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穿越小说 >奈何江山唱晚最新章节 > 奈何江山唱晚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9节

  力。而面对此时内外交困的局面,温体仁也必须迅速地找到一种方法,重新确立自己的政坛优势。

  经过短时间的休整之后,温体仁迅速地调整了自己的斗争策略,开始巩固自己和阉党余孽的关系,和内廷的宦官们建立起了相对稳定的政治联盟,并且很快就找到了出击的时机。我们在前面提到,周延儒为首辅时期,颇纵容家人亲属为非作歹,在京城的影响非常不好。而周延儒这个人又与内廷的宦官们关系很差,于是温体仁便唆使太监王坤向朱由检攻击周延儒,让皇帝对周产生了初步的不信任。紧接着温体仁又唆使自己的党羽陈赞化弹劾周延儒“昵武弁李元功等,招摇罔利。陛下特恩停刑,元功以为延儒功,索狱囚赇谢。而延儒至目陛下为羲皇上人,语悖逆”。所谓“羲皇上人”是说皇帝像远古的人一样无忧无虑,闲散无能。在朱由检的一生中最不愿意听到的就是别人说他昏庸c无能,直到死的时候,在遗言里他都装出一副明主的样子,可见在他的性格之中还具有极端虚伪的一面。陈赞化这一本奏到了关键之处,朱由检立刻恼羞成怒,对此事穷追不舍,逼得周延儒走投无路。心急火燎之下周延儒立刻方寸大乱,竟然如无头的苍蝇般撞进了温体仁的怀抱。在他看来,这个自己一手扶持起来的政坛小老弟,在此时必然会义不容辞地给自己以足够的支援。但是天真的他万万没有想到,把自己推上绝路的正是这个昔日和自己狼狈为奸的好兄弟。

  面对周延儒的求援,温体仁毫不犹豫地便拒绝了。不光如此,他还想方设法暗下刀子,罢黜了很多与周延儒关系较好的官员。这样一来,朝堂之上能为周说话的人就更少了。眼见自己的政治生涯已经走到了绝路,周延儒此刻虽然恍然大悟,知道是温体仁对自己做了手脚,但无奈大势已去,自己早就没有了反击的能力。崇祯六年六月,周延儒在做了二年零九个月宰相之后,以“健康”原因辞职。

  从周延儒的倒掉来看,我们可以清晰地窥见明朝朋党政治的巨大危害。这种因为局部利益集团而引发的政治乱象,时刻地侵扰着脆弱的明帝国。各个利益集团的殊死搏斗直接导致了官僚体系的混乱。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假如这种朋党相争的政治结构能形成一种力量的平衡和竞争手段的良性化,那么对于明帝国的政权来说,倒也未必一定是坏事。当然,这种疑问只是一个题外的假设,而这种历史性的进步,在朱由检这个昏君的统治之下,也是没有可能发生的。

  四温体仁的首辅生涯

  激烈的内阁斗争,崇祯的政治多动

  随着周延儒的垮台,温体仁正式走上了历史的前台。虽然他始终无法结成强大的同党势力,但由于他与阉党余孽们相互配合,也在朝野之间形成了一股不弱的逆流。这种逆流直接要冲击的就是东林党人,在温体仁的穷追猛打下,文震孟等东林才子先后落难,就连钱谦益这样久在朝外的人,也被他重新想起c再施毒手。

  在温体仁进入内阁后的八年间,大明帝国这具巨大的国家机器彻底陷入了困境,而作为元首的朱由检,正是他的政治多动症将汉民族最后一个王朝送上了不归路,也把自己送上了历史的祭坛

  一温“孤臣”的政治春天

  成功地除掉最后一个大敌周延儒之后,温体仁终于扫清了横在自己面前的绊脚石。接下来他需要做到的就是取得皇帝的信任了。自从进入帝国的高级领导层之后,温体仁就仔细地揣摩着朱由检这个帝国的最高长官,并且很快地就找到了取得信任的办法。

  在朱由检的性格特征中,有三点非常致命的特征:一c猜疑,二c守财,三c虚伪。破解了皇帝的性格密码之后,温体仁迅速地调整了自己的策略。首先,他在朝中不太好的名声在此刻可笑地成为了他的资本,在皇帝面前他时刻表达着自己的孤单,给朱由检巧妙地传达了自己不会结党的讯息。其次,也是他最让人“佩服”的一点,因为顾虑到朝中官员和他结怨的很多,于是他便刻意用廉谨来获得皇上的好感,贿赂从不进门。在朱由检的内心中,巴不得天下的钱财都成为他的内帑,如今眼见温体仁如此清廉,自然心花怒放。除了这两点之外,温体仁对朱由检可以说是逢迎有术,而朱由检也是相当的受用。作为一个极端独裁c刚愎自用的浑蛋皇帝,朱由检对自己的施政能力有着超强而可笑的信心,根本容不下不同意见。而温体仁也是一味奉承,装作非常谦虚的样子,给朱由检留下了一个“朴忠”的好印象,愈加宠信不已。一次朱由检向他询问军饷粮草等时,他竟然说:“臣原先以文章待罪禁林,皇上不知臣笨而把臣拔到这个位置上。盗贼越来越多,真是万死不能塞责。然而臣虽愚笨无知,但票拟时却不说假话。兵饷之事,只有靠圣明裁决。”

  第35节:奈何江山唱晚35

  作为内阁首辅,温体仁比谁都明白,自己要做的就是为帝国的首脑服务c提供可靠的政治分析以及合理的建议。但面对军饷粮草这样的帝国大事,温体仁竟以自己笨为借口就推得干干净净。而作为帝国元首的朱由检,竟然在这时候觉得温体仁这个老家伙,笨是笨了点,但笨得忠实c笨得可爱。

  应该说,温体仁之所以这样做绝非是对军国大事一无所知,也不能证明他真的是一个笨蛋。相反,他的心里很可能对皇上说的问题有着清楚的认识。但由于自己深知朱由检刚愎自用的性格,所以他宁愿装出一副傻样。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这种做法只会衬托出皇帝的英明,只会博得朱由检的欢心从而更加信任自己。而事实也证明了温体仁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正是这种类型别致的马屁让多疑刻薄的朱由检逐渐丧失了对他的警惕,也给他大规模清洗异己创造了非常有利的上层条件。

  随着皇帝对自己的信任度越来越高,温体仁很快就成为了帝国的首辅,稳稳地占据了内阁的头把交椅。而在接下来的八年中,他明里是个政坛“孤鸟”,暗里却大肆打压与自己意见相左或者才华超过自己的官员。为了防止日后被人揪住小辫子,被众人群起而攻之,温体仁还擅自规定,凡内阁公文一律不发给六部c六科,也不存录。这样一来,温体仁打压异己便做到了完全不留痕迹。

  崇祯八年正月,张献忠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下朱元璋的老家凤阳,明朝统治者更加惶惶不可终日。面对国内日益恶化的局势,朝中官员纷纷把矛头对准了内阁首辅温体仁。面对这种情形,元首朱由检虽然并不相信自己所信任的温体仁是个浑蛋,但却对其他的内阁成员产生了怀疑。于是,经过仔细的考虑之后,朱由检决定让吏部再推举一批官员,看看是否有能够入阁的良相。

  经过吏部的认真考察,曾经因为得罪周延儒而被迫辞官的刘宗周再次进入了皇帝的视野。而对于这次召唤,刘宗周也依然保持着足够的热情。虽然自己的仕途一波三折,但在心底深处,他依然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一展抱负,为帝国的江山贡献力量。

  崇祯皇帝准备重用刘宗周的事情很快就被温体仁知道了。对于这个老对手,温体仁非常忌惮,于是立即唆使刘宗周的同乡许瑚上疏朝廷,说刘宗周“才谞不足”。崇祯皇帝一看上疏的是刘的老乡,觉得应该没什么问题,于是立即打消了起用刘的念头。

  崇祯八年七月,在温体仁的排挤下,刘宗周被迫离开北京,返回故乡。临行前,他给温体仁写了一封长信,在信中,刘宗周怒斥温“罔上”c“诬下”c“卖友”c“阴挤同官”等种种卑鄙的行为。走到半路时,刘宗周依然难熄心中的怒火,于是立即上疏,斥责朱由检不会用人,并且毫无顾忌地揭发温体仁的问题。但温体仁不露痕迹的做法,使得刘宗周抓不住具体例证,慷慨激昂的上疏成了满篇的废话,直接的指责更让极好面子的朱由检大怒不已。于是温体仁趁机一面为自己辩解,一面诋毁刘宗周肆意诬陷,不久朱由检便下旨,将刘宗周革职为平民。

  二再毒不过倒行逆施

  刘宗周事件的发生,一方面坚定了温体仁打击异己的决心,但同时也在东林党及其同情者中间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面对温体仁的疯狂进攻,他们开始耐心地寻找机会。帝国朝野间不同的政治势力又一次变得你死我活。

  崇祯十年四月,新安卫千户杨光先,为了弹劾温体仁,事先准备好棺材,然后向皇帝上疏,以死相谏,希望把温体仁拉下台。从杨光先的举动我们不难看出封建制度下中国高级知识分子独有的悲哀和他们可怜的境地。以死相谏这种犹如行为艺术的做法,既体现了传统士大夫一心报国c不计生死的壮烈,但同时也折射出一种近乎迂腐的执著这种在中国历史上无数次发生的c各种形式的以死报国,充分地向我们展示了封建社会下独属于知识分子的悲哀,他们的忠贞往往得不到任何回报,甚至还有可能赔上身家性命。而这种事情在明朝末期犹为常见,在杨光先之前的钱龙锡c钱谦益c熊廷弼c袁崇焕莫不如此,从这点来说,朱由检已经可以说是个十足的昏君。这个从小处说导致明帝国灭亡c从大处说对中国历史毫无建树的浑蛋皇帝实在是死不足惜。

  第36节:奈何江山唱晚36

  因为准备一死,所以在这次上疏中杨光先说话无所顾忌,毫不留情地列举了一大堆温的罪状。作为一个地方的基层官员仅千户而已,杨光先能敏锐地看到帝国政局的危机,这是非常难得的,但和刘宗周一样,他也抓不到任何直接的证据。于是还没等温体仁辩解,浑蛋皇帝朱由检就龙颜大怒,把杨光先廷杖一顿以后,发配到辽东寒地。

  由于得到了朱由检的庇护,温体仁愈发肆无忌惮,如同疯狗一般打压异己势力。在进入内阁之初,温体仁曾企图联合当年的阉党余孽,进而加速培植自己的亲信力量。但由于朱由检对那些昔日与魏阉有关的官员痛恨异常,加之东林党人又不断以此来攻击自己,万般无奈之下,温体仁不得已放弃了起用阉党的策略。温体仁与东林极端对立,但又无法利用阉党的残余发展势力,在政治整合上一筹莫展,在这种尴尬的形势下,他几乎是丧心病狂地与东林以及那些不依附自己的朝臣为敌。在他位居次辅时,曾以经筵讲章不当为托词,罢去属于东林势力的礼部侍郎罗喻义,又以其他的借口将东林巨子詹事姚希孟贬到南京,紧接着又巧施手脚将在朝野之中颇具声誉c且同为内阁成员的礼部左侍郎文震孟赶出了政治舞台。

  崇祯八年,文采横溢的东林才子文震孟以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作为首辅的温体仁,对皇帝的这次任命抱有很大的成见,但他表面上却并没有立刻表现出来,对这次任命没有提出任何反对意见,并且在表面上对文震孟毫不排挤,反而事事都与他商量。如此一来,对于政治斗争并不在行的文震孟对温体仁也放松了戒心。

  就在文震孟兀自觉得温体仁也不像别人说得那样坏时,温却已经做好了下手的准备。这一次,他采取的是迂回手段,先唆使吏部尚书谢升弹劾御史许誉卿钻营权柄崇祯八年,张献忠攻下中都凤阳,许御史曾经狠狠地参过温体仁一本,如今温体仁自然要加倍奉还,然后自己在批阅谢升的奏疏时,故意降低处罚程度,接着又把奏疏转给了朱由检。深知皇帝性格的温体仁当然明白刻薄狠毒的朱由检绝对不会轻易地放过许誉卿,必然会加重处罚。而面对这种情况,与许誉卿关系较好的文震孟自然会帮许说话,与皇帝抗辩。而这正是温体仁想要的局面,只要文震孟敢于抗辩,那么势必会引得朱由检的恼怒,而干掉文的时机自然也就立刻出现了。

  计算好了自己的进攻步骤,温体仁恭恭敬敬地把谢升的奏疏转给了朱由检,朱由检看过之后,立即指出对许誉卿的处罚太轻,要求内阁重新审议。接到皇帝的命令之后,温体仁立即提高了处罚程度,将许誉卿削职为民。面对这种判决,文震孟立刻站了出来,据理力争,而温体仁则依然不恼不怒,只是表示说,这是皇帝的意见,自己也没有办法。

  处置了许誉卿之后,温体仁不等风声过去,便立刻密奏朱由检,说大学士文震孟与许誉卿相交,并且讽刺皇帝赏罚不公,是个昏君。朱由检一听此言,立刻勃然大怒,想都没想,就罢了文震孟的官,赶出了内阁,而此时距文震孟入阁只有可怜的三个月。

  将文震孟赶出内阁之后,温体仁还觉得自己报复得不过瘾,于是又把目标对准了文震孟的好朋友庶吉士郑鄤。对于郑鄤这个人,温体仁始终没有什么好印象,早在郑鄤刚刚进京时,温体仁就觉得这个年轻人锋芒毕露c咄咄逼人,如果放任成长的话,将来一定是自己的劲敌。所以一直以来温体仁都想方设法欲将郑鄤剪除而后快。

  出于对文震孟事件的惋惜,此时京城的政治圈中形成了一股对温体仁很不利的舆论,而一向敢于直谏又很喜欢出风头的郑鄤更是走在众人之前,在各种场合都毫不留情地指责和非议温体仁及其党羽。

  崇祯八年十一月,温体仁决定除掉郑鄤,他所凭借的是一个道听途说的揭发材料,那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所谓“杖母蒸妻”。

  原来这郑鄤母亲早死,后母是一个极其恶毒的角色,经常虐待家里的婢女,是个不折不扣的母大虫。天生好打不平的郑鄤一直就打算好好整治一下自己的继母。经过仔细的谋划之后,郑鄤找来一个巫婆在家里升坛作法,前世今生c因果报应一通胡说,继母吓了个屁滚尿流不说还被巫婆判了杖责二十,郑鄤执杖行罚,于是便背上杖母之罪。

  第37节:奈何江山唱晚37

  温体仁拿到这份检举材料之后,添油加醋c改头换面后立刻密报给了皇帝朱由检。朱由检接到奏疏一看,心中大怒,一直以来,他都以孝悌风励天下,并且借此来标榜自己的英明。如今竟然有人杖责母亲,岂不是找死吗于是立刻下令将他逮到刑部,严加审讯。

  主审此案的刑部尚书冯英是一个还算公正的官员,经过审理后,向皇上报告:“郑鄤假箕仙幻术,蛊惑伊父郑振先无端披剃,义假箕仙批词,迫其父以杖母。”并未直指郑鄤杖母,接着又说郑鄤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希望皇帝能网开一面。温体仁得知此事之后勃然大怒,立刻找个理由把冯英革职回家,然后一转手把此案移交给锦衣卫镇抚司审理。锦衣卫都督吴孟明看过卷宗之后,也感到温体仁的控告缺乏证据,但又不敢得罪他,于是便一直把郑鄤关在牢里,拖住了案件的审理过程,使该案始终没有审判。

  崇祯十一年夏天,京师酷旱无雨,朱由检为了祈求上天降雨,于是要各衙门“陈弊政宣冤抑”。由于此时温体仁已经罢官回家,所以吴孟明便把郑鄤案作为“冤抑”上报。但令人惊讶的是,崇祯皇帝在证据明显不足的情况下,还是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判决:将郑鄤磔死这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活剐。

  郑鄤的结局清楚地说明,在温体仁长期的蛊惑下,朱由检已经没有了基本的判断能力。郑鄤的死既是属于他自己的悲剧,同时也是属于整个明帝国的悲剧。朱由检以他的残暴c刻薄亲手敲响了自己的丧钟

  温体仁的倒行逆施一方面对自己的对手形成了极大的伤害,另一方面也使自己的政治声誉陷入了绝境。如果说在温体仁入阁之初,东林党人还仅仅是有些看不起他,那么如今则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他们之间关系已经达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而此时的温体仁心中愤懑至极,偌大的朝堂之上,相信他的只有愚蠢的朱由检。而元首信任他的条件,一是他在政治上的孤立,二是他从不收受贿赂,三是他能拍马屁。这三条,最后一款倒没什么,古来宠臣皆是如此,但前两款却让他非常郁闷,政治的孤立让他时刻存在墙倒众人推的危机,同时也让他的首辅生活压力重重,而从不收受贿赂的结果就是他自始至终都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委屈着自己还捞不着一句好话。这种郁闷的政治生活,让温体仁越来越痛恨那些与自己为敌的官员,特别是东林党人,仿佛附骨之蛆,让他日夜不得安稳。而针对这种景况,他的攻击手段也越来越阴狠,打击范围也越来越大,攻击当朝的官员不够,还把目标对准了那些已经被自己赶出京城的对手。这种穷追猛打c不留活路的做法,最终也成了他败走政坛的导火索

  而作为帝国元首的朱由检此时则完全陶醉于自己“非凡的领导才华”中。自从有了温体仁,他的政治多动症更加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他的心中,始终无法对自己的那些臣子形成绝对的信任。对于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东林党人,他似乎总是抱着一种用之不爽c不用可惜的心态。而假如我们仔细地审视这一阶段的朱由检,努力地去探究这位元首的内心深处,也许我们就会发现,他有着一种极端矛盾的心态一方面他很可能认可东林党人的才华,另一方面他又对东林党庞大的势力充满戒心。前几代皇帝的执政历史让他对士人结党充满忧虑乃至厌恶,而更加可能的是,朱由检也许同样明白温体仁的有些做法是在打击异己,而他似乎非常乐于借着这位首辅之手来削弱朝野间的朋党势力。但如此一来,朱由检又必须面对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防范温体仁但可惜的是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朱由检走了他先人的老路那就是开始重新起用身边的太监,而那位最终打开彰仪门放进李自成的司礼监太监曹化淳就在此刻登上了历史舞台,并且直接促成了温体仁的倒掉

  五东山直落见黄昏

  温体仁自掘坟墓,周延儒最后一搏

  在温体仁种种倒行逆施的作为中,有两件事为他日后的陷落埋下了伏笔,一是对复社的暗算,另一件则是对钱谦益的穷追猛打。这两件事将他和东林党以及新兴阉党之间的矛盾扩大c激化,并最终引爆,也直接导致他在多方政治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不得不灰头土脸地退出了明末的政治舞台。而其后,虽几经周折,但最终登上首辅宝座的正是八年前被自己赶出京城的周延儒而历史也在这一刻以一个错误平衡了另一个错误

  第38节:奈何江山唱晚38

  一是首辅就要倒掉

  在东林党的政治谱系中,复社属于周边组织,它的发起者之一张溥属于东林党后起之秀中的佼佼者。崇祯二年1629年他和临川知县张采在江苏吴江将浙西闻社c江北南社c黄州质社与江南应社等十几个社团联合到一起,形成了最初的复社。复社的成立之初并未和政治有太大联系,他们主张“兴复古学,将使异日者务为有用”,也正是源于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