。“我回来了”,直秀鞠躬后坐下,大家嘴里说着“辛苦了”之类的客气话,但手里依然没停,直秀很理解,麻将的魅力谁能抵挡。
隼人、胜五郎跑掉了,不知道是去厨房还是出门向朋友炫耀礼物。
花子妈妈给直秀端来一盏茶,跟他抱怨,“自从纪伊国屋利八送来麻将之后,这些家主就再也不去枣屋帮忙了”——直秀没敢说这麻将的制法就是自己告诉利八的。
竹前家人多而且屋子里也暖和,直秀歇了一会,英子穿着一身新衣给直秀送上一份杂煮,静静地坐在边上看着他。杂煮很好吃,新做的年糕很弹牙,汤的味道也好。直秀吃完后将碗筷递给英子,英子静静地看着他,直秀微微一笑,“新衣服很好看,簪子也很配你”,英子才满足地走了。
今天直秀下船的时候,除了结清剩余的船费,还请随船的商人帮忙送些萨摩黑豚肉到新宿竹前家。因此今天的主菜是寿喜锅和一人锅,四位家主和直秀吃寿喜锅,花子妈妈、英子、虎之助带着孩子们吃一人锅。
江户时代已经有火锅了,但基本上是“一人锅”,因为现在的七轮炭炉和火盆的热源较小,所以只能使用较浅较小尺寸的锅,一人份的食材就满了。一人锅的情景常常出现在江户浮世绘的题材中。流行的一人锅是野猪肉制作的“牡丹锅”和鹿肉制作的“红叶锅”,都是因为肉片摆放的外形而得名。
现在的大锅火锅是直秀的发明,为此直秀专门做了几个尺寸很大的七轮炭炉,也送给舅舅家一个。
直秀把大锅火锅称为“寿喜锅”,为什么叫“寿喜”呢?因为据说扶桑火锅最早是农民在犁“すき”上加热的,假名“す““き”分别对应的汉字“寿喜”,非常吉利,直秀至今还没听到有人把火锅叫“寿喜锅”,他毫不客气地把这个好名字用上了。
后世的寿喜锅是牛肉火锅,食材包括牛肉、鲣鱼花、牛蒡、时蔬、葱段、洋葱、豆腐、魔芋丝、昆布、金针菇、香菇、胡萝卜、茼蒿、娃娃菜等,佐料包括牛油、辣萝卜泥、葱花、生鸡蛋、自制醋汁、酱油、冰糖、味醂、清酒等,汤底一般是海鲜汤或高汤。
现在吃牛肉,公方样也不敢啊,有黑豚肉就挺好了,萨摩黑豚据说是从小吃萨摩芋长大的,味道很好,不少大名和高级武士说萨摩黑豚是野味,野味不在茹素令的范围内,这样大家就可以吃了。
中华火锅和扶桑火锅吃法大不相同,中华的火锅都是涮食的,而扶桑火锅一般是先煎食后涮食,还有一种吃法是“少放水或不放水,直接将食材焖好,利用食材的水分将食物加热做熟”,号称能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
另外扶桑火锅一般是无油或少油的,寿喜锅一般配碗白饭食用,其它的扶桑火锅还有吃到最后阶段,在火锅里放入米饭,做成火锅粥的吃法。
今天的寿喜锅,是先煎食后涮食的,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的蛮开心的,大冬天吃火锅喝清酒,真是享受啊。
四位家主问了直秀的游学情况,途中是否遇到了困难。这年头治安极其混乱,半路上人不见了的事时有发生,直秀简单介绍了游学的情况,扯了扯沿途的风物,四位家主其实挺粗鄙的,也不关心他游学学到了什么,慢慢地话题就扯远了。
聊来聊去,就聊到幕府人事变动上,直秀离开江户没多久,首席老中水野越前守忠邦被罢免,幕臣中议论纷纷,小道消息说的罢免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上知令”得罪了人,被人进谗言罢免;一个是“食之怨,不可结”,得罪了公方样。
老中是江户幕府的官职名称,作为幕府征夷大将军的直属的官员统领幕府政务,在不设置大老的情况下,是幕府的最高官职,定员四到五名,采取按月轮番管理不同的事务,人选原则上在二万五千石领地以上的谱代大名之中选任。
(大老是江户是辅佐将军的最高官员,统辖幕府的所有事务,地位在老中之上,只在非常时期设立,只设一人,类似中华的丞相。因为权利太大,在平时基本不设。)
天保十四年发布的《上知令》,又称《封地调换令》,内容是“大名与旗本在江户四周十里、大坂五里方圆的知行地,收归幕府直辖。这一范围内的诸侯和旗本,转封他地”。此时的扶桑一“里”约等于后世的3927米。
上知令范围内的诸侯和旗本基本都是幕府的亲藩大名和大身旗本,这一下子捅了马蜂窝,谁要跑到乡下去啊,所以纷纷施压,公方样和水野扛不住了,水野只好辞职了事。
还有一种说法是,公方样(将军)家庆最爱吃烤鱼旁边附加的甜醋姜芽(味道和寿司附加的姜片类似,只是形状不同,细细长长的,整根腌制),但是水野忠邦实施了“节约令”,而姜芽正是“禁品”之一,因此每逢姜芽季节,就算是将军的餐桌,也不能出现甜醋姜芽。日本有一句谚语“食之怨,不可结”,因此在三年后,水野忠邦被罢免。
直秀知道明年水野忠邦就会被重新任命为“首席老中”,公方样家庆给的理由是“外国纠纷,需重臣亲理”,所以“食之怨,不可结”这个理由是谣传。
天高皇帝远,八卦是人类的天性,大家只是快乐一下嘴皮子,但直秀明白自己的机会就要到来了,因为未来接替水野忠邦首席老中职位的正是阿部正弘,而阿部伊势守正弘曾经接见过自己,当时表现出很欣赏自己的样子。
踏上青云之路的机会,终于出现在直秀面前。松语文学www.songyuwenxue.coM免费小说阅读
天保十四年师走(十二月),直秀三人回到了江户凑。游子回乡的感觉很难讲,也许是因为心态不同的原因吧,同样的树木,在外旅行的时候看起来有更多感触,或者是更赏心悦目或者是更令人烦躁,但在家乡看起来就只有理当如此的感觉。
这次游学从长月(九月)开始,到师走(十二月)归来,一共用了一百天左右,虽然离开的时间不长,但江户还是给人以微妙的不同感觉,仿佛变成了另一个江户,熟悉的景色和行人变得亲切多了,有些泥泞的道路也没有破坏大家愉悦的心情。
“我回来了”*3,出人意外的是崛家屋敷里居然有人,直秀拉开屋门,看到是学次郎姐姐英子正捂着嘴吃惊的样子。之后,隼人先跑出来,胜五郎紧紧地跟在后面,虎之助的母亲花子妈妈也笑眯眯地出现。
原来花子妈妈、英子知道直秀近期归来,所以今天特意过来帮助直秀打扫房间,隼人和胜五郎跟着帮忙,她们恰好等到了直秀。
“还是家里舒服啊”,喝着热茶,直秀发出了感慨。英子留下来照顾直秀,花子妈妈、虎之助、学次郎拿着行李和礼品先回家了,一边的隼人、胜五郎喜滋滋地摆弄直秀给他们带回来的旅行礼物。
过几天就是大寒了,现在正是江户最冷的时候,房间里的火盆烧的旺旺的,依然挡不住寒冷,但直秀的心里还是热乎乎的。无论走多远,只有这里才有记忆,这里才有家的感觉。
英子把房间打扫完毕,依依不舍地和直秀告别,直秀想了想,告诉英子给她的礼物是长崎的玳瑁簪子,已经被学次郎先拿走了,她才开心的离开。
直秀在屋敷里转了转,打扫的很干净,看样子花子妈妈、英子平时没少来。转回客厅,把隼人、胜五郎叫过来问问他们的学业,两个小家伙就开始吱吱唔唔起来。
直秀走之前把他们托付给舅舅竹前太郎,花子妈妈对他俩很好,吃穿不缺,按直秀的意见把他们送到了寺子屋,读书、写字、算盘上他们的成绩还不错,但在数学上,他们和老师有了争执。
直秀平时在家也给街坊们的孩子讲课,他讲的数学知识和此时的扶桑计数大不相同。扶桑沿袭中华的数字、筹算、算盘以及苏州码子,而直秀哪里懂这些,直接教的就是阿拉伯数字。
大约四千年前,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发明了字母表,希腊人和希伯来人都曾用字母表中的字母依次代表数字。大约两千年前,古罗马人创立了一套书写数字的独特方法:用i、2、3等来表示数字。
两千多年前,印度人首先使用了l、2、3……9这九个数字,公元8世纪前后,印度人又发明“0”。阿拉伯人将印度数字传到了西亚、北非和欧罗巴大陆,“阿拉伯数字”由此得名。
而中华在在距今三千年前的殷墟甲骨上,已有代表“一、十、百、千、万”的专门数字。后来,中华又创造了表示空位的符号“o”,它与“阿拉伯数字”中的“0”作用一样。之后筹算、算盘以及苏州码子相继出现。
扶桑全盘接受了中华数字的影响,使用中华的数字、筹算、算盘以及苏州码子。
中华在公元八世纪初就接触了阿拉伯数字,但没有流传开来。近代最早推广阿拉伯数字的是朱文熊,他在1906年出版的《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提出该书的数目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1908年,刘孟扬在他的《中国音标字书》中,专列设一个章节《文内带数目字写法》讲述书面语中阿拉伯数字的写法,做出了比较完整的规定。不过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华书刊改用横排之后,阿拉伯数字的使用才逐渐推广开来。
在直秀原来的世界,阿拉伯数字同兰学书籍一起传入扶桑,于江户末期至明治时期之后才开始被使用,被称为“算用数字”、“洋数字”。
至于扶桑的书刊改用横排的时间点,大规模出现横排要在二十世纪中叶了。
直秀听到隼人、胜五郎描述他们与老师争论阿拉伯数学的情形,不禁摇头苦笑。后来花子妈妈只好和寺子屋的老师商量,免除了两个孩子的大部分数学课程,只要他们会打算盘就好。
恰在此时,虎之助穿着新衣服过来招呼直秀去竹前家吃饭,直秀就熄灭了火盆,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了家。
脱掉木屐,拉开房门,直秀一下子就笑了,原来舅舅竹前太郎正和中村正一、小岛茂、中岛黑夫四个人正在搓麻将。“我回来了”,直秀鞠躬后坐下,大家嘴里说着“辛苦了”之类的客气话,但手里依然没停,直秀很理解,麻将的魅力谁能抵挡。
隼人、胜五郎跑掉了,不知道是去厨房还是出门向朋友炫耀礼物。
花子妈妈给直秀端来一盏茶,跟他抱怨,“自从纪伊国屋利八送来麻将之后,这些家主就再也不去枣屋帮忙了”——直秀没敢说这麻将的制法就是自己告诉利八的。
竹前家人多而且屋子里也暖和,直秀歇了一会,英子穿着一身新衣给直秀送上一份杂煮,静静地坐在边上看着他。杂煮很好吃,新做的年糕很弹牙,汤的味道也好。直秀吃完后将碗筷递给英子,英子静静地看着他,直秀微微一笑,“新衣服很好看,簪子也很配你”,英子才满足地走了。
今天直秀下船的时候,除了结清剩余的船费,还请随船的商人帮忙送些萨摩黑豚肉到新宿竹前家。因此今天的主菜是寿喜锅和一人锅,四位家主和直秀吃寿喜锅,花子妈妈、英子、虎之助带着孩子们吃一人锅。
江户时代已经有火锅了,但基本上是“一人锅”,因为现在的七轮炭炉和火盆的热源较小,所以只能使用较浅较小尺寸的锅,一人份的食材就满了。一人锅的情景常常出现在江户浮世绘的题材中。流行的一人锅是野猪肉制作的“牡丹锅”和鹿肉制作的“红叶锅”,都是因为肉片摆放的外形而得名。
现在的大锅火锅是直秀的发明,为此直秀专门做了几个尺寸很大的七轮炭炉,也送给舅舅家一个。
直秀把大锅火锅称为“寿喜锅”,为什么叫“寿喜”呢?因为据说扶桑火锅最早是农民在犁“すき”上加热的,假名“す““き”分别对应的汉字“寿喜”,非常吉利,直秀至今还没听到有人把火锅叫“寿喜锅”,他毫不客气地把这个好名字用上了。
后世的寿喜锅是牛肉火锅,食材包括牛肉、鲣鱼花、牛蒡、时蔬、葱段、洋葱、豆腐、魔芋丝、昆布、金针菇、香菇、胡萝卜、茼蒿、娃娃菜等,佐料包括牛油、辣萝卜泥、葱花、生鸡蛋、自制醋汁、酱油、冰糖、味醂、清酒等,汤底一般是海鲜汤或高汤。
现在吃牛肉,公方样也不敢啊,有黑豚肉就挺好了,萨摩黑豚据说是从小吃萨摩芋长大的,味道很好,不少大名和高级武士说萨摩黑豚是野味,野味不在茹素令的范围内,这样大家就可以吃了。
中华火锅和扶桑火锅吃法大不相同,中华的火锅都是涮食的,而扶桑火锅一般是先煎食后涮食,还有一种吃法是“少放水或不放水,直接将食材焖好,利用食材的水分将食物加热做熟”,号称能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
另外扶桑火锅一般是无油或少油的,寿喜锅一般配碗白饭食用,其它的扶桑火锅还有吃到最后阶段,在火锅里放入米饭,做成火锅粥的吃法。
今天的寿喜锅,是先煎食后涮食的,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的蛮开心的,大冬天吃火锅喝清酒,真是享受啊。
四位家主问了直秀的游学情况,途中是否遇到了困难。这年头治安极其混乱,半路上人不见了的事时有发生,直秀简单介绍了游学的情况,扯了扯沿途的风物,四位家主其实挺粗鄙的,也不关心他游学学到了什么,慢慢地话题就扯远了。
聊来聊去,就聊到幕府人事变动上,直秀离开江户没多久,首席老中水野越前守忠邦被罢免,幕臣中议论纷纷,小道消息说的罢免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上知令”得罪了人,被人进谗言罢免;一个是“食之怨,不可结”,得罪了公方样。
老中是江户幕府的官职名称,作为幕府征夷大将军的直属的官员统领幕府政务,在不设置大老的情况下,是幕府的最高官职,定员四到五名,采取按月轮番管理不同的事务,人选原则上在二万五千石领地以上的谱代大名之中选任。
(大老是江户是辅佐将军的最高官员,统辖幕府的所有事务,地位在老中之上,只在非常时期设立,只设一人,类似中华的丞相。因为权利太大,在平时基本不设。)
天保十四年发布的《上知令》,又称《封地调换令》,内容是“大名与旗本在江户四周十里、大坂五里方圆的知行地,收归幕府直辖。这一范围内的诸侯和旗本,转封他地”。此时的扶桑一“里”约等于后世的3927米。
上知令范围内的诸侯和旗本基本都是幕府的亲藩大名和大身旗本,这一下子捅了马蜂窝,谁要跑到乡下去啊,所以纷纷施压,公方样和水野扛不住了,水野只好辞职了事。
还有一种说法是,公方样(将军)家庆最爱吃烤鱼旁边附加的甜醋姜芽(味道和寿司附加的姜片类似,只是形状不同,细细长长的,整根腌制),但是水野忠邦实施了“节约令”,而姜芽正是“禁品”之一,因此每逢姜芽季节,就算是将军的餐桌,也不能出现甜醋姜芽。日本有一句谚语“食之怨,不可结”,因此在三年后,水野忠邦被罢免。
直秀知道明年水野忠邦就会被重新任命为“首席老中”,公方样家庆给的理由是“外国纠纷,需重臣亲理”,所以“食之怨,不可结”这个理由是谣传。
天高皇帝远,八卦是人类的天性,大家只是快乐一下嘴皮子,但直秀明白自己的机会就要到来了,因为未来接替水野忠邦首席老中职位的正是阿部正弘,而阿部伊势守正弘曾经接见过自己,当时表现出很欣赏自己的样子。
踏上青云之路的机会,终于出现在直秀面前。松语文学www.songyuwenxue.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