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心思
李桂花舍不得家里的几亩薄田,总觉得这是全家的退路,万一在外头有个不好,至少回家还有口饭吃。
关键时候大喊一声,老子不干了,大不了回家种田,这就是底气。
幸好高重山不知道他妈这么想,不然肯定苦笑,这是啥子底气哟。
“妈,给别人种而已,又不是拿不回来。分给我们的土地,本来就不许买卖。”
高老汉一敲烟竿,“这倒是。”然后赶紧上烟叶,美美吸上一口。
仓库里是不允许抽烟的,烟斗也不行。他们干的是木工活,有个火星子就能烧起来,早早就立了规矩,老爹去了也一样。
所以早憋得忍不住,这会儿赶紧吸两口,以解相思之苦。
“妈,你舍不得几亩地,就舍得你儿子天天吃不好。”高重山拿出杀手锏。
李桂花左右为难,“我先想想。”
得想出一个周全的法子,家里的地也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托付的。李桂花此时又是喜又是愁,甜蜜的烦恼啊。
过得几天,消息慢慢发散,村里人家各有心思。拿到欠债的人都是惊喜,今年能过个肥年了。也有人寻思,木工如今这么赚钱的吗?
确实是,八十年代在国民经济和物价上,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小山村感受不深,是因为他们足够闭塞。木工手艺还有上十年的发展红利,这之后,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
三叔和李远山家里,最为热闹。三叔家里热闹,是因为老二媳妇在家算了一笔帐。他们想当然的以为,是高重山说动了父亲拜在他的门下。那他能赚到钱还清欠债,自家老头子赚到的钱只会更多。
于是乎,老二夫妻开始围着老头奉承,端盘饺子过来就想套话,里外里他们多孝顺,一笔写不出两个高字不是。
李远山家里也炸了锅,李家三个儿子,李远山不大不小排中间,也是最不受待见的那个。
老大早就是田间地里一把手,家里的顶梁柱。老幺细皮嫩肉长的一点不像山里娃子,关键是特别会来事,被誉为村里第一聪明人。
是的,村里第一聪明人不是学历最高,最会读书的高重山。是特别会说话,
会来事的李远志。高重山会读书,但村民印象中,他没耍过嘴皮子,甚至不太爱说话。遇着人,也是该叫人叫人,该什么礼是什么礼,也没什么过人之举。
但李远志不一样,嘴甜起来跟抹了蜜似的,哄得人不知多开心。而且村里人天天见得着,所以久而久之,就混了个第一聪明人的名头。
这么聪明的小子,父母当然是舍不得让他吃苦的,两个当哥哥的,也心疼弟弟,家里不缺劳力,什么也不用他做。
李远山下山的事,在李家看来,省了一份饭钱,还能学一门手艺,苦归苦,也是好事嘛。结果不仅穿着新衣服回来,带回了比家里置办的年货还丰富的年礼,竟然还有一百块现金。
全家人都陷入狂喜,老大已经在盘算,老二再干几年,家里就能把房子翻翻新。有了新房子,他娶媳妇的事,就要好说一半。
李远志最为活泛,有心套话之下,李远山真是有什么说什么。听到还有工钱,顿时有了不一样的心思。他觉得,自己这么聪明,没理由二哥能学会的事,自己学不会。更何况,自己这么机灵,干嘛非得去干活,帮他们卖东西不是更好。
在李远志的认识里,这几个人里,就没有一个嘴皮子能说得过他的,卖东西必然也不行。如果有他加入,就是如虎添翼,甚至于,他能变成领头的那个。
见到最瞧不起的二哥变成家里最重要的人,李远志心里哼哼了一下,原本的想法,又变了。让二哥在家务农,自己去不就行了。到时候,他才是家里最聪明也最重要的人。
不愧是村里第一聪明人,这心思,瞬间就能三变。
这些各异的心思,高重山并不知道,就算以后知道了,也不会在乎。当然,也不是人人都跟李远志和老二家一样,村长就很激动的找到高家,要跟高重山好好谈一谈。
村长以前也是高家的大债主,他也是真心希望村里能走出一个大学生。只要出去一个人,再帮几个人走出去,一个带一个的,他们一个小村庄,搞不好就能实现脱贫致富。
这个思路其实没错,这也是农村人这么穷,自己家都吃不饱,仍然愿意借钱给高家的原因。出一个大学生,很多时候,
就是改变了一个山村几乎大半人的命运。自己不沾光,自己的儿女后代,都有可能沾光。
高家自然是热情接待,高重山双手端上李桂花做的丸子汤,过年期间一大早来,没人端茶的,都是上一碗丸子汤当早饭,取团团圆圆的意头。
条件不好的时候,野菜丸子也得搓几个,现在当然不一样了,蕃茄炒烂了加水,现搓的猪肉丸子,加几根小白菜和一把粉丝,鲜香入味的很。
“每家的丸子汤我都吃过,就数你们家的味道最好。”
一番客气之下,村长说出来意,很简单,共同致富。村里这个样子,谁不发愁,人越来越多,地只有那么多。高重山这一辈的年轻人,大半闲着呢,怎么办?
高重山知道,用不了几年,也就五六年的功夫,就会慢慢形成打工潮,然后越来越多的人,会离开家乡,外出打工。
别说中间隔着五六年呢,除了他别人也不知道未来的事啊。更何况,出去打工除了少数人能发点财,大多数人也只是混个温饱,还得扔下家里的老人孩子。要是能在家乡找到活干,谁愿意扔下亲人去那么远的地方呢。
他倒是不吝啬自己那点手艺,就是觉得奇怪,“之前三叔在村里,真想学,早就可以拜师,也不是今天才有的。”
村长笑道:“村里不是没有人去拜师,没一个过的了你三叔那关,村里传出些闲话,让他伤了心。”
这事高重山还真不知道,高老汉一直陪坐着呢,闻言道:“学手艺得眼明心明还得手巧,不是人人都学得会的。有些人学会了,却接不到活,一样没什么用。三哥要求高也是为他们好,这些人,却以为是三哥不想教。他家里出了那么大的变故,也懒得理这些闲话,干脆就依他们,不教就不教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高重山是发现三叔和村里人的关系,好似不太好的样子。不过他一直在外头读书,每个月回来一趟,时间紧张的很,哪里有空去听村里的闲话。
村长是找过三叔,再找过李远山,最后来找的高重山,可谓是谋定而后动。
他最看重的不是木匠手艺,而是竹家具。他听到竹家具比木工活简单,还好卖的时候,就动了心。木材是要钱的,好木头贵的很,但竹子不要钱啊,他们山上多的是。
人手也一样多的是,这不是天然就适合做竹家具吗?松语文学www.songyuwenxue.coM免费小说阅读
关键时候大喊一声,老子不干了,大不了回家种田,这就是底气。
幸好高重山不知道他妈这么想,不然肯定苦笑,这是啥子底气哟。
“妈,给别人种而已,又不是拿不回来。分给我们的土地,本来就不许买卖。”
高老汉一敲烟竿,“这倒是。”然后赶紧上烟叶,美美吸上一口。
仓库里是不允许抽烟的,烟斗也不行。他们干的是木工活,有个火星子就能烧起来,早早就立了规矩,老爹去了也一样。
所以早憋得忍不住,这会儿赶紧吸两口,以解相思之苦。
“妈,你舍不得几亩地,就舍得你儿子天天吃不好。”高重山拿出杀手锏。
李桂花左右为难,“我先想想。”
得想出一个周全的法子,家里的地也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托付的。李桂花此时又是喜又是愁,甜蜜的烦恼啊。
过得几天,消息慢慢发散,村里人家各有心思。拿到欠债的人都是惊喜,今年能过个肥年了。也有人寻思,木工如今这么赚钱的吗?
确实是,八十年代在国民经济和物价上,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小山村感受不深,是因为他们足够闭塞。木工手艺还有上十年的发展红利,这之后,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
三叔和李远山家里,最为热闹。三叔家里热闹,是因为老二媳妇在家算了一笔帐。他们想当然的以为,是高重山说动了父亲拜在他的门下。那他能赚到钱还清欠债,自家老头子赚到的钱只会更多。
于是乎,老二夫妻开始围着老头奉承,端盘饺子过来就想套话,里外里他们多孝顺,一笔写不出两个高字不是。
李远山家里也炸了锅,李家三个儿子,李远山不大不小排中间,也是最不受待见的那个。
老大早就是田间地里一把手,家里的顶梁柱。老幺细皮嫩肉长的一点不像山里娃子,关键是特别会来事,被誉为村里第一聪明人。
是的,村里第一聪明人不是学历最高,最会读书的高重山。是特别会说话,
会来事的李远志。高重山会读书,但村民印象中,他没耍过嘴皮子,甚至不太爱说话。遇着人,也是该叫人叫人,该什么礼是什么礼,也没什么过人之举。
但李远志不一样,嘴甜起来跟抹了蜜似的,哄得人不知多开心。而且村里人天天见得着,所以久而久之,就混了个第一聪明人的名头。
这么聪明的小子,父母当然是舍不得让他吃苦的,两个当哥哥的,也心疼弟弟,家里不缺劳力,什么也不用他做。
李远山下山的事,在李家看来,省了一份饭钱,还能学一门手艺,苦归苦,也是好事嘛。结果不仅穿着新衣服回来,带回了比家里置办的年货还丰富的年礼,竟然还有一百块现金。
全家人都陷入狂喜,老大已经在盘算,老二再干几年,家里就能把房子翻翻新。有了新房子,他娶媳妇的事,就要好说一半。
李远志最为活泛,有心套话之下,李远山真是有什么说什么。听到还有工钱,顿时有了不一样的心思。他觉得,自己这么聪明,没理由二哥能学会的事,自己学不会。更何况,自己这么机灵,干嘛非得去干活,帮他们卖东西不是更好。
在李远志的认识里,这几个人里,就没有一个嘴皮子能说得过他的,卖东西必然也不行。如果有他加入,就是如虎添翼,甚至于,他能变成领头的那个。
见到最瞧不起的二哥变成家里最重要的人,李远志心里哼哼了一下,原本的想法,又变了。让二哥在家务农,自己去不就行了。到时候,他才是家里最聪明也最重要的人。
不愧是村里第一聪明人,这心思,瞬间就能三变。
这些各异的心思,高重山并不知道,就算以后知道了,也不会在乎。当然,也不是人人都跟李远志和老二家一样,村长就很激动的找到高家,要跟高重山好好谈一谈。
村长以前也是高家的大债主,他也是真心希望村里能走出一个大学生。只要出去一个人,再帮几个人走出去,一个带一个的,他们一个小村庄,搞不好就能实现脱贫致富。
这个思路其实没错,这也是农村人这么穷,自己家都吃不饱,仍然愿意借钱给高家的原因。出一个大学生,很多时候,
就是改变了一个山村几乎大半人的命运。自己不沾光,自己的儿女后代,都有可能沾光。
高家自然是热情接待,高重山双手端上李桂花做的丸子汤,过年期间一大早来,没人端茶的,都是上一碗丸子汤当早饭,取团团圆圆的意头。
条件不好的时候,野菜丸子也得搓几个,现在当然不一样了,蕃茄炒烂了加水,现搓的猪肉丸子,加几根小白菜和一把粉丝,鲜香入味的很。
“每家的丸子汤我都吃过,就数你们家的味道最好。”
一番客气之下,村长说出来意,很简单,共同致富。村里这个样子,谁不发愁,人越来越多,地只有那么多。高重山这一辈的年轻人,大半闲着呢,怎么办?
高重山知道,用不了几年,也就五六年的功夫,就会慢慢形成打工潮,然后越来越多的人,会离开家乡,外出打工。
别说中间隔着五六年呢,除了他别人也不知道未来的事啊。更何况,出去打工除了少数人能发点财,大多数人也只是混个温饱,还得扔下家里的老人孩子。要是能在家乡找到活干,谁愿意扔下亲人去那么远的地方呢。
他倒是不吝啬自己那点手艺,就是觉得奇怪,“之前三叔在村里,真想学,早就可以拜师,也不是今天才有的。”
村长笑道:“村里不是没有人去拜师,没一个过的了你三叔那关,村里传出些闲话,让他伤了心。”
这事高重山还真不知道,高老汉一直陪坐着呢,闻言道:“学手艺得眼明心明还得手巧,不是人人都学得会的。有些人学会了,却接不到活,一样没什么用。三哥要求高也是为他们好,这些人,却以为是三哥不想教。他家里出了那么大的变故,也懒得理这些闲话,干脆就依他们,不教就不教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高重山是发现三叔和村里人的关系,好似不太好的样子。不过他一直在外头读书,每个月回来一趟,时间紧张的很,哪里有空去听村里的闲话。
村长是找过三叔,再找过李远山,最后来找的高重山,可谓是谋定而后动。
他最看重的不是木匠手艺,而是竹家具。他听到竹家具比木工活简单,还好卖的时候,就动了心。木材是要钱的,好木头贵的很,但竹子不要钱啊,他们山上多的是。
人手也一样多的是,这不是天然就适合做竹家具吗?松语文学www.songyuwenxue.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