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穿越小说 >掌控你的人生:生活中的博弈最新章节 > 掌控你的人生:生活中的博弈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15节

  也是比较民主的。但分配结果却是那么的不尽如人意,可以说是出人意料:收益最大的海盗分得了98枚金币,占了金币总数的98,而有的海盗却什么也没分到。

  第92节:第八篇公共知识:皇帝什么都没穿

  第八篇公共知识:皇帝什么都没穿公共知识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逻辑学家刘易斯提出的,之后经过逻辑学家辛迪卡以及博弈论专家阿曼等人的发展,现已成为逻辑学c博弈论等学科里频繁使用的一个概念。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事实都是公共知识,比如:人总会有一死c地球绕着太阳转对于这些事实,人所共知,你知道的,别人知道,别人知道的,你也知道公共知识在我们日常对话和交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人们进行交流和对话的从已知的公共知识入题,也是交流和对话的终点形成新的公共知识。一c庄子与惠施的辩论在阿拉伯国家,流传着这样一则谚语:愚蠢的人无知,并且不知道自己无知远离他;单纯的人无知,但知道自己无知教育他;迷迷糊糊的人无知,但不知道自己有知唤醒他;睿智的人有知,并且知道自己有知追随他。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被人们认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之一。但他不明白自己何德何能,为什么被推崇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于是,他到处与所谓的学富五车的知识人对话。通过不断的与他们对话,苏格拉底发现,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在于:我知道自己无知。在庄子秋水篇中就有这样一段辩论故事。其原文如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我们把它翻译为白话文就是: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儵鱼在河水中悠闲自在地游来游去,鱼多么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但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还是让我们接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说你怎么知道鱼快乐,就说明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在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第93节:第八篇公共知识:皇帝什么都没穿

  庄子与惠子辩论的中心是,能否知道他人对某个事实的知道情况。庄子认为能,惠子则认为不能。然而在他们的辩论过程中,存在着他们两人都认可的东西,如:子非鱼c子非我c我非子。这些彼此双方都认可的东西就构成庄子与惠子辩论的前提。对于这些已被认可的前提,庄子与惠子知道,并且知道对方知道,还知道对方知道自己知道这是庄子与惠子之间的公共知识。这个故事引出一个博弈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公共知识。究竟什么是公共知识呢要弄清什么是公共知识,我们必须首先搞清楚什么是知识。所谓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对某个事实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我们说某人拥有某种知识,意指某人知道某个事实。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个事实,这个事实已几乎被所有人熟知,且人们也相信这个事实,于是太阳从东方升起构成人们的知识。因此知识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因素:第一,构成知识的对象必须是真实存在的,虚假的c不存在的东西不能成为知识。比如在偏僻的农村,愚昧使人们相信人的疾病是由鬼怪引起的,巫婆通过某些迷信活动能够驱除病魔达到治病的目的。这当然只是人们的一种错误的信念,而不是真的事实,不构成知识。第二,某个人若拥有某种知识,就必须知道构成这个知识的真的事实。对于许多自然界中存在着的真的事实,我们并不知道,就不能说它们构成我们的知识。第三,人们要相信他所知道的真的事实。如果他知道但并不相信某些事实,也不构成他的知识。知道了知识的内涵,我们就不难理解公共知识的概念。所谓公共知识,是指某一个群体的知识,也就是一个群体人们之间的对某个事实知道的关系。假定一个人群只有甲c乙两个人构成,两人均知道且相信一件事实p,那么,我们就可以说p是甲c乙的知识。但此时并不能说p就是他们的公共知识,而只有当甲c乙双方均知道对方知道p,并且他们彼此都知道对方知道自己知道p这时我们就可以说p成了甲c乙之间的公共知识。如果这个群体是由多人组成的,就不单指任意两个人这样一个双方知道某件事实的过程,还指群体当中每个人知道该群体的其他人知道这个事实,并且其他人也知道其他的每个人都知道这个事实这是一个无穷的知道过程。二c谁的脸上沾有泥巴假设教室中有n个孩子围坐在一起,其中有孩子的脸上沾有泥巴。这些孩子除了看不到自己脸上是否有泥巴外,都能够看到其他孩子脸上是否有泥巴。老师走进教室,对所有人说:你们中有人脸上沾有泥巴,有的没有泥巴,知道自己脸上沾有泥巴的孩子请举手。假定这群孩子个个都是逻辑学高手,都能够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并且他们之间也没有进行信息交流。请问:当老师重复询问以上问话多少遍时,才会有孩子举手,以及有多少个孩子同时举手这就是博弈论中著名的脸上沾有泥巴的孩子之谜。

  第94节:第八篇公共知识:皇帝什么都没穿

  为了便于推理,现在我们假定n为10,即这群孩子一共有10个。在老师未进入教室问话之前,这群孩子所组成的群体拥有的公共知识为:任何一个孩子都具有逻辑推理能力,每一个孩子都听老师的话c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的c每个孩子都不清楚自己脸上是否沾有泥巴当老师进入教室,说你们中有人脸上沾有泥巴时,就增加了这个群体之间的公共知识:在他们所组成的这个群体中,至少有一个小孩的脸上是沾有泥巴的。也就是说,至少有一个小孩的脸上是沾有泥巴的成了这群小孩拥有的公共知识,就是说每个小孩都知道这个事实,每个小孩也都知道其他任何一个小孩都知道他知道这个事实老师接着问知道自己脸上沾有泥巴的孩子请举手。不管有没有人举手,是每个小孩都能够观察到的。就是说,当老师问过这句话之后,有人举手或没有人举手现象的发生都会改变这个群体原先的公共知识。假设这10个孩子中间有1个孩子的脸上沾有泥巴,除了这个沾有泥巴的孩子不知道谁的脸上沾有泥巴之外,其他孩子都能够看到并且知道谁的脸上沾有泥巴。当老师说你们中有人脸上沾有泥巴后,脸上沾有泥巴的孩子看到其他孩子的脸上并没有泥巴,他自然会推理得出结论:他的脸上沾有泥巴。而其他孩子根据现在掌握的信息和已有的公共知识是不能判断出自己的脸上是否沾有泥巴的,所以,当老师说知道自己脸上沾有泥巴的孩子请举手后,沾有泥巴的孩子马上就会举起手,而其他孩子则不会采取任何行动。假如这10个孩子中间有2个孩子的脸上沾有泥巴,尽管老师公布了你们中有人脸上沾有泥巴,2个脸上沾有泥巴的孩子因看到另外有1个孩子的脸上沾有泥巴,所以他不能据此得出自己的脸上是否沾有泥巴,其他8个孩子也同样不能得出自己脸上是否沾有泥巴。因此,当老师第1次说知道自己脸上沾有泥巴的孩子请举手后,10个孩子都没有举手。这时,所有孩子都知道了现在这个情况不是上述只有1个孩子的脸上有泥巴的情况了,换句话说,就是这10个孩子当中至少有2个孩子的脸上沾有泥巴。当老师第1次问话结束,所有孩子都没有举手时,这2个脸上沾有泥巴的孩子因只看到另外1个孩子的脸上沾有泥巴,马上推理得出自己的脸上沾有泥巴。所以,当老师第2次说知道自己脸上沾有泥巴的孩子请举手时,脸上沾有泥巴的2个孩子都举起了手。如果这10个孩子的脸上都沾有泥巴,老师第10次说知道自己脸上沾有泥巴的孩子请举手时,这10个孩子便都会不约而同地举起手。

  第95节:第八篇公共知识:皇帝什么都没穿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个脸上沾有泥巴的孩子之谜的答案是:假定一群孩子中有孩子的脸上沾有泥巴,老师第1次到次说知道自己脸上沾有泥巴的孩子请举手时,都没有学生主动举手这意味着他们都不清楚自己的脸上是否沾有泥巴,当老师第说知道自己脸上沾有泥巴的孩子请举手时,所有脸上沾有泥巴的孩子都举起了手。三c皇帝新装的新解读我们都熟悉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故事的大致情节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皇帝特别爱穿漂亮的衣服,每隔一小时他就要换一套新衣服。一天,有两个骗子来到皇帝居住的皇城里,到处散布消息说,他们能织出任何人也没有见过的最美丽的魔布。用这种布做成的衣服不仅华丽,而且穿上它后就能知道谁是愚蠢的人,因为这种布只有聪明的人才能看得到,愚蠢的人是看不见由这种布做成的衣服的。皇帝相信了他们的话,给了他们许多金子,让他们开始织他们所说的世间罕见的奇布。骗子们架设好织布机,整天在织布机旁像煞有介事地忙碌着。皇帝焦急地想看看这种布是怎么织出来的,但是他又有点儿担心。于是派他的忠诚的宠臣去检查工作的进度,然而这位宠臣看后惊呆了:天啊,我什么也看不见难道我是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胜任自己现有的职位吗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这可千万不能让其他人知道。于是他便装着看见的样子,赞不绝口地描述着这布是多么多么的漂亮,对于骗子向他所描述的布的色彩和衣服的图样,他也点头称是。回去后,他将骗子的话一字不漏地汇报给了充满期待的皇帝。皇帝决定亲自来看衣服制作的过程,可是他同样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他什么也没看见事实上确实什么也没有。只是每个人都在想,别人都看到了,我可不能让他们知道我没看见,暴露自己的愚蠢于是大家都高兴地大声赞美这种新布的奇特与美丽。皇帝也怀疑自己是愚蠢的人,但也不敢表露自己的愚蠢,同大臣们一起夸赞起衣服来。为了表示对新衣服的满意,他还要搞一次盛装游行。隆重的盛装游行那天,皇帝脱掉了原来的衣服,骗子装模作样地作出给他穿衣服的样子。盛装游行开始了,皇帝穿着所谓的新衣服步出宫殿,骄傲地昂着头,向他的臣民们致意。全城的人都听说了这件奇异的新衣,都知道只有聪明的人才能看到新衣,愚蠢的人是看不到的。事实上,皇帝什么也没穿,在大街上被他的臣子们簇拥着。臣民们看着没穿衣服的皇帝,但是他们都不敢承认,每个人都在称赞着新衣的华美,生怕别人知道自己是愚蠢的人。

  第96节:第八篇公共知识:皇帝什么都没穿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小孩突然说:其实皇帝什么也没穿啊这一声无疑使人们心中的石头有了着落。于是,大家私下传播着这个天真无邪的小孩的真话,人们开始相信小孩说的话是正确的。皇帝也知道了老百姓们的话可能是对的,但他没办法就此回头。回头意味着承认自己的无知,皇帝只有坚持把游行进行下去,于是更加高傲地向前走去。在这个童话中,骗子们正是利用信息不对称玩弄了这个国家的人们。只有骗子知道,所谓的皇帝的新衣其实并不存在,什么也没有。而看不见新衣的人是愚蠢的只是谎言,众人却不知道这是个谎言,也不知道其他人也看不见新衣这个信息,只知道我看不见衣服意味着自己是愚蠢的。正是这种不对称信息的存在,才上演了皇帝的新装这样的闹剧。对臣民们来说,皇帝什么都没穿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事实,是每个人都拥有的知识。但是,每个人不知道其他人是否知道这个事实,即每个人都不知道其他人知道这个事实,拥有这个知识。同时每一个人都知道,只要自己不说,其他人就不知道他知道这个事实。这使得皇帝什么都没穿并不是皇帝和臣民们之间的公共知识。这里有一个虚假的前提骗子们编造的谎言:如果我没看见皇帝的新衣服就说明我是愚蠢的人。所以,每个人都尽量不让其他人发觉自己没看见皇帝的新衣。此时,所有人都在说着假话说自己看见了新衣服。这就是一个均衡,一个说谎的均衡。在此种情况下,由于所有人都刻意隐瞒自己所看到的皇帝什么也没穿的事实,导致这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无法成为公共知识。然而,当小孩说出其实皇帝什么也没穿,就捅破了那一层窗户纸。童言无忌,小孩不懂得大人之间的这个说谎的均衡,是不会说假话的。他说出了大家想说而不敢说的真实意见。当小孩的话传到每个人的耳朵时,原来的均衡被打破了,其实皇帝什么也没穿便成了公共知识。这种现象也可以用沉默的螺旋理论来解释。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为了防止因被众人孤立而受到社会惩罚,任何个人在表明自己的观点之前,总要先对周围存在着的意见进行观察,当发现自己的看法属于多数或者优势意见时,便倾向于大胆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当发现自己的看法属于少数或者劣势意见时,通常会由于外界的压力而转向沉默或者违心去附和与自己的真实意见相悖但却是大多数人心声的观点。在劣势意见保持沉默和优势意见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中,占绝对优势的多数意见,即所谓的民意产生了。

  第97节:第八篇公共知识:皇帝什么都没穿

  尽管皇帝的新装只是一个逗人开心的童话,但是却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也经常像故事中的大人一样,盲目轻信c人云亦云c口是心非,并因此遭人愚弄。我们都需要听到那一声其实皇帝什么也没穿的提醒。一c村庄屠杀悲剧在讲这个故事之前,我们先来读一则有关女权至上的幽默。同事经常与一个有妻管严的丈夫开玩笑。一天,同事逗他:你家里谁说了算妻管严笑着说:一半对一半。同事不解,追问道:一半对一半是什么意思啊妻管严喝口茶,不紧不慢地说:当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我听老婆的,当意见一致的时候,我老婆听我的。众人听后哈哈大笑。接下来将要说到的也是一个发生在颇似母系氏族社会里的一个悲剧。在一个极其偏僻的村庄里,居住着100对夫妇。这里与现代社会有些出入,并非男人说了算,而是女人掌权,女人对一切事务具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这个村庄还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惯例:倘若某个女人发现自己的丈夫出轨,作出对自己不忠的行为,她就可以毫不犹豫地在发现的当天就将他杀死,以泄心头之愤。当然,这种特权施行的前提必须是女人握有确切的证据,可证明自己的丈夫的确对自己不忠。由于这个前提的存在,使得该村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当某个女人发现某个男人对他的妻子不忠时,她不会将这一情况告诉那个不忠男人的妻子,而只会告诉除她不忠男人的妻子之外的其他女人,并且女人们之间会相互传递这个信息。其最后结果是,某个男人不忠,除了其妻子不知道外,村庄里的其他女人对此都心知肚明。而事实上是,这个村庄里的100对夫妇的男人都不忠于其妻子,但是因为女人们都不会将自己知道的实情告诉不忠男人的妻子,所以,每个女人生活的都很知足,都认定自己的丈夫没有作出对自己不忠的事情。这就使得村庄里没有发生一起妻子处决丈夫的事情。村子里有一位辈分很高且德高望重的孤寡老太太,很受村民们的爱戴。每天都会有村民向她汇报村庄里发生的一切。因此,她对村庄里的所有情况都了如指掌。当然,她知道村庄里的所有男人都不忠于自己的女人,而其他女人却不知道她所知道的。然而有一天,这位老太太当着村庄里的100个妻子的面,说了一句听起来很平常的话:在全村100个丈夫当中,至少有一个是对他的妻子不忠的。在场的女人们面面相觑,都默不作声。接着,村庄里发生了这样一个怪事:在老太太宣布这句话的前99天之内,村庄里风平浪静,相安无事;可是到了第100天,村庄里发生了一场惨烈的大屠杀,所有的妻子都杀死了她们的丈夫。

  第98节:第八篇公共知识:皇帝什么都没穿

  整个故事情节就是这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不是在老太太宣布的当天而是在宣布的第100天才发生这样的悲剧呢其实这是一个推理和行动的过程。妻子们的策略是:如果老太太所说的那个不忠于其妻子的男人是她的丈夫的话,她就杀死他;如果没有掌握足够证据来证明她的丈夫不忠,她便相信他,不杀死他,继续相安无事地过日子。在老太太宣布的第一天,如果村庄里有且只有一个男人对其妻子不忠的话,这个男人的妻子在听到老太太的话之后就应该知道。因为,她会做这样一番推理:如果这个不忠的男人不是她的丈夫而是其他男人的话,她应当事先就知道,既然事先不知道并且老太太又说村庄里至少有一个男人不忠,那么这个不忠的男人肯定就是她的丈夫。所以说,如果村庄里只有一个男人不忠,那么在老太太宣布的当天,这个男人就必将会被其妻子杀死。如果村庄里有两个男人不忠于其妻子,那么,这两个男人的妻子在老太太宣布的第一天,都不会怀疑这个不忠的男人是自己的丈夫,因为她事先就知道另外一个男人对其妻子不忠。但是,第一天过后,当她发现那个不忠的男人没有被其妻子杀死,那么她就会这样推测:肯定有两个男人是不忠其妻子的,因为倘若只有一个不忠的男人,那么在老太太宣布的第一天,她知道的那个不忠的男人就会被他的妻子杀死的。既然有两个男人不忠,这两个不忠男人的妻子会想,她只知道不忠男人当中的一个,那么另一个肯定就是她的丈夫实际情况是这个村庄里的所有的100个男人都是不忠于他们各自的妻子的。那么,按照妻子以上的推理思路可将这个博弈继续到第99天,在前99天之内,100个女人都没有怀疑自己丈夫对自己不忠,或者说是怀疑了但却没有证据来证明他的不忠。而到第100天的时候,100个女人都肯定地推断出她的丈夫不忠于自己,于是,村庄里便上演了这场大屠杀悲剧,所有的男人都被他们的妻子杀死了。在这个故事里,老太太未宣布之前,对村庄里的女人们来说,至少有一个男人是对妻子不忠的是每个妻子都知道的事实,是所有女人拥有的知识,但这个知识尚且不是一个公共知识。但是,为什么老太太的宣布使得村里的女人产生了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