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七节仁宗其人
<!一一g一一一>
『松语文学 』,。
我突然想起一件人生憾事,正好借题发挥,免得眼前这位愚兄再刨根问底,让我言多必失,说漏嘴就不好了,那就是我一直耿耿于怀,恋恋不忘的大宋皇帝仁宗,如此鼎鼎有名,如雷贯耳,千古留名的皇上我居然深入皇宫后无缘以见,真是太可惜可叹了,我本来就在历史课本有所耳闻,在御膳房百无聊赖的日子里大伙儿对他议论纷纷,称赞有加,我本来就比较好奇,再加上朝廷之上太后又绘声绘色的给大家讲述了他成人之美,忍痛割爱,让写下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如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的宋祁春风得意抱得美人归,这是何等的胸襟与气魄,让我更是大感兴趣。
这宋仁宗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呀?没有亲自一睹亲详,只是想起了以前在书上看到的关于他的事迹,点点滴滴汇聚在一起,构成了宋仁宗的一生。翰林学士王珪等群臣给他写谥曰:“臣闻元精磅礴,济万物而不昭其迹者,荐名曰天;至德汪洋,泽万世而不有其功者,建谥于帝维其历古圣贤之君,莫不极所以尊明令显之称,又或至于代相袭之。夫仁者圣人之盛德,岂独未有以当之耶抑当时鸿儒巨学反略于稽求抑又天之所启c期以克配先帝之庙乎《诗》云:‘维天之命,于穆不已’,此之谓欤惟功以创业为祖,德以守成为宗,皆尊尊之大义也。先帝尊谥,宜天锡之曰神文圣武明孝皇帝,庙曰仁宗。”
盖棺论定,从他的死亡时候的盛况空前可以窥豹一斑,公元1063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54岁的宋仁宗赵祯去世了,大宋朝野上下莫不哭号,举国哀痛。《宋史》记载:“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整个百万级别的大城汴梁城飘雪,纸灰漫山遍野,消息传到洛阳,市民们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上空,以致天日无光。他的死甚至影响到了偏远的山区,当时有一位官员前往四川出差,路经剑阁,看见山沟里的妇女们也头戴纸糊的孝帽在哀悼皇帝的驾崩,整个北宋国内子民无比哀痛,岂止是国内,宋仁宗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时为辽国君主的辽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国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又说:“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史载辽道宗“惊肃再拜,谓左右曰:‘我若生中国,不过与之执鞭持,盖一都虞侯耳!’”此后,辽国历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一个国家的皇帝死了,让本国黎民百姓哭得泪流满面,肝肠俱断,屡见不鲜,但让邻国敌国的百姓和皇帝痛哭,哀悼。确实是凤毛麟角,让人嘘唏不已,甚至北宋灭亡的时候,金兵占领中原后,曾大肆盗掘宋陵,把北宋皇帝的墓挖了个遍,唯独不动仁宗的,但因为慑于宋仁宗的威名,独独没有对永昭陵下手,唯昭陵如故,让人唏嘘不已。有时候,一个人伟大到极致,哪怕是敌对的国家也会尊重他。在大多数宋人眼里“仁宗盛治”远过“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仁”就是对帝王的最高评价,“为人君,止于仁。”“仁政”,一直是中国传统政治的最高理想。宋仁宗之前,没有一个帝王能以“仁”为谥号或冠以“仁”。从他开始,整个中国历史上才开始有仁宗的封号。
宋仁宗就是这样一位仁义之人,他为人低调,却天生是个做皇帝的料,是个有为之君。嘉祐四年,距赵祯驾崩还有四年,以宰相富弼为首的群臣连续五次上表请求给他加尊号为“大仁至治”,但他都没有批准。但他死后再也阻止不了群臣给他加上仁的尊号。他虽然不像汉武帝c唐太宗c明太祖c康熙c乾隆等那样的雄才大略c励精图治,穷兵赎武,大开杀戒,开疆拓土,战功赫赫,上没有太祖赵匡胤的雄才大略,下不像徽宗那样多才多艺,但他温良恭俭,悲天悯人,严格自律,大仁大义,让人民安居乐业,而以仁治世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是中华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他统治期间,天下太平,边境安定,经济繁荣,科学文化发达,人民生活安定。当之无愧为我们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仁君之一。
他审时度势,知人善用,宽宥清明,在位期间英才辈出,名臣辈出,灿若繁星,宋仁宗虽自己资质平庸,但整个仁宗朝却是钜公辈出,尤千载一时也。唐宋八大家,其他六位赫赫有名,如雷贯耳的宋人就出现在仁宗朝代——他们是欧阳修c苏洵c苏轼c苏辙c王安石c曾巩。还有数不胜数,名动一时,名扬四海的历史名臣都在这期间粉墨登场,他们之中有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有范仲淹c吕夷简c杜衍c庞籍c包拯c韩琦c富弼c文彦博c狄青c张方平c赵抃c范镇c司马光c吕公著c吕公弼c吕大防c吕惠卿c曾布c章惇c范纯仁c柳永c晏殊c宋庠c宋祁c梅尧臣c苏舜钦c蔡襄c张载c邵雍c周敦颐c程颢c程颐c沈括c苏颂等,因此苏轼说过“仁宗之世,号为多士,三世子孙,赖以为用。”连子孙后代都用不完。林语堂曾经说过,这是中国文人最好的时代。
宋仁宗期间不仅文化发达,科技也突飞猛进,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除了造纸术,其他三大发明――活字印刷术c火药c罗盘,都出现于仁宗时代。社会的空前繁荣,虽然他默默无闻,不声不响,没有什么丰功伟业,战果累累,但他的光彩形象不会就此暗淡无光,明珠蒙灰,被掩盖在历史厚厚的尘埃之中,不见天日,反而熠熠生辉,光彩照人。
《宋史》这样评价赞美仁宗及其盛治:“在位四十二年之间,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残刻之人;刑法似纵弛,而决狱多平允之士。国未尝无弊幸,而不足以累治世之体;朝未尝无小人,而不足以胜善类之气。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子孙一矫其所为,驯致于乱。《传》曰:“为人君,止于仁。”
宋仁宗最主要的最为可贵的美德表现是节制,克制,容忍,包容。不光表现为他本人对声色犬马,食色享乐的节制,更是表现在对个人君主权力的自我克制。宽容仁厚,容忍各种激烈的批评意见,虚心采纳言论,哪怕是对他私生活妄加非议,也绝不固执己见,打击报复。“人主居崇高之位,持威福之柄”,“事无大小,悉付外廷议”,时人评价“仁宗皇帝百事不会,却会做官家”。宋仁宗在位虽久达四十余年,却从无揽权自专的表现,有下面的史料为证。
北宋魏泰《东轩笔录》收录的两则轶事。其一,仁宗“春日步苑内,屡回顾,皆莫测圣意。及还宫,顾嫔御曰:‘渴甚,可速进热水。’嫔御曰:‘官家何不外面取水,而致久渴耶?’仁宗曰:‘吾屡顾,不见镣子(掌管茶水的宫人),苟问之,即有抵罪者,故忍渴而归。’”其二,“仁宗一日晨兴,语近臣曰:‘昨夜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近臣曰:‘何不降旨取索?’仁宗曰:‘比闻禁内每有取索,外间遂以为制,诚恐自此逐夜宰杀,则害物多矣。’”为免旁人受累和开了恶例,仁宗皇帝宁可忍受饥渴,确实难得。南宋施德操《北窗炙輠录》记有一则类似的故事,不过情节更富戏剧性。“仁宗一日视朝,色不豫,大臣进曰:‘今日天颜若有不豫然,何也?’上曰:‘偶不快。’大臣疑之。乃进言宫掖事,以为陛下当保养圣躬。”大臣以为皇帝贪图美色c房事过度,才导致身体不舒服,所以委婉劝皇上节欲。“上笑曰:‘宁有此?夜来偶失饥耳。’大臣皆惊曰:‘何谓也?’上曰:‘夜来微馁,偶思食烧羊,既无之,乃不复食,由此失饥。’大臣曰:‘何不令供之?’上曰:‘朕思之,于祖宗法中无夜供烧羊例,朕一起其端,后世子孙或踵之为故事,不知夜当杀几羊矣!故不欲也。’”宋仁宗对自己的更是加以节制,以身作则,《北窗炙輠录》载有一事可为佐证:一日深夜,仁宗“在宫中闻丝竹歌笑之声,问曰:‘此何处作乐?’宫人曰:‘此民间酒楼作乐处。’宫人因曰:‘官家且听,外间如此快活,都不似我宫中如此冷冷落落也。’仁宗曰:‘汝知否?因我如此冷落,故得渠如此快活。我若为渠,渠便冷落矣。’”
在朝廷行政事务上,宋仁宗尊重这些机构的自主权,从不越俎代庖,也不刚愎自用。据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一》记载,夏竦死后,赵祯打算给他一个谥号“文正”。不料负责官员考核的刘敞说:“给谥号是我们主管部门的事,我们挺负责的,你怎能侵犯我们的权利?再说,夏竦也不够格。”司马光也上书,说:“文正”的称号太高。于是,赵祯收回成命,同意将谥号改为“文庄”。
历代帝王揽权,常用的方法是绕过宰相领导的政府,直接下发“手诏”c“内降”指挥政事。仁宗皇帝并非没有下过手诏,但本意并非出于揽权之意,而是由于仁宗皇帝“帝性宽仁,宗戚近幸有求内降者,或不能违故也”,有些近臣向皇帝跑官要官,仁宗性子软,不好意思严词拒绝,只好下一道手诏,请宰相给予破格提拔任用。但仁宗又事先给宰相打好了招呼:凡是我下发的手诏,你们不必遵行,退回来就行了。如康定元年(1040)十月,仁宗诏:“自今内降指挥与臣僚迁官及差遣者,并令中书c枢密院具条执奏以闻。”皇祐二年(1050)九月,又诏:“内降指挥,百司执奏,毋辄行。敢因缘干请者,谏官c御史察举之。”宋仁宗做不到绝不私发手诏,却明言他的手诏“毋辄行”,这便是君权的自我克制。“至和c嘉祐间,嫔御久不迁,屡有干请,上答以无典故,朝廷不肯行。或奏曰:‘圣人出口为敕,批出谁敢违?’上笑曰:‘汝不信,试降敕。’政府果奏无法,命遂寝。”
正史也有记载:高若讷任枢密使时,“凡内降恩,若讷多覆奏不行”;杜衍为宰相,“每内降恩,率寝格不行,积诏旨至十数,辄纳帝前”。嘉祐元年(1056),由于开六塔河失败,淹死数千人。朝廷派遣御史吴中复“往澶州鞫其事”,仁宗既怒且急,一再给吴中复发手诏,批示查案意见,“一日内降至七封”。吴中复带着七封手诏去见仁宗,将手诏还给皇帝,说:“恐狱起奸臣,非盛世所宜有。臣不敢奉诏,乞付中书行出。”意思是皇上你有什么意见,请走法定程序,私自下发手诏,恕不奉行。宋仁宗只能表示同意,“上从之”。
宋仁宗兴趣广泛,还想当下首席官过把瘾。“时近臣有罪,多不下吏劾实,不付有司议法”,所以仁宗自己当法官,直接给这些近臣判罪。这里的“近臣”,当为皇帝身边的内侍c私臣,属于皇室家奴,谏官王贽忿忿不平,拍案而起站:“情有轻重,理分故失,而一切出于圣断,前后差异,有伤政体,刑法之官安所用哉?”王贽认为司法是需要专业知识,需要长期学习,不是心血来潮,随性而为的,“情有轻重,假如“一切出于圣断”,会出现“前后差异”的裁决,“有伤政体”。因此他大胆提出“请自今悉付有司正以法”。宋仁宗不敢逞强,“许之”。
宋仁宗甚至家事也不能随心所欲,因为皇帝的家事即是国事,皇宫妃嫔虽不少,但赵祯最宠的是张贵妃,一直想晋升她为皇后。但在“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的制度制约下,每次提议都被驳。张贵妃不仅没有晋封成皇后,连其伯父张尧佐晋封宣徽南院使这一虚职的事也成为泡沫。这天,宋仁宗上朝,张贵妃提醒他官家不要忘了宣徽使的事情,赵祯一口应承下来,结果在殿上,包拯义愤填膺的慷慨陈词,陈述不应给予张氏任命的理由,长篇大论,很是激动,连唾沫都溅到宋仁宗脸上,宋仁宗若无其事,收回了成命。包拯胆大包天,仗义执言,他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屡屡犯颜直谏,但宋仁宗置若惘然,全部都一一采纳,从未怪罪。包拯大人病逝之后,仁宗亲临吊唁,还专门为其辍朝一日,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
宋仁宗心胸也特别宽广,海阔天空,肚子能撑船,大气磅礴,从未兴过所谓的文字狱。嘉佑年间苏辙参加进士考试,道听途说一些朝廷的小道消息,心生不满,于是仗义执言,在试卷里大笔一挥:“我在路上听别人说,我们官家在宫中美女数以千计,终日里歌舞饮酒,纸醉金迷。既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跟大臣们商量治国安邦的大计。”大宋的考官们集体震惊了,认为苏辙无中生有c恶意诽谤,胡说八道,胡言乱语,无缘无故诋毁当今圣上,为大不敬,应予严惩。赵祯却轻描淡写的说了句,朕设立科举考试,本来就是要欢迎敢言之士。苏辙一个小官,敢于如此直言,应该特与功名,不但不惩罚,反而还大力嘉奖。
当时四川还有个读书人,也是一日突发奇想,献诗给cd太守,主张“把断剑门烧栈阁,cd别是一乾坤”,这是多么惊世骇俗,惊天动地的言论,cd太守认为这是明目张胆的煽动造反,发布反动言论,造谣生事,要把他缚送京城。按照历朝历代的律条,此人应予以严惩,赵祯却淡淡一笑说:“这是老秀才急于要做官,写一首诗泄泄愤,不足挂齿,怎能因此治罪呢?不如给他个官当吧。”于是这老秀才因祸得福,被授为司户参军。倘若这些事情发生在朱明王朝和文字狱比比皆是的满清康乾盛世,灭九族是可想而知,不可避免的。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柳永,好不容易才通过了考试。但在赵祯看来,他不适合做官,还是填词的好,就给划掉了。赵祯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反唇相讥,说自己是奉旨填词。讥讽赵祯的柳永不但没被杀头,填词也没受影响,更加肆无忌惮起来,因此柳永非但不生赵祯的气,还愿岁岁,天仗里常瞻凤辇。
大家如此称道仁宗之治,赞不绝口。“四十二年于兹,可谓海内大治矣。窃迹羲黄之前,敻乎莫索其详。自《诗》c《书》之载,未有如兹之盛者也。”北宋学者邵伯温这说:盖帝知为治之要:任宰辅,用台谏,畏天爱民,守祖宗法度。时宰辅曰富弼c韩琦c文彦博,台谏曰唐介c包拯c司马光c范镇c吕诲云。呜呼,视周之成c康,汉之文c景,无所不及,有过之者,此所以为有宋之盛欤?”北宋政论家陈师锡:“宋兴一百五十余载矣,号称太平,飨国长久,遗民至今思之者,莫如仁宗皇帝。以致庆历c嘉佑之治为本朝甚盛之时,远过汉唐,几有三代之风。”大文豪苏轼说:“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c景祐极矣。”天圣c景祐都是宋仁宗的年号。连大奸大恶之秦桧都说到:“昔我仁祖临御,亲选天下十有五人崇论宏议,载在方册。庆历c嘉佑之治上参唐虞,下轶商周,何其盛哉!”南宋人名人卫径:“嘉祐之治”振古无及。元人修《宋史》,赞叹道“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明末大儒王夫之说仁宗之称盛治,至于今而闻者羡之。帝躬慈俭之德,而宰执台谏侍从之臣,皆所谓君子人也,宜其治之盛也”。
宋仁宗不仅对大臣是宽容爱护,对百姓也是如此。宋代皇室所居住的宫城是历代统一王朝中格局最小的,既不如汉唐长安宫城之恢宏,也不及明清北京皇城之宽阔。甚至站在汴梁的酒楼丰乐楼上,就可以俯视宫禁,以至官府干脆禁止市民在丰乐楼的顶层眺望,以免他们“下视禁中”。汴梁城是从唐代的州城发展起来的,宫城的前身只是州的治所,自然不可跟长安c洛阳这样的故都相比。“建隆三年(962年),广皇城东北隅,命有司画洛阳宫殿,按图修之,皇居始壮丽矣”《宋史·地理志》其周长不过五里,而明代北京城的皇城周长为十八里。
于是宋仁宗因为皇宫太小而计划扩建。不过当时宫城之外都是密密匝匝的民房c商铺,不论从哪个方向扩展宫城,都势必要拆掉一大批民居c商店。其实拆迁在我们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不过是家常便饭,小菜一碟,举手之劳,不费吹灰之力之事,不过北宋可不那么简单。于是宋仁宗派大臣与皇宫附近的住户商量拆迁事宜,没想到这些拆迁户态度坚决,给钱都不搬走,堪称中国历史上最牛钉子户,敢于至高无上的皇帝做对,藐视皇权,要是换其他皇帝,说不定龙颜大怒,让你锒铛入狱,房子夷为平地也在所不惜。可最后还是仁宗做了让步,不再扩建。后来百司曾奏清扩大苑林,宋仁宗说:吾奉先帝苑囿,犹以为广,何以是为?
而且宋仁宗也不是故作姿态,虚情假意,惺惺作态,而是性情中人,真实流露,只不过善于节制和自控罢了,这更是他难能可贵的地方,其实他也爱美女,一次别人为他进献了一群美人,仁宗很是动心,想要留她们袭来。当大臣王素进言他不要被美色所惑时,他表现出了难以割舍的态度,但思量再三还是命令太监把这群美女送出宫外,并每人赠送三百贯钱,说完泪水涟涟。大臣王素面带不忍,劝他既然接受了进谏,不妨把这群美女留一段日子再送出宫不迟。仁宗知道这是大臣给他台阶下,却说人都是有感情的,留下她们,时间一久,或许我就会因情深而舍不得让她们走了。仁宗在位期间,还多次裁撤宫中用度,并且将一些多余的宫人按名册削减出宫。
对了,听书上说宋仁宗还是爱好学习的进步大好青年,他崇拜儒家经典。他首次把《论语》c《孟子》c《大学》c《中庸》拿出来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开了“四书”的先河,在文学和艺术方面多有造诣,是远近闻名的诗词大家,现存诗有十四首。还是位首屈一指的书法大家,他的飞白丝毫不逊色于赵佶的瘦金体。
想到这里,我不由自主的对那位愚兄说:“对了,我好不容易进宫一趟,机缘不巧,居然没有见到官家大人,一睹为快他的风采,请问你贵为王公大臣的儿子,自然有机会一睹龙颜,你能不能告诉我,那宋仁宗究竟长什么样呀?”
他大吃一惊的说:“你说得什么莫名其妙的东西,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位官家的尊姓大名,您到底说的是那一位?是不是说错了朝代,我们大宋开国以来只共四位官家,从来没有听过这个名号?”
我心中暗想,对了,宋仁宗这是死后对皇上的封号,现在皇上还青春年华,自然还不叫这个,没有想到这个姓王的家伙仔细得很,纹丝不乱,一板一眼,到现代社会适合程序员,或者校正员之类的工作,不过,以后说话可要三思而后说了,免得又出纰漏。
我故作平静,波澜不惊的说:“其实我说得是当今官家,听说他很仁义,所以我自己安的一个名字,我这个人吧,就喜欢给别人改名字,怎么样,好听吧,王子。”
他无动于衷的懒洋洋的说:“你这个人就喜欢乱给别人安名号,不过无所谓,反正只要不在朝廷之上就好。官家嘛,其实长得和我差不多。”他脱口而出似乎有些不屑一顾,嗤之以鼻的样子。”怎么可能,皇上和你差不多,骗谁呢?我估计他就是羡慕嫉妒恨,不过他这么胡乱说话,也不怕大不敬,不过这大宋言论还算自由。我估计他肯定是对宋仁宗心生不满,羡慕嫉妒恨,谁叫他运气不好,没有生在皇宫里,怨天尤人,典型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就像所有的女的都希望自己众压群芳,脱颖而出,是最美的,所有男都希望自己君临天下,天下无敌,是最厉害的人。“
我满脸疑惑的说:“怎么可能?官家怎么和你差不多?”
他滔滔不绝的说:“怎么不可能,他是不是也是一张嘴巴吃东西,两只眼睛看东西,一个鼻子闻东西,两片眉毛作摆设,也有胳膊,有腿的,是不是和我差不多?我哪里说错了,不过如果要问具体说他的样子嘛,真是一言难尽,太难以形容了,我又不是画家,能完美无缺,惟妙惟肖的把他跃然纸上,对了,你不是有苹果手机嘛,而且刚刚你还教我拍照的功能了,看你这么好奇的样子,要不我们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回去一趟,说不定官家已经出巡回宫了,我们要不要给他照了相再重新出发,免得你一副后悔不已的样子。”
我哪里敢再回去,万一太后又突然改变主意,不放我出来怎么办,只好唯唯诺诺的说;“算了,算了,他的样子看来你也说不清楚,一言难尽,我们就不说他长相了,那你说说他的为人处事又如何呀?是不是大家说得那样呢?”
他继续滔滔不绝,洋洋洒洒的说道:“情人眼里出西施,一个人再怎么完美无缺,总会有不喜欢他的人,一个人再怎么恶贯满盈,也有喜欢他的人,况且世界上哪里有完美的人呢?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人以类聚,鸟以群飞,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不可一概而论,而且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人的喜好,审美观是因人而异,千差万别的,你这样道听途说是不准确的,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人言可畏,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其实我最不喜欢的一件事就是从别人的口里去了解一个人,断章取义,我要了解一个人,就必须亲眼去看,亲耳去听,眼见为实,耳听为宜,察颜观色,才能由内及外的了解一个人,所以你也应该如此,不要听别人说的,要想知道当今官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得靠你自己亲自了解才有发言权,否则你听了我的洋洋洒洒一番长篇大论,一番道听途说也无济于事,他还是我眼中的官家,我认为的管家,而不是你看到的官家。”我心中暗想这个人居然哲学素养不错,少年老成,思想深邃,很有见地嘛,他说得话与莎士比亚的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继续口如悬河的说道:“我在利州那段时间,如饥似渴的读了许多限量版发现的千奇百怪的书籍,感觉受益匪浅,真是开卷有益,读万卷书,行千里路,明白了很多道理,就像是我在利州读到的那本上古小说《红楼梦》一样,易学家看到了浅,道学家看到的是淫,理学家看到的是逆,哲学家看到的是乱,韵律学者看到的是混,文学家看到的是满。社会学家看到的是短。每个人的立场不同,角度不同,眼光不同,价值取向不同,必然感觉千差万别,对人的评价有所偏差,盛名之下,必然难符。还有远香近臭,英雄旁边的人与他天天朝夕相处,并没有看出他的伟大之处,反而觉得他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平凡人,也要吃喝拉撒,生老病死,与常人无异,人无完人,孰能无过,而遥远之人,只看见了他的丰功伟绩,夺目光辉,并没有看到他的所有,没有看到他被遮盖了的瑕疵之处,人就被放大,神话,伟人也是人,哪里有你说得那么完美,夸大了而已,只是由于距离遥远,年代遥远,看不到他们平易近人的一面,所以我们看到的圣人都是在古代。而人云亦云,以讹传讹,长期美化的后果是让这个我们嘴里口口想传得人,自己都不得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忧心忡忡,日日夜夜为了维持好形象,让这个人本身活着毫不自由,所以那高高在上的皇上哪里有你这样的无拘无束呢?你无缘无故的羡慕他做什么,说不定他还羡慕你呢?就像我在古书上看的一段文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不是我的梦,还是像我们现在这样的好,天高海阔,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无拘无束——”
我心中暗想;“他说得其实还是很有哲理,不无道理,特别是对一个千年前的古人尤为难得,不可多得,不过看他那一副傲娇的高高在上,自命不凡的样子我就不喜欢——“
这边说边走了半天,好容易出了宫,看来太后说得没错,那小子显然武功不错,没有一般富家子弟那样上气不接下气,反而喘气均匀,步伐矫健。特别是他还喜欢以貌取人,一路上慢吞吞的在灯火辉煌处流连忘返,直勾勾的盯着各式各样的穿梭不息,熙来攘往的美女,兴趣昂然,而他对长相实在无与伦比的我,根本无暇顾及,爱理不理。我心里对小飞,加菲猫的行踪很是担心不已,赶紧对他说:“你不要左顾右盼,东张西望了,得快走,我们赶紧快马加鞭去客栈找人,等找到了人,你随便怎么看我都无所谓,让你一次看个够,让你一次看个够——”于是我们说说笑笑着,一路飞奔赶往客栈。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一一一ver一一>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松语文学 』,。
我突然想起一件人生憾事,正好借题发挥,免得眼前这位愚兄再刨根问底,让我言多必失,说漏嘴就不好了,那就是我一直耿耿于怀,恋恋不忘的大宋皇帝仁宗,如此鼎鼎有名,如雷贯耳,千古留名的皇上我居然深入皇宫后无缘以见,真是太可惜可叹了,我本来就在历史课本有所耳闻,在御膳房百无聊赖的日子里大伙儿对他议论纷纷,称赞有加,我本来就比较好奇,再加上朝廷之上太后又绘声绘色的给大家讲述了他成人之美,忍痛割爱,让写下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如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的宋祁春风得意抱得美人归,这是何等的胸襟与气魄,让我更是大感兴趣。
这宋仁宗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呀?没有亲自一睹亲详,只是想起了以前在书上看到的关于他的事迹,点点滴滴汇聚在一起,构成了宋仁宗的一生。翰林学士王珪等群臣给他写谥曰:“臣闻元精磅礴,济万物而不昭其迹者,荐名曰天;至德汪洋,泽万世而不有其功者,建谥于帝维其历古圣贤之君,莫不极所以尊明令显之称,又或至于代相袭之。夫仁者圣人之盛德,岂独未有以当之耶抑当时鸿儒巨学反略于稽求抑又天之所启c期以克配先帝之庙乎《诗》云:‘维天之命,于穆不已’,此之谓欤惟功以创业为祖,德以守成为宗,皆尊尊之大义也。先帝尊谥,宜天锡之曰神文圣武明孝皇帝,庙曰仁宗。”
盖棺论定,从他的死亡时候的盛况空前可以窥豹一斑,公元1063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54岁的宋仁宗赵祯去世了,大宋朝野上下莫不哭号,举国哀痛。《宋史》记载:“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整个百万级别的大城汴梁城飘雪,纸灰漫山遍野,消息传到洛阳,市民们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上空,以致天日无光。他的死甚至影响到了偏远的山区,当时有一位官员前往四川出差,路经剑阁,看见山沟里的妇女们也头戴纸糊的孝帽在哀悼皇帝的驾崩,整个北宋国内子民无比哀痛,岂止是国内,宋仁宗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时为辽国君主的辽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国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又说:“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史载辽道宗“惊肃再拜,谓左右曰:‘我若生中国,不过与之执鞭持,盖一都虞侯耳!’”此后,辽国历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一个国家的皇帝死了,让本国黎民百姓哭得泪流满面,肝肠俱断,屡见不鲜,但让邻国敌国的百姓和皇帝痛哭,哀悼。确实是凤毛麟角,让人嘘唏不已,甚至北宋灭亡的时候,金兵占领中原后,曾大肆盗掘宋陵,把北宋皇帝的墓挖了个遍,唯独不动仁宗的,但因为慑于宋仁宗的威名,独独没有对永昭陵下手,唯昭陵如故,让人唏嘘不已。有时候,一个人伟大到极致,哪怕是敌对的国家也会尊重他。在大多数宋人眼里“仁宗盛治”远过“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仁”就是对帝王的最高评价,“为人君,止于仁。”“仁政”,一直是中国传统政治的最高理想。宋仁宗之前,没有一个帝王能以“仁”为谥号或冠以“仁”。从他开始,整个中国历史上才开始有仁宗的封号。
宋仁宗就是这样一位仁义之人,他为人低调,却天生是个做皇帝的料,是个有为之君。嘉祐四年,距赵祯驾崩还有四年,以宰相富弼为首的群臣连续五次上表请求给他加尊号为“大仁至治”,但他都没有批准。但他死后再也阻止不了群臣给他加上仁的尊号。他虽然不像汉武帝c唐太宗c明太祖c康熙c乾隆等那样的雄才大略c励精图治,穷兵赎武,大开杀戒,开疆拓土,战功赫赫,上没有太祖赵匡胤的雄才大略,下不像徽宗那样多才多艺,但他温良恭俭,悲天悯人,严格自律,大仁大义,让人民安居乐业,而以仁治世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是中华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他统治期间,天下太平,边境安定,经济繁荣,科学文化发达,人民生活安定。当之无愧为我们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仁君之一。
他审时度势,知人善用,宽宥清明,在位期间英才辈出,名臣辈出,灿若繁星,宋仁宗虽自己资质平庸,但整个仁宗朝却是钜公辈出,尤千载一时也。唐宋八大家,其他六位赫赫有名,如雷贯耳的宋人就出现在仁宗朝代——他们是欧阳修c苏洵c苏轼c苏辙c王安石c曾巩。还有数不胜数,名动一时,名扬四海的历史名臣都在这期间粉墨登场,他们之中有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有范仲淹c吕夷简c杜衍c庞籍c包拯c韩琦c富弼c文彦博c狄青c张方平c赵抃c范镇c司马光c吕公著c吕公弼c吕大防c吕惠卿c曾布c章惇c范纯仁c柳永c晏殊c宋庠c宋祁c梅尧臣c苏舜钦c蔡襄c张载c邵雍c周敦颐c程颢c程颐c沈括c苏颂等,因此苏轼说过“仁宗之世,号为多士,三世子孙,赖以为用。”连子孙后代都用不完。林语堂曾经说过,这是中国文人最好的时代。
宋仁宗期间不仅文化发达,科技也突飞猛进,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除了造纸术,其他三大发明――活字印刷术c火药c罗盘,都出现于仁宗时代。社会的空前繁荣,虽然他默默无闻,不声不响,没有什么丰功伟业,战果累累,但他的光彩形象不会就此暗淡无光,明珠蒙灰,被掩盖在历史厚厚的尘埃之中,不见天日,反而熠熠生辉,光彩照人。
《宋史》这样评价赞美仁宗及其盛治:“在位四十二年之间,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残刻之人;刑法似纵弛,而决狱多平允之士。国未尝无弊幸,而不足以累治世之体;朝未尝无小人,而不足以胜善类之气。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子孙一矫其所为,驯致于乱。《传》曰:“为人君,止于仁。”
宋仁宗最主要的最为可贵的美德表现是节制,克制,容忍,包容。不光表现为他本人对声色犬马,食色享乐的节制,更是表现在对个人君主权力的自我克制。宽容仁厚,容忍各种激烈的批评意见,虚心采纳言论,哪怕是对他私生活妄加非议,也绝不固执己见,打击报复。“人主居崇高之位,持威福之柄”,“事无大小,悉付外廷议”,时人评价“仁宗皇帝百事不会,却会做官家”。宋仁宗在位虽久达四十余年,却从无揽权自专的表现,有下面的史料为证。
北宋魏泰《东轩笔录》收录的两则轶事。其一,仁宗“春日步苑内,屡回顾,皆莫测圣意。及还宫,顾嫔御曰:‘渴甚,可速进热水。’嫔御曰:‘官家何不外面取水,而致久渴耶?’仁宗曰:‘吾屡顾,不见镣子(掌管茶水的宫人),苟问之,即有抵罪者,故忍渴而归。’”其二,“仁宗一日晨兴,语近臣曰:‘昨夜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近臣曰:‘何不降旨取索?’仁宗曰:‘比闻禁内每有取索,外间遂以为制,诚恐自此逐夜宰杀,则害物多矣。’”为免旁人受累和开了恶例,仁宗皇帝宁可忍受饥渴,确实难得。南宋施德操《北窗炙輠录》记有一则类似的故事,不过情节更富戏剧性。“仁宗一日视朝,色不豫,大臣进曰:‘今日天颜若有不豫然,何也?’上曰:‘偶不快。’大臣疑之。乃进言宫掖事,以为陛下当保养圣躬。”大臣以为皇帝贪图美色c房事过度,才导致身体不舒服,所以委婉劝皇上节欲。“上笑曰:‘宁有此?夜来偶失饥耳。’大臣皆惊曰:‘何谓也?’上曰:‘夜来微馁,偶思食烧羊,既无之,乃不复食,由此失饥。’大臣曰:‘何不令供之?’上曰:‘朕思之,于祖宗法中无夜供烧羊例,朕一起其端,后世子孙或踵之为故事,不知夜当杀几羊矣!故不欲也。’”宋仁宗对自己的更是加以节制,以身作则,《北窗炙輠录》载有一事可为佐证:一日深夜,仁宗“在宫中闻丝竹歌笑之声,问曰:‘此何处作乐?’宫人曰:‘此民间酒楼作乐处。’宫人因曰:‘官家且听,外间如此快活,都不似我宫中如此冷冷落落也。’仁宗曰:‘汝知否?因我如此冷落,故得渠如此快活。我若为渠,渠便冷落矣。’”
在朝廷行政事务上,宋仁宗尊重这些机构的自主权,从不越俎代庖,也不刚愎自用。据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一》记载,夏竦死后,赵祯打算给他一个谥号“文正”。不料负责官员考核的刘敞说:“给谥号是我们主管部门的事,我们挺负责的,你怎能侵犯我们的权利?再说,夏竦也不够格。”司马光也上书,说:“文正”的称号太高。于是,赵祯收回成命,同意将谥号改为“文庄”。
历代帝王揽权,常用的方法是绕过宰相领导的政府,直接下发“手诏”c“内降”指挥政事。仁宗皇帝并非没有下过手诏,但本意并非出于揽权之意,而是由于仁宗皇帝“帝性宽仁,宗戚近幸有求内降者,或不能违故也”,有些近臣向皇帝跑官要官,仁宗性子软,不好意思严词拒绝,只好下一道手诏,请宰相给予破格提拔任用。但仁宗又事先给宰相打好了招呼:凡是我下发的手诏,你们不必遵行,退回来就行了。如康定元年(1040)十月,仁宗诏:“自今内降指挥与臣僚迁官及差遣者,并令中书c枢密院具条执奏以闻。”皇祐二年(1050)九月,又诏:“内降指挥,百司执奏,毋辄行。敢因缘干请者,谏官c御史察举之。”宋仁宗做不到绝不私发手诏,却明言他的手诏“毋辄行”,这便是君权的自我克制。“至和c嘉祐间,嫔御久不迁,屡有干请,上答以无典故,朝廷不肯行。或奏曰:‘圣人出口为敕,批出谁敢违?’上笑曰:‘汝不信,试降敕。’政府果奏无法,命遂寝。”
正史也有记载:高若讷任枢密使时,“凡内降恩,若讷多覆奏不行”;杜衍为宰相,“每内降恩,率寝格不行,积诏旨至十数,辄纳帝前”。嘉祐元年(1056),由于开六塔河失败,淹死数千人。朝廷派遣御史吴中复“往澶州鞫其事”,仁宗既怒且急,一再给吴中复发手诏,批示查案意见,“一日内降至七封”。吴中复带着七封手诏去见仁宗,将手诏还给皇帝,说:“恐狱起奸臣,非盛世所宜有。臣不敢奉诏,乞付中书行出。”意思是皇上你有什么意见,请走法定程序,私自下发手诏,恕不奉行。宋仁宗只能表示同意,“上从之”。
宋仁宗兴趣广泛,还想当下首席官过把瘾。“时近臣有罪,多不下吏劾实,不付有司议法”,所以仁宗自己当法官,直接给这些近臣判罪。这里的“近臣”,当为皇帝身边的内侍c私臣,属于皇室家奴,谏官王贽忿忿不平,拍案而起站:“情有轻重,理分故失,而一切出于圣断,前后差异,有伤政体,刑法之官安所用哉?”王贽认为司法是需要专业知识,需要长期学习,不是心血来潮,随性而为的,“情有轻重,假如“一切出于圣断”,会出现“前后差异”的裁决,“有伤政体”。因此他大胆提出“请自今悉付有司正以法”。宋仁宗不敢逞强,“许之”。
宋仁宗甚至家事也不能随心所欲,因为皇帝的家事即是国事,皇宫妃嫔虽不少,但赵祯最宠的是张贵妃,一直想晋升她为皇后。但在“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的制度制约下,每次提议都被驳。张贵妃不仅没有晋封成皇后,连其伯父张尧佐晋封宣徽南院使这一虚职的事也成为泡沫。这天,宋仁宗上朝,张贵妃提醒他官家不要忘了宣徽使的事情,赵祯一口应承下来,结果在殿上,包拯义愤填膺的慷慨陈词,陈述不应给予张氏任命的理由,长篇大论,很是激动,连唾沫都溅到宋仁宗脸上,宋仁宗若无其事,收回了成命。包拯胆大包天,仗义执言,他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屡屡犯颜直谏,但宋仁宗置若惘然,全部都一一采纳,从未怪罪。包拯大人病逝之后,仁宗亲临吊唁,还专门为其辍朝一日,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
宋仁宗心胸也特别宽广,海阔天空,肚子能撑船,大气磅礴,从未兴过所谓的文字狱。嘉佑年间苏辙参加进士考试,道听途说一些朝廷的小道消息,心生不满,于是仗义执言,在试卷里大笔一挥:“我在路上听别人说,我们官家在宫中美女数以千计,终日里歌舞饮酒,纸醉金迷。既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跟大臣们商量治国安邦的大计。”大宋的考官们集体震惊了,认为苏辙无中生有c恶意诽谤,胡说八道,胡言乱语,无缘无故诋毁当今圣上,为大不敬,应予严惩。赵祯却轻描淡写的说了句,朕设立科举考试,本来就是要欢迎敢言之士。苏辙一个小官,敢于如此直言,应该特与功名,不但不惩罚,反而还大力嘉奖。
当时四川还有个读书人,也是一日突发奇想,献诗给cd太守,主张“把断剑门烧栈阁,cd别是一乾坤”,这是多么惊世骇俗,惊天动地的言论,cd太守认为这是明目张胆的煽动造反,发布反动言论,造谣生事,要把他缚送京城。按照历朝历代的律条,此人应予以严惩,赵祯却淡淡一笑说:“这是老秀才急于要做官,写一首诗泄泄愤,不足挂齿,怎能因此治罪呢?不如给他个官当吧。”于是这老秀才因祸得福,被授为司户参军。倘若这些事情发生在朱明王朝和文字狱比比皆是的满清康乾盛世,灭九族是可想而知,不可避免的。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柳永,好不容易才通过了考试。但在赵祯看来,他不适合做官,还是填词的好,就给划掉了。赵祯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反唇相讥,说自己是奉旨填词。讥讽赵祯的柳永不但没被杀头,填词也没受影响,更加肆无忌惮起来,因此柳永非但不生赵祯的气,还愿岁岁,天仗里常瞻凤辇。
大家如此称道仁宗之治,赞不绝口。“四十二年于兹,可谓海内大治矣。窃迹羲黄之前,敻乎莫索其详。自《诗》c《书》之载,未有如兹之盛者也。”北宋学者邵伯温这说:盖帝知为治之要:任宰辅,用台谏,畏天爱民,守祖宗法度。时宰辅曰富弼c韩琦c文彦博,台谏曰唐介c包拯c司马光c范镇c吕诲云。呜呼,视周之成c康,汉之文c景,无所不及,有过之者,此所以为有宋之盛欤?”北宋政论家陈师锡:“宋兴一百五十余载矣,号称太平,飨国长久,遗民至今思之者,莫如仁宗皇帝。以致庆历c嘉佑之治为本朝甚盛之时,远过汉唐,几有三代之风。”大文豪苏轼说:“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c景祐极矣。”天圣c景祐都是宋仁宗的年号。连大奸大恶之秦桧都说到:“昔我仁祖临御,亲选天下十有五人崇论宏议,载在方册。庆历c嘉佑之治上参唐虞,下轶商周,何其盛哉!”南宋人名人卫径:“嘉祐之治”振古无及。元人修《宋史》,赞叹道“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明末大儒王夫之说仁宗之称盛治,至于今而闻者羡之。帝躬慈俭之德,而宰执台谏侍从之臣,皆所谓君子人也,宜其治之盛也”。
宋仁宗不仅对大臣是宽容爱护,对百姓也是如此。宋代皇室所居住的宫城是历代统一王朝中格局最小的,既不如汉唐长安宫城之恢宏,也不及明清北京皇城之宽阔。甚至站在汴梁的酒楼丰乐楼上,就可以俯视宫禁,以至官府干脆禁止市民在丰乐楼的顶层眺望,以免他们“下视禁中”。汴梁城是从唐代的州城发展起来的,宫城的前身只是州的治所,自然不可跟长安c洛阳这样的故都相比。“建隆三年(962年),广皇城东北隅,命有司画洛阳宫殿,按图修之,皇居始壮丽矣”《宋史·地理志》其周长不过五里,而明代北京城的皇城周长为十八里。
于是宋仁宗因为皇宫太小而计划扩建。不过当时宫城之外都是密密匝匝的民房c商铺,不论从哪个方向扩展宫城,都势必要拆掉一大批民居c商店。其实拆迁在我们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不过是家常便饭,小菜一碟,举手之劳,不费吹灰之力之事,不过北宋可不那么简单。于是宋仁宗派大臣与皇宫附近的住户商量拆迁事宜,没想到这些拆迁户态度坚决,给钱都不搬走,堪称中国历史上最牛钉子户,敢于至高无上的皇帝做对,藐视皇权,要是换其他皇帝,说不定龙颜大怒,让你锒铛入狱,房子夷为平地也在所不惜。可最后还是仁宗做了让步,不再扩建。后来百司曾奏清扩大苑林,宋仁宗说:吾奉先帝苑囿,犹以为广,何以是为?
而且宋仁宗也不是故作姿态,虚情假意,惺惺作态,而是性情中人,真实流露,只不过善于节制和自控罢了,这更是他难能可贵的地方,其实他也爱美女,一次别人为他进献了一群美人,仁宗很是动心,想要留她们袭来。当大臣王素进言他不要被美色所惑时,他表现出了难以割舍的态度,但思量再三还是命令太监把这群美女送出宫外,并每人赠送三百贯钱,说完泪水涟涟。大臣王素面带不忍,劝他既然接受了进谏,不妨把这群美女留一段日子再送出宫不迟。仁宗知道这是大臣给他台阶下,却说人都是有感情的,留下她们,时间一久,或许我就会因情深而舍不得让她们走了。仁宗在位期间,还多次裁撤宫中用度,并且将一些多余的宫人按名册削减出宫。
对了,听书上说宋仁宗还是爱好学习的进步大好青年,他崇拜儒家经典。他首次把《论语》c《孟子》c《大学》c《中庸》拿出来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开了“四书”的先河,在文学和艺术方面多有造诣,是远近闻名的诗词大家,现存诗有十四首。还是位首屈一指的书法大家,他的飞白丝毫不逊色于赵佶的瘦金体。
想到这里,我不由自主的对那位愚兄说:“对了,我好不容易进宫一趟,机缘不巧,居然没有见到官家大人,一睹为快他的风采,请问你贵为王公大臣的儿子,自然有机会一睹龙颜,你能不能告诉我,那宋仁宗究竟长什么样呀?”
他大吃一惊的说:“你说得什么莫名其妙的东西,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位官家的尊姓大名,您到底说的是那一位?是不是说错了朝代,我们大宋开国以来只共四位官家,从来没有听过这个名号?”
我心中暗想,对了,宋仁宗这是死后对皇上的封号,现在皇上还青春年华,自然还不叫这个,没有想到这个姓王的家伙仔细得很,纹丝不乱,一板一眼,到现代社会适合程序员,或者校正员之类的工作,不过,以后说话可要三思而后说了,免得又出纰漏。
我故作平静,波澜不惊的说:“其实我说得是当今官家,听说他很仁义,所以我自己安的一个名字,我这个人吧,就喜欢给别人改名字,怎么样,好听吧,王子。”
他无动于衷的懒洋洋的说:“你这个人就喜欢乱给别人安名号,不过无所谓,反正只要不在朝廷之上就好。官家嘛,其实长得和我差不多。”他脱口而出似乎有些不屑一顾,嗤之以鼻的样子。”怎么可能,皇上和你差不多,骗谁呢?我估计他就是羡慕嫉妒恨,不过他这么胡乱说话,也不怕大不敬,不过这大宋言论还算自由。我估计他肯定是对宋仁宗心生不满,羡慕嫉妒恨,谁叫他运气不好,没有生在皇宫里,怨天尤人,典型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就像所有的女的都希望自己众压群芳,脱颖而出,是最美的,所有男都希望自己君临天下,天下无敌,是最厉害的人。“
我满脸疑惑的说:“怎么可能?官家怎么和你差不多?”
他滔滔不绝的说:“怎么不可能,他是不是也是一张嘴巴吃东西,两只眼睛看东西,一个鼻子闻东西,两片眉毛作摆设,也有胳膊,有腿的,是不是和我差不多?我哪里说错了,不过如果要问具体说他的样子嘛,真是一言难尽,太难以形容了,我又不是画家,能完美无缺,惟妙惟肖的把他跃然纸上,对了,你不是有苹果手机嘛,而且刚刚你还教我拍照的功能了,看你这么好奇的样子,要不我们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回去一趟,说不定官家已经出巡回宫了,我们要不要给他照了相再重新出发,免得你一副后悔不已的样子。”
我哪里敢再回去,万一太后又突然改变主意,不放我出来怎么办,只好唯唯诺诺的说;“算了,算了,他的样子看来你也说不清楚,一言难尽,我们就不说他长相了,那你说说他的为人处事又如何呀?是不是大家说得那样呢?”
他继续滔滔不绝,洋洋洒洒的说道:“情人眼里出西施,一个人再怎么完美无缺,总会有不喜欢他的人,一个人再怎么恶贯满盈,也有喜欢他的人,况且世界上哪里有完美的人呢?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人以类聚,鸟以群飞,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不可一概而论,而且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人的喜好,审美观是因人而异,千差万别的,你这样道听途说是不准确的,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人言可畏,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其实我最不喜欢的一件事就是从别人的口里去了解一个人,断章取义,我要了解一个人,就必须亲眼去看,亲耳去听,眼见为实,耳听为宜,察颜观色,才能由内及外的了解一个人,所以你也应该如此,不要听别人说的,要想知道当今官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得靠你自己亲自了解才有发言权,否则你听了我的洋洋洒洒一番长篇大论,一番道听途说也无济于事,他还是我眼中的官家,我认为的管家,而不是你看到的官家。”我心中暗想这个人居然哲学素养不错,少年老成,思想深邃,很有见地嘛,他说得话与莎士比亚的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继续口如悬河的说道:“我在利州那段时间,如饥似渴的读了许多限量版发现的千奇百怪的书籍,感觉受益匪浅,真是开卷有益,读万卷书,行千里路,明白了很多道理,就像是我在利州读到的那本上古小说《红楼梦》一样,易学家看到了浅,道学家看到的是淫,理学家看到的是逆,哲学家看到的是乱,韵律学者看到的是混,文学家看到的是满。社会学家看到的是短。每个人的立场不同,角度不同,眼光不同,价值取向不同,必然感觉千差万别,对人的评价有所偏差,盛名之下,必然难符。还有远香近臭,英雄旁边的人与他天天朝夕相处,并没有看出他的伟大之处,反而觉得他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平凡人,也要吃喝拉撒,生老病死,与常人无异,人无完人,孰能无过,而遥远之人,只看见了他的丰功伟绩,夺目光辉,并没有看到他的所有,没有看到他被遮盖了的瑕疵之处,人就被放大,神话,伟人也是人,哪里有你说得那么完美,夸大了而已,只是由于距离遥远,年代遥远,看不到他们平易近人的一面,所以我们看到的圣人都是在古代。而人云亦云,以讹传讹,长期美化的后果是让这个我们嘴里口口想传得人,自己都不得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忧心忡忡,日日夜夜为了维持好形象,让这个人本身活着毫不自由,所以那高高在上的皇上哪里有你这样的无拘无束呢?你无缘无故的羡慕他做什么,说不定他还羡慕你呢?就像我在古书上看的一段文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不是我的梦,还是像我们现在这样的好,天高海阔,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无拘无束——”
我心中暗想;“他说得其实还是很有哲理,不无道理,特别是对一个千年前的古人尤为难得,不可多得,不过看他那一副傲娇的高高在上,自命不凡的样子我就不喜欢——“
这边说边走了半天,好容易出了宫,看来太后说得没错,那小子显然武功不错,没有一般富家子弟那样上气不接下气,反而喘气均匀,步伐矫健。特别是他还喜欢以貌取人,一路上慢吞吞的在灯火辉煌处流连忘返,直勾勾的盯着各式各样的穿梭不息,熙来攘往的美女,兴趣昂然,而他对长相实在无与伦比的我,根本无暇顾及,爱理不理。我心里对小飞,加菲猫的行踪很是担心不已,赶紧对他说:“你不要左顾右盼,东张西望了,得快走,我们赶紧快马加鞭去客栈找人,等找到了人,你随便怎么看我都无所谓,让你一次看个够,让你一次看个够——”于是我们说说笑笑着,一路飞奔赶往客栈。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一一一ver一一>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