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刘老尚书
第四十一章 刘老尚书
周梦臣心中估算一下,大概也就是这个数目了。
前文也说过,这水钟类似于奢侈品,市场并不是太广阔的,而且又没有搞什么定时报废,就好像是木制家具一般,能用上好多年的。反应在数据上,也就是这一两个月,一下子搞了数千两白银,但是之后,陷入细水长流,甚至收入越来越少的局面。
不过,周梦臣并不担心,将来会没有钱用。反而担心钱太多了。
周梦臣说道:“就拿出一千二百两吧,先在附近找一个地方,将木工作坊搬出去,不在养济院之中。两家分开。另外我要翻修养济院。可以开始着手了。”
经过这一件事情。
周梦臣明白。
钱并不是越多越好的。
深刻的知道了,在这个时代,为什么只有仕途才是正途,盖因即便从其他道路上搞到大笔的金钱,你也是包不住的。甚至还有可能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周梦臣觉得家里有五百两在,一些日常开销,就足够应付了。
这年头五百两还是有相当强悍的购买力的。
至于其他的钱,周梦臣决定散出去。
县令他想夺的,是帐上的现钱,但是如果这些现钱变成了一座崭新的养济院,县令还想要吗?
自然是不想要了。
几千两银子,县令甩甩衣袖就带走了。但是一座院子算个什么事情?且不说,这养济院地方并不算太好。否则这么多年,一直荒废,最多是附近的老百姓,来这里捡个砖瓦,去建自己的房子,并没有人想占这一块地皮。
县令也不是武昌人,他在武昌要一个大院子,算什么事情?
再加上,古代不是现代。
城市变化并不是太大。
养济院的土地,也算是朝廷的土地。谁想占为私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周梦臣知道,县令自然不会对他出手了,但也要防备别人会这样做。
想来想去,还是财去人安乐,反正周梦臣当初也没有想过,将所有的钱都揽在自己的怀里。
程广德听了,说道:“从外面找一块地方安置作坊,倒是容易。花不了多少钱,只是这一千二百多两修缮养济院?”
周梦臣说道:“怎么不够吗?”
程广德说道:“多了。”
一千二百两银子,如果给达官贵人修院子。估计连几块太湖石都不大够。但是对于普通人家,却是太多了一点。
周梦臣之前也谈过这一件事情。
故而也没有想过怎么设计,无非是一个大院子,将房子建立起来。好让这些老人孩子,有一个安生地方可以居住。这样一来,是花不了多少钱的。
周梦臣说道:“多了。那就多造一些东西。”周梦臣带着一股突击花钱的怨气,决定重新设计新的养济院。
不提周梦臣想怎么想翻修养济院。单单说,李云珍心中似乎好像揣着一个兔子一般,一路上,走路时快时慢。似乎随着她的心情变化而变化。当想什么好事情的时候,满脸通红,脚步轻快。小环都追不上她。当想到什么不好的事情。就脚步沉重,似乎脚上带着千斤枷锁,几乎一步,也不向前走了。似乎要小环推着他走。
不管李云珍怎么走,终究要回家的。
李云珍抬头看着这里,心中暗道:“如何才能想办法溜出去啊?”一时间,李云珍也想不到什么办法。
只是她回到家中,顿时觉得家中的气氛有些不大对。整个家里有一种压抑庄重的气氛。
李云珍不敢多问。
直到吃饭的时候,才发现父亲与二哥都没有来吃饭。
李云珍小心翼翼的问道:“大哥,爹与二哥怎么没有来吃饭?”
李大郎说道:“今天医馆之中来了一个重要的病人,病情也十分凶险,爹与二弟都去照顾了,这会儿没有功夫吃饭。这几日,你也安分一点,家里人没有功夫管你,你也不要让家里操心。”
李云珍听了,心中顿时一喜,心中暗道:“真是天助我也。”她心中暗暗高兴,努力收拢自己的表情,连忙问道:“什么重要的病人?”
李大郎说道:“是麻城刘尚书。”
李云珍听了,心中一动,说道:“是刘老尚书?他老人家病情怎么样了?我记得爹爹说过,刘尚书自己就是名医,怎么来咱们了?”
李云珍并不是太关注政治的。如果是别人,李云珍估计不知道,但是刘老尚书就不一样了。
前文说过,李家是黄州人,而刘老尚书也是黄州人,算是同乡。而刘老尚书本身就是不为良相,就为良医的代表。而李家更是武昌名医,都是一个圈子里面的,李闻言对刘老尚书佩服之极。
故而在家中常常的提起。
李云珍自然记得。
李大郎叹息一声,说道:“医不自医。而且刘老尚书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很明白,他本不想来武昌医治,这一次不过是拗不过儿女而已。我也看过,刘老尚书的脉象----”
李云珍立即问道:“怎么样?”
李大郎轻轻摇摇头说道:“刘老尚书年轻的时候,操劳太过,做事不顾惜身体。早已落下病根了,如果不是刘老尚书自己养生有道,三年前退下来,好生休养,恐怕没有而今这三年,看似身体不错,但实际上,油尽灯枯,年关难过啊。”
李云珍听了,心中的欢喜之意,也都散尽了。
年关难过,也就是未必能过得了今年冬天。
李云珍说道:“刘老尚书是一个好官,怎么就这样?”
刘老尚书名叫刘天和,乃至黄州府现存官员之中,位置最高的一个,也是整个黄州府人的骄傲。李云珍从小听刘老尚书的故事长大。
比如,刘老尚书为官之初,当时刘瑾用事,刘老尚书当时仅仅是一个御史,刚正不阿,得罪刘瑾,被下狱押送入京,陕西百姓万余人拦道不行,陕西壮士十几人一路护送,乃至于郭镇等人,为鸣刘老尚书之冤。撞死阶前。刘老尚书入诏狱,在诏狱之中,刘老尚书镇定自若,还给狱卒看病。连诏狱上下,都敬佩万分。
后刘瑾倒台,贬为县丞。后一路升迁到了甘肃。
在甘肃大兴屯田之法,令军民得安,后受命治理黄河,到任之处,念民于水火之中,昼夜不息,三个月之内,修渠十数道,疏浚山东河道七十余条,百姓转危为安。后受命备边,整顿军备,与黑水墩大捷之中,刘老尚书指挥大将周尚文斩杀蒙古济农,也就是相当于蒙古副汗。
后受命以兵部尚书的名义整顿京营,劳累过度,上书告老,回家休养。
这也是三年前的事情了。
所以刘老尚书,是整个黄州府百姓的骄傲。
李家大郎叹息一声,说道:“都是命数。”随即说道:“我估计,武昌城中很多人都会来拜访刘老尚书的,虽然刘老尚书已经说过了,谁也不见。所以这一段时间,家里人多杂乱,你安分点。”
李云珍点点头,说道:“大哥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她微微一顿,说道:“我能不能去看看刘老尚书啊?”
李家大郎说道:“你就别添乱了。”
李云珍满心不愿意的说道:“二哥为什么能去,我为什么不能去?”
李家大郎说道:“你还有理了,咱们兄妹三人之中,谁的医术最好?”
李云珍只能垂头,说道:“二哥。”
李家大郎说道:“谁又要考举人?”
李云珍这才明白,原来父亲带二哥当助手,还有这个原因啊?
只关注刘老尚书的功绩,却忘记了刘老尚书也是二甲进士出身,而且排名靠前。无他,大明朝廷的潜规则,排名最前的进士,是进翰林院,次一等的是御史,再次留京,再次是做地方官。再次就是等缺了。
刘老尚书一当官就是御史,可见科举排名绝对不靠后。
而李二郎少年秀才,连续两次考举人不第。说不定,被刘老尚书稍稍指点一二,就能脱胎换骨。下一次考举人,能一举考上的。
李云珍想明白这一点,心中默默希冀二哥能够得刘老尚书真传,好让他们李家从此改换门庭。
不过,李云珍内心之中,还是希冀能见上刘老尚书一面,毕竟在她看来,刘老尚书一直是故事里面的人物,而今距离她这么近,岂能不去看看,只是她随即想到了别的东西。
“如果二哥真正考中了,我与他是不是更加不可能了?”李云珍忽然想到。
李云珍也感觉到了,其实父母对她与周梦臣之间,并不是很支持的。如果二哥考中举人,李家就更进一步,也算是士林之中一号人物了。倒是父母估计只会更加不同意了。
这该怎么办?
少女的心思无处安置。
只能藏在心里。不敢让人知道。独自的烦恼着。更烦恼他是怎么想的?
不过,这也算一个好消息,最少家里人没有时间管他了。她再想去养济院,就不是一个问题了。松语文学www.songyuwenxue.coM免费小说阅读
周梦臣心中估算一下,大概也就是这个数目了。
前文也说过,这水钟类似于奢侈品,市场并不是太广阔的,而且又没有搞什么定时报废,就好像是木制家具一般,能用上好多年的。反应在数据上,也就是这一两个月,一下子搞了数千两白银,但是之后,陷入细水长流,甚至收入越来越少的局面。
不过,周梦臣并不担心,将来会没有钱用。反而担心钱太多了。
周梦臣说道:“就拿出一千二百两吧,先在附近找一个地方,将木工作坊搬出去,不在养济院之中。两家分开。另外我要翻修养济院。可以开始着手了。”
经过这一件事情。
周梦臣明白。
钱并不是越多越好的。
深刻的知道了,在这个时代,为什么只有仕途才是正途,盖因即便从其他道路上搞到大笔的金钱,你也是包不住的。甚至还有可能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周梦臣觉得家里有五百两在,一些日常开销,就足够应付了。
这年头五百两还是有相当强悍的购买力的。
至于其他的钱,周梦臣决定散出去。
县令他想夺的,是帐上的现钱,但是如果这些现钱变成了一座崭新的养济院,县令还想要吗?
自然是不想要了。
几千两银子,县令甩甩衣袖就带走了。但是一座院子算个什么事情?且不说,这养济院地方并不算太好。否则这么多年,一直荒废,最多是附近的老百姓,来这里捡个砖瓦,去建自己的房子,并没有人想占这一块地皮。
县令也不是武昌人,他在武昌要一个大院子,算什么事情?
再加上,古代不是现代。
城市变化并不是太大。
养济院的土地,也算是朝廷的土地。谁想占为私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周梦臣知道,县令自然不会对他出手了,但也要防备别人会这样做。
想来想去,还是财去人安乐,反正周梦臣当初也没有想过,将所有的钱都揽在自己的怀里。
程广德听了,说道:“从外面找一块地方安置作坊,倒是容易。花不了多少钱,只是这一千二百多两修缮养济院?”
周梦臣说道:“怎么不够吗?”
程广德说道:“多了。”
一千二百两银子,如果给达官贵人修院子。估计连几块太湖石都不大够。但是对于普通人家,却是太多了一点。
周梦臣之前也谈过这一件事情。
故而也没有想过怎么设计,无非是一个大院子,将房子建立起来。好让这些老人孩子,有一个安生地方可以居住。这样一来,是花不了多少钱的。
周梦臣说道:“多了。那就多造一些东西。”周梦臣带着一股突击花钱的怨气,决定重新设计新的养济院。
不提周梦臣想怎么想翻修养济院。单单说,李云珍心中似乎好像揣着一个兔子一般,一路上,走路时快时慢。似乎随着她的心情变化而变化。当想什么好事情的时候,满脸通红,脚步轻快。小环都追不上她。当想到什么不好的事情。就脚步沉重,似乎脚上带着千斤枷锁,几乎一步,也不向前走了。似乎要小环推着他走。
不管李云珍怎么走,终究要回家的。
李云珍抬头看着这里,心中暗道:“如何才能想办法溜出去啊?”一时间,李云珍也想不到什么办法。
只是她回到家中,顿时觉得家中的气氛有些不大对。整个家里有一种压抑庄重的气氛。
李云珍不敢多问。
直到吃饭的时候,才发现父亲与二哥都没有来吃饭。
李云珍小心翼翼的问道:“大哥,爹与二哥怎么没有来吃饭?”
李大郎说道:“今天医馆之中来了一个重要的病人,病情也十分凶险,爹与二弟都去照顾了,这会儿没有功夫吃饭。这几日,你也安分一点,家里人没有功夫管你,你也不要让家里操心。”
李云珍听了,心中顿时一喜,心中暗道:“真是天助我也。”她心中暗暗高兴,努力收拢自己的表情,连忙问道:“什么重要的病人?”
李大郎说道:“是麻城刘尚书。”
李云珍听了,心中一动,说道:“是刘老尚书?他老人家病情怎么样了?我记得爹爹说过,刘尚书自己就是名医,怎么来咱们了?”
李云珍并不是太关注政治的。如果是别人,李云珍估计不知道,但是刘老尚书就不一样了。
前文说过,李家是黄州人,而刘老尚书也是黄州人,算是同乡。而刘老尚书本身就是不为良相,就为良医的代表。而李家更是武昌名医,都是一个圈子里面的,李闻言对刘老尚书佩服之极。
故而在家中常常的提起。
李云珍自然记得。
李大郎叹息一声,说道:“医不自医。而且刘老尚书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很明白,他本不想来武昌医治,这一次不过是拗不过儿女而已。我也看过,刘老尚书的脉象----”
李云珍立即问道:“怎么样?”
李大郎轻轻摇摇头说道:“刘老尚书年轻的时候,操劳太过,做事不顾惜身体。早已落下病根了,如果不是刘老尚书自己养生有道,三年前退下来,好生休养,恐怕没有而今这三年,看似身体不错,但实际上,油尽灯枯,年关难过啊。”
李云珍听了,心中的欢喜之意,也都散尽了。
年关难过,也就是未必能过得了今年冬天。
李云珍说道:“刘老尚书是一个好官,怎么就这样?”
刘老尚书名叫刘天和,乃至黄州府现存官员之中,位置最高的一个,也是整个黄州府人的骄傲。李云珍从小听刘老尚书的故事长大。
比如,刘老尚书为官之初,当时刘瑾用事,刘老尚书当时仅仅是一个御史,刚正不阿,得罪刘瑾,被下狱押送入京,陕西百姓万余人拦道不行,陕西壮士十几人一路护送,乃至于郭镇等人,为鸣刘老尚书之冤。撞死阶前。刘老尚书入诏狱,在诏狱之中,刘老尚书镇定自若,还给狱卒看病。连诏狱上下,都敬佩万分。
后刘瑾倒台,贬为县丞。后一路升迁到了甘肃。
在甘肃大兴屯田之法,令军民得安,后受命治理黄河,到任之处,念民于水火之中,昼夜不息,三个月之内,修渠十数道,疏浚山东河道七十余条,百姓转危为安。后受命备边,整顿军备,与黑水墩大捷之中,刘老尚书指挥大将周尚文斩杀蒙古济农,也就是相当于蒙古副汗。
后受命以兵部尚书的名义整顿京营,劳累过度,上书告老,回家休养。
这也是三年前的事情了。
所以刘老尚书,是整个黄州府百姓的骄傲。
李家大郎叹息一声,说道:“都是命数。”随即说道:“我估计,武昌城中很多人都会来拜访刘老尚书的,虽然刘老尚书已经说过了,谁也不见。所以这一段时间,家里人多杂乱,你安分点。”
李云珍点点头,说道:“大哥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她微微一顿,说道:“我能不能去看看刘老尚书啊?”
李家大郎说道:“你就别添乱了。”
李云珍满心不愿意的说道:“二哥为什么能去,我为什么不能去?”
李家大郎说道:“你还有理了,咱们兄妹三人之中,谁的医术最好?”
李云珍只能垂头,说道:“二哥。”
李家大郎说道:“谁又要考举人?”
李云珍这才明白,原来父亲带二哥当助手,还有这个原因啊?
只关注刘老尚书的功绩,却忘记了刘老尚书也是二甲进士出身,而且排名靠前。无他,大明朝廷的潜规则,排名最前的进士,是进翰林院,次一等的是御史,再次留京,再次是做地方官。再次就是等缺了。
刘老尚书一当官就是御史,可见科举排名绝对不靠后。
而李二郎少年秀才,连续两次考举人不第。说不定,被刘老尚书稍稍指点一二,就能脱胎换骨。下一次考举人,能一举考上的。
李云珍想明白这一点,心中默默希冀二哥能够得刘老尚书真传,好让他们李家从此改换门庭。
不过,李云珍内心之中,还是希冀能见上刘老尚书一面,毕竟在她看来,刘老尚书一直是故事里面的人物,而今距离她这么近,岂能不去看看,只是她随即想到了别的东西。
“如果二哥真正考中了,我与他是不是更加不可能了?”李云珍忽然想到。
李云珍也感觉到了,其实父母对她与周梦臣之间,并不是很支持的。如果二哥考中举人,李家就更进一步,也算是士林之中一号人物了。倒是父母估计只会更加不同意了。
这该怎么办?
少女的心思无处安置。
只能藏在心里。不敢让人知道。独自的烦恼着。更烦恼他是怎么想的?
不过,这也算一个好消息,最少家里人没有时间管他了。她再想去养济院,就不是一个问题了。松语文学www.songyuwenxue.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