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器(三)
在与唐道袭的交谈中,使者秉持大义,努力劝说对方回心转意,但结果并不乐观。
胞弟之仇?这个似乎不能怪人家燕王吧?说起来,当初是咱们不地道,主动出兵跟着梁军去打人家的,现在战死了,又说要报仇,道理上也站不住啊。你看,我们蜀王就比较大度,王宗佶将军和三万西川子弟战死上党,我们就没有去寻仇嘛。冤冤相报何时了,大伙儿都是大唐的臣子,眼见天下就要太平了,做事情应该为百姓考虑考虑嘛。
篡逆欺君?这个恐怕不能这么说吧?燕王是襄王之后,是李唐宗室之一,说小了,这是人家的家事,这一百年来,天子之位更换来更换去,叔侄之间、兄弟之间相互传位,又不是头一次了,这很正常!往大了说,燕王品德不凡,有他坐龙椅,大唐才会兴旺嘛。
这番说辞,实在令使者很是无语。
当然,唐道袭也并非一味向着燕王说话,他也同样表示,如果楚军能够就此息兵的话,他很乐意和赵匡凝联兵,在均州、邓州一线组织防务,以备不测。而这,也是楚国使者此行均州的唯一收获。
使者很快返回了邓州,赵匡凝对这一结果很惊诧,他不敢置信的问使者,难道蜀王就不怕燕王从此坐大?难道唐道袭不知道,要是将来燕王撕毁合约,派兵南下的时候,就一切都为时晚矣?
使者很无奈的回答了一句:“其自恃有两川之险,不虞兵忧。”
对此,赵匡凝只能哑然。
不过无论如何,赵匡凝还是和唐道袭达成了默契,在他将兵力用在邓州方向以对付燕军(这个时候的燕军已经不在沿用此军号了,但赵匡凝肯定是不愿承认对面的军队是代表朝廷的)的时候,蜀军不能趁火打劫,从背后给自己捅刀子。
赵匡凝是个很倔强的人。当然也是个“不畏强权”的人,当年梁王朱全忠声威最为显赫的时候,他也敢起兵对抗,虽然没有蜀军作伴,他依然决定讨伐“燕逆”。不过他也不是傻子,能够寻找到盟友当然是最好的。
吴王杨行密正在和燕逆作战,属于赵匡凝的天然盟友,他当然要派人去联络的。除了杨行密以外,江南西道的闽王刘审知、岭南道的汉王刘隐,都在赵匡凝的联络人选之内。只不过这两家都在南边,让他们出兵的话,一来道长且阻,二来经过自己的地盘自己也放心不下,故此只是想打打秋风,让他们帮衬点粮秣。
八月初六,赵匡凝得了一个好消息,闽王王审知和汉王刘隐虽然没有同意向北派兵,但却同意了赵匡凝的要求。提供了一批粮食、军甲和兵刃,数量不少,足敷五万大军三月之用。但这些东西不是白送的,王审知和刘隐各自提出了苛刻的条件。要求瓜分赵匡凝控制下的岭南道北六州。
对于这个要求,赵匡凝咬牙同意了。他决心倾国一战,毕其功于一役,区区六州之地算得了什么?只要此战能胜。还怕中原没有六州之地来补偿自己吗?
既然决定了出兵,赵匡凝就需要认真考虑用兵方略,他重新将元和版的大唐舆图取出来。开始仔细审视北方的对手。这么沉下心来一看,顿时感到头皮发麻。
自西向东,陇右道、关内道、京畿道、都畿道、河东道、河南道、河北道,都在燕逆的控制范围之内,再加上关外沃野千里,整个北中国都在李诚中的掌控之间!这是一个比当年梁贼最鼎盛时期还要强大得多的对手,自己将怎样对抗这样的对手呢?此刻的赵匡凝,颇有一种由内心勃然而发的澎湃激情,以一己之力,独抗巨逆,虽情势险恶,吾却一人前往!以一己之力翻覆天下大势,重振大唐雄风,就算最终事败,却也足称英豪!
某家赵氏,必将千古留名!
激情过后,赵匡凝苦苦思索破敌之策,终于再次下定了决心——仍旧从邓州北上,直捣洛阳!燕逆虽然貌似强悍,但实则掣肘极多,只要将东都拿下,必将震动天下,届时无论是岐王李茂贞也好,还是齐王王师范也罢,定会响应自己,陇右、关内、缁青都将重燃烽烟,就算是归附燕逆最早的河东诸将,想必也会重新振作,到时候定叫燕逆焦头烂额,首尾不能相顾!
赵匡凝计议已定,便立刻发布军令,向自己控制下的各州开始征募军士、征收军辎。但是军令执行的并不顺利,原因无他,先前攻打荆军的消耗太重,各州县已经快要没有余粮了。除了粮食的问题外,各州县都在叫苦,说是眼下秋收在即,征募丁壮之事宜缓,待秋收之后再募军士方为上策。
于是赵匡凝不得不压下焦躁的心绪,等待秋收。一直到九月底,各州县的秋收事宜才算完成,仓廪中重新堆满了粮食,新募的丁壮也开始陆陆续续向邓州解送。
但是,这么一等,便等出了问题。之前的探报已经表明,旬月以来,燕军似乎已经觉察出形势不妙,正在向南阳调集军马,以备不测。南阳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正卡在赵匡凝北上洛阳的道路之上,是楚军必须攻占的重镇。
邓州距南阳八十余里,两地之间一片坦途,沿官道而行的话,大军携带辎重也仅需不到三天。只可惜夏天的时候,楚军拿下邓州所耗费的时间太久了,致使赵匡凝没有能够来得及去攻打南阳,在楚军围困邓州之际,南阳城头便已经出现了燕军的身影。
按照一个月来探报的描述,至十月二十日,南阳城连续三次有燕军大队增援。第一次约莫千余人,七日后的第二次,入城的燕军大约在两、三千上下,十月二十日,第三批入城的燕军同样在两、三千人左右,因此,赵匡凝估测,南阳城内有大约五千到七千名燕军。
从十月底开始,南阳城东南六七里外的白河边上,燕军开始修筑营寨。这座营寨建立在十多座起伏不定的矮小丘峦间,按照营寨的规制而言,大约可以容纳数千人。
南阳城和白河边上的军寨互为犄角之势——这是守城的最佳策略,赵匡凝完全能够理解,关键是军寨中有多少燕军呢?花了三天工夫,赵匡凝仍然没有得到确切的回报,但有一条重要情报反馈到了案头:白河军寨与南阳城都打成同一个番号——“莫州军”。
莫州军是燕逆手下九军之一,人数在一万两千人左右,这已经是天下皆知的事了,这么看来,驻守南阳的应该就是莫州军了,南阳城内有一半,白河军寨有一半。除了莫州军外,探报并没有看到燕逆手下其余八军的踪影。对此,赵匡凝在大唐舆图上进行了一番大胆的揣测。
燕军在淮泗之间正与吴军作战,吴国兵力很强,听说那边主持战事的燕军将领是钟韶——此人是上党决战的指挥者,是燕逆手下的头号悍将。以钟韶在燕军中的地位,既然进行的是“国战”,那么至少应当指挥两到三个军压在淮泗一线,否则他兵力不够。
河东、凤翔都是新附之地,无论如何,燕逆会驻兵镇守,听说燕逆在上党和陕州各建了一个行营,想来就是震慑河东和凤翔的了,这样一来,至少又去了两个军。
镇守洛阳的是幽州军,这是已知的消息,那么燕逆的老巢幽州,想必也同样需要至少一军驻守,这就又去了两个军。
算来算去,南阳的莫州军似乎是燕逆唯一可以派出来的军队了,当然或许还会加上一些新归附的军队,比如河东军、凤翔军、宣武军等等,但这些军队燕逆绝不可能单独调用,最好的方式就是打散了作为各军的补充。赵匡凝一直在打听李诚中的秉性,他知道此人最忌讳手下出现军头,是不是让这些投降的军队重新成了气候的。
甚至很有可能,这些军队都还在洛阳周围,在燕逆的眼皮子底下——换了自己,同样不会对其放心的。
这么看来,北进洛阳的战事应当分作两次,南阳是第一战,打败了莫州军,拿下南阳后,将在洛阳城下还有一战,那一战,或许才是最后的决战!
经过一个月的筹备,赵匡凝将自己控制下的各州所能征募的军士全数调到了邓州一线,总共五万余人,其中最依仗的,还是跟随自己常年作战的一万余老军,也是自己亲自指挥的牙军,剩下的四万人,则有两万战兵、两万辅兵。
依靠这五万人,想要正面击败燕逆不太可能,但要攻下洛阳,赵匡凝却很有信心。说起来,燕逆崛起太速,别看控制的地盘大,但经营的时间太短,虽说兵力远甚自己,但兼顾太多,既要震慑新拿下的各道州县,主力又在与吴王征战,只要战事能够进行的快一些,燕逆绝计抽不出兵力来和自己争锋。这,就是自己最后的机会!
十一月初八,前往江都的信使返回了邓州,他带来一个不好的消息,吴军丢失了泗州,那一战,着实伤了根本。吴王杨行密非常急迫的请求赵匡凝立刻向北用兵,最好能尽快直捣东都,以策应正在淮南进行的大战。
赵匡凝详细询问了信使有关泗州大战的详情,信使对作战的过程并不清楚,但却转告了吴王的一句话:若是楚军再有迟疑,恐吴国将支撑不到明年了!
赵匡凝挥手让信使离开,然后陷入了沉思。
十一月初十,赵匡凝亲率四万大军,由邓州而出,直扑东北八十里外的南阳!(未完待续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胞弟之仇?这个似乎不能怪人家燕王吧?说起来,当初是咱们不地道,主动出兵跟着梁军去打人家的,现在战死了,又说要报仇,道理上也站不住啊。你看,我们蜀王就比较大度,王宗佶将军和三万西川子弟战死上党,我们就没有去寻仇嘛。冤冤相报何时了,大伙儿都是大唐的臣子,眼见天下就要太平了,做事情应该为百姓考虑考虑嘛。
篡逆欺君?这个恐怕不能这么说吧?燕王是襄王之后,是李唐宗室之一,说小了,这是人家的家事,这一百年来,天子之位更换来更换去,叔侄之间、兄弟之间相互传位,又不是头一次了,这很正常!往大了说,燕王品德不凡,有他坐龙椅,大唐才会兴旺嘛。
这番说辞,实在令使者很是无语。
当然,唐道袭也并非一味向着燕王说话,他也同样表示,如果楚军能够就此息兵的话,他很乐意和赵匡凝联兵,在均州、邓州一线组织防务,以备不测。而这,也是楚国使者此行均州的唯一收获。
使者很快返回了邓州,赵匡凝对这一结果很惊诧,他不敢置信的问使者,难道蜀王就不怕燕王从此坐大?难道唐道袭不知道,要是将来燕王撕毁合约,派兵南下的时候,就一切都为时晚矣?
使者很无奈的回答了一句:“其自恃有两川之险,不虞兵忧。”
对此,赵匡凝只能哑然。
不过无论如何,赵匡凝还是和唐道袭达成了默契,在他将兵力用在邓州方向以对付燕军(这个时候的燕军已经不在沿用此军号了,但赵匡凝肯定是不愿承认对面的军队是代表朝廷的)的时候,蜀军不能趁火打劫,从背后给自己捅刀子。
赵匡凝是个很倔强的人。当然也是个“不畏强权”的人,当年梁王朱全忠声威最为显赫的时候,他也敢起兵对抗,虽然没有蜀军作伴,他依然决定讨伐“燕逆”。不过他也不是傻子,能够寻找到盟友当然是最好的。
吴王杨行密正在和燕逆作战,属于赵匡凝的天然盟友,他当然要派人去联络的。除了杨行密以外,江南西道的闽王刘审知、岭南道的汉王刘隐,都在赵匡凝的联络人选之内。只不过这两家都在南边,让他们出兵的话,一来道长且阻,二来经过自己的地盘自己也放心不下,故此只是想打打秋风,让他们帮衬点粮秣。
八月初六,赵匡凝得了一个好消息,闽王王审知和汉王刘隐虽然没有同意向北派兵,但却同意了赵匡凝的要求。提供了一批粮食、军甲和兵刃,数量不少,足敷五万大军三月之用。但这些东西不是白送的,王审知和刘隐各自提出了苛刻的条件。要求瓜分赵匡凝控制下的岭南道北六州。
对于这个要求,赵匡凝咬牙同意了。他决心倾国一战,毕其功于一役,区区六州之地算得了什么?只要此战能胜。还怕中原没有六州之地来补偿自己吗?
既然决定了出兵,赵匡凝就需要认真考虑用兵方略,他重新将元和版的大唐舆图取出来。开始仔细审视北方的对手。这么沉下心来一看,顿时感到头皮发麻。
自西向东,陇右道、关内道、京畿道、都畿道、河东道、河南道、河北道,都在燕逆的控制范围之内,再加上关外沃野千里,整个北中国都在李诚中的掌控之间!这是一个比当年梁贼最鼎盛时期还要强大得多的对手,自己将怎样对抗这样的对手呢?此刻的赵匡凝,颇有一种由内心勃然而发的澎湃激情,以一己之力,独抗巨逆,虽情势险恶,吾却一人前往!以一己之力翻覆天下大势,重振大唐雄风,就算最终事败,却也足称英豪!
某家赵氏,必将千古留名!
激情过后,赵匡凝苦苦思索破敌之策,终于再次下定了决心——仍旧从邓州北上,直捣洛阳!燕逆虽然貌似强悍,但实则掣肘极多,只要将东都拿下,必将震动天下,届时无论是岐王李茂贞也好,还是齐王王师范也罢,定会响应自己,陇右、关内、缁青都将重燃烽烟,就算是归附燕逆最早的河东诸将,想必也会重新振作,到时候定叫燕逆焦头烂额,首尾不能相顾!
赵匡凝计议已定,便立刻发布军令,向自己控制下的各州开始征募军士、征收军辎。但是军令执行的并不顺利,原因无他,先前攻打荆军的消耗太重,各州县已经快要没有余粮了。除了粮食的问题外,各州县都在叫苦,说是眼下秋收在即,征募丁壮之事宜缓,待秋收之后再募军士方为上策。
于是赵匡凝不得不压下焦躁的心绪,等待秋收。一直到九月底,各州县的秋收事宜才算完成,仓廪中重新堆满了粮食,新募的丁壮也开始陆陆续续向邓州解送。
但是,这么一等,便等出了问题。之前的探报已经表明,旬月以来,燕军似乎已经觉察出形势不妙,正在向南阳调集军马,以备不测。南阳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正卡在赵匡凝北上洛阳的道路之上,是楚军必须攻占的重镇。
邓州距南阳八十余里,两地之间一片坦途,沿官道而行的话,大军携带辎重也仅需不到三天。只可惜夏天的时候,楚军拿下邓州所耗费的时间太久了,致使赵匡凝没有能够来得及去攻打南阳,在楚军围困邓州之际,南阳城头便已经出现了燕军的身影。
按照一个月来探报的描述,至十月二十日,南阳城连续三次有燕军大队增援。第一次约莫千余人,七日后的第二次,入城的燕军大约在两、三千上下,十月二十日,第三批入城的燕军同样在两、三千人左右,因此,赵匡凝估测,南阳城内有大约五千到七千名燕军。
从十月底开始,南阳城东南六七里外的白河边上,燕军开始修筑营寨。这座营寨建立在十多座起伏不定的矮小丘峦间,按照营寨的规制而言,大约可以容纳数千人。
南阳城和白河边上的军寨互为犄角之势——这是守城的最佳策略,赵匡凝完全能够理解,关键是军寨中有多少燕军呢?花了三天工夫,赵匡凝仍然没有得到确切的回报,但有一条重要情报反馈到了案头:白河军寨与南阳城都打成同一个番号——“莫州军”。
莫州军是燕逆手下九军之一,人数在一万两千人左右,这已经是天下皆知的事了,这么看来,驻守南阳的应该就是莫州军了,南阳城内有一半,白河军寨有一半。除了莫州军外,探报并没有看到燕逆手下其余八军的踪影。对此,赵匡凝在大唐舆图上进行了一番大胆的揣测。
燕军在淮泗之间正与吴军作战,吴国兵力很强,听说那边主持战事的燕军将领是钟韶——此人是上党决战的指挥者,是燕逆手下的头号悍将。以钟韶在燕军中的地位,既然进行的是“国战”,那么至少应当指挥两到三个军压在淮泗一线,否则他兵力不够。
河东、凤翔都是新附之地,无论如何,燕逆会驻兵镇守,听说燕逆在上党和陕州各建了一个行营,想来就是震慑河东和凤翔的了,这样一来,至少又去了两个军。
镇守洛阳的是幽州军,这是已知的消息,那么燕逆的老巢幽州,想必也同样需要至少一军驻守,这就又去了两个军。
算来算去,南阳的莫州军似乎是燕逆唯一可以派出来的军队了,当然或许还会加上一些新归附的军队,比如河东军、凤翔军、宣武军等等,但这些军队燕逆绝不可能单独调用,最好的方式就是打散了作为各军的补充。赵匡凝一直在打听李诚中的秉性,他知道此人最忌讳手下出现军头,是不是让这些投降的军队重新成了气候的。
甚至很有可能,这些军队都还在洛阳周围,在燕逆的眼皮子底下——换了自己,同样不会对其放心的。
这么看来,北进洛阳的战事应当分作两次,南阳是第一战,打败了莫州军,拿下南阳后,将在洛阳城下还有一战,那一战,或许才是最后的决战!
经过一个月的筹备,赵匡凝将自己控制下的各州所能征募的军士全数调到了邓州一线,总共五万余人,其中最依仗的,还是跟随自己常年作战的一万余老军,也是自己亲自指挥的牙军,剩下的四万人,则有两万战兵、两万辅兵。
依靠这五万人,想要正面击败燕逆不太可能,但要攻下洛阳,赵匡凝却很有信心。说起来,燕逆崛起太速,别看控制的地盘大,但经营的时间太短,虽说兵力远甚自己,但兼顾太多,既要震慑新拿下的各道州县,主力又在与吴王征战,只要战事能够进行的快一些,燕逆绝计抽不出兵力来和自己争锋。这,就是自己最后的机会!
十一月初八,前往江都的信使返回了邓州,他带来一个不好的消息,吴军丢失了泗州,那一战,着实伤了根本。吴王杨行密非常急迫的请求赵匡凝立刻向北用兵,最好能尽快直捣东都,以策应正在淮南进行的大战。
赵匡凝详细询问了信使有关泗州大战的详情,信使对作战的过程并不清楚,但却转告了吴王的一句话:若是楚军再有迟疑,恐吴国将支撑不到明年了!
赵匡凝挥手让信使离开,然后陷入了沉思。
十一月初十,赵匡凝亲率四万大军,由邓州而出,直扑东北八十里外的南阳!(未完待续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