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节
性格和朱由检的多疑猜忌。
作为一个极具战略智慧的文人将领,袁崇焕的存在使辽东防线始终固若金汤。但他极强的个人性格,也为他最终的命运埋下了伏笔。要知道他面临的皇帝是明朝历史上最为刻薄和多疑的朱由检,在朱由检看来,所有人都不可靠,他唯一不怀疑的人就是自己,所以一旦他觉得谁要谋反的话,就一定会痛下杀手,在这一点上他对魏忠贤一样,对袁崇焕也是一样。而在袁崇焕的内心深处,到死也不会明白,自己的命运到底为什么如此坎坷当他走上刑场时,他心里很清楚,自己所扼守的辽东仍然是元首最为担心的地方,大起大落的人生也许会让他在临死之前审视自己的国家。他也明白在辽阔的东北大地,虎视眈眈的后金民族到底有多么可怕,但他不明白的是,事情为什么会这么糟糕,他更不能预想在他去世后若干年,局势又会变得如何,他当年的一个小小部将吴三桂又会做出怎样一番影响民族进程的大手笔。
1644年三月十九日,朱由检自缢而亡,他的死代表着最后一个统一的汉族王朝土崩瓦解,而推倒他的却正是他口中一直热爱c怜惜着的子民。他到最后也没真正地想明白自己到底为什么走到了这一步,发过那么多罪己诏,一直向自己的臣民表白着c叹息着,但最后他还是被这些他所“关爱”的百姓送上了黄泉路。
崇祯之死基本上可以说是咎由自取,他刚愎自用c刻薄贪婪的性格导致帝国的政治结构始终缺乏足够的稳定性,同时也导致了经济上的一溃千里。在他统治的时期,大部分官员都成为其政治多动的牺牲品,也正是在他统治的十七年间,帝国的内部矛盾极大地消耗着国家的生命力,李自成最终能攻入北京,便是一个绝佳的证明。
然而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将朱由检赶下皇帝宝座的李自成同样也没有一个清醒的头脑。从三月二十日他进入北京开始,小农意识和吃大户心理便主宰了他及其部属的内心世界。在胜利并未彻底完成的时候,李自成错误地判断了形势,迅速在整个京城开展起了气势磅礴的追赃活动,王公大臣c宦官外戚中的绝大多数都因此家破人亡。而在这场如火如荼的吃大户运动中,辽东守将吴三桂的老爹吴襄和其家人也被李自成关进了大牢。在这种情况下,一直在投降与否的问题上态度暧昧的吴三桂立刻勃然大怒,决意起兵反抗。
吴三桂的反抗可以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由于兵力不足,为了能够彻底击溃李自成所领导的农民军,他采取了一个被后世诟病至今的策略,那就是引关外清兵入关。在吴三桂的策应下,大清摄政王多尔衮率领的清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地击溃了李自成的军队,进而南征北战,完成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统一大业。
第43节:奈何江山唱晚43
如果单从清军入关这件事来看,似乎事出突然,甚至有些偶然,因为这赖于李自成错误的施政方针和吴三桂的破罐子破摔。但如果从清帝国崛起的过程来论,我们却能清晰地看到导致明王朝土崩瓦解的最大外因。平心而论,明朝灭亡,除了内部的腐朽之外,在外交上也一直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
公元1368年,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之后,出身低微的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作为抗击元朝统治的义军领袖,朱元璋从建立政权之初就非常重视对东北边陲少数民族的治理。洪武三年,朱元璋在辽东设立了定辽卫都卫,洪武八年又改定辽卫都卫为辽东都指挥使司,统一管理辽东二十五卫百三十八所c二州一盟。这种确定的行政区划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明帝国对东北诸地的统治权。朱元璋去世以后,他的儿子燕王朱棣夺取了侄子的皇位,是为永乐帝。和他的老子一样,朱棣也非常重视东北边陲的治理。永乐七年,朱棣在黑龙江特林地区又设置了奴尔干都司。朱棣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境地区的管理,同时也加强了对少数民族的监控。同时为了保证边境的长治久安,明政府对蒙古c女真的主要少数民族采取了招抚c羁縻与分而治之的政策。在政策上,明政府“官其酋长为都督c都指挥c指挥c千百户c镇抚等职,给予印信,俾仍旧俗,各统其属”。这种做法起到了拉拢少数民族贵族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落首领之间因官职封赏不同结下了较深的矛盾。
朱元璋和朱棣去世之后,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元首,明朝的内政逐步溃乱,官场始终无法根治,这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特别是到了后期,大量金钱囤积于贵族c大臣c地主c巨贾之手,而帝国国库却干净得如同乞丐的行囊。在这种情况下,辽东防御部队的军费已经成了一个要命的开支,想要对后金政权形成进攻态势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与明帝国一代不如一代的加速腐朽不同,女真人在经历了元朝时期的低迷之后,到万历年间的时候,他们的元气已经得到恢复。在草木丰茂的白山黑水之间,他们又形成了三个庞大的部落:野人女真c建州女真c海西女真,在这三个大的部落中又形成了若干个小的部落。当然,与祖先们曾经的辉煌不同,此时的女真人受汉族王朝的分封,担任大明帝国的官员。面对女真人的不断壮大,明朝统治者们并未有足够的认识,作为辽东军事最高长官的李成梁虽曾数次取得了战略优势,然而这种优势却并未持续太久,也没有对女真人的战斗力形成毁灭性的打击。
万历十一年,以“遗甲十三副”起兵的努尔哈赤凭借不足百人之众,开始了自己的王者之战,他和部属如狂风般席卷关东草原。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他东伐西讨,南征北战,统一了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的全部,以及“野人”女真的大部,从而结束了自元朝以来女真民族长期分裂和动乱不安的局面。统一了女真各部之后,努尔哈赤并没有放慢扩张的脚步,明里他依然和大明帝国保持着原来的臣属关系,但暗地里却加紧了结束明朝的准备。
万历二十七年,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以蒙古字母与女真的语音为基础创制本民族的文字,万历四十三年,努尔哈赤又在原有女真族狩猎的“牛录”组织基础上创立了八旗制度,成为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形式。这些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女真民族的凝聚力,为日后的长期战争打下了厚实的民众基础。
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彻底完成了关外民族的整合,女真人再一次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并在赫图阿拉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帝国,国号依然称金。在政治上与明帝国撕破脸皮之后,军事上,努尔哈赤也从积极防御转为主动进攻,并顺利地攻陷明抚顺c清河等战略要地,一举改变了辽东的形势。天启元年三月,努尔哈赤又率领大军相继攻占沈阳c辽阳等七十余城,至此辽河以东尽为后金所有,战略主动权牢牢地握在了努尔哈赤的手中。
第44节:奈何江山唱晚44
天启二年,面对边关极为不利的局势,大学士孙承宗请命经略辽东。在他和部属袁崇焕的努力下,明帝国与后金军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均衡的态势,积极主动的防守策略使努尔哈赤的南进受到了有效的抵抗。然而令人惋惜的是,东林党出身为孙承宗引来了巨大的麻烦,在大太监魏忠贤的策划之下,不通军事的高第一举取代了孙承宗的位置。
辽东守军高层的变化直接引起了防守政策的改变,与孙承宗的积极防御完全不同,高第一上任便放弃了孙承宗经营已久的锦州c右屯c大小凌河及松山c杏山c塔山等战略要地。面对军事主官的愚蠢策略,知识分子出身的宁远守将袁崇焕誓死不退,以孤军镇守宁远。从当时的情况来分析,袁崇焕的选择是非常悲壮的,虽然在武器上明军有着较大的优势,但战场形势却非常不利,但就是在这种不利的条件下,袁崇焕和他的宁远孤城成了努尔哈赤的滑铁卢,直接导致了后金军队最为惨烈的一次失败。在这次失败之后,努尔哈赤本人也因病而亡,而袁崇焕则因功升为辽东巡抚。
努尔哈赤去世以后,其子皇太极即位,没过多久便卷土重来,意图为父报仇。但很可惜的是,这一次年轻的皇太极和他老爹一样,又摔了一个不小的跟头。在袁崇焕等人的有力指挥下,皇太极的进攻没有取得任何效果。辽东边关的局势也开始朝着有利于明朝的方向倾斜。然而边关局势刚刚稳定,魏忠贤及其阉党便做手脚罢了袁崇焕的官职。紧接着,天启七年,朱由校一命呜呼,其弟朱由检登上皇位,大明王朝再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当年轻的信王朱由检颤颤巍巍接过了大明帝国的接力棒,摆在他面前的是一副超级烂摊子,内忧外患c满目疮痍。面对这种情况,他不露声色,三下五除二便清理了魏忠贤及其党羽,一举夺回了对帝政要务的绝对控制权。而对魏党的政治清算,同时也给他带来了空前的政治信心。在他心里,帝国中兴已经指日可待,不光是内政尽在自己把握之中,同时他也希望辽东的军务也能有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他知道作为帝国的北大门的庇护者,辽东守军有着非同一般的战略意义。如何保持这支军队强大的战斗力成了他最为关切的事情,而重新启用袁崇焕,正是朱由检调整辽东军事部署的重要一笔。在他看来,袁崇焕有着比较辉煌的对金斗争经历,另外还有一点更为重要的就是他在召见袁崇焕时,袁曾保证五年平辽。按照当时的情形而言,五年平辽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作为深谙辽东局势的袁崇焕,不可能没有这种判断能力,而之所以说出这样的大话,除了口误的可能之外,更多的原因想来还是希望取得朱由检的最大信任。
朱由检的这种押宝式的行为给了袁崇焕极大的信心和力量,在他的调度之下辽东防务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皇太极的军队始终无法从正面突破。除此之外,袁崇焕还大刀阔斧地整顿了辽东军务,在这个过程中,皮岛守将毛文龙因为不服指挥竟然被袁先斩后奏,一刀剁了脑袋。诛杀毛文龙作为袁崇焕一生中颇为重要的一笔,也是帝国元首朱由检对他信任的一种体现,然而正是这次临阵斩将对他之后的命运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就连袁崇焕自己也没有想到,会有那么一天,这种来自帝国元首的巨大信任会成为他走上刑场的直接原因。
由于袁崇焕的有力指挥和巧妙应对,后金军队始终无法从正面攻破宁锦防线,于是只好绕道蒙古,从喜峰口入关,长驱直入进攻北京。皇太极的这次进攻在战略上意图比较明显,就是希望能够复制当年成吉思汗进攻南宋的战略大迂回,避实就虚一举拿下大明帝国的心脏。而事实证明,在这次进攻中他也的的确确险些达成了愿望。
在后金军队的强力攻击下,明帝国的军队一溃千里,皇太极很快就攻到了北京城下,慌了手脚的朱由检急忙传令辽东,要求袁崇焕回京勤王。而此时在战略上已经取得了绝对主动权的皇太极并没有料到,自己居然在北京的城下又被老对手顽强地止住了前进的步伐。同时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这次进攻也成了他与死对头袁崇焕的最后一次交手。作为女真人的新首领,皇太极想必很清楚,正是因为他们这个民族和他们所缔造的金帝国,才有了中国历史上最有名气的一件冤案岳飞“莫须有”案。而当时光流转,历史走到明朝的末尾时,又是这个民族制造了另一起大冤案袁崇焕案。只不过上一次的总导演是完颜家族的豪杰,而这一次是他c爱新觉罗家的年轻新贵。虽然最终他没有取得战役的完全成功,但却非常轻巧地让自己的对手帮自己拔去了一个眼中钉
第45节:奈何江山唱晚45
而从朱由检对袁崇焕的态度来看,我们几乎可以确定地说,从崇祯二年他将战功卓著的袁崇焕打入天牢开始,他就已经为他所掌握的帝国敲响了丧钟,而这丧钟并不简单是因为一次愚蠢的政治失误,而是这失误的制造者是一个愚蠢的皇帝。
与朱由检的昏庸刻薄截然不同,作为努尔哈赤的继承人,满清皇帝皇太极自即位开始就表现出了卓尔不凡的一面。虽然几次战争败在了袁崇焕的手上,但是他对于两国之间长期的斗争却做了充分的准备,当自己的第一对手袁崇焕被干掉之后,立马中原就成了皇太极的终极目标。
作为关外民族的首领,皇太极非常注重与汉族民众的关系问题。考虑到自宋朝以来,汉族人就对“金”及“女真”的称谓有着刻骨的仇恨,所以在登基之后,他便一改往日对汉族人的态度。这种改变虽然切实效果不大,但却从侧面说明,对于皇太极来说,单纯的武力征服已经不是他的首选,他考虑的更多的是征服之后的降服。
明崇祯八年1635年,后金汗王爱新觉罗皇太极废除女真的旧称,将族名定为满族。这年十月十三日农历皇太极正式宣布:
“我国原有满洲c哈达c乌喇c叶赫c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申。夫诸申之号,乃锡伯超墨尔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称我国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称。”
紧接着第二年,皇太极又将国号改为大清,彻底与“金”做了告别。
皇太极这次改头换面的举动,一方面将女真民族更为稳定地团结起来,另一方面也将自己的野心暴露无遗。从“金”到“大清”的转变表面上只是一个称谓的改变,但其实却并不然。皇太极考虑的是如何让汉族民众接受自己所领导的少数民族政权,特别是一个曾在历史上不共戴天的政权,在他看来,更改国号是一个非常切实可行的办法。
而当这一切都已准备妥当之后,皇太极要做的就仅仅是等待,等待机会的出现,等待一段属于女真民族的新历史。
一草原上的新盟主
十三副遗甲起兵,女真民族的共主
明朝嘉靖三十八年,中土大地暗流汹涌,此时在建州女真的部落里,一个婴孩顺利地诞生,他的名字叫做努尔哈赤。有关他的历史我们可以归类为典型的为父报仇,他的祖父觉昌安c父亲塔可世是世袭的建州左卫指挥使。在觉昌安父子统领建州左卫的时代,女真民族各部之间烽火四起,互相攻击。明万历十一年,建州女真苏克素护部图伦城主尼堪外兰,勾引明军镇压建州首领王杲之子阿台,在这场战役中,作为进攻方的明军并不仅仅是希望将叛乱分子干掉,他们想得更多的是一举干掉女真首领。在这种策略的影响下,作为明军进攻向导的觉昌安和塔可世也稀里糊涂地成为了明军要对付的对象,而误杀就成了一个非常牵强的借口。只是没有人会想到,在这次误杀之后的不久,它的后遗症便猛烈地爆发,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在后代史家的叙述中,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之死被称作遗憾,很多人认为假如觉昌安不死,那么很可能就没有努尔哈赤的崛起。但历史就是这样,因为觉昌安的死,女真部落里诞生了天命汗努尔哈赤,但假如觉昌安不死,也许会诞生另外一个同样英武的大汗。我们总希望用假设来虚幻地否定一些事实,但可惜的是,这种假设很轻易地就会被另一种假设所击破
在祖父和父亲被杀之后的数十年里,努尔哈赤开始独自面对这个险恶的世界,在他眼里,汉族政权的统治者满肚子都是阴谋诡计,他渴望有那么一天自己可以取而代之,成为这世界的汗
和他同样具有远大理想的还有他的两个儿子,皇太极和多尔衮,这两个儿子一个完成了女真民族的改头换面,另一个则扬鞭策马,横刀中原。
一反抗从零开始
万历十一年在明朝的历史上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年份,在这之前主持朝政长达十年的一代名相张居正因病去世,帝国的控制权回到了年轻的神宗手中。这是一位以好大喜功和怠于政事而闻名的浑蛋皇帝,正是因为他长达四十八年的统治,帝国才逐渐地陷于泥潭之中。如果说最终是朱由检断送了大明的江山,那么从这一刻起,他的爷爷朱翊钧就已经为他打下了灭亡的伏笔。
第46节:奈何江山唱晚46
张居正于万历十年去世,在他去世之后的第二年,便遭到了神宗朱翊钧的大举清算。而在万历十年和十二年之间的这段时间,正是朱翊钧迈向昏庸的关键一年。在这一年里,朝廷之中不断有人弹劾已死的张居正;在这一年里,明帝国的边疆形式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一年已经二十五岁的努尔哈赤获悉祖父觉昌安c父亲塔克世被明军杀害的消息,心中悲愤欲绝。此时的努尔哈赤有心向明帝国讨一个公道,但作为一个小部落头领,努尔哈赤连人带马不过五十,讨还血债简直就是痴人说梦。然而父祖之仇毕竟不共戴天,作为继承人的努尔哈赤必须有所动作,权衡利弊之后他只好归罪于挑起战争的图伦城主尼堪外兰,并要求明朝政府将此人交给自己处置。
面对努尔哈赤的要求,明政府的官员仅仅是允许他继承父亲的职位,以及一些微小的物质补偿,至于努尔哈赤的报仇申请不光没有答应,反而更加器重尼堪外兰,给予了他更大的权力。就这样,在明政府的干预之下,尼堪外兰的势力迅速扩大,不光附近的部落纷纷依附,就连努尔哈赤的三个伯父和一些同族兄弟也“对神立誓”,欲杀努尔哈赤而后快。
面对这种突然而至的变故,年轻气盛的努尔哈赤心中自然激愤难忍,一怒之下于当年五月,以父亲的十三副遗甲起兵,率领少数人马,展开了自己的复仇之路。由于力量悬殊,面对尼堪外兰的强大势力,努尔哈赤努力说服了萨尔浒城的诺米纳c嘉木湖寨主噶哈善c沾河寨主常书c杨书等人共同进攻尼堪外兰。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了努尔哈赤原本单薄的势力,但即便如此,此时他的兵力依然不到一百人,这其中有作战盔甲的竟然只有区区三十人。然而就是凭借着这不足百人的队伍,努尔哈赤开始了类似于当年成吉思汗的草原逐鹿。在他果敢正确的指挥下,万历十一年五月,努尔哈赤将兵围攻仇敌苏克素护河部尼堪外兰的图伦城,尼城主尼堪外兰逃往靠近抚顺关的嘉班城。而攻克图伦城也代表着努尔哈赤正式开始了统一女真部落的大幕,这个曾经兴衰起伏的民族再一次在漫漫黑夜中找到了一丝火光,虽然这火光看上去是那么的微弱,但在草原之上,它却随时可以引燃一场熊熊烈焰。
打垮了尼堪外兰之后,努尔哈赤的部队又壮大了许多,周围各部纷纷归附。次年六月,又率兵五百人进攻董鄂部的翁鄂洛城。在战斗中努尔哈赤始终冲锋在前c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胜利,接着,他和部属又攻占了兆佳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作为一个极具战略智慧的文人将领,袁崇焕的存在使辽东防线始终固若金汤。但他极强的个人性格,也为他最终的命运埋下了伏笔。要知道他面临的皇帝是明朝历史上最为刻薄和多疑的朱由检,在朱由检看来,所有人都不可靠,他唯一不怀疑的人就是自己,所以一旦他觉得谁要谋反的话,就一定会痛下杀手,在这一点上他对魏忠贤一样,对袁崇焕也是一样。而在袁崇焕的内心深处,到死也不会明白,自己的命运到底为什么如此坎坷当他走上刑场时,他心里很清楚,自己所扼守的辽东仍然是元首最为担心的地方,大起大落的人生也许会让他在临死之前审视自己的国家。他也明白在辽阔的东北大地,虎视眈眈的后金民族到底有多么可怕,但他不明白的是,事情为什么会这么糟糕,他更不能预想在他去世后若干年,局势又会变得如何,他当年的一个小小部将吴三桂又会做出怎样一番影响民族进程的大手笔。
1644年三月十九日,朱由检自缢而亡,他的死代表着最后一个统一的汉族王朝土崩瓦解,而推倒他的却正是他口中一直热爱c怜惜着的子民。他到最后也没真正地想明白自己到底为什么走到了这一步,发过那么多罪己诏,一直向自己的臣民表白着c叹息着,但最后他还是被这些他所“关爱”的百姓送上了黄泉路。
崇祯之死基本上可以说是咎由自取,他刚愎自用c刻薄贪婪的性格导致帝国的政治结构始终缺乏足够的稳定性,同时也导致了经济上的一溃千里。在他统治的时期,大部分官员都成为其政治多动的牺牲品,也正是在他统治的十七年间,帝国的内部矛盾极大地消耗着国家的生命力,李自成最终能攻入北京,便是一个绝佳的证明。
然而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将朱由检赶下皇帝宝座的李自成同样也没有一个清醒的头脑。从三月二十日他进入北京开始,小农意识和吃大户心理便主宰了他及其部属的内心世界。在胜利并未彻底完成的时候,李自成错误地判断了形势,迅速在整个京城开展起了气势磅礴的追赃活动,王公大臣c宦官外戚中的绝大多数都因此家破人亡。而在这场如火如荼的吃大户运动中,辽东守将吴三桂的老爹吴襄和其家人也被李自成关进了大牢。在这种情况下,一直在投降与否的问题上态度暧昧的吴三桂立刻勃然大怒,决意起兵反抗。
吴三桂的反抗可以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由于兵力不足,为了能够彻底击溃李自成所领导的农民军,他采取了一个被后世诟病至今的策略,那就是引关外清兵入关。在吴三桂的策应下,大清摄政王多尔衮率领的清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地击溃了李自成的军队,进而南征北战,完成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统一大业。
第43节:奈何江山唱晚43
如果单从清军入关这件事来看,似乎事出突然,甚至有些偶然,因为这赖于李自成错误的施政方针和吴三桂的破罐子破摔。但如果从清帝国崛起的过程来论,我们却能清晰地看到导致明王朝土崩瓦解的最大外因。平心而论,明朝灭亡,除了内部的腐朽之外,在外交上也一直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
公元1368年,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之后,出身低微的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作为抗击元朝统治的义军领袖,朱元璋从建立政权之初就非常重视对东北边陲少数民族的治理。洪武三年,朱元璋在辽东设立了定辽卫都卫,洪武八年又改定辽卫都卫为辽东都指挥使司,统一管理辽东二十五卫百三十八所c二州一盟。这种确定的行政区划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明帝国对东北诸地的统治权。朱元璋去世以后,他的儿子燕王朱棣夺取了侄子的皇位,是为永乐帝。和他的老子一样,朱棣也非常重视东北边陲的治理。永乐七年,朱棣在黑龙江特林地区又设置了奴尔干都司。朱棣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境地区的管理,同时也加强了对少数民族的监控。同时为了保证边境的长治久安,明政府对蒙古c女真的主要少数民族采取了招抚c羁縻与分而治之的政策。在政策上,明政府“官其酋长为都督c都指挥c指挥c千百户c镇抚等职,给予印信,俾仍旧俗,各统其属”。这种做法起到了拉拢少数民族贵族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落首领之间因官职封赏不同结下了较深的矛盾。
朱元璋和朱棣去世之后,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元首,明朝的内政逐步溃乱,官场始终无法根治,这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特别是到了后期,大量金钱囤积于贵族c大臣c地主c巨贾之手,而帝国国库却干净得如同乞丐的行囊。在这种情况下,辽东防御部队的军费已经成了一个要命的开支,想要对后金政权形成进攻态势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与明帝国一代不如一代的加速腐朽不同,女真人在经历了元朝时期的低迷之后,到万历年间的时候,他们的元气已经得到恢复。在草木丰茂的白山黑水之间,他们又形成了三个庞大的部落:野人女真c建州女真c海西女真,在这三个大的部落中又形成了若干个小的部落。当然,与祖先们曾经的辉煌不同,此时的女真人受汉族王朝的分封,担任大明帝国的官员。面对女真人的不断壮大,明朝统治者们并未有足够的认识,作为辽东军事最高长官的李成梁虽曾数次取得了战略优势,然而这种优势却并未持续太久,也没有对女真人的战斗力形成毁灭性的打击。
万历十一年,以“遗甲十三副”起兵的努尔哈赤凭借不足百人之众,开始了自己的王者之战,他和部属如狂风般席卷关东草原。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他东伐西讨,南征北战,统一了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的全部,以及“野人”女真的大部,从而结束了自元朝以来女真民族长期分裂和动乱不安的局面。统一了女真各部之后,努尔哈赤并没有放慢扩张的脚步,明里他依然和大明帝国保持着原来的臣属关系,但暗地里却加紧了结束明朝的准备。
万历二十七年,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以蒙古字母与女真的语音为基础创制本民族的文字,万历四十三年,努尔哈赤又在原有女真族狩猎的“牛录”组织基础上创立了八旗制度,成为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形式。这些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女真民族的凝聚力,为日后的长期战争打下了厚实的民众基础。
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彻底完成了关外民族的整合,女真人再一次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并在赫图阿拉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帝国,国号依然称金。在政治上与明帝国撕破脸皮之后,军事上,努尔哈赤也从积极防御转为主动进攻,并顺利地攻陷明抚顺c清河等战略要地,一举改变了辽东的形势。天启元年三月,努尔哈赤又率领大军相继攻占沈阳c辽阳等七十余城,至此辽河以东尽为后金所有,战略主动权牢牢地握在了努尔哈赤的手中。
第44节:奈何江山唱晚44
天启二年,面对边关极为不利的局势,大学士孙承宗请命经略辽东。在他和部属袁崇焕的努力下,明帝国与后金军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均衡的态势,积极主动的防守策略使努尔哈赤的南进受到了有效的抵抗。然而令人惋惜的是,东林党出身为孙承宗引来了巨大的麻烦,在大太监魏忠贤的策划之下,不通军事的高第一举取代了孙承宗的位置。
辽东守军高层的变化直接引起了防守政策的改变,与孙承宗的积极防御完全不同,高第一上任便放弃了孙承宗经营已久的锦州c右屯c大小凌河及松山c杏山c塔山等战略要地。面对军事主官的愚蠢策略,知识分子出身的宁远守将袁崇焕誓死不退,以孤军镇守宁远。从当时的情况来分析,袁崇焕的选择是非常悲壮的,虽然在武器上明军有着较大的优势,但战场形势却非常不利,但就是在这种不利的条件下,袁崇焕和他的宁远孤城成了努尔哈赤的滑铁卢,直接导致了后金军队最为惨烈的一次失败。在这次失败之后,努尔哈赤本人也因病而亡,而袁崇焕则因功升为辽东巡抚。
努尔哈赤去世以后,其子皇太极即位,没过多久便卷土重来,意图为父报仇。但很可惜的是,这一次年轻的皇太极和他老爹一样,又摔了一个不小的跟头。在袁崇焕等人的有力指挥下,皇太极的进攻没有取得任何效果。辽东边关的局势也开始朝着有利于明朝的方向倾斜。然而边关局势刚刚稳定,魏忠贤及其阉党便做手脚罢了袁崇焕的官职。紧接着,天启七年,朱由校一命呜呼,其弟朱由检登上皇位,大明王朝再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当年轻的信王朱由检颤颤巍巍接过了大明帝国的接力棒,摆在他面前的是一副超级烂摊子,内忧外患c满目疮痍。面对这种情况,他不露声色,三下五除二便清理了魏忠贤及其党羽,一举夺回了对帝政要务的绝对控制权。而对魏党的政治清算,同时也给他带来了空前的政治信心。在他心里,帝国中兴已经指日可待,不光是内政尽在自己把握之中,同时他也希望辽东的军务也能有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他知道作为帝国的北大门的庇护者,辽东守军有着非同一般的战略意义。如何保持这支军队强大的战斗力成了他最为关切的事情,而重新启用袁崇焕,正是朱由检调整辽东军事部署的重要一笔。在他看来,袁崇焕有着比较辉煌的对金斗争经历,另外还有一点更为重要的就是他在召见袁崇焕时,袁曾保证五年平辽。按照当时的情形而言,五年平辽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作为深谙辽东局势的袁崇焕,不可能没有这种判断能力,而之所以说出这样的大话,除了口误的可能之外,更多的原因想来还是希望取得朱由检的最大信任。
朱由检的这种押宝式的行为给了袁崇焕极大的信心和力量,在他的调度之下辽东防务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皇太极的军队始终无法从正面突破。除此之外,袁崇焕还大刀阔斧地整顿了辽东军务,在这个过程中,皮岛守将毛文龙因为不服指挥竟然被袁先斩后奏,一刀剁了脑袋。诛杀毛文龙作为袁崇焕一生中颇为重要的一笔,也是帝国元首朱由检对他信任的一种体现,然而正是这次临阵斩将对他之后的命运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就连袁崇焕自己也没有想到,会有那么一天,这种来自帝国元首的巨大信任会成为他走上刑场的直接原因。
由于袁崇焕的有力指挥和巧妙应对,后金军队始终无法从正面攻破宁锦防线,于是只好绕道蒙古,从喜峰口入关,长驱直入进攻北京。皇太极的这次进攻在战略上意图比较明显,就是希望能够复制当年成吉思汗进攻南宋的战略大迂回,避实就虚一举拿下大明帝国的心脏。而事实证明,在这次进攻中他也的的确确险些达成了愿望。
在后金军队的强力攻击下,明帝国的军队一溃千里,皇太极很快就攻到了北京城下,慌了手脚的朱由检急忙传令辽东,要求袁崇焕回京勤王。而此时在战略上已经取得了绝对主动权的皇太极并没有料到,自己居然在北京的城下又被老对手顽强地止住了前进的步伐。同时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这次进攻也成了他与死对头袁崇焕的最后一次交手。作为女真人的新首领,皇太极想必很清楚,正是因为他们这个民族和他们所缔造的金帝国,才有了中国历史上最有名气的一件冤案岳飞“莫须有”案。而当时光流转,历史走到明朝的末尾时,又是这个民族制造了另一起大冤案袁崇焕案。只不过上一次的总导演是完颜家族的豪杰,而这一次是他c爱新觉罗家的年轻新贵。虽然最终他没有取得战役的完全成功,但却非常轻巧地让自己的对手帮自己拔去了一个眼中钉
第45节:奈何江山唱晚45
而从朱由检对袁崇焕的态度来看,我们几乎可以确定地说,从崇祯二年他将战功卓著的袁崇焕打入天牢开始,他就已经为他所掌握的帝国敲响了丧钟,而这丧钟并不简单是因为一次愚蠢的政治失误,而是这失误的制造者是一个愚蠢的皇帝。
与朱由检的昏庸刻薄截然不同,作为努尔哈赤的继承人,满清皇帝皇太极自即位开始就表现出了卓尔不凡的一面。虽然几次战争败在了袁崇焕的手上,但是他对于两国之间长期的斗争却做了充分的准备,当自己的第一对手袁崇焕被干掉之后,立马中原就成了皇太极的终极目标。
作为关外民族的首领,皇太极非常注重与汉族民众的关系问题。考虑到自宋朝以来,汉族人就对“金”及“女真”的称谓有着刻骨的仇恨,所以在登基之后,他便一改往日对汉族人的态度。这种改变虽然切实效果不大,但却从侧面说明,对于皇太极来说,单纯的武力征服已经不是他的首选,他考虑的更多的是征服之后的降服。
明崇祯八年1635年,后金汗王爱新觉罗皇太极废除女真的旧称,将族名定为满族。这年十月十三日农历皇太极正式宣布:
“我国原有满洲c哈达c乌喇c叶赫c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申。夫诸申之号,乃锡伯超墨尔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称我国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称。”
紧接着第二年,皇太极又将国号改为大清,彻底与“金”做了告别。
皇太极这次改头换面的举动,一方面将女真民族更为稳定地团结起来,另一方面也将自己的野心暴露无遗。从“金”到“大清”的转变表面上只是一个称谓的改变,但其实却并不然。皇太极考虑的是如何让汉族民众接受自己所领导的少数民族政权,特别是一个曾在历史上不共戴天的政权,在他看来,更改国号是一个非常切实可行的办法。
而当这一切都已准备妥当之后,皇太极要做的就仅仅是等待,等待机会的出现,等待一段属于女真民族的新历史。
一草原上的新盟主
十三副遗甲起兵,女真民族的共主
明朝嘉靖三十八年,中土大地暗流汹涌,此时在建州女真的部落里,一个婴孩顺利地诞生,他的名字叫做努尔哈赤。有关他的历史我们可以归类为典型的为父报仇,他的祖父觉昌安c父亲塔可世是世袭的建州左卫指挥使。在觉昌安父子统领建州左卫的时代,女真民族各部之间烽火四起,互相攻击。明万历十一年,建州女真苏克素护部图伦城主尼堪外兰,勾引明军镇压建州首领王杲之子阿台,在这场战役中,作为进攻方的明军并不仅仅是希望将叛乱分子干掉,他们想得更多的是一举干掉女真首领。在这种策略的影响下,作为明军进攻向导的觉昌安和塔可世也稀里糊涂地成为了明军要对付的对象,而误杀就成了一个非常牵强的借口。只是没有人会想到,在这次误杀之后的不久,它的后遗症便猛烈地爆发,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在后代史家的叙述中,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之死被称作遗憾,很多人认为假如觉昌安不死,那么很可能就没有努尔哈赤的崛起。但历史就是这样,因为觉昌安的死,女真部落里诞生了天命汗努尔哈赤,但假如觉昌安不死,也许会诞生另外一个同样英武的大汗。我们总希望用假设来虚幻地否定一些事实,但可惜的是,这种假设很轻易地就会被另一种假设所击破
在祖父和父亲被杀之后的数十年里,努尔哈赤开始独自面对这个险恶的世界,在他眼里,汉族政权的统治者满肚子都是阴谋诡计,他渴望有那么一天自己可以取而代之,成为这世界的汗
和他同样具有远大理想的还有他的两个儿子,皇太极和多尔衮,这两个儿子一个完成了女真民族的改头换面,另一个则扬鞭策马,横刀中原。
一反抗从零开始
万历十一年在明朝的历史上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年份,在这之前主持朝政长达十年的一代名相张居正因病去世,帝国的控制权回到了年轻的神宗手中。这是一位以好大喜功和怠于政事而闻名的浑蛋皇帝,正是因为他长达四十八年的统治,帝国才逐渐地陷于泥潭之中。如果说最终是朱由检断送了大明的江山,那么从这一刻起,他的爷爷朱翊钧就已经为他打下了灭亡的伏笔。
第46节:奈何江山唱晚46
张居正于万历十年去世,在他去世之后的第二年,便遭到了神宗朱翊钧的大举清算。而在万历十年和十二年之间的这段时间,正是朱翊钧迈向昏庸的关键一年。在这一年里,朝廷之中不断有人弹劾已死的张居正;在这一年里,明帝国的边疆形式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一年已经二十五岁的努尔哈赤获悉祖父觉昌安c父亲塔克世被明军杀害的消息,心中悲愤欲绝。此时的努尔哈赤有心向明帝国讨一个公道,但作为一个小部落头领,努尔哈赤连人带马不过五十,讨还血债简直就是痴人说梦。然而父祖之仇毕竟不共戴天,作为继承人的努尔哈赤必须有所动作,权衡利弊之后他只好归罪于挑起战争的图伦城主尼堪外兰,并要求明朝政府将此人交给自己处置。
面对努尔哈赤的要求,明政府的官员仅仅是允许他继承父亲的职位,以及一些微小的物质补偿,至于努尔哈赤的报仇申请不光没有答应,反而更加器重尼堪外兰,给予了他更大的权力。就这样,在明政府的干预之下,尼堪外兰的势力迅速扩大,不光附近的部落纷纷依附,就连努尔哈赤的三个伯父和一些同族兄弟也“对神立誓”,欲杀努尔哈赤而后快。
面对这种突然而至的变故,年轻气盛的努尔哈赤心中自然激愤难忍,一怒之下于当年五月,以父亲的十三副遗甲起兵,率领少数人马,展开了自己的复仇之路。由于力量悬殊,面对尼堪外兰的强大势力,努尔哈赤努力说服了萨尔浒城的诺米纳c嘉木湖寨主噶哈善c沾河寨主常书c杨书等人共同进攻尼堪外兰。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了努尔哈赤原本单薄的势力,但即便如此,此时他的兵力依然不到一百人,这其中有作战盔甲的竟然只有区区三十人。然而就是凭借着这不足百人的队伍,努尔哈赤开始了类似于当年成吉思汗的草原逐鹿。在他果敢正确的指挥下,万历十一年五月,努尔哈赤将兵围攻仇敌苏克素护河部尼堪外兰的图伦城,尼城主尼堪外兰逃往靠近抚顺关的嘉班城。而攻克图伦城也代表着努尔哈赤正式开始了统一女真部落的大幕,这个曾经兴衰起伏的民族再一次在漫漫黑夜中找到了一丝火光,虽然这火光看上去是那么的微弱,但在草原之上,它却随时可以引燃一场熊熊烈焰。
打垮了尼堪外兰之后,努尔哈赤的部队又壮大了许多,周围各部纷纷归附。次年六月,又率兵五百人进攻董鄂部的翁鄂洛城。在战斗中努尔哈赤始终冲锋在前c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胜利,接着,他和部属又攻占了兆佳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