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活字印刷术(一)
长安城,尚冠里。
少府卿霍利和商贸令王炆身穿便服走在街上,几名缇骑将士同样身穿便服,步行在十余步之后跟随着。
“大人,如今长安城内不少地方都自发形成了书市,不少儒生都聚集在各处书市内,应征抄写竹简书籍,而后书贩再将这些抄写好的纸张书籍加价卖出去,生意很是火爆!”
少府卿霍利闻言笑着说道:“真是没想到,天家改进的纸张不但增加了少府和户部的收入,而且还为民间百姓创造了这么多的生计,真是一大善政啊!”
二人正说话间,便走到了一处不太大的书市,少府卿霍利和商贸令王炆便走上前去,只见十几名书贩正在售卖纸张版书籍,还有三、四名儒生在一旁等候生意。
商贸令王炆随手拿起两本书籍翻看了起来,只见一本是手抄本的《淮南子》,另一本是《道德经》。
不过只看了一眼,商贸令王炆便微微皱眉。
虽然商贸令王炆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学问,但是也是读过书、认过字的,手中的《淮南子》、《道德经》不但字迹潦草,而且还多有错字、涂改,整体上显得非常杂乱。
旁边的少府卿霍利也注意到这些,接过这两本书看了看,甚至还在《淮南子》中发现了一大段随意胡写的内容,与《淮南子》一书没有任何关系!
眼见如此,少府卿霍利便看向跟前的书贩,问道:“不知这两本书是什么价格?”
书贩笑着说道:“这位大人好眼力!这可是精抄版的《淮南子》,卖价一百七十铢!另一本《道德经》卖价一百五十铢!”
“什么?”
少府卿霍利和商贸令王炆大吃一惊,就这种随意糊弄事的书籍,竟然还要一百几十铢的高价,这些钱财差不多已经是数口之家几个月的花销了!
此时,少府卿霍利和商贸令王炆的脸色有些不好,如果纸张书籍的价格如此昂贵,那就意味着即便纸张的价格大降,也无法让书籍在民间快速普及开来,天子刘洵的意图也无法在短期内实现。
于是,少府卿霍利和商贸令王炆当即买下了这两本书,而后匆匆前往了未央宫。
当少府卿霍利和商贸令王炆赶到宣室殿,呈上手抄本的《淮南子》、《道德经》之后,天子刘洵的脸色也变得很难看,沉声说道:“像这样的书籍,在书市上多吗?”
少府卿霍利点头说道:“启奏天家,长安城内的大小书市应该都有这样的粗制纸张书籍,而且数量大、价格高。想必司隶各处的情况也都差不多!”
商贸令王炆拱手说道:“天家,臣今日便调集商贸司的人手,前往司隶各处查勘情况,尽快将具体的情况报上来!”
天子刘洵点了点头,吩咐商贸令王炆即刻前去办理,而后让少府卿霍利也一同协助,尽快摸清楚司隶各地的情况。
当少府卿霍利、商贸令王炆奉旨离开后,天子刘洵不禁苦笑了起来:“看来这些商人还真是逐利而为啊,为了利益最大化,竟然用这种类似于盗版的书籍来抬高行情!”
天子刘洵感叹了一番后,便开始沉思对策。
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全面打击手抄本书籍,全面压低纸张书籍的价格。
可是天子刘洵非常清楚这是不可能的!
如今纸张书籍之所以价格昂贵,一方面是那些书贩有意抬高价格,另一方面,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眼下的纸张书籍全都是人工抄写,而且还是那些儒生、甚至是太学学子抄写的,这些人的“润笔费”可是不少,极大的推高了纸张书籍的价格!
想到这里,天子刘洵猛然一拍桌案,自言自语道:“既然如此,那朕便动一动金手指,让这些书贩知道什么叫做批量生产!”
旁边的中常侍耿国顿时愣住了,不明白什么叫做金手指。
就在中常侍耿国发愣出神的时候,天子刘洵吩咐道:“去找些黏土来,再弄一个小高炉来。对了,找几名可靠的小黄门给朕打下手,快些!”
中常侍耿国下意识的拱手称诺,而后转身出去准备。
此番,天子刘洵准备研发活字印刷术,这对于见惯了后世印刷产业的刘洵来说,并不是什么高深的技术,活字印刷术的原理刘洵都知道,现在唯一需要准备的,便是实际操作和试验而已。
此时眼下抄写书籍还是非常费工的,远远不能适应书籍传播的需要。所以天子刘洵便在等候材料和人手的时候,开始回忆起来,想到后世至迟到东汉末年的熹平年间,便出现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
活字印刷术严格说起来开始于唐朝的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贴上抄写工整的书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纸正面和木板相贴,字就成了反体,笔划清晰可辨。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没有字迹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体凸出的阳文,和字体凹入的碑石阴文截然不同。印刷的时候,在凸起的字体上涂上墨汁,然后把纸覆在它的上面,轻轻拂拭纸背,字迹就留在纸上了。
到了宋朝,雕版印刷事业发展到全盛时期。雕版印刷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显缺点∶第一,刻版费时费工费料,第二,大批书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错字不容易更正。
有鉴于此,天子刘洵决定越过雕版印刷的阶段,直接上活字印刷术这个大招!
后世宋仁宗时代的北宋平民发明家毕升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
毕升的方法是这样的: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像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可以随制随用。
为便于拣字,把胶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排字的时候,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拣出来一个个排进框内。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药剂稍微融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的时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加一定的压力就行了。为了可以连续印刷,就用两块铁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两版交替使用。印完以后,用火把药剂烤化,用手轻轻一抖,活字就可以从铁板上脱落下来,再按韵放回原来木格里,以备下次再用
此外,毕升还试验过木活字印刷,不过由于木料纹理疏密不匀,刻制困难,木活字沾水后变形,以及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等原因,所以毕升最终没有采用。
毕升的胶泥活字版印书方法,如果只印二、三本书籍,其实并不算省事,可是如果印成百上千份书籍,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了,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质量,比雕版印刷要优越得多,同时也可以将书籍的制作成本大幅打压下来!
活字制版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准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随时拼版,大大地加快了制版时间。活字版印完后,可以拆版,活字可重复使用,且活字比雕版占有的空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这样活字的优越性就表现出来了。
天子刘洵整理了一下活字印刷术的细节,又列出了一些需要的材料,比如松脂、蜡和纸灰等等,让一旁的小黄门赶快去准备。
而后,天子刘洵便坐下来等候了。
此时,天子刘洵心中暗道:“用活字印刷的这种思想,我记得很早就有了,当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度量衡器,陶量器上用木戳印四十字的诏书,便有人认为这是中国活字排印的开始,不过他虽已发明,未能广泛应用。古代的印章对活字印刷应该也有一定启示作用。”
接着,天子刘洵又想到毕升发明泥活字,其实只是活字的开端。以后又发展出了锡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等,活字使用的材料可谓是五花八门。其中木活字对后世影响较大,仅次于雕版。朝鲜古代曾有过铁活字。
就在这时,中常侍耿国带着几名小黄门赶来,天子刘洵检查了一番,只见各种材料已经基本上齐备了,便笑着对中常侍耿国说道:“朕要在这里准备一些东西,两个时辰之后,召集少府卿霍利、商贸令王炆入宫觐见!”
中常侍耿国急忙拱手称诺。松语文学www.songyuwenxue.coM免费小说阅读
少府卿霍利和商贸令王炆身穿便服走在街上,几名缇骑将士同样身穿便服,步行在十余步之后跟随着。
“大人,如今长安城内不少地方都自发形成了书市,不少儒生都聚集在各处书市内,应征抄写竹简书籍,而后书贩再将这些抄写好的纸张书籍加价卖出去,生意很是火爆!”
少府卿霍利闻言笑着说道:“真是没想到,天家改进的纸张不但增加了少府和户部的收入,而且还为民间百姓创造了这么多的生计,真是一大善政啊!”
二人正说话间,便走到了一处不太大的书市,少府卿霍利和商贸令王炆便走上前去,只见十几名书贩正在售卖纸张版书籍,还有三、四名儒生在一旁等候生意。
商贸令王炆随手拿起两本书籍翻看了起来,只见一本是手抄本的《淮南子》,另一本是《道德经》。
不过只看了一眼,商贸令王炆便微微皱眉。
虽然商贸令王炆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学问,但是也是读过书、认过字的,手中的《淮南子》、《道德经》不但字迹潦草,而且还多有错字、涂改,整体上显得非常杂乱。
旁边的少府卿霍利也注意到这些,接过这两本书看了看,甚至还在《淮南子》中发现了一大段随意胡写的内容,与《淮南子》一书没有任何关系!
眼见如此,少府卿霍利便看向跟前的书贩,问道:“不知这两本书是什么价格?”
书贩笑着说道:“这位大人好眼力!这可是精抄版的《淮南子》,卖价一百七十铢!另一本《道德经》卖价一百五十铢!”
“什么?”
少府卿霍利和商贸令王炆大吃一惊,就这种随意糊弄事的书籍,竟然还要一百几十铢的高价,这些钱财差不多已经是数口之家几个月的花销了!
此时,少府卿霍利和商贸令王炆的脸色有些不好,如果纸张书籍的价格如此昂贵,那就意味着即便纸张的价格大降,也无法让书籍在民间快速普及开来,天子刘洵的意图也无法在短期内实现。
于是,少府卿霍利和商贸令王炆当即买下了这两本书,而后匆匆前往了未央宫。
当少府卿霍利和商贸令王炆赶到宣室殿,呈上手抄本的《淮南子》、《道德经》之后,天子刘洵的脸色也变得很难看,沉声说道:“像这样的书籍,在书市上多吗?”
少府卿霍利点头说道:“启奏天家,长安城内的大小书市应该都有这样的粗制纸张书籍,而且数量大、价格高。想必司隶各处的情况也都差不多!”
商贸令王炆拱手说道:“天家,臣今日便调集商贸司的人手,前往司隶各处查勘情况,尽快将具体的情况报上来!”
天子刘洵点了点头,吩咐商贸令王炆即刻前去办理,而后让少府卿霍利也一同协助,尽快摸清楚司隶各地的情况。
当少府卿霍利、商贸令王炆奉旨离开后,天子刘洵不禁苦笑了起来:“看来这些商人还真是逐利而为啊,为了利益最大化,竟然用这种类似于盗版的书籍来抬高行情!”
天子刘洵感叹了一番后,便开始沉思对策。
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全面打击手抄本书籍,全面压低纸张书籍的价格。
可是天子刘洵非常清楚这是不可能的!
如今纸张书籍之所以价格昂贵,一方面是那些书贩有意抬高价格,另一方面,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眼下的纸张书籍全都是人工抄写,而且还是那些儒生、甚至是太学学子抄写的,这些人的“润笔费”可是不少,极大的推高了纸张书籍的价格!
想到这里,天子刘洵猛然一拍桌案,自言自语道:“既然如此,那朕便动一动金手指,让这些书贩知道什么叫做批量生产!”
旁边的中常侍耿国顿时愣住了,不明白什么叫做金手指。
就在中常侍耿国发愣出神的时候,天子刘洵吩咐道:“去找些黏土来,再弄一个小高炉来。对了,找几名可靠的小黄门给朕打下手,快些!”
中常侍耿国下意识的拱手称诺,而后转身出去准备。
此番,天子刘洵准备研发活字印刷术,这对于见惯了后世印刷产业的刘洵来说,并不是什么高深的技术,活字印刷术的原理刘洵都知道,现在唯一需要准备的,便是实际操作和试验而已。
此时眼下抄写书籍还是非常费工的,远远不能适应书籍传播的需要。所以天子刘洵便在等候材料和人手的时候,开始回忆起来,想到后世至迟到东汉末年的熹平年间,便出现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
活字印刷术严格说起来开始于唐朝的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贴上抄写工整的书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纸正面和木板相贴,字就成了反体,笔划清晰可辨。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没有字迹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体凸出的阳文,和字体凹入的碑石阴文截然不同。印刷的时候,在凸起的字体上涂上墨汁,然后把纸覆在它的上面,轻轻拂拭纸背,字迹就留在纸上了。
到了宋朝,雕版印刷事业发展到全盛时期。雕版印刷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显缺点∶第一,刻版费时费工费料,第二,大批书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错字不容易更正。
有鉴于此,天子刘洵决定越过雕版印刷的阶段,直接上活字印刷术这个大招!
后世宋仁宗时代的北宋平民发明家毕升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
毕升的方法是这样的: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像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可以随制随用。
为便于拣字,把胶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排字的时候,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拣出来一个个排进框内。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药剂稍微融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的时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加一定的压力就行了。为了可以连续印刷,就用两块铁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两版交替使用。印完以后,用火把药剂烤化,用手轻轻一抖,活字就可以从铁板上脱落下来,再按韵放回原来木格里,以备下次再用
此外,毕升还试验过木活字印刷,不过由于木料纹理疏密不匀,刻制困难,木活字沾水后变形,以及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等原因,所以毕升最终没有采用。
毕升的胶泥活字版印书方法,如果只印二、三本书籍,其实并不算省事,可是如果印成百上千份书籍,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了,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质量,比雕版印刷要优越得多,同时也可以将书籍的制作成本大幅打压下来!
活字制版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准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随时拼版,大大地加快了制版时间。活字版印完后,可以拆版,活字可重复使用,且活字比雕版占有的空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这样活字的优越性就表现出来了。
天子刘洵整理了一下活字印刷术的细节,又列出了一些需要的材料,比如松脂、蜡和纸灰等等,让一旁的小黄门赶快去准备。
而后,天子刘洵便坐下来等候了。
此时,天子刘洵心中暗道:“用活字印刷的这种思想,我记得很早就有了,当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度量衡器,陶量器上用木戳印四十字的诏书,便有人认为这是中国活字排印的开始,不过他虽已发明,未能广泛应用。古代的印章对活字印刷应该也有一定启示作用。”
接着,天子刘洵又想到毕升发明泥活字,其实只是活字的开端。以后又发展出了锡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等,活字使用的材料可谓是五花八门。其中木活字对后世影响较大,仅次于雕版。朝鲜古代曾有过铁活字。
就在这时,中常侍耿国带着几名小黄门赶来,天子刘洵检查了一番,只见各种材料已经基本上齐备了,便笑着对中常侍耿国说道:“朕要在这里准备一些东西,两个时辰之后,召集少府卿霍利、商贸令王炆入宫觐见!”
中常侍耿国急忙拱手称诺。松语文学www.songyuwenxue.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