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古怪女子
果然,也就半个时辰的功夫,就见刘乱子的两个伙计拉着一辆小拉车,后面跟着祁占奎,向润泉涌烧锅店堂这边走来。
大伙计老孙一见,首先就拍了巴掌,随后又急步走上前去,笑着道:
“真行呀你祁掌柜!”
待走到祁占奎近前,又问:
“你又是如何说动刘乱子那吝啬鬼的?!”
祁占奎笑笑,倒也没有先回答老孙的话。而是先指挥刘乱子的两个伙计,将车上的几面袋小米卸下,过了秤,由县公署派来的公人登了记,又眼见刘乱子的两个伙计离开,这才用不高的声音说道:
“其实,我见了刘乱子也没有说别的,我说明白一早,我们东家就拆掉店前粥锅,砌到你们‘信义成’钱庄门前来。我来就是代表我们东家来说一声,免得到时我们把东西都搬过来了再说,让你感到突然。”
祁占奎说:“我说完,也不等刘乱子说什么,转身就往外走。刘乱子一见我往外走,便急忙拉住我。要我回来告诉我们东家,粥场也不用动,说要捐的小米他早准备好了,这就让伙计拉去……,”
大家听祁占奎这一说,都不由敬佩地纷纷冲祁占奎竖起了大拇指。
张树亭听了,也觉得祁占奎办法就是多,心里对他更加佩服。
说话间,已是春暖花开,天也下过几场春雨,地里长出能吃的东西也渐渐多起来。一时间,聚在县城的饥民眨眼就散去了大半。又过几日,又散去大半。慢慢地,安肃城街上也再不见饥民随处搭建的窝棚。设在北门外北门里南门外和县公署门前的粥场也都相继撤除了。
按说,设在润泉涌烧锅店堂前的粥场也应该撤掉。可也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事。
润泉涌烧锅对过,是古遂书院。饥民纷纷涌进城来的这些天,不大的古遂书院院子里就一直住着史家庄一村村民。有三十几户,一百多人口。这史家庄又居太行山最深处,也是去年县境旱灾最重的地方之一。
今年春上,其他地方都落了春雨,史家庄住的那个大山最深处却又是滴雨未落,回去也很难找到能吃的东西。于是,一村人便仍住在古遂书院的院子里,没有动窝儿。
关键还是,这些天,这个村的村民都一直吃着润泉涌烧锅店堂前粥场的粥度日的。现如今,其他受灾村庄的村民都回去了,北门外北门里南门外和县公署门前的粥场也都前后撤了,按说,润泉涌烧锅店堂前的粥场也该撤,就是不撤,刘乱子和其他的那些小财主也再不肯出一粒粮食。但一撤,史家庄这三十几户山民,就肯定要四散讨饭了。
一时间,张树亭看着这些山民的可怜相,就有些犹豫和左右不定,不知干脆撤了好,还是再支撑几天,看看情况再说。
可也就在此时,城南五里外庄户老徐来找张树亭,要烧锅出牲口去耕地,说城南的土地该播种了,
被老徐这一说,张树亭这才猛然想起,原来张家在城南五里外还有900亩土地,每年的这个时候,也正是要往土地里下种的时候。要说900亩土地,每年也不种别的,只种供烧锅烧酒用的高粱。
而往年这事,都由他爹张树茂管,他从来没有插手过。但他知道,每到这时,张家烧锅不但会出动所有的牲口,还要雇不少短工去打理。
所以,这时一听,张树亭心中就不由一动,便赶紧要大伙计老孙到古遂书院去找史家庄村民商量:男女劳力皆可到张家地里去帮助种高粱,张家不给工钱,但可管这家老小一天三顿的饭食。
史各庄人一听,男女劳力出工,虽然没有工钱,但一家人当下却可以吃饱肚子,也不由都愉快地应下了。
一时间,润泉涌烧锅门前粥锅也没撤,又改成专为史各庄人家做饭用。当然,此时就不光是熬粥了。有那前来沽酒的客商,若正好赶在饭口上,见有上好的馒头或窝头随便吃,也不客气,坐下便吃。其他要饭的,若恰在此时也要到此处,张树亭也私下吩咐下伙计,也决不能慢待,一定让他们吃饱后再去别处讨要。
一时,张树亭的仁爱之心,在安肃城传为美谈。知县王琴堂听说,也来亲自察看,对张树亭的做法也大加赞赏。
话说这一日,大伙计老孙正坐在店堂前的方桌旁,看着渐渐多起来的沽酒客在店前排队沽酒。又不时接过伙计递过来的小牌牌,登记着哪家沽酒客的酒装车了,哪家沽酒客的酒还没有装车。也就在这时,就见一瘦弱女子来到他的近前,就见弱女子未曾说话,先开口喊了老孙一声:“大哥!”
老孙一见,以为是前来沽酒的生客,便很客气地一指店堂旁的大门口道:
“先到院里北屋交钱,回来就有伙计给你装酒!”
弱女子听了,却是摇头:
“我不是来沽酒的。我是听说给南烧锅种地可以有饭吃——”,
说到这儿,就见弱女子迟疑一下,这才又道:
“——所以,我想给南烧锅地里干活,也好有口饭吃。”
老孙一听,立刻明白过来,弱女子原来不是沽酒的客,而是要饭吃的,一时间,又不由抬头打量该女子。
就见此女子,也就四十来岁年纪,长得却无比瘦弱,几乎一阵风都能把她吹倒。于是看过,又不由摇头。接着又喊刚要往店里走的一个小伙计,让他拿两张棒子面饼来。
待小伙计拿来两张棒子面饼,老孙又让他把饼交给弱女子,然后又对瘦弱女子道:
“地里的活计重,你是干不了的,不如拿上它,到别处去讨要讨要吧!”
没想到,弱女子却摇摇头,也不接那饼,对老孙道:
“我不是来讨要的,我是来干活找口饭吃的。”
老孙一听,也摇头一笑道:
“关键是你这弱不禁风的样子,干不了呀!”
见老孙这一说,弱女子却坚决道:
“干得了的!”
恰在这时,又有几个沽酒客的酒装上了车,几个伙计过来递牌牌,老孙便埋头登记,不再理睬那女子。
那女子也不走,仍站在那里。
待忙完,老孙一见,又不禁摇头。
这个老孙,本也是菩萨心肠,见弱女子不走,就猜出她可能初次出来讨要,还拉不下脸来四处去讨吃,这才找来南烧锅。这样想过,便一指南门外,告诉她出南城门,往南走5里,路东,那里正有好多人在下高粱种子,到了之后,找一个叫老徐的,就说是烧锅店堂的老孙让来找的就行。
弱女子听了,也没客气,转身便往南门外而去。
只是让老孙万没想到的是,弱女子这一去,一件古怪的事情也紧跟着在烧锅发生了。
大伙计老孙一见,首先就拍了巴掌,随后又急步走上前去,笑着道:
“真行呀你祁掌柜!”
待走到祁占奎近前,又问:
“你又是如何说动刘乱子那吝啬鬼的?!”
祁占奎笑笑,倒也没有先回答老孙的话。而是先指挥刘乱子的两个伙计,将车上的几面袋小米卸下,过了秤,由县公署派来的公人登了记,又眼见刘乱子的两个伙计离开,这才用不高的声音说道:
“其实,我见了刘乱子也没有说别的,我说明白一早,我们东家就拆掉店前粥锅,砌到你们‘信义成’钱庄门前来。我来就是代表我们东家来说一声,免得到时我们把东西都搬过来了再说,让你感到突然。”
祁占奎说:“我说完,也不等刘乱子说什么,转身就往外走。刘乱子一见我往外走,便急忙拉住我。要我回来告诉我们东家,粥场也不用动,说要捐的小米他早准备好了,这就让伙计拉去……,”
大家听祁占奎这一说,都不由敬佩地纷纷冲祁占奎竖起了大拇指。
张树亭听了,也觉得祁占奎办法就是多,心里对他更加佩服。
说话间,已是春暖花开,天也下过几场春雨,地里长出能吃的东西也渐渐多起来。一时间,聚在县城的饥民眨眼就散去了大半。又过几日,又散去大半。慢慢地,安肃城街上也再不见饥民随处搭建的窝棚。设在北门外北门里南门外和县公署门前的粥场也都相继撤除了。
按说,设在润泉涌烧锅店堂前的粥场也应该撤掉。可也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事。
润泉涌烧锅对过,是古遂书院。饥民纷纷涌进城来的这些天,不大的古遂书院院子里就一直住着史家庄一村村民。有三十几户,一百多人口。这史家庄又居太行山最深处,也是去年县境旱灾最重的地方之一。
今年春上,其他地方都落了春雨,史家庄住的那个大山最深处却又是滴雨未落,回去也很难找到能吃的东西。于是,一村人便仍住在古遂书院的院子里,没有动窝儿。
关键还是,这些天,这个村的村民都一直吃着润泉涌烧锅店堂前粥场的粥度日的。现如今,其他受灾村庄的村民都回去了,北门外北门里南门外和县公署门前的粥场也都前后撤了,按说,润泉涌烧锅店堂前的粥场也该撤,就是不撤,刘乱子和其他的那些小财主也再不肯出一粒粮食。但一撤,史家庄这三十几户山民,就肯定要四散讨饭了。
一时间,张树亭看着这些山民的可怜相,就有些犹豫和左右不定,不知干脆撤了好,还是再支撑几天,看看情况再说。
可也就在此时,城南五里外庄户老徐来找张树亭,要烧锅出牲口去耕地,说城南的土地该播种了,
被老徐这一说,张树亭这才猛然想起,原来张家在城南五里外还有900亩土地,每年的这个时候,也正是要往土地里下种的时候。要说900亩土地,每年也不种别的,只种供烧锅烧酒用的高粱。
而往年这事,都由他爹张树茂管,他从来没有插手过。但他知道,每到这时,张家烧锅不但会出动所有的牲口,还要雇不少短工去打理。
所以,这时一听,张树亭心中就不由一动,便赶紧要大伙计老孙到古遂书院去找史家庄村民商量:男女劳力皆可到张家地里去帮助种高粱,张家不给工钱,但可管这家老小一天三顿的饭食。
史各庄人一听,男女劳力出工,虽然没有工钱,但一家人当下却可以吃饱肚子,也不由都愉快地应下了。
一时间,润泉涌烧锅门前粥锅也没撤,又改成专为史各庄人家做饭用。当然,此时就不光是熬粥了。有那前来沽酒的客商,若正好赶在饭口上,见有上好的馒头或窝头随便吃,也不客气,坐下便吃。其他要饭的,若恰在此时也要到此处,张树亭也私下吩咐下伙计,也决不能慢待,一定让他们吃饱后再去别处讨要。
一时,张树亭的仁爱之心,在安肃城传为美谈。知县王琴堂听说,也来亲自察看,对张树亭的做法也大加赞赏。
话说这一日,大伙计老孙正坐在店堂前的方桌旁,看着渐渐多起来的沽酒客在店前排队沽酒。又不时接过伙计递过来的小牌牌,登记着哪家沽酒客的酒装车了,哪家沽酒客的酒还没有装车。也就在这时,就见一瘦弱女子来到他的近前,就见弱女子未曾说话,先开口喊了老孙一声:“大哥!”
老孙一见,以为是前来沽酒的生客,便很客气地一指店堂旁的大门口道:
“先到院里北屋交钱,回来就有伙计给你装酒!”
弱女子听了,却是摇头:
“我不是来沽酒的。我是听说给南烧锅种地可以有饭吃——”,
说到这儿,就见弱女子迟疑一下,这才又道:
“——所以,我想给南烧锅地里干活,也好有口饭吃。”
老孙一听,立刻明白过来,弱女子原来不是沽酒的客,而是要饭吃的,一时间,又不由抬头打量该女子。
就见此女子,也就四十来岁年纪,长得却无比瘦弱,几乎一阵风都能把她吹倒。于是看过,又不由摇头。接着又喊刚要往店里走的一个小伙计,让他拿两张棒子面饼来。
待小伙计拿来两张棒子面饼,老孙又让他把饼交给弱女子,然后又对瘦弱女子道:
“地里的活计重,你是干不了的,不如拿上它,到别处去讨要讨要吧!”
没想到,弱女子却摇摇头,也不接那饼,对老孙道:
“我不是来讨要的,我是来干活找口饭吃的。”
老孙一听,也摇头一笑道:
“关键是你这弱不禁风的样子,干不了呀!”
见老孙这一说,弱女子却坚决道:
“干得了的!”
恰在这时,又有几个沽酒客的酒装上了车,几个伙计过来递牌牌,老孙便埋头登记,不再理睬那女子。
那女子也不走,仍站在那里。
待忙完,老孙一见,又不禁摇头。
这个老孙,本也是菩萨心肠,见弱女子不走,就猜出她可能初次出来讨要,还拉不下脸来四处去讨吃,这才找来南烧锅。这样想过,便一指南门外,告诉她出南城门,往南走5里,路东,那里正有好多人在下高粱种子,到了之后,找一个叫老徐的,就说是烧锅店堂的老孙让来找的就行。
弱女子听了,也没客气,转身便往南门外而去。
只是让老孙万没想到的是,弱女子这一去,一件古怪的事情也紧跟着在烧锅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