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节
紫石英c仙茅等,大便不通加生大黄459g后下,腰酸酌加川断c狗脊c仙茅c仙灵脾c补骨脂c杜仲等,腹中有块加三棱c莪术。
孟城按:先生以此方加减治愈卵巢囊肿者甚多,余曾以本方随证化裁治愈一例子宫肌瘤。患者姓夏干部,年近四十,b超示2c3c4c4c宫肌瘤各一枚,平素月经不调,经行胸乳胀痛。以上方加减服用二月余,复查肌瘤消失,经行正常而愈。
先生曾为余论述卵巢囊肿之成因c发病机制及治疗法则:“此病之得,多在经期行房或房事后不慎受凉,下焦阳气被郁而不运,遂至气滞c瘀凝,结成瘕块。本病以祛瘀消炎为治则大要,佐以舒肝和气c发育子宫。阳起石c仙灵脾c紫石英等俱为发育子宫之品。如方中加入当归c怀牛膝温补肝肾而流畅血分,其效更速。至于山甲c牡蛎等软坚通络之品,可根据病情选用。方中败酱草如若缺货,可以紫花地丁代用,但地丁之功效不如败酱为优。治本病须注意大便通畅否,便秘不通者以通便为要着,便畅则肠中积垢俱去,经络易于畅达而癥块易除也。故方中每用蒌仁c生大黄,如饯以枳壳则更好。治此病时不能强行攻破,只可因势利导。每当月经临行之时,须重用行气破血之品,经血以多行为佳,血通则瘀去,瘀去则病消。”
方中用桃c米仁之意,先生曾释曰:“卵巢囊肿必有瘀血留体,用桃仁意在通瘀消肿。而卵巢既有囊肿,必至阻塞不通,体内分泌物多为粘液必积滞其间,故用米仁以消之。”
四c舒肝调经汤
功能:舒肝解郁c活血调经。
主治:月经不调,经行胀痛,婚后不育。
药物组成:柴胡9g川楝子9g木香45g制香附6g麦芽15g当归9g丹参12g淮牛膝12g炙鳖甲9g炙山甲9g赤芍9g玫瑰花12g
加减法:输卵管积水或有囊肿者加红藤c败酱草;大便不畅加生军,能一日便下二c二次更佳。其余加减悉同加味舒肝汤方。
孟城按:本方与加减桃红汤为姐妹方,同为治疗月经不调之主方。本方侧重疏肝解郁,而加减桃红汤则侧重活血祛瘀。此两方及当归补血汤为先生临证时使用频率最高之方剂。先生曾谓其临证时所诊最多之证为经前胀痛而有块,少腹两侧作痛不舒,经净则诸症如失。患者多婚后八c九年仍不育,治以逍遥散合调经之品加减即本方,肝舒经调则自能受孕。
临床亦可见到血热瘀滞型月经不调,证见经行先期,经前或经后腹痛,按之痛甚,经行量多色赤或紫,唇红口干,心烦失眠,尿黄便秘,脉象弦数,舌红苔黄。治当凉血活血以调经,先生常以生地c赤芍c丹皮c元胡c当归c川芎c红花c制香附c炙甘草等出入为剂,但先生未拟定处方,因而附志于此。
五c止带方
功能:清热凉血c化湿止带。
主治:白带
药物组成:白薇12g藕节12g扁豆花9g玫瑰花12g
加减法:黄带加椿根皮9gc粉萆薢12g;赤带加银花炭12gc生地炭12g或加茜草炭c贯众炭。腰酸加川断c狗脊。纳差加焦六曲。预防子宫癌加土茯苓30gc鬼臼12gc龙牡各30g。
孟城按:本方为先生临证治疗带下之方,不论证之寒热虚实,随证加减,皆可应用。据先生经验,患者如见带净则经至,经净则带下现象,宜认真检查,须防宫颈癌。先生平素并不单独为病人治疗带下,而常于治疗其他妇科病之对症处方中,合入本方,病愈带净,一举两得。
侍诊时余曾就方中使用扁豆花,举以请益。师谓扁豆花不仅善清湿热,且有收敛作用,故白带频下者用之多效。
六c安胎方
功能:补肾清热,安胎保胎。
主治:妊娠胎动不安。
药物组成:川断12g狗脊12g菟丝子12g钩藤15g后入
加减法:习惯性流产孕妇,可用本方合补中益气汤同用。羊水过多者加黄芩c白术c焦六曲c茯苓c冬瓜皮c赤小豆c藿苏梗等品。先兆流产可以本方加党参12g,当归6g,白芍12g,生地炭12g,藕节炭12g,玫瑰花12g,以益气养血c安胎c止红,红止则胎自保。
孟城按:先生曰:“孕妇补腰最为重要,补腰即所以安胎保胎,故安胎方用川断c狗脊c菟丝子以补肾壮腰。安胎须兼清热,故加钩藤清肝热,不仅安胎,还防子痫。”“若妊娠五月后,胎全不动者,可于上述安胎药中加入川芎9g,可以动胎气,且使生产时顺利。”
胎动不安除外界客观环境c生活起居及诸病理因素造成之外,孕妇妊娠期内服药不当,亦是重要原因。故孕妇有病,服药宜慎。师屡曰:“胎前破气之药不能用,祛风活血之品如桂枝c羌独活c牛膝c木瓜c络石藤等均不能用。如有痹症疼痛,可用丝瓜络c桑枝c秦艽之属。师且一再叮咛:“孕妇不妨用行气之品,然不可用香附,用之不慎易致堕胎。”
七c妊娠恶阻方
功能:芳香化浊,和胃止呕,
主治:妊娠反应,恶心泛漾c呕吐不食。
药物组成:姜半夏9g陈皮6g木香3g焦六曲9g藿香9g苏梗9g佛手45g
加减法:吐重者加吴萸c川连。
以上七方为先生临证习用之方,诸方用药看似平淡无奇,苟能辨证正确c化裁得宜,可收立竿见影之效。孟城用之近三十年,获益良多,正有不及以言语表达者。上述各方及先生经验之谈,乃从余早年随师侍诊时所记之随师笔记中录出,一仍原貌,皆用当日先生口语,不作文字修饰渲染,更不加分析以参己见,盖存其朴而葆其真也。其中奥义,读者触类旁通自能明了,毋须赘言也。
妊娠早期脉解
本文所云妊娠早期,乃受孕后从末次经净起算两月之间此时胎气初结,诸征未显,为痫勾孕尚难分辨,以脉象为主,结合症状体征加以推断,有较重要之临床意义。然结胎伊始,气血方凝,形质未成,虽“脉为血派,气血之先。”可随时显示机体五脏六腑c阴阳气血运行之内在规律及发展变化之情况,迅速c传递机体内部之各种生理病理信息,然在停经后一月内,胎气甚弱,脉上尚难测知,往往须足一月后脉象始显,故早期孕脉之诊察时期,实为经停后第二个月内,仅一个月时间。因妊娠三月以后,孕脉渐渐明显,恶阻c腹征等亦渐出现,诊断已不为难。故本篇仅就早期孕脉稍加辨析。
先哲对于早期孕脉之论述虽多,大要不越二条,均为黄帝内经之经文。
其一,素问阴阳别论曰:“阴搏阳别,谓之有子。”
何谓“阴搏阳别”王冰注曰:“阴,谓尺中也。搏谓搏触于手也。尺脉搏击,与寸脉殊别,阳气挺然,则为有妊之兆。”王注中明谓“尺脉搏击”,而与寸脉作何殊别,尚未有说。
而王宏翰之注则更为详尽:“细释内经,并诸家之论,谓阴搏阳别,则尺脉搏击于手者,乃滑数有力。而寸脉来微,有别异于尺。则是寸脉来微,殊别于尺脉之滑数,是有子之象也。”又曰:“但孕子之脉,原有寸关尺俱数之脉,而此节之经文,乃寸微尺数之旨也。”王氏之注为多数医家所采纳,如戴同父脉诀刊误亦主寸微尺数之说。陈自明校注妇人良方亦曰:“寸微关滑尺带数,流利往来并雀啄,小儿之脉已见形,数月怀耽犹未觉。”
虽王氏之论为较多医家所赞同,然“寸脉来微”一语,尚欠理论及实践依据。盖脉以尺寸分阴阳,阳寸阴尺之说见于难经而内经则无也。故张介宾曰:“阴,如前手少阴也,或足少阴而言亦可。盖心主血,肾主子宫,皆胎孕之所主也。搏,搏击于手也。阳别者,言阴脉搏手,似乎阳邪,然其鼓动滑利,本非邪脉,盖以阴中见阳而别有和调之象,是谓阴搏阳别也。”初观文义,张注自较王注为优,将“阳别”之“阳”释为“阴脉搏手”,“别有和调之象”,确有见地。
通观“阴阳别论”原文,篇中“阴阳”两字之含义非一,皆具相对性,此处阴阳两字,当指阴经阳经而言。人身十二经脉,手足各三阴三阳,六阴经中,惟心肝肾三经为阴血之经,而三经中仅足少阴肾与胎孕最为相关,故约而言之。“阴搏”之“阴”,当指肾经,其相应之脉位在于两手尺部。此则景岳之注甚是。妇人怀妊之后,六脉皆现缓滑流利,不惟尺脉为然。而阴脉当以尺部足少阴肾经脉为主体之搏动,与三阳经脉象之搏动同中有别,尚须区分,足为“阳别”。
关于此点,余早岁侍诊于业师吴竺天先生,曾请师示妊娠脉法。师诲余曰:“三部脉缓滑冲和,转展流利,寸关浮沉正等,尺部稍俯,即是妊娠早期之脉。若尺脉不俯,即有疑问,当须仔细辨察,以免鱼目混珠。尺脉何以稍俯盖受孕之初,男精女血凝于胞宫,肾气引全身之气血精华,集注至阴之地沉潜于里,以发育胎儿,是以尺脉当稍稍见沉。俯者略低之谓,亦即稍沉之意焉。”仲景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指出妊娠之诊断:“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渴,不能食,无寒热”为妊妇之症状,姑置不论。而其脉象“得平脉,阴脉小弱”,余之理解为:此处所说之“平脉”,并非常人脉法中之“平脉”,而是妊娠妇女之“平脉”。亦即缓滑冲和,转展流利之脉象。于此脉象基础之上,复见少阴肾脉较寸关略见“小弱”,弱脉之体状为沉而细,故“阴脉小弱”并非尺部见小脉与弱脉,当是滑利之孕脉至尺部略小而略俯,正与吴师数十年之经验相同。
其二,素问平人气象论曰:“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此句经文,为诊断妊娠之另一脉法。惟“手少阴脉”究属何处,诸家见解不尽相同,可概括为二三种意见:一指神门穴处之动脉。如王冰注曰:“手少阴脉,谓掌后陷中者,当小指动而应手者也。”二指左寸脉。如马莳注曰:“左寸部属手少阴心经,而手太阳小肠经之脉,为之表里。”脉赋云:“太阳大是男妊故知手少阴之脉动甚者,为妊男子也。”三指两手寸口脉之尺部。如高世轼注曰:“少阴,尺脉也。”“两手少阴脉动甚者,则知肾气有余,感天一所生之气,故妊子也。”对于上述三种不同见解,余赞成启玄之注。经文明谓“手少阴脉”词义清晰,历历分明,故当依文解义,直指手少阴心经之脉,毋庸迂回曲折,舍近就远。
至于少阴脉之部位,在于左寸心部抑或神门穴处两者均为手少阴之动脉,而左寸心部为寸口脉三部之一,妊娠脉滑数流利,三部统一,两手皆然,决无仅见于左寸,而余处不见之理。亦无论经文或千百年来之前人经验,均无独以左寸脉“动甚”以决妊娠之理是故左寸之说不足为据。
手少阴脉当指小指内侧手少阴心经神门穴处之动脉,十二经皆有动脉。内经原有明文。神门穴处之动脉即是手少阴心经之动脉。此处之动脉,平素很难测知,即或指下有应,亦极微弱,每在似有似无之间。有两种情况,神门穴处可见明显之脉搏跳动:一是患有严重神经衰弱者,心血虚耗,心阳亢盛,可见神门脉动,然终不见妊娠脉缓滑冲和,转展流利之象,所显者无非病脉。二是妇人怀妊后经停匝月,神门穴处即现妊娠独有之滑利脉象,指下分明,清晰可辨,直至分娩后,始渐消失。此一脉象用以解释“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一句经文最为恰当。余昔年曾与妇科医师合作,以神门脉诊断未婚先孕者,然后作放射免疫测定加以证实。几乎箭无虚发,历验不爽,正可为此作一反证。
至于王叔和脉经曰:妇人“三部阴脉沉浮正等,按之无绝者,有娠也。”何谓“沉浮正等”王宏翰释曰:“按之浮沉正等者,即仲景所谓寸关尺三部之脉,大小浮沉迟数同等也。”又曰:“叔和谓妇人之脉,三部浮沉正等,又按之无绝者,谓阴阳和洽,有妊之兆也。”
叔和脉经之说乃妊娠妇人早期过后之常见脉象,因胎气渐盛,阴血渐充,尺脉盈满,故见三部浮沉正等而滑利不绝。
综上所述,如何能早期从脉诊测知妊娠育龄妇女正常之月经规律突然改变,经汛过时不来,而又身无他病,寸口脉见缓滑流利,两尺较寸关稍沉而按之滑甚者,是为胎孕早期正常之脉。或按神门穴处,有明显脉动而又滑利不绝者,亦为早期妊娠之脉象依据。
甘麦大枣脏躁愈
脏躁一症,首见于金匮要略,皆由忧思日久,子脏枯燥,心火炎上,神明不宁而成。与癫狂之气郁痰凝,心肝火炽者迥异,因而治疗之法,亦当有别于癫狂。仲景之甘麦大枣汤,实为治疗脏躁千古不易之良方,据患者所现之脉症,增益药味,投剂得当,如响斯应。爰录二:例于下:
例一某局女会计宋某,年三十许,于1970年初,忽病哭笑无常,每日必发多次。发作之时,时而悲泣,伤感不已;时而喜笑怒骂,亲疏不避;时而欠伸频作,有若神灵所附。约一小时后,或作喜笑,或不笑,继则谴然自释,重归平静。清醒后与常人无少异,亦能治理账务。曾屡往某精神病院就诊,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已治数月不应余往诊时,病正发作,所见一如上述。病止后诊其脉弦而绌,舌质干红,苔薄白。此症显然是金匮之脏躁,仲景曰:“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正与此例病情相符即以甘麦大枣汤加入养血柔肝c宁心安神之品:
淮小麦30g甘草45g大枣7枚当归9g炒白芍9g柏子仁9g太子参9g炒竹茹45g炒枣仁9g茯神9g合欢皮15g
服五帖,病由日发数次,减为五日内仅发两次,服至十帖,诸症悉蠲。数年后,邂逅其全家于中山公园,云愈后一切安然。
例二某局严科长之妻,年近半百,素患冠心病,失眠经久,睡去则恶梦频仍。1975年初春,与澡堂服务员发生口角,有理而受屈,遂精神失常。语多而无伦次,见人辄讲述其事,终日喋喋不休,夜眠则惊惕常作,此外别无他症。已服精神专科镇静药,半月不应,邀余治之。余诊其脉细软带滑,视其舌质淡,苔则薄白。余推究病情:据其年龄已在更年之期,经汛濒临断绝,阴阳本易错乱,加之脉细舌淡,气血亏乏。口角斗气,致使肝失条畅c心神受激而病发矣。论其见症,虽与上例迥然不同。而其病机实相类似。所不同者,前例兼见阴伤血燥,此则伴有心肝阳亢。爰疏一方:
淮小麦30g炙甘草9g大枣30g石菖蒲6g炙远志6g珍珠母30g龙齿12g丹参9g竹茹45g
上方服二十余帖即释然病解,至今已二十余年,乍见之下。俨然一龙踵老妇矣。虽仍体弱多病,而此症终未复发。
上述两例病案中,第一例之症状与金匮要略所述较相类似,对余之诊断与用药必无异议,而第二例则不然,其见症仅见多语及夜寐不安,而仲景原文中并无此症状,如何可作脏躁论治关于脏躁之症状,余公侠医师在“从临床体会谈谈甘麦大枣汤的应用标准”一文中,作如下五点归纳:刊于江苏中医1958年第8期
1患者言行失常,或无故悲伤,或喜怒不节者。
2心烦不得眠,或恍惚多梦,或坐卧不安,或身如蚁走样者。
3汗多,口干,不思饮食,大便秘结,常数日不更衣者。
4怕一切声光,怕与人交言,喜独居暗室者。
5腹诊右腹肌挛急,或右胁下脐傍拘急,有结块者。
以上症状,不必悉具。本方加当归c白芍c茯神c枣仁c龙齿c牡蛎c柏子仁等,则效果更佳。
盖脏躁之病因,无非五脏阴液之不足,“喜悲伤欲哭”乃肺金津虚而然。“数欠伸”是肝肾之虚而见周身疲惫。心肝血虚则神乱“如有神灵所作”。今患者因兼肝阳微亢c心气激越而致多语,梦扰,正在本证范围之内,尚未越出雷池也。故以甘麦大枣汤加味治之竟收药到病除之效。
崩漏治验两则
一c“不补补之”治血崩
妇人崩中漏下之症,有因于血热者,有因于血瘀者,亦有因于脾肾虚损者,依法治之,必有良效。而余曾见年龄五十左右之妇女,正处更年期中,或老年妇人,有一种血崩,往往诸药罔效。据其见症,知为肾虚,而投以左右归及二至c六味c八味等方,皆难必效。自得魏之绣“不补补之”之法,投剂辄应,随手取效。始知此等血崩不仅肝肾亏损,且病及奇经以致冲任摇乱c封藏不固,当另求治法方可。
魏之琇于续名医类案中自出一案,载其治刘媪七十崩血,淋漓两月,遍服归脾c六味c四物c八珍c十全等方皆不能合者,为制“不补补之”之法:用熟地二两半炒炭c枸杞子五钱c枣仁五钱c白芍三钱c黄连三分,水煎服,复杯即应。
此证在于老年冲任精血虚损,以致摄纳无权,又以阴阳失调而兼心火微盛治法首当益奇经之精血,同时助其摄血之力,稍佐清心泄热。盖心为血之主,心经有热,经血易于妄行,其热流入奇经,更难解散。全方药仅五味皆与奇经有关,熟地c杞子益冲任肝肾之精血熟地一半炒炭乃取“血见黑即止”之义,意在止血也。枣仁善养血敛阴而固摄奇经,具止汗摄血之良能。且枣仁同杞子有相须之妙,更增益精摄血之力。又本方妙在黄连合白芍,苦寒以坚阴。全方之组合,药简理深,义精力专,故能力挽狂澜,履险如夷也。某厂陈厂长之室徐氏,于四十三岁时来诊。向来家境清寒,粗茶淡饭,红豆碎麦食以为常。浸至营养不良,形赢色萎,兼以壮年生育过多,产后失于调护,积渐成疾,而致脾肾双亏,气血两虚。凡经行必出血如崩,亦必服中药而后血始能止。1970年12月6日急电邀诊,余迅即驰往。
诊知经行五日,其色黯黑,微带腥臭,夹细小紫血块甚多。腹不胀痛,但觉头晕目眩,整日经水淋漓,夜间衣被尽濡。按脉沉细带滑,两尺极微。舌体淡白而瘪,尖多红刺。审证及脉,乃虚中夹实c虚多实少之症。经行出血如崩c头目眩晕,脉象沉细尺微,显属中气不摄,肝肾俱损之候。血出腥臭,色紫块多,舌尖红刺,是血分瘀热之象。治宗魏之琇不补补之之法,益肝肾而固奇经,兼以疏导导气血。方为:
炒白芍15g炒枣仁15g丹皮6g大熟地60g半炒炭酒炒黄连1g生炒蒲黄各6g泽兰叶6g制香附45g当归9g川楝子45g枸杞子15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孟城按:先生以此方加减治愈卵巢囊肿者甚多,余曾以本方随证化裁治愈一例子宫肌瘤。患者姓夏干部,年近四十,b超示2c3c4c4c宫肌瘤各一枚,平素月经不调,经行胸乳胀痛。以上方加减服用二月余,复查肌瘤消失,经行正常而愈。
先生曾为余论述卵巢囊肿之成因c发病机制及治疗法则:“此病之得,多在经期行房或房事后不慎受凉,下焦阳气被郁而不运,遂至气滞c瘀凝,结成瘕块。本病以祛瘀消炎为治则大要,佐以舒肝和气c发育子宫。阳起石c仙灵脾c紫石英等俱为发育子宫之品。如方中加入当归c怀牛膝温补肝肾而流畅血分,其效更速。至于山甲c牡蛎等软坚通络之品,可根据病情选用。方中败酱草如若缺货,可以紫花地丁代用,但地丁之功效不如败酱为优。治本病须注意大便通畅否,便秘不通者以通便为要着,便畅则肠中积垢俱去,经络易于畅达而癥块易除也。故方中每用蒌仁c生大黄,如饯以枳壳则更好。治此病时不能强行攻破,只可因势利导。每当月经临行之时,须重用行气破血之品,经血以多行为佳,血通则瘀去,瘀去则病消。”
方中用桃c米仁之意,先生曾释曰:“卵巢囊肿必有瘀血留体,用桃仁意在通瘀消肿。而卵巢既有囊肿,必至阻塞不通,体内分泌物多为粘液必积滞其间,故用米仁以消之。”
四c舒肝调经汤
功能:舒肝解郁c活血调经。
主治:月经不调,经行胀痛,婚后不育。
药物组成:柴胡9g川楝子9g木香45g制香附6g麦芽15g当归9g丹参12g淮牛膝12g炙鳖甲9g炙山甲9g赤芍9g玫瑰花12g
加减法:输卵管积水或有囊肿者加红藤c败酱草;大便不畅加生军,能一日便下二c二次更佳。其余加减悉同加味舒肝汤方。
孟城按:本方与加减桃红汤为姐妹方,同为治疗月经不调之主方。本方侧重疏肝解郁,而加减桃红汤则侧重活血祛瘀。此两方及当归补血汤为先生临证时使用频率最高之方剂。先生曾谓其临证时所诊最多之证为经前胀痛而有块,少腹两侧作痛不舒,经净则诸症如失。患者多婚后八c九年仍不育,治以逍遥散合调经之品加减即本方,肝舒经调则自能受孕。
临床亦可见到血热瘀滞型月经不调,证见经行先期,经前或经后腹痛,按之痛甚,经行量多色赤或紫,唇红口干,心烦失眠,尿黄便秘,脉象弦数,舌红苔黄。治当凉血活血以调经,先生常以生地c赤芍c丹皮c元胡c当归c川芎c红花c制香附c炙甘草等出入为剂,但先生未拟定处方,因而附志于此。
五c止带方
功能:清热凉血c化湿止带。
主治:白带
药物组成:白薇12g藕节12g扁豆花9g玫瑰花12g
加减法:黄带加椿根皮9gc粉萆薢12g;赤带加银花炭12gc生地炭12g或加茜草炭c贯众炭。腰酸加川断c狗脊。纳差加焦六曲。预防子宫癌加土茯苓30gc鬼臼12gc龙牡各30g。
孟城按:本方为先生临证治疗带下之方,不论证之寒热虚实,随证加减,皆可应用。据先生经验,患者如见带净则经至,经净则带下现象,宜认真检查,须防宫颈癌。先生平素并不单独为病人治疗带下,而常于治疗其他妇科病之对症处方中,合入本方,病愈带净,一举两得。
侍诊时余曾就方中使用扁豆花,举以请益。师谓扁豆花不仅善清湿热,且有收敛作用,故白带频下者用之多效。
六c安胎方
功能:补肾清热,安胎保胎。
主治:妊娠胎动不安。
药物组成:川断12g狗脊12g菟丝子12g钩藤15g后入
加减法:习惯性流产孕妇,可用本方合补中益气汤同用。羊水过多者加黄芩c白术c焦六曲c茯苓c冬瓜皮c赤小豆c藿苏梗等品。先兆流产可以本方加党参12g,当归6g,白芍12g,生地炭12g,藕节炭12g,玫瑰花12g,以益气养血c安胎c止红,红止则胎自保。
孟城按:先生曰:“孕妇补腰最为重要,补腰即所以安胎保胎,故安胎方用川断c狗脊c菟丝子以补肾壮腰。安胎须兼清热,故加钩藤清肝热,不仅安胎,还防子痫。”“若妊娠五月后,胎全不动者,可于上述安胎药中加入川芎9g,可以动胎气,且使生产时顺利。”
胎动不安除外界客观环境c生活起居及诸病理因素造成之外,孕妇妊娠期内服药不当,亦是重要原因。故孕妇有病,服药宜慎。师屡曰:“胎前破气之药不能用,祛风活血之品如桂枝c羌独活c牛膝c木瓜c络石藤等均不能用。如有痹症疼痛,可用丝瓜络c桑枝c秦艽之属。师且一再叮咛:“孕妇不妨用行气之品,然不可用香附,用之不慎易致堕胎。”
七c妊娠恶阻方
功能:芳香化浊,和胃止呕,
主治:妊娠反应,恶心泛漾c呕吐不食。
药物组成:姜半夏9g陈皮6g木香3g焦六曲9g藿香9g苏梗9g佛手45g
加减法:吐重者加吴萸c川连。
以上七方为先生临证习用之方,诸方用药看似平淡无奇,苟能辨证正确c化裁得宜,可收立竿见影之效。孟城用之近三十年,获益良多,正有不及以言语表达者。上述各方及先生经验之谈,乃从余早年随师侍诊时所记之随师笔记中录出,一仍原貌,皆用当日先生口语,不作文字修饰渲染,更不加分析以参己见,盖存其朴而葆其真也。其中奥义,读者触类旁通自能明了,毋须赘言也。
妊娠早期脉解
本文所云妊娠早期,乃受孕后从末次经净起算两月之间此时胎气初结,诸征未显,为痫勾孕尚难分辨,以脉象为主,结合症状体征加以推断,有较重要之临床意义。然结胎伊始,气血方凝,形质未成,虽“脉为血派,气血之先。”可随时显示机体五脏六腑c阴阳气血运行之内在规律及发展变化之情况,迅速c传递机体内部之各种生理病理信息,然在停经后一月内,胎气甚弱,脉上尚难测知,往往须足一月后脉象始显,故早期孕脉之诊察时期,实为经停后第二个月内,仅一个月时间。因妊娠三月以后,孕脉渐渐明显,恶阻c腹征等亦渐出现,诊断已不为难。故本篇仅就早期孕脉稍加辨析。
先哲对于早期孕脉之论述虽多,大要不越二条,均为黄帝内经之经文。
其一,素问阴阳别论曰:“阴搏阳别,谓之有子。”
何谓“阴搏阳别”王冰注曰:“阴,谓尺中也。搏谓搏触于手也。尺脉搏击,与寸脉殊别,阳气挺然,则为有妊之兆。”王注中明谓“尺脉搏击”,而与寸脉作何殊别,尚未有说。
而王宏翰之注则更为详尽:“细释内经,并诸家之论,谓阴搏阳别,则尺脉搏击于手者,乃滑数有力。而寸脉来微,有别异于尺。则是寸脉来微,殊别于尺脉之滑数,是有子之象也。”又曰:“但孕子之脉,原有寸关尺俱数之脉,而此节之经文,乃寸微尺数之旨也。”王氏之注为多数医家所采纳,如戴同父脉诀刊误亦主寸微尺数之说。陈自明校注妇人良方亦曰:“寸微关滑尺带数,流利往来并雀啄,小儿之脉已见形,数月怀耽犹未觉。”
虽王氏之论为较多医家所赞同,然“寸脉来微”一语,尚欠理论及实践依据。盖脉以尺寸分阴阳,阳寸阴尺之说见于难经而内经则无也。故张介宾曰:“阴,如前手少阴也,或足少阴而言亦可。盖心主血,肾主子宫,皆胎孕之所主也。搏,搏击于手也。阳别者,言阴脉搏手,似乎阳邪,然其鼓动滑利,本非邪脉,盖以阴中见阳而别有和调之象,是谓阴搏阳别也。”初观文义,张注自较王注为优,将“阳别”之“阳”释为“阴脉搏手”,“别有和调之象”,确有见地。
通观“阴阳别论”原文,篇中“阴阳”两字之含义非一,皆具相对性,此处阴阳两字,当指阴经阳经而言。人身十二经脉,手足各三阴三阳,六阴经中,惟心肝肾三经为阴血之经,而三经中仅足少阴肾与胎孕最为相关,故约而言之。“阴搏”之“阴”,当指肾经,其相应之脉位在于两手尺部。此则景岳之注甚是。妇人怀妊之后,六脉皆现缓滑流利,不惟尺脉为然。而阴脉当以尺部足少阴肾经脉为主体之搏动,与三阳经脉象之搏动同中有别,尚须区分,足为“阳别”。
关于此点,余早岁侍诊于业师吴竺天先生,曾请师示妊娠脉法。师诲余曰:“三部脉缓滑冲和,转展流利,寸关浮沉正等,尺部稍俯,即是妊娠早期之脉。若尺脉不俯,即有疑问,当须仔细辨察,以免鱼目混珠。尺脉何以稍俯盖受孕之初,男精女血凝于胞宫,肾气引全身之气血精华,集注至阴之地沉潜于里,以发育胎儿,是以尺脉当稍稍见沉。俯者略低之谓,亦即稍沉之意焉。”仲景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指出妊娠之诊断:“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渴,不能食,无寒热”为妊妇之症状,姑置不论。而其脉象“得平脉,阴脉小弱”,余之理解为:此处所说之“平脉”,并非常人脉法中之“平脉”,而是妊娠妇女之“平脉”。亦即缓滑冲和,转展流利之脉象。于此脉象基础之上,复见少阴肾脉较寸关略见“小弱”,弱脉之体状为沉而细,故“阴脉小弱”并非尺部见小脉与弱脉,当是滑利之孕脉至尺部略小而略俯,正与吴师数十年之经验相同。
其二,素问平人气象论曰:“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此句经文,为诊断妊娠之另一脉法。惟“手少阴脉”究属何处,诸家见解不尽相同,可概括为二三种意见:一指神门穴处之动脉。如王冰注曰:“手少阴脉,谓掌后陷中者,当小指动而应手者也。”二指左寸脉。如马莳注曰:“左寸部属手少阴心经,而手太阳小肠经之脉,为之表里。”脉赋云:“太阳大是男妊故知手少阴之脉动甚者,为妊男子也。”三指两手寸口脉之尺部。如高世轼注曰:“少阴,尺脉也。”“两手少阴脉动甚者,则知肾气有余,感天一所生之气,故妊子也。”对于上述三种不同见解,余赞成启玄之注。经文明谓“手少阴脉”词义清晰,历历分明,故当依文解义,直指手少阴心经之脉,毋庸迂回曲折,舍近就远。
至于少阴脉之部位,在于左寸心部抑或神门穴处两者均为手少阴之动脉,而左寸心部为寸口脉三部之一,妊娠脉滑数流利,三部统一,两手皆然,决无仅见于左寸,而余处不见之理。亦无论经文或千百年来之前人经验,均无独以左寸脉“动甚”以决妊娠之理是故左寸之说不足为据。
手少阴脉当指小指内侧手少阴心经神门穴处之动脉,十二经皆有动脉。内经原有明文。神门穴处之动脉即是手少阴心经之动脉。此处之动脉,平素很难测知,即或指下有应,亦极微弱,每在似有似无之间。有两种情况,神门穴处可见明显之脉搏跳动:一是患有严重神经衰弱者,心血虚耗,心阳亢盛,可见神门脉动,然终不见妊娠脉缓滑冲和,转展流利之象,所显者无非病脉。二是妇人怀妊后经停匝月,神门穴处即现妊娠独有之滑利脉象,指下分明,清晰可辨,直至分娩后,始渐消失。此一脉象用以解释“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一句经文最为恰当。余昔年曾与妇科医师合作,以神门脉诊断未婚先孕者,然后作放射免疫测定加以证实。几乎箭无虚发,历验不爽,正可为此作一反证。
至于王叔和脉经曰:妇人“三部阴脉沉浮正等,按之无绝者,有娠也。”何谓“沉浮正等”王宏翰释曰:“按之浮沉正等者,即仲景所谓寸关尺三部之脉,大小浮沉迟数同等也。”又曰:“叔和谓妇人之脉,三部浮沉正等,又按之无绝者,谓阴阳和洽,有妊之兆也。”
叔和脉经之说乃妊娠妇人早期过后之常见脉象,因胎气渐盛,阴血渐充,尺脉盈满,故见三部浮沉正等而滑利不绝。
综上所述,如何能早期从脉诊测知妊娠育龄妇女正常之月经规律突然改变,经汛过时不来,而又身无他病,寸口脉见缓滑流利,两尺较寸关稍沉而按之滑甚者,是为胎孕早期正常之脉。或按神门穴处,有明显脉动而又滑利不绝者,亦为早期妊娠之脉象依据。
甘麦大枣脏躁愈
脏躁一症,首见于金匮要略,皆由忧思日久,子脏枯燥,心火炎上,神明不宁而成。与癫狂之气郁痰凝,心肝火炽者迥异,因而治疗之法,亦当有别于癫狂。仲景之甘麦大枣汤,实为治疗脏躁千古不易之良方,据患者所现之脉症,增益药味,投剂得当,如响斯应。爰录二:例于下:
例一某局女会计宋某,年三十许,于1970年初,忽病哭笑无常,每日必发多次。发作之时,时而悲泣,伤感不已;时而喜笑怒骂,亲疏不避;时而欠伸频作,有若神灵所附。约一小时后,或作喜笑,或不笑,继则谴然自释,重归平静。清醒后与常人无少异,亦能治理账务。曾屡往某精神病院就诊,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已治数月不应余往诊时,病正发作,所见一如上述。病止后诊其脉弦而绌,舌质干红,苔薄白。此症显然是金匮之脏躁,仲景曰:“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正与此例病情相符即以甘麦大枣汤加入养血柔肝c宁心安神之品:
淮小麦30g甘草45g大枣7枚当归9g炒白芍9g柏子仁9g太子参9g炒竹茹45g炒枣仁9g茯神9g合欢皮15g
服五帖,病由日发数次,减为五日内仅发两次,服至十帖,诸症悉蠲。数年后,邂逅其全家于中山公园,云愈后一切安然。
例二某局严科长之妻,年近半百,素患冠心病,失眠经久,睡去则恶梦频仍。1975年初春,与澡堂服务员发生口角,有理而受屈,遂精神失常。语多而无伦次,见人辄讲述其事,终日喋喋不休,夜眠则惊惕常作,此外别无他症。已服精神专科镇静药,半月不应,邀余治之。余诊其脉细软带滑,视其舌质淡,苔则薄白。余推究病情:据其年龄已在更年之期,经汛濒临断绝,阴阳本易错乱,加之脉细舌淡,气血亏乏。口角斗气,致使肝失条畅c心神受激而病发矣。论其见症,虽与上例迥然不同。而其病机实相类似。所不同者,前例兼见阴伤血燥,此则伴有心肝阳亢。爰疏一方:
淮小麦30g炙甘草9g大枣30g石菖蒲6g炙远志6g珍珠母30g龙齿12g丹参9g竹茹45g
上方服二十余帖即释然病解,至今已二十余年,乍见之下。俨然一龙踵老妇矣。虽仍体弱多病,而此症终未复发。
上述两例病案中,第一例之症状与金匮要略所述较相类似,对余之诊断与用药必无异议,而第二例则不然,其见症仅见多语及夜寐不安,而仲景原文中并无此症状,如何可作脏躁论治关于脏躁之症状,余公侠医师在“从临床体会谈谈甘麦大枣汤的应用标准”一文中,作如下五点归纳:刊于江苏中医1958年第8期
1患者言行失常,或无故悲伤,或喜怒不节者。
2心烦不得眠,或恍惚多梦,或坐卧不安,或身如蚁走样者。
3汗多,口干,不思饮食,大便秘结,常数日不更衣者。
4怕一切声光,怕与人交言,喜独居暗室者。
5腹诊右腹肌挛急,或右胁下脐傍拘急,有结块者。
以上症状,不必悉具。本方加当归c白芍c茯神c枣仁c龙齿c牡蛎c柏子仁等,则效果更佳。
盖脏躁之病因,无非五脏阴液之不足,“喜悲伤欲哭”乃肺金津虚而然。“数欠伸”是肝肾之虚而见周身疲惫。心肝血虚则神乱“如有神灵所作”。今患者因兼肝阳微亢c心气激越而致多语,梦扰,正在本证范围之内,尚未越出雷池也。故以甘麦大枣汤加味治之竟收药到病除之效。
崩漏治验两则
一c“不补补之”治血崩
妇人崩中漏下之症,有因于血热者,有因于血瘀者,亦有因于脾肾虚损者,依法治之,必有良效。而余曾见年龄五十左右之妇女,正处更年期中,或老年妇人,有一种血崩,往往诸药罔效。据其见症,知为肾虚,而投以左右归及二至c六味c八味等方,皆难必效。自得魏之绣“不补补之”之法,投剂辄应,随手取效。始知此等血崩不仅肝肾亏损,且病及奇经以致冲任摇乱c封藏不固,当另求治法方可。
魏之琇于续名医类案中自出一案,载其治刘媪七十崩血,淋漓两月,遍服归脾c六味c四物c八珍c十全等方皆不能合者,为制“不补补之”之法:用熟地二两半炒炭c枸杞子五钱c枣仁五钱c白芍三钱c黄连三分,水煎服,复杯即应。
此证在于老年冲任精血虚损,以致摄纳无权,又以阴阳失调而兼心火微盛治法首当益奇经之精血,同时助其摄血之力,稍佐清心泄热。盖心为血之主,心经有热,经血易于妄行,其热流入奇经,更难解散。全方药仅五味皆与奇经有关,熟地c杞子益冲任肝肾之精血熟地一半炒炭乃取“血见黑即止”之义,意在止血也。枣仁善养血敛阴而固摄奇经,具止汗摄血之良能。且枣仁同杞子有相须之妙,更增益精摄血之力。又本方妙在黄连合白芍,苦寒以坚阴。全方之组合,药简理深,义精力专,故能力挽狂澜,履险如夷也。某厂陈厂长之室徐氏,于四十三岁时来诊。向来家境清寒,粗茶淡饭,红豆碎麦食以为常。浸至营养不良,形赢色萎,兼以壮年生育过多,产后失于调护,积渐成疾,而致脾肾双亏,气血两虚。凡经行必出血如崩,亦必服中药而后血始能止。1970年12月6日急电邀诊,余迅即驰往。
诊知经行五日,其色黯黑,微带腥臭,夹细小紫血块甚多。腹不胀痛,但觉头晕目眩,整日经水淋漓,夜间衣被尽濡。按脉沉细带滑,两尺极微。舌体淡白而瘪,尖多红刺。审证及脉,乃虚中夹实c虚多实少之症。经行出血如崩c头目眩晕,脉象沉细尺微,显属中气不摄,肝肾俱损之候。血出腥臭,色紫块多,舌尖红刺,是血分瘀热之象。治宗魏之琇不补补之之法,益肝肾而固奇经,兼以疏导导气血。方为:
炒白芍15g炒枣仁15g丹皮6g大熟地60g半炒炭酒炒黄连1g生炒蒲黄各6g泽兰叶6g制香附45g当归9g川楝子45g枸杞子15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