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如何出击
朱厚照也不嫌弃张浩的咋咋呼呼,带着几分惊喜,追问道:“成了?”</p>
“算是成了,他们已然答应了,此法对他们来讲算是唯一能够协助他们脱离困境之法,他们不答应都不成了。”</p>
张浩昂首挺胸,说的极为得意。</p>
朱厚照完全不在乎张浩的态度,只要能办成事,哪怕尾巴翘到天上去都行。</p>
“接下来,便开始解决倭患了吧?”</p>
有倭患横亘着,那些商贾一出海怕是就得被截了。</p>
截了商船倒没什么,大明泱泱大国的面子却是丢不得。</p>
提起这个问题,张浩脸上已不见了得意,郑重其事道:“是,此事当从长计议,不可莽撞行事。”</p>
倭患迟迟解决不了,存有最大的两个问题,一乃是那些倭寇飘忽不定,一斩草除根并不易,二乃是大明沿海官商流民皆与之有所串联,朝廷面对这些内鬼支持下的倭寇着实是难上加难。</p>
以前,这两个问题解决不了,是因为大明发展到中期之后,从上到下已没有了居安思危之心,从君王到臣民百姓只想在自个儿一亩三分地上过自己的日子。</p>
因为谁都没设身处地想过解决海禁问题沟通大明与海外的联络。</p>
张浩看起来有不畏一切的秉性,其实他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反复思考,把该考虑的问题都考虑好才会行动。</p>
现在他已不是做任何决定只关乎自己一人的时候了。</p>
现在的他,每个决定都关乎着天下万千黎庶,关乎着该把大明带向何方。</p>
说着,张浩很快便又接着道:“东山卫这段时间已然配备齐整了,但剿灭倭寇东山卫怕是配不上用场了。”</p>
东山卫招募的多是流民,这些兵丁中还是以北方人占据甚多。</p>
不通水性,且又主要是按照对付陆地最强精锐的骑兵训练的,又如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改变策略,训练出一支擅长水战的兵丁来。</p>
就这些北方出生的兵丁,站在栈板尚上都有可能吐得昏天黑地,又如何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训练出来?</p>
张浩一番话相当于没说。</p>
朱厚照带着几分慵懒,没好气地道:“也就是说,对于剿灭倭寇之事,直到现在你都没有任何准备?”</p>
张浩是那种做事不做准备之人吗?</p>
对朱厚照没好气的询问,张浩倒是颇为淡然,笑嘻嘻道:“哪能呐,在售卖酒具的同时,臣已经在为我大明边患做准备了,陛下定还记得,这些酒具要么销往北地,要么就是销往海外,这些时日臣思来想去,还是直接销往海外的好,毕竟北地只有牛羊,倒是能够以此拉垮他们,但却不值得让我大明付出国富民强的机会做此事,当我们借助海外的资源达到国富民强兵壮的时候,解决北地边患还不是轻而易举之事,只怕到时候他们还求着要我们带他们过上好日子呢。”</p>
张浩说了这么多,完全没说他准备的计策是什么。</p>
朱厚照早就等不及了,问道:“废话怎老是这么多,你就说你准备怎么对付倭寇不就得了。”</p>
切,急什么,这不得一点点说,谁能知晓你是否有魄力解除已实行百年的海禁。</p>
算了,看在朱厚照也是着急的份上,就不与他计较了。</p>
再者说了,他就是计较能怎么着,还能把朱厚照再揍上一顿不成?</p>
张浩淡淡一笑,道:“臣已指导东山书院在做了,估计用不了几日,就能有结果了,此物定能够给我大明剿灭倭寇增加好几层的筹码。”</p>
张浩话音才落,朱厚照早就已经跃跃欲试了,第一时间招呼内伺拿来了便服,刚换好,便在一众亲卫的护送下出了宫。</p>
朱厚照不喜欢大张旗鼓的,到哪里都带上銮驾,这样轻车从简的倒也正合适。</p>
一来不至于给东山带来接驾的负担,而来也能赶不少时间。</p>
真不是他在乎这么点时间,若朱厚照真带着銮驾出行,先不说准备妥当皇帝出行的仪仗,就是清障,以及半路鸣锣开道就得花费不少时间。</p>
若这些都准备妥当了,少说也得几个时辰。</p>
有这几个时辰时间,他们已经往返好几趟了。</p>
很快,朱厚照带着亲卫与张浩骑马赶至了东山。</p>
一到东山,张浩便带着朱厚照直奔书院而去。</p>
朱厚照不喜欢读书,对书院的事情关心并不多,自然也就很少出现在书院。</p>
书院创立之后,张浩便忙着酒具的事情了,很少有空到东山。</p>
朱厚照自然也就更不会去东山了。</p>
书院创立数月,朱厚照还是第一次来。</p>
一进书院,里面敲敲打打,亦或者是几人一块堪比菜市场的高声辩论便吸引了朱厚照的目光。</p>
“小耗子,你这是书院吗?这怎么比草市还热闹?”</p>
东山书院又不是用来培养那些走科举读书人的地儿,自是不同于其他书院。</p>
“东山书院虽冠名以书院却是为了培养能够如弄出玻璃,改良火药的那些人才的,自是要让他们自由发挥,不能束缚了他们的想法,就这种在读书人眼中奇技淫巧之物还就得王守仁这样的人才能做成,哎,那些人读了几本书便觉着自己高高在上了,自个儿读书又不愿天下人都去读书,不就是怕读书的人多了没人劳作供养他们吗?殊不知,他们那些人也是出身于寒门的。”</p>
科举制度创立之前,凡是做官者皆是世家子弟,贫寒子弟从一出生便决定了一生的命运。</p>
这些人即便混的稍微好一些的,不过也是做那些世家大族的门人罢了。</p>
“这里倒是与朕想象的不一样。”</p>
朱厚照不喜欢读书,自然也就不是那些腐儒书生的影响。</p>
在朱厚照眼中,奇技淫巧并无任何不妥之处。</p>
“为官者治世,而这些所谓的奇技淫巧是能够缔造不朽盛世的,在这些人一代又一代的努力之下,将来定能出现在黑夜亮如白昼之物,千里可如近在咫尺中随意交流之物,足不出户知晓天下大事之物,日行千里之物,下海捉鳖上天揽月之物....”</p>
张浩所言的这些在他所生活的后世都是实实在在出现的东西。</p>
但这些东西放在朱厚照现在存有的认知中却是想都不敢想的东西。</p>
“行了,快带朕去瞧瞧你那可对付倭寇之物吧,这些牛往后少吹嘘些吧,若真如你所说,那岂不是变成仙人了吧?朕可不信这世上会有仙人。”</p>
说来说去,朱厚照的眼界还是太浅了。</p>
张浩笑了笑,道:“臣不相信这世上有仙人,但臣倒是相信终有一日是能够臣的这些构想的,史前的仙人定不会想到,后世会是如此繁华,就连完全天下一统的秦皇也不会想到在千百年后会有如此繁荣的盛世。”</p>
东西两周百年乱世,各国相互征伐,百姓民不聊生。</p>
很难想象到在之后一次次的乱世,又一次次的统一,在几千年的发展当中,多次改进粮种,改进渠道,改进制度,竟会有如此一个盛世。</p>
“这倒也是。”</p>
“所以说嘛,要有敢想敢干的勇气,也要有敢于专研的恒心,在朝廷的大力支持下,这些东西一定能够实现的。”</p>
张浩虽从后世而来,但能弄出来的东西却是有限的很。</p>
说到底,还得是靠这个时期的匠人成行的。</p>
“走吧,陛下,臣先带陛下用玻璃弄出的那东西来。”</p>
很快,张浩领着朱厚照在转了一圈后去了一间屋子。</p>
走近屋子,张浩咳嗽了一声,忙活的几人才停了下来。</p>
这几人大概有四五人,都是些年轻人,最大的也不足而立之年。</p>
“东西弄好了吗?”张浩问道。</p>
刚出言,靠近桌案的一人拿起了边上柜中的一盒东西,道:“此物简单的很,卑下根据侯爷的指导打磨了百十来个,打磨好之后,卑下也一一检验过了,至少可瞧到几百米之外。”</p>
张浩接过盒子,道:“陛下,此物名为千里眼,可瞧清楚远处之物,可用来行军打仗,其实此物在海外已然存在了,不过他们的玻璃不如咱们的,在此物尚肯定是也不如咱们的。”</p>
“千里眼?佛郎机倒是曾进贡,效果倒是有,但视物并不清楚,朕年少之时就曾把玩过。”</p>
弘治皇帝对朱厚照宠爱不言而喻,有好东西朱厚照自然是有机会第一个把玩的。</p>
</p>松语文学www.songyuwenxue.coM免费小说阅读
“算是成了,他们已然答应了,此法对他们来讲算是唯一能够协助他们脱离困境之法,他们不答应都不成了。”</p>
张浩昂首挺胸,说的极为得意。</p>
朱厚照完全不在乎张浩的态度,只要能办成事,哪怕尾巴翘到天上去都行。</p>
“接下来,便开始解决倭患了吧?”</p>
有倭患横亘着,那些商贾一出海怕是就得被截了。</p>
截了商船倒没什么,大明泱泱大国的面子却是丢不得。</p>
提起这个问题,张浩脸上已不见了得意,郑重其事道:“是,此事当从长计议,不可莽撞行事。”</p>
倭患迟迟解决不了,存有最大的两个问题,一乃是那些倭寇飘忽不定,一斩草除根并不易,二乃是大明沿海官商流民皆与之有所串联,朝廷面对这些内鬼支持下的倭寇着实是难上加难。</p>
以前,这两个问题解决不了,是因为大明发展到中期之后,从上到下已没有了居安思危之心,从君王到臣民百姓只想在自个儿一亩三分地上过自己的日子。</p>
因为谁都没设身处地想过解决海禁问题沟通大明与海外的联络。</p>
张浩看起来有不畏一切的秉性,其实他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反复思考,把该考虑的问题都考虑好才会行动。</p>
现在他已不是做任何决定只关乎自己一人的时候了。</p>
现在的他,每个决定都关乎着天下万千黎庶,关乎着该把大明带向何方。</p>
说着,张浩很快便又接着道:“东山卫这段时间已然配备齐整了,但剿灭倭寇东山卫怕是配不上用场了。”</p>
东山卫招募的多是流民,这些兵丁中还是以北方人占据甚多。</p>
不通水性,且又主要是按照对付陆地最强精锐的骑兵训练的,又如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改变策略,训练出一支擅长水战的兵丁来。</p>
就这些北方出生的兵丁,站在栈板尚上都有可能吐得昏天黑地,又如何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训练出来?</p>
张浩一番话相当于没说。</p>
朱厚照带着几分慵懒,没好气地道:“也就是说,对于剿灭倭寇之事,直到现在你都没有任何准备?”</p>
张浩是那种做事不做准备之人吗?</p>
对朱厚照没好气的询问,张浩倒是颇为淡然,笑嘻嘻道:“哪能呐,在售卖酒具的同时,臣已经在为我大明边患做准备了,陛下定还记得,这些酒具要么销往北地,要么就是销往海外,这些时日臣思来想去,还是直接销往海外的好,毕竟北地只有牛羊,倒是能够以此拉垮他们,但却不值得让我大明付出国富民强的机会做此事,当我们借助海外的资源达到国富民强兵壮的时候,解决北地边患还不是轻而易举之事,只怕到时候他们还求着要我们带他们过上好日子呢。”</p>
张浩说了这么多,完全没说他准备的计策是什么。</p>
朱厚照早就等不及了,问道:“废话怎老是这么多,你就说你准备怎么对付倭寇不就得了。”</p>
切,急什么,这不得一点点说,谁能知晓你是否有魄力解除已实行百年的海禁。</p>
算了,看在朱厚照也是着急的份上,就不与他计较了。</p>
再者说了,他就是计较能怎么着,还能把朱厚照再揍上一顿不成?</p>
张浩淡淡一笑,道:“臣已指导东山书院在做了,估计用不了几日,就能有结果了,此物定能够给我大明剿灭倭寇增加好几层的筹码。”</p>
张浩话音才落,朱厚照早就已经跃跃欲试了,第一时间招呼内伺拿来了便服,刚换好,便在一众亲卫的护送下出了宫。</p>
朱厚照不喜欢大张旗鼓的,到哪里都带上銮驾,这样轻车从简的倒也正合适。</p>
一来不至于给东山带来接驾的负担,而来也能赶不少时间。</p>
真不是他在乎这么点时间,若朱厚照真带着銮驾出行,先不说准备妥当皇帝出行的仪仗,就是清障,以及半路鸣锣开道就得花费不少时间。</p>
若这些都准备妥当了,少说也得几个时辰。</p>
有这几个时辰时间,他们已经往返好几趟了。</p>
很快,朱厚照带着亲卫与张浩骑马赶至了东山。</p>
一到东山,张浩便带着朱厚照直奔书院而去。</p>
朱厚照不喜欢读书,对书院的事情关心并不多,自然也就很少出现在书院。</p>
书院创立之后,张浩便忙着酒具的事情了,很少有空到东山。</p>
朱厚照自然也就更不会去东山了。</p>
书院创立数月,朱厚照还是第一次来。</p>
一进书院,里面敲敲打打,亦或者是几人一块堪比菜市场的高声辩论便吸引了朱厚照的目光。</p>
“小耗子,你这是书院吗?这怎么比草市还热闹?”</p>
东山书院又不是用来培养那些走科举读书人的地儿,自是不同于其他书院。</p>
“东山书院虽冠名以书院却是为了培养能够如弄出玻璃,改良火药的那些人才的,自是要让他们自由发挥,不能束缚了他们的想法,就这种在读书人眼中奇技淫巧之物还就得王守仁这样的人才能做成,哎,那些人读了几本书便觉着自己高高在上了,自个儿读书又不愿天下人都去读书,不就是怕读书的人多了没人劳作供养他们吗?殊不知,他们那些人也是出身于寒门的。”</p>
科举制度创立之前,凡是做官者皆是世家子弟,贫寒子弟从一出生便决定了一生的命运。</p>
这些人即便混的稍微好一些的,不过也是做那些世家大族的门人罢了。</p>
“这里倒是与朕想象的不一样。”</p>
朱厚照不喜欢读书,自然也就不是那些腐儒书生的影响。</p>
在朱厚照眼中,奇技淫巧并无任何不妥之处。</p>
“为官者治世,而这些所谓的奇技淫巧是能够缔造不朽盛世的,在这些人一代又一代的努力之下,将来定能出现在黑夜亮如白昼之物,千里可如近在咫尺中随意交流之物,足不出户知晓天下大事之物,日行千里之物,下海捉鳖上天揽月之物....”</p>
张浩所言的这些在他所生活的后世都是实实在在出现的东西。</p>
但这些东西放在朱厚照现在存有的认知中却是想都不敢想的东西。</p>
“行了,快带朕去瞧瞧你那可对付倭寇之物吧,这些牛往后少吹嘘些吧,若真如你所说,那岂不是变成仙人了吧?朕可不信这世上会有仙人。”</p>
说来说去,朱厚照的眼界还是太浅了。</p>
张浩笑了笑,道:“臣不相信这世上有仙人,但臣倒是相信终有一日是能够臣的这些构想的,史前的仙人定不会想到,后世会是如此繁华,就连完全天下一统的秦皇也不会想到在千百年后会有如此繁荣的盛世。”</p>
东西两周百年乱世,各国相互征伐,百姓民不聊生。</p>
很难想象到在之后一次次的乱世,又一次次的统一,在几千年的发展当中,多次改进粮种,改进渠道,改进制度,竟会有如此一个盛世。</p>
“这倒也是。”</p>
“所以说嘛,要有敢想敢干的勇气,也要有敢于专研的恒心,在朝廷的大力支持下,这些东西一定能够实现的。”</p>
张浩虽从后世而来,但能弄出来的东西却是有限的很。</p>
说到底,还得是靠这个时期的匠人成行的。</p>
“走吧,陛下,臣先带陛下用玻璃弄出的那东西来。”</p>
很快,张浩领着朱厚照在转了一圈后去了一间屋子。</p>
走近屋子,张浩咳嗽了一声,忙活的几人才停了下来。</p>
这几人大概有四五人,都是些年轻人,最大的也不足而立之年。</p>
“东西弄好了吗?”张浩问道。</p>
刚出言,靠近桌案的一人拿起了边上柜中的一盒东西,道:“此物简单的很,卑下根据侯爷的指导打磨了百十来个,打磨好之后,卑下也一一检验过了,至少可瞧到几百米之外。”</p>
张浩接过盒子,道:“陛下,此物名为千里眼,可瞧清楚远处之物,可用来行军打仗,其实此物在海外已然存在了,不过他们的玻璃不如咱们的,在此物尚肯定是也不如咱们的。”</p>
“千里眼?佛郎机倒是曾进贡,效果倒是有,但视物并不清楚,朕年少之时就曾把玩过。”</p>
弘治皇帝对朱厚照宠爱不言而喻,有好东西朱厚照自然是有机会第一个把玩的。</p>
</p>松语文学www.songyuwenxue.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