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四十五章 谋划江东
长江在自金陵以上至九江一段为南北走向,以此为界,便分出了江东和江西。而在东汉,江东主要是指“江东六郡”。即吴郡、会稽、丹阳、豫章、庐陵、庐江。
此六郡皆在扬州刺史部下,渔米之乡,人民富足,虽然“山越”叛乱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但毕竟不像北方那样经历了黄巾大乱。因此,在这乱世之中,江东无异于世外桃源一般的所在。
而吴郡,最近几年则堪称江东表率。原因无他,剿黄巾,讨董卓都立下赫赫战功的破虏将军孙坚,回到了老家担任太守。孙氏远的来说,是孙武的后裔,往近说,世代都在吴地为官,孙坚回乡主政,自然如龙入大海。
在接连荡平境内以及周边的山越叛乱以后,孙坚麾下的部队发展到将近两万人。这以一个太守来说,已经是一支庞大的队伍了。周边各郡的二千石,对他都颇为忌惮。
虽然在吴郡干得顺风顺水,但孙坚心里一直有个疙瘩。
就是那方上面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的传国玉玺。
坦白讲,孙坚并不是一个野心家,与其他诸侯相比,他是一门心思报效大汉的忠臣。当初在洛阳得到玉玺时,他几乎没有多想便要交给袁绍,但程普拦了他。就这么一拦,玉玺就给带回了江东。
此刻,在吴郡的太守官邸里,孙坚看着这方代表着“君权神授”的国之重器,已经多时了。在回到江东后,他都还动过上交朝廷,归还天子的心思,但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
正失神时,忽听外面响起一个洪亮的声音:“父亲,公瑾来了。”
孙坚一个激灵,急忙将玉玺收好。到目前为止,知道这件事情的,只有他,程普,黄盖以及发妻吴氏四人而已,便连几个儿子都毫不知情。
“进来。”
随着一声唤,片刻后,只见两个年轻人踏入室内。这两人,年纪既相仿,身量也相似,都是十七八光景,身长七尺,英气勃勃。只不过,走在前头这一个,风风火火,虎目含威。后头那一个,则不急不徐,从容儒雅。
一见这两个年轻后辈,孙文台暂时忘却了烦恼,心情也霍然开朗起来。这走在前头的,是他的长子孙策,不论是相貌还是性格都完美地遗传了他。后头那人也是如今江东的少年俊彦,姓周名瑜,字公瑾。乃前洛阳令周异之子。这周家说起来也是江东大族,周瑜的堂祖父,堂叔都官至太尉。
周瑜与孙策同年,只因离得近,家世也相仿,所以少小相识,意气相投,好得跟亲哥俩一般。
孙策见完礼后,周瑜上得前来,以子侄礼相拜。孙坚上前亲自搀起他,拉着他手仔细端详,一阵后才问道:“有一年多没见到你了,都在作些什么?”
“回府君,无非就是读书习武,会友交游而已。”周瑜笑答道。“哦,差点忘了,家父知我要来吴郡,再三命我代父向府君致意。”
孙坚有些意外:“怎么?令尊回乡了?”
“前将军被召回许都出任太尉,家父因与之过从甚密,自请辞官,朝廷也没有挽留。”说这话时周瑜虽仍面带笑意,可听得出来,这年轻人对朝廷的作法有些不以为然。
孙坚当然听得出来,拍拍他的肩膀宽慰道:“也无妨,你父亲本就性情高洁,世道如此,弃官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孙策此时语带不满地插了一句话:“先前儿子还和公瑾说,袁公名门贵胄,又有再造乾坤之功,执掌朝政本也当得。只是这一味地任人唯亲,实在叫人不敢苟同。卢子干海内文宗,历次平乱勤王多有功劳,结果一被召回许都,名为太尉,却连出行会客都受到监视,这岂是朝廷待功臣之理?”
对儿子的牢骚,孙坚倒没多置评,只是问道:“你怎么知道?”
“周伯父经过许都时,专程去看望了卢太尉,如何不知?”
孙坚思索片刻,冷笑道:“看来袁公的心思,比我想像的还要大。行了,你俩坐吧。”
三人方坐定,便有一仆人匆匆而入,禀报道:“府君,有人自称张昭,张子布,在外求见。”
“张昭?快请!”孙坚说话间站起身来,打算出迎。
张昭何人?家本在徐州彭城,也是诗书之家,颇有学识,刚成年就被举孝廉,但他拒绝了,一直没出来作官。后来陶谦主政徐州,也赏识他,要推荐为茂才,结果他仍旧不搭理。结果因此触怒陶谦,给下了大牢,经过朋友营救才被释放。
黄巾之乱时,他还扛得住,没跑。结果袁术举暴兵屠徐州,他知道这回不同以往,是“还乡团”来的,提前就带着家人随其他难民一道逃到江东来。
孙坚知道他的名气和事迹,虽不明其来意,但为表示敬重,仍旧亲自出迎。
不多时,张昭至。
三十多,不到四十,个子也不高,相貌也并不出众,连穿着也不甚讲究。孙坚虽然久在行伍,但极注重仪容外表,也不喜别人邋遢。你哪怕穿件麻布衣,洗干净,弄整齐,也没有问题。但这位……
张昭在仆人引领下,本已看见孙坚,正要施礼,却瞥见对方神情,先倒心头不快了。因此上得前去,只揖个手,也不说话。
孙坚见状,便问道:“足下便是张子布?不知所为何来?”
“受人之托”张昭不冷不热。
“受何人之托?”
“陶恭祖。”
陶恭祖,便是陶谦,孙坚闻言诧异道:“昔日陶恭祖曾将足下监禁,如今怎么……”
“他监禁我,这是私怨。但是他治理徐州有功,既然有事托我,如何能辞?”
孙坚听罢,徐徐点头,坦诚道:“是我怠慢先生了,请。”
迎入室内,分宾主坐定,孙坚命孙策周瑜见了礼,便摒退两个晚辈,主动问道:“早听闻袁术侵夺徐州,陶使君孤木难支,不得已回到了丹阳。只是不知近况如何?”
张昭一捋颌下须,神情严肃:“朝廷,不,是袁公最近任命陶使君为徐州牧,又送还了之前征讨河北所调遣的兵将,叫陶使君收复徐州。”
“哦,这是什么意思?袁术夺徐州,难道不是袁绍的授意,或者说纵容?”孙坚质疑道。
张昭道:“陶公也是这个看法。但,这不是最紧要的。有件事情,将军或许感兴趣。”
“愿闻其详。”
“将军可知朝廷打算委任扬州牧?”
孙坚心头一动!扬州牧?听对方的语气,莫非是我?但转念一想,立即否定了这个想法。袁绍如果要用自己,早就用了,何必等到现在?
“这倒没听说,不知是谁出镇扬州?”
张昭直视着他:“袁氏故吏,韩馥韩文节。”
孙坚闻言沉默。
张昭见他不语,直言不讳道:“实不相瞒将军,若说这扬州牧,没人比将军你更合适。平西凉,剿黄巾,讨董卓,这些都不说了。只说近年来,将军不但肃清治下,便跨郡出兵,保江东平安。袁公不是不知道,可如今却派自家的故吏来坐镇,这岂非无视将军?”
心头虽然不痛快,但孙文台知道张昭此来必有所图,他又素不喜欢拐弯抹解,遂直言道:“先生,有话但说无妨。”
张昭也干脆:“很简单,陶公助将军驱逐韩馥,自任扬州牧。将军助陶公夺回徐州。”
孙坚眉头一锁:“不论袁绍所作所为是对是错,但他是以朝廷的名义任命韩馥,我若是赶走韩馥,岂不是反叛?”
“反叛?”张昭笑了一声,脸上却没有丝毫笑容。“将军认识左将军朱子昂么?”
“天下有谁不知道朱将军?”
“不,在下是指见过面么?”
经他一提,孙坚立时回想起当年讨董在长安,自己作战负伤,朱子昂亲自来探望的往事,遂一点头:“自然是见过。”
“那将军可知道不久前,他于大河北岸击退袁绍时说了什么话么?”
孙坚虽远在江东,可也时刻关心着中原和北面的局势。朱广击退袁绍这么大的事情,他自然知道。朱子昂于大河浮桥上对袁绍的喊话,他也有所耳闻,遂点了点头。
张昭见状,语气陡然激昂:“袁氏五世三公,累代勋贵,受国恩已久,当思报效。可袁绍强迁太后出宫,使天子母子分离,又不肯奉还大政,执天子于股掌之间,更祸乱朝政,任人唯亲,其野心不小!这,才是真的叛逆!朱将军于大河浮桥上的喊话,惊醒天下!难道将军你还无动于衷么?这还是那个平西凉,剿黄巾,讨董卓都戮力向前,奋不顾身的孙破虏么!”
孙坚也是个直性子,听罢拍案道:“袁绍所作所为,我也不满!我也反对!可朱将军有冀州在手,又握有雄兵,这才有底气与袁绍对抗。我地不过一郡,兵不过万余,拿什么跟袁绍拼?”
张昭手一摊:“这不正是在下的来意么?”
孙坚一时为之气结,片刻后,失声笑道:“看来先生是知我性情,有备而来啊。”
“在下说的,都是实情。”张昭肃色道。
老实说,孙坚不是不动心,只是干系太大,一时难以决断。思前想后,道:“这样,先生先住下,此事容我考虑。”
没想到,张昭倒是个倔脾气:“这事将军还有什么好考虑的?朱将军在北面牵制着,袁绍根本无力南顾。纵使将军你驱逐了韩馥,他也只能默认,为了拉拢安抚将军,说不得还要名正言顺地拜将军为扬州牧。”
孙坚还是一口咬定:“兹事体大,不容玩忽。先生且住下,明日,明日答复!”
“罢!那在下就静候将军佳音了!“张昭说罢,起身一揖,扭头就走。孙文台本想送他一送,都来不及起身。一直目视着他离去,叹道:“果真名不虚传。”
嗟叹一阵,才想起来自己还没有着人给他安排住处。你这扭头一走倒是气势十足,但出门朝哪边走你知道么?遂遣人替张昭安排食宿,务求礼遇,不必多提。
回过头来,孙文台独自一人暗坐室中,思虑良久。有了个大概,但顾虑终究还是在,有心请程普黄盖两位老部下来商议吧,但此二作战骁勇不必说,这种事恐怕也未必有远见。此时又想起张昭方才的分析来,感叹着,要是身边有这样一个人,遇事也有人商量啊。<cmread type=page-split num=7 />
正埋头琢磨时,孙策和周瑜又来了。
与其说是讨论,倒不如说是考校,孙坚把事情告诉他哥俩,问他们的意见。
孙策真真是年轻气盛,一听便炸了:“张子布所言有理!于公,袁绍把持朝政,目无君父,父亲身为将军,为国为民反抗袁绍责无旁贷!于私,这江东六郡全赖父亲的庇佑才得以安宁,扬州牧本该是父亲囊中之物!韩馥是什么人?于国家可有尺寸之功?”
孙坚听罢未予置平,又问周瑜。
周公瑾未语先笑:“听说陶公治理徐州时精打细算,府库里有多少钱粮,数目没有他不清楚的。如今我才信了这话。”
孙策一时不明:“怎么说?”
“此事若成,他也不过就是出个面,表个态。到时,府君却要出兵和他一起夺回徐州。这不是精打细算么?”周瑜笑道。
孙坚目露赞许之色,又问道:“那依你之见呢?”
“恕晚辈直言,陶公虽精于计算,但此事却离不开他。府君自然当世虎臣,名动天下,而陶公前有西凉军功,后有治徐业绩,如今更是顶着‘徐州牧’的名头,府君和陶公联手,声势才足够壮大,才能逼迫袁绍让步。”周瑜从容分析道。
孙策见他有条有理,似乎自己脸上也有光,十分得意。孙坚终于称赞道:“公瑾这般年纪,已有如此见识,不容易,不容易。那么,你是赞同我与陶谦联手?”“是。”周瑜一俯首,但随即笑道“肤浅之言,府君权且一听。”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此六郡皆在扬州刺史部下,渔米之乡,人民富足,虽然“山越”叛乱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但毕竟不像北方那样经历了黄巾大乱。因此,在这乱世之中,江东无异于世外桃源一般的所在。
而吴郡,最近几年则堪称江东表率。原因无他,剿黄巾,讨董卓都立下赫赫战功的破虏将军孙坚,回到了老家担任太守。孙氏远的来说,是孙武的后裔,往近说,世代都在吴地为官,孙坚回乡主政,自然如龙入大海。
在接连荡平境内以及周边的山越叛乱以后,孙坚麾下的部队发展到将近两万人。这以一个太守来说,已经是一支庞大的队伍了。周边各郡的二千石,对他都颇为忌惮。
虽然在吴郡干得顺风顺水,但孙坚心里一直有个疙瘩。
就是那方上面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的传国玉玺。
坦白讲,孙坚并不是一个野心家,与其他诸侯相比,他是一门心思报效大汉的忠臣。当初在洛阳得到玉玺时,他几乎没有多想便要交给袁绍,但程普拦了他。就这么一拦,玉玺就给带回了江东。
此刻,在吴郡的太守官邸里,孙坚看着这方代表着“君权神授”的国之重器,已经多时了。在回到江东后,他都还动过上交朝廷,归还天子的心思,但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
正失神时,忽听外面响起一个洪亮的声音:“父亲,公瑾来了。”
孙坚一个激灵,急忙将玉玺收好。到目前为止,知道这件事情的,只有他,程普,黄盖以及发妻吴氏四人而已,便连几个儿子都毫不知情。
“进来。”
随着一声唤,片刻后,只见两个年轻人踏入室内。这两人,年纪既相仿,身量也相似,都是十七八光景,身长七尺,英气勃勃。只不过,走在前头这一个,风风火火,虎目含威。后头那一个,则不急不徐,从容儒雅。
一见这两个年轻后辈,孙文台暂时忘却了烦恼,心情也霍然开朗起来。这走在前头的,是他的长子孙策,不论是相貌还是性格都完美地遗传了他。后头那人也是如今江东的少年俊彦,姓周名瑜,字公瑾。乃前洛阳令周异之子。这周家说起来也是江东大族,周瑜的堂祖父,堂叔都官至太尉。
周瑜与孙策同年,只因离得近,家世也相仿,所以少小相识,意气相投,好得跟亲哥俩一般。
孙策见完礼后,周瑜上得前来,以子侄礼相拜。孙坚上前亲自搀起他,拉着他手仔细端详,一阵后才问道:“有一年多没见到你了,都在作些什么?”
“回府君,无非就是读书习武,会友交游而已。”周瑜笑答道。“哦,差点忘了,家父知我要来吴郡,再三命我代父向府君致意。”
孙坚有些意外:“怎么?令尊回乡了?”
“前将军被召回许都出任太尉,家父因与之过从甚密,自请辞官,朝廷也没有挽留。”说这话时周瑜虽仍面带笑意,可听得出来,这年轻人对朝廷的作法有些不以为然。
孙坚当然听得出来,拍拍他的肩膀宽慰道:“也无妨,你父亲本就性情高洁,世道如此,弃官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孙策此时语带不满地插了一句话:“先前儿子还和公瑾说,袁公名门贵胄,又有再造乾坤之功,执掌朝政本也当得。只是这一味地任人唯亲,实在叫人不敢苟同。卢子干海内文宗,历次平乱勤王多有功劳,结果一被召回许都,名为太尉,却连出行会客都受到监视,这岂是朝廷待功臣之理?”
对儿子的牢骚,孙坚倒没多置评,只是问道:“你怎么知道?”
“周伯父经过许都时,专程去看望了卢太尉,如何不知?”
孙坚思索片刻,冷笑道:“看来袁公的心思,比我想像的还要大。行了,你俩坐吧。”
三人方坐定,便有一仆人匆匆而入,禀报道:“府君,有人自称张昭,张子布,在外求见。”
“张昭?快请!”孙坚说话间站起身来,打算出迎。
张昭何人?家本在徐州彭城,也是诗书之家,颇有学识,刚成年就被举孝廉,但他拒绝了,一直没出来作官。后来陶谦主政徐州,也赏识他,要推荐为茂才,结果他仍旧不搭理。结果因此触怒陶谦,给下了大牢,经过朋友营救才被释放。
黄巾之乱时,他还扛得住,没跑。结果袁术举暴兵屠徐州,他知道这回不同以往,是“还乡团”来的,提前就带着家人随其他难民一道逃到江东来。
孙坚知道他的名气和事迹,虽不明其来意,但为表示敬重,仍旧亲自出迎。
不多时,张昭至。
三十多,不到四十,个子也不高,相貌也并不出众,连穿着也不甚讲究。孙坚虽然久在行伍,但极注重仪容外表,也不喜别人邋遢。你哪怕穿件麻布衣,洗干净,弄整齐,也没有问题。但这位……
张昭在仆人引领下,本已看见孙坚,正要施礼,却瞥见对方神情,先倒心头不快了。因此上得前去,只揖个手,也不说话。
孙坚见状,便问道:“足下便是张子布?不知所为何来?”
“受人之托”张昭不冷不热。
“受何人之托?”
“陶恭祖。”
陶恭祖,便是陶谦,孙坚闻言诧异道:“昔日陶恭祖曾将足下监禁,如今怎么……”
“他监禁我,这是私怨。但是他治理徐州有功,既然有事托我,如何能辞?”
孙坚听罢,徐徐点头,坦诚道:“是我怠慢先生了,请。”
迎入室内,分宾主坐定,孙坚命孙策周瑜见了礼,便摒退两个晚辈,主动问道:“早听闻袁术侵夺徐州,陶使君孤木难支,不得已回到了丹阳。只是不知近况如何?”
张昭一捋颌下须,神情严肃:“朝廷,不,是袁公最近任命陶使君为徐州牧,又送还了之前征讨河北所调遣的兵将,叫陶使君收复徐州。”
“哦,这是什么意思?袁术夺徐州,难道不是袁绍的授意,或者说纵容?”孙坚质疑道。
张昭道:“陶公也是这个看法。但,这不是最紧要的。有件事情,将军或许感兴趣。”
“愿闻其详。”
“将军可知朝廷打算委任扬州牧?”
孙坚心头一动!扬州牧?听对方的语气,莫非是我?但转念一想,立即否定了这个想法。袁绍如果要用自己,早就用了,何必等到现在?
“这倒没听说,不知是谁出镇扬州?”
张昭直视着他:“袁氏故吏,韩馥韩文节。”
孙坚闻言沉默。
张昭见他不语,直言不讳道:“实不相瞒将军,若说这扬州牧,没人比将军你更合适。平西凉,剿黄巾,讨董卓,这些都不说了。只说近年来,将军不但肃清治下,便跨郡出兵,保江东平安。袁公不是不知道,可如今却派自家的故吏来坐镇,这岂非无视将军?”
心头虽然不痛快,但孙文台知道张昭此来必有所图,他又素不喜欢拐弯抹解,遂直言道:“先生,有话但说无妨。”
张昭也干脆:“很简单,陶公助将军驱逐韩馥,自任扬州牧。将军助陶公夺回徐州。”
孙坚眉头一锁:“不论袁绍所作所为是对是错,但他是以朝廷的名义任命韩馥,我若是赶走韩馥,岂不是反叛?”
“反叛?”张昭笑了一声,脸上却没有丝毫笑容。“将军认识左将军朱子昂么?”
“天下有谁不知道朱将军?”
“不,在下是指见过面么?”
经他一提,孙坚立时回想起当年讨董在长安,自己作战负伤,朱子昂亲自来探望的往事,遂一点头:“自然是见过。”
“那将军可知道不久前,他于大河北岸击退袁绍时说了什么话么?”
孙坚虽远在江东,可也时刻关心着中原和北面的局势。朱广击退袁绍这么大的事情,他自然知道。朱子昂于大河浮桥上对袁绍的喊话,他也有所耳闻,遂点了点头。
张昭见状,语气陡然激昂:“袁氏五世三公,累代勋贵,受国恩已久,当思报效。可袁绍强迁太后出宫,使天子母子分离,又不肯奉还大政,执天子于股掌之间,更祸乱朝政,任人唯亲,其野心不小!这,才是真的叛逆!朱将军于大河浮桥上的喊话,惊醒天下!难道将军你还无动于衷么?这还是那个平西凉,剿黄巾,讨董卓都戮力向前,奋不顾身的孙破虏么!”
孙坚也是个直性子,听罢拍案道:“袁绍所作所为,我也不满!我也反对!可朱将军有冀州在手,又握有雄兵,这才有底气与袁绍对抗。我地不过一郡,兵不过万余,拿什么跟袁绍拼?”
张昭手一摊:“这不正是在下的来意么?”
孙坚一时为之气结,片刻后,失声笑道:“看来先生是知我性情,有备而来啊。”
“在下说的,都是实情。”张昭肃色道。
老实说,孙坚不是不动心,只是干系太大,一时难以决断。思前想后,道:“这样,先生先住下,此事容我考虑。”
没想到,张昭倒是个倔脾气:“这事将军还有什么好考虑的?朱将军在北面牵制着,袁绍根本无力南顾。纵使将军你驱逐了韩馥,他也只能默认,为了拉拢安抚将军,说不得还要名正言顺地拜将军为扬州牧。”
孙坚还是一口咬定:“兹事体大,不容玩忽。先生且住下,明日,明日答复!”
“罢!那在下就静候将军佳音了!“张昭说罢,起身一揖,扭头就走。孙文台本想送他一送,都来不及起身。一直目视着他离去,叹道:“果真名不虚传。”
嗟叹一阵,才想起来自己还没有着人给他安排住处。你这扭头一走倒是气势十足,但出门朝哪边走你知道么?遂遣人替张昭安排食宿,务求礼遇,不必多提。
回过头来,孙文台独自一人暗坐室中,思虑良久。有了个大概,但顾虑终究还是在,有心请程普黄盖两位老部下来商议吧,但此二作战骁勇不必说,这种事恐怕也未必有远见。此时又想起张昭方才的分析来,感叹着,要是身边有这样一个人,遇事也有人商量啊。<cmread type=page-split num=7 />
正埋头琢磨时,孙策和周瑜又来了。
与其说是讨论,倒不如说是考校,孙坚把事情告诉他哥俩,问他们的意见。
孙策真真是年轻气盛,一听便炸了:“张子布所言有理!于公,袁绍把持朝政,目无君父,父亲身为将军,为国为民反抗袁绍责无旁贷!于私,这江东六郡全赖父亲的庇佑才得以安宁,扬州牧本该是父亲囊中之物!韩馥是什么人?于国家可有尺寸之功?”
孙坚听罢未予置平,又问周瑜。
周公瑾未语先笑:“听说陶公治理徐州时精打细算,府库里有多少钱粮,数目没有他不清楚的。如今我才信了这话。”
孙策一时不明:“怎么说?”
“此事若成,他也不过就是出个面,表个态。到时,府君却要出兵和他一起夺回徐州。这不是精打细算么?”周瑜笑道。
孙坚目露赞许之色,又问道:“那依你之见呢?”
“恕晚辈直言,陶公虽精于计算,但此事却离不开他。府君自然当世虎臣,名动天下,而陶公前有西凉军功,后有治徐业绩,如今更是顶着‘徐州牧’的名头,府君和陶公联手,声势才足够壮大,才能逼迫袁绍让步。”周瑜从容分析道。
孙策见他有条有理,似乎自己脸上也有光,十分得意。孙坚终于称赞道:“公瑾这般年纪,已有如此见识,不容易,不容易。那么,你是赞同我与陶谦联手?”“是。”周瑜一俯首,但随即笑道“肤浅之言,府君权且一听。”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