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节
经济状况之恶劣,使其没有能力上学,要么是上了几年便因各种原因尤其是经济原因而辍学。这些新的文盲或半文盲,由于他们没有受到应有的教育,使得他们成人以后走上社会,就先天地失去了与别人在同等情况下竞争的能力,从而造成了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在讲究教育机会平等,崇尚人权包括生存权的今天,简直就是个莫大的讽刺。在当今,个人只有获得了应有的受教育的机会与权利,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权才有得到保障的可能。
那么,文盲半文盲对下一代的教育以及自己的生存到底有什么直接的影响呢虽然我们不能得出文盲半文盲的子女必是文盲半文盲,这样机械僵死的教条。如下引的表格,用来说明文盲半文盲的父母,他们的下一代成为文盲半文盲的可能性比其他阶层的概率高,而成材的可能性却比其他阶层的机率低,从而表明这二者之间有深刻的关联,却是不错的。
表21
家庭出身父母文化程度
工人农民知识阶层文盲小学中学以上
人数123161421109240356
182260153451
引自何博传山坳上的中国p395,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这是对705名科技人员的家庭出身与父母文化程度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据此明显看到,父母是文盲的家庭,其下一代成材的比率明显低于其父母具备小学和中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家庭;同理,出身在文化程度越高的家庭,其下一代成材的机率也要大得多,如出身知识阶层的下一代就比出身工人c农民阶层的下一代成材机率高。另一方面,文盲半文盲家庭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境况,也比其他阶层的家庭要困难得多,其生存质量要低下得多,这也是有调查数据作为分析证据的。国家统计局曾在一九年对六万七千户农民作过调查,其文化程度与人均收入的关系几乎是成正比例的。文盲户44284元,小学户54296元,初中户61630元,高中户63984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户74090元。可以说,低收入者和贫困户大多数是文盲半文盲,全国所有的贫困县几乎都是教育落后的地区,文盲半文盲所占总人口的比率也是惊人地高。文盲半文盲的人数得不到有效的消减,即通过夜校c扫盲班c短训班等形式,加以清扫,那么城市尤其是农村的文盲半文盲对下一代的教育,使其尽可能地上学的意识,就不可能提高,因而文盲半文盲的家庭就有可能再度产生新的文盲,形成恶性循环,正如学者何博传所说,“文盲大军可能波及几代人”,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但现在随着市场经济发育,反倒像计划时代偶尔还有的农技知识的普及教育,现在,基层政府也没有相应的精力和人力去做这样利国利民的大事了。
一个农业国家,农村里大量的文盲半文盲不扫盲,要想实现国家经济现代化质的飞越,那只是痴人说梦而已。而且更为可怕的是,在我国众多的文盲半文盲中,有70是妇女,而且农村妇女是尤其的多。不论是从优生学的角度,还是从提高对婴幼儿教育质量的角度,母亲比父亲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这说明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与广大妇女的脱盲有直接的关联。正如法国学前教育家福禄倍尔所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但广大的农村由于受着传统习俗的影响,重男孩,溺女婴,且不让女孩上学,或者象征性地读几天了事。由是观之,农村是个滋生广大妇女文盲半文盲的温床,而这将直接影响对计划生育的控制,以及人口素质的提高。所以政府拨出相应的款项,来力抓农村的基础教育的逐步实施,绝对比只相对注重高等教育尽管与别国相比,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的普遍效果要好得多。注重精英教育结果,只培养了少数的拔尖人才,不足以从根本上影响社会的全面进步,现代化发展的整体进程。因为农村人口的绝对基数之大,其生育者在多是文盲半文盲这个事实,将会越穷越生,越生越穷。加之教育的落后比城市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即便有学校,校舍多属危房,老师因工资低或被拖欠工资而大量流失,即便想上学,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新的文盲半文盲不断涌现,忽略这个绝对基础对提高中国人口的整体素质的影响,那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庞大的人口基数,对中国教育的制约,虽然说不上不可救药,但说它是制约教育的致命伤,则是千真万确的。受教育的人口多,必然需要很多的学校学校的基础建设如校舍等,教师等,以及相应的配套建设,那么教育经费必然相应的投入应该多,而国家的财政经费又有限,因此有限的教育经费只好左支右绌。且经济发展与教育经费投入之间又应有一个适当的比例,超过这个适当的比例,不仅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不利于教育的持续发展,但我们不能因教育的瓶颈从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经济,并给教育辅以相应得力的措施,才是摆脱目前教育困境出路。但我们的思维总是很奇怪的,“我们以世界上1多一点的教育经费,支撑着世界20的教育人口”人民日报1998年10月22日。
,这能说明什么呢谁应该感谢你这么做吗谁让你有这么多的人口的这只能说明你教育经费投入得太少外,更加突显了50年代至70年代之间,人口政策的巨大失误所带来的报复性后果。
正是因为人口基数的庞大,使得现今许多国家正逐步实施的人人皆有受教育权利和机会,在我们这里近乎梦想,这对许多不能得到教育权利和机会的人,是不公平的。我们所谓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是在城市也多流于形式,特别是在农村就更是望梅止渴的悬想而已。就是受过一点教育,也与这个时代的发展速度应该受到的教程度是不相称的。比如1990年,我国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五年,即便到了1995年,人口文化指数总本人口平均所受教育年限上升到552年,也与日本1907年便实行了全面普及六年制的义务教育,落后达一个世纪,资料来源见解国忠国民素质忧思录p120,田雪原大国之难当代中国的人口问题p69。学生上学率,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c大学,在世界上都是比较落后的,要在2000年内,全国范围内大部分地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别说经济欠发达地区,就是经济发达地区,也是嗄嗄乎难哉人口众多之于我们的灾难,又岂止在教育
沉疴难起的师范教育
对教育稍具感性经验的人,就会明了师范教育作为教育机制中的“母机”所具备的重要作用。不管是实施“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还是实施“以儿童为中心”的实验型教育,或者是实施“教师为学生之顾问”的革新教育,还是三者兼具,取得一种均衡的教育模式,教师在其间总是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永远是不必可少的,几乎所有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离不开教师的传受c解惑c指迷,开人茅塞,金针度人。而金针度人的教师的培养,可以说事关教育的成败,因为他们是教育过程得以完整实施的重要一环,没有他们的重要参与和努力,育人的任务得以完成,实在是天方夜谭。
而在我们国家,培养教师的任务基本上落到了各级师范学校身上,从中等师范学校到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再到师范大学学院。这些师范学校各司其职,中等师范学校培养小学教师,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培养初中教师,而师范大学学院则培养高中老师。而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当了教师后,还有可能教中等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而这些学校毕业的学生又去教中小学的学生,这里面就多少有点近亲繁殖的意味,因为我国的教师培养体系可说完全是封闭型的师范教育体系。而这种封闭型的师范教育体系是从日本横移过来的,1897年在上海创立的南洋公学师范院,应是我们最早的师范教育机关,稍后,而在引进日本学制的同时,在京师大学堂设立师范馆。最后,师范教育在1904年才得到学制上的认可,清廷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使师范教育制度化,同时正式设置了师范学堂。尽管我国一个世纪以来的师范教育,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模仿日本师范教育制度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模仿美国师范教育制度时期19221951,模范前苏联师范教育制度时期1951年以后,极欲建立中国自己的师范教育制度时期本世纪80年代以后关于中国师范教育的四期分类说,采自当代日本师范教育p254,陈永明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8月第一版。,但总体是说来,在近一个世纪的师范教育中,明治维新后至二战前的日本封闭型师范教育对对我们影响既深且巨。而这种封闭型的师范教育,日本在二战之后,及时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变成开放型师范教育,使日本的教育在战后蓬勃发展,经济飞速发展,一跃而成世界教育及经济大国,而我们近一个世纪以来,依然固守不变,使得我们的师范教育作为教育的“母机”,积重难返。因而我们批判当今师范教育的弊端时,特别有必要对影响我们师范教育甚深的封闭型师范教育的痼疾,作一深刻的反省,才能照鉴出我们师范教育的病因,以便据此下一明确有效的诊断。
所谓封闭型师范教育就是,唯有师范学堂的毕业生才能正式教师,这样就只有中等师范学校c高等师范专科学校c师范大学学院培养才能成为各个级别的教师。封闭型师范教育培养出的教师,一般说来,视野狭窄,学养不深,缺少批判精神和开放的心态,缺乏鲜活的个性,没有自由人格和专门的学术知识。而且现行的封闭型师范教育难以适应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需要,因为教师薪金低廉甚至被长期拖欠工资,地位低下,一方面是中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不愿报考师范院校,致使师范院校的生源,先天弱于其它学校,削弱了将来教师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是大批现有的骨干教师优秀分子,由于前述原因,纷纷逃离教师岗位,另觅它途,再谋高就,使得本来就贫弱的师资队伍,出现了大量的流失,为民族发展和个人前途计,整顿和改革师范教育势在必行。既然我们要改革当今封闭型的师范教育体制,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对其渊源作一相对清晰的讨论,并分析它在我国师范教育体制中形成了何种变异,以利从根本上诊断我国当今师范教育的弊端。
我们的师范教育之源深受日本封型教育体制熏沐,虽在民国的短时期内曾学过美国的开放型师范教育体制,但在1949年易鼎之后,随即又学了苏联封闭型的师范教育,那么一个世纪的师范教育历程中,除了少数时段不受封闭型师范教育体制控制外,其它时间概受封闭型师范教育体制的管束。我们在承袭前苏联的封闭型师范教育体制后,在进行正规的师范教育同时,还积极进行短期的速成教育,重视在职教师的学习与进修,因而师范学校在某种程度承受了正规师范教育中培养大量新教师,以及对在职教师进行教育的双重任务。而这种封闭型的师范教育对教师特别要求为政治服务,甚至在某种情况有政治挂帅的嫌疑,事实正是如此,解放后,“由于不断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改造运动,使建国以来的师范教育没有完成应有的使命,甚至导致有些矛盾的深化。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师范教育体制遭到很大的破坏。”陈永明主编当代日本师范教育p255256。
的确,我国五十年代的教育制度,由于急于证明自己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使得以前学习美国开放型的师范教育体制,因其作为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附属物和国民党教育体制的残存品,其被以革新为己任的新制度唾弃,是自然而然的事。1956年,教育部长张奚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明确地指出,中小学生大量退学休学,而师范教育又不能适应普通教育的需要。由于出现教育需求亦即受教育人口过多,而满足教育需求的教师又太少,便自然而然地出现对教师降格以求的c不利于保证教育质量的严重情况,就像文盲半文盲的波动是几代人的事,师范教育的素质不高,也是影响几代人乃至十几代人的事,严重的将影响到民族的整体素质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自然,这种对教师因供不应求而出现的降格以求的现象,可以说我们今日教育的落后,因素固多,但我们不能否认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吞咽下了师范教育贫弱的苦果。至于说文化大革命开始过后,整个师范教育完全陷入瘫痪状态,以前曾经还或多或少存有的“师道尊严”固然这一提法也颇多主义的色彩,没有现代的民主及自由意识在这一“革命”浪潮的席卷下,不仅荡然无存,就连教师这一职业就成耻辱的标志,教师也成了专政的对象,其则成为被消灭的对象,严重地影响了教育应有延续性,并从此丧失了教育所应有的质量保证。严重一点说,这也是直到如今为止,教师这一职业除了工资低下,引不起人们的崇敬以外,最为直接的暗示性因素。其实道理并不深奥,趋势避害实在是人之常情。
我国封闭型师范教育体制的弊端,其表现特征多为:教师无固定的教师许可证;面向教师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自然也执行不力;新教师的实习虽然为一年,但没有形成应有的制度化;师范教育的法律基础也相当薄弱。而且从培养机关的认定及其性质来说,只有国立,公立,而没有私立的师范教育培养机关,使得师范教育对教师的培养单一僵化,呆板无趣,缺乏足够的竞争机制,缺乏向上的精神,且无学习上的再深造,就更说不上作为教育者在学术修养上的精进。而且我国在师范教育内容上的规定统得过死,缺乏相应的变通,使得师范教育的教材老化陈旧,除了自己政治有某种自以为是的正确外,实在别无可取。美籍华裔学者陈恩赐写过一本1949后的中国教育,曾就我国五十年至七十年代的教育,自然也包括师范教育作过切实且有趣的比较,这一比较以是的教育模式和反的教育模式的对比作为判别基础的,这二者之间的对比被其简称为“革命模式”和“学院模式”,滋列表如下,以便直观:
表22
革命模式学院模式
国家目标强调的主要是革命和共产主强调的主要是发展和现代化,
义,也注意生产和发展也注意政治和意识形态。
热情的革命者,坚定的理论战经过培训的c具有技能和技术
培养目标士和活动分子。红比专重要。的人,献身于无产阶级事业和理
土专家c赤脚专业人员。想的受过训练的专家和学者
正规c非正规和不正规的教育的学校是教育制度的核心,全日制学
的结合,开门办学校c工读学校习是主体。阶梯教育并列的c相互
学校校,在初等c中等c高等教育之衔接学校的升级教育。为培养知识
间没有明确界限,为大众的学校。分子英才设立重点中小学和大学。
校内外经验的一致性和持续性,校内学习和课外活动有别。各级水
行动和书本知识一样重要或更重平的基础学习和理论知识学习。重
课程要。政治思想教育是中心课程。视高等学习的必要条件。教育为当
重视生产c政治所需的知识和技前也为将来的需要服务。
巧。为当前服务的实际教育。
社会即教员,学习在农场c工厂c教室c图书馆和实验室是集中学习
方法街道和练兵场进行。参加生产和政地方。书本学习是基础。考试是促
治工作是学习的主要方法。进学习的重要措施。
特定的学习是为满足生产和政治系统地学习经过组织的主题材料。
学习过程的实际需要。升级建立在政治和为了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和为将来
生产成绩的基础上。需要作准备,有些知识和技能必须
学习,升级是根据学术标准。
共产觉领导,工农兵任教师和管在党的领导下发挥专业教师c教育
领导理人员。知识分子地位下降。家的积极作用。
毛主义。刻板地按语录引文c指灵活地理解毛的思想。根据现时条
思想指导示办事,严格地执行党的路线c件解释他的指导。思想从僵硬的教
狭窄的思想。条中解放出来。
转引自袁振国主编对峙与融合20世纪的教育改革p51,山东教育出版社1
995年5月第一版。
陈恩赐不愧是美籍华裔学者,他研究中国的教育问题,既有纯粹的中国学者的深入,但无他们的禁忌与避讳,又有纯粹的美国学者的犀利,却他们的偏见与幼稚,据二者的长处而较少有二者的短处,因此可以把“革命模式”与“学院模式”比较得一目了然,使人豁然开窍。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那么,文盲半文盲对下一代的教育以及自己的生存到底有什么直接的影响呢虽然我们不能得出文盲半文盲的子女必是文盲半文盲,这样机械僵死的教条。如下引的表格,用来说明文盲半文盲的父母,他们的下一代成为文盲半文盲的可能性比其他阶层的概率高,而成材的可能性却比其他阶层的机率低,从而表明这二者之间有深刻的关联,却是不错的。
表21
家庭出身父母文化程度
工人农民知识阶层文盲小学中学以上
人数123161421109240356
182260153451
引自何博传山坳上的中国p395,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这是对705名科技人员的家庭出身与父母文化程度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据此明显看到,父母是文盲的家庭,其下一代成材的比率明显低于其父母具备小学和中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家庭;同理,出身在文化程度越高的家庭,其下一代成材的机率也要大得多,如出身知识阶层的下一代就比出身工人c农民阶层的下一代成材机率高。另一方面,文盲半文盲家庭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境况,也比其他阶层的家庭要困难得多,其生存质量要低下得多,这也是有调查数据作为分析证据的。国家统计局曾在一九年对六万七千户农民作过调查,其文化程度与人均收入的关系几乎是成正比例的。文盲户44284元,小学户54296元,初中户61630元,高中户63984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户74090元。可以说,低收入者和贫困户大多数是文盲半文盲,全国所有的贫困县几乎都是教育落后的地区,文盲半文盲所占总人口的比率也是惊人地高。文盲半文盲的人数得不到有效的消减,即通过夜校c扫盲班c短训班等形式,加以清扫,那么城市尤其是农村的文盲半文盲对下一代的教育,使其尽可能地上学的意识,就不可能提高,因而文盲半文盲的家庭就有可能再度产生新的文盲,形成恶性循环,正如学者何博传所说,“文盲大军可能波及几代人”,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但现在随着市场经济发育,反倒像计划时代偶尔还有的农技知识的普及教育,现在,基层政府也没有相应的精力和人力去做这样利国利民的大事了。
一个农业国家,农村里大量的文盲半文盲不扫盲,要想实现国家经济现代化质的飞越,那只是痴人说梦而已。而且更为可怕的是,在我国众多的文盲半文盲中,有70是妇女,而且农村妇女是尤其的多。不论是从优生学的角度,还是从提高对婴幼儿教育质量的角度,母亲比父亲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这说明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与广大妇女的脱盲有直接的关联。正如法国学前教育家福禄倍尔所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但广大的农村由于受着传统习俗的影响,重男孩,溺女婴,且不让女孩上学,或者象征性地读几天了事。由是观之,农村是个滋生广大妇女文盲半文盲的温床,而这将直接影响对计划生育的控制,以及人口素质的提高。所以政府拨出相应的款项,来力抓农村的基础教育的逐步实施,绝对比只相对注重高等教育尽管与别国相比,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的普遍效果要好得多。注重精英教育结果,只培养了少数的拔尖人才,不足以从根本上影响社会的全面进步,现代化发展的整体进程。因为农村人口的绝对基数之大,其生育者在多是文盲半文盲这个事实,将会越穷越生,越生越穷。加之教育的落后比城市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即便有学校,校舍多属危房,老师因工资低或被拖欠工资而大量流失,即便想上学,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新的文盲半文盲不断涌现,忽略这个绝对基础对提高中国人口的整体素质的影响,那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庞大的人口基数,对中国教育的制约,虽然说不上不可救药,但说它是制约教育的致命伤,则是千真万确的。受教育的人口多,必然需要很多的学校学校的基础建设如校舍等,教师等,以及相应的配套建设,那么教育经费必然相应的投入应该多,而国家的财政经费又有限,因此有限的教育经费只好左支右绌。且经济发展与教育经费投入之间又应有一个适当的比例,超过这个适当的比例,不仅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不利于教育的持续发展,但我们不能因教育的瓶颈从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经济,并给教育辅以相应得力的措施,才是摆脱目前教育困境出路。但我们的思维总是很奇怪的,“我们以世界上1多一点的教育经费,支撑着世界20的教育人口”人民日报1998年10月22日。
,这能说明什么呢谁应该感谢你这么做吗谁让你有这么多的人口的这只能说明你教育经费投入得太少外,更加突显了50年代至70年代之间,人口政策的巨大失误所带来的报复性后果。
正是因为人口基数的庞大,使得现今许多国家正逐步实施的人人皆有受教育权利和机会,在我们这里近乎梦想,这对许多不能得到教育权利和机会的人,是不公平的。我们所谓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是在城市也多流于形式,特别是在农村就更是望梅止渴的悬想而已。就是受过一点教育,也与这个时代的发展速度应该受到的教程度是不相称的。比如1990年,我国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五年,即便到了1995年,人口文化指数总本人口平均所受教育年限上升到552年,也与日本1907年便实行了全面普及六年制的义务教育,落后达一个世纪,资料来源见解国忠国民素质忧思录p120,田雪原大国之难当代中国的人口问题p69。学生上学率,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c大学,在世界上都是比较落后的,要在2000年内,全国范围内大部分地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别说经济欠发达地区,就是经济发达地区,也是嗄嗄乎难哉人口众多之于我们的灾难,又岂止在教育
沉疴难起的师范教育
对教育稍具感性经验的人,就会明了师范教育作为教育机制中的“母机”所具备的重要作用。不管是实施“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还是实施“以儿童为中心”的实验型教育,或者是实施“教师为学生之顾问”的革新教育,还是三者兼具,取得一种均衡的教育模式,教师在其间总是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永远是不必可少的,几乎所有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离不开教师的传受c解惑c指迷,开人茅塞,金针度人。而金针度人的教师的培养,可以说事关教育的成败,因为他们是教育过程得以完整实施的重要一环,没有他们的重要参与和努力,育人的任务得以完成,实在是天方夜谭。
而在我们国家,培养教师的任务基本上落到了各级师范学校身上,从中等师范学校到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再到师范大学学院。这些师范学校各司其职,中等师范学校培养小学教师,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培养初中教师,而师范大学学院则培养高中老师。而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当了教师后,还有可能教中等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而这些学校毕业的学生又去教中小学的学生,这里面就多少有点近亲繁殖的意味,因为我国的教师培养体系可说完全是封闭型的师范教育体系。而这种封闭型的师范教育体系是从日本横移过来的,1897年在上海创立的南洋公学师范院,应是我们最早的师范教育机关,稍后,而在引进日本学制的同时,在京师大学堂设立师范馆。最后,师范教育在1904年才得到学制上的认可,清廷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使师范教育制度化,同时正式设置了师范学堂。尽管我国一个世纪以来的师范教育,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模仿日本师范教育制度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模仿美国师范教育制度时期19221951,模范前苏联师范教育制度时期1951年以后,极欲建立中国自己的师范教育制度时期本世纪80年代以后关于中国师范教育的四期分类说,采自当代日本师范教育p254,陈永明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8月第一版。,但总体是说来,在近一个世纪的师范教育中,明治维新后至二战前的日本封闭型师范教育对对我们影响既深且巨。而这种封闭型的师范教育,日本在二战之后,及时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变成开放型师范教育,使日本的教育在战后蓬勃发展,经济飞速发展,一跃而成世界教育及经济大国,而我们近一个世纪以来,依然固守不变,使得我们的师范教育作为教育的“母机”,积重难返。因而我们批判当今师范教育的弊端时,特别有必要对影响我们师范教育甚深的封闭型师范教育的痼疾,作一深刻的反省,才能照鉴出我们师范教育的病因,以便据此下一明确有效的诊断。
所谓封闭型师范教育就是,唯有师范学堂的毕业生才能正式教师,这样就只有中等师范学校c高等师范专科学校c师范大学学院培养才能成为各个级别的教师。封闭型师范教育培养出的教师,一般说来,视野狭窄,学养不深,缺少批判精神和开放的心态,缺乏鲜活的个性,没有自由人格和专门的学术知识。而且现行的封闭型师范教育难以适应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需要,因为教师薪金低廉甚至被长期拖欠工资,地位低下,一方面是中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不愿报考师范院校,致使师范院校的生源,先天弱于其它学校,削弱了将来教师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是大批现有的骨干教师优秀分子,由于前述原因,纷纷逃离教师岗位,另觅它途,再谋高就,使得本来就贫弱的师资队伍,出现了大量的流失,为民族发展和个人前途计,整顿和改革师范教育势在必行。既然我们要改革当今封闭型的师范教育体制,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对其渊源作一相对清晰的讨论,并分析它在我国师范教育体制中形成了何种变异,以利从根本上诊断我国当今师范教育的弊端。
我们的师范教育之源深受日本封型教育体制熏沐,虽在民国的短时期内曾学过美国的开放型师范教育体制,但在1949年易鼎之后,随即又学了苏联封闭型的师范教育,那么一个世纪的师范教育历程中,除了少数时段不受封闭型师范教育体制控制外,其它时间概受封闭型师范教育体制的管束。我们在承袭前苏联的封闭型师范教育体制后,在进行正规的师范教育同时,还积极进行短期的速成教育,重视在职教师的学习与进修,因而师范学校在某种程度承受了正规师范教育中培养大量新教师,以及对在职教师进行教育的双重任务。而这种封闭型的师范教育对教师特别要求为政治服务,甚至在某种情况有政治挂帅的嫌疑,事实正是如此,解放后,“由于不断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改造运动,使建国以来的师范教育没有完成应有的使命,甚至导致有些矛盾的深化。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师范教育体制遭到很大的破坏。”陈永明主编当代日本师范教育p255256。
的确,我国五十年代的教育制度,由于急于证明自己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使得以前学习美国开放型的师范教育体制,因其作为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附属物和国民党教育体制的残存品,其被以革新为己任的新制度唾弃,是自然而然的事。1956年,教育部长张奚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明确地指出,中小学生大量退学休学,而师范教育又不能适应普通教育的需要。由于出现教育需求亦即受教育人口过多,而满足教育需求的教师又太少,便自然而然地出现对教师降格以求的c不利于保证教育质量的严重情况,就像文盲半文盲的波动是几代人的事,师范教育的素质不高,也是影响几代人乃至十几代人的事,严重的将影响到民族的整体素质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自然,这种对教师因供不应求而出现的降格以求的现象,可以说我们今日教育的落后,因素固多,但我们不能否认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吞咽下了师范教育贫弱的苦果。至于说文化大革命开始过后,整个师范教育完全陷入瘫痪状态,以前曾经还或多或少存有的“师道尊严”固然这一提法也颇多主义的色彩,没有现代的民主及自由意识在这一“革命”浪潮的席卷下,不仅荡然无存,就连教师这一职业就成耻辱的标志,教师也成了专政的对象,其则成为被消灭的对象,严重地影响了教育应有延续性,并从此丧失了教育所应有的质量保证。严重一点说,这也是直到如今为止,教师这一职业除了工资低下,引不起人们的崇敬以外,最为直接的暗示性因素。其实道理并不深奥,趋势避害实在是人之常情。
我国封闭型师范教育体制的弊端,其表现特征多为:教师无固定的教师许可证;面向教师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自然也执行不力;新教师的实习虽然为一年,但没有形成应有的制度化;师范教育的法律基础也相当薄弱。而且从培养机关的认定及其性质来说,只有国立,公立,而没有私立的师范教育培养机关,使得师范教育对教师的培养单一僵化,呆板无趣,缺乏足够的竞争机制,缺乏向上的精神,且无学习上的再深造,就更说不上作为教育者在学术修养上的精进。而且我国在师范教育内容上的规定统得过死,缺乏相应的变通,使得师范教育的教材老化陈旧,除了自己政治有某种自以为是的正确外,实在别无可取。美籍华裔学者陈恩赐写过一本1949后的中国教育,曾就我国五十年至七十年代的教育,自然也包括师范教育作过切实且有趣的比较,这一比较以是的教育模式和反的教育模式的对比作为判别基础的,这二者之间的对比被其简称为“革命模式”和“学院模式”,滋列表如下,以便直观:
表22
革命模式学院模式
国家目标强调的主要是革命和共产主强调的主要是发展和现代化,
义,也注意生产和发展也注意政治和意识形态。
热情的革命者,坚定的理论战经过培训的c具有技能和技术
培养目标士和活动分子。红比专重要。的人,献身于无产阶级事业和理
土专家c赤脚专业人员。想的受过训练的专家和学者
正规c非正规和不正规的教育的学校是教育制度的核心,全日制学
的结合,开门办学校c工读学校习是主体。阶梯教育并列的c相互
学校校,在初等c中等c高等教育之衔接学校的升级教育。为培养知识
间没有明确界限,为大众的学校。分子英才设立重点中小学和大学。
校内外经验的一致性和持续性,校内学习和课外活动有别。各级水
行动和书本知识一样重要或更重平的基础学习和理论知识学习。重
课程要。政治思想教育是中心课程。视高等学习的必要条件。教育为当
重视生产c政治所需的知识和技前也为将来的需要服务。
巧。为当前服务的实际教育。
社会即教员,学习在农场c工厂c教室c图书馆和实验室是集中学习
方法街道和练兵场进行。参加生产和政地方。书本学习是基础。考试是促
治工作是学习的主要方法。进学习的重要措施。
特定的学习是为满足生产和政治系统地学习经过组织的主题材料。
学习过程的实际需要。升级建立在政治和为了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和为将来
生产成绩的基础上。需要作准备,有些知识和技能必须
学习,升级是根据学术标准。
共产觉领导,工农兵任教师和管在党的领导下发挥专业教师c教育
领导理人员。知识分子地位下降。家的积极作用。
毛主义。刻板地按语录引文c指灵活地理解毛的思想。根据现时条
思想指导示办事,严格地执行党的路线c件解释他的指导。思想从僵硬的教
狭窄的思想。条中解放出来。
转引自袁振国主编对峙与融合20世纪的教育改革p51,山东教育出版社1
995年5月第一版。
陈恩赐不愧是美籍华裔学者,他研究中国的教育问题,既有纯粹的中国学者的深入,但无他们的禁忌与避讳,又有纯粹的美国学者的犀利,却他们的偏见与幼稚,据二者的长处而较少有二者的短处,因此可以把“革命模式”与“学院模式”比较得一目了然,使人豁然开窍。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