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中原 第1259章回去放养
几千年来,草原上的民族一波接着一波,但干的事情,可以说始终未变,那就是放羊和打劫。m.。
蒙古人崛起前在草原上放羊,被赶回草原之后,依然接着放羊,整个民族统治天下百年,硬是没啥改变。
文明的目的是什么?社会发展的终极是什么?
如果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定一个终极的目标,各个文明以不同的方式,向这个目标迈进。
每个文明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一步步的向前发展,向前演进。
那么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游牧无疑一直未变,未对整个人类的文明建设,作出过什么贡献,相反还不断扼杀先进文明的演进。
游牧民族一波接一波的兴起,中国也有王朝更替,也存在很多问题。
春秋战国的社会问题是战乱频繁,社会需要统一,秦废分封,行郡县,实行中央集权,为中国的文明定下了统一大帝国的基因,秦完成了他的责任。
但是秦很快又出现了新的社会问题,就是如何维持天下的长期安定,汉的建立解决了这一问题,并进一步完善了秦的制度,找到了安定和治理天下的工具儒家。
此后新的社会问题出现,门阀大族把持资源,社会阶层固化,带来了新的问题,魏武帝推行寒门法家,尝试对人才的选拔制度推行改革,动摇门阀的根基,到隋朝时,科举制度的建立,解决了人才选拔的问题。
科举可以说是一向伟大的创举,同时期的各国都不曾有,直到今天公务员选拔,可以说也是来自科举,他解决阶层流动的问题。
到了唐代,藩镇割据,武将不受控制的问题出现,但这一点被宋解决。
将历史连起来看,就会发现,中国的文明真是一个史诗,一个朝代一个朝代的接力,不断的解决社会的问题,完善文明的制度。
看整个文明的脉络,创建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得到稳定天下的思想,改革人才的选拔制度,实现阶层的流通,控制军队,实现军队国家化。
有这几点,就已经接近一个近代的国家,而宋也成为众多王朝中,将内部问题基本解决的王朝,如果没有强大的外敌,宋可以说已经基本解决了几百年一轮回的问题。
中国历代的王朝,一点一点的解决文明发展中所遇见的问题,向一个近代化的国家一步步迈进。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王朝,对于中国文明的演进都做出了贡献,晋代魏,可以说就是一场历史的倒退,不仅仅退回分封,导致八王之乱,在政治上也开了个不好的头,于制度上也未有突破,除了满足司马氏的私欲外,少有进步之处。
在他之后的宋齐梁陈,可以说都受到了司马代魏的恶劣影响,也是有样学样,一样的乏善可陈,没有完成文明演进的历史任务。相反是北魏的汉化,为中国的文明带来新的曙光。
另外五代十国时期的几次改朝,也未解决社会的问题,改朝换代,也无历史意义,直到宋的出现,解决了武人的问题。
这几千年,中国文明的演进,虽然有波折,但是一步步向前,到今日,明朝在变革之中,已然离近代化的目标更进一步,然而蒙古人还是在放羊。
是的,没有错,他们还在放羊,然后没事出来抢劫一波,他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没有目标,他们注定会落后于世界。
时间到此时,明朝演进到这个地步,就算是全盛时期的蒙古,也不会是明朝的对手,何况是吴克善率领的这些残兵败将。
收兵的命令是吴克善所发,但原因不是因为他儿子弼尔塔哈尔失踪,而是佯攻东城的蒙古部落忽然擅自撤退。
当蒙古人如潮水般退下之后,巴善怒气冲冲的退回来。
在他看来,虽然没有破城的迹象,但是毕竟蒙古勇士已经上了城墙,而且大军士气未竭,还能再攻一段时间,这时后面却忽然鸣金收兵,不是白白放弃,让前面的蒙古勇士都白死了吗?
这是将攻城当成儿戏,也不将他们的性命当回事。
巴善领着一群蒙古人,疾步走回来,准备质问吴克善。
一行人刚走到中军,却见吴克善居然也再发怒,他正一把提起喀喇沁部的台吉,怒声问道:“谁让你私自退兵的!我宰了你!”
北面的进攻,本就艰难,东城的佯攻一撤,城上明军就可支援北城,那破城便基本没戏了。
再者,吴克善发现自己儿子失踪,有些担心,所以下令退军。
喀喇沁部的台吉乌贺看见吴克善大怒,他心中也有些害怕,忙慌张的说道,“大汗,是有族人向我报告,在南城外发现了明军的斥候,我以为是明朝援军到了,所以才匆匆退兵的!”
听见他这么说,吴克善一下愣住了,连一脸怒气的巴善也惊呆了。
众人被这个消息震惊,忽然吴克善有些不敢相信的再次提起乌贺,面目狰狞道:“你休要胡说,大雪未化,道路不通,明军的援军怎么可能过来!”
“这么重要的事情,我岂敢胡编乱造,大汗不信,可以将发现明军斥候的人叫来。”
蒙古人攻三面,留下南面给明军逃脱,所以在城南有一队人马监视,可是明军城门紧闭,他们没有等到明军出城,反而等到了明军的援军。
吴克善还是不信,但是巴善却有些相信了,他沉声道:“大汗,乌贺台吉说的可能不假,或许明军没走辽西走廊,而是乘船渡海而来。当年明朝能将谢迁的三万人运到朝鲜,那么现在运大军到辽河口,然后顺着结冰的河道北上,也不是不可能!”
关外被大雪覆盖,道路不通,沿途又没有补给,甚至生火的木柴都不好找,蒙古人都不敢走辽西走廊,明军肯定也走不了,但是海路还真有可能,毕竟明军曾渡过三万大军去朝鲜,有先例在。
周围的蒙古人听了,顿时慌了起来,纷纷惊呼道,“这怎么办?沈阳还打不打?我们赶快撤吧!”
吴克善脸上一阵阴晴,慢慢松开了乌贺,而就在这时,他发现弼尔塔哈尔没有出现。
这让他心头一紧,不由得想起,方才看到弼尔塔哈尔登上城头之后,便一直未看到他的身影,于是不禁忽然大喊道:“我儿在哪里?”
巴善指挥他的部众,也没注意到科尔沁那边的情况,但是一名科尔沁的千夫长,却忽然悲痛道,“可汗,弼尔塔哈尔被明军杀了,尸体被抛下了城头。”
吴克善闻语,内心顿时一阵剧痛,眼前一黑,便忽然载倒下去。
一场血腥的攻城战结束,蒙古人又丢下两千多具尸体,明军士卒正在忙碌地清理城墙时,谢迁也得知东城的蒙古人先撤的消息。
这时,张家玉到他身旁,低声道:“今天的攻城蒙古人虎头蛇尾,有些蹊跷。”
谢迁也觉得有些奇怪,但却微微一笑,“不管那些,这次进攻失败后,蒙古人想要准备器械,再次进攻,估计还要几天,而如今已然二月,我看他们输定了。”
城外蒙古人退回大营,城池没攻下,反而折了大汗的第三子,大汗被气晕了不说,明军援军赶来的消息,又让各部坐立不安,可以说是屋漏偏遭连夜雨。
巴善今天又损失了一千人,这次跟着吴克善来打沈阳,什么好处没捞到,反而折损了两千多勇士,令他糟心不已。
眼下城池打不下来,明军援兵又到了,整个攻打沈阳的计划可以说已经失败,巴善万分恼火,他已经不想再打,只想率本部落勇士赶紧逃回草原,然后收拾铺盖,往西去投金国,避免被明军报复。
这时他找来一名千夫长,吩咐他告诉族人去收拾,等吴克善一醒,他便劝他一起撤离。城池都打不下,等明军援兵一道,他们就是等死。
游牧打不赢就跑,能屈能伸,才能活得长久。
这时他正在帐中收拾自己的东西,一名科尔沁的百夫长来到帐外禀报,“巴善台吉,大汗有请!”
“大汗醒来呢?”巴善随口问了一句,便出了大帐前往吴克善的汗帐。
王帐内诸部首领已经先到,众人正在窃窃私语的议论着,巴善走进帐坐在乌贺台吉身边,后者忽然靠过来小声说道:“大汗要我们伏击明军援军,然后继续攻城!”
巴善听了脸上一善愕然,这个时候伏击明军援军有什么意义,就算伏击成功了,也打不下沈阳呀,这对诸部根本没啥好处,况且明军斥候既然已经到了南城外,也发现了他们,怎么会让人伏击,怕是伏击不成,反而要被援军和城中明军夹击。
巴善不禁抬头看了吴克善一眼,只见他坐在上位一言不发,脸色阴沉如水,便估计他是被一连串的打击弄得丧失理智了。
这时吴克善果然提出了要在浑河两岸伏击明军,几个部落首领反对,他根本不听,巴善劝了一句,见吴克善一定要伏击明军,然后击破沈阳给儿子报仇,他便也没再劝了。
当天晚上,巴善和乌贺便领着族人,同时离开了大营,往北而去,其他几个部落见此,也纷纷撤离,等吴克善得到消息,沈阳城下已经只剩下不到一万五千科尔沁人,眼看这天快亮,吴克善也只能含恨,拔营北撤······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蒙古人崛起前在草原上放羊,被赶回草原之后,依然接着放羊,整个民族统治天下百年,硬是没啥改变。
文明的目的是什么?社会发展的终极是什么?
如果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定一个终极的目标,各个文明以不同的方式,向这个目标迈进。
每个文明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一步步的向前发展,向前演进。
那么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游牧无疑一直未变,未对整个人类的文明建设,作出过什么贡献,相反还不断扼杀先进文明的演进。
游牧民族一波接一波的兴起,中国也有王朝更替,也存在很多问题。
春秋战国的社会问题是战乱频繁,社会需要统一,秦废分封,行郡县,实行中央集权,为中国的文明定下了统一大帝国的基因,秦完成了他的责任。
但是秦很快又出现了新的社会问题,就是如何维持天下的长期安定,汉的建立解决了这一问题,并进一步完善了秦的制度,找到了安定和治理天下的工具儒家。
此后新的社会问题出现,门阀大族把持资源,社会阶层固化,带来了新的问题,魏武帝推行寒门法家,尝试对人才的选拔制度推行改革,动摇门阀的根基,到隋朝时,科举制度的建立,解决了人才选拔的问题。
科举可以说是一向伟大的创举,同时期的各国都不曾有,直到今天公务员选拔,可以说也是来自科举,他解决阶层流动的问题。
到了唐代,藩镇割据,武将不受控制的问题出现,但这一点被宋解决。
将历史连起来看,就会发现,中国的文明真是一个史诗,一个朝代一个朝代的接力,不断的解决社会的问题,完善文明的制度。
看整个文明的脉络,创建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得到稳定天下的思想,改革人才的选拔制度,实现阶层的流通,控制军队,实现军队国家化。
有这几点,就已经接近一个近代的国家,而宋也成为众多王朝中,将内部问题基本解决的王朝,如果没有强大的外敌,宋可以说已经基本解决了几百年一轮回的问题。
中国历代的王朝,一点一点的解决文明发展中所遇见的问题,向一个近代化的国家一步步迈进。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王朝,对于中国文明的演进都做出了贡献,晋代魏,可以说就是一场历史的倒退,不仅仅退回分封,导致八王之乱,在政治上也开了个不好的头,于制度上也未有突破,除了满足司马氏的私欲外,少有进步之处。
在他之后的宋齐梁陈,可以说都受到了司马代魏的恶劣影响,也是有样学样,一样的乏善可陈,没有完成文明演进的历史任务。相反是北魏的汉化,为中国的文明带来新的曙光。
另外五代十国时期的几次改朝,也未解决社会的问题,改朝换代,也无历史意义,直到宋的出现,解决了武人的问题。
这几千年,中国文明的演进,虽然有波折,但是一步步向前,到今日,明朝在变革之中,已然离近代化的目标更进一步,然而蒙古人还是在放羊。
是的,没有错,他们还在放羊,然后没事出来抢劫一波,他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没有目标,他们注定会落后于世界。
时间到此时,明朝演进到这个地步,就算是全盛时期的蒙古,也不会是明朝的对手,何况是吴克善率领的这些残兵败将。
收兵的命令是吴克善所发,但原因不是因为他儿子弼尔塔哈尔失踪,而是佯攻东城的蒙古部落忽然擅自撤退。
当蒙古人如潮水般退下之后,巴善怒气冲冲的退回来。
在他看来,虽然没有破城的迹象,但是毕竟蒙古勇士已经上了城墙,而且大军士气未竭,还能再攻一段时间,这时后面却忽然鸣金收兵,不是白白放弃,让前面的蒙古勇士都白死了吗?
这是将攻城当成儿戏,也不将他们的性命当回事。
巴善领着一群蒙古人,疾步走回来,准备质问吴克善。
一行人刚走到中军,却见吴克善居然也再发怒,他正一把提起喀喇沁部的台吉,怒声问道:“谁让你私自退兵的!我宰了你!”
北面的进攻,本就艰难,东城的佯攻一撤,城上明军就可支援北城,那破城便基本没戏了。
再者,吴克善发现自己儿子失踪,有些担心,所以下令退军。
喀喇沁部的台吉乌贺看见吴克善大怒,他心中也有些害怕,忙慌张的说道,“大汗,是有族人向我报告,在南城外发现了明军的斥候,我以为是明朝援军到了,所以才匆匆退兵的!”
听见他这么说,吴克善一下愣住了,连一脸怒气的巴善也惊呆了。
众人被这个消息震惊,忽然吴克善有些不敢相信的再次提起乌贺,面目狰狞道:“你休要胡说,大雪未化,道路不通,明军的援军怎么可能过来!”
“这么重要的事情,我岂敢胡编乱造,大汗不信,可以将发现明军斥候的人叫来。”
蒙古人攻三面,留下南面给明军逃脱,所以在城南有一队人马监视,可是明军城门紧闭,他们没有等到明军出城,反而等到了明军的援军。
吴克善还是不信,但是巴善却有些相信了,他沉声道:“大汗,乌贺台吉说的可能不假,或许明军没走辽西走廊,而是乘船渡海而来。当年明朝能将谢迁的三万人运到朝鲜,那么现在运大军到辽河口,然后顺着结冰的河道北上,也不是不可能!”
关外被大雪覆盖,道路不通,沿途又没有补给,甚至生火的木柴都不好找,蒙古人都不敢走辽西走廊,明军肯定也走不了,但是海路还真有可能,毕竟明军曾渡过三万大军去朝鲜,有先例在。
周围的蒙古人听了,顿时慌了起来,纷纷惊呼道,“这怎么办?沈阳还打不打?我们赶快撤吧!”
吴克善脸上一阵阴晴,慢慢松开了乌贺,而就在这时,他发现弼尔塔哈尔没有出现。
这让他心头一紧,不由得想起,方才看到弼尔塔哈尔登上城头之后,便一直未看到他的身影,于是不禁忽然大喊道:“我儿在哪里?”
巴善指挥他的部众,也没注意到科尔沁那边的情况,但是一名科尔沁的千夫长,却忽然悲痛道,“可汗,弼尔塔哈尔被明军杀了,尸体被抛下了城头。”
吴克善闻语,内心顿时一阵剧痛,眼前一黑,便忽然载倒下去。
一场血腥的攻城战结束,蒙古人又丢下两千多具尸体,明军士卒正在忙碌地清理城墙时,谢迁也得知东城的蒙古人先撤的消息。
这时,张家玉到他身旁,低声道:“今天的攻城蒙古人虎头蛇尾,有些蹊跷。”
谢迁也觉得有些奇怪,但却微微一笑,“不管那些,这次进攻失败后,蒙古人想要准备器械,再次进攻,估计还要几天,而如今已然二月,我看他们输定了。”
城外蒙古人退回大营,城池没攻下,反而折了大汗的第三子,大汗被气晕了不说,明军援军赶来的消息,又让各部坐立不安,可以说是屋漏偏遭连夜雨。
巴善今天又损失了一千人,这次跟着吴克善来打沈阳,什么好处没捞到,反而折损了两千多勇士,令他糟心不已。
眼下城池打不下来,明军援兵又到了,整个攻打沈阳的计划可以说已经失败,巴善万分恼火,他已经不想再打,只想率本部落勇士赶紧逃回草原,然后收拾铺盖,往西去投金国,避免被明军报复。
这时他找来一名千夫长,吩咐他告诉族人去收拾,等吴克善一醒,他便劝他一起撤离。城池都打不下,等明军援兵一道,他们就是等死。
游牧打不赢就跑,能屈能伸,才能活得长久。
这时他正在帐中收拾自己的东西,一名科尔沁的百夫长来到帐外禀报,“巴善台吉,大汗有请!”
“大汗醒来呢?”巴善随口问了一句,便出了大帐前往吴克善的汗帐。
王帐内诸部首领已经先到,众人正在窃窃私语的议论着,巴善走进帐坐在乌贺台吉身边,后者忽然靠过来小声说道:“大汗要我们伏击明军援军,然后继续攻城!”
巴善听了脸上一善愕然,这个时候伏击明军援军有什么意义,就算伏击成功了,也打不下沈阳呀,这对诸部根本没啥好处,况且明军斥候既然已经到了南城外,也发现了他们,怎么会让人伏击,怕是伏击不成,反而要被援军和城中明军夹击。
巴善不禁抬头看了吴克善一眼,只见他坐在上位一言不发,脸色阴沉如水,便估计他是被一连串的打击弄得丧失理智了。
这时吴克善果然提出了要在浑河两岸伏击明军,几个部落首领反对,他根本不听,巴善劝了一句,见吴克善一定要伏击明军,然后击破沈阳给儿子报仇,他便也没再劝了。
当天晚上,巴善和乌贺便领着族人,同时离开了大营,往北而去,其他几个部落见此,也纷纷撤离,等吴克善得到消息,沈阳城下已经只剩下不到一万五千科尔沁人,眼看这天快亮,吴克善也只能含恨,拔营北撤······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