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都市言情 >凤舞大明最新章节 > 凤舞大明TXT下载
错误举报

凤舞大明 第一篇 第七章 永安打工

  按照王爸爸生前的曾经指点,我向南沿着小路下山,又行了大概十几里路就到了朱纪曾提到过的永安城。

  永安城按我的理解应该只是个小县城,只是由于离京城比较近,这里倒也有些规模,道路两旁可以看到各类店铺整齐的排列着,挺像古装连续剧里演的样子,也有些个人气。

  我随意找到了间小客栈休息,又开始四处向人打听南下的道路,把意见总结一下:最近的路就是大运河,我想了想他们所指的大运河,应该是当年隋炀帝杨广留给后人唯一的伟大历史功绩,也就是我们现代人称为的“京杭大运河”了。可再一打听船资,我心中就绝望了,囊中羞涩啊!就算是勉强到了南方,恐怕也会身无分文。

  “真是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我倒在床上喃喃自语,“偏偏两样我还都赶上了。”你说,我怎么就不穿越成个小姐公主之类的呢,享受荣华富贵,被帅哥们包围宠爱着,根本就不用发愁这些生计问题!心中更是恨透了那群不负责任的编剧,动辄就是千两万两的纹银。感情不是花自己的钱了,搞得古代像是通货膨胀似的。

  其实在古代,至少在明代,1两银子就已经足够穷人吃穿用一年的了。我可以举今日在市集上看到的物价为例:猪肉每斤只要7c8文,牛肉和鱼虾每斤都是4c5文左右,水鸡一斤为一束也是4c5文,上好的干燥木柴1两银子足够买上30多担。加上本身明朝就存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所以像王爸爸c王妈妈多年来省吃俭用,也才仅仅积攒了不到3两的碎银子。这对他们来说,已是很多的了。当然,现在已经全被我“顺”出来了。

  我脑中想着对策——看来只能出去打工了!“哎——”我长嘘了一口气,以前在现代总是想着到哪做份part一ti赚点钱玩玩。可除了读书外,我的时间都被多姿多彩的娱乐活动和运动所占据,加上年纪小,又没人敢明目张胆的雇佣“童工”,所以一直没能实现。没想到来了古代到是能小小的实现一把,而且居然是“加强版”的“full一ti”——虽然我现在根本不想出去工作。

  还记得当年看《寻秦记》时,项少龙和博士有段对话,我很是认同的。意思大概是说,在古代千万不要轻举妄动,因为在古代每做一件事情,都很有可能改变历史。而我们存在在这个空间的因素就是历史。如果历史改变了,在这个空间所有的一切都会消失。偏我又是个“历史白痴”,纵观明史,我也只知道几个大人物和朱元璋登基级的重要历史事件。对当今的成化老皇帝基本是一片空白,所以我所做的应该无所谓改变历史那么可怕,至少我目前要做的应该无所谓。这样一想,我心中倒是平静了不少。

  既打定了主意,为了节约住店的钱,第二天一早,我就去集市买了材料,又问客栈借了厨房,忙了快2个小时做了四样点心。又向小二问了去永安城里最大的茶楼——福兴楼的路,准备开始我的“谈判”。

  福兴楼的吴老板,是个40岁上下,身体微微发福的中年人。听客栈的小二讲,这福兴楼是他家祖传的买卖,吴老板为人很是老实本分,没什么花花肠子,所以生意做得是不温不火的。而这正完全符合我对老板的要求,太聪明的老板对我这个第一次出来工作的人来说,恐怕会应付不来。

  而此时,忠厚的吴老板正毫不掩饰眼中的诧异,直勾勾地盯着我带来的点心。

  “嗯,这是我家乡的小点心,我只是随意做了几样简单的。吴老板不妨先尝尝看,我保证连京城的达官贵人都没吃到过。”这个肯定,除非他们也是穿越来的。

  吴老板首先尝了个外表最平凡的栗子面小窝头,点了点头,“这与我往日所吃的窝头不同,入口香醇,绵软易化。”

  我不禁窃笑,还真是个老实的人,便耐心解释道:“当然,这个是用栗子面c玉米面加上几种豆面一起做成的,营养丰富。”

  吴老板终于鼓起勇气接着“挑战”其他三样点心。他边尝我边解释着:“这是蜜奶卷糕,由蜂蜜和牛奶c鸡蛋为主要原料。”由于“历史局限性”,材料不全,我把在现代最普通的卷糕稍微改动了下,把买不到的奶油用蜂蜜代替,顺便连名字也改了。“这是‘红枣豆沙糕’,用红枣熬汤和面,里面又加了豆沙。”

  看到吴老板终于把筷子转向了外型最为独特的“菠萝包”,我心中有点激动,这可是融入我“创意”最多的一样。“这是‘菠萝包’外皮涂入层蛋奶,馅里还加了葡萄干。”我细心的介绍道。由于没有烤箱,我全部采用蒸笼代替,唯独“菠萝包”为了整出褶皱的外表,我还在八分熟的时候涂油入锅快速炸了一下,至于像不像嘛,也就那三分样吧,但是味道我绝对可以保证。

  “不错,不错,就是外型怪了点,但是奶香醇厚,甜而不腻还有葡萄淡淡的酸,很爽口嘛!”吴老板毫不临吝啬的夸奖着,让我觉得希望很大,赶忙接口:“难得吴老板喜欢,我,不,在下听闻吴老板为人宽厚c体贴下人,所以毛遂自荐,还望老板赏口饭吃。”

  吴老板似有难色,正容道:“小兄弟似乎不是本地人氏,听言语倒像是读过书的,为何想到永安谋生?”

  果然,来路不明的我,没有“保人”很找到工作。即使是忠厚的吴老板也不会轻易雇佣我的。于是我按照小说的情节,编了个老掉牙的故事,“实不相瞒,在下张慕晗,乃关外人氏,家中也是以经营茶点为生。无奈家道中落,惨遭变故,我欲南下寻亲,岂料途中又大病一场,钱哦,我是说盘缠用掉大半,才沦落至此。祈望吴老板收留。”说着,本应再挤出点儿眼泪来增强说服力,可奈何我是个“泪腺不发达”的人,只得低下头,假装抽泣两下。

  其实,我说的有一半是真的,我本就是沈阳人,在明末努尔哈赤迁都沈阳之前,沈阳还没形成完整独立的政治区域。在明朝,更是分属关外的。况且我也确实“大病”了一场,连小命都差点没了。

  “关外?那你是汉人?”吴老板小心翼翼的问。

  我心下一惊,暗骂自己笨,怎么忘了关外的主要居民是女真族(也就是后来的满族)和少量的鞑靼人呢,忙解释道:“是啊,在下一家为生活所迫才迁居关外的,但却是地地道道的大明子民。”

  吴老板本就是个老实人,不疑有他,颇为同情地对我道:“现在年景不太平,也难怪要迁居关外。既是如此,你且留在我这工作吧。再来,你独自一人住在客栈也不方便,就搬到我店里来住吧。”

  “多谢吴老板美意!”我赶紧起身作了个揖,心下满意。现在只剩下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了。

  吴老板上前虚扶我一下,“至于月钱方面,我看就”

  嘿嘿,终于说到最重要的问题了。我窃喜,笑着打断他,“关于月钱,在下已经想好了,我们不如采用‘无底薪提层制’吧!”

  吴老板一愣,我接着细致地讲述了什么是“无底薪提层制”。“总之,在您这里,我需要您为我提供免费的食宿,而每买一份我制作的茶点,我要40的,啊,我是说4层的纯利润。当然,我也会不遗余力把我的手艺教给您店里的其他伙计,这样,他日我若离开,您店里的生意也不会因此受到太大的影响。”

  吴老板先是不解地看着我,随后眼中流露出一丝钦佩。那是当然,我在现代的16年也不是白过的,随便引用点别人的“生意经”,就比你这个只会死做生意的古代人要强出许多来。之后的事不必多说,我的生意自然是如愿的谈成了。明天就正式开工,我回到客栈简单收拾了包袱便搬到吴家住。

  成化二十一年八月八日,对我来说有着不平凡的意义。因为从今天起,我正式成为“上班族”。虽然我的职业是“庖人”,也就是古代的厨师。其实我根本不是什么精于厨艺之人,平时自己在家时更多是叫外买或者吃点快餐什么的对付下。这点子工夫是从电视上播放的教人做饭类节目学会的,觉得好玩的c新鲜的就偶尔在家试做了几回。

  我换好店里统一的蓝布“工作服”,来到我的工作室——厨房!准备开始工作。

  在我的特别“企划”下,店里对老顾客采用了为期2天的“免费试吃”活动,为了节约成本,不过是每人给一小块儿而已,让你尝鲜却不让你吃够。最基本的“欲擒故纵”的原理,却更能带来生意。我又及时的加入了“冰粥”c龟苓膏等消暑甜品,使得生意蒸蒸日上。

  福兴楼和其他糕点店一样,在不同的节日也会推出应时的点心。比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就会上市一些月饼。

  这个吃月饼的习俗据说是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并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至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了。而此时正直明朝中期,于公于私更是盛行这个风俗。

  我满意地一笑,本来这个最讲究“团圆”的节日对我来说就是种精神上的折磨,现在我正好可趁此机会好好发挥下自己的“才能”,既能多赚点钱又可以打发空虚寂寞的时间。于是,我向吴老板提议,针对八月十五的中秋节,特别推出了几种“独特馅料”的月饼。哎,说是独特,无非是对古代那些只吃过五仁c椒盐c豆沙c枣泥馅的人而言的。因为我所填加的是现代最为普遍的蛋黄馅c水果馅和鲜肉馅。

  果然,借此东风,福兴楼的名声大震。不出半个月,茶楼的生意竟连翻了几倍。连十里八乡的地主c士绅都差人特意来买茶点尝尝。我在心里暗暗叫苦,却也只能成天呆在厨房忙得天昏地暗。谁叫人家吴老板待我那么好呢,我也只能靠不辞辛苦的努力工作去回报。人家吴老板并没有把我安排在其他伙计住的东厢,而是特意腾出家里的西厢让我独自居住,待我如宾如客。要知道,这对于我,一个女扮男装出来打工的人来说,实在是太周到了。我可不想去东厢和群大男人挤火炕。

  只是没有抽油烟机,成天呆在这里,不知道是不是容易起痘痘呢?我正胡思乱想之际,便看到楼里跑堂的小伙计顺子来寻我:“小张哥,楼上来了贵客,请您出去见见。”

  我一边和面一边答道:“不去!没见我正忙着呢吗!”多做一份点心能做赚一份提层,也就能早日脱离厨房这个“苦海”。可比见什么所谓的贵客重要多了!那些贵客无非是附近的“土大款”,这几日我也见了几个。要么无非是想“挖”我去他家工作;要么就是打赏我几吊钱,来显摆他们自己有钱。说到打赏,对我这个穷人来说,确实是件好事,可为了“群众关系”我还不能吃“独食”。每次都要分给大家,所以算算,还不如我趁应酬的时间多做些点心赚的多呢!

  “小张哥,您这不是难为顺子呢吗?再说这次来的真是贵客,不久前才在京城掀起不小风波的‘神童少年’李莘,李才子。听说那名声堪比当年的李东阳李大人。”

  “李东阳谁啊?他们怎么都姓李,一家的?”我随口问道。

  顺子立刻露出一脸的不可思议,那表情明明在说:开什么玩笑,你真不知道假不知道啊。我会意地点点头,就听顺子说道:“李大人自幼习文,4岁时随父亲在京城时就能写径尺大宇,被视为神童。因他的才名,在4岁时,就被景宗皇帝召见了。8岁时还特旨到顺天府进学呢。李大人16岁时就考取了举人。第二年又考取进士”顺子滔滔不绝的介绍了李东阳的生平简介。我则是在记忆中快速搜索着,好象是有这么个人,以前学书法时听老师提过。听说还是个文学家,以对联闻名,同时也是个不错的政治家。要真是他见见倒也无妨,好歹是个历史名人啊,可来的又不是他!

  “既然不是一个人也就没必要见了吧!要是来个‘神仙少年’再叫我吧!”那样兴许能送我回家,一神童就算了吧,我又不是幼儿园老师,对小p孩可没什么兴趣。

  顺子知道我脾气拗,只好灰溜溜的回去了。可没多久,吴老板亲自来请,我一看连老大都出马了,衣食父母啊,也不能拒绝,只好洗把手一路跟着吴老板来到前院上了二楼。

  晋江凤舞大明超前更新中!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